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青年教師“三區”培訓心得體會

——從仿課到好課看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青年教師“三區”培訓心得體會

隨着梅老師宣佈本期培訓任務的結束,在傅老師對青年教師的殷切希望中,我們的區青年教師“三區”培訓圓滿禮成。回望2019年到2021年,青年教師們從仿課到好課,“三區”培訓成了青年教師們教學成長的重要鍛鍊平臺;培訓更成了區骨幹教師團隊共訓共研共思考的展示平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將內驅力“變現”

幾乎每一位老師都涌動過把名師佳課搬回上一次的強烈衝動,但事實上用教研員傅老師的話說:“聽時激動,想時衝動,回去沒行動!”的確,年輕時的自己也從“想搬課”到“試着搬”繼而到“學會搬”的路上經歷過“不屑”到“敬畏”的歲月。學會模仿比創新更重要,這個道理在培訓伊始我並不是很贊從,在指導青年教師仿課比賽時,想的都是推陳出新。片區第一次評比出參加全區比賽的汪任豔老師,是一位基本功紮實且素質全面的青年教師,正是因爲考慮到汪任豔老師的自身情況,我們對小梅老師的《路程和速度》這節課進行教學環節的改變。課堂裏,教室裏有掌聲、笑聲、驚呼聲……卻不想被傅老師一聲喝醒。聽完傅老師的解讀,才明白示範教學中的環節是爲何而設,小梅老師上課中用的策略、教法有值得學習之處,應當持有敬畏之心。青年教師學搬課重要嗎?極其重要!學生是在對教師的模仿中學會學習的,青年教師的成長,模仿也是必經之路。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將看到變看懂

搬課仿課,不能停留在“把磚頭撿回家”。搬好課的前提是識好課,也就是說,看懂一堂名師好課到底好在哪裏,這是仿課的基礎。在觀摩時,不只關注教師在某一環節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要把重心放在思考其設計的深層緣由。把好課外面的光環剝開,結合教材和目標來看這堂課,想一想這堂課的教材是哪一個年段的,其所在的單元整體目標是什麼?在這課之前,學生已有了什麼樣的經驗?還可能會存在什麼問題?基於對這些情況的分析,教師設立了什麼樣的目標?課堂中,又是如何達到他的目標的?爲什麼這樣設計,才能達到他的目標?這樣的策略能否提取出來,將之遷移到哪堂課中?做好了這些準備,再來仿課,才能逐漸走進、走近名師的教學真諦。名師的教學往往蘊藏着育人理念,是育人理念決定了他課堂的走向。因此,青年教師仿課貴在從“仿形”變爲“仿神”,學會透過“形”,看到背後的“神”。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將磨礪變實力

作爲一個青年教師,仿課如何做到從“孿生”到“脫胎”?從背課到備課,成長的道路總是不那麼平順的,磕磕絆絆在所難免。其實,仿課時不必刻意追求與原課完全一樣,根據情況,當變則變。是不是掛着組塊教學的名義,不重要,是“導演”還是品讀,也不重要。歸根結底,其核心還是如何正確解讀教材,研製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選擇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所謂“山一直是山,水一直是水”是也。“神”已在,“形”有變,又如何?

此後,我發現“仿課”裏的門道越來越適合青年教師的成長,特別是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於是,我將“仿課”搬到了學校的教研月活動中,由學校優秀人才和骨幹教師作示範課,青年教師進行仿課比賽。於是,學校的小型比賽也成了青年教師成長的搖籃。教科室也將“仿課”用在了師徒彙報課上,師傅作示範課,徒弟“仿課”彙報,“青藍工程”提供了青年教師再一次歷練的契機。最是讓人欣慰的是,每一次“仿課”的過程中,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一七磨課,磨每一環節究竟如何推進;磨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評價,應指向何方;磨如果有所偏差,又應如何及時扭轉回來?這般“磨礪”,唯有去參透名師好課背後的功夫,把簡案變“詳”,做好充足的預設與準備,再三打磨;再由“詳”變簡,返璞歸真,棄“死板”而求“靈動”。

教研員傅老師總說,青年教師學仿課,首先要有正確的示範,然後要有正確的模仿,加上青年教師的勤奮練習和不斷反思,那麼青年教師就能快速的成長。我很贊成,也會繼續。仿課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