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02W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精品多篇

《上帝也瘋狂》觀看心得 篇一

在《上帝也瘋狂》第一部中,貫穿全片的主題是先進的生產力不僅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使得人與人之間交流產生隔閡,私慾膨脹。面對“困境”,在掙扎中進行微弱的自救。

在續集中,主題是圍繞生活中的愛與和諧,當我們面對無房族黨的先進文化合工業帶來的改變時,在迷失中尋找純真的愛,在鬥爭中發現和諧的美。

第一部中,該片以布希人要扔掉上帝賜給的“不祥之物”爲情節主線,這個“不祥之物”之物僅僅是一名飛行員隨手一扔的可樂瓶,凱發現了它,並把它帶回了家。但是,這個並不是生存必需品的可樂瓶,卻成爲了族人發生衝突和矛盾的導火索,凱開始認爲這個可樂瓶是不祥的象徵。他希望讓自己的族人回到當初,能回到彼此相愛互助,共同分享。這段主要情節不僅豐滿了主線的構築,同事對主題起了點明和烘托的作用。在我們看到這羣被煩勞世俗所遺忘的布希人是,他們生活在資源貧乏,環境惡劣的卡拉哈里,但他們擁有最純真的笑臉和最易滿足的內心。可樂瓶僅僅是一個現代產物的縮影,人掉這個代表着不祥的可樂瓶,隱喻着我們在意識到所謂的現代文明給我們淳樸人性產生衝擊時,我們選擇'丟棄'這種方式進行抗爭,但現代文明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已經緩慢侵蝕最原始的純粹。

在續集中,大量的畫面來展示非洲大自然的動物們,土狼,蜜獾,鴕鳥以及犀牛頻頻出鏡,讓我看到了展示大自然的獨特幽默,影片中,讓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那兩條一望無際的車轍,在草原裏顯得如此突兀和扎眼,凱的孩子被車轍吸引,從而誤上了偷獵者的車,凱也踏上尋孩之旅,其中凱在旅途中,救助了蜜罐纏身的動物學家,儘管凱爲了尋找孩子心急火燎的時候,他仍舊選擇停下來幫助他人,這最本質的關愛,展示的不僅是布希人的可愛,也展現人性。在尋找孩子和救助他人,這種愛都是本能,凱不需要回報,在他們眼中都是理所當然,凱不需要感謝,在他們眼中,接受就是對他的回饋,還有兩個戰士不斷交換着俘虜的身份,在大笑中又覺得諷刺,後來,當最後他們手拉手報以微笑時,人與人之間是沒有絕對不可化解的矛盾,蜜獾後來也沒有一直咬着動物學家的皮靴,也並不是所有的犀牛都會攻擊人類,這些不可或缺的情節與主題相得益彰,加深主題的同時也進行了昇華,以凱尋找丟失的孩子爲主線,隱喻着在社會發展時,我們身邊中最溫暖的存在———愛。讓我們不再迷失和走遠,用愛感知將會發現沒有什麼是不可化解的,愛與和諧則是衝突的最好媒介。

《上帝也瘋狂》讓我們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學會了駐足和深思,別忘記自己的最初,無法拒絕的現代化侵蝕了自己,也請聽聽心中最真的聲音。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 篇二

看完《上帝也瘋狂》這部電影,我在大笑之餘也感觸頗深,我想影片通過布希族人的生活方式與城市文明人的生活方式的對比,表達了對現代社會狀況的深思。我認爲影片傳達了多個意蘊,城市現代文明帶來了我們所認爲的高質量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們每天都在爲了生存與生活奔波,可能在社會繁蕪叢雜的叢林中適應了社會上的種。種人情世故,不得不捲入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正如近日大火的《甄繯傳》,以及《杜拉拉昇職記》,無不反映了現代人生活的艱難,現代人之間缺乏的安全感。可能我們都沒有生活在原始叢林中布希族人那麼的快樂與幸福,他們雖然似乎沒有什麼工業文明,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與語言,有自己的家園,財產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而他們沒有私慾,也就沒有憂愁。與此相比,我們自以爲聰明的人類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文明,也許我們也是不斷地製造規則,而又不得不不斷去適應我們自己創造的規則。擁有無數現代工具的同時,我們也多了生活的壓力與人際交往的負擔,現代人的生活未必就有那些原始文明的人類幸福,兩百年來的近代化造成的不可挽救的環境污染,人們不斷地犯錯,又不斷地試圖用科技,用移民火星來補救自己的過錯,用把高污染型企業移到更不發達的地區去的方式減輕環境污染對自身的危害。這些無不是根源於財產的私有,人類的自私性。而片中由瓶子引發的一系列不安定事故也是這點的體現。

影片用了對比的方式,南非地區的叛亂與戰爭和布希族人以及土著人的祥和安寧做對比,表現了對現代文明的反思。戰爭破壞人民的生活。而片中也表現了宗教與信仰力量的強大,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安詳。

片中的兩個人物,男的生物學家和女的職業記者兼國小教師,都是人性淳樸的代表,生物學家雖不善言辭,卻聰明勇敢,是美好的人的代表,女教師美麗勇敢善良,保護學生,這些都表現了現代社會中美的人性與社會道德。而主角凱則是原始淳樸人性的代表,他對人類現代社會不解,他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影片用一個原始人的視角表現出了現代社會的種。種荒謬與混亂。雖搞笑卻能發人深思,這也是這部美國電影值得欣賞與學習的地方。

上帝也瘋狂觀後感 篇三

在我眼中,《上帝也瘋狂》這部片子絕對是一部喜劇,但看完後再思考,這部片子不僅僅是喜劇那麼簡單的,它還包含着很多人類學的觀點和看法。

首先是表現了泰勒的萬物有靈論或泛靈論,泰勒的研究主要關注的是原始宗教,並提出萬物有靈論或泛靈論(animism)。他指出,萬物有靈論有兩個基本信條:一是相信所有生物的靈魂在肉體死亡或消失之後能夠繼續存在;二是相信各種神靈可以影響和控制物質世界和人的今生來世,同時神靈和人是相同的,人的行爲會引起神的高興或不悅。泰勒認爲萬物有靈論是宗教的最初形式,並據此構建了其進化圖式的宗教發展史。先民們開始是對人的靈魂的信仰,後來延伸到了動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無生命的物體,形成範靈信仰。之後,範靈信仰發展爲祖先崇拜(包括圖騰崇拜),然後再到精靈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後發展爲一神崇拜。

影片說的是一個生活在沙漠,沒有紛爭,沒有文明,沒有時間,沒有貨物流通,沒有商品觀念的民族——布希族,他們打獵爲生,打獵的食物會大家平均分配,晚上圍在一起吃飯,聊天,唱歌,沒有學習,沒有工作,雖然近似於原始人的生活,但他們很快樂,大家都很友好,他們很虔誠,信仰上帝,覺得上帝在保佑他們,他們是一個原始的社會,沒有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他們以爲世界上只有他們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飛機在他們部落上空飛過時,駕駛員扔下了一個空的可口可樂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凱的面前,他以爲這是神的旨意,是神送給他們的禮物,因而他十分興奮,把禮物帶回了部落,現代化第一次衝擊了這個小部落,雖然僅僅是一個可樂瓶,但在他們眼中是神聖的,上帝的禮物啊,物以稀爲貴,何況是上帝的禮物?和諧的小部落開始出現了爭吵,甚至爲了那瓶子兩個小孩子大打出手,那麼小的孩子,甚至還是兩姐弟,姐姐殘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頭,滿是鮮血,雖然是以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我的心卻抽痛起來,是不是現代文明真的會帶來爭奪和利益的爭搶,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想爲自己爭得最大利益,爲了這利益往往不擇手段,國家間出現了殺戮,打仗,兩次世界大戰,直到現在的海灣戰爭,美國侵佔伊拉克等不都令人痛心疾首嗎;而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卻勾心鬥角,鬥得天昏地暗。就算憑藉這些得到利益又如何呢,我們真的會快樂嗎,我們會得到幸福嗎?

現代的人並沒有醒悟,影片中現代人還是那麼忙碌地活着,不知道生活爲了什麼,----爲了爭取自己的利益竟然去行刺總統,總統爲了抓住他們,發動了大規模的捕捉行動,----甚至劫持了小孩子做人質,他們相互出賣,相互欺瞞。鏡頭轉過來,布希族人圍住火爐沉思,他們在反省,向神懺悔,他們認爲瓶子是個“不祥之物”,他們要把它還給上帝,於是凱帶着瓶子真正開始了走入現代的探險之旅。

布希文化與現代文化相遇肯定會有一些不同,雙方在大家眼中都是奇怪的,都不被對方理解,但他們相互之間是包容的,文化是包容的,求同存異的。現代人中存在的權利,暴力,法律,犯罪;甚至房子,汽車;更甚至連現代人本身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同時,凱(布希人)的行爲:獵殺村民的羊,不吃監獄的食物,對丟棄“不祥之物”的執着……也讓現代人不解。但他們最後都可以做到很好的朋友。

文化是包容的,不同的文化形態會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我們不應該去指責其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畢竟現代文明也是充斥着罪惡和人類劣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