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名校長教育培訓心得多篇

名校長教育培訓心得多篇

名校長教育培訓心得篇1

參加國小校長提高培訓班,聆聽了xx和x校長精彩講座,令我耳目一新,深受啓發,收穫很大,知道了假如我是一名校長,我應該怎樣管理學校。目前我是一名校長的助手,知道了怎樣當好校長的助手。應該說,這次學習,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維,明確了使命。現就這次培訓談談淺顯的體會。

一、校長應該是學習型的人才

xx和x校長的講座,在講的過程中之所以倍受大家的歡迎,是因爲他們學識淵博,平時注意學習積累的結果。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校長是組織、指揮學習的人,就是“首席學習官”,對於學校的成敗負有最終責任。作爲校長,自身的學習問題顯得尤爲重要,在學習方面應走向專業發展。若要成功就必須提升學習能力,要成爲學習型人才。成爲學習型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自身素質提高的必然要求。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知識更新非常快,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不加強學習,及時更新知識和觀念,就必將被社會所淘汰。唯有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適應新形勢,做到與時俱進。校長要實現自我的完美和追求生命的豐盈,修煉卓越的人格魅力和個性魅力,必須有自己長遠的學習計劃,讓學習成爲自己職業生活的基本成分。這樣,校長的專業發展才具有紮實的基礎,才能用學習引領自己成長,並將這一理念凝聚爲學校每一位師生的共識,從而才能營造“書香校園”。

因此,通過這次培訓,我加深了這種理念,樹立終身學習思想,自覺地投身到學習中去,做一個與時俱進、不斷進步的學習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

二、以人爲本,加強學校管理工作

無論是x教授還是x校長,在講座過程中都強調了“以人爲本”的教育。如x校長在講座中提到每年10月31日爲班主任節,到這一天時,全校師生爲班主任過節,使班主任嚐到了當一名班主任的榮幸與自豪。“以人爲本”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思想,樹立“以人爲本”的辦學理念就是要用以人爲本的理念管理學校,用以人爲本的原則指導教育教學並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體現學校的一切工作應以學生的成長爲本,以教師的發展爲本,最終達到學生、教師、學校的協調發展。

1、教師管理:通過學習,瞭解了作爲一名合格的校長在教學管理中應結合實際,以人爲本,以教師爲主體。教育大計,教師爲本。實踐證明,教育質量的高低乃至整個學校各項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教師隊伍的素質,人才是學校的第一資源。因此,學校辦學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全體教職工,學校要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辛勤勞動,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爲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學習環境和舒心的人際環境,努力維持和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從物質、精神、情感、心理各方面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校管理工作中體現人文關懷,落實以人爲本。要強化服務意識,體現服務精神,把“服務”二字落實到位。

2、環境管理:爲讓師生有一個安靜、乾淨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措施和方案,做到環境育人。如x校長在改善他們學校校園環境時,就對廁所的改善下了很大的工夫,最後廁所的環境改善成了他們學校的一個亮點,即美化了環境又育了人。

3、要抓好學生管理。要成才,先成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爲了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成才,一切都着眼於調動和依靠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因此,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學科教學一定要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育教學方法均要服從於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和諧發展。把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養成放在學校日常工作的前面。要加強學生的一日常規管理,要加強校園環境和文化建設,通過校園的美化、綠化、規範化和文化氛圍的營造,來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

總之,我們學習聆聽專家的講座,目的是要深層次理解他們的思想,探究他們成功的規律,借鑑他們成功的機制結合我校實際,增強自身優勢,敢於爭先,不斷開創學校工作的新局面。

名校長教育培訓心得篇2

20xx年10月22日上午,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上海蔘加“國培計劃(20xx)”——特殊教育骨幹教師培訓項目華東師範大學聾教育班的學習。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爲期十天的培訓學習轉瞬間就結束了。回顧這彌足珍貴的十天的培訓學習生活,緊張、充實、快樂,能夠聆聽各位特殊教育專家們的講座,得到他們的悉心指導,感覺到在理念上得到了洗禮和素養上得到了錘鍊昇華。

這十天來,國內專家及華東師範大學的各位專家教授高屋建瓴的專題講座,令人醍醐灌頂,時時回味。季佩玉教授引領我們系統瞭解了聾啞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的最新成果,道出了聾啞教育課程理論的真諦;黃昭明教授、季佩玉教授、趙航教授、劉巧雲教授、盧紅雲教授等分別對醫教結合背景下聾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聾校課程設置方案與課程校本化研討、聽力檢測與人工耳蝸、聽覺功能評估與訓練、言語功能評估與訓練等課程理論進行了系統而又專業的分析與指導,指引我們從課程、方法、技術三個層面探尋教學之路;杜曉新教授、季佩玉教授、朱友涵教授、金育萍教授則從聾生認知能力評估與訓練、語文教學、數學教學、聾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對策等方面啓發我們關注學生的特徵,注重教學研究,促進學生適應性發展;周紅省教授、程旭教授、楊福義院長則從學前及低年級聾生教育康復課程設置及案例分析、聾教育中的家校互動、單一被試研究方法作了真切的描述,讓我們對特教發展的未來有了前瞻的認識與信心。特教專家們用生動的語言、精到的講授、鮮活的實例博得了陣陣掌聲與發自內心的讚歎,精彩而又務實的講授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開拓了我們的專業視野,解決了許多困惑迷茫,使我們的專業精神、專業素養與專業技能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

本次培訓中還安排了兩次對上海特校的考察學習活動,這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深受鼓舞和激勵。閔行區啓音學校樹立了“醫教結合”的辦學思想,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康復與教育相結合的專業特色課程;閔行區啓英幼兒園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對聾啞兒童實行“可視音樂干預

治療”的新課程、新方法的實踐研究讓人驚喜讚歎;盧灣區第四聾校特殊教育學校“高期望教育”理念引領下的“醫教結合”教育體系研究成果菲然,口語教學成效顯著讓人驚歎;閘北區小小虎幼稚園實現“聾健融合”理念下的“自助發展”教育聲聞宇內,成績令人矚目。這些特教精品學校,充分展示了上海市特教發展“先人一步、引領全國”的獨特風範,將“理想的特殊教育”形態真切地展現在學員面前,激發了我們的理想與熱情,激勵着我們去思考和創造。

十天的學習雖然短暫,但卻受益匪淺。培訓學習讓我們更新了教育理念,指明瞭發展方向,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理論聯繫實際,立足本職崗位,靜心專業,潛心育人,爲本地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一直有一個夢,藏在心中;想不到二十多年後,終於圓了我的大學夢,而且是全國師範學院最高學府。帶着幾分激動,帶着幾絲憧憬走進北師大,彷彿讓我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學生時代:每天上課、寫作業、參加沙龍活動等。雖然只有十二天,可在這短短的十二天裏,感受到了校園裏強烈的青春氣息和濃郁的人文氛圍。

在這次培訓中,我有幸聆聽多位有名的大學教授及特教行業的專家們精彩授課,與專家們近距離的接觸,使我在教育教學方面拓寬了視野,促進了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更讓我充分的領略到專家們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在聽報告的過程中,還是在與同行之間的交流中,或是在會後的自我反思中我每時每刻都有着不同的收穫。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集中培訓、分學科培訓、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有到兄弟學校聽課交流的活動。每一個講座都有它的精彩之處,每一個講座也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我的思考: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反思自己的學生觀把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點點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記錄下來,最引起我思考的問題:

1、融合教育的環境下,特殊教育應如何定位?特殊教育教師的角色應如何轉變?2、現行的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都偏向於普校化,特殊教育應如何體現“特”?

3、如何運用行爲矯正的策略去發展學生的良好行爲?

4、今後,我們該如何一步一步去實現家庭、社會、社區、特校所共同合作構成的支持性環境呢?作爲一名普通的特校老師,我能做些什麼?

5、回顧教學中,自己是否有根據學生的特殊性設計教學內容?是否有想過:九年的學習,有多少知識能真正是對學生走上社會是有用的?

6、如何突破聽障生讀不懂、寫不通的老大難問題,怎樣纔能有效地培養聽障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我的理解

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發人深省。

(一)目前,在我國特殊學校仍是特殊兒童主要安置形式,特殊學校教師要爲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適合的教育,教書育人,促進特殊兒童的發展,提升特殊兒童少年生活質量。隨着融合教育的開展,特殊學校也必須從傳統隔離式的學校教學轉變爲與社區、家庭融合的教育教學方式。特殊兒童的教育將不僅僅是在校園的狹隘的教育,從學校融入社區、進入社會。特教教師要幫助特殊兒童突破學校圍牆,讓學生走進社區、走進家庭、走進社會,爲其創造融合的環境,幫助其從實踐中學習,從真實生活中學習,成爲特殊兒童發展的引導者。作爲“教育者”的特殊學校教師:首先是一名特殊教育者,應當擔當好教育者的角色,承擔起協調者

的作用,促進特殊學校資源中心功能的發揮。協調家長和普通學校教師之間的矛盾;促進普通學校教師與其他特殊教育相關人員的溝通與交流。

(二)課程方向的把握很重要。該如何去把握?“度”在哪裏?

這是聽了肖非教授的《特殊教育學校綜合課程的幾個問題》的講座後,在腦中不斷浮現的,引起我思考的問題。近年來,特殊學校在教學理念、教材、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盲目搬用普校語文教改的做法,嚴重脫離大多數聾學生實際,不適應聾學生的承受力程度,課堂教學的功利色彩,結果收效甚微。在傳統教育價值觀的影響下,無論在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使用不同程度地忽視殘障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長期以來,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接受訓練的地位,學校的課堂教學也已被異化爲應付考試的訓練,缺乏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培訓,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身爲老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三) 運用行爲矯正的有效策略,開啓特殊兒童的心鎖。在我們的眼裏總是看到孩子這樣不對,那樣不行,總是觀察孩子的不足與缺陷。如果長期地忙於應對學生的不良行爲,會日漸消磨我們的教學激情,喪失教學的潛在樂趣。更重要的是,教師如果忙於處理不良行爲,他還能有多少時間用於教學呢?胡曉毅教授《特殊兒童行爲管理》的講座中讓我找到了開啓特殊兒童心鎖的這把鑰匙。在胡教授爲我們呈現的一幅冰山的畫,讓我明白了:我們看到孩子的行爲只是冰上的一角,而冰山下的根基我們是無法看到的。一個行爲發生問題,必須找出原因。只要他的行爲不影響別人,就不要過於干預。我們應換一個思維,站在冰山腳下去考慮孩子需要什麼,良好的人格培養纔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我們肯定的,當孩子的行爲出現異常時,我們應該換一種思維角度去看(摸、聞、看、聽、說)應強調的如何建立良好行爲,應該更注重良好行爲的發展而不是矯正他們的不良行爲。任何行爲都有功能,發生任何行爲都是有前因的,不及時干預不良行爲就容易泛化。一個良好的行爲建立起來,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化物,找到關鍵點,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要“立刻”糾正。把行爲細化成若干個細小的動作,讓其容易達到一個個目標,幫助其爬樓梯。

(四)在《團隊破冰與團隊建設》的體驗活動中。非常有幸被組員推薦當了隊長。在整個的活動過程中,組內的每一位成員同心協力、羣策羣力、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師佈置的一個又一個的任務,活動後,我們認真總結、積極發言。我們爲取得的成績而歡呼,對於失敗的原因我們共同反思,對今後改進的意見積極顯言。充分體現了團隊的合作精神。這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很難得見到的表現。活動後,讓我明白了:

1、在工作中,領導的領導力、決策和判斷力決定着一件事情的成敗的關鍵。

2、團隊成員的服從意識、協作精神非常重要。團隊的成敗取決於每個團隊成員的努力!傳統觀念: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但通過這個遊戲讓我明白了流水線上只要有一道工序出問題,最終的產品質量就無法保證;“動車”之所以跑得快,就在於每節車輛都有動力,而不再依賴車頭的帶動。

3、要做好一件事情,方法很重要。領導管理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將好的思想或好的辦法固化爲團隊的制度並加以堅決執行!

4、要想順利完成一項任務,必須先領會領導的意圖,即明確目標的要求否則方向錯了,接下來的工作只能離目標越來越遠;其次,要制定詳細的計劃和工作流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應考慮到隨時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

名校長教育培訓心得篇3

20__年8月—9月,我參加爲期14天的國中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由於教育局的精心安排,在這短短的14天內,我們既領略到教育大家的風範,開闊教育管理的新思路,也欣賞到校長代表的風采,感悟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培訓課程既有宏觀的理論,也有微觀的實際,這次培訓讓我的思想和心靈受到一次次的衝擊和震撼,留下了衆多值得回味與思考的話題,我深感每個人都在學習中得到了充實,在感悟中得到了成長,在思考中得到提升。

1、堅持不懈的學習

這次培訓給我的體會與感受就是要堅持不懈的學習,提倡“教育家辦學”是國家的要求,人們的期望,時代的呼喚。作爲校長,要自覺提高教育理論素養,精通教育業務,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做到這點。培訓班上盛局長長海闊天空的暢談,授課專家們深入淺出的闡述,不僅來源於他們實踐的積累,更來源於他們豐實的知識積澱,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爲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盛局長告訴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擴大自己的眼界,才能拓展自己工作、管理的思路;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地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讓自己擁有大智慧、洞察力,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修身養性,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擁有“開闊的心懷,開放的心態”,做好和諧、民主、開放的校園文化帶頭人。學習期間盛局還聯繫新華書店的同志給大家精心準備了相關專業的書籍,到學員駐地現場售書。開拓眼界的學習,可以是外出參觀、實地考察;也可以是遨遊書海,以書爲友,我們認爲如今更多的學習機會應是後者。作爲校長必須要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讓書籍陪伴自己的生活,讓書籍促進自己的成長。這次培訓班發的學習材料集,我就深感很有學習與借鑑的價值,一定會靜下心來細細拜讀,慢慢品味。

2、用愛心經營校園

這次培訓班我覺得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我市教育系統校長代表的經驗交流,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講了如何管理好學校,辦出特色。從他們的身上,我感受到x教育人的樸實、真誠、奉獻和創新;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汲取了前進的動力。他們那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情懷,潛心管理、追求創新的行爲,深深啓發了我讓我靜下心來謀劃校園的未來,靜下心來反思管理的得失,靜下心來鑽研自己的業務,靜下心來閱讀啓迪的書籍,只有真正的“靜心”,我們纔會思考、工作纔有收效、管理纔會創新、校園纔會前進。讓我們從繁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吧,讓我們的身上洋溢着一種“靜”氣!作爲管理者同樣也要擁有“愛心”,真心的愛着校園的每一個師生。因爲愛心,會讓我們尊重、相信每一位師生;因爲愛心,會讓我們公平的善待每一位師生;因爲愛心,校園的每一位師生有了奮發向上的動力;因爲愛心,校園的每一位師生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給他一個機會,還你一個奇蹟”——讓我們也永遠記住這句話吧!無論是誰都需要有工作的責任心,尤其是校園的管理者。

3盡職、盡責,協調一致是當好校長的關鍵

當好校長要做到盡責。工作要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則,以人爲本抓管理。樹立全面發展意識、不斷髮展意識、人才意識,素質教育意識、競爭意識和發展觀念。要講大局、講政治、講教學改革、講學校特色、講學校未來如何育人,同時要發揚奉獻精神和協作精神。只有這樣,學校各項工作、制度規章執行起來效果會更佳。一個好的校長是成就一所好的學校的關鍵。以人爲本,轉換觀念,打破傳統的教育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解放思想、銳意創新、開拓進取是新形式下對校長及全體教師的新要求。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校長、教師的支持。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我將真正做到盡職、盡責,加倍努力,辛勤工作,營造和諧、進取的校園氛圍。我要把自己的崗位當成責任,有了責任心,凡事就會盡心盡力而爲;有了責任心,工作就一定會主動、踏實、勤奮地完成;有了責任心,就一定會處處、事事以工作爲重;有了責任心,做每一件事都會堅持到底;有了責任心,就一定能帶領教師走向事業的輝煌。校長必須自覺地當好師生的公僕,充分認識到領導就是服務。同時校長在教學上要有過硬的本領,帶好班子要協調好班子成員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生活上的關係。當校長要做到:當好主管不主觀,總攬不獨攬,處理事務果斷不武斷,要清醒認識到威信不是買來樹立,而是要自身學識水平、人格魅力來樹立,工作中對下屬要信任、不猜疑,要大度,但要有原則性。

4、明確了努力方向

馬科長、樊科長的講座:提出了我市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的思考。我們瞭解到我市基礎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任務目標及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這裏特別值得我們校長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推進素質教育?怎樣創辦特色學校?這兩個問題。從中爲我們提出綱領性指導意見,爲校長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理清思路,明確了方向。

總之,這次培訓學習,開闊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做爲校長的我,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以及肩負的責任,把自己的學校帶向發展之路,帶向成功之路,把學校辦成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學校。

名校長教育培訓心得篇4

中國小校長遠程培訓是從20xx年3月開始的,最初接到培訓通知時我感到很有負擔。在座各位都是校長,我想這種體會你們比我更深。因爲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時間上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真正說把一個兩三個小時的視頻坐在那看完再去做作業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和大家一樣,我也深愛着教育工作,在工作中也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所以培訓學習常常就在忙碌的工作中暫時擱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則故事,故事題目是《做時間的主人》。講的是一個大學教授回憶鋼琴教師教導他的話,你只要在空閒的時候練上幾分鐘的鋼琴,這樣彈鋼琴就成了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受到啓發後的教授儘管每天工作很忙,但仍抓住零星時間進行創作,運用積少成多的方法,創作出了長篇鉅著。這個故事當時給了我一個啓發,我認識到要想很好的完成培訓必須也只能充分利用閒暇時間,讓學習變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變成一種習慣,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去網上衝浪一樣。我想這也是這次遠程幹訓的優點所在,它不限制你學習的時間、場所,一項內容的學習你可以分爲多次,你喜歡的內容你還可以反覆學習,而且考覈時間是累計的。

運用這種方法學習之後我驚喜的發現,很短的時間自己不但學了很多,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由被動變成主動,當初做完作業就完事大吉的想法沒有了。我想,凡是走進這個培訓的領導都會和我有同感。爲什麼呢?首先從培訓講座的主講人看,有教育部部長賙濟、青少年德育教育方面的專家陸士楨教授、當代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孫雲曉、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勞凱聲……他們都是中國教育的領軍人物,教育界的權威人士,著名的學者專家。能夠聆聽到他們的聲音,可以說是自己精神領域裏的一次刷新,是固有的觀念和先進理念的一次碰撞,是思想方法、理論水平的一次拔高。觀看之後真有一種坎井之蛙豔羨江海之大的感覺。

下面跟大家交流幾個精彩片段:在必修課《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陸士楨教授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她說,傳統教育是把土豆塑造成蘋果,而現代教育則要求我們推動土豆去適應社會,使之成長爲一個全面發展的土豆。我從中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有潛能,作爲教師要善於挖掘他們自身的優點,而不能像企業生產產品似的一個模子、一個規格。也就是我們的教育必須從原來的精英教育轉變爲大衆化教育。陸教授還講了青少年道德評價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他講了有些學校的好做法,把三好拆分,比如學習好、思想好、勞動好、見義勇爲好、社會服務好、文藝好、體育好……然後拼三好,只要具有任意三好都可當選三好學生。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人納入到主流評價當中。這種做法對於目前很多學校還在以學習成績前幾名就是三好生的做法無疑具有啓迪意義。在選修課《有效的溝通技巧》中我學到溝通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溝通要談行爲不談個性,也就是要就事論事。我曾經在網上收看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的講座並做過記錄。他提到的溝通最有效的方法和這個類似。就是:你只要聽他說什麼,不要計較他怎麼說。確實是這樣,我們領導常常犯這樣的毛病,哪個老師氣呼呼的跟我們講話,我們不去考慮他說了什麼,而首先想到他怎麼這麼沒禮貌?態度怎麼這麼惡劣?有這樣的想法之後我們就很難把事情處理好。其實每個人說話都或多或少有些道理,我們要學會聽他說什麼,而不要計較他怎麼說。從這些片段中所折射出的理念我覺得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

還有很多精彩片段由於時間關係不能與大家分享。但總的來說,這些講座無不閃動着智慧的靈光:教育理念高屋建瓴,學術觀點異彩紛呈,思想方法獨闢蹊徑,語言表達幽默風趣,確實讓人耳目一新,百聽不倦。有幾個講座,像陸士楨的《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錢志亮的《解讀教育對象人》、《有效課堂哪來》我是愛不釋耳,180分鐘的講座一氣聽到完,真的感覺像是在品嚐精神大餐,有大快朵頤之感,有時我也會情不自禁跟着會場聽衆捧腹大笑。我想除了遠程幹訓這個平臺,我們是很難有這樣的學習體驗的。

用豐富的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理論,切實提高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我想這是中國小校長培訓的最終目的。在工作中,我將思想轉化爲行動,在實踐中切實體驗到了培訓的好處。在選修課《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中,孫雲曉指出只有細緻入微的指導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好習慣,沒有細節的指導就沒有兒童教育這給了我啓發,我不知道其他學校學生在見到老師時敬禮是個什麼狀態,反正我發現我們學校的學生向老師問好特積極,也敬禮,就是不管在什麼狀態下他都敬,比如說正跑着呢,他就邊跑邊敬禮,正跳繩呢邊跳邊敬禮,有時手裏拿着東西,笤帚撮子之類的,他也舉起笤帚撮子敬禮,這常常讓教師們哭笑不得,人家學生敬得可起勁了,但咱看起來感覺就像掄傢伙打人一樣。看到這種現象,我和大隊輔導員研究決定,實施好習慣月養成計劃,首先就來教學生如何向老師敬禮問好。我們規定了敬禮的姿勢:敬禮時,要先立正站好,面帶微笑。五指併攏,右臂從體前舉過頭頂。右手高於額頭一拳,右手心朝向左下方。右手和右小臂成一條直線。敬禮時,右手臂擡起、放下一次完成,動作要迅速。這樣具體要求一出來,再經過班主任指導,學生就會敬禮了,而且顯得特別有禮貌。運用這種做法我們又相繼培養了學生的坐姿、站姿、寫姿、走姿……正如孫雲曉所說,好習慣真是來自於細節教育。

這是我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一個例子。還有在學校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時,爲了處理得當,我就去幹訓網上討教,學習《當前學校依法執教中的若干問題》和《校園安全與突發事件處理》,從中掌握方法規則,處理這類事件變得得心應手,家長非常滿意。

除了我自己學習,我還把好的視頻、好的文章推薦給其他中層領導和老師。比如《如何做好科研項目》,我把它推薦給科研主任李晶,因爲我校有一個葫蘆島市的科研課題就要結題,她又是新提上來的領導,在這方面沒有經驗,所以推薦給她供她學習進步。還有我們的教導主任跟我反映教師的教學反思寫得不好,我把自己學到的有關反思方面的理論和她進行交流,並且,把《追求教學反思有效性》這篇文章推薦給她,將其定爲業務學習內容。在上學期的教研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我校的教研重點,錢志亮的有效課堂哪來又成了我和教師們一道學習的載體,教師們觀後感到受益匪淺。

以上我談了參加遠程幹訓的心得體會以及實踐收穫,很多認識還很膚淺。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個尋寶者,那麼我僅僅只是發現了寶藏,而並沒有真正擁有它。所以我的學習將不會因爲學業的完成而終止,這個培訓平臺將陪伴我從事教育管理的每一天。

名校長教育培訓心得篇5

幾天的校長資格班培訓,學習了很多知識,同時也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內心。每天的學習研討都在敲打着我的無知,敲打着我的薄學!這些年,書讀得少了,參加的各類有質量的培訓也不多,語言表達在無形中退化了,語不達意了。平時只懂得默默地幹,默默地想,卻不善於將日常所做記錄、總結,不善於用語言來說出自己的所做,爲何做?做爲何?不敢於自信的站出來表達。其實這種自卑就來自於薄學,源於思想的不跟進。

“現代的校長不僅要能幹,還要能說能寫”。我缺乏的就是這種說和寫。有時,當聽了某個專家的講座,聽了某個校長的講校,會在心中暗暗地想,其實這個方面我也是這麼做的。可爲什麼我不能上升爲理論,爲什麼我不能將自己所做也有條有理的講出來,歸根結底還是薄學!

平時的讀書時間總會被種種理由給擠佔,一個月的.兩本《人民教育》還總是讀不完,這種態度怎能不使我不自信?思想裏沒有知識的日日積累,沒有理論的時時更新,總是拿過去的知識,拿自己的經驗來面對現代的教育,怎能自信?怎有底氣?

對知識的渴求一次次扣打着我的內心,不能再拿任何理由來爲自己開脫,要做一名現代的合格校長,不僅能幹,更要能說,會寫。要敢於將自己的文章拿出來,(以前也寫,但卻很少公開,這也是不自信的體現);要爲自己規劃一個成長方案;要重新找回學生時代爲讀完一本書徹夜不眠的激情;還要用自己的讀書激情來點燃老師學生的激情。這樣,我纔不辜負於“老師”這個稱號,不負於“校長”這個角色。

讀的同時,我還要時時記得:寫、說。勤於動筆,每天記一點,堅持下去,自己也可寫成一本《國小校長的日記》;堅持下去,點點滴滴就可匯成河流。要敢於說,面向師生說,面向家長說,面向領導說……

學習,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