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多篇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多篇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篇1

解放思想貴在推進工作,推進工作必須更新觀念,要做到二者的有機結合,必須抓好以下“三個環節”:

一、要以新觀念催生新思路。

只有觀念超前,工作才能領先。要實現文化事業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在思想和觀念上先期跨越,就不能總是習慣拿過去跟現在比,拿縱向跟橫向比,拿自己跟自己比,抱有“守攤子、吃老本”,跟進式、漸進式的想法。必須學會從上往下看、從下往上看、從外向裏看、從裏向外看,真正破除舊思想、立起新觀念。要自覺破除自滿自足的思想,確立乘勢發展的觀念;破除因循守舊的思想,確立創新發展的觀念;破除依賴等靠的思想,確立自主發展的觀念;破除四平八穩的思想,確立跨越發展的觀念;破除盲目蠻幹的思想,確立科學發展的觀念。這樣,用求實的態度看待問題,用辯證的思維審視成績,用時代的眼光觀察形勢,用嶄新的姿態真抓實幹,才能真正有所作爲、有所進步、有所前進。

二、要以新目標牽引新思路。

正確的工作思路,是創新發展、成就事業的關鍵所在;明確的奮鬥目標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推動發展的動力源。有了目標,就要這個目標的牽引作用,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信息、智力、典型、人才、社會、科技資源爲我所用,以新的面貌、新的幹勁爲實現文化事業的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人人想發展、個個謀事業、層層抓落實的新局面。

三、要以新舉措實現新思路。

無論從歷史看,還是從現實看,創新的招法和措施,既是解決新問題、處理老問題的有效途徑,又是文化事業躍升發展的“助推器”、動力源。近幾年,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在創新上取得了不少成績,探索出一些新舉措。比如“利益導向機制、綜合治理機制、依法行政機制”,等等,確實帶動和促進了文化工作的整體發展。但也應該看到,社會發展從無止境,工作創新永無終點。一時先進不能代表永遠先進,過去新的東西,現已不再新鮮。在蓬勃發展的大形勢面前,如果沉湎於已往成績而不思發展,就會在百舸爭流的大潮中被淘汰出局。

因此,要想實現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就必須在原有成績的基礎上,以新的舉措實現對現狀的超越和對傳統的突破。要按照“大思路,小切入”的原則,重點在解決事關全局的問題上拿出新方略,在解決老大難問題上探索新招法,在提高整體工作水平上趟出新路子,在激發工作熱情上建立新辦法,在服務保障上挖掘新潛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開發新資源,在加強基層建設上尋求新機制,在各個層面上培養新典型,真正以新的舉措推動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篇2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在學校校長劉萬君同志的主持下,我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對“什麼是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自己要提高素質”,“我爲素質教育要做些什麼”三個課題,集中開展素質教育大討論活動,現就本人通過參加此次活動後的認識做以下心得體會:

一、什麼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就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爲根本特徵的教育。

二、我爲素質教育要做些什麼?

(一)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從思想上開始轉變,摒棄那些不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舊的教育觀念,積極認真的思考新形勢下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跟上時代的要求,這樣才能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真正的做好素質教育。

(二)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起着傳播文明的重要作用。教師應當明白自己所擔當的重要角色,不要計較個人的得失,努力鑽研教學方法,愛護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愛崗敬業。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教師的職業意味着清貧,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付出,既然已經是一名人民教師了,就應該清心寡慾,潛心鑽研,力爭在自己的本職崗位找到人生的價值。

(三)教師應該具備三種優秀的品質:一是換位思考,二是尊重學生,三是互惠。 第一是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我們的教師應該多站在 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會理解別人、同情別人。這樣的教師就會被視爲一個善解人意的教師。第二是尊重學生,學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被挫傷的,不論是表現的好學生還是表現相對不好的學生,他們都需要別人的肯定和尊重,“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所以我覺得應該儘可能的發現不同學生的長處,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尊重每一位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四)正確認識教與學的關係。杜威有句名言, “教之於學就如同賣之於買。”教與學就如同賣與買一樣是相互依賴、對立統一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的交往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有其獨立的人格,獨特的精神世界,獨特的認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而教師是教學交往關係的另一方,教師擔負着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諮詢者、促進者的職責。所以,教師應充分認識的自己在教學中的作用,在尊重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正確的採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五)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時代發展到今天,教師和學生的身份和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各有其責。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教師“教”是爲了學生“學”,同時,“教學相長”的道理也使我們明白,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也向學生“學”了許多知識。作爲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懂得理解學生、關愛學生、認真觀察、瞭解學生的各個方面,幫助學生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困難。

教師在新形式下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來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以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的發展,不以成績論英雄,同時也要意識到自己也是學習者,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在向學生學習。教師的崗位是平凡的,但教師的作用卻是巨大的,在共創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應該發揮每個人的最大力量,繼續推進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提升教育質量,構建和諧校園,促進我校的教育水平不斷向前發展。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篇3

教師的職責是 “教書育人”,即要求教師既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即培育人才, 包括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心理教育、個性培養, 總之是關於教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古今中外許多思想家、教育家對教書育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國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宋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爲, 教育就是“依照自然的法規,發展兒童道德、智慧和身體各方面的能力”。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更加廣義地認爲:“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即生長”。其中都強調教育不是對人某一方面的培養,而是對人的全面培養,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兒童是否能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兒童的健康發展在於教育,因此重視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興旺發達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人民的夢,是全體人民共同創造、共同實現美好生活的共享之夢;“中國夢”凝聚着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大力發展教育,提高全體公民的素質與修養,就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無私奉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作爲教師如何做到“教書育人”,對“中國夢”的實現至關重要。

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我國現今的教育體制中是以知識爲本的,這與教書育人的本質相悖。雖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但這個知識不單單是書本知識,我國學生“ 高分低能” 的現象有力地表明瞭單純有書本知識不一定有力量。因此,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要認識到教育工作重在“育人”而“教書”只是“育人”的一種手段;認識到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思想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創新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說過:“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第二,教師要重視榜樣示範作用。榜樣作用一方面是指教師自身。孔子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美國著名的社會學習理論家班杜拉也提出,人的行爲與人格是在觀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班杜拉十分強調榜樣的示範作用。學前期,幼兒的主要觀察模仿者是父母;進入學齡前,兒童的主要模仿對象是教師。因此,教師要根據兒童的這一特點,爲兒童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規範自己的言行玉舉止,以幫助兒童形成積極的行爲規範和心理品質。另一方面是指學生身邊的榜樣作用,通過身邊的好人好事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他們的刻苦耐勞,勤奮學習,助人爲樂,拾金不昧善於思考等優良品質。

第三,教師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研究表明,良好的師生關係在教育中至關重要。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以教師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爲基礎的。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只要愛學生,才能更深入地瞭解學生,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到達育人的目的。良好的師生關係還體現在教師對雙方關係的認識上。教師要認識到雙方不是主體與客體,改造與被改造的關係,而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平等關係。教師要充分尊重作爲獨立個體的學生,要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開發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

“教書育人”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要不懈的努力;“中國夢”裏,有“強國”也有“富民”,這同樣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做到“教書育人”。我們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自己的淵博學識與人格魅力,影響和感召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公平、正義的教育,掌握豐富的知識,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同心同德共築“中國夢”。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篇4

托爾斯泰認爲: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由此可知,師愛是師德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正像教科文總幹事馬約翰先生說的:“世界上僅有一種教育—愛的教育。”身爲教師對每一個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境地,讓教師永遠做愛的播撒者。那麼,平凡的師愛就會產生非凡的力量。

教師是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教育者,自我必先理解教育,自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方能以身立教,爲人師表。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日,社會主義教師肩負着培養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重任,對當今教師的道德修養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師德如何,直接影響到青年一代的成長,關係到教育事業的發展,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影響千秋萬代。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自我的爲人處事、治學態度、行爲習慣甚至於服飾儀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督之下,都會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自身要爲學生和社會作現表率,必須要做到:

第一,熱愛教育事業,勇於承擔職責。從事教育事業,走上三尺講臺,當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是我強烈的夢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業,是我最願意從事的事業。爲此,我深知自我任重而道遠。同時,作爲社會的一員,必須勇於承擔自我的社會職責,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我的言行代表着一個羣體,始終要注意其產生的社會影響、社會效益。

第二,謙虛好學,刻苦鑽研。記得剛畢業工作時,對教育不熟悉,教學經驗近乎於零,我把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前人學習,向老教師學習作爲自我奮飛的起點。經過學習老教師的工作經驗和敬業精神,來豐富自我的認識、知識及才能。同時我常靜坐獨思己過,剖析自我的不足,以加以改善。刻苦鑽研,並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是師德職責感的體現。自我在教學中的教學技巧、本事和知識水平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到自我在學生團體中的威信。總之,不要讓學生懷疑自我的學問。可是,如果學生的懷疑涉及到教師的道德方面,那教師的地位更爲不幸了。

第三,愛每一個學生,師愛的準則。一個人最崇高的愛是愛別人,一個教師最崇高的愛是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這也是師愛的準則。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於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愛去贏得一切學生的信賴。愛,包容了教師工作的所有內涵。“金鳳凰”可愛,“醜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出自真心地去讚揚、去鼓勵。爲他們供給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相信“醜小鴨”必須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教師只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學生必須會把教師當成能夠信賴的人,也願意向教師敞開心扉。師生之間僅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橋樑,教育才能生效。師愛會發揮巨大的力量。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燃燒的蠟燭”,教師是“人梯”,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讓我們牢記學無止境,爲人師表,讓我們用行動去播撒愛,讓我們用愛去培育心靈,讓我們平凡的師愛,發揮非凡的力量。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篇5

12月31日我校開展了以“禮樂育人,開放活校”爲主題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大討論。通過本次討論爲打造我校特色學校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國小生綜合素質。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學校承擔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們更要紮紮實實的學習相關理論,豐富自己的內涵,提高自身的素養。

國小時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和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爲此,我們要整合各方面資源,以學校爲主導,密切聯繫學校、家庭、社會,在發揮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類社會資源,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服務的同時,

要充分發揮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切實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學校教育這一主渠道,以尊重爲前提,以體驗爲途徑,以“從增強師生禮樂意識,從樹立遠大志向做起,從規範行爲習慣做起,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爲主要內容,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每一個孩子”的原則,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推進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他們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特殊階段,要堅持分層次有步驟地正面引導,

對國小生重點是規範其言行,培養其良好習慣;對中學生重點是加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及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爲基本途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於樂,寓教於學,寓教於知,切實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的心裏去,不斷提高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師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爲人師表,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要認真落實國小生守則和日常行爲規範,建立國小生思想道德行爲綜合考評制度,使學校德育教育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要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拓寬素質教育思路,組織好各種課外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爲國小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條件。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篇6

一、教師的職業素質構成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育家畢克博士:教育的品質是教師品質的反映,沒有好的教師就不會有好的教育,教育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高素質的校長和教師可以彌補辦學條件的不足。鄧小平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柳斌指出:“教育思想、方針的貫徹,一代新人的培養,歸根到底是依靠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陳安麗廳長:教育要優先,教師爲首要。

(一)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素質

1、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

教師必須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擁護黨的領導,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維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始終與黨中央和上級領導保持一致性,做到知法、守法、護法。就是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珍視和傳播祖國文化傳統,弘揚民族精神,以教報國,做一個忠誠的愛國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教師首先做到了政治合格,纔可能站在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爲我們的黨、爲我們的國家、爲我們的民族和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政治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能模範遵守社會公德

人們在交往和聯繫的過程中,都必須共同遵守一種最起碼、最簡單的公共生活的行爲準則。如尊老愛幼敬賢、文明有禮有序、團結友愛互助、待人和氣友善、講究環境衛生、愛護公共財物、見義勇爲等。這種準則就是社會公德。教師是社會中的重要成員,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是塑造未來人才的巨匠,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示範者和建設者。教師必須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爲社會、爲學生樹立榜樣。

3、能恪守職業道德規範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係到中國小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教師職業道德是構成教師完善人格的核心因素,教師作爲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對於傳播文明、開發智慧、塑造靈魂、影響未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體現着也影響着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對教師的職業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包括“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爲人師表”等八個方面。後修改爲“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終身學習”六條。

4、具備良好的個性品格

所有的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師和藹、熱情、寬容、耐心、民主、禮貌,處理問題公平合理及時,有幽默感,性格溫和,行爲規範,性格堅韌,方法靈活,能力高超。優秀教師在個性品格修養過程中,應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以身作則、誠實正直、助人爲樂、艱苦樸素、謙虛謹慎、愛憎分明,還要加強自身的性格、氣質和風度的修養,做到衣着樸實整潔而不呆板,穩重端莊而不矯飾、性格活潑開朗而不輕浮、待人熱情誠懇而不做作、善良和藹而不怯儒,語言謙遜文雅幽默而不庸俗粗野,處事迅速公正果敢而不武斷偏執。而且時常注重克己自律,反躬內省,做到兼聽則明,聞過則喜。

(二)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文化素質

1、要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教師要博學多問,儲備全面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這是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知識結構的基礎部分。柯瓦列夫說,“教師應當知道的東西要大大超過他教給學生的範圍,具有更寬廣的科學視野,否則,他就不能喚起和發展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就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在學生的眼裏,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能的教師就是最優秀的教師,就是他崇拜的偶像、學習的榜樣。在教師、家長的眼裏,多才多藝的全才纔是最優秀的教師。

2、要有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

在中國小教學中,教師可以什麼都懂,但不可能什麼都教,畢竟術業有專攻。作爲教師,只有站在了某一方面知識的最高峯,才能把握其來龍去脈;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傳授給學生,並使之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所謂精深,就是指對該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整體結構瞭如指掌;對基本定理、公式和要領爛熟於心並能運用自如;熟悉本學科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懂得本學科的學科特點和思想方法;能夠解答本學科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並能應用學科知識分析現實矛盾,解決實際問題,瞭解本學科的橫向聯繫及與相關學科的互相滲透,成爲學科知識的學者、專家。

3、要有相當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

教師必須懂得教育規律。掌握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掌握現代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懂得班級、年級、學校教育與管理,瞭解教育管理學、教育史和當代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概況等知識。只有學習掌握了這些知識,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才能把握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才能加強工作的預見性,減少盲目性,從而取得最優化的教育教學效果,蘇霍姆林斯基在論述教師的素質時曾斷言:教師不掌握教育科學理論知識,在工作中就會象是夜中走路一樣,辨不明方向,達不到目的。

4、要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懂得各種現代技術並學會使用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如幻燈、投影、電視、電影、錄音、錄像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較全面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可以更寬更廣地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可以形成立體、直觀的教學氛圍,將抽象的要領具體化,將模糊的過程清晰化,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將靜態的事物動化,將動態的事物靜化,以減輕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提高認知質量和效率。

(三)教師必須具備完善的能力素質

1、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的教育能力

能夠及時細心觀察瞭解學生的點滴情況及變化,能夠全面、發展、辯證地分析問題,能夠積極有效地幫助每個學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這樣才能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教師對學生言行舉止要有敏銳的觀察、發現力,對學生思想發展要有準確的分析、預測力,掌握教育工作的主動權。要有對學生班級集體的管理能力。要有寓思想教育於各項活動的組織能力,善於把思想教育工作這把鹽,恰當有效地溶於教學活動、課外活動及生產勞動等各個領域。

2、要有“輕負、優質、高效”的教學能力

一是教學的設計、組織能力。它要求準確地把握教學大綱,正確處理教材,精心編制教案,巧妙設計板書。既設計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並且將兩者統一起來,充分調動和發揮兩者的積極因素,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是教學的實施、調控能力。它要求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法,從實際出發,循循善誘,循序漸進,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因材施教,有區別、分層次地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全體發展。

三是教學的檢查、評定能力。它要求依據客觀有效、可靠可用的標準選擇考試考查的方式,按照嚴格、科學、公正的標準實施考查行爲,全面準確地評定成績。

3、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以教育的實踐和理論爲對象,揭示教育現象及其規律性的科學研究,即教育科研。它是改革和發展教育事業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能力素質的重要體現。教師要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堅持教學爲主的同時,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把“教書”、“讀書”、“寫書”結合起來,可以促進教師自覺地鑽研文化科學知識、鑽研教育科學理論,及時掌握教育動態信息,深入開展教學實驗探索,不斷豐富學識,不斷提高治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水平。

4、要具備廣泛的交往協調能力

這種能力是團結依靠全體科任教師,形成教師集體的能力。一是要有充分調動和發揮每個教師個體積極性的能力。二是走訪聯絡學生家庭成員,形成家校合一的能力,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深化和補充,教師要善於與家長打交道,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保持與家長的密切聯繫,實現家校教育互爲補充、互爲幫助、互爲信任、互爲理解。三是請示彙報工作,積極爭取領導幫助、支持的能力。四是加強校外聯繫,爭取社會各界如少年宮、文化站、圖書館、居委會等部門和離退休幹部等人士參與、支持教育的能力。五是深入學生生活、瞭解學生實際,與學生交朋友的能力。

(四)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身心素質

1、要有強健的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是人體活動的一種能力基礎,是其他一切素質的物質基礎。教師的工作是教育影響人的工作,必須五官端正,聽力視力好,反應敏銳,身高體重適當;教師的工作辛苦,生活艱苦,因而教師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即要有健康的肌體和充沛的精力,能擔負日常的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其他事務工作,即使不能按時作息,也不會過分緊張,不會疲勞,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二、教師的職業特徵

教師的職業特徵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的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爲規範和職業品質的表現,是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職業特徵是教師職業素質的重要內容,要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必須首先了解教師的職業特點、理解教師的職業內涵。

作爲教師,一定要學高身正,堪爲師表。

(一)學高身正——教師的職業資格

所謂學高,即博學多問,知識儲備豐富。只有站在知識的最高峯,才能把握其來龍去脈,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只有教師精通知識體系,做到博聞廣見,才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傳授給學生,並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高才能爲師。

所謂身正,即德高望重,以身作則,常言道:師以德爲本,藝無德不立。戰國時哲學家楊朱說:“師者,人之模範也”。作爲教師必須在道德行爲方面作出表率,得到社會、家長、學生的廣泛信賴和尊重,否則,就不配當老師,起不到教師應有的作用。其次,身正,也是教師的一種強勁有力的教育手段。“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的道德行爲具有強烈的典範性,是學生效法、上進的精神力量。身正才能爲範。

(二)教書育人——教師的職業責任

作爲教師,就必須教書育人,就像軍人必須保家衛國,農民必須耕田種地,醫生必須救死扶傷一樣。教書育人是黨和人民賦予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國家、民族對教師的主要職責要求。唐代韓愈就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之說,傳道即育人,授業即教書。徐特立先生則認爲教師應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是學生社會化的“助產士”。教師必須從“書”和“人”即“知”和“行”兩方面着手,首先要把書教好,使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會本領,增長才幹,當好經師。同時,教師教書育人,育人爲本,德育爲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行爲規範、前途理想教育,把人育好,使學生真正成爲國家的棟樑,民族的未來,成爲人師。“教書”與“育人”既是並列關係,又是偏正關係。

(三)因材施教——教師的職業原則

作爲教師,就必須切實做到因材施教。醫師治病必須對症下藥。服裝師製衣必須量體裁衣。農民種田必須因地制宜。軍人打戰必須有的放矢。

教師工作的對象是學生,雖然都是受教育者,但各個學生都存在個人稟賦才能、興趣愛好、性格習慣等方面的差異,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區別、分層次地進行教育,使學生都得到恰當的發展,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求的不同類型的人才,這是教師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

教師要具備敏銳、深刻的觀察力,善於瞭解和研究學生的共性和個性,要具有“伯樂”的慧眼,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特長和潛力。對學生的普遍特點和個別性都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施教能有的放矢,學生能各得其所。

教師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方針,全面發展學生,全面提高質量的方向,正確處理好一般的基本要求和個別特長髮展的關係,有針對性地提出和實施既符合人才培養方向,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開發每個學生的成才成功之路,使學生得到各自應有的充分的發展提高。

(四)學而不厭——教師的職業習慣

作爲教師,必須勤學多思,學而不厭。

教師工作的性質註定了教師本人必須終日與書本和學問打交道。“吾生也有涯而學無涯”,學海無邊,藝無止境。科學文化知識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不斷創新和提高,要求都必須學而不厭,學而不已,勤於吸收新鮮成果,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鍛鍊自己的教學藝術。因爲教師的治學不僅是教師“獨善其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事關“後生”的大事。勤學首先是教師永遠保持教學魅力的前提。

勤敏好學,學而不厭的習慣是教師給學生的最好的最直接的示範和最良好的影響。這種示範和影響往往比教師的說教要有份量有效果得多,“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學習行爲,包括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成就就成爲學生欽佩、摹仿的榜樣,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不愛學怎能要學生愛學呢?所以,愛學、勤學、學而不厭,應該是一個教師良好的職業習慣。

(五)誨人不倦——教師的職業精神

誨人不倦,是衡量教師職業街道水準的重要標尺,它是無私奉獻的品行的職業化。人們常把教師比作“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比作“人梯”、“春蠶”、“園丁”,都是教師誨人不倦的職業精神的形象化。這種職業精神具有多重內涵,更需要長期修煉。首先,它要求教師必須做到熱愛學生、熱愛教育,願意並且勇於獻身三尺講臺。列夫托爾斯泰認爲:熱愛事業與學生合起來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品質。教師只有真正地愛學生、愛教育,纔可能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教書育人的工作,纔可能付出高度的虔誠和慈愛甚至畢生心血,纔可能熱心、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進而贏得學生的崇拜和信賴,贏得社會的尊重的敬仰,教育也纔可能取得極大的成功。

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恆,遇逆不煩,遇挫不餒。不因學生調皮淘氣,偶爾或時常犯錯而倦怠工作;也不因教學失誤失效,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總是趨於落後而灰心倦怠;不因教改創新未被領導接受和支持、工作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而灰心倦怠;也不因教師工作辛苦、生活艱苦,得不償失而灰心倦怠。誨人不倦的職業精神就是要把自己平凡瑣屑的工作與國家、民族未來統一起來,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不懈的努力,清貧樂道,奉獻不止。

(六)多快好省——教師的職業藝術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效率和效果。教學改革追求的目標就是“多快好省”。

教育教學既是一項技術,非專業人才不能勝任,也是一門藝術,非“多快好省”不算高明,教育及教育科研、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所謂“多”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對社會盡可能培養不同結構和不同層次的數以億計的工、農、商等各行各業懂技術的勞動者,儘可能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具有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的廠長、經理、經濟師、會計師等經濟技術人員,數以千萬計的教育、科學、醫務工作者等,就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水平。

所謂“快”就是要順應時代的步伐,跟上發展的速度,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所謂“好”,就是要培養高標準、高質量的人才,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才兼備。

所謂“省”,就是要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降低教育成本,縮短教育時間,減輕教育勞動強度。當前,就是要切實實現由“應試教育”的轉軌,着眼於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培養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任何職業者,沒有好、壞、貴、賤之分,但都有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類之別;有爲纔有位,有位纔有味。教育工作者,其勞動出現“少慢差費”,應該就是不稱職之列。少,即教育對象少;慢,即教學速度慢;差,即教學效果差;費,即教學成本高。

工業技術人員如果生產出不合格產品,還可以返廠再生產;教育技術人員的工作是單行道,如果培養不出合格人才,是無法返校再培養的,其直接結果就是誤人子弟,毀人終身。

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傳授知識的技術員,教師是培養國家棟梁的園丁,教師是吃桑葉吐繭絲的春蠶,教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教師是幫助學生攀登高峯的人梯,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其實教師確實是受人尊重的職業,但受人尊重的職業不單教師,教師作爲職業是受人尊重的,但作爲教師個體不一定受人尊重。

教師既是一種身份,也是一種品位,只有學高身正、誨人不倦的人才有可能獲得一致的尊重;教師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藝術,只有愛崗敬業、學而不厭的人才有可能達到較高的境界。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篇7

素質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影響因素很多,教師就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素質教育中的“素質”的實質是社會發展對教育培養人才的要求,歸根到底又是對教師的要求。

提高教師素質是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提高教師素質是當前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需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是新的歷史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指導方針,實現這一方針,必須加大改革力度,採取有力措施,使教育的改革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師資水平與人才培養素質要求相適應。因此,只有高素質的教師,纔能有力推進素質教育;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那麼如何提高教師素質呢?筆者認爲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自身亟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轉變教育念,更新教育思想

觀念是支配人們的一種思想意識。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決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決定着教育的質量。素質教育作爲一種現代教育,他強調個性的健康發展,具有面向學生的全體性,目標追求的現代化和基礎化,發展素質的整體性,尊重學生髮展的差異性,培養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辦學方式的開放性等特點。要真正走出當前重智,輕德,虛體,忽視美勞的怪圈,必須徹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牢固樹立現代教育思想。不更新傳統教育觀念,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只能停留在形式上,教師也只能沿用他那已習慣了的思維方法和教育方法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因此,學校必須重視教育理論的培訓,利用教師的政治,業務學習,組織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文章,讓教師瞭解教育改革的動態和信息,聘請從事教育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給教育做輔導報告或講座,明確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從而端正辦學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教育教學活動能從時代的要求出發,圍繞學生的發展全面展開。爲此,我認爲廣大教師應樹立以下幾種信念。

(1)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社會的發展需要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層次的人才。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人人都可成才。世界上沒有費才,只有放錯位置的人才;世界上沒有不可能成長的人,只有因教育不當或機遇不適而影響才能展現的人。只有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才能形式正向合力,建成教育同盟,學校才能貫徹教育方針。

(2)樹立全面質量觀。由於沿襲多年的“一張試卷定終身”的考試製度所帶來的壓力嚴重束搏了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手腳。因此,應痛下決心,從改革考試方式,內容入手,強化全面的質量觀。把學科考試的分數作爲衡量質量的一個標準,但不是唯一的標準。評價教育質量,從全體學生以及每個學生的整體變化成都去衡量,在評測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突出對能力、特長與個性的評價。

(3)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自我發展的主體。因此,應要求廣大教師會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而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健體。要求廣大師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

2、開展學術研究,注重學術交流

教師是培養專門人才的人才,這自然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而在現代社會中,高水平的人才往往需要吸收多種知識,吸取衆家之長。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出現了不同學科縱橫交錯,相互滲透的趨勢,不少重大科研成果是依靠了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和從事統一課題研究的不同學派的相互討論,共同研究得以成功的。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中,要十分重視各種學術交流。通過學術交流,可以是教師們擴大視野,開拓知識領域,活躍學時思想,從而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和教師水平。

3、構建終生學習體系,不斷改善自身知識結構

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形成良好教育能力的基礎。面向21世紀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新興學科知識和教育實踐知識。優化知識結構必須樹立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理念,抓好崗前培訓和在職培養並使之規範化、制度化,只有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改善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化、高速化,適應未來社會職業崗位變換對培養人才知識更新知識補充的需要,適應未來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寬厚,專業知識拓寬的需要。要特別加強教育理論知識尤其是最新的理論成果的補充,成爲知識結構完備的教師。

從教師主觀努力來講,要勤奮讀書,依靠自學提高。在當今信息社會裏,教師要優化知識結構,完善自身素質,僅僅依靠學校提供的培訓機會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靠自學,自我提高。

(1)教師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既要閱讀與本專業直接相關的書籍,又要閱讀有關教學理論和教學研究方法的書籍。從而擴展知識面,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2)教師要走下講臺,走出校園,深入到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積累知識,在實踐中增長知識。

(3)加強教學研究,教師的教學研究是對教學的補充,可以是教學以更有效的方式展開,是教師在有限的時間裏引導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室是教師天然的實驗室,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在自己的實驗室裏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不少教師在自己的`教室裏親自進行的研究,即使最有效的“在職培訓”方式。所以,教師應重視在教學中研究,在教學中提高,從而更進一步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改善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要對各科教師,提供繼續學習的條件。積極組織他們參加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培訓班學習,促進教師終身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學校要在完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條件下,認真開展對現任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與提高工作,儘早實現和完成“功能性文盲”的掃盲工作。要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研究,走科研興師興教興校之路,努力培養出大批研究型的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提高現任教師學歷檔次,有計劃地組織推薦教師讀研和選送到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逐步形成教師隊伍的高素質。

大討論的教師心得體會篇8

今天在校學習的國小生,二十一世紀將逐步進入社會,成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思想品德與知識才能的素質如何,將直接關係到我國在世界競爭中的成敗。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向綜型,創造型發展。這就向我們學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必須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學校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進行素質教育,即要變“應試教育”爲“素質教育”。然而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有少的學校和教師把素質教育只停留在“大家談”上,只爲在期末考取得高分數而教學。結果,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枯燥乏味,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與國小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怎樣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我對國小數學素質教育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要進一步提高對數學素質教育的認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素質教育的三要:一要面向全體學生;二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要讓學生主動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數學教學比過去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重視思想的滲透,更重視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更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照《九年義務國小教育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國小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習習慣,對於貫徹德、智、體方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由此,我們看出:打好數學基礎,發展智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國小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教師備課、上課、測試、教研等都圍繞這四個要求進行,這樣才能實施素質教育,數學素質教育才會有成效。

二、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是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指南針

“應試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不少的教師只重視數學的教學,凡是考試需要的就認真地學習,且不惜加班加碼;不需要考的內容就不學習;教師在課堂忙於講課,學生課後忙於作業,師生把精力花在無限制的重複性的練習和複習上,爲的就是爲期考爭個高分,爭個好名次。這樣的教育方法,無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無視學生個性特長和個別差異,學生只被當作被動接受數學概念、規律等結論的`容器。這樣的狀況,師生的心理壓力很大,身心都十分的疲憊。以上的狀況說明,改革數學教育勢在必行。教師應把“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因爲數學的素質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參與教學活動,主動地認識數學概念和規律,並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