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觀看金剛川的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金剛川的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金剛川的心得體會篇1

唱響金剛川上的“英雄讚歌”

電影《金剛川》於今天正式上映,講述了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許國的故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一次聽到、唱起這首志願軍戰歌,就讓我們感受到__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慷慨激昂、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的英雄場景。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當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讚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從課本照進現實,校園裏傳承“英雄讚歌”。還記得國小課本里的邱少雲、黃繼光……讓我們永遠記住了英雄們面對艱難困苦時無私奉獻和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互聯網時代同樣需要學習英雄模範人物,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既把傳統課本文化教育傳承和發揚下去,還可以把各類紀念館、陳列館、博物館搬上互聯網,讓羣衆能夠更直觀地“切身”感受中國近代史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浸潤式的環境中感知感受、認知認同愛國精神,讓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在心中牢牢紮根。

從電視走入生活,全社會唱響“英雄讚歌”。今天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青春守護的、用熱血捍衛的、用生命換來的,是他們所熱愛的土地、國家和未來。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脫離羣衆和實際的“口號”,而應當融入各類活動之中,精心組織公祭、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等活動,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領域,推動抗美援朝精神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唱響新時代主旋律,引導羣衆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心、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大力唱響愛國主義正氣歌。

從口號變爲行動,工作中踐行“英雄讚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繼承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動有落實。對英雄最好的懷念,就是把我們的敬國之心、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匯聚成洪流,成爲磅礴的“中國力量”。黨員幹部要時刻把個人生死與國家興亡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永遠銘記“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強化責任擔當,把抗美援朝精神作爲提振幹事創業激情的不竭動力,轉化爲在工作崗位上愛國報國的具體行動,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一步步埋頭苦幹,以超常的氣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乾事幹成事。

__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讓我們共同把這曲讚歌一直傳唱下去。

觀看金剛川的心得體會篇2

戳中淚點的“那座橋”

我是一個淚點很高的人,但唯獨每次觀看愛國主義戰爭片,淚腺就像失控的水龍頭,淚水嘩嘩不止。上一次落淚是看《八佰》,淚點在陳樹生等大喊姓名和來處,身綁手榴彈,義無反顧跳下樓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場景;這一次落淚是看《金剛川》,淚點在“那座橋”,那座用“執着意念、獻身精神、團結力量”架起的橋。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

十七八歲,多麼鮮嫩美好的數字,在這樣正值青春,探求新奇、挑戰未來的花樣年華,他們卻把生命置之度外,把民族的尊嚴和志氣扛在肩上,爲保家衛國獻身,爲匡扶正義犧牲。“修橋”“過橋”就是使命,縱使粉身碎骨,灰飛湮滅,也要用血肉之軀去築就。步兵、敵軍、炮兵,三個平行的視角,前後半天的戰役,眼前通往金城的木橋,修了炸,炸了修,修了再炸,炸了再修……“橋”彷彿可以無限再生,敵軍的炮彈無可奈何,炸不毀的不止那座橋,也是中國軍人至死不渝、定要過橋的堅定信念,更是中華民族誓不低頭、反抗壓迫的硬朗氣質。時光荏苒,歲月老去,而我們最具威力的“武器”不朽,這一年,我們有“80後”“90後”,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那座抗擊疫情的橋、脫貧摘帽的橋、振興中華的橋。我們依舊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路的偉大浪潮中,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自己的分支細流裏堅守崗位,前赴後繼。

“你也許不信,俺們這些人,真的沒有一個怕死的。”

生而爲人,我們本能地惜命求生,但過橋的那羣年輕人卻把“不怕死”當成抵抗鋼鐵炮彈的最大武器。炮兵關磊爲了掩護過橋隊伍,“不要命”地燃起火把,自暴戰鬥點位,吸引牽制敵軍正面對抗,關磊犧牲了,炮兵張飛同樣“不要命”地燃起火把,最後他拖着半殘之軀,以僅剩的一隻手、一條腿,控制一座高炮,與敵對抗,成功殲敵,英勇犧牲。今天,你親眼見到了,“我們這些人,也真的沒有一個怕死的”,“逆行者”便是用以形容的榮譽代名詞,這些人逆了自我,行着公益,是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火場救援的消防官兵、捍衛和平的維和戰士,這一代人的青春裏,同樣有太多的“拋頭顱,灑熱血”,這種捨棄小我、成就大局的犧牲精神,是深深烙印在中華兒女心中最直接、最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無論是在__年前武力懸殊的戰場上,還是在今天社會主義的建設進程中,它毅然永存,無堅不摧。

“你也不知道他們是誰,只知道他們是戰友,是兄弟,是護着俺們過橋的。”

焦糊味中,雙眼裹布的戰士與赤裸上身的工兵連戰士們奮勇衝刺,衝向水底,用血肉之軀架起“那座橋”,肩上的傷、手臂的傷、眼睛的傷,比起戰友們犧牲的鮮活生命,那都是擦傷。戰士們咬牙、怒吼、鼓氣,用每一個全力以赴“挺住”的表情,腳踩樁,手抱腿,肩扛橋,一層、兩層、三層,抱團架起那座衆志成城的不毀“人橋”。“修橋也是打仗,一場戰鬥,無論是馬伕、廚師還是司機,每一個角色都很重要”,我們之所以能夠創造“神蹟”離不開我們民族團結協作的精神品質。現在,我知道他們是誰,是同袍,是共渡難關的中國人。從5·12汶川大地震,各地捐款捐物、援建幫助四川,到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各地醫護主動請纓出戰武漢,一方有難,八方馳援,這種大愛品質從未改變,我們之間的相互取暖,從不計較得失,從不奢求回報,當祖國和同胞需要時,我們絲毫不猶豫,速度應援,深情相助。

新時代,我們依舊在修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高鐵橋——“丹昆特大橋”、世界跨徑最大鋼拱橋——“朝天門長江大橋”……而如今的淚點是驕傲與自豪。

觀看金剛川的心得體會篇3

用好《金剛川》表現手法講黨課故事

?金剛川》作爲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獻禮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末期金城戰役中的一段歷史故事。對基層黨員進行黨課教育也要學會講故事,圍繞黨史、新中國史,講黨的革命故事、講黨的建設故事、講黨的改革故事;講黨課故事,可以從《金剛川》電影表現手法上借鑑一些角度與方法。

多視角講黨課故事,讓故事更立體。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戰場,開始抗美援朝出國作戰,至今已經70年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像黃繼光、邱少雲一樣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和壯烈故事,影片《金剛川》卻將鏡頭對準了戰時“無名”的普通戰士,分“士兵、對手、高炮班和橋”四個部分,多視角講述了那段鮮爲人知的“修橋、渡橋、護橋”的渡江故事。故事原本很簡單,志願軍欲渡橋過江參戰,遭敵軍反覆空襲毀橋,在“毀橋—修橋”“毀橋—護橋”矛盾中展開激烈戰鬥。如果按時間敘事模式來構建這部主旋律電影,背景交代、主角選擇、人物塑造等各方面恐怕就要再做打算了,否則,這樣短時間內戰友情、敵我心不會刻畫得如此淋漓盡致,真實得讓人感同身受。同一故事,前後左右多方位、多角度掰開來、撕碎了供人“鑑賞”,總有一幅畫面、一句話語、一點聲光,甚至一絲風吹草動,掠過你的耳畔、飛抵你的心靈,讓你在猝不及防中產生震撼,留下印跡,觸發感想。講黨課故事其實也不必奢望“以多取勝”,一個小主題就找個故事來佐證、來渲染,一個小觀點就撿個小故事來支撐,有時候“唾沫多了也不甜”,反而還可能削弱大主題表達。就像《金剛川》影片這樣多視角來講一個黨課故事,把黨課需要傳達的情感和闡明的道理,在不同維度立體化盡情演繹,或許還讓人難忘,還給人以力量。

重複片段講黨課故事,讓主題更突出。有句流行的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彷彿在講:連續重複、間斷重複,有時可以建構一種意境、一個通道,讓交流更直接、更有力。《金剛川》圍繞着那座橋來回視覺“轟炸”,些許畫面似乎重複出現,有時甚至感覺同一畫面不同時間“重疊”閃現,重複地讓人頓生拖沓之感,耐不住性子地可能還要“尥蹶子”走人。如此看來,重複表達需要掌握好度,過猶則不及。講黨課故事可以學習借鑑重複表達的方法,把黨章、黨的理論、黨紀黨規及黨性信念等需要突出宣講的主旨大意、重要觀點,通過適當的重複來凸顯出來,但千萬不要像祥林嫂那般逢人便講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那樣的重複在特定時空環境下容易讓人厭惡。講黨課故事要學會科學用好重複的方法,緊扣黨課主題,暢通黨課教育情感共鳴渠道,營造黨課教學同頻共振濃厚氛圍,讓黨課主題深深印在黨員腦海。

對比手法講黨課故事,讓人物更生動。用對比的修辭手法,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受衆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人際交流效果比較明顯。影片《金剛川》中高炮排張飛、關磊等同志誓死護橋與牛仔氣息濃重的美軍飛行員希爾·安德魯等喪心毀橋,人物心理、人物言語、人物選擇等等一系列鏡頭對比:在敵轟炸機毀橋、我高射炮打飛機的勇猛較量間,我們深深感佩志願軍高炮排長張飛,戰鬥致殘後奮力拼殺時那一聲“來吧”嘶吼中視死如歸的高尚與偉大!志願軍步兵、工兵、炮兵三個兵種爲完成作戰任務各盡其職的戰時表現,緊張節奏裏暴發強大場景代入感,風趣的方言、生動的語言,讓人物栩栩如生,真實、真切、真情,禁不住讓人屏住呼吸,迫切地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愛國情懷、犧牲精神轟然而生!渡橋毀了又修、修了又被毀,志願軍靠人工短時間內修復橋體,連敵人也感嘆爲“奇蹟”;木橋屢次被毀,最後志願軍戰士搭建“人橋”,一木、一人兩樣“橋基”最終築起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堅不可摧!《金剛川》電影裏不少英雄戰死,絕大多數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是197653名爲國捐軀烈士之一,就那樣前仆後繼地無畏犧牲,成爲永恆!講黨課故事也要善於挖掘身邊先進典型的人物故事,學會用對比手法,讓人物活起來、真起來,讓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黨員故事廣爲傳頌!

觀看金剛川的心得體會篇4

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爲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樑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網絡上有一篇關於抗戰英雄張振智的文章,主要就是講金剛川的故事。

金剛川是一條河,金城戰役打響後後勤物資需要通過橋運到前線,張振智等人受命要在這裏架起稱重橋。他和戰友們利用敵人炸斷的木料,七天七夜真的建好了,可敵人出動了飛機,把7孔橋炸得只剩下了兩孔,橋不能用了。張振智帶着全連冒着槍林彈雨修橋,在這次任務中,敵人在載重橋周圍共投下了近千枚炸彈,還有2500多發炮彈,可全連一直堅守到運輸車通過爲止。

這是之前瞭解過的,可是當最終進入影院後,跟敘述的不一樣,但是一樣感覺蕩氣迴腸,爲中國軍人點贊!電影中人物細節的描寫特別到位,吳京飾演的老關,看似是一個不守紀律的老兵,確有一股當兵的韌勁和視死如歸的決心。張譯飾演的張飛,從唯唯諾諾到有自己主見再到夠來的英勇抗敵,他用生命詮釋了英雄的含義。

一個普通的班長,帶着戰友的相片抗戰,本想捧一座獎盃給戰友,可是看到的確是自己的戰友一個一個死在自己眼前,最後站在那裏在跟美國人宣戰,敵人的燃榴彈根本炸不悔他必勝的心。

從他們一個個的眼神中,我讀懂了,視死如歸,無私奉獻,大無畏的鬥爭精神,精神在,中國肯定會越來越好!

觀看金剛川的心得體會篇5

電影《金剛川》不同於展現“絞肉機”似的戰場畫面,卻把視角聚焦在戰場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戰士身上,他們的友誼、信仰與犧牲,好像講述的就是身邊戰友的故事,更加令人久久不能平靜。劇情簡單,但以小博大。影片所表達的抗美援朝的精神,是所有中華兒女都能夠感受到的。

看完電影《金剛川》,久久不能平靜,感動於革命先烈前赴後繼的拼搏,以血肉之軀保衛祖國的和平安寧。現在回想起影片中的幾個情節,還是不由得溼潤眼眶。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中國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爲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一個個無名英雄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橋過江的故事,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金剛川》以四個不同的視角,展現了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戰士在金剛川上補橋過江,抗擊美軍的戰爭故事。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以高炮連爲視角講述的故事。這個故事裏最主要的兩個人物是兩名高炮手關磊和張飛。他倆是師徒也是戰友,但在我看來他倆勝似血脈相連的兄弟。在關磊開玩笑地說出那句:“想要這個炮位,用十發炮彈來換。”而張飛則認真地回答說:“可以。”其實觀衆們都知道這個炮位早已暴露,是敵機下一次的攻擊對象,但當那句“可以”說出時,我的眼角溼潤了……高炮連的戰士們不畏犧牲,用僅有的兩門高射炮和幾十發炮彈,抵禦美軍接二連三的偵察機、轟炸機,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夜裏點燃火把,將自己視爲敵機的活靶子,只爲換取戰友們能夠快速過江。這一段將高炮連的戰士們刻畫的有血有肉、有痛有淚,將志願軍戰士們無畏犧牲,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展現的淋漓盡致。

正如電影中美軍接二連三炸橋失敗後所說的那句話:“不可能纔是他們最厲害的武器”。是的,在當時軍事力量懸殊的戰爭中,我們憑的不是武器,是億萬萬中國人保家衛國的勇氣和決心,是我們無畏犧牲,只爲換取後代和平安寧的信仰。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最終才能將美國人拉在板門店前談判。

抗美援朝期間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上甘嶺戰役中用身體堵住機槍的黃繼光,熊熊烈火中爲不暴露目標壯烈犧牲的邱少雲……

今日的我們何嘗不是受着昨日先烈們的護佑,才能生活在如今這美好的和平年代。

在那個年代,我們的祖國尚無如今這般強大的軍事力量,但中國人的精神,就是無可爭議的神話!無論何時何地,自強不息、英勇無畏的中國人,都可以讓列強們看一下,中國人這道人牆,永遠都炸不塌,中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步伐,沒有誰可以阻擋!

觀看金剛川的心得體會篇6

從《金剛川》看基層幹部作風建設

10月23日在全國各大影院公映的電影《金剛川》,掀起了觀影熱浪。影片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爲背景,着眼於戰爭即將勝利前的戰地一隅,以三連協作架橋爲切入點,折射出了戰爭的艱辛與殘酷,歌頌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時,向犧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敬意。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呼喚廣大基層幹部以“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要求提升自身作風建設。

堅持不懈“黨建引領+初心堅守”絕不鬆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場面之一,應當是我軍接到命令,要在敵人的轟炸封鎖下,架起一座載重橋,爲我軍爭取到對岸去的時間,參加金城戰役。從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軍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那座橋”,堅守着“保證完成任務”的承諾、“保家衛國”的初心,最終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時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廣大基層幹部應當着眼自身,聚焦作風建設,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貫穿“黨領導一切”於日常工作中,在繁瑣工作之餘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常“洗洗澡”,多“正衣冠”,風雨不改,堅守初心。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驚“先鋒旗幟+使命擔當”處變不驚。爲保證完成上級的命令,保證讓軍隊在8天內過橋,我軍工兵連連長、步兵連連長、炮兵連連長積極發揮先鋒作用,讓不倒的英雄旗幟飄揚在戰場上,帶領着戰士們以血肉築起那座“英雄”橋樑,爲最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70年後的今天,廣大基層幹部,應當積極響應先進的“先鋒”召喚,常悟先進精神,常學先進事蹟。同時,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勇擔使命”,主動承擔責任,在會面臨危險的工作崗位上處變不驚,切實爲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驚。願護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務實“團隊協作+工作落實”堡壘堅實。要想完成8天內架起通往戰場的橋樑,獲得戰爭全面勝利,僅靠軍隊戰士單打獨鬥“唱獨角戲”絕不可能,必須依靠全軍協作,電影中,工兵、炮兵、步兵三連協作,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憑藉着“石榴籽”一樣的團隊精神緊緊“抱”在一起,才終於在每天落300多發的巖裏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橋樑,更築起了我們英雄的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今天,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加強團隊協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抓好落實,用每個人的努力,築起堅實的堡壘。勿忘戰友同在,且將慷慨前行。

爲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爲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電影《金剛川》中每一個英雄傳遞的精神都值得傳承,每一個犧牲都值得被銘記,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黨旗飄揚,我們就能讓高山低頭,讓河流讓道,讓天塹變通途。時光流逝,精神永存,能喚醒廣大基層幹部的初心,提升作風建設,才應該是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