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篇1

有幸參加了經開區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評比觀摩活動,對我來說,這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心理健康課,對我今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要求我們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學習,我的收穫很大。

一、良好的導入是打開心理健康課的大門

導入要有三個作用:1.要切題。俗話說,適合的纔是的,一個導入就算非常吸引人,非常能調動課堂氣氛,如果沒有切題,一切都等於零。比如,主任提到劉老師講的《我是網絡小主人》的導入雖然帶動了學生的氣氛,但這首健康歌與本課並沒有直接的聯繫,所以並不算太成功。2.要打開老師與學生的隔閡。作爲一名心理健康老師,其主要意義就是在於打開學生的心扉,幫助學生解決其心理問題。所以,在課堂的開始就應該打消學生的顧慮,消除學生與老師的隔閡,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願意“聽其言”。3.要爲下文做好鋪墊。再好的導入也只是爲了“拋磚引玉”,爲了這節課打下基礎,做好鋪墊。讓學生順其自然進入這節課,而不是“生硬”的把學生拉進這節課。

二、課堂目標是檢驗一節心理健康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

一個評委老師說:“檢驗一節課是否成功,要看這節課的目標設置的是否合理和這個目標是否完成或其完成程度”。比如:牛老師講的《我的情緒我做主》,其目標就是學生了解人的情緒種類及如何處理不良情緒。在這節課中,牛老師讓學生通過情景劇的方式體驗情緒帶來的感受及思考該如何處理這種情緒。完成的特別好,值得我好好學習。

三、課堂問題要“精而少”,富有啓發性。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不能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很好的引導,在這其中,問題的提出就尤爲關鍵。問題不能含糊,表述要一定清楚,一定要用學生理解的話語表述。同時,問題不易過多,如果一下子提出幾個問題,學生不知道思考哪一個,反而事倍功半。

以上,是我的體會,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始終銘記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前提,重視學生的心理,正視我自己是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幫助學生。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篇2

xx老師在的講座中講述到心理健康已經是世界矚目的現象,無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們都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教育領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教育部門都不斷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要求,甚至直接的評估、督導、實施,這項工作已經運作得很好。然而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的教師心理健康還是一個空缺,有關的實施和研究很不得力。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學生的成長、社會文明的發展,尤其和每個教師自身的生命質量又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心理健康亟需關注。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而積極的適應狀態,意味着當事人不僅能獲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與環境的基本協調。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個體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決於心理壓力與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狀況。

根據國家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機構的調查結果,我國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過分樂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大致有八種表現,其中職業心理倦怠是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集中表現。導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來自社會方面的和職業方面的原因。

維護和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不同緯度和不同層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較爲可行的對策主要有四個方面:專家處理;

社會支持系統;校長與教育行政的協調和教師自身的調適。教師應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正確面對壓力,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學習相關心理學知識技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健康狀況;採取心理自我調試策略把自己從各類壓力下及時解脫出來;採用實用心理自我療法,及時重建心理平衡;爭取社會支持;以及必要時及時尋求專業干預等。

通過本次學習,我知道了一些我們教師自身存在很多不知道的不足,也存在着一些不利於學生不利於教學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社會的原因:社會變遷和教育革新使部分教師不適應、社會期望與現實差距使教師心理困惑、多重角色衝突使教師無所適從。

教育的原因:教師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超負荷工作量和瑣碎事務工作的束縛、學校組織結構與評價體系的制約、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回報

個體原因:主要是生物學因素、人格因素、心理防禦機制。

二、教師心理調節與維護

(一)爲教師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提高學校管理者的素質、減輕教師的經濟壓力和工作壓力、真正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二)教育教學觀念現代化

教師觀念體系的核心是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個性的人:用獨特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系統的人:用系統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看待學生。

(三)學生心理健康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前提保障,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篇3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於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下面就是本人學習之後的心得體會:

大學生是從爲數衆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着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相比生理而言,心裏健康就尤爲重要了,故只談心理方面的問題。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爲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爲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獲得心理諮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諮詢是指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受益匪淺,對我以後的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篇4

(一)學生感受:

學生在開展了青春期研究之後,寫下了這樣的話語:

感受一: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只有獲得真正的健康,纔有可能快樂。同時我們還知道了應該如何評價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知道了標準,掌握了方法,這很有用。

感受二:原來我們班經常有這樣的一類現象:男生和女生之間,不互相體諒,諒解,謙讓!還有些男生老瞎說一些特別無聊的閒話,去傷害女生。我覺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怎麼辦。通過上這節課,我觀察到我們班的這些現象慢慢地消失了。班裏,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遇到一些困難,大家都會盡全力幫助他,使得我們的關係更加和睦。我們能在這樣的一個班裏,這是我們的緣分,我們應該去珍惜它,使我們這個大家庭變得更加幸福,更溫馨。

感受三:在我們看電視時,經常會看到一些男女共同完成的節目,在學校裏,我們也會常常看到大家互相幫助,不分你我。可在以前,我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可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關鍵是要把心態放正,消除緊張感。

(二)家長感受:

感受一:總說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什麼是心理健康呢?通過教學,我們找到了答案。同時,也學會了怎樣評價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感受二:教師的精心設計使我們家長能夠了解到學生心理狀況。原來,總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挺好的。但是,孩子卻總抱怨自己對他管得太多,而我們也總覺得自己很累。雖然也知道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但是總是無從下手。通過老師的這節課,我們發現:平時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太少了,應該抽出時間多關心他們心裏是怎樣想的,不可動不動就扣上早戀的帽子。羣體的交往不但有很多樂趣,還可以學習多個異性身上的優點。如果一味指責孩子,阻止孩子同異性交往,很可能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本來不是那麼回事,也故意做出那樣的事來,結果事態的發展與父母的初衷剛好相反。

感受三:孩子長大了,總擔心誰和誰好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但又沒有什麼好辦法。通過與孩子們一起上課,知道了做爲家長首先要平和自己的心態,才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篇5

前幾日,閒來無聊去了趟書店,隨手拿了本《教育從愛開始》。在我的印象中,這種教育專著應該是枯燥的,可隨便翻看了幾頁後就發覺這是一本很好的書。認真讀下來,發現這本書的作者用了不少心力來編寫此書,該書通俗易懂,書中要闡明一個道理,不是用簡單的說教,如果是那樣的陳詞濫調,恐怕沒有人能看完它,而我是認認真真的饒有興趣地從頭讀下來,書中沒有深奧的道理,全是一個個來自真實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動,又不得不深思。

?教育從愛開始》一書是由張玉芬老師編寫的,此書共分爲三輯十三章,每章都用真實的故事告訴讀者一個道理,每個故事都讓人深思,每個道理都使人警醒。在這些故事和道理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育而有道”中的一章。成績不好的於冬在一次測驗中得了滿分而被其他同學冤枉成作弊,但是,即使作者心裏沒底卻依然選擇信任於冬,而結果也是可喜的,因爲作者的信任,於東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測驗每次都是滿分。

看完這個小故事,我不禁在想,如果是發生在我自己的班級,我所教的學生身上,我又會怎麼說,怎麼做,會不會也像作者一樣選擇相信自己的學生?如果在以前,我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想我也會選擇相信自己的學生。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源泉,有了愛,教育便充滿無限生機;沒有愛,教育就是蒼白的,必將枯萎直至消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的世界是純潔的、簡單的,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愛來維護孩子心中的純潔與簡單。有人說,嚴師出高徒。但我卻覺得,嚴師不一定出高徒,特別是在容易出現叛逆期的中學生身上,過於嚴厲可能會造成反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尋找新的突破點,這種情況下,“愛的教育”就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1、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許他學習不好,但他卻會在其他地方表現出自己的閃光點,作爲教師,不能將成績作爲衡量優生和差生的唯一標準,而是要在學生迷茫無助,找不到自我時,作爲一盞明燈,指引他前進的方向,做孩子人生的航標,指示他駛向光明的彼岸,使他找到發展的目標,自信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2、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雖然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對於孩子,有時候鼓勵的語言,讚揚的語言可能會事半功倍。自己不經意間說出的話,可能會對孩子的一輩子產生影響。你對孩子付出了愛,孩子也會用愛來回報你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好人,樂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用自己的愛去與學生交往,相信教育將不會那麼困難。”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篇6

暑假前,在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本書《教育從愛開始》,本想以此打發閒暇,沒想到一捧起來便欲罷不能了。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感慨。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想到了自己班上的那一羣孩子,我也像作者一樣深深地愛着他們。

孩子是我們播撒愛的地方。作爲一名國小老師,我一直信奉着:親其師,信其道。

我們無法否認,教師的親和力,孩子的學習氣氛往往和熱烈的感情聯繫在一起。孩子常常會因爲尊敬喜歡某個老師,而有意識地增強着自己的學習責任心,願意學習他們喜愛的老師的學科。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我覺得,讓孩子們喜歡你、相信你其實比什麼都重要!我更願意用感性的方式記錄自己以往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教育是人的一種特殊溝通活動。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溝通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時代變了,孩子成長的環境也變了,我們也應該學會改變。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放下“架子”,構建與孩子平等溝通的平臺,少一些成人的標準,學會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與孩子的溝通。

課間,我可能會抽時間看着孩子們玩耍,或者參與其中,共享其樂。中午,上課累了,我可能會抽個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唱兩首他們特喜歡的流行歌曲。適當的時候,我可能會敞開心扉,給孩子講講我的故事。有時,我還會讓孩子看看我學生時代保存的作業。你會覺得,孩子真的很單純。

大自然不可能沒有疾風驟雨,但如果每天都這樣,即使每週一次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我們每個人都會受不了。陽光明媚的日子,出去轉轉,看看天有多藍,看看花有多豔,心情會格外舒暢。孩子是一棵幼苗,所以教育同樣需要陽光明媚。過多的嚴厲批評、過濫的無情指責,有百害而無一利。浪費的是時間,傷身的是教師,受罪的是孩子。教育,需要臉上帶着笑容,心中裝着陽光,步履纔會變得愈加輕盈!

教育其實有時十分簡單,一點點的發現,一點點的肯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出現“情況”時,如果用我們慣常的思維去呵斥,往往會發現,所有的苦心灌輸會顯得多麼貧乏和無力。我們不必太着急今天他失了一分,明天他錯了一題,只要再耐心一點,多給孩子以探索的機會;再細心一點,善於發現寶貴的萌芽;再多一點耐心,及時抓住時機,成功就不會遠了。

讓學生喜歡你、相信你其實真的很簡單。只要我們堅信着:教育,是從愛開始的,你就會有無限的動力去愛孩子。教育從愛開始,從愛走向完美。望着那純真而期待的目光,當我們困惑、煩惱與無奈時,讓我們記住愛的力量,用自己的關愛去點燃學生的生命,幫助他們創造人生的輝煌。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篇7

最近,我認真讀了張玉芬老師的《教育從愛開始---冬雪篇》這本書。剛捧上這本書,便讓我愛不釋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猶如老師們純淨的心靈,深深地吸引了我。封面上托爾斯泰的一段話更讓我情不自禁地要讀完這本書:如果教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爲一個好老師。如果教師只像父母那樣愛學生,那天他會比那種通曉書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個完美的老師。

這本書分三輯來介紹。第一輯《育而有道》主要講述育人心得。第二輯《教而有方》主要講述教學藝術。第三輯《思而有悟》主要講述教育理念。書中沒有深奧的道理,全是一個個來自真實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動,又不得不深思。

我從一個個教育故事中體會到:教育從愛開始;沒有愛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僅有愛是不夠的;教育,更需要愛的藝術。一個真正的優秀教師每天應該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如何把學生帶進知識的樂園,讓學生真正喜歡自己那一門學科,喜歡上學。

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講的是:我剛接手一個新班,進行了一項調查,讓學生寫出最喜歡的老師和最不喜歡的老師,結果陳明同學毫不客氣地寫道:我喜歡男老師,不喜歡女老師。一天,陳明竟然拿了一條蛇在班上嚇唬其他人。我知道後,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鎮定地說:“把蛇給我!”陳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我壯着膽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頭部,把它放生了。事後,我沒有對陳明大發雷霆,而是真誠地對他說:“我要謝謝你,謝謝你讓我變得勇敢。女孩子天生膽小,這是事實,男孩子不但不該嘲笑她,而且應該努力保護她們,這纔是男子漢所爲。老師希望你成爲一名真正的男子漢!”從此之後,陳明變了,變得愛幫女同學,班上有髒活、累活,他都搶着幹。對於這樣一個“無惡不作的壞學生”,張老師沒有板起面孔訓他,也沒有向家長打報告,更沒有不聞不問,而是以“愛”爲前提,用教師的真情喚起學生“做一個好人”的信心和希望。教師愛學生,是一種天性,也是一門藝術,因爲愛既包含着讚揚、鼓勵,也包含着批評教育,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行爲,錯誤思想,及時給以恰當的批評,及時幫其糾正,更是關愛。張老師用自己的藝術,成功地感化了學生,讓學生心服口服,真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從愛開始》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沒有感人肺腑的的事蹟,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師生之愛。字裏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卻是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書籍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愛”一詞最爲廣博而深奧,但在每個人愛與被愛的生活中,它顯得又是那麼單純與具體。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爲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教師對學生的愛,如此平凡,但能讓學生深深地感覺到。我認爲“教育,從愛開始”意味着教師要做孩子心中的明燈,照亮他採拮知識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標,指示他駛向光明的彼岸。我們要把溫馨的話語送給孩子,把熱情的鼓勵送給孩子,把無私的關懷送給孩子,讓孩子時刻感受到老師的愛。這樣,才能使一株帶刺的薔薇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好人,樂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讓教育從愛開始,讓愛在教育中傳遞,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愛,從愛中感受到愛的力量,讓我們的愛在祖國的花園中盡情的綻放吧!

教育,從愛開始!

教育從愛開始心得體會篇8

讀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知不覺中,我就被書中的內容所深深吸引,他讓我感受到了師愛的力量。正如老一輩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說的:“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礎之上的愛,不同於那種保姆式的愛,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或施恩式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愛學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學生,瞭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愛學生其次要真正理解學生,要設身處地的爲學生着想,學會“心理換位”,也就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愛學生還要學會寬容學生,對於他們的缺點、錯誤,要耐心的幫助,嚴格的批評,熱心的開導,不能使用“心靈的鞭子”;愛學生必須真心信任他們,信任是力量,能讓學生勇敢地向困難挑戰,使學生切身體驗到教師對他的器重與喜愛。書中集中體現了李鎮西老師獨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時刻保持對學生的愛;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之實施的心態與行動”“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李老師讓我對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但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只有這樣的愛,纔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老師愛學生並不難,難的是把這份愛一直在我們生命中延續,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向她們學習,一起做一名真正愛學生的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