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半條被子”故事個人心得感悟1500字多篇

“半條被子”故事個人心得感悟1500字多篇

“半條被子”故事個人心得感悟1500字 篇一

從“剪下半條被”中感悟奮進前行的力量

習總書記在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講話中,提到一段故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牀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結合實踐進行思考,深刻感受到新思想的思想精髓和實踐要求,倍感振奮:

同人民風雨同舟,老百姓纔會當咱是“自己人”。

革命歷史和實踐無數次證明,只有把人民羣衆放在心上,老百姓纔會把黨融入心底。近日,因開展主題教育工作需要,我來到陌生的環境開展工作,面對截然不同以往的客觀環境,面對不同風格的基層組織,一時間,頗有點“手足受限,無法輾轉騰挪”的感覺,“有力無處使”讓人頗感覺幾分氣悶,想起一直以來對羣衆路線的堅持,念及對黃文秀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紮根白坭村的學習,頓覺,“關起門來搞教育”,只會越搞越困惑,越搞越迷茫,“敞開大門”走出去,天地頓時“豁然開朗”。這時候,回看習總書記的這句“風雨同舟”,感受格外刻骨銘心。是呀,蹲在屋子裏,風吹不到日曬不到,也就將自己和基層隔絕開來,開展主題教 育指導,就只會成爲“文來文往”“會議貫徹會議”的犧牲品,只有深入基層,深入人民羣衆中去,深入瞭解基層關心什麼關注什麼?問題在哪目標在哪?纔會有的放矢,路子越走越寬,工作越幹越起勁。

同人民血脈相通,老百姓纔會把咱當“親人”。

三名女紅軍,同人民血脈相連,對老百姓的飢寒感同身受,“剪下半條”被收穫一顆心,纔有了老人一輩子的念念不忘。今天,我們從事黨的工作,遇到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羣不要緊,你在打量對方的同時,對方同樣也在掂量你的斤兩,怎麼辦?同樣是學習黃文秀,拿過老百姓庭院裏的掃帚掃起來,拉過老百姓家裏的凳子坐過來,接過老百姓家的茶水喝一口,看到老百姓家的難題迎上去,唯有真正走入一線,深入羣衆中去,纔會把清“着力點”,摸清“突破點”,形成“聚力點”。比如,對照方案,基層組織的計劃“變”與“不變”在何處?和實踐工作的“結合點”在何處?指導工作中,堅決放低姿態,不當隻手叉腰的“欽差大臣”,積極換位思考,融入基層組織,幫着基層發現問題,完善問題解決方案,在“先行一步、多動一步、多思一步”中,實現融入基層、服務基層、引領基層主題教育工作的目的。

同人民生死與共,老百姓纔會把咱當“家裏人”。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古時的統治者尚且知道和人民同甘共苦,人民纔會生死與共。作爲以“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己任的共產黨人,“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堅持羣衆路線,始終是我們開展羣衆工作的不二法寶。如何在基層實踐中,將所學的理論和具體豐富的實踐生活結合起來,考驗着學習者的智慧,也考驗着學習者的能力和水平。在基層實踐中,通過深入一線,參加支委會,開展“面對面”“背靠背”的座談,通過一以貫之的接觸、瞭解,幫助解決具體問題,我似乎找到了理論和實踐的“契合點”,在融入新生活的過程中,儘管有過坎坷,有過爭執和不開心,甚至有過放棄,折返的想法和念頭,但更多的是新的收穫,新的砥礪,新的成長,更有基層將咱當“自己人”“家裏人”“親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事非經過不知難”,今天再回看這段“剪下半條被”的故事,更加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感受到新思想的光輝。登臨山之高,領略海之深,在經風沐雨的實踐中長經驗、增智慧,壯筋骨、練本領,越發感受到新思想的永恆魅力,我相信,初心不忘、使命永存,砥礪奮進的腳步必將在實踐的發展中愈發堅定篤定,愈發行穩致遠!

“半條被子”故事個人心得感悟1600字 篇二

@年輕幹部 速來領取成長“祕籍”

“青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年輕幹部的成長成才事關國家之興、民族之興。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秋季學期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羣衆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這七大能力既是每一位年輕幹部足履實地的責任擔當,也是每一位年輕幹部志存高遠的“詩與遠方”。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提升七大能力,滋養浩然之氣,練就過硬本領,站穩人民立場,百卉萌動發力,利刃出鞘揚威,是年輕幹部的成長“祕籍”。

風雨不動安如山,錘鍊政治能力,保持處事不驚的非凡定力。大海航行燈塔引航,年輕幹部正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大決戰、“十四五”規劃大幕待啓的時代浪潮中。浪潮翻涌,如何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亂雲飛渡仍從容”,過硬的政治能力永遠排在第一位。年輕幹部提高政治能力,首要標準是堅定信仰恪守忠誠。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一顆紅心永向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要善於從歷史、現實、未來的時間維度中,從人民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保持理論學習透徹持久的定力。理論學習常學常新,要全面系統學,要聯繫實際學,深入系統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要用好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提高政治的敏銳性和洞察力。要永葆對黨的方針政策制度的敬畏之心。常懷敬畏之心、戒律之心,堂堂正正做人,規規矩矩辦事,錘鍊政治品行,涵養浩然之氣。

長風破浪會有時,苦練看家本領,強化實幹興邦的正確導向。俗話說,“軟肩膀挑不起重擔”,年輕幹部唯有練就過硬的看家本領,方可從容接過接力棒,跑出新速度,跳出新高度。練就過硬的本領要靠足履實地的實幹,更需要方法得當的巧幹,要積極開展“入山問樵,入水問漁”式的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對症下藥解決矛盾困難。年輕幹部要勤下基層,與羣衆打成一片,多一些走村入社區,多一些與羣衆的促膝並肩,善於傾聽羣衆急難愁盼,切中問題癥結所在,少一些蜻蜓點水,紙上談兵,多一些解剖麻雀。“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從“夢想家”到“實幹家”必須要逾越的就是攻堅克難的硬核擔當,正如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武漢,“90後”“00後”年輕醫務人員敢擔當善作爲,白衣執甲與瘟疫廝殺,踐行了醫者仁心,使自己成爲了兒時夢想裏的英雄形象。“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年輕幹部要見風雨、長筋骨、增才幹,要將個人命運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敢於走出舒適圈,積極主動向條件艱苦的老少邊窮地區進發,向羣衆急難愁盼處進發,向矛盾突出的基層進發,在攻堅克難中努力將自己磨練成崇山峻嶺間的“萬年鬆”、廣袤大地上的“千里馬”,用青春力量書寫實幹興邦的佳話。

一枝一葉總關情,站穩人民立場,增強幹事創業的強大磁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品格,從“半條被子”體味人民至上,從“脫貧攻堅一個也不能少”感受大國擔當,從緊密依靠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總體戰,無不詮釋了“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依靠人民開創歷史偉業,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深刻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爲民情懷、須臾不忘的人民意識更是每一位年輕幹部幹事創業的根本所在。年輕幹部要時刻謹記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要常思“我是誰、爲了誰”的本源問題,在追本溯源中銘初心擔使命。“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人民至上並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要從羣衆一件件實事的解決上體現人民至上,年輕幹部要走進羣衆當中,帶領廣大人民羣衆奮鬥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共奔小康的第一線、改革創新的第一線,重點推進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重點民生問題的合理有效解決,切實提升羣衆生活的幸福指數,營造出幹事創業的正向磁場效應。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提升七大能力,養足浩然之氣,練就過硬本領,站穩人民立場,總書記這份年輕幹部的成長“祕籍”,望吾輩青年速領,勤學善思,善謀實幹,成長成才,勇挑重擔。

“半條被子”故事個人心得感悟1600字 篇三

“半條被子”故事裏的“初心”情懷

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隔數年,總書記再次提到了“半條被子”的故事。在長征途中,紅軍經過汝城縣文明鄉沙洲村,我們的三位紅軍女戰士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半條給鄉親們,留下了“半條被子”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用平和的語言將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們仿若再次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歲月,讓我們再次重溫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爲民初心,那“半條被子”也成爲了歷史長河中閃亮的精神“座標”,指引着偉大的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初心,是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深深眷戀。若道素昧平生無大愛,緣何半條棉被話深情。三位紅軍女戰士一夜投宿之緣,臨走之時看到鄉親家中家徒四壁,將僅有的棉被剪下半條送給鄉親以禦寒,正是這次“無心之舉”“有心之情”,引來的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深深牽掛。五十多年過去了,老人還記得當時的情景,記得三位紅軍女戰士曾答應過老人“等勝利了,我們會給你送一條被子來,說不定還送來墊的呢。”任憑歲月無情流逝,卻無法減弱老人對紅軍戰士們的深深思念。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在國事日益繁重的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仍不忘在樑家河同羣衆們一起度過的七年知青歲月,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回到了那闊別已久的地方——樑家河,回到了他夢啓程的地方。“黃土地的兒子回家了”,從15歲初到這裏時的迷茫,到22歲離開這裏時的堅定,再到40年後再次回到這裏時的深深眷戀,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不論走到哪裏都始終不忘人民的初心,始終堅定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赤子情懷。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黨,作爲黨員幹部,當永葆對人民的深沉愛意,這種愛意從入黨那一刻起就要牢牢植根在心裏,這種爲人民服務的理念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更應成爲每位黨員幹部永恆的價值追求。

初心,是那“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滿腹憂慮。徐解秀老人和女戰士們的深情厚誼展現了濃濃的軍民、黨羣魚水情。不論是女戰士們送的那“半條棉被”還是徐解秀老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等待,都蘊含着紅軍女戰士們和老人之間的默默關心,期盼平安。黨的十九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帶領14億中國人民以愈加沉穩的步伐走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道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人猝不及防,但疫魔面前,中華民族沒有屈服,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民族打贏了這場人民戰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至今讀來仍讓人壯懷激烈,雙目盈淚。國內疫情剛剛趨穩,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便主持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就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進行了再強調、再部署、再要求。戰“疫”、戰“貧”場場硬仗場場勝,關關難過關關過。無論是生命之重還是幸福之託,中國共產黨毅然扛起了歷史的重任,帶領着中國人民在走向美好未來的道路上奮勇向前。作爲黨員幹部,當始終懷有竭誠爲黨、忠誠爲民的擔當精神,做到爲黨分憂、爲民謀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中勇毅拼搏、再立新功!

初心,是那“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獻胸襟。天寒地凍之下,紅軍女戰士們自願把自己的棉被分一半給鄉親,這無私的大愛,換來的是老人和女戰士們羈絆半個多世紀的深情厚意,留下了“半條被子”的佳話傳頌。去年三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意大利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被問及當選國家主席是什麼心情的時候,“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詢問者的回答,更像是對自己內心的回答,對14億中國人民信任的回答。這些年來,他的出訪足跡遍佈世界各個大洲,向世界展現了新時代的大國風采。他的工作內容涵蓋方方面面,涉及全面深化改革、反腐倡廉、精準脫貧等等多個層面,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正是在這種無私的奉獻中,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在勤勤懇懇的爲民服務中,使得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應當學習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養成勇於奉獻的犧牲精神,踏踏實實,不以善小而不爲,做好手中的每一件小事,在奮鬥的道路中灑下屬於我們的心血和汗水。

“半條被子”故事個人心得感悟1700字 篇四

“半條被子”傳美談 一個道理入人心

正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9月16日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重溫紅軍過境汝城時“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故事。

“半條被子”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後,來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休整,衛生部、後勤部就駐紮在沙洲村。在老鄉徐解秀家門外就寄宿着3名女紅軍戰士。不忍心看到戰士們忍飢挨凍,她硬是把她們拽進家裏住了起來。其實她家裏的條件也是慘不忍睹的,缺衣少食,牀上只有一條爛棉絮。幾天後臨分別時,女紅軍戰士們決定把自己僅有的一條被子送給她。但老鄉哪裏肯收呢?於是,女紅軍戰士們拿來一把剪刀,剪下一半硬塞給了她。並且跟她說,等革命勝利了再來看她,再送給她一條新被子。

這個故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發現和報道。當年還曾發起過尋找3名女紅軍下落的行動。遺憾的是,直到1991年徐解秀老人去世,依然沒有找到三名女紅軍的消息。去世前,她還反覆叮囑兒孫:“一定要跟共產黨走,因爲共產黨是隻有一條被子也要分給你一半的好人。”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4年前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專門講過這個故事。他說,“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這一次來湖南考察,習近平總書記的第一個考察點就是沙洲村,而且首先看的就是“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從專題陳列館到徐解秀後人朱小紅家,總書記一路行來,一路感嘆。是的,“半條被子”的故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且建黨近百年我們始終不渝不忘,老百姓才把共產黨看成是自家的黨,正因爲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我們黨纔有了光榮歷程、輝煌事業,我們要把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下去。

是啊,“半條被子”傳美談,一個道理入人心。

看大勢,更要看小處。“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事物的小處能照見真實,真理通常都蘊藏在簡單之中。“半條被子”式的故事,事件雖小,但意義非凡。黨的革命史上,類似的小故事不勝枚舉。江西於都,當年中央紅軍出發時,爲了在水深浪急的於都河上架設浮橋,當地羣衆拆下了自家的門板、牀板送上前來,一位老大爺還把自己的壽材也送來了。如今,於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內,還陳列着當年搭浮橋用的門板。71年前,解放戰爭最後一場大戰役即將在長江邊展開。在人民羣衆支持下,僅半個月時間,人民解放軍就徵集到1萬餘隻船,一舉突破長江防線。如今,渡江戰役紀念館裏,還保留着當年的渡船。今天,從“民生無小事”到“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始終堅持“大處着眼,小處落墨”。

聽其言,更要觀其行。“言出必行”“行勝於言”。一個政黨、一名幹部到底是不是以人民羣衆爲中心的,他口頭說了不算,必須要看他的實際行動。縱觀歷史、放眼世界,政黨多如牛毛。如果僅從他們提出的綱領、口號來看,能給人美好想象的有很多。但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能兌現諾言的有幾個?而我們黨卻始終是言行一致、一以貫之的。當年紅軍在缺吃少穿、生死攸關的時候還想着老百姓的冷暖,今天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我們要求一個也不能少!至於幹部,我們要求幹部就是要幹字當頭。對於那種只會說漂亮話卻從不肯撲下身子實幹也即“說得比唱得好聽”式幹部,組織和老百姓都是深惡痛絕的。今天,考覈一級黨委政府、考察任用一名幹部,我們始終堅持看實際品行、實際能力、實際作爲、實際業績。

察一時,更要看一世。“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個政黨、一名幹部到底是不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一時做到了還不行,必須要一貫地做到。歷史上,許多革命起初都是爲了反對統治階級的暴政,爲人民羣衆謀解放、謀利益的。但革着革着就走了形、變了味。太平天國運動如此,國民革命也如此。現實中,一些幹部起初也是好乾部,腳踏實地、嘔心瀝血地幹出了一番實績。但幹着幹着就變了初心、忘了使命。甚至開始踐踏人民利益,最終淪爲階下囚,被釘上恥辱柱。整黨整風,撥亂反正,我們黨始終堅持自我革命和鬥爭武器,不斷朝着正確方向前進、朝着理想彼岸靠近。看吧,“半條被子”的故事,從沙洲到陝北,從長征到抗戰,從革命到建設,現在又從脫貧攻堅延續到鄉村振興,也必將從全面小康延續到建設全面現代化的新徵程中。

“半條被子”故事個人心得感悟1800字 篇五

從“半條被子”中理清三個問題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考察。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這個發生在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牀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半條被子”的故事飽蘸深情又無比形象地詮釋了共產黨人的爲民初心。新時代的我們,當從“半條被子”中理清“三個問題”,不斷汲取攻堅克難、奔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

實與虛的問題?是關鍵時刻的“跟我上”,還是“嘴尖皮厚”的“給我上”,是實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結果自然迥異。“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的真正答案就在這“半條被子”濃縮的深情之中。革命歷史和實踐無數次證明,只有把人民羣衆放在心上,老百姓纔會把黨融入心底。同人民風雨同舟,老百姓纔會當咱是“自己人”。今天的黨員幹部,當從這份紅色基因傳承中,感悟到共產黨人初心的偉大力量。三個女紅軍和徐解秀老人,四人合蓋一牀被子,臨走卻主動提出要分一半出去,這中間是實心實意把老百姓放在心坎裏,真正做到以百姓飢寒爲飢寒,以百姓感受同身受,真正把老百姓當成自家人,也換來了老人一輩子的念念不忘,真正把紅軍當成了“自己人”。纔有了革命戰爭年代,將八個兒子全部送去參加紅軍的蘇區老農,纔有了“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偉大勝利。當年國民黨爲什麼會敗,也就因爲缺少這份對老百姓的實心實意,缺少這份對老百姓的殷殷深情。

小和大的問題?是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還是片面的、孤立的、“何不食肉糜”般地看問題,認知和理解自然不同。如果我們以今天通常的視角來看,“半條被子”小不小?的確,在一些人看來,一條被子都不算啥,何況是“半條被子”?這提醒我們,要加強對“四史”的學習、教育、傳承,在傳播過程中,要將歷史事件放到相應的時代背景之中去考量,使今天的青年充分了解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如果轉換視角,將“半條被子”和三名女紅軍的全部鋪蓋聯繫起來看,這“半條被子”彌足珍貴,牽動着一顆紅軍對老百姓的心,共產黨對人民的心。即使困難再多、再大,只要人民有需要,我們的黨、我們的紅軍甘願奉獻出自己禦寒的被子,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心力,甘願爲了民族的復興,爲了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勇往直前!因爲在他們心中,真正做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爲這是屬於一代代共產黨人的特殊“權利”——利益面前“後退一步”的權利,百姓需要面前,“挺身而出”的權利。我們應在這份視角的轉換之中,不斷擦亮初心,在義與利、公與私等利益得失面前,不斷摒棄“小我”的私心私利私慾,彰顯“大我”的無私無畏無懼,在攻堅克難、披荊斬棘之中顯身手,在奉獻國家、服務人民之中綻放芳華。

新和舊的問題?對新思想的學習是“一學而過”,只學“新”的,還是常學常新、百看不厭,既是學習方式、方法問題,更是理想信念、思想認識問題。“半條被子”的故事穿越時光,賡續傳承至今。習近平總書記繼2016年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講話之後,2020年9月16日繼續深入一線、學習參觀,以自身的風範言行給全黨做出了榜樣,“手把手”告訴我們該如何推進學習,如何“用好紅色資源、黨性教育基地等,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前行動力”。“半條被子”的故事隨着時光的流逝永不會消失,只會更加富有厚重底蘊,只會在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推進之中,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只會歷久彌新,而決不會“過時了”“舊了”。同樣的,在新思想的學習中,我們也要擺脫一種虛浮、懈怠情緒,更加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抓好學習。前不久,《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捲髮布,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學習提供了最新的範本和教材。或許在一些人看來,之前已經跟學過總書記的相關篇章,現在繼續學的必要性何在?無疑,這種認識是極爲錯誤和需要立刻糾正的。作爲黨員,我們絕不能將“學過”和“學好”混爲一談,絕不能將“一般學”“隨機學”和“系統學”“深入學”混爲一談。要強化理想信念,修正思想認知,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在讀原文學原著悟原理之中入身入心,不斷在新思想的學思踐悟之中入細入實,做到常學常新、常學常思、常學常得,在履職盡責之中強化擔當作爲,在聚焦難題之中深化調查研究,在爲民服務之中展現情懷作風,將黨的初心使命在實踐和擔當之中不斷砥礪打磨、光彩奪目、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