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的切身感受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的切身感受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的切身感受

2012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佈:“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們黨自誕生以來,無論革命、建設、改革,一切奮鬥的根本目的,都是爲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100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以“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作爲一名共產黨員,生逢其時,躬逢其盛,與有榮焉。

“你爲什麼要入黨?”這是在入黨前談話時,入黨介紹人問我的問題。我爲什麼入黨呢?黨爲人民做的一切,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是原因。吃水不忘挖井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我的入黨動機。

我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見證了農村蛻變,心懷感恩,是我堅定入黨的動力源泉。在我小的時候,村裏還是一片破破爛爛的樣子,不大的村子聚集着百十戶人家,祖祖輩輩在土地裏刨食。雖然在我小的時候,已經沒有我父輩祖輩小時候的溫飽問題,但是村裏最富有的人家也只能偶爾吃上肉食。上學要到兩三公里外的聯合國小,一塊破布縫製的書包裏裝着自己的午飯,家境好一些的會是菜餅子,差一些的就是幹饅頭和鹹菜。沒有什麼零花錢,父母偶爾給的五角錢可以小心翼翼保存好多天才捨得花。沒有柏油路,甚至都沒有一條硬化的土路,村裏的街道都是手推車壓出來的車轍和浮塵,晴天時塵土飛揚,雨天時泥濘不堪。沒有路燈,晚上出行全靠月光和路邊人家露出的微弱的燈光。也沒有天然氣,有些人家燒的是煤球,有些人家燒的是撿來的各式各樣的柴火,每到傍晚的時候,家家戶戶冒出濃濃黑煙。有些人把這描述爲“渺渺炊煙”,聽起來很有意境,但是我小時候經常幫家人做飯,知道這種意境下是農村人不得不蹲在土竈前燒柴火的困難。全村只有村委會有一部電話,不超過五部彩色電視機。更沒有醫生和醫院,都說“久病牀前無孝子”,在一家人剛剛解決溫飽的農村,顯得尤爲嚴重。小時候的我總是可以看到寬厚老實的叔伯大爺們,把自己患病的父母從醫院接回家裏度過人生中最後的時光。現在想想,真的是難以治療的大病嗎?並非都是如此,可是老人住院治療,十有八九會讓家裏幾年甚至十幾年都欠賬。那個時候,哪怕子女堅決要治療,也會被父母罵“敗家”,放棄治療的往往是老人自己。

但是,從我上國中開始,村裏方方面面的情況都發生了變化。自2004年起,中央每年都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爲主題發佈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黨中央一系列優農惠農的政策,如春雨灑落。村委會爭取了村中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的機會,所有的孩子不用再去幾公里外的學校;組織村中青壯年集體南下打工,號召中年勞動力進城務工,改變了我們村祖祖輩輩種田的局面,村民們學到了手藝,提高了收入。縣委、縣政府開展了“村村通”工程,柏油路不光連接了各個村子,還修到了家家戶戶的門口;彩色電視機、電話成了每家每戶的標配,洗衣機、冰箱在村裏時髦起來,更換液化氣瓶的車輛從城裏開到了村裏,“渺渺炊煙”越來越少,電磁爐、煤氣竈越來越多。衛生院建到了鄉里,醫務室開到了村裏,村民統一辦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看病不再是難題,也不再是每家過不去的坎。村裏的房子翻新了一次又一次,從儘量滿足居住到臥室、廚房、車庫、儲藏間、洗澡間齊全。去年,村裏集中進行了天然氣管線入戶和旱廁改造,建成了村民廣場,各項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如今的小農村,變了大模樣,即便是我返鄉探親,也不敢說自己認識每一條巷子。

這一切,轉折點發生在我的國中,這些變化也給正值青春期的我帶來極大的震撼。村委會在廣播喇叭裏喊,富起來要感恩黨,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在內心裏感激黨,是黨帶領我們從溫飽走向了富有,也是那個時候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明白了爲什麼“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明白了爲什麼中國共產黨能。我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千千萬萬的同志們一起,爲人民幸福奮鬥,爲民族復興奮鬥,這就像一顆種子,在我內心裏發了芽。

如今,我已經是有着**年黨齡的黨員,也成爲了黨的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仍然踐行着當初面向黨旗許下的錚錚誓言,通過自己的本職工作,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奉獻青春,實現價值。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在新的征程上,我要不斷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繼續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無愧於黨、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