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培養孩子的勞動心得體會多篇

培養孩子的勞動心得體會多篇

培養孩子的勞動心得體會篇1

現在孩子的勞動習慣,的確令人汗顏。在家裏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於是孩子們缺少了鍛鍊。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嬌氣、懶惰的不良習慣。對於年輕父母來說,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能力呢?

一、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意識

要讓孩子明白,參加掃地、洗菜、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而不是幫別人幹活,這樣孩子幹家務活時,就會心甘情願,而不討價還價了。最好不要以賄賂的手段利誘孩子,否則,得不到實惠孩子就更不願意幹了。

許多父母在孩子小時不捨得讓他參與家務,覺得等孩子大了就會自覺來幫忙,結果發現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如果讓孩子從幼兒期就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他們會習慣的自然地愉快地參加,而且沒有辛苦的感覺,更不會認爲是額外負擔。

二、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興趣

首先,成人要成爲孩子熱愛家務勞動的榜樣。平時不要當着孩子的面抱怨家務的煩和累。

其次,讓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務。當孩子對家務勞動好奇時,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非常樂意模仿家長做些家務活。這時,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例如:打掃房間時也給孩子準備一塊抹布等。

最後,讓孩子體會勞動的快樂。當孩子完成一件家務時,家長一定給予肯定,或在衆人面前表揚孩子,孩子會大受鼓舞,更加願意參加勞動。

三、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有目的、有計劃的讓孩子進行經常的家務勞動。

首先,應正確看待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例如:三四歲的孩子學習飯前擺放餐具、洗手絹、整理圖書玩具等;五六歲的孩子學習疊被褥、洗碗、收拾飯桌、掃地等。

其次,在習慣的養成中一定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孩子剛開始學做家務時會慢一些,有時甚至會闖禍,家長不要因此就不讓孩子動手了。而要耐心給孩子做正確示範,鼓勵孩子堅持勞動。

總之,力所能及的勞動是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的一門必修課。關係到孩子一生的自立生活,因此,我們要創設良好的條件,讓孩子從小就自然而然的參與並熱愛勞動。

培養孩子的勞動心得體會篇2

那麼,家長怎樣培養孩子愛勞動呢?

1、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

根據孩子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培養勞動觀念。他們常常喜歡爸爸媽媽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揚後顯得異常興奮,家長應加以鼓勵,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對,高興地堅持下去,由無意識的模仿動作變成有意識的自覺行爲。孩子還常會一面伸手一面說“我來”,要自己吃飯、洗手、穿衣服……這又是進行愛勞動教育的好機會。家長一定要耐心鼓勵和幫助孩子獨立做這些事,切莫爲圖省事而包辦代替,使孩子對勞動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2、讓孩子量力而行。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爲他們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內容和時間。如讓三四歲的孩子學會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飯、漱口、洗臉、穿脫衣服等,讓五六歲的孩子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擦桌椅、掃地、洗手帕等,讓七八歲的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如打掃環境衛生等等。孩子勞動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次在20分鐘以內。

3、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孩子做示範,手把手地教,以後再逐步讓他自己幹。並要注意安全、衛生,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4、經常鼓勵和表揚。

對孩子的勞動成果,家長應及時地表揚和鼓勵,還要鼓勵孩子不怕困難,敢於實踐,動腦筋想辦法,使勞動進行得又快又好。

孩子的勞動與成人不同,不應以他們爲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爲目的,而是爲了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

鼓勵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我們常會看到孩子模仿成人的勞動,如拖地、洗手帕等,儘管做得不很熟練,有時還會帶來一些麻煩,但孩子的這種行爲是可貴的,應該鼓勵。

指導內容:

1、指導孩子生活自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如獨立地吃飯、穿脫衣服、穿脫鞋襪、梳頭、入廁、疊被、整理玩具、圖書等,並讓其逐漸學會洗小件衣物。

2、指導孩子幫助成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使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成員之一,應該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不僅有利於他勞動習慣的養成,還可通過勞動體會到成人的辛勞。如可讓孩子擺碗筷、擦桌椅、擇菜、剝豆、倒垃圾、到附近商店買小商品等。

3、可指導孩子進行自制玩具和修被圖書的勞動。如用紙盒、瓶蓋、硬約有等做小玩具,用泥捏水果、小動物、交通工具等,還可把硬紙剪成各種幾何圖形用作拼圖遊戲等;成人還可帶領孩子一起修補破損的圖書,使其繼續發揮作用。

如何指導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1、家長要有正確的態度。

家長要支持、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正確認識孩子參回家務勞動不是爲了減輕成人的勞動,而是爲了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培養責任感、義務感、獨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質。

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幹,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做。當然,成人要給以具體指導、幫助,督促孩子按時把事情做好,千萬不可包辦代替。

2、要提高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

孩子年齡小,勞動目的性不強,往往把勞動與遊戲相混淆。家長可通過遊戲來提高孩子勞動的興趣。如家長可跟孩子比賽誰擦桌子乾淨;誰洗手帕濺在地上的水少等等。另外,勞動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能太複雜,以自我服務爲主;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會使孩子過度疲勞,影響勞動效果,甚至產生厭惡勞動的情緒。

3、家務勞動要有具體的分工。

家庭成員對家務勞動要進行具體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還應提倡協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幹,家長的事幫着幹。

4、適時地進行表揚。

當孩子認真地做完一件家務事,要及時地給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讓全家人一起欣賞孩子的勞動成果,使他產生自豪感,或親切的擁抱,誇一聲“真能幹”。千萬不要用金錢或物質刺激的辦法。

培養孩子的勞動心得體會篇3

一、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意識

家務勞動是維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有責任和義務爲這個家做些什麼。要讓孩子明白, 參加掃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 而不是幫別人幹活, 這樣孩子在幹家務時, 就會心甘情願去做, 而不是討價還價地講條件了。最好不要以賄賂的手段利誘孩子做家務勞動, 否則, 沒有實惠作強化物時, 孩子就不願幹家務活。

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不捨得讓他一起參與家務,等到覺得孩子大了可以幫忙了纔開始指揮, 吆喝孩子做這做那, 結果發現孩子根本就不情願。如果從孩子的幼兒期開始, 就讓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參加, 而且沒有辛苦的感覺, 更不會認爲是額外負擔。

二、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興趣

首先, 成人要成爲孩子熱愛家務勞動的榜樣。平時父母在做家務時不要因爲做家務太累或討厭做家務而在孩子面前發牢騷,以免給孩子造成做家務活很煩人的印象。父母做家務時可以放點音樂、哼哼歌, 以營造良好氛圍。

其次, 讓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務。孩子在幼兒期是充滿好奇和喜好模仿的, 他們在看到家長整理房間、洗衣服、洗菜時, 會有一種新奇感, 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非常樂意模仿家長做這些家務活。這時, 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做一些十分簡單的事情, 如: 洗衣服時, 可以引導孩子洗小手絹、襪子等小件物品; 打掃房間時給孩子也準備一塊抹布等。

最後, 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開始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務。當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後, 家長一定要給予肯定, 或者在衆人面前表揚孩子, 這樣孩子便會更加願意參加勞動。

三、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經常的家務勞動。

首先, 應正確看待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個體差異, 因人施教。家長應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 提出相應的要求。如: 三四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飯前擺放餐具、洗手絹、整理圖書玩具等; 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疊被褥、洗碗、收拾飯桌、掃地等。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早學會去做家務勞動, 並能做好, 這是人之常情, 但家長也應看到孩子的實際能力。除了必要的幫助外, 不宜要求過高、過嚴, 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 讓孩子一點一點進步。

其次, 在習慣的養成中一定要堅持不懈, 持之以恆。孩子剛開始做家務, 往往做得很慢, 有時甚至闖禍, 家長不要因此就不讓孩子動手, 而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動作, 耐心教他們怎樣做, 鼓勵孩子堅持勞動。有些家長有時心血來潮, 讓孩子做家務, 看到孩子做得不合心意, 便大聲呵斥孩子:看你乾的啥? 越幫越忙! 這樣做的後果只會打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讓他們形成你做得好, 你做吧的消極心態。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 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經提出, 就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第三, 用記錄表的方式, 評價孩子在家的勞動情況。家長可以設計 小能手勞動情況記錄表,記錄幼兒在家獨立生活及勞動的情況。如: 完全獨立完成的項目打adic;, 有時獨立完成的打△, 常需成人幫助完成的打×。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設計洗碗、收拾飯桌、掃地、整理書桌書櫥、整理牀鋪等欄目, 請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況用符號標出來。爲了調動勞動的積極性, 開始可以用貼畫記錄, 後來慢慢用打adic;代替。

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們在進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後, 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 成人後失業率爲1:15, 犯罪率爲1:10, 離婚率與心理患病率也有顯著差別。由此可見, 參加家務勞動不僅僅是孩子爲父母分憂的權宜之計, 更重要的是它關係到孩子今後的就業成才和生活幸福。因此, 我們要創設良好的條件, 讓孩子從小就自然而然地參與並熱愛勞動。

培養孩子的勞動心得體會篇4

據教育研究部門的一份統計:城市中小學生中完全不做家務的佔85%以上!筆者認爲其中原因有三:其一,課業負擔重;其二,家長不重視這方面的教育,或不想讓孩子做;其三,學校放棄對這方面問題進行教育的責任。三者之中,前兩者已有不少分析文章,因此這裏只分析第三者。

不少老師認爲:教育孩子在家適當從事家務勞動,是家長的責任,這話有道理。但不可否認的是,兒童的向師性、學校教育在兒童心中的權威性,往往是家庭教育代替不了的。依筆者意見兒童的家務勞動,學校應主要負責思想教育,家長應主要負責提供機會、指導操作,當然也要寓教於做。教育家 葉聖陶先生說:“國小教育的價值,就在於打定國小生一輩子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的根基。”(《今日中國的國小教育》)而家務勞動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的意識及能力,以及關愛他人、孝敬父母等觀念,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勞動,作爲一種多功能的教育手段,是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培養創造性能力的條件。也是國小生體、智、德、美髮展及學習勞動技能的條件。國小生參與家務勞動的重要性如下:

(1)勞動,有利於學生開發思維、啓迪智慧,體現在技巧的形成上,能使國小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2)國小生只有在直接參加勞動時,才能學會勞動。國小生參加勞動愈早,對他進行勞動教育愈有成效。

(3)兒童生來就有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如果不從幼年起就開始習慣於從事必要和有益的家務勞動,那麼這種心理傾向就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國小階段不讓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就會錯失良機。增加了成年後成爲一個熟練而勤勉的富有創新能力勞動者的難度。

(4)家務勞動,可以讓孩子憑着責任感,付出氣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受到讚揚,引起快感,勞動後的快感又促使兒童更加熱愛勞動。

(5)國小生參與必要的家務勞動,能切身體會到勞動是生活的必需,是對家庭應盡的義務。家長委託孩子澆澆花,洗洗手帕、鞋襪及衣物,收拾玩具,抹抹桌椅等,有利於培養國小生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義務感等高尚的道德情感,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6)國小生與父母共同勞動,分工合作,各自完成指定任務,有利於培養國小生與人協同工作的合作精神,培養參加集體勞動的心理素質。

總之,家務勞動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多功能手段。勞動創造美好未來。

家務勞動一般是指家庭日常生活中帶有事務性的勞動,是家庭每個成員都應盡力分擔的義務,對學生來說,分擔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也屬自我服務勞動,我們要求低年級學生“學會鋪牀、疊被、刷洗碗筷、茶杯等,能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年級學生要“瞭解廚房的衛生常識,學會洗刷餐具、茶具,會擇菜、洗菜、淘米等。在家長指導下,學會安全使用爐具,能燒開水和給飯菜加熱”。對高年級的學生的要求是“能有條理地放置、擺設室內小件物品,會曬被褥和疊放衣服,能冼外衣、毛衣等衣物”。通過以上這些自我服務勞動和家務勞動,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勤於自理、樂於奉獻、尊重人、體貼人等優良品質。

要培養國小生良好勞動習慣,首先要結合教學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或主題班會,提高學生從事自我服務勞動和家務勞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如開展“誰有一雙巧手”、“勞動光榮的小紅花”、“愛勞動的好孩子”等主題活動;舉行疊衣服、釘鈕釦等比賽,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考覈制度,並爭取家長的配合。爲家長專門召開“讓孩子學會自己照料自己”、“學做家務”等專題講座,提高家長的認識,並同家長一道提出培養計劃及步驟;設立“家務勞動記錄卡”,由家長記錄學生的勞動表現,定期交班主任或學習小組;學期末進行考覈和評定。

當然,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並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社會、學校、家庭也是兒童生存、學習、成長的環境。他們都對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間如果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行爲標準,教育目的都會影響學生的思想,從而影響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緊密配合。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這樣,纔可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增加學識,成爲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爲素質全面發展的人。

當然,讓孩子學幹家務首先要注意方法:

1、分配給孩子(尤其是年齡尚幼的兒童)的家務活不要太難做,因爲太難了孩子往往做不好,這又會反過來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減弱他們做家務的興趣。

2、孩子幹家務一般不會像大人那麼有耐心。爲避免枯燥乏味,分配給他們的家務活最好經常有所變化(如昨天買醬油,今天掃地,明天整理舊報紙等),也不要讓他們一連數小時“連續作戰”。此外,邊做家務邊給孩子講解有關知識也是增強孩子求知慾、減少乏味感的好辦法,如剝豆時可講講大豆的營養,洗手帕時可談談肥皂的種類。

3、有的孩子喜歡單獨幹家務,更多的則喜歡與父母一起幹――這是性格所致,家長要尊重孩子們的選擇。對喜歡“單幹”的孩子,家長必須事先做好指導和示範。同時,應讓孩子有選擇做哪種家務活和何時做的權利――這種對孩子的尊重可有效減少他們把幹家務當做負擔的感覺。

4、如果孩子對做家務有反感,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命令。最好的辦法是對孩子曉之以理,讓他們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員,因而也有義務分擔家務。當這些“懶孩子”在幹家務的態度或質量上有所進步時,家長應及時表揚。

5、孩子幹完家務後不要賞以金錢――這隻能使孩子失去“主人翁”態度;也不要拿幹家務作爲懲罰手段――因爲這易導致孩子們對家務勞動的消極情緒;更不要故意把種.種家務活分成貴賤兩種,專門要孩子去幹那些所謂“賤活”(如倒垃圾,洗廁所等)。

6、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分配的家務活也應“循序漸進”。如果孩子沒幹好,家長不要自己重新替他做一遍――這種“包辦代替”雖然省事,卻容易滋長孩子的依賴心。

作爲家長,當孩子做好一件事後,要給予他一個微笑、一個擁抱,或者說一聲“謝謝”。家長要用自己的行動讓孩子產生勞動以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總之,讓孩子勞動是必要的,但過多的勞動、家務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所以爸爸媽媽在培養孩子勞動觀念的時候也要把握“度”的問題,只要養成了良好的勞動觀念,並不是說非要做到什麼樣的“量”纔算成功。

在培養孩子勞動技能方面,家長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幫助孩子確立明確的勞動目標。勞動不單純是爲減少父母負擔和學會幹活,而是通過勞動,使得孩子參與家庭建設的機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獨立性、自信心和動手能力。在勞動中孩子還可以學會與人交往。

其次,激發孩子勞動的慾望。設法使孩子從勞動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得到肯定。不要讓孩子做力不從心的事,不好做的事,家長可以示範,不要對孩子勞動中的事物責備過多,同時克服物質刺激的負面影響。

再次,要指導孩子的勞動技能。由於孩子在體力和技巧方面和成人有差距,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勞動,家長應進行具體指導,傳授一些“訣竅”,幫助孩子改進勞動技能。

最後,要爲孩子參加勞動創造機會。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身體特徵進行合適的安排,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去倒垃圾,不許孩子吃完飯後洗碗,是怕孩子打碎碗或把衣服弄溼弄髒,反而給自己添麻煩。所以,關鍵是家長捨得、放手

作爲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按說勞動應多於發達國家,卻爲何如此之少呢?最根本的是一個觀念問題。無數家長反覆叮嚀孩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話,其含義是分數決定命運,一切爲了考試,什麼道德呀、體育呀都算不了什麼,勞動更是不必提及的事。客觀一些講,家長們講這樣的話也是無奈,是被以升學考試爲中心的教育體制逼出來的。但是,不論有多少理由,我們應首先弄明白孩子是否需要勞動,勞動對於兒童成長有何意義?

從孩子的成長需要講,孩子其實是喜歡參加一點勞動的,更喜歡負一些責任,以確立他們在家庭中的位置,並增長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自然需求,我們應該滿足他們。否則,他們長大之後會發覺,這一生有無法彌補的缺憾。

從教育的角度看,獨生子女的勞動與健康人格密切相關。這次調查我們發現:

第一,獨生子女勞動時間越長,其獨立性越強;

第二,獨生子女從事勞動時間越長,越有利於形成勤勞節儉的品德。

因此,父母們應當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並以此作爲培養優良人格的一個切入點。譬如,在家務勞動中,爲孩子選擇一個適合他的勞動崗位,鄭重其事地交給他,使他具有光榮感和責任感。父母應當經常鼓勵孩子,並給其具體幫助,使他感受到勞動的高尚與勞動內容的豐富多彩。

培養孩子的勞動心得體會篇5

“你不用掃地,你去幹你該乾的事情!”“你要是這次考不好,我就罰你做一禮拜家務!”“我一天到晚幹家務,你就這點分兒你對得起我嗎?”我在準備寫這篇文章之前,腦子裏播放出這樣一組組畫面——我想,是時候給家務勞動平反了。

當你聽到勞動這兩個字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階級鬥爭?勞苦大衆?髒活累活?窮人?或者……高級勞動與低級勞動?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我想,可能這個詞是一個最能夠引起人們浮想聯翩的詞彙,你總會帶有複雜的情感去看待這個詞。你也漸漸發現,除了五一過節的時候我們會用到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再提及這個曾經處於中國人思想核心的詞彙。勞動是如此的抽象,又是如此的中性,讓我們可以忘記它的存在。在中國人,尤其是很多中國家長的眼中,勞動與大老粗是劃等號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卻從沒有人說勞動可以改變命運。有趣的是,成功人士在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時,也往往會強調知識和理念,卻不願意大談特談他在背後付出的艱辛勞動……知識總是給人以高大上的感覺,勞動卻讓人覺得不足掛齒。

我們爲什麼不幸福?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我在與很多朋友進行深度訪談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我們不幸福,是因爲我們不欣賞自己的勞動。我畢業後到一所公立學校工作,而後由於“世界很大,想出去走走”,便來到一家出版社做少兒出版。到了出版社,很多同事們就對我的選擇表示不解,“學校多好啊?怎麼選擇來這兒了呢?你看,學校有寒暑假,也不用出差!”聽到這些話,我有些發懵,但仍然堅持做了3年,後來由於明確了自己的親子教育工作方向,便辭職再一次來到一所中學任職,到了那裏,新同事又來到我的身邊,對我的選擇表示好奇,“出版社多好啊?聽着就覺得高大上!能認識很多作家吧?來這兒幹什麼啊?”聽了這些話,我恍然大悟,原來人們都不滿意自己現在所從事的工作,都對於自己未曾接觸且不瞭解的工作表示嚮往和欣賞。於是,爲了讓大家心態平和,我跟大家分享了各種工作的苦衷,聽完大家忍俊不禁。

我還做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統計,教師的孩子大多有四個毛病:懶惰、邋遢、磨蹭、盲目,這確實與老師的勞動性質有關——大人過多的說教與指揮,小孩過少的自主判斷與挫折體驗。這還不是最震驚的發現,最震驚的發現是教師在談到自己孩子的擇業時,100%不同意自己的孩子繼續做教師,他們是有多麼不認同自己的勞動呢!我在採訪不同行業,包括銀行、媒體記者、公務員、程序員等不同的人員時,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所以,你又會理解一個答案。中國的家長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他們不要在成爲想自己一樣的勞動者——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孩子應該成爲什麼樣的勞動者。他們只知道努力學習,才能改變命運,考全班第一就比考全班第五更有希望。在他們拼命要求自己孩子的同時,也意味他們不再樹立自己的夢想,他們已經放棄了對於自己的改變。他們把對自己現狀不滿的內心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成績成爲了他們的焦點與賭注。更有荒唐的人,便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語掛在嘴邊,讓孩子放棄一切興趣愛好,一門心思功課考試。家務勞動成爲了耽誤學習成績,浪費時間的事情,正好以此爲說法,逼迫孩子刻苦讀書。

分數能不能改變人的命運,我們不做深談,但至少一點,我們從大學聯考趨勢改革能夠看出未來人才需求的端倪——社會需求的是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這個素養便包括你的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從這一點講,家務勞動乃是培養孩子這方面素養的最好的.親子互動形式。曾經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瘋轉,它以圖畫的形式告訴大家中外家長在孩子1—6歲,每一年的要求有和不同。大概是這樣的,在1歲的時候中國家長要求背數字,外國家長要求1歲的孩子可以撿一些簡單家庭垃圾;在2歲的時候中國家長要求孩子背唐詩,外國家長要求孩子收拾餐具……以此類推,你會發現外國的家長非常看重家務勞動,而中國的家長非常看重“精神勞動”。在我看來,家務勞動至少有以下一些好處:

1、家務勞動增進了親子情感。任何的親子互動都可以增進親子情感,家務勞動也不例外!父母爲孩子分配的簡單工作,是對孩子極大的信任!他們非常情願與家長一道完成各種“有趣的”任務。

2、家務勞動產生家庭責任感。怎麼能產生家庭責任感?只有參與家庭生活,成爲家庭的共建者,纔能有價值感與責任感。責任感不一定體現在做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只要心中有家庭、能夠從家庭的角度考慮問題,便是具備家庭的責任感。

3、家務勞動激發了合作與團結意識。在家庭勞動面前,人人平等。孩子與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便是讓這個家庭變得乾淨、有序、美麗。這個目標考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配合完成,這也就訓練了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

4、家務勞動培養了良好的行爲習慣。家務勞動告訴了孩子,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什麼事情可以堅持去做。“好的行爲多了,壞的毛病便減少了”,心理諮詢也常常用這樣的思路與方法來處理孩子的一些問題行爲。

5、家務勞動推動了孩子的社會化。家庭式孩子的社會化場所,通過什麼讓孩子接受社會規範與文化呢?粗暴的說教,不利於孩子接受社會文化;共同的社會勞動卻讓孩子很容易明白社會規範與人之常情。參與家務勞動,必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愛勞動的人總是最招人喜歡!”

我的女兒不到一歲時,便喜歡坐在學步車裏拿着掃帚“掃着玩”;二歲的時候她便與媽媽一起在廁所“洗衣服”,三歲的她已經成爲了真正的勞動者,她願意和外婆一起擇豆角、自己收拾碗筷、扔垃圾……她並沒有覺得勞動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反而她樂在其中!倒是有的時候,我會自私地想,她如此“賢惠”,將來會不會太累?

培養孩子的勞動心得體會篇6

培養孩子愛勞動是早期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孩子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讓孩子從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增強他們動手做事,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信心,有助於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還應培養他們爲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識,這樣可以促使孩子骨骼、肌肉、神經系統及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鍛鍊,同時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所以,要利用幼兒期這個人類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他們進行早期勞動教育,讓他們在輕鬆愉快、多種多樣的勞動中獲得全面發展。

那麼,家長怎樣培養孩子愛勞動呢?

1、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根據孩子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培養勞動觀念。他們常常喜歡爸爸媽媽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揚後顯得異常興奮,家長應加以鼓勵,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對,高興地堅持下去,由無意識的模仿動作變成有意識的自覺行爲。孩子還常會一面伸手一面說"我來",要自己吃飯、洗手、穿衣服……這又是進行愛勞動教育的好機會。家長一定要耐心鼓勵和幫助孩子獨立做這些事,切莫爲圖省事而包辦代替,使孩子對勞動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2、讓孩子量力而行。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爲他們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內容和時間。如讓三四歲的孩子學會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飯、漱口、洗臉、穿脫衣服等,讓五六歲的孩子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擦桌椅、掃地、洗手帕等,讓七八歲的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如打掃環境衛生等等。孩子勞動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次在20分鐘以內。

3、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孩子做示範,手把手地教,以後再逐步讓他自己幹。並要注意安全、衛生,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4、經常鼓勵和表揚。對孩子的勞動成果,家長應及時地表揚和鼓勵,還要鼓勵孩子不怕困難,敢於實踐,動腦筋想辦法,使勞動進行得又快又好。

孩子的勞動與成人不同,不應以他們爲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爲目的,而是爲了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

鼓勵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我們常會看到孩子模仿成人的勞動,如拖地、洗手帕等,儘管做得不很熟練,有時還會帶來一些麻煩,但孩子的這種行爲是可貴的,應該鼓勵。

指導內容:

1、指導孩子生活自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如獨立地吃飯、穿脫衣服、穿脫鞋襪、梳頭、入廁、疊被、整理玩具、圖書等,並讓其逐漸學會洗小件衣物。

2、指導孩子幫助成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使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成員之一,應該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不僅有利於他勞動習慣的養成,還可通過勞動體會到成人的辛勞。如可讓孩子擺碗筷、擦桌椅、擇菜、剝豆、倒垃圾、到附近商店買小商品等。

3、可指導孩子進行自制玩具和修被圖書的勞動。如用紙盒、瓶蓋、硬約有等做小玩具,用泥捏水果、小動物、交通工具等,還可把硬紙剪成各種幾何圖形用作拼圖遊戲等;成人還可帶領孩子一起修補破損的圖書,使其繼續發揮作用。

如何指導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1、家長要有正確的態度。

家長要支持、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正確認識孩子參回家務勞動不是爲了減輕成人的勞動,而是爲了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培養責任感、義務感、獨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質。

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幹,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做。當然,成人要給以具體指導、幫助,督促孩子按時把事情做好,千萬不可包辦代替。

2、要提高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

孩子年齡小,勞動目的性不強,往往把勞動與遊戲相混淆。家長可通過遊戲來提高孩子勞動的興趣。如家長可跟孩子比賽誰擦桌子乾淨;誰洗手帕濺在地上的水少等等。另外,勞動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能太複雜,以自我服務爲主;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會使孩子過度疲勞,影響勞動效果,甚至產生厭惡勞動的情緒。

3、家務勞動要有具體的分工。

家庭成員對家務勞動要進行具體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還應提倡協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幹,家長的事幫着幹。

4、適時地進行表揚。

當孩子認真地做完一件家務事,要及時地給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讓全家人一起欣賞孩子的勞動成果,使他產生自豪感,或親切的擁抱,誇一聲真能幹。千萬不要用金錢或物質刺激的辦法。

培養孩子的勞動心得體會篇7

有關方面曾對各國國小生每天勞動時間作過統計: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1.2小時,韓國孩子每天0.7小時,英國孩子每天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而中國孩子每天家務勞動時間不足0.2小時。

中國的獨生子女在家裏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於是孩子們缺少了鍛鍊。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嬌氣、懶惰的壞習慣。對於年輕父母來說,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能力呢?

一、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意識

家務勞動是維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責任和義務爲這個家做些什麼。要讓孩子明白,參加掃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而不是幫別人幹活,這樣孩子在幹家務時,就會心甘情願去做,而不是討價還價地講條件了。最好不要以賄賂的手段利誘孩子做家務勞動,否則,沒有實惠作強化物時,孩子就不願幹家務活。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不捨得讓他一起參與家務,等到覺得孩子大了可以幫忙了纔開始指揮,吆喝孩子做這做那,結果發現孩子根本就不情願。如果從孩子的幼兒期開始,就讓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參加,而且沒有辛苦的感覺,更不會認爲是額外負擔。

二、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興趣

首先,成人要成爲孩子熱愛家務勞動的榜樣。平時父母在做家務時不要因爲做家務太累或討厭做家務而在孩子面前發牢騷,以免給孩子造成做家務活很煩人的印象。父母做家務時可以放點音樂、哼哼歌,以營造良好氛圍。

其次, 讓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務。孩子在幼兒期是充滿好奇和喜好模仿的, 他們在看到家長整理房間、洗衣服、洗菜時,會有一種新奇感,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非常樂意模仿家長做這些家務活。這時,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做一些十分簡單的事情,如:洗衣服時,可以引導孩子洗小手絹、襪子等小件物品; 打掃房間時給孩子也準備一塊抹布等。

最後, 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開始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務。當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後, 家長一定要給予肯定, 或者在衆人面前表揚孩子,這樣孩子便會更加願意參加勞動。

三、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經常的家務勞動。

首先,應正確看待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家長應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 提出相應的要求。如:三四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飯前擺放餐具、洗手絹、整理圖書玩具等; 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疊被褥、洗碗、收拾飯桌、掃地等。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早學會去做家務勞動,並能做好,這是人之常情,但家長也應看到孩子的實際能力。除了必要的幫助外,不宜要求過高、過嚴,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 讓孩子一點一點進步。

其次, 在習慣的養成中一定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孩子剛開始做家務, 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闖禍, 家長不要因此就不讓孩子動手, 而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 鼓勵孩子堅持勞動。有些家長有時心血來潮,讓孩子做家務,看到孩子做得不合心意, 便大聲呵斥孩子:看你乾的啥? 越幫越忙! 這樣做的後果只會打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讓他們形成你做得好,你做吧的消極心態。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 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經提出,就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第三,用記錄表的方式,評價孩子在家的勞動情況。家長可以設計 小能手勞動情況記錄表,記錄幼兒在家獨立生活及勞動的情況。如:完全獨立完成的項目打adic;,有時獨立完成的打△,常需成人幫助完成的打×。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設計洗碗、收拾飯桌、掃地、整理書桌書櫥、整理牀鋪等欄目, 請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況用符號標出來。爲了調動勞動的積極性,開始可以用貼畫記錄,後來慢慢用打adic;代替。

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們在進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後,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成人後失業率爲1:15, 犯罪率爲1:10,離婚率與心理患病率也有顯著差別。由此可見,參加家務勞動不僅僅是孩子爲父母分憂的權宜之計,更重要的是它關係到孩子今後的就業成才和生活幸福。因此,我們要創設良好的條件,讓孩子從小就自然而然地參與並熱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