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多篇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多篇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1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曆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爲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做出的重大決策。黨中央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是全體黨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黨面臨的內外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對全黨黨員和領導幹部來說,回顧黨的歷史,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勇於推動自我革命,不斷進取,就是這個新時代使命要求。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簡史編寫組編制,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一書。目的就是要以案傳道,用敘事的方式呈現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揭示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保鮮祕方和不竭動力。該書爲黨史黨建知名學者專家共同完成,通過把學術性成果與歷史事實相結合的方式,用學術講政治、講歷史,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

?中國共產黨簡史》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立黨爲公、嚴以修身,制度治黨、常抓不懈,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等五個方面闡述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歷史經驗及新時代開展自我革命的實踐要求,彙集了黨的自我革命史上具有典型性的100多個故事,用敘事的方式呈現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簡史》分爲十章,每張分爲若干小節,每節設置一個主題性黨史,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精神源頭、豐富內涵、生動歷程和實踐路徑,內容生動直觀,每個黨史故事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以客觀的分析和評論,幫助讀者梳理歷史線路,理清價值脈絡。另外,該書依據並引用大量歷史史實,其中涵蓋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等,富有豐厚的黨史黨建知識,這對於學習黨史、加強黨性教育有着一定參考價值。

以自我革命精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偉大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爲重要、極具標誌意義的內容。《中國共產黨簡史》共分十章,分別爲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全民族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面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曲折發展偉大歷史轉折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在新的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以上十個方面,既是對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歷史經驗的深入總結,也是新時代開展自我革命的實踐要求。在喜迎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着重大的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波瀾壯闊,創造輝煌的一百年。對《中國共產黨簡史》的學習,有助於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羣衆不忘初心使命,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爲開啓新徵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心聚力。同時啓示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使命,解放思想,保持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樹立正確黨史觀,是當前黨史學習的重要參考讀物。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2

觀看陳大慧老師講的《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後,感觸很深,同時也深感自己傳統文化知識的匱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觀看,重新接受聖賢教育,重新認識人類的瑰寶——中華傳統文化,這部紀錄片,通過大量的史料和事實,幫助今天的人們,認清楚、想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把已經混亂和顛倒的,善惡、是非、美醜、智愚的標準,通通糾正過來。

在影片中陳老師講到《三字經》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會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卻很少。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個人性,那個天性,那個人性是本善的,本來就是善的'。善是什麼呢?純淨純善,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與生俱來就這樣。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杯清水,無色,無顏色,無味,無味道,無嗅,也無這個氣息,沒有氣味。透明的,這就像人性一樣。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樣的我們,現在卻面臨着重重“污染”,翻開報紙,打開網頁,天天充斥着我們視野的是:一件件罪惡的事件,一段段見不得光的醜聞,扭曲的價值觀,罪惡的金錢觀,老無所依,少無所養。爲什麼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現在人們,精神文化卻如此的可怕。陳老師講到“苟不教,性乃遷”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讓他保持他這個純善的人性的話,他那個剛出生的時候、從孃胎裏就帶來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變了,特別是傳統文化匱乏的今天,人們脫離了聖賢教育,拋棄了世界觀、價值觀,放縱了自己,丟失了本性。受電視、網絡、報刊雜誌、周圍的朋友,周圍人的錯誤的價值觀、不道德的價值觀的影響,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這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會噬待解決的問題。

所以,現在的人們更應該接受聖賢教育,改變自己的錯誤價值觀與自私自利,多學習古人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並且要拋棄一切雜念,真正的理解和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實這一過程並不難,只要我們善於學習,接受正確聖賢教育,拋棄太多的物慾和金錢觀,一旦這教育恢復,實現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身心,絕對不難。現在的人慾望太重,每一個人都慾望熾熱,完全糊塗了,慾望把我們的心給包裹住了,像廚房裏的燈泡一樣,被油煙燻黑了,到最後到廚房開燈跟沒開燈一樣了。所以我們要擦燈泡,先擦自己的燈泡,和諧自己的身心,擦一點亮一點,最後身心就光明瞭,一切罪惡、不和諧全都消失了。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3

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__週年,__年前的今天,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旨在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時事件,南京身陷囹圄,屠殺、縱火、姦淫,無時無刻不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演,平均每二十秒就有一個同胞泯滅,遭難者達三十萬人。

濃烈的屍臭與血腥瀰漫了南京城,黑暗與死亡籠罩着驚慌是錯的人們,尖叫聲,呼喊聲,一雙雙失神的眼睛,飽受摧殘的憔悴的面容,令人觸目驚心的殺戮在街頭巷尾進行,日本官兵猶如屠宰牛羊一般對我中國同胞無情的殺戮,整整三十萬人,南京城一時間血流成河,青磚路被染成了血紅色,偌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陰雲重重籠罩。那是一場怎樣的民族浩劫啊,多麼的讓人痛心疾首啊!

直至今日,仍有一部分日本右翼小人,不承認當年日本犯下的深重罪行,妄圖篡改歷史,我希望日本能真實面對歷史,能夠懺悔自己的行爲,能夠還歷史以清白,告慰我遇難同胞的在天之靈;希望那些日本人能面對歷史,從而不辱中日人民一衣帶水的深情厚誼,其實,對於日本大部分民衆來說,他們是不知道但是這段歷史的,在日本的歷史中“南京事件”,簡簡單單輕描淡寫的四個字,將南京大屠殺這個慘痛的歷史給抹滅。

我們不能因爲某些人的干擾而去仇恨日本整個民族,我們設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的目的,不是爲了培養一批狹隘的種族仇視者,是爲了讓大家銘記歷史,而不是銘記歷史的仇恨,讓我們去憎恨日本,而是感受戰爭的殘忍,吸取歷史的教訓,堅決邁向和平。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4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爲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着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爲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爲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爲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着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着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爲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爲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爲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爲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爲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5

如果說經濟的主體是物質豐富的創造,政治的主體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麼文化的主體則是精神家園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續的重要標誌,是國民素質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傳統文化則是民族的認同與歸屬。然而,在一個人心愈發浮躁功利化的社會,文化儼然成爲一種奢侈品,似乎給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因此,我們應該重建文化家園,解決精神的歸宿與寄託問題,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脈,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須要求。

文化傳承是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是精神的寄託和靈魂的歸宿。泱泱大國,不曾斷代,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在這曲折迂迴但又不曾斷流的文化潮流中,我們有着無可比擬的傳統建築,我們有着引以爲傲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着修身養性的史書典籍。我們可以遊故宮,覽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長城,觀羣山環抱之雄偉;賞園林,品江南水鄉之柔情;我們可以包餃子,盼遊子歸家之團圓;賽龍舟,思愛國屈原之情懷;插茱萸,念異鄉親友之安危;我們可以吟唐詩,贊平仄音韻之美妙;誦宋詞,嘆國家興亡之蒼茫;讀小說,慨人生命運之起伏……在中華文化的長河裏徜徉,我們樂此不疲,流連忘返。傳承悠悠大國之風範,繼承光輝文明之偉大,不斷地從經典中汲取營養,才能不斷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文化虛無,是對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時代的悲哀。大文豪魯迅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曾批判過對文化的不正確做法。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既充滿夢想又不乏困惑的時代;這是一個拋棄傳統,丟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虛無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時代;這是一個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國的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正在割斷自己的精神血脈,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時代,這種虛無主義盛行、缺乏信仰的時代,它正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試出現的問題,就能理解。中華文化強調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仁者愛人”等等思想。這些思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養着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脈,深深融入每個炎黃子孫的精神基因中,成爲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內在動力,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發展。進行文化的創新,就必須立足於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用好這灣源頭活水,用其蘊藏的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進行文化創性,要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古爲今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進行文化創新,要認真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認真汲取其中的精華,發掘其時代價值,增強文化自覺性與文化的自信,增強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按照時代發展需求,對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進行改造完善,激活其生命力。

“拂面春風好借力,正是揚帆遠航時”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要以一種更加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爲我所用的態度,正確地對待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使中華的傳統文化永遠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輝,發揚光大!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脈是我們時代青年的責任和義務。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6

"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夢想家。"這是一位成功者的箴言。而在全球金融危機陰霾不散,產能過剩更見嚴峻之際,在中國經濟增幅明顯回落,擴大內需亟待升溫之時,我們更不能停下追夢的腳步,更應該鍥而不捨的堅持下去。

在"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中,人是根本、是核心。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細化來說就是要人民羣衆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服務,更高的生活水平,更有力的社會保障,更便捷的交通等等。"中國夢"不僅僅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更是我們黨深入踐行羣衆路線的重要條件。

追尋"中國夢"最可貴的,不是堅實的經濟基礎,不是華麗的宣言,而是要擁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愛迪生曾說"我始終不願拋棄我的奮鬥生活,我極端重視奮鬥得來的經驗,尤其是戰勝困難後所得到的愉快,一個人要先經過困難,然後踏進順境,才覺得受用、舒適。"在追夢的路上會有荊棘滿地,會有無數的障礙,會有各種各樣的誘惑等等,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必須要有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決心,否則將一事無成。

追尋"中國夢"最可貴的,不是逃避困難,不是掩耳盜鈴的謊言,而是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羅蘭曾說"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而我們需要的則是這盞勇氣的燈光,讓他在我們面對困難和危險的時候指引我們的方向,鞭策我們前進。

追尋"中國夢"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不是跟隨他人的腳步,而是要有勇於創新的大膽。巴烏斯托夫斯基曾說"異想天開給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這是每一個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發明創造讓今天的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創新精神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偉大貢獻。所以,在追尋"中國夢"的時候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勇於創新,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創新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做一個成功的追夢人,不僅要有華麗的宣言,而且要有堅持的恆心;不僅要有光鮮亮麗的外表,而且要有挑戰困難的力量;不僅要學習他人的經驗,而且要堅持不斷的創新。只有從各方面提高素質,才能讓追夢的腳步更加堅定,才能帶動羣衆共同努力,追尋我們共同的"中國夢",才能讓黨的羣衆路線"走"得更加平穩!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7

今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地點,就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一個有着特別紀念意義的地方。78年前的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後,在長達六週的時間內,大肆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遇難者達30萬人。

這場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時至今日,日本卻連一個正經的“對不起”都沒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_多次參拜供奉着戰犯的靖國神社;面對大量無可辯駁的物證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卻一再歪曲和否認歷史,還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否認南京大屠殺,甚至稱南京大屠殺是“僞造的謊言”。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開放,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的侵略罪行,將塵封的沉默和真實寫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永遠不能忘記民族的苦難,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同時也呼籲日本人民,以此開啓被日本右翼勢力長久封塵的記憶,坦誠面對那段歷史,不要忘記和自覺接受那段歷史的教訓。然而,據稱今天的日本教科書,很少有把日本的這段真實歷史教給他們的下一代。這種異乎尋常的頑固與反動令國家人民感到憤怒和難以理喻。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爲了_倒算,是爲了避免“南京大屠殺”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爲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佈: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爲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較量,在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屠殺;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有3500萬人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爲報國之行,努力爲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願我們的生活能永遠祥和、美滿、幸福,願我們能永遠遠離災難與不幸。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8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爲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擔負着重要的角色,大學生是社會上極其特殊的一個羣體,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大學生作爲社會上最富有朝氣、創造性和生命力的羣體,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往往影響着社會民衆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傳統文化的內容極其豐富,並隨着當代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延伸,傳統文化教育和大學生認知的關係也必然是豐富的、複雜的、不斷變化發展的。通過視頻學習,在老師的講授中我認識到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過程中要求大學生要不斷地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民族精神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貫穿於整個傳統文化之中。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辯證統一關係,決定了民族精神教育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優秀傳統文化對培養當代大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傳統文化重視個人道德修養,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有利於培養大學生在現實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確良好習慣。有利於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生活態度,做的處於逆境能堅強面對,處於順境不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

優秀傳統文化高揚生命意識,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有積極意義。如強調對生命的敬畏和終極關懷,在生與死的問題上,以強烈的生命意識來通透死亡意識。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這種人生觀,用來教育當代大學生,既能醫治少數學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揚起生命意識,拓寬其精神空間,催其奮進,促其進取,形成積極有爲、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優秀傳統文化爲大學生的成長提供了精神動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視智慧、強調文化藝術修養、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等思想,有利於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應當認真的加以宏揚。

思想政治理論理論課堂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必須重新審視傳統文化道德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作用,採取有效措施,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在校園裏發揚光大,切實提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讓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發閃出熠熠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