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珍惜水心得體會多篇

珍惜水心得體會多篇

珍惜水心得體會篇1

我家有一個節約糧食的榜樣,她就是我的奶奶。今天,我就來說說奶奶節約糧食的事吧!

一天晚上,吃好晚飯,鍋裏大概還多餘一碗飯。爸爸在收拾洗刷的時候,準備把它倒掉,給豬吃。

“嘿!等一下。”奶奶看見了,連忙叫住了爸爸,“還剩下這麼多的飯,明天可以繼續吃,倒掉了怪可惜的。”

奶奶皺着眉頭,硬是把這點飯留了下來,說:“你們不要吃,我來吃。”

媽媽聽見了奶奶和爸爸的對話,走過來,看了看,說:“還是倒了比較好,天氣這麼熱,隔夜飯容易餿,別吃壞了肚子呀!”

但是,奶奶還是堅持要把這些飯留下來。她把這些飯用一個碗裝着,小心翼翼地端到了桌子上,用一個平時淘米用的籃子蓋住,又看了看爸爸和媽媽,用警告的語調說:“誰都別想把它倒掉,不然我跟誰急。”說完,奶奶上樓休息了。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奶奶把那些飯煮成粥。自己一個人吃完了,一點兒也沒剩下。

生活中,浪費的現象到處可見。據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以讓兩億多人吃上一年。我們知道,農民伯伯們的成果是讓人們充飢和品嚐的,而不是被扔掉、倒掉的。

朋友,請像我奶奶一樣節約糧食吧!千萬別浪費糧食,讓所有的人都有飯吃,開心地活着吧!

珍惜水心得體會篇2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簡單的十個字,道出了糧食的珍貴。我國是人口大國,吃飯歷來是大問題,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怎樣做到節約資源、節約糧食,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個問題。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一些浪費的現象,例如爲了講究排場而過多地點菜、因爲好面子而不願意在餐後打包等等,這些不文明現象,在浪費糧食的同時,也體現出了一部分人目前對於珍惜糧食的認知還不夠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中華民族有勤儉節約的美德,在科技和文明發達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學會珍惜資源、珍惜糧食。

節約糧食,我們應該加深思想認識。每個人都應該深刻地認識到節約糧食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我國每年浪費掉的糧食相當於2億人的口糧,這樣觸目驚心的數字足以讓我們加深認識、樹立起節約糧食的良好觀念。每一粒糧食從插秧、播種、澆水施肥、生長、收割、揚場、加工到製作成食品,每個環節無不浸透着勞動者辛勤的勞動和熱切的期盼,糧食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糧食。

節約糧食,我們應該落實實際行動。作爲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們每一位公民都應該自覺成爲節約糧食的宣傳員和踐行者。餐館、食堂應該張貼節約糧食的標誌,做好日常提醒;餐飲業主應該倡導顧客合理點菜、餐後打包;學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爲學生安排糧食作物生長實踐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節約糧食的意識;作爲消費者,我們在飯店用餐時也應踐行“光盤行動”,積極參與到節約糧食的活動中。

相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下,節約糧食將成爲我們每一個人的良好習慣,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也將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珍惜水心得體會篇3

“爺爺,送您一個小禮物,這是我們學校特製的紙扇,上面印有號召大家適量點餐、杜絕浪費的倡議書”,“阿姨,送您一個小摺扇,如果您支持節約,反對浪費,請您在承諾牆上籤下您的名字”……昨天上午,和平區鞍山道國小開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我們在行動”主題隊日活動。少先隊員們早早來到鞍山道地鐵站旁,爲過路的行人送上精心製作的小禮物,號召市民做節約達人。炎熱的天氣擋不住大家的熱情,一聲聲稚嫩的問候讓行人紛紛停下腳步,爲少先隊員們點贊,並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承諾牆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正值暑假期間,但連日來,全市中國小積極組織師生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爲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爺爺奶奶給我講述了他們那一代人厲行節約的故事。現在,雖然我們的物質條件優越了很多,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傳承他們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暑假期間,第二新華中學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家風傳承正當時”系列活動。老師們精心製作了微課《學傳統家風,做勤儉之人》,以勤儉持家的家風傳承爲主題,邀請學生“上講臺”,與大家分享老一輩勤儉持家、厲行節儉,勤勤懇懇、服務羣衆的家風故事。在該校七年二班舉行的線上主題班會中,學生黃子純就爲老師和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家風故事。她的講述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隨後,黃子純面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剩菜;飲食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看到浪費現象要制止,儘量減少浪費;向身邊的人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瞭解節約的方法;外出用餐時,剩餘飯菜儘量打包,不鋪張浪費。

珍惜水心得體會篇4

人生,靠的不是時間,靠的是珍惜,人生的路到底有多遠並不重要,當務之急是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着:"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爲一分鐘。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爲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覈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六百萬猶太人被德國法西斯屠殺。當盟軍解放集中營時,見到堆積如山的屍體,慘狀令人髮指,身經百戰的士兵也忍不住哭泣起來。可是他們還看到劫後餘生的人,這些人骨瘦如柴,有的已經不能行走,只能在地上爬行,他們顫抖地舉起手來向盟軍致意。

士兵問:“你們怎麼活下來的?”

他們說:“我們猶太人有一句諺語:幾時有生命,幾時就有希望。”

士兵深受感動。舉起右手,向這些飽受苦難的人們行軍禮致敬。

生命是寶貴的,誰開得起玩笑?生命又是殘忍的。想不到,多年以後,臺灣女作家三毛,竟在醫院房裏,用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個生命匆匆逝去,在很風光和精力旺盛地展開着自己人生的時候遽然消失,好像是留給後人一種思索,又好像無從把握生命的重量。這是無法承受也得承受的現實

看着身邊的親人,鄰居,以及陌生人一個個的離去,不禁感嘆生命的脆弱與世事的無常。

珍惜,感謝,生命中的每一個人。

珍惜水心得體會篇5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朵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大年七年級,我吃了很多零食,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媽媽又強制我要吃完一碗飯。我坐在凳子上盯着那滿滿的一碗飯發呆。怎樣才能夠不吃飯而不讓爸爸明白呢?我絞盡腦汁,怎樣想也想不出一個巧妙的辦法。這時爸爸發現我一向沒吃飯便問我:“你怎樣還不吃飯呀?是不是不舒服?”我楞了一會兒纔回過神來:“哦,沒事。此刻就吃,就吃。”說罷便裝模作樣地吃了兩口。這兩口飯在我看來就是世界上最苦的藥,讓人難以下嚥。怎樣辦?怎樣辦?被爸爸發現我沒吃飯了……我急中生智,眼前一亮:爸爸平時吃飯那麼快,等他吃完了我就去倒掉這碗厭惡的飯。可不知怎樣的,爸爸慢吞吞的,急得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好不容易等到爸爸把飯吃完,他一走,我立刻就把飯倒掉了。哈!太棒了!我興奮得又叫又跳,剛纔的焦急與不安早已飛到了九霄雲外。媽媽也無可奈何。冷不防爸爸出此刻我面前:“幹什麼?你的飯呢?是不是倒了?快說!”我嚇壞了。媽呀,是不是長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呀?這麼厲害!沉默是金,我堅信這句話。

爸爸見我不說話,便已明白了七分。他拉我坐下,語重心長地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之後,爸爸給我講了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出稻子的。我聽了。感到臉上火辣辣的。真期望時光能夠倒流。

以後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看到別的人浪費糧食我會教育他。感激這件事,它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糧食。

珍惜水心得體會篇6

生命是最重要的東西,如果連生命都沒有了,那一切就都沒有意義的,可是對於人類來說,思想的高度讓我們開始藐視生命,這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要敬畏生命。

人類作爲藍色星球上智力最高的動物,逐漸地成爲了這漂泊在浩瀚宇宙中孤零零小島上的主宰,掌握着任何其他物種的生殺大權。

人有時候比饕餮更加貪婪。動物美麗的皮毛,人類用它裹着自己孱弱的身軀;動物強壯的身體,人類用它填滿自己臃腫的肥腸。人類更可以厚顏無恥的把有益於自己的昆蟲稱爲益蟲,而沒有辦法讓人類榨取的昆蟲便被劃分到害蟲的行列。每年人類都會大刀闊斧地消滅這些所謂的害蟲。可是它們也是生活在這個星球的一份子,它們也是這裏的主人。可事實卻像舊社會的大地主強行強佔了農民們的土地,還要受害者爲他們幹苦力。稍稍造成點損失,農民便會遭到滅頂之災。

人是霸道的強盜!明火執仗的行兇者!假如動物們穿你的皮,吃你的肉,不知道還會有人把生命視如草芥嗎?

你有多久沒有聽過蟬叫鳥鳴了呢?也許它們沒日沒夜的歌唱惹惱了沒有心情的你。可是,你知道嗎?蟬要在又黑又冷又溼的泥土裏辛苦四年,才能換來一個月在陽光下的歡唱。這難道不值得人去敬畏嗎?它雖然渺小,但他並不卑微!因爲它懂得生命最深刻的意義,它不會浪費每一個瞬間去爭取歡唱的機會。而自詡清高的人類呢?有的卻像行屍走肉一樣的活着,成爲這個世界的寄生蟲,這纔是真正的卑微!

別小看地上的一隻螞蟻,如果它和你一樣高大,它可以把卡車輕鬆舉起;別輕視天上的一隻小鳥,如果它有害人之心,它可以與龐大的飛機同歸於盡!

敬畏生命,別讓蟬聲鳥鳴魚越以後只存在於我們的詩句中,而是存在於我們的身邊!

珍惜水心得體會篇7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爲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爲榮的氛圍。

從未過時,在米粒裏。“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個人踏入國小階段學的第一首詩便是《憫農》,字裏行間都在告訴人們不能浪費糧食。從三國時期諸葛亮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唐代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到宋代朱柏廬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再到明代薛瑄的“節儉樸素,人之美德。”……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節儉”二字一以貫之,代代相傳,從未過時。

居安思危,在米粒裏。上世紀60年代初,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餓得啃樹葉樹皮,哪裏還有糧食可浪費呢?一粒米就是活下去的希望,怎麼能浪費呢?然而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不愁溫飽的情況下很多人漸漸忘卻了糧食的珍貴。據央視報道,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作爲人口大國,任何個人小事乘以14億,都是關乎安危的國之大事。“飽時不忘餓時飢”,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對於糧食安全我們更應該始終保持危機意識,倉廩足也應居安思危。

達成共識,在米粒裏。節約糧食絕不是一句標語,一句口號,而應該實實在在轉化爲每個人的自覺行爲。“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爲,除了需要廣泛宣傳浪費可恥、節約爲榮的思想觀念,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美德外,還應該從法制層面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應不斷完善立法,強化監管,紮緊制止餐飲浪費的制度籠子,讓人們從“不敢浪費”“不能浪費”,逐步形成“不想浪費”的良好風尚,真正讓節約糧食成爲一種國民共識。

米粒雖小,卻關乎文明,關乎安危,關乎發展。珍重每一粒米,從這一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