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 篇一

在疫情期間,不能在學校進行常規的面對面的授課,全部改成網絡授課。開始的時候,我在一旁工作,孩子在上課,偶然的回頭,我發現孩子沒有在認真聽課,我多次口頭提醒孩子要注意聽講,不要走神,但收效甚微。由於網課沒有互動,孩子學習也沒有勁頭。於是,我在思索該如何改變這個現狀。我開始與孩子一起預習,一起聽課,一起寫作業,一起復習。參與到他的每一個學習的環節中。每次觀看完網課,我們一起討論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學習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對於網絡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每天起牀後第一件事是背誦古詩、古文,以前孩子總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背下來,現在我跟他一起背誦,我說:“媽媽有一個武功祕籍,特別神奇,你先把需要背誦的內容大聲通3遍,然後合上書,回憶自己讀過的內容,看看能記起多少,幾個字,幾句話都可以,然後再讀一遍,再回憶,如此重複,很快就能背下來。”他開始不相信,我鼓勵他嘗試,我倆一起讀,一起回憶,很快就背下來了,孩子很開心的說:“媽媽,這個祕籍真的有用哎!”我看着他開心,我也就快樂了。以後的背誦再也沒有成爲難題。

我們一起制定的學習計劃,按學校正常的教學進度來預習各門功課,有不懂的問題,隨時在網絡上與老師溝通,爲正式開學隨時做好準備。每天孩子都能按計劃完成,學習態度也端正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孩子特別喜歡與家長一起學習方式,並且與我們有了很多共同的話題,有任何想法,孩子都願意跟我們溝通,親子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合諧。

這樣陪伴學習的過程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因爲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過程也很辛苦。一起與孩子當學生,不僅能帶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實際上也對我自己是一種鞭策,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生活中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也讓我自己經常反思、總結,不斷修正,也提高了自己。我認爲孩子真正的導師應該是家長,我們要給孩子起模範帶頭作用,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爲什麼樣子的人,養成什麼好習慣,家長就必須以身作則,讓家長成爲孩子的榜樣。

平時沒有這麼長的時間無縫隙的面對孩子,所以對學習,對教育問題一直也沒有重視起來,總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可以了。對我們家長來說,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和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可是經過這段時間,我才發現教育孩子真不簡單,需要老師與家長們長期的付出。我們家長面對的只是一個孩子,就已經筋疲力盡,而老師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迥異的“神獸”,真是無法想象這個情景。“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我們家長需要與老師保持有效的、良性的溝通。學校與家庭教育紅線要一致,學習習慣要一致,這個很重要。教育的根本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土壤,爲孩子的初始教育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源源不斷的養分;學校教育是樹幹,是知識的海洋,是前進的推動力,給孩子們指引方向,爲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人生觀等;孩子自身的努力才能換來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把孩子教育成纔是家長和老師的共同目標,積極配合老師教學工作,家校緊密合作,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爲對社會,對國家有用之人。

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 篇二

此刻有很多家長都在感嘆小孩難教,其實假如家長們仔細觀察和思量的話,就會發明問題大多出在我們成人身上,而不是小孩子身上。下面轉一位教師的經驗,我們共同學習一下

1、蹲下去

這不僅指身體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態上的蹲下去。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議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其實,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建議對於小孩來說是否合適。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親都喜愛逛商場,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愛,爲什麼?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明:你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腿。你假如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所以,在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2、走過去

小孩爲什麼不願與大人們交流,不僅僅是什麼代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這些成人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呈現,不願做他們做朋友。試想你整天擺出一幅長者的臉孔,以一種教訓的口氣,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責備。他怎麼會聽你的話呢?我開家長會的第一句話就是:請大家關上手機,認真的聽兩個小時;假如你連兩個小時都堅持不下來,你有什麼資格來責備你的小孩,要知道他(她)天天在教室裏要坐上x小時,不說學習,光只是坐都不好受,可是我們有哪位家長能體會小孩的苦處呢?

我與自己的小孩是的朋友。我從不責備他,當然有問題的時候,我只是幫他分析產生的原因。所以我與小孩的關係很好,他也很樂意向我講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惱,和我探討一些他這個年齡不懂的問題。這樣做當然不夠。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總是要抽出一兩個晚上的時間與他一起活動活動。比如,打球,散步,讀書,看電視什麼的。所以要想小孩與你交流,作爲家長,必須學會與他成爲朋友。

3、放開手

此刻的小孩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爭的事實。怎麼造成的呢?還不是我們大人們的原因。在家裏,你什麼事都給他代勞了,他用什麼來鍛練自已的能力?而我們往往卻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只要你學習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這裏,我們恰恰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生活的能力與學習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說相互促進性。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就是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也是一個思維有特點的人。這些素養表此刻學習中,其潛力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勸家長們儘量放開手去,讓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這樣對小孩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4、多激勵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總是離不開激勵的。我想這一點家長們都知道。要害是如何激勵,以什麼方式激勵,在什麼時候激勵。這些家長們未必都十分清晰。這裏有幾個誤區:第一,一味地強調物質激勵。小孩考好了,他提什麼要求都可以,考差了可能什麼也得不到了。第二,不適當的激勵。有些家長機械地認爲,提倡激勵就是不管小孩做得怎麼樣,都是一樣的激勵。到最後,可能你的激勵對你自己而言都沒有什麼公吸引力。第三,從來不激勵。認爲嚴肅可以讓小孩更好的成長。

5、給自由

一般地說,自由的空間更有利於個性特長的發揮。戴着鐐銬跳舞對小孩來說未免太過於嚴格了。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小孩,由於生理心理年齡的逐步成熟,他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他需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尤其是13—18歲的中學生)更多的個人自主權。因此,家長除了不能一一代勞他的日常事務之外,更要學會尊重他的自我空間,給他一定的自由選擇自由安排的時間和權力。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家長偷聽小孩的電話,盤問與小孩交往同學的情況,操縱他學習的時間和學習內容,(比如晚上小孩學習時時不時地過去看他做什麼)等等。這些行爲,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小孩隱私的干涉是對他的不尊重,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假如嚴重的話,可能會傷害小孩的自尊,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到這時,再來挽救恐怕就很麻煩了。

6、作學生

好爲人師是人的共同特點。不僅大人有,小孩也有。過去我們總是以批評的眼光來看待好爲人師,其實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在我們對小孩的教育中,假如較好的運用人的這種好爲人師的思想,教育效果可能連我們都想不到。要提高小孩學習的積極性,方法是很多的。有時候降低一下我們家長的身份,做自己小孩的`一名學生,其樂真是無窮呀!

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 篇三

我一向覺得孩子就應在簡單的環境中成長,享受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爲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讓她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能夠學到各種知識,透過遊戲還能夠讓她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學多少文化知識,我們平常關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平時期望她能多參加集體活動,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塊兒,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激發她的社會交往潛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我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發言。我覺得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融入集體對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幫忙的。

在家裏,我們會有意識地給她營造一個寬鬆自主的生活氛圍,平常也把她當作朋友一樣來溝通,不會拘束於某種特定的形式來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其實我們就是她的參照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產生影響,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時我們更嚴格地要求自我。在家裏,我們會給她一點獨立的空間,讓她學會自我管理。比如我們房間的一個角落是專門給她置放玩具的,那裏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來整理。這個效果很好,這樣讓她體會到了媽媽平時整理家務的辛苦,還有物件需擺放整齊,從哪裏取來就要放回哪裏。平常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都會徵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給她買衣服的時候,會徵求一下她喜歡哪個顏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尊重他,那麼以後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思考到別人的感受,多替別人着想。平常我們會盡可能抽出多的時光去與她溝通,耐心傾聽她的心聲,允許她發表不一樣的意見,營造能讓她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對於正確的觀點,我們會鼓勵,對於不妥當的想法,我們會跟她講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們再適時地加以引導。

總之,我們就應放下家長的架子,多點朋友式的溝通,把她真正當作家庭的一份子,讓孩子感覺到自我的重要和職責,給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讓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 篇四

很多教育專家都說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且家庭教育這是一項大工程,往往是一個鬥智鬥勇、勞心勞力的過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去培養?他們和我們那一代不同,我們那時只需養,育是老師的事。而現在的孩子既要養,更要育,不僅要育德,還要育才。所以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是壓力山大,身心俱疲,而且階級矛盾突出。該怎麼讓他們健康健全成長,我也一直在摸索,不過我從靜怡的養育之道上還是有所收穫的,現在就從一些瑣碎上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快樂是學習的前提

靜怡剛上一年級時,其實是一個羞澀、內向的孩子。剛入學一個星期,我問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課玩些什麼遊戲?”她說:“沒有交朋友,我下課就坐在座位上看他們玩。”這下我意識到出問題了,一個沒有朋友不會玩的孩子有什麼快樂而言。長此以往,一旦養成了孤僻的習慣,可能終身難改。所以我溫和的告訴她,每天都要和同學們玩遊戲。而我每天都會和她交流怎樣和朋友們玩,他爸爸也身體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對貓等遊戲。我一直認爲快樂是學習的前提,不快樂逼迫式的學習,難有成效難以堅持。五年級,有些孩子已經出現厭學情緒了,當孩子們不喜歡學習時,我們家長可以另闢蹊徑從玩上加以引導,當你們有共同語言了,作爲家長你的話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個孩子的優勢

一年級的靜怡其實學習上問題挺大的。那時每晚她說的最多的一句是:“媽媽,我不懂!”因爲幼兒教育我們崇尚的是“無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與課本有關的東西。進一年級時,1-20她數不順,識字不到10個,而她也不是別人口中所說的具有慧根的孩子。所以一年級的期會考試,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悅中時,我家的靜怡拿着只有七八十分的試卷惶惑着看我,還是那句“媽媽,我不懂試卷的意思。”我笑着問她“閨女,你是不是覺得你挺笨的?”那時她哭了,這麼小的孩子其實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給她講了個“笨鳥先飛”的故事。我告訴她,當你不如別人時,唯有比別人努力。相信這句話現在應該已經深植於她的心裏。因爲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只重過程輕結果。不管是她參加跳繩比賽,幹部競選還是大大小小各類活動,我問的第一句話都是:“你認爲你盡力了嗎?”如果她點頭,我一定會對她豎起大拇指表示鼓勵。有朋友可能會問:“不問結果嗎?”我認爲只要盡力了,結果一般都會好,就算不好,盡力了,還有什麼值得苛責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來和別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難道不值得稱道嗎?這是我在帶靜怡之道上我認爲做的最成功的一點,因爲她夠努力,所以我不擔心她今後的學習,甚至不擔心她今後的人生,因爲努力已經成爲她的一種習慣。

三、要做智慧型的家長

1、學會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做父母的千萬別替代。有專家曾說過當媽媽的越不操心,孩子可能越讓人放心。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靜怡讀國小到現在我幾乎沒給她整理過書包,但是她的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我很少叫她起牀,只丟一個鬧鐘給她,她幾乎不遲到。週末去上特長班,這兩年我不管,可是她搭公交車也沒出過簍子,向陌生人問路比我還順溜。作爲家長其實我們需要適時的放手,其實怕這怕那,將她時時擁在懷裏,纔是一輩子的風險,因爲你可能將他養成一個巨嬰。當然放手不等於放任自流,家長一定要默默的監管和評估。

2、做有原則、有底線的家長教育孩子有些事定不能讓步,比如逃避責任的撒謊,又比如說挨批評時摔東西甚至離家出走,遇到這種問題我是主張家法處置的。但是我們要注意懲罰的目的不是發泄自己的'怒火,關鍵是讓他們沒有第二次,所以我們應該理智、妥善處理。

3、聰明溝通,做民主型家長孩子長大有主見了,做家長的不可能讓他們什麼都一板一眼的照做了,但是也不能什麼都由着他們性子來。因此很多時候溝通、交流就尤爲必要。以這次學葫蘆絲爲例,前兩天靜怡回來就說不要學了。我問她原因,她說:“我們班很多同學都說葫蘆絲不止一個調,要收很多錢,都不學了”我是這樣和她說的,付錢是我們大人的事,如果難以承受我會和你商量的。你需要考慮的是,你喜不喜歡學?你會不會堅持?會不會盡量學好?還有授課的老師適不適合你?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也會支持你,只提一個要求:儘量學好!如果你不想學,也要找一個說服自己和媽媽的理由,我們就退出。今後不管做什麼千萬別說別人這樣,我也這樣,要學會理性分析。這就是這次葫蘆絲事件我們溝通的結果,我認爲很多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去依順孩子,但也要聽聽他們內心的想法,我們應該民主,選擇一種有利於他並雙方都認同的意見。

最後,我們作爲家長,在養育之道上一定要擺正心態。忌溺愛,因爲你生他養他並不欠他;忌嘮叨訴苦,因爲你要生他養他,他不欠你。這樣我們才能平等對話,愛的天平纔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