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我的姐姐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2.85W

我的姐姐觀後感(精彩多篇)

我的姐姐觀後感 篇一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讓我看得淚流滿面,可能是緣由我也是一個姐姐的身份,因此只要看到影片中姐弟兩相互嫌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相偎、相互成長、相互治癒的場面,我就會莫名覺得心酸和感動。不過這大概就是好電影的妙處,它總是能用最貼近現實的情節來感動和吸引最平凡、最普通、最敏感的我們,所以越來越多人會被這部電影所折服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名叫安然的獨立女孩,她因爲父母突然去世而不得不撫養自己的弟弟,這無措的窘境讓她覺得無比絕望、委屈、茫然和無助。尤其是在面對前程、未來、家庭的問題上,安然的弟弟無非成爲了安然的負擔和累贅,這讓安然覺得很是苦惱和猶豫,因此爲了讓弟弟可以儘快被收養,安然不得不選擇好好引導弟弟生活和生存。

而安然的弟弟也是一個可愛、懂事、堅強、仁義的小小男子漢,爲了不讓心愛的姐姐拋棄自己,他一直在努力成爲一個會自理、自立、自強的大人,這讓人不得不覺得唏噓和憐憫。可正也是因爲這種磕磕絆絆、彆彆扭扭、相依爲命、溫情脈脈的細節演繹,所以我的眼淚像是失控的水龍頭一樣止也止不住。

正所謂長姐如母,就因爲佔了一個長輩的身份,所以姐姐就要承擔起一切壓力和責任,這種規矩和傳統不得不讓人覺得亞歷山大,尤其是對於一個年輕懵懂、夢想初始、前途無量的小姑娘來說,要努力去照顧一個從未見謀面、幼小無知的小孩子,這簡直就是滅頂之災。而《我的姐姐》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一部感人的影片,它讓我們真切體會到了中式家庭的傳統和倫理,而這種獨一無二的血緣情親是中華兒女絕對無法割捨和丟棄的,因此保護家人、愛護家人應該成爲我們最想要追求的品質。

《我的姐姐》是一部良心之作,無論是它的製作、導演、編制,還是它的情節、情結和情感,這都讓我們感到驚喜和感慨,因此我衷心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爲這部電影加持。

我的姐姐觀後感 篇二

電影《我的姐姐》在提前鎖定清明假期票房冠軍的同時,打破包括中國影史清明檔劇情片票房紀錄在內的7項影史紀錄。

作爲一種陳舊的“文化枷鎖”,重男輕女不僅讓姐姐們在家庭資源配置中處於弱勢地位,也讓姐姐們承受着更多的負擔和壓力。在一些父母的腦海中,存在着一種“代價論”:兒子能夠完成血脈延續的任務,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爲了讓兒子生活得更好一些,父母乃至姐姐妹妹爲此付出一些成本、做出一些犧牲都是必要的。現代化進程的滾滾車輪,讓這種家庭本位的價值觀念和個人本位的價值觀念產生了激烈的碰撞與衝突。

家裏重男輕女,姐姐從小受盡委屈。爲了幫父母得到生育二胎的資格,姐姐不得不在童年假裝殘疾人;爲了讓姐姐早點畢業結婚養家,父母生硬、冰冷地篡改了她的大學聯考志願……嚮往北京、嚮往讀研的姐姐,憧憬着逃脫“文化枷鎖”的束縛、展翅飛翔的美好圖景;然而,父母車禍雙亡,相差20歲的年幼弟弟需要撫養,讓她面臨着艱難抉擇。

究竟是燃燒自己去照亮弟弟的人生道路,還是堅持“走自己的路”,姐姐不僅承受着原生家庭遺留的傷害與痛苦,也面臨着世俗的眼光、親屬的施壓。作爲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姐姐對傳統的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並不認同,現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已經在她腦海中形成。《我的姐姐》通過戲劇衝突的方式,呈現了急劇的社會變遷給中國大地帶來的深刻變化。

一項調查顯示,有近20%的網友表示,如果相親對方不是獨生女,甚至是家中姐姐時,會毫不猶豫拒絕。不論是“有弟弟相親被拒”,還是“現實版樊勝美”,一些家庭做不到平等,導致資源配置和情感天平不夠均衡;重男輕女不僅導致姐姐們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與關心,也可能導致弟弟們缺乏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精神之“鈣”。

究竟是成全自己,還是“長姐如母”,《我的姐姐》在影片的最後設置了一個開放式結尾;不論做哪種選擇,都會有得有失,有的選擇即使現在不後悔,將來或許也會後悔,人生哪有那麼容易的選擇題。在現實生活中,難有兩全其美的“選擇”;即使是姐姐帶着弟弟去北京讀研,也會面臨着經濟壓力、無人照看、入托入學等現實困難。

影片《我的姐姐》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擊中了現實痛感,也在於它帶給我們的討論和反思——親情的厚度固然有先天的血緣因素,也和後天的情感互動密不可分;只有提升對愛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打破“文化枷鎖”去實現平等,姐姐和弟弟纔會生活得更好。畢竟,每個人都需要愛與被愛,姐姐和弟弟同樣需要“愛的救贖”。

我的姐姐觀後感 篇三

4月4日清明節晚上,我和幾個朋友在左岸觀看了清明檔片《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看得我們五個人都涕淚滂沱。下面說說我的觀後感吧。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突然失去父母的安然,要面臨是個人求發展還是撫養弟弟的困惑。這部電影還有一個譯名叫《踢皮球》。還在上幼兒園的弟弟在突然失去父母后,他的撫養責任(這個皮球)該交給誰?這個小男孩最直系的幾個親屬中,姑媽、舅舅和安然(姐姐),誰會接這個球?誰又能接這個球?誰又願意接這個球?(這個電影也隱射出我們現實社會中的社會救助問題)。

安然的姑媽也是另一個無私付出的“姐姐”,當年爲了安然的爸爸放棄自己的學業,成全弟弟,因爲弟弟是家裏的男孩子。男孩子是傳宗接代的。安然的姑媽勤奮又聰明,可是好像她的丈夫——安然的姑父卻是個渣男,竟然偷看舅侄女洗澡。安然的小弟弟在最初被帶到姑媽家裏暫時寄居時,他的表姐表兄對這個剛失去父母的小表弟一點也不友善。小弟弟總是哭着喊着:“我要回家。”那麼姑媽是接不住這個球的……

再看安然的舅舅。這個舅舅是個典型的小市民,也是另一個被寵壞的“弟弟”。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使這個男人即使人到中年,也還是一個“巨嬰”。貪財、好色、好賭,既自私又無擔當,特不靠譜。不靠譜的男人是註定會被覺醒的女人拋棄的,(她的舅媽跟她的舅舅離了婚)。舅舅隻身一人,吃喝玩樂,自認爲瀟灑。這樣的舅舅能接得住這個球嗎?……

我們接着來看安然,女主安然也是一個在苦水裏長大的孩子。自幼父母也是重男輕女,企圖讓安然假扮殘疾來生二胎。她的父母甚至爲了生兒子,曾經想溺死這個女兒。他們在國家的二胎政策沒有出臺之前,以爲只會有她一個孩子,所以房產證上只寫了安然的名字。到後來生下了寶貝兒子,這對中年夫婦又開始迫不及待地要求安然將房屋產權轉讓給弟弟。據說是因爲打安然十幾個電話,(安然的爸爸打電話是想交涉房產轉讓事宜)。安然沒有接而突發心梗造成的車禍。這又是何必呢?這個皮球一下子被踢到安然面前,安然能接,該接這個球嗎?……

安然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本來報考的是臨牀醫學,卻被父母以要照顧弟弟之名而改成護理專業,學歷歧視讓安然在職場備受她的本科學歷上司欺壓。安然發奮要報考北京的研究生,她很理性地替弟弟尋找領養家庭。而在尋找領養家庭的過程中,和弟弟朝夕相處,又觸動了安然天生的母性。小弟弟的聰明、懂事和體貼似乎又讓這個“姐姐”心甘情願的爲他犧牲……影片在雨中一個足球的特寫中結束。

這個“我的姐姐”又開始周而復始地爲弟弟們無私奉獻,犧牲自己。但願這種犧牲最終能被善待!最好這種犧牲不需要!一個社會良好的社會救助機制是不會犧牲那些善良的姐姐們權益的。在這個一直男權的社會裏,女人的善良付出和無私奉獻不能一直被漠視!只有平等的愛,循環的愛,這人間纔可愛!在此感謝我的朋友小墨,感謝所有有愛的“姐姐”和愛我的親友們!

我的姐姐觀後感 篇四

剛剛看完《我的姐姐》,想來抒發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這部電影真的是無時無刻戳中我的淚點,姐姐的無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這個社會對姐姐的“惡意”。

首先,這部電影共有三對姐弟,張子楓飾演的安然姐弟一對,安然父親一對,安然母親也是一對。其實說實話,我到最後還是不曉得爲什麼他們的父母爲了生個兒子,讓女兒成爲一個“殘疾人”,難道兒子真的這麼好嗎,我一度以爲後面會有個什麼反轉,解釋再生一個相差十幾歲的兒子的原因,但到了後來都沒有,也許,也解釋了,就在那個十三號牀孕婦的那裏。

而對於姑媽這個姐姐,剛開始真的一度以爲這個人是個爛好人,結果到了後面,我發現,原來姑媽也有自己的夢想,就在即將碰到的時候,卻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親強行喚回來照顧自己的侄女。當看到姑媽對着那組俄羅斯套娃講俄語時,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丟了的“背後深意”。

最後一對安然母親這一對姐弟,其實沒有講太多,但看到舅舅每個月都會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時,安然對他說“有時候我真以爲你纔是爸爸,不對,是想”的時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對安然的“教育”時,我好像知道了也許舅舅也是適合成爲一個好父親的,若當初沒有年少輕狂的話。

再然後,我好想說說我對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實,我覺得他們的分開一切都早有準備。從他對陳醫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見家長,他們家對婚後生活的規劃,我個人認爲大部分女生都會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筆不是很好,不能表達清楚我的想法。

我的姐姐觀後感 篇五

剛剛看了電影《我的姐姐》,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幸虧去的時候帶了紙巾,回來的路上還在流淚。本部電影講訴了一個因車禍失去雙親的姐姐安然,是繼續追求自己的生活,還是撫養年幼的弟弟,展開的一系列的故事。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給人一種很壓抑、灰暗的感覺。父母的車禍;沒有安然在的三個人合影;弟弟的撫養權爭吵;沒有能力勸阻的孕婦;姑媽沒有完成的夢想,都給人或多或少的壓抑感。小時候父母重男輕女,爲了生弟弟,讓安然裝成瘸子,才順利辦出來二胎準生證,這是安然心裏無法釋懷的陰影,也是安然一直不喜歡弟弟的原因。

電影對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安然去姑媽家,姑媽給她用勺子挖了西瓜瓤,姑媽是疼愛她的,但姑媽家的生活也是一地雞毛,就像是那個沒有底座的娃娃。姑媽是善良慈愛的,但她又是不幸的,她從小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一直爲家默默奉獻着,年輕時她考上心儀的大學,卻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上中專的弟弟。“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因爲她是姐姐,她的一生都要給弟弟讓路。無法改變命運,她也坦然接受。在她拿着俄羅斯套娃,最後說出的俄語是“我愛你”,我的心被刺疼了,即使生活過的再糟糕,她也沒有忘了心中有愛。其實,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爲了家庭和弟弟,犧牲了自己的前途。

她看着安然,又彷彿看到以前的自己,心疼而又無奈。她知道安然也有夢想,她拿起套娃“套娃也不是一定要套在一起啊。”是啊,不是每個安排你就要去執行,你可以去選擇抗拒的。最後,她不再堅持要安然撫養弟弟,選擇支持安然去追尋,她未曾追尋過的人生。

小演員弟弟的表演也非常棒,他那麼小,還在上幼兒園,父母的突然離世,把他從一個受寵的小王子,一下子變成了一個不受姐姐待見的拖油瓶。從開始的對姐姐“吐口水”,搞破壞的小霸王,慢慢的,他開始離不開姐姐。姐姐對他說:“我的人生可不止你一個人啊,”弟弟說:“可我只有你啊。”一句話讓觀影的我淚奔。一個小孩子的眼裏失去了父母,姐姐就是他唯一的親人!

到最後他爲了姐姐能順利去北京讀研,他偷偷的給領養他的人家打通電話,並表示“我想和你們過”。他爲了姐姐能安心的離開,甚至把姐姐推倒“你走,我不要你啦。”弟弟突然間長大了,懂事了,他們彼此成全着對方。看到這裏我的心裏像刀絞一般,眼淚止不住的留,多懂事的弟弟啊,可憐的弟弟爲了不耽誤姐姐的前程,把唯一的親人也推開了。

在安然去父母墓地告別的時候,說道“謝謝你們,是你們讓我從小就學會了獨立”“常常會夢到媽媽的,帶花椒的肉包子”。其實安然一直努力的學習,她想脫離不如意的工作。堅強的活着,就想有一天站在父母面前,讓他們說一句“這個女兒還不錯”。最後安然也釋然了,小時候父母親也是愛她的,這一刻她又何嘗不想念父母呢?

安然去北京之前去看了弟弟,領養的家庭拿出一份協議,說:“你簽字吧,以後儘量不要再見他啦!”安然拿筆的手,遲遲落不下來,她的眼淚奪眶而出,簽下名字,就代表着和弟弟永遠不再相見。她的心突然間好疼,她看到弟弟在窗外複雜的眼神,終於下定了決心,她拉起弟弟飛快地跑了出去。

電影的最後,在雨裏姐弟兩個人狂笑着奔跑,整部影片也變得鮮活起來,我壓抑的心也有了些許輕鬆,隨着他們邊笑邊哭。弟弟撲倒姐姐懷裏,嘴裏喊着“姐姐,姐姐”,安然淚流滿面!她大聲地哭着,我想她應該是慶幸沒把弟弟送走吧!

電影的結尾導演給了觀衆一個開放式結局,讓我們自行想象安然是否接受了弟弟,是繼續撫養他,還是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即使她選選後者,我想我們也不該指責她,畢竟對於弟弟的撫養她沒有責任,而且安然也給弟弟找到了一個好人家,並留下了一筆屬於弟弟的財產。但我更願意相信姐弟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雖然前方的路充滿坎坷,但他們走的義無反顧,因爲親情血緣更重要!

我的姐姐觀後感 篇六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十八歲的姐弟兩個由於爸爸媽媽發業務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我們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一個人一生都會面臨如此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爲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爲核心。套在電影中,假如姐姐以家庭價值爲核心,那樣撫養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代青年,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伴隨快速進步的社會一塊成長着,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期望達成個人價值,不願以犧牲個人價值爲首要條件去收穫家庭責任。

作爲觀衆,我也伴隨情節非常糾結。同樣是二十多歲的女生,我能與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敵不過衆的海量親戚的圍攻中她的不容易,不期望她就此妥協,支持她說不。但看到那樣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說“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時候,又何其不忍的期望姐姐回話他“姐姐不會離開你,大家永遠在一塊”。幸好,電影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觀衆的不是任何一種“殘忍”,而是任何可能都大概存在的期望。

毋庸置疑,影片還想討論一種帶有中國傳統特點的'“重男輕女”文化。片中的爸爸媽媽爲了要個女生讓姐姐假裝殘疾獲得二胎指標,偷偷改填女兒的志願想讓女兒早每天賺錢養家。無獨有偶,姑媽也曾爲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兩個的父親犧牲了我們的學業、事業,而且感覺這所有是理所應當的,由於自己生來就是姐姐。但幸運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裝在一個套子裏”,姐姐不是姑媽。姐姐的變化,姐姐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正是大家現代社會變化的縮影,是當今社會價值觀、世界觀現代化進程的縮影。每一個人都能真切的感覺到,一個平等的社會秩序正在形成。

假如你去看這部電影,可能你也會爲它流上很多淚。但我更願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覺到,大家的這個世界正在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