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全國中國小(含中職)骨幹班主任核心能力提升暨魏書生教學藝術思想報告會”學習體會

2019年11月15日,遼寧盤錦市魏書生老師於萬州區星都匯酒店舉行爲期一天的思想報告會,魏老師分別以《做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班主任時間及教書育人案例分享》爲題作了報告,魏老師講課生動詼諧、旁徵博引、案例豐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全國中國小(含中職)骨幹班主任核心能力提升暨魏書生教學藝術思想報告會”學習體會

一、堅持把優點、長處、正確的事情做成習慣,哪怕很簡單

魏老師的班主任“7個1分鐘”“8個學生習慣”也令人印象深刻,就感覺魏老師做的這些事都是非常簡單甚至是“平常”的,沒有花裏胡哨的弄一些看起來高大上的事,沒有變來變去,魏老師的原則是“堅持把優點、長處、正確的事情做成習慣”,就是把簡單卻有效的事發現出來,然後長期堅持、不折騰。

當今時代,信息的海洋浩浩湯湯,概念的變換層出不窮,工具的更新日新月異,一直在變,人們也以變化爲傲、以創新爲傲,不是說創新不好,但有時卻忘了從何出發、爲何出發、所去何處,我們做“事”的目的是什麼,怎樣實現這個目的,怎樣能夠更簡單卻有效的實現這個目的,化繁爲簡,錨定目標,堅持、再堅持。簡單、有效,把簡單的事情好好做,長期做,進而從“要求”變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堅持把一件件正確的小事、一個個正確的優點長處做成習慣,養成習慣就自然而然保持下去了。這也讓我想到“自律”這個詞,現在人們都在提“自律”,但網友們往往很難堅持自律,而我想說,不要自律,要“規律”,就是把一件件顯而易見的正確的小事、優點、長處做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養成一種定時、定點、定量的“規律”,從而養成一種類似“生物鐘”的東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麼人自然而然就按照規律走了。用“規律”代替“自律”,用“習慣”促進“規律”的養成!

二、找到一個人的“最近發展區”,把能做的事情做好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爲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着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爲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理論可能都知道,但從理論到實踐,魏老師的做法值得借鑑。用他的話說,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找到學生的實際起點,指導學生做自己能做的事,說自己是能說的話,讀自己能讀的書,教師要“懶”一點,讓學生自己給自己“佈置作業”,學生自己給自己找事做,教師只是在旁輔助,根據對學生的觀察,給出適合學生能力水平的建議,比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佈置課後作業,自己給自己批改作文等。另外,魏老師還十分注意講課“提問”的方式,要根據授課(學生、老人、犯人等)對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問題,問題雖然,但有一個相同的原則:適合他們的能力。當任務(提問)特別清晰,但任務又不是特別重的時候,能夠讓人比較專注,當人做他能力範圍內甚至擅長而又稍微有點難度的事,人的注意力能夠被吸引。

三、把“開心”變成一個動詞:開發自己的心

“開心”是一個形容詞或者名詞,但魏老師的闡釋別具一格,他認爲“開心”是一個動詞,就是要去“開發自己的學習心、上進心、愛國心、敬業心…….”,是去“開發自己的大腦”,是一個人主動的追求成長,不斷去發現自己的能力觸角、挖掘自己的潛力,從而不斷獲得做人的尊嚴感、踏實感、平常感、愉悅感,讓自我成長、超越自己的愉悅去代替無所事事的無聊感、自卑感、迷茫感和頹廢感。而“開發自己的心”的方式,就是要去找到個人的“最近發展區”,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引導學生也如此,找到學生的起點,讓他做自己能做的事,說他能說的話,讀他能讀的書,在這個過程裏引導學生不要攀比,而是面向自我,發覺自己的能力,從而不斷超越自我。讓一個人“開心”很容易,但開發一個人的“心”不易,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但走好這個過程的人,應該能獲得更爲長久的平和與喜悅。

心嚮往之,行必將至。保持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個人成長的希望與探索,終能獲得屬於個人心靈的自在,到達嚮往的“桃花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