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風家訓心得體會(熱門22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22篇《家風家訓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家風家訓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家風家訓心得體會(熱門22篇)

篇1: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今天,我們班組織觀看了《新春第一課》,以“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爲主題,片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個從他的身上讓我學習很多東西,他叫羅必炎。

羅必炎出生在農村裏,他幫助老人做了許多事情,比如時村裏有一位老人走路很不方便,老人想吃什麼,就告訴羅必炎,他馬上就去幫他們買,羅必炎還經常給老人買新鮮的魚,對那位老人有很大的幫助。隨後羅必炎娶了一位妻子,她也是一位很愛幫助老人的好妻子。

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一天那位老人突然心臟病又復發了,羅必炎又是買藥,又是喂藥的但病情沒有好轉,他立刻把那位老人送到醫院治療,可是他沒有時間去照顧他,於是就叫他的.妻子去照顧那位老人,老人感動的要哭了,誇獎他們全家都是有孝心的人。

我要學習羅必炎他們夫妻對老人的那種孝心和樂於助人的品德,我以後也要孝敬老人及長輩們!

篇2: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每個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有了好的家風,我們的孩子就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來成長,從中他們就能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家庭的快樂。

維持一個好的家風,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愛,相攜共進,這時雙方都需要意識到的,缺一不可。我結婚16年,生育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十五歲,上九年級,小兒子也有十二歲了,上國小六年級。在這漫長而又短暫的十六年裏,我們夫妻倆相處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關心對方的變化,多發現對方的優點,多講些好聽的話語;少抱怨、少指責、少誤會,我們在孩子面前從不吵架、從不指責,讓我們兩個兒子都會因爲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感到溫暖。

因有我們倆的榜樣,兩個兒子都懂得互敬互愛。別的`家長都說,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是打打鬧鬧的。依我的小孩來說,我很少很少他們這樣,從小就懂得相互忍讓。無論是哥哥還是弟弟,如果鄰居阿姨給點吃的其中一個,(就弟弟來說吧,他會問“”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給一個車,我家裏還有一個哥哥)換回哥哥,也會這樣說的。現在哥哥已經讀九年級了,在校同學給他點好吃的,他也不捨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來。他兄弟倆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嚐起來。

尊老愛幼,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家雖然不時常有老人在這,可每週孩子回來,第一時間就叫他們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問好,問問他們的情況、吃飯沒有、身體情況怎樣,老人倆聽到孫子的聲音,總是樂融融的。其實,在我身邊也會經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發生,就是有時下雨,我會帶着兒子一起坐公交車上學或放學,在車上看見有老人,我就會很自覺地把自己的座位讓給老人,然後對我兒子說:“兒子,來吧!媽媽抱你”兒子就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來說:“不用了,媽媽你坐吧。你會暈車”我坐下後,堅決地說:“來吧,媽媽就想抱抱你。”這樣,孩子就覺得媽媽特別的親切。媽媽孝敬老人,媽媽愛護孩子,孩子心疼媽媽,這不就是尊老愛幼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只有那些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體現尊老愛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踐行尊老愛幼的美德。

說到勤儉節約,從小我就教育孩子,無論什麼東西都要節約,也不能亂花錢。我兩個兒子在石龍坑國小讀了六年,說句實話,他們很少很少在校門口買零食吃。有些人會想,他口袋沒錢,有錢你看他會不會買。我相信我兩個孩子就算有錢在口袋也動搖不了他們的好習慣。我記得有一次,小兒子上二年級的時候,他在校門口撿到了一塊錢。他緊緊地把一塊錢塞到口袋裏,等我去接他的時候,他悄悄地在我耳邊說:“媽媽,今天你不用幹活都有一塊錢賺。”我問他:“爲什麼?”他就很理直氣壯地說:“因爲我撿到了一塊錢呀!”我就順口一說:“那你爲什麼不去買東西吃呀?”他有點生氣地對我說:“媽媽,您不是從小就教我們要節約用錢,不能亂花錢嗎?”我摸摸他的頭說:“孩子,你真棒。還記得媽媽說的話。”

我大兒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在校尊師重友,在家尊老愛幼。回想他七年級到九年級這幾年裏,除了每月給他300元的伙食費,幾乎什麼零用錢他都不要,你怎麼塞給他,他都不要。這也因爲平時生活中夫妻倆點點滴滴的行爲下影響出來的好習慣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樣去互敬互愛、互相幫助;怎樣去勤奮、去節約,還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他們學習的好榜樣。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領悟到人生的樂趣。

篇3: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家風是什麼?或許在如今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家風似乎都會覺得是老一輩人甚至是古代嚴厲講求的內容,殊不知,一個人的成人成才與家風有着息息相關。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不是高精尖的哲學,也不是讓人無法靠近,它更是一種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更是人生迷茫和困苦時爲你指明光明道路的希望之光。作爲新一代年輕人:

一是要擁有家風的意識。理解家風是什麼含義?會給自己帶來什麼?不是高大上,不是高精尖,哪怕是你孝敬父母,哪怕是你真誠和坦率,都是家風的體現,作爲90後,很多都已爲人父母,自己良好家風的體現,更是爲下一代埋下了良好的道德種子。

二是要堅持家風的正氣,家風是一個家族風貌的綜合體現,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的行爲準則,充滿正能量的家風,思想不會被邪惡所迷惑,不會讓行爲越軌,正氣是靠家庭中每個人的正氣,是靠每個人的堅持。

三是要做好家風的傳承。家風與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有責任去發揚和傳承,也許我們每個家庭不一定會有專門的家風“祕笈”,但是一代一代的去教導,一代代的發揚,就會讓每一代人都在良好的家風中受益、家風是一本書,也不是一本書。靠的是生活中的思考,靠的是生活中的不斷總結,良好的家風定會成爲人生成才道路上的助推器。

篇4: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6月8日,在區紀委監委的精心組織下,有幸參觀了東鄉區家風家訓館。通過聽家風、悟家訓,讀經典故事,重溫入黨誓詞,觀看警示教育片等等,深受啓發,受益匪淺。身爲一名新任紀檢幹部,頗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一、正己身,做家風家訓的傳承者

習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這就要求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必須以治家爲本,正好家風、管好家人、處好家事,以好家風促好作風。十一世紀改革家王安石一生勤儉持家,過着清貧的日子,雖身居高位,卻吃的仍是最平常的飯菜,穿的是粗布衣服。還有許許多多老一輩革命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爲我們作出了表率。

二、學爲先,做紀檢工作的接力者

衆所周知,紀檢工作政策性、專業性非常強,要求非常高,涉及面也非常廣。作爲新時代的紀檢幹部,要本着“幹一行、愛一行”的理念,強化自身素質,提升業務水平,把黨性修養和鍛鍊作爲人生的必修課,把學習作爲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不斷掌握新知識,增強新本領。尤其對《憲法》、《監察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學習要做到融會貫通,學深悟透,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三、立標杆,做廉潔自律的踐行者

通過觀看《雲南銅礦腐敗窩案》警示教育片,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加強學習,築牢思想防線,才能不走彎路,不走邪路,不會墜入罪惡深淵。凡事從我做起,時刻把“嚴”字貫穿於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自覺用黨紀政紀和法律法規約束自己,要求別人做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常懷律己之心,忠實履行職責,做到警鐘長鳴,清正廉潔。

篇5: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6月8日—13日,公積金餘杭分中心機關支部組織開展了學習鄭義門家規,正家風、立家規、嚴家教活動,切實加強黨員家風家規建設。

一、黨員分頭學。各黨員開放式學習了《鄭義門》家風,並結合自家家風寫體會談感想,提高對家風重要性的全面認識。大多家庭都包含着禮貌謙讓、勤勞節儉、艱苦奮鬥、尊重寬容等普通人家的家風與傳承,倡導禮義持家。

二、科室集中學。各科室負責人牽頭,對鄭義門家風進行討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提高自身的修養,先將家庭管理好,才能更好的爲國家效力。與黨員自學相比,科室更多是對廉政廉潔的討論。

三、持續深入學。支部藉助本次活動,將家風教育納入分中心文化建設,逐步成爲公積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常抓家風家規教育,牢記家和萬事興,注重家風對政風學風的帶動,營造良好氛圍,厚植勤政廉政基礎。此次活動讓黨員重新審視了規矩的重要性。正像鄭濂所說,有人監督時恪守規矩並不難,難的是一個人在無人監督時也能抵制誘惑,堅持操守。要把規矩化爲嚴以律己的自覺,不忘初心,不失公心,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就是說,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當官爲人更要遵守道德規範,做到守住底線,不踏紅線,不碰高壓線,做一個爲民務實清廉、領導滿意、百姓擁戴的好官。近日,縣委組織部發文,要求黨員幹部撰寫家規家風文章,結合本人的家庭、家風、家規,對照的“十條家規”,我想說說自己正家風、立家規的體會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屬,一個是部門主要負責人,一個是單位副職幹部,多年來,約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規、家風就是: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權私,不留話柄。

我認爲,正家風、立家規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帶頭爲家爲人樹立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私利、敬畏紀律的榜樣。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裏的招投標事項,我沒幹預過一次,也沒背地裏讓親友同事參與過一次,都是由局物品採購及工程論證領導小組進行陽光操作;優撫安置、調殘評殘、城鄉低保工作中,我沒爲一個不符合條件的'對象打過招呼、發過話。

我認爲家風家規連着黨風黨規。作爲黨員領導幹部,立好家規,樹好家風,更是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推動“兩個責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金錢固然重要,但金錢不是萬能的,品德必須高尚。一生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不以權力爲自己、爲家人、爲屬下謀取私利,其高風亮節,世界敬仰,成爲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他時刻用“十條家規”的尺子規範自己、約束自己、規範家人的行爲,爲我們黨員領導幹部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爲我們黨員領導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我認爲立家規、正家風還是一種責任擔當。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權高位重,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尤其重要。爲此,必須有責任擔當意識。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雖然是句老話,但從這句老話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個稱職的黨員領導幹部,面對新形勢、新常態,要管理好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就必須視那個部門、那個單位爲自己的家,這個“家”的好家風、好家規更爲重要、更應立好。諸如大到人、財、物規範管理制度,爲民服務承諾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制度,軟環境建設評優制度;小到上下班紀律、機關作風建設、年度考覈等制度,都應不斷建立,不斷完善。因爲這樣的“家風”、“家規”,直接關係到這個單位、這個部門黨風行風的好壞,關係到黨的事業及其部門和單位工作的興衰。

我們家好的家風、家規,將繼續保持下去,它雖然沒有寫在紙上,也沒有貼在牆上,但每時每刻都會在我們夫妻及家人的心裏出現。我決心做到天天常思己過、日日警鐘長鳴,爭做一個家規好、家風正、受黨和人民信賴的民政幹部。

篇6: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6月8日,我與全區紀檢監察系統的同行們一起在區清風苑參觀了家風家訓館。家風家訓館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歷代東鄉名人先賢王安石、艾南英、吳伯宗、舒同等人的優良家風和爲人處世之道。通過參觀,讓我們進一步走近和了解這些歷史鄉賢,感受他們成長髮展的心路歷程,使人在一邊欣賞的同時,仰慕欽佩之情油然而生。一個個關於他們家風家教的生動故事,看後發人深思、頗受教育。在我看來,這些東鄉的名人先賢們之所以能在歷史的長河中脫穎而出、流芳百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們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風家德的影響和薰陶,使他們從小就有一個比較端正的學習進取態度和人生價值觀,同時他們又能繼承和發揚祖輩的優良家風,形成自己的家德家規家訓用以教育族人,傳承後代。這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纔會使他們在歷史進程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光輝印跡,爲後世所稱頌,爲後人所敬仰。

王安石之所以能成爲一代名相併被列寧尊稱爲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首先得益於他的祖母謝氏和父親王益所秉持的良好家風的薰染和教育,使王安石從小就養成了刻苦求學、努力拚搏、不畏艱難、革故鼎新、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和進取精神,這種理想和精神成爲他不斷進取和革新的不絕動力,也是他後來功成名就,建立一番偉業的重要基石。王安石不但繼承了父輩遺留的良好家風家德,而且還進行了充實和發展,發揚光大,形成了較爲完善的王氏荊公家訓,對後人起到了非常大的教育引導和警示規範作用。正因爲有良好的家風家德做保障,王氏家族纔會人才輩出,滿門賢士能人。過去是這樣,在全國上下共同致力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當下仍然是這樣,更加需要有良好的家風爲支撐。良好的家風是治國理政的奠基石,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助推劑。

“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歷代名人先賢遺留的優良家風家德,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發展環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家風的問題,多次談及家風,特別是對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的家風問題提出了新要求。他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他同時指出“家風好,就能家庭興盛、和順和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影響着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爲。對居於領導崗位、握有權力的官員來說,敗壞的家風,更往往成爲牽引其自身及親屬走向牢獄的繩索。縱觀已查處的大案要案,很多違紀違法行爲,往往有“家族腐敗”的因素。父子兵、夫妻檔、兄弟幫屢見不鮮,甚至“全家總動員”,把公權力變成“私人定製”,最終一起走上不歸路。家風壞,腐敗現,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直指要害、發人深省。

做爲新時期的黨員領導幹部,我們要繼承和弘揚歷代名人先賢的優良家風家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領導幹部家風的新要求。對照反思和查找自身的家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比如:家庭內部父母長輩對子女及晚輩是否仁愛?子女及晚輩對父母及長輩是否孝敬?做爲領導幹部對配偶及子女要求是否嚴格,有沒有放縱行爲或管理不嚴?有沒有做到清正廉潔?對朋友是否真誠?對事業是否敬業?對組織是否忠誠等等。黨員領導幹部家風如何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的好壞,影響到黨風、政風乃至國風。我們要高度重視家風問題,把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來對待,切不可掉以輕心。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對家裏那點事要留神,防微杜漸,不要護犢子。要嚴格遵守黨內法規對領導幹部治家的規定和要求,廉潔齊家,自覺樹立良好家風,以每個家庭的良好家風推動整個社會風氣不斷改進和發展。

篇7: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如果說家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那麼家訓就是哺育一個人成才的精神食糧。家訓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它的重要性不在於是否裝裱貼於牆上,或集印成冊束之高閣,它真正的意義在於銘記於心,潤化於事。一個好的家訓需要世代子孫的延續和傳承,並將家訓當做是對自己一生中爲人處事的行爲準繩和言語約束,不做逾越家訓、違背家訓的言行。同時,當自己身處學業低谷或事業低潮時,家訓作爲一種精神慰問劑,可以讓自己反思過去,總結經驗,重振信心和恆心,以更加積極陽光的心態接納失敗,以樂觀向上的勇氣錘鍊自己直至成功。

家訓是一種文化精髓。翻開《曾國藩家訓》,能從書本中感受到一代封疆大吏曾國藩質樸而真切的話語,那些告誡子孫自勉的家書無不體現了我國古代儒人修身、齊家、平天下的豪邁和智慧。作爲飽含着長輩期望、凝結着家庭思想、承載着中華哲思的家訓,慢慢成爲一個家族逐漸走向幸福的家族信條。於是,以一家之言樹立起的家訓形成了充滿文明禮儀意味的家庭氛圍,而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優良家訓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一種可以跨越歷史長河的和諧家族氛圍。上國小時,爺爺奶奶年事已高,母親將老奶奶接到我家照顧。自從老奶奶來到我家,母親每天變着花樣給老奶奶做好吃的。老奶奶牙齒掉光了,吃不了太硬的食物;老奶奶喜歡吃麪條……而這些,母親全部都瞭解,盡心盡力照顧。老奶奶年齡大了,喜歡拉着我重複的講過去的事,內容幾乎都是一樣的,我聽的非常不耐煩,跟老奶奶講話態度也不好。母親發現後訓斥了我,教育我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最重要的首先是尊重長輩。時至今日回首往事,母親確實以一個榜樣的身份時刻詮釋着“孝順”二字的所有含義,我也終於懂得母親經常所說的,子女對長輩盡好孝道,長輩們纔會延年益壽,一個家庭纔會和和氣氣。看着母親鬢角的寸寸白髮,作爲子女,我該以她爲榜樣像她孝順老奶奶那樣好好孝順父母。

有時,我們會深究到底什麼是家風?它到底在整個家族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它會給家庭、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其實,看似虛無的家風在生活中扮演着“指路燈”、“航向標”的角色。岳飛的母親在他背部刻下的四個大字“精忠報國”,忠於國家,報效國家是岳母對岳飛的深深教誨,爲履行這一信條,岳飛馳騁沙場,血染匈奴,用實際行動捍衛國家主權,也詮釋了家訓在形成家風后在岳飛一生的立志報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正是在這種忠於國家、甘於奉獻的信條指引下,岳飛終成一代英雄爲世人所敬仰並稱頌至今。所以,作爲一種精神、信念,家訓是指導一個人、一個家庭、整個家族不斷前進的動力,它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起到擺正態度、端正作風、文明舉止的重要作用,使自己養成良好的處事習慣,從而避免了違背道德、超越法律底線行爲的發生。家訓的產生往往伴隨家風的形成,家風的形成體現的是這個家庭的整體文化素質,一個擁有良好家風的家庭,呈現給他人的也將是良好的素養,這樣的家庭在他人眼中才會受到褒獎和學習,進而影響到周圍的家庭,使社會這個大家庭形成良好的社風。

家風正,則子孫收益,家風不正,則禍及子孫。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家風的傳承是上一代對下一代的寄託,家風醇厚,人必敬之,它是世界美好的源泉之一。每個家庭都有責任和義務來重整家風,從我做起,從家做起,從平凡事做起,讓好家風代代相傳,一代影響一代,一代成就一代,促進全社會良好風氣形成。

篇8: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家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包括爲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爲準則。家風是由家庭成員的態度、行爲和氛圍營造的,存在於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在人們處理日常生活各種關係的態度和行爲中。它們猶如一種磁場被人們深深地感受到,讓人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 良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關鍵的作用,是人們終身的財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會經過耳濡目染接受影響,按照良好家風的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爲,形成良好的人生習慣,成就美好的人生。“家風”就是“門風”,它展示着一個家庭的精神風貌、思想旋律與道德規範。優良的“家風”是最好的祖傳珍寶,更是家族世代興旺發達的根本。

《家風》中收錄了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作者的關於“家風”的一些收穫和體會,讀後對我也有很大的啓發。

其中北京市西城區中國小勞動技術教育中心教師,王春豔老師的一篇《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給我的感觸很深。首先,文中強調了習慣的重要性,我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尤其國小階段,習慣培養尤其重要。其次,文中舊好習慣的養成分了幾部分詳細說明。其中1.目標明確。非常重要,對於國小生來說,你對他說條款、概念,大道理沒有多大的意義,沒有執行力,一定要告訴他具體怎麼做。3.尊重孩子。尊重他,相信他才能心平氣和的與之交流,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使之接受你的教

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文中還提到了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一直在強調。文中提到的親子共讀給了我很多啓發。這裏的親子共讀不是單純的指學齡前的給孩子講些小故事,在孩子上學後自己能讀書了,就不再管了。和孩子一起讀書其實也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可以和孩子一起度過一個個美好的夜晚。這對我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孩子上學後確實不再與他一起讀書了,對他提出的:“媽媽,你給我讀讀這個故事吧”的要求也是很不耐煩。經常以“你都能自己讀了,幹嘛還讓我念”爲由拒絕他,忽略了與孩子情感的交流,其實,他在提出這樣的要求時,很可能就是他在情感上有所需要,希望得到媽媽的關注與愛。而且,這樣的親子共讀可以對孩子所讀書目也可以有所引導。我之前曾經爲此苦惱,如果強制要求他去讀一些書有時他可能不感興趣,甚至可能打擊他讀書的積極性。如果親子共讀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現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就是國家的細胞。“家風”的優劣,直接影響着整個社會的“肌體”,決定着一個國家與民族的靈魂。作爲父母在心甘情願爲其當“牛”做“馬”的同時,應樹立良好的“家風”:“以德立家、以學養家、以儉持家、以國爲家。”教育孩子崇尚節儉,力戒奢侈。少與他人比錢財、比闊氣、比享受。多與他人比修養、比學識、比勤儉。從我做起,從家做起,從現在做起,爭當樹立良好“家風”之典範。

《禮記.大學》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建設是國家建設的基礎。全員人素提高了,無數“最小國”的“家風”也好了,“國風”、“黨風”、“社風”、“民風”自然就好。這樣,社會才能安定團結,國家纔會繁榮昌盛。

篇9: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家風是一家或一族在世代繁衍過程中形成的較爲穩定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以及爲人處世之精神風貌的總和,它通常以生活經驗、實踐智慧或價值理念的形式蘊含於家訓、家規、族譜等文獻載體中,也以實踐理性的樣態滲透在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爲中。家風的世代傳承通常要依憑良好的家教。家教是在家庭或家族中展開的對其成員的涵養、教化,尤其是對下一代的教導與培育。

家風、家教爲社會文明發展鋪路打橋,什麼是好的家風家教,人們各抒己見,我以爲是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習慣,是正確的爲人處事的行爲準則,是崇高的社會道德規範。

家風家教對於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樑,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石。衆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有着良好家風家教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於積澱,在於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爲人生的第一要義,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努力??“子不教父之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自小我們就在這種耳聞目濡的家風中健康成長,懂得了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做人做事的態度和爲人處世道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都不會將蠅營狗苟、舍義取生作爲家庭的圭臬,而把五常八德、耕讀傳世、儉樸持家、睦鄰友善等美德作爲家風傳承的內容。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勤儉、節約、好學、上進”已成爲言傳身教、代代相傳的主流“家風”的代表。古人自古就十分重視家風,歷史上的孔融讓梨、岳母刺字和曾國藩的“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治家八字口訣都是良好家教的範例,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把家風的重要之處盡顯於世人面前。良好的修養,離不開良好家風的薰陶;而良好的家風家教才能匯聚起社會的正能量,也才能形成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而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文明素質的不斷提升,家風也在與時俱進中,顯得更加開放、自由、健康、向上,“誠實、勤勞、守信、節儉、獨立、大度、感恩”等這些社會提倡的文明新風也慢慢融入了新時期家風的範疇。家風是社會文明的涓涓細流,更是社會文明的鋪路石,衆多良好家風的聚集,才能最終匯合成社會文明新風的大江大河。

如果一個個家庭家風不振、家規頹敗,想要形成良好向上的文明風氣,其結果可想而知。讓我們看看那些置人民利益於不顧,貪髒汪法的犯罪分子,最終走向人民的敵對面,成爲人民的罪入,很多都有家風不正的背景,所以重視家風家教培養,就是重視文明社會建設,就是爲社會風尚向好向善打下堅實的基礎。良好家風的形成,無關家庭貧富,亦無關父母文化程度,所關涉的乃是家庭的德行素養。在今天很多人都忙於工作、事業而無暇顧及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理當值得我們深思,這不是因爲時間與距離的阻隔,更多的乃是我們忽視了家風的力量。良好的家風,能成就孩子一生;而這種薰陶,最好從孩提時代就應開始,你從小給他灌輸“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觀念,他就可能養成“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思維,做父母的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讓良好的家風伴隨孩子一生成長。樹立端正的家風家教,傳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既是家庭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弘揚民族文化,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現實需要。他爲社會文明發展鋪路搭橋。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它滋潤萬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通過對“家風家教:激發傳統文化正能量”一文的閱讀,我覺得一個好的家風、家教要做到以下幾點,

家庭成員要理智,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父母不要當着孩子面吵架,要相親相愛;

父母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

家庭成員要尊敬老人,關心老人;

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時父母要表示熱情的歡迎;

要與鄰里和睦相處;

父母要開朗、樂觀,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鬱情緒;

家庭成員對客人要熱情、誠懇;

對有困難的人要同情、關心和幫助;

對任何人都不能漠不關心,要以友善的態度爲人處事。

我相信如果大家都做到這些了,我們將會擁有一個全新的生活,我們以及我們未來的孩子將會更加健康的成長。

篇10: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單位,我們都應該遵守相應的守則。爲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員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的指示精神,6月20日,瘦西湖導遊服務中心黨小組前往阮元家廟、吳道臺宅第、何園參觀學習,借鑑他們的家訓家風,來約束自己的行爲,吸取經驗!

令我內心深深震撼的是吳道臺宅第。主人吳引孫子孫滿堂,人才輩出,有任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南京大學教授、著名劇作家的吳徵鑄(吳白匋);有著名醫學生物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的吳徵鑑;有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吳徵鎧;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分類學家等。他們都是吳氏後人,在一門中出了如此之多的傑出人才,在我國實屬罕見,我想這和他們愛讀書的家風分不開!道臺府中有一個景點名爲測海樓,測海樓可謂是揚州歷史上最大的私人藏書樓了,樓內藏書最多的時候,有24萬多冊。

分經、史、子、集、雜著,叢書七部四十七類。它又名“有福讀書堂”,這個名字我覺得很有意思!吳家將讀書稱之爲有福之事,將讀書人稱之爲有福之人!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老話,無事可靜坐,有福方讀書!吳氏家族有一個讀書的習慣讓我尤其印象深刻,家中藏書衆多,家族中人經常借書,在借下一本之前,手上所借之書一定要歸還,這也是體現了吳家對書籍的尊重和愛惜!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坦言:“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並列舉出讀書的“三讓”好處:“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啓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在科技發展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坐下來去品味書籍,感受紙張和文字帶給我們的感動!

作爲一座擁有兩千五百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揚州這幾年在打造書香城市!“堂前無字畫,不是舊人家”是揚州民間的俗語;“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是個園內的一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則是市委書記謝正義多次在不同場合,對書香揚州建設重複強調的要求。爲了方便市民多讀書,讀好書,揚州還積極打造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城市書房,在城市中心地帶,建設大大小小的特色書店,整座城市瀰漫着一股書香之氣!

而我們瘦西湖風景區也積極推出“書香導遊”的品牌,導遊作爲景區的形象代言人,城市的文化輸出者,一定要內修於心,外塑於型!感謝景區領導對導遊讀書學習的重視,在各個導遊休息室都訂閱當天的新聞報刊,南大門休息室內也提供了多種與我們工作相關的書籍雜誌,讓我們在工作之餘可以坐下來靜靜的讀書,圍坐探討感興趣的書籍,真正做到書香滿園!

作爲一名導遊黨員,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踐行“兩學一做”的精神,將它具象化,投入到生活工作中去,學習並且形成好的家風家訓,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爲的合格黨員。

篇11: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範及習俗,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爲影響下一代。家風,顧名思義也是家訓,家規。中國古代傳統的家訓,家規是從學堂文化,中堂文化幾代,幾十代碑位姓氏起源,就是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到目前沒有經過加工和改良的原創文化,如師,農,工,商,在古代教師的地位很高,學而仕則優,優而仕則學。一個國家的靈魂一個是教師,一個是軍人,我們國家最神聖的教育家是誰,陶行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無私的教育奉獻。軍人,軍人保家衛國,人,只要當了一回兵,就像土燒成了陶,永遠不會回到那土的狀態,即便後來破成碎片,但永遠區別與土,每個顆粒依然堅硬,依然散發着特殊的光彩,這就是對軍人最美的評價。其次是醫,救死扶傷,最後是商,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離不開一個“德”,

20_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曲阜視察時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利”,所以,新時代的中國,新時代的家,只有民心所向,才能所向無敵。家風,不僅僅是你的,家風是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爲重要了,

家不是一間間的房子,而是一盞盞燈光,我們想回家,並不是想回到那間房子裏,而是想找到讓自己熟悉和溫暖的燈光,燈光裏溫暖的家,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要靠我們每一位公民遵紀守法,互幫互助,共享和諧,我們不僅僅是物質豐富,更爲重要的是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敗,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強國,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多讀書,讀好書,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一代相傳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是一個家庭的性格特徵,

家風是一種不必刻意教誡或傳授,做好自己耳儒目染就能獲得的精神氣質,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意義。

篇12: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因不少親友想謀求一官半職,周恩來曾專門召集家庭會議,定下“十條家規” :一、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順路時去看看;二、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沒工作的由總理代付伙食費;四、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許請客送禮;六、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七、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八、生活要艱苦樸素;九、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總理把自己定位於人民的勤務員,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家裏親人做起,決不讓特權發生在家屬與自己身上。總理訂的十條家規,是對親屬的嚴格要求,更是培養幹部家風的極好教材。當代,經濟高速發展,物質腐朽靈魂,享樂主義膨脹,一些人把人民的辛苦納稅錢鋪張浪費,揮霍成風。頂着貧困縣的帽子卻蓋着豪華辦公樓,一個只是吃飯的食堂卻修建的極其豪華,配備KTV等娛樂設備,開着公車辦着私事,諸如此類現象更是數不勝數。總理“十條家規“就像一面鏡子,望時刻照醒廣大黨員幹部,該如何嚴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權,端正作風。更是告誡公職人員如何掌好權、用好權,如何過好權力關、親情關。

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中國走過了一條漫長的路,上下求索的中國人民始終難忘一個名字:周恩來。記得國外曾有人做過這樣的評論,新中國的設計師是毛澤東,而一磚一石地把設計變成現實的建築師是周恩來。雖然外國人對於中國的事情往往很難理解得清楚,但這樣來評價周恩來總理在建國以後所起的作用,還是很確切的。

爲什麼周恩來總理能得到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那樣廣泛、摯烈的愛戴和深切而持久的懷念?這不僅因爲他爲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過傑出的貢獻,而且還因爲他具有極爲高尚的品德。他不僅是黨風的楷模、治國的典範,也是治家的榜樣。

可以說,周恩來總理沒有給後人留下一磚一瓦、一錢一物,卻爲後人留下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家規家風,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子孫爲之自豪,世人爲之敬仰。正如周秉德女士所講述的,伯父要求我們要和全國老百姓一樣過簡樸日子。我們都是在伯父的教導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過來的。在我們周家兄妹中,我們就是普通老百姓,沒有人當大官,沒有人經商掙大錢,沒有小車子、大宅子。

由此可見,黨有黨風,民有民風,家有家風。正是因爲周恩來在二十多年的總理生涯中,形成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家規家風,才得以使他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全身心爲民幹事,成爲人民信賴和擁戴的領導幹部。

我想,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這樣的家規家風,都會讓人欽佩、感動、傳頌。

好家規創造好家風,好家訓創造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它可以讓一個家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我們家的家規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經常說:“百善孝爲先。”孝順長輩,孝敬老人,就是每一件事都讓老人稱心如意。老人說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老人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與老人頂嘴。吃飯時,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絕對不可以先吃。

我們的家訓體現在誠信上。誠信是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有諾必踐,有約必守,以誠待人。誠信,也是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中的一個詞。誠信是從每一件小事中看出來的,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

我們的家訓體現在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待人以禮,與人爲善;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之風!好的家訓、家風在平凡生活中點滴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篇13: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好家風好家訓是營造幸福、溫馨家庭的前提;是關係到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之一;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概。生活在一個好家風好家訓的家庭裏,不但可以讓孩子茁壯成長,而且能培養孩子在德、智、體全面發展,將來成爲社會的榜樣、國家的有用之才!

“家有一小當一寶”,那我們家就有兩塊寶了,姐姐是個懂事、文靜、乖巧、愛乾淨的好孩子;弟弟是個聰明活潑、調皮可愛的好寶貝,非常感謝上天送給我兩塊寶,他們是我的驕傲!有了他們,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每天沉醉在這幸福之中。只有在好家風好家訓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才能使孩子變成一塊真正的寶。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以下是我家的一些家風家訓:

首先,孩子的父母是家庭的主要人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夫妻之間關係好、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才能教育好孩子。夫妻之間討論孩子的問題時,一定要溫和、理智,即使教育觀念不同,在孩子面前也要同聲同氣,雖然夫妻間並不一定有完全相同的教育觀,但彼此有商有量,接受對方的價值觀和教育觀,千萬不能產生意見分歧,儘量做出對孩子最好的決定,努力使自身的觀念得到發展很重要。在我的家庭裏,雖然我和丈夫經常異地生活,但從來沒有影響我們教育孩子,我們總是以雙方協商好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再和睦的家庭,父母之間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我們從不會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斥罵,我們經常教育孩子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讓孩子覺得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是多麼溫暖、多麼幸福!而且也要不斷培養孩子有個陽光的心態爲人處事,讓孩子懂得怎樣孝敬父母、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怎樣文明、禮貌待人。雖然女兒不是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用心良苦,但是女兒用一顆善良的心感化了我。記得在去年寒冷的一個冬天裏我生病了,姐弟兩主動幫我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把一杯溫水送到我的牀前,然後把那雙小手伸進被窩爲我按摩雙腳取暖,女兒說:“上次老祖太生病時,你是這樣幫老祖太暖腳的,所以我也會這樣做啦!”當時我的心裏暖暖的,有股莫大的欣慰。有時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兄弟姐妹是爭奪父母之愛的夙敵,手足相爭是必然的,姐弟兩偶爾會吵架甚至打架,父母是促成良好的手足關係的主要人物,我們向來以事論事,對姐弟之間的吵架打架做出理性的仲裁,不能過分偏袒。

第二,以父母的品行正面引導孩子成長,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記得女兒讀三年的時候,我和孩子爸爸帶着女兒去銀行櫃員機取款,在我們前面取款的那位先生取完款後急忙地離開了櫃員機,準備開車離去,但是忘記取走自己的銀行卡了,孩子的爸爸發現後,一個箭似的衝出大門急忙地叫住了那位先生,不幸中的萬幸,失主領取了自己的銀行卡。那位先生說了一大堆感激的話,我們只是點點頭:“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當時女兒站在旁邊莫名其妙,在回家的路上,女兒問:“我們爲什麼要把卡還給那位叔叔,那是我們撿到的啊?”爸爸親切地對女兒說:“那是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要是那位叔叔丟了那張卡的話,他會很傷心、很痛苦的,假如我們的東西弄丟了,我們也會很傷心的,所以我們要懂得將心比心、理解別人。即使他走了,我們也要把卡交給警察叔叔處理,我們不能貪小便宜,這是拾金不昧的精神啊!”女兒深深地被打動了,高興地說:“爸爸是個好市民,我們要向爸爸學習!”如此的一件小事,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何談不是一件大事呢?凡事從小做起,以身作則,與孩子共同成長,做好孩子的表率,我們要把孩子的思想品德、行爲指向光明的一面,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經過這件事情後,女兒每次在馬路上撿到的東西都要嚷着交給警察叔叔,此時,我們心中有無比的喜悅,家長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地影響着孩子。

第三,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好家風是打造孩子成長的好搖籃。每天只有在吃晚飯前纔有時間相聚在一起談笑風生,分享一天快樂的事情,如何化解一天的憂愁,覺得不亦樂乎。我們從小就培養孩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注意清潔衛生、飯桌上的禮儀、爲人處事等)。自從孩子們能獨立吃飯起,每餐都是把飯碗裏的飯粒吃得乾乾淨淨,我們經常和孩子們分享“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所以他們感觸很深。談到學習還真少不了父母的勞心勞力,女兒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我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苦心輔導,不但得不到明顯的效果,反而更糟糕了,我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可能和我的指導方法有關。後來和女兒協商,同意到輔導班參加輔導,剛開始的一個禮拜裏,孩子的學習態度很差,無精打采,總覺得沒時間玩,在這過程中,我全力以撲地爲她送飯、接送她上學、放學,而且每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孩子講了很多學習的好處,提問孩子一些剛學的知識,並且不斷地表揚和鼓勵她,使孩子對學習充滿了信心。第二個禮拜後,孩子的學習態度明顯地改變了,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問老師,而且很認真。當然我並不要求她的成績名列前茅,讓孩子明白“在國小階段要重學習態度;國中要重高尚的品行;大學要重成績;將來要重選擇”的真理。而且給孩子一個愉快的週末,規定孩子週一至週五不能玩電腦、不能看電視,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會看看其他書籍,等小孩睡覺了纔看電視。每天晚上完成作業後,我會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和小孩玩遊戲,和孩子保持一種親密無間的關係,讓孩子明白“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的道理。

慚愧之餘的是:有時候我在輔導孩子的作業時很不耐心、着急、教訓孩子的過錯,這種教育模式會給家庭帶來惡性循環,所以我們要構建和諧的家風家訓,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爲孩子樹立榜樣!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要不斷學習好的家風家訓,多與優秀的家庭溝通交流,吸取他人的經驗;多與老師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爲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我們責無旁貸、全力配合學校的教育,努力成爲一位好媽媽,相信明天的太陽會更燦爛!

好家風好家訓是營造幸福、溫馨家庭的前提;是關係到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之一;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概。生活在一個好家風好家訓的家庭裏,不但可以讓孩子茁壯成長,而且能培養孩子在德、智、體全面發展,將來成爲社會的榜樣、國家的有用之才!

“家有一小當一寶”,那我們家就有兩塊寶了,姐姐是個懂事、文靜、乖巧、愛乾淨的好孩子;弟弟是個聰明活潑、調皮可愛的好寶貝,非常感謝上天送給我兩塊寶,他們是我的驕傲!有了他們,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每天沉醉在這幸福之中。只有在好家風好家訓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才能使孩子變成一塊真正的寶。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以下是我家的一些家風家訓:

首先,孩子的父母是家庭的主要人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夫妻之間關係好、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才能教育好孩子。夫妻之間討論孩子的問題時,一定要溫和、理智,即使教育觀念不同,在孩子面前也要同聲同氣,雖然夫妻間並不一定有完全相同的教育觀,但彼此有商有量,接受對方的價值觀和教育觀,千萬不能產生意見分歧,儘量做出對孩子最好的決定,努力使自身的觀念得到發展很重要。在我的家庭裏,雖然我和丈夫經常異地生活,但從來沒有影響我們教育孩子,我們總是以雙方協商好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再和睦的家庭,父母之間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我們從不會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斥罵,我們經常教育孩子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讓孩子覺得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是多麼溫暖、多麼幸福!而且也要不斷培養孩子有個陽光的心態爲人處事,讓孩子懂得怎樣孝敬父母、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怎樣文明、禮貌待人。雖然女兒不是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用心良苦,但是女兒用一顆善良的心感化了我。記得在去年寒冷的一個冬天裏我生病了,姐弟兩主動幫我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把一杯溫水送到我的牀前,然後把那雙小手伸進被窩爲我按摩雙腳取暖,女兒說:“上次老祖太生病時,你是這樣幫老祖太暖腳的,所以我也會這樣做啦!”當時我的心裏暖暖的,有股莫大的欣慰。有時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兄弟姐妹是爭奪父母之愛的夙敵,手足相爭是必然的,姐弟兩偶爾會吵架甚至打架,父母是促成良好的手足關係的主要人物,我們向來以事論事,對姐弟之間的吵架打架做出理性的仲裁,不能過分偏袒。

第二,以父母的品行正面引導孩子成長,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記得女兒讀三年的時候,我和孩子爸爸帶着女兒去銀行櫃員機取款,在我們前面取款的那位先生取完款後急忙地離開了櫃員機,準備開車離去,但是忘記取走自己的銀行卡了,孩子的爸爸發現後,一個箭似的衝出大門急忙地叫住了那位先生,不幸中的萬幸,失主領取了自己的銀行卡。那位先生說了一大堆感激的話,我們只是點點頭:“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當時女兒站在旁邊莫名其妙,在回家的路上,女兒問:“我們爲什麼要把卡還給那位叔叔,那是我們撿到的啊?”爸爸親切地對女兒說:“那是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要是那位叔叔丟了那張卡的話,他會很傷心、很痛苦的,假如我們的東西弄丟了,我們也會很傷心的,所以我們要懂得將心比心、理解別人。即使他走了,我們也要把卡交給警察叔叔處理,我們不能貪小便宜,這是拾金不昧的精神啊!”女兒深深地被打動了,高興地說:“爸爸是個好市民,我們要向爸爸學習!”如此的一件小事,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何談不是一件大事呢?凡事從小做起,以身作則,與孩子共同成長,做好孩子的表率,我們要把孩子的思想品德、行爲指向光明的一面,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經過這件事情後,女兒每次在馬路上撿到的東西都要嚷着交給警察叔叔,此時,我們心中有無比的喜悅,家長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地影響着孩子。

第三,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好家風是打造孩子成長的好搖籃。每天只有在吃晚飯前纔有時間相聚在一起談笑風生,分享一天快樂的事情,如何化解一天的憂愁,覺得不亦樂乎。我們從小就培養孩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注意清潔衛生、飯桌上的禮儀、爲人處事等)。自從孩子們能獨立吃飯起,每餐都是把飯碗裏的飯粒吃得乾乾淨淨,我們經常和孩子們分享“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所以他們感觸很深。談到學習還真少不了父母的勞心勞力,女兒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我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苦心輔導,不但得不到明顯的效果,反而更糟糕了,我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可能和我的指導方法有關。後來和女兒協商,同意到輔導班參加輔導,剛開始的一個禮拜裏,孩子的學習態度很差,無精打采,總覺得沒時間玩,在這過程中,我全力以撲地爲她送飯、接送她上學、放學,而且每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孩子講了很多學習的好處,提問孩子一些剛學的知識,並且不斷地表揚和鼓勵她,使孩子對學習充滿了信心。第二個禮拜後,孩子的學習態度明顯地改變了,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問老師,而且很認真。當然我並不要求她的成績名列前茅,讓孩子明白“在國小階段要重學習態度;國中要重高尚的品行;大學要重成績;將來要重選擇”的真理。而且給孩子一個愉快的週末,規定孩子週一至週五不能玩電腦、不能看電視,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會看看其他書籍,等小孩睡覺了纔看電視。每天晚上完成作業後,我會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和小孩玩遊戲,和孩子保持一種親密無間的關係,讓孩子明白“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的道理。

慚愧之餘的是:有時候我在輔導孩子的作業時很不耐心、着急、教訓孩子的過錯,這種教育模式會給家庭帶來惡性循環,所以我們要構建和諧的家風家訓,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爲孩子樹立榜樣!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要不斷學習好的家風家訓,多與優秀的家庭溝通交流,吸取他人的經驗;多與老師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爲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我們責無旁貸、全力配合學校的教育,努力成爲一位好媽媽,相信明天的太陽會更燦爛!

篇14: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無論什麼時候,家風家訓的優良傳統在每個家庭都會代代相傳,在個人的成長中,家風家訓影響深遠,作爲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量,它伴隨着每一個人健康成長。

俗話說,百事孝爲先,這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傳統美德,我們家是始終相信這個真理的。就拿我媽媽和她的兄弟姐妹來說,他們都是非常孝敬姥姥和姥爺的,姥爺和姥姥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他們就輪流照顧,記得姥姥身體病了,需要住院輸液,爸爸媽媽就和舅舅們請假一起輪流去醫院陪同和守護,在中午的時候,媽媽提前做好午飯,接我放學, 在送我上學的時候,還要給姥姥送飯,媽媽說家裏的飯好吃,有利於姥姥的病情好轉,我問媽媽:“媽媽,這樣您多辛苦呀,要接送我上下學,不光照顧我吃飯,還要去醫院陪護送飯”,而媽媽卻說:“媽媽不辛苦,我是去照顧自己的媽媽,姥姥把媽媽養大不容易,這是盡孝道,是應該做的。”我就對媽媽說:“等我長大了,我也照顧您和爸爸”,就是這樣,我知道媽媽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百事孝爲先。

我家家風家訓:孝爲先、善爲本、學爲根;身正、行直、嚴謹、體強。我是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對家風家訓進行理解與學習並付之行動的,相信隨着我的慢慢長大我會做的更好!

篇15: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家風家訓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對人的成長而言,家風、學風、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一個不斷進階的過程。家風主要是對人生的啓蒙,學風是對人生的充電,社會風氣則是對人生的淬鍊。

我對家風家訓的感想 中國傳統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就像黃河一樣綿綿不息,一直養育着中華的代代炎黃子孫。一個民族最寶貴的不是財力多麼強大,物質多麼豐厚,而是存在於世世代代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從古至今,改朝換代的事一直在發生。無論在當時有多麼強盛的國力,都會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消失,而留下的卻是一個朝代所反映的文化歷史。爲什麼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因爲我們的文化在不斷地發展壯大,不斷地吸收借鑑。而每個大國的文化都是由許許多多的家庭文化組成,每個家庭裏的文化可以看成一本書,教育着一代又一代。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爲規範,一般由一個家庭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由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吃甲職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不扥,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家國同構,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於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

我們都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裏,也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很平凡的。我們沒有電視劇裏複雜的人生和家庭的財產糾紛,也沒有現實中富二代、星二代顯赫的家庭背景。我們只是一個在平凡中長大,在長輩們教誨中__的大一新生。今年是猴年,在這個新的一年裏我們又受到了很多教誨,那下面就說一下我們四個人家裏的家訓。

首先是湯晨揚的故事。新年來臨之際,相信許多家長們都會提醒孩子們:“千萬不要打碎碗、盤子,要小心做事。”我媽到新年的時候幾乎每年都會提醒我,以前我總是不在意,可能是年齡不夠成熟,總想着這是老封建、舊__俗。而今年有所不同,因爲在一定方面下我思想已經有所成熟,不再一味的偏激。我想這大概是長輩們對新的一年美滿生活的憧憬,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吧。所以我發現媽媽經常所說的一些話,也是家庭的家訓吧。

下面是袁欣的故事。袁欣是所有家中成員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但現在也已長大__,哥哥姐姐的孩子們在這新的一年裏也加入這個溫馨的大家庭中。每年的大年八年級就是家庭聚會的時候,比往年的不同,是今年新的下一代帶給我們的歡樂。舅舅那一天也喝了很多酒,他拉着我的手醉醺醺的對我說:“你已經長大了,不能再像小孩一樣任性,該學會承擔責任了。”這一句話是我第一次聽到,雖然很平常的一句話,卻也讓我明白我已經是大人了,是大人就該做大人的事,不能在拿年齡的事情當藉口任性了。即使我們在大人的眼中始終是他們的孩子,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有隨意揮霍他們對我們的愛和信任。我們是家庭的繼承人,要承擔自己的責任爲下一代的生活而拼搏。這也是一種家訓。

這是冷方書的故事。記得國中度過一篇文章,寫的是傅雷給兒子傅聰寫的家書。現在許多人都在讀《傅雷家書》,我也非常喜歡這本書。即使傅雷是個名作家,但他始終是一位孩子的父親。他憑藉才學和知識來表達出來對兒子的愛和教導,而我媽媽則是用行動來表達出來,在我眼中我媽媽雖然沒有像傅雷一樣博學多才,但她卻是一位偉大的媽媽。家中一切大小事都是由她一手操辦,她也不會說苦和累,在孩子們面前總是笑呵呵的。媽媽很疼愛孩子,不管是對我和哥哥還是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很有耐心。媽媽也很孝順,姥姥生病的時候,她會無微不至的照顧,或是打電話時時噓寒問暖。媽媽在用行動來向我和哥哥彰顯一個家的家訓,百善孝爲先、尊老愛幼。平凡的家庭雖然在做着平凡的事,但這平凡之中卻透出濃濃的愛和教誨,更讓人體會到真實,感受冷暖人間。

這是冷方書的故事。記得國中度過一篇文章,寫的是傅雷給兒子傅聰寫的家書。現在許多人都在讀《傅雷家書》,我也非常喜歡這本書。即使傅雷是個名作家,但他始終是一位孩子的父親。他憑藉才學和知識來表達出來對兒子的愛和教導,而我媽媽則是用行動來表達出來,在我眼中我媽媽雖然沒有像傅雷一樣博學多才,但她卻是一位偉大的媽媽。家中一切大小事都是由她一手操辦,她也不會說苦和累,在孩子們面前總是笑呵呵的。媽媽很疼愛孩子,不管是對我和哥哥還是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很有耐心。媽媽也很孝順,姥姥生病的時候,她會無微不至的照顧,或是打電話時時噓寒問暖。媽媽在用行動來向我和哥哥彰顯一個家的家訓,百善孝爲先、尊老愛幼。平凡的家庭雖然在做着平凡的事,但這平凡之中卻透出濃濃的愛和教誨,更讓人體會到真實,感受冷暖人間。

教育一代人需要言語上的引導,也更需要行動上的證明。踏踏實實的走人生的道路,即使沒有波瀾壯闊的事,也要從平平淡淡中感受愛意。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這裏每一天發生的事,每一天所說的平凡真實的話都是我們家的家訓!我愛我家!

我對家風家訓的感想 黎明的雞叫將我喚醒,今天將是收穫的一天。

自古以來,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都是十分受人重視的,這是因爲只有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才能成就一個良好的家庭,而良好的家庭才能成就一個良好的國家。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是成就一個優秀國家的基礎,所以,人們十分重視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

我這次尋訪的主題就是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於是,我決定去訪問我們家的老將——奶奶。

我推開房門,一陣風便立刻與我來了個親密擁抱。大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白地毯,大樹也穿上了潔白的棉衣,雪花依然在漫天飛舞,新的一年也會因這而閃亮。

我和我的弟弟踏着厚厚的雪找到了奶奶。在給奶奶沏了一杯茶後,我就開始了我的訪問。在交談中,奶奶給我們講了許多新奇的故事,雖然奶奶沒有怎麼讀過書,用詞不太準確,但是奶奶講故事卻也非常生動,非常感人。我記憶中最深刻、感觸最深的就是在前幾年的時候,奶奶生了一場大病,整天臥牀不起,一直痛苦的呻吟。我的爸爸媽媽都在工作,所以奶奶白天的時候是由我的三叔三嬸照顧的,我的三嬸做完飯之後並不是自己先吃,而是先親自餵飯奶奶吃。三嬸餵飯時哈仔細地把飯勺裏的飯吹涼之後才餵給奶奶,飯勺裏的飯不能太多。到了晚上,就由我爸爸媽媽照顧。我爸爸媽媽更細心。他們爲了更好地照顧奶奶,就在奶奶牀旁邊放了椅子,躺在椅子上睡覺,爲的是方便奶奶叫醒他們,而且,他們也基本上一夜不能完全睡覺。談起這些的時候,我發現奶奶的眼角泛起了淚花。

這次尋訪,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其中,我感觸最深刻的是“百善孝爲先”。孝,不僅僅是順從,更是在長輩遇見困難時,無私的伸出援手,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們。

我對家風家訓的感想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對每個人都有着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一般滋潤,影響着人們。沒有家就沒有這個社會,家風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無數好的家風必然可以引起好的社會風氣。如果一個人,他家中有好的家風,那麼他定可以少走彎路;而如果他的家風敗壞,那麼就少不得走彎彎道了。我們家的家風便是“誠信”二字。誠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誠實做人,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於承擔,不能向別人身上推卸責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來,說過的話自己要做到。除了家風,還有另一個引導着人們的——家訓。與家風相對,我們家的家訓也是“誠信做人,踏實做事”。做事要踏踏實實,按部就班的做。就像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如果做事情光想着一步登天,那麼幹出的事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夠腳踏實地的專心做眼前的每件事情,不好高騖遠,必然能夠有所成就。總之,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來共築,只有嚴格築好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篇16: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爲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以下是FLA精心的家風家訓感悟心得,希望你喜歡,歡迎閱讀欣賞。

在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家風、家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家庭對有志男兒的期望;“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儒家提倡的處世準則;“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對人生的態度……可以說,家風維繫着古代的道德準則,從而影響着社會的風氣,影響着國家的興亡。

今年春節期間,隨着央視展開“家風是什麼”的系列調查,引發了國人的熱議,談到“家風”,似乎已經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話題,其實仔細一想,“家風”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爲人們不去談、不去想而消失,家風仍然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我們的“骨髓”,直達我們的心靈深處。

家風從小處講,影響着一個家族或一個家庭的命運,放大了來說,家風是一種社會風氣,關乎着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興衰。不正的家風,遺禍無窮,如果家庭不重視家風、家教,孩子錯了也不去引導糾正,任由他的性子來,久而久之會養成他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的習慣,會逐漸變成一個“敗家子”,也可能成爲危害家庭或社會的“毒瘤”,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再比如說“金錢萬能”的觀點在某一段時期甚囂塵上,當大多數家庭以“金錢”的多少作爲衡量成功與否的

標準時,金錢至上的思想會使人們道德迷失,喪失禮義廉恥,變得唯利是圖,人們會感嘆“世風日下”,一個短視的民族、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能有什麼前途可言?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家風正,社會風氣才能正,國運纔會昌盛,國家纔會富強,人民纔會幸福安康。

良好的家風是春風春雨,潤物無聲。“孟母擇鄰”的故事家喻戶曉,一個好環境,一種好風氣,一些好習慣,象春風拂面一樣,讓人倍感溫暖、親切,會深深地影響着下一代,使孩子受益終身。

良好的家風是無言的教育,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所作所爲其實就是大人行爲的縮影,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上樑不正下樑歪”是很有道理的。家長崇尚仁義、勤儉、誠信、友愛,孩子也會成長爲充滿“正能量”的人。

國家的強盛,不僅體現在經濟發達、軍事過硬、科技進步等綜合實力的“硬件”上,還體現在道德、文化、教育等“軟件”上,家風就屬於“軟件”之一。良好的家風如土壤、如陽光、如雨露,會使“種子”在良好的環境裏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一滴水能折射整個太陽的光輝,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倡導良好的家風、培養良好的家風、踐行良好的家風,家風正了,社會就會風清氣正,就能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

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家風正,國運興。

家風是一家或一族在世代繁衍過程中形成的較爲穩定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以及爲人處世之精神風貌的總和,它通常以生活經驗、實踐智慧或價值理念的形式蘊含於家訓、家規、族譜等文獻載體中,也以實踐理性的樣態滲透在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爲中。家風的世代傳承通常要依憑良好的家教。家教是在家庭或家族中展開的對其成員的涵養、教化,尤其是對下一代的教導與培育。

家風、家教爲社會文明發展鋪路打橋,什麼是好的家風家教,人們各抒己見,我以爲是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習慣,是正確的爲人處事的行爲準則,是崇高的社會道德規範。

家風家教對於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樑,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石。衆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有着良好家風家教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於積澱,在於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爲人生的第一要義,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努力??“子不教父之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自小我們就在這種耳聞目濡的家風中健康成長,懂得了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做人做事的態度和爲人處世道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都不會將蠅營狗苟、舍義取生作爲家庭的圭臬,而把五常八德、耕讀傳世、儉樸持家、睦鄰友善等美德作爲家風傳承的內容。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勤儉、節約、好學、上進”已成爲言傳身教、代代相傳的主流“家風”的代表。古人自古就十分重視家風,歷史上的孔融讓梨、岳母刺字和曾國藩的“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治家八字口訣都是良好家教的範例,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把家風的重要之處盡顯於世人面前。良好的修養,離不開良好家風的薰陶;而良好的家風家教才能匯聚起社會的正能量,也才能形成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而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文明素質的不斷提升,家風也在與時俱進中,顯得更加開放、自由、健康、向上,“誠實、勤勞、守信、節儉、獨立、大度、感恩”等這些社會提倡的文明新風也慢慢融入了新時期家風的範疇。家風是社會文明的涓涓細流,更是社會文明的鋪路石,衆多良好家風的聚集,才能最終匯合成社會文明新風的大江大河。

如果一個個家庭家風不振、家規頹敗,想要形成良好向上的文明風氣,其結果可想而知。讓我們看看那些置人民利益於不顧,貪髒汪法的犯罪分子,最終走向人民的敵對面,成爲人民的罪入,很多都有家風不正的背景,所以重視家風家教培養,就是重視文明社會建設,就是爲社會風尚向好向善打下堅實的基礎。良好家風的形成,無關家庭貧富,亦無關父母文化程度,所關涉的乃是家庭的德行素養。在今天很多人都忙於工作、事業而無暇顧及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理當值得我們深思,這不是因爲時間與距離的阻隔,更多的乃是我們忽視了家風的力量。良好的家風,能成就孩子一生;而這種薰陶,最好從孩提時代就應開始,你從小給他灌輸“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觀念,他就可能養成“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思維,做父母的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讓良好的家風伴隨孩子一生成長。樹立端正的家風家教,傳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既是家庭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弘揚民族文化,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現實需要。他爲社會文明發展鋪路搭橋。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它滋潤萬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通過對“家風家教:激發傳統文化正能量”一文的閱讀,我覺得一個好的家風、家教要做到以下幾點,

家庭成員要理智,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父母不要當着孩子面吵架,要相親相愛;

父母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

家庭成員要尊敬老人,關心老人;

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時父母要表示熱情的歡迎;

要與鄰里和睦相處;

父母要開朗、樂觀,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鬱情緒;

家庭成員對客人要熱情、誠懇;

對有困難的人要同情、關心和幫助;

對任何人都不能漠不關心,要以友善的態度爲人處事。

我相信如果大家都做到這些了,我們將會擁有一個全新的生活,我們以及我們未來的孩子將會更加健康的成長。

篇17: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一、家風家訓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

家風總體上是與社會大環境相關的,家風在受社會風氣影響的同時,又反作用於社會風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好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好家風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那些積極向上的家風家訓,滲進子孫後代的血液,滲進社會的文化,影響着社會風氣。只有家風這個源頭清澈了,才能滋養出好的品格和民風。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道德的力量和規則的信念。

二、家風家訓是現代公民德育的奠基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類自我生產和繁衍的母體,也是社會組織結構的基本“細胞”,還是人類生命個體與社會組織生活之間的關鍵“鏈接”。因而,家風家訓與整個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有着密切關聯。現代社會,家教不僅依舊是整個社會教育體系的第一環節,更是現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一個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爲合格甚至優秀社會公民的現代人是難以想象的。所以,人們常把家教看作是養成人格美德的搖籃,將家風視爲民風國風的風向標。

三、家風家訓影響人的一生

孩子最重要的素質來源於社會遺傳,而社會遺傳來自於和孩子接觸的所有人,首先主要是家人,只要和孩子有接觸就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所有能夠進入孩子眼睛的行爲和進入孩子耳朵的聲音,事實上都是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孩子接觸的每一個家庭成員其實也都是在對孩子上課。因此,作爲家庭乃至家族整體素質反映的家風要比單獨親職的身教對孩子的影響還要大。所以,家風家訓會影響人的一生,父母長輩就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孩子的一生都會打上家教的烙印。

篇18: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強調“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契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指出個人、家庭、國家的有機統一。把家風家教作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公民道德修養和文明素養的重要內容,勢在必行。“清白持家、簡單本分、爲民奉獻'的谷文昌家風則是家風建設的風向標。

谷文昌同志離開我們已經34年了,在他留下的豐富的精神財富中,家風更是我們全面治黨的傳家寶。回首谷文昌的.一生,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決不答應自己的家屬搞特別:一是“特別照顧',如女兒結婚,要求他批木材做傢俱,他不批,因爲這是搞“特別';二是“特殊嚴格',就是一般羣衆可以做的事,領導幹部子女不能幹。如1962年的東山大學聯考落榜生,絕大部分都安排了工作,而谷文昌的女兒卻被安排爲臨時工。在東山擔任領導職務14年,當他離別這片爲之奮鬥多年的熱土時,帶走的卻僅僅是一隻裝書用的舊皮箱,一個放衣服的包袋,一把修剪林木的小斧頭,兩壇自己醃製的鹹菜

谷文昌家風既是谷文昌對親屬的具體要求,也是嚴格自律的真實寫照,更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谷文昌家風內涵豐富,特色鮮明,事例生動,集中體現了那一代共產黨員艱苦樸素、清白爲官、爲民奉獻的優良作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從嚴治黨,應繼續和發揚好這種優良作風,讓簡單本分的“谷文昌家風引領社會風尚。

“欲治國者,先齊其家',家風作爲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潛在無形的綜合力量,是社會風氣的涓涓細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在每個家庭中的傳承。中國曆,許多有爲之士都把修身、齊家與治國聯繫起來,認爲要治國就必須修身齊家。“愛其子而不教,猶爲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爲不教也'。留錢財給子孫,不如留下聰明與德行。谷家“清白持家、簡單本分、爲民奉獻'的家風,是谷文昌言傳身教的結果。今天,對我們黨的領導幹部來說,如何教育好家屬子女,樹立良好的家風,自己必須率先垂範,做出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大力倡導家風建設的今天,我們要以谷文昌家風爲標杆,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風美德,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昇華。

篇19: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家規教育突出幹部“少數”關鍵。將家規教育作爲《條例》《準則》的學習計劃、幹部教育培訓課程、黨員組織生活日以及機關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引導黨員幹部正確認識“家與國”、“規矩與紀律”之間有機統一、繼承發展的關係。提煉新時期餘姚機關黨員遵紀守廉“三字經”,引導廣大機關黨員學習借鑑中國傳統家規中倡導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思想道德觀,切實踐行“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行爲準則。在機關黨員中開展尋找優秀家規、祖訓、族箴等活動,要求機關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給家庭成員立規矩,鼓勵每個機關黨員親自寫(立)一個家訓,作爲理家治家的準則。將家規教育作爲加強機關黨員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挖掘身邊機關黨員幹部清廉典型背後的好家規、好家風,深入剖析案件查處中“家族式腐敗”、“身邊人腐敗”的教訓,通過正面學習與反面警示結合的方式,引導廣大機關黨員重家教、立家規、傳家訓。

家規傳承發揮家庭“主體”作用。牢牢把握“家庭”這一家規傳承的主要載體,在全市行政村、社區、學校、家庭中建設“好家風示範點”,在電視臺開設“家風”訪談專題,組織開展“家教20招、好家訓20例、勤儉節約20例、最感人家庭故事20例”徵集活動。設立“餘姚好家家規、傳家訓。

家規傳承發揮家庭“主體”作用。牢牢把握“家庭”這一家規傳承的主要載體,在全市行政村、社區、學校、家庭中建設“好家風示範點”,在電視臺開設“家風”訪談專題,組織開展“家教20招、好家訓20例、勤儉節約20例、最感人家庭故事20例”徵集活動。設立“餘姚好家風”專題網頁,通過尋找好家訓、宣傳好家風、展示好家庭,全方位展示本市優秀家風、傳統家訓和背後的感人故事,截至目前,已經收集了一批餘姚當地歷史人物、革命先烈以及當代知名人士優秀家規家訓3000餘條。在此基礎上,在全市黨員領導幹部家屬中開展姚江傳統優秀家規家教品鑑活動,通過發放“弘揚家規、拒絕腐敗、守住幸福”倡議書、品讀優秀家規家訓等形式,把廉政提醒式教育覆蓋到黨員領導幹部身邊人。深入開展“童蒙養正”廉潔主題教育,先後組織廣大青少年開展了“開學第一課學王陽明家規”、編髮“紅色四明”“吾心光明”等廉潔主題教材、傳統廉潔觀教育講師團進校園、青少年廉潔書畫作品創作大賽等,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並以此帶動家庭良好家風的培養。

家規弘揚注重市民“多數”普及。開展餘姚傳統家規家訓廉潔元素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以“四先賢”爲代表的餘姚歷史名人優秀家規家訓、族規族箴、廉潔故事等,編撰成《姚江優秀傳統家訓選集》一書,收錄《開元王氏族箴》、《四明黃氏族譜》、《泗門謝氏家訓》、《姚江諸氏家訓》、《臨山衛阮氏家訓》等43篇優秀家訓,近期該書已經公開出版。在相關媒體平臺開設“姚江傳統家風”專欄,在電子平臺上傳《王陽明家規家訓》、《餘姚名人家規家訓故事集》等視聽資料,向市民推介優秀的傳統家風。推進“一館五基地”建設,“一館”即在餘姚名人館中增設餘姚名人先賢家規家訓展廳,重點展示餘姚先賢名人的優秀家規家訓和相關故事;“五基地”即做好餘姚五個市本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提升工作,融入家規家訓的元素,打造廉政文化現場教學精品線路。同時,在全市範圍內選擇了一批文化底蘊深厚、村風民風良好的村、社區,以及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學校、企業和基層站所,作爲好家風建設示範點,全面推進村規、校規、廠規建設。

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6月8日-13日,公積金餘杭分中心機關支部組織開展了學習鄭義門家規,正家風、立家規、嚴家教活動,切實加強黨員家風家規建設。

一、黨員分頭學。各黨員開放式學習了《鄭義門》家風,並結合自家家風寫體會談感想,提高對家風重要性的全面認識。大多家庭都包含着禮貌謙讓、勤勞節儉、艱苦奮鬥、尊重寬容等普通人家的家風與傳承,倡導禮義持家。

二、科室集中學。各科室負責人牽頭,對鄭義門家風進行討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提高自身的修養,先將家庭管理好,才能更好的爲國家效力。與黨員自學相比,科室更多是對廉政廉潔的討論。

三、持續深入學。支部藉助本次活動,將家風教育納入分中心文化建設,逐步成爲公積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常抓家風家規教育,牢記家和萬事興,注重家風對政風學風的帶動,營造良好氛圍,厚植勤政廉政基礎。此次活動讓黨員重新審視了規矩的重要性。正像鄭濂所說,有人監督時恪守規矩並不難,難的是一個人在無人監督時也能抵制誘惑,堅持操守。要把規矩化爲嚴以律己的'自覺,不忘,不失公心,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就是說,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當官爲人更要遵守道德規範,做到守住底線,不踏紅線,不碰高壓線,做一個爲民務實清廉、領導滿意、百姓擁戴的好官。近日,縣委組織部發文,要求黨員幹部撰寫家規家風文章,結合本人的家庭、家風、家規,對照周恩來的“十條家規”,我想說說自己正家風、立家規的體會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屬,一個是部門主要負責人,一個是單位副職幹部,多年來,約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規、家風就是: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權私,不留話柄。

我認爲,正家風、立家規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帶頭爲家爲人樹立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私利、敬畏紀律的榜樣。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裏的招投標事項,我沒幹預過一次,也沒背地裏讓親友同事參與過一次,都是由局物品採購及工程論證領導小組進行陽光操作;優撫安置、調殘評殘、城鄉低保工作中,我沒爲一個不符合條件的對象打過招呼、發過話。

我認爲家風家規連着黨風黨規。作爲黨員領導幹部,立好家規,樹好家風,更是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推動“兩個責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金錢固然重要,但金錢不是萬能的,品德必須高尚。周恩來一生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不以權力爲自己、爲家人、爲屬下謀取私利,其高風亮節,世界敬仰,成爲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他時刻用“十條家規”的尺子規範自己、約束自己、規範家人的行爲,爲我們黨員領導幹部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爲我們黨員領導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我認爲立家規、正家風還是一種責任擔當。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權高位重,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尤其重要。爲此,必須有責任擔當意識。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雖然是句老話,但從這句老話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個稱職的黨員領導幹部,面對新形勢、新常態,要管理好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就必須視那個部門、那個單位爲自己的家,這個“家”的好家風、好家規更爲重要、更應立好。諸如大到人、財、物規範管理制度,爲民服務承諾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制度,軟環境建設評優制度;小到上下班紀律、機關作風建設、年度考覈等制度,都應不斷建立,不斷完善。因爲這樣的“家風”、“家規”,直接關係到這個單位、這個部門黨風行風的好壞,關係到黨的事業及其部門和單位工作的興衰。

我們家好的家風、家規,將繼續保持下去,它雖然沒有寫在紙上,也沒有貼在牆上,但每時每刻都會在我們夫妻及家人的心裏出現。我決心做到天天常思己過、日日警鐘長鳴,爭做一個家規好、家風正、受黨和人民信賴的民政幹部。

篇20: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中國上下五千年,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風和家訓,歷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爲後人稱頌的也很多。古人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於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良好的家風,不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無形的塑造。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訓是對下一代的教育起決定意義的一步。

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做人最根本的品質就是老實。所以,我認爲,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

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羣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母親常說,人以孝爲本,一個人如果沒有孝心,他有再多的知識,再高的文化業沒有用,這對社會往往只是個威脅,所以,要以孝爲前提來待人處事。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優良的道德氣氛、健康的思想氣氛、主動的情感氣氛、認真的學習氣氛、節儉的生活氣氛等等。正是這種氣氛,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爲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奉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搞對象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不但要講家庭美德,傳承好的家風,也要遵守社會公德,謙虛爲人,樂於助人。並且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執法爲民意識,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效勞的高尚品德,成爲一個品質優越的人。

篇21: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治其國先齊其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們生活的避風港,也是提供前進動力的加油站。家和萬事興,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建設好自己的小家不僅有利於家庭成員的健康幸福,也有利於社會大家庭的和諧共榮。

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提速,男女平分秋色,追求實現自我價值,各自努力在職場打拼,從而忽視了家庭建設,減少了家庭成員間的互動與交流。由此引發了婚姻、養老、家教、家風等諸多的家庭生活問題,給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帶來了極大影響,中國家庭建設面臨着諸多的挑戰。因此,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重視家庭建設必須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三大要務着手。

家庭"就是夫妻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家庭關係和諧與否是家庭生活幸福與否的集中體現,是衡量家庭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指標。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說,爲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爲了更好地關心和照顧兒女以及雙方的父母,讓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歡喜夫妻。我們要以愛爲根,做到真愛無私、覺愛無價、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教育是對人生影響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人生目標的實現。注重家教,首先要讓家長們認識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教育始於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爲人父母的職責與任務不僅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身體好,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啓蒙教育,立德樹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長孩子的善心、愛心、恭敬心,糾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過失。家教靠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道德力量潛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靈。當然,家教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教育生態,通過家校互動、親子共讀、父母學校、家校合作委員會等形式強化家校共育機制。

家風不僅直接影響着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還是民風和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要素。良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關鍵的作用,是人們終身的財富。注重家風,就是傳承好家風,不斷地釋放正能量。家風,也叫門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中華民族的傳統家風可歸納爲"仁義禮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斷豐富了家風的內涵,以家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爲社會主義文明的新途徑。儘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風,但幸福的家庭卻有着相似的家風,有的講究道德、誠實守信;有的重視學習、崇尚知識;有的勤儉持家、尊重勞動;有的家庭和睦、科學教子;有的尊老愛幼、鄰里互助,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礎上日積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家庭建設中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才能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基點。中國夢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在家庭建設中注重家庭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風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諦。

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家風建設重在傳承。中國傳統教育講究言傳身教,教育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還是道德修養的映射。在家風建設上,古語說,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優秀的個人修養是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和爲人處世感染下一代的。家風正,影響給孩子骨子裏的正氣和正義是必然的,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釋放出來的自然是正氣,面對歪風邪氣乃至破壞黨風政紀的貪腐投機行爲,便有一種本能的拒斥。

家風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襲,靠一代代人的言傳身教才能形成。家風好,受世人稱讚,家庭成員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會地位自然也高。

通過對"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的學習,我會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求真務實地把各項工作做到實處,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衝得出來,危難時刻能站得出來,把領導交給我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

篇22:家風家訓心得體會

一個人的成長成材,離不開家風的潛移默化;而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即是千萬家庭家教家風的總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爲?”的古訓仍歷歷在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條更是千年不殞,中國古人對於家風的由此可見一斑。

家風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處世之道,是祖先歷經世事之後的經驗之言,可以成冊,可以言傳,但不論哪種形式,必是對兒孫的諄諄勸誡。好的家風淳樸無華,催人向善,是引導兒孫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門,也是核心原則約束兒孫行爲規範的內心準則;反之,則誤人誤己,誘導兒孫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齊家,往大看是治國平天下。優良家風需要有傳承,需要推廣,社會正氣需要弘揚。

家風對個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對個人的第一課堂,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便是對於家風的一個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個真實的寫照。父母誠樸,則兒孫向善,父母貪腐,則兒孫效仿,家風直接影響個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古來宗族大家庭,必讓孩子輔弼以德高望重者爲好榜樣,而今家庭變小了,極需要家長做好教育的文化教育第一任老師,讓優良的家風積澱下去,爲後代茵福。

良好的家風能行政事務形成廉潔的行政廉潔。近年來,官員子女家屬腐敗事件頻發,影響惡劣,不免令人質疑其家風。“小來偷針,長大偷金”,不良家風追求物質、追求慾望、追求攀比,不僅自己鋃鐺入獄,也爲兒孫後代埋下終致。值得慶幸的是,行政廉潔公正的人能也大有人在,他們一生奉公執法,淳樸善良,爲人民辦實事,廣受尊敬與愛戴。家風會蔓延到工作作風,優良的家風則是法制化建設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風的公正則需要家風正統來保證。

家風影響社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石。社會是千萬中產階級的總和,宗法匯聚起來就是社風,多數家庭家風淳樸,則社風淳樸;社風的急功近利,則說明多數家庭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來人們對物慾的過度追求現象越來越越發嚴重,拼豪宅、拼豪車,甚至有結婚彩禮都明碼標價的奇葩。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不僅是人人“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應該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社會風氣而改變社會風氣不能再有,着眼點仍需在家風。

優良家風需傳承,社會正氣需弘揚,這不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會弘揚家風的建設工程,不僅能揚善於小,防惡於微,更能引導人們摒棄苦悶功利,重塑文明榮辱。而姚氏的錢氏建設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榜樣力量,社會的持續廣泛支持關注和人們的長期努力。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就是說,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爲官當官爲人更要遵守道德規範,做到守住底線,不踏紅線,不碰高壓線,做一個爲民務

本人及其家屬,一個是部門主要包括負責人,一個是單位副職幹部,多年來,約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規、家風就是: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權私,不留話柄。

我認爲,正家風、立家規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帶頭爲家爲人樹立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私利、敬畏紀律的榜樣。到民政局其他工作五年多,局裏的招投標事項,我沒幹預過一次,也沒背地裏讓親友同事參與過一次,都是由局操作方式物品採購及工程論證領導小組進行陽光操作方法;優撫安置、調殘評殘、城鄉低保工作中,我沒爲一個不符合條件的對象打過招呼、發過話。

我認爲家風家規連着黨風黨規。作爲黨員領導幹部,立好家規,樹好家風,新更是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漸進式、推動“兩個責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金錢固然重要,但錢財不是萬能的,品德必須高尚。周恩來一生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不以權力爲自己、爲家人、爲屬下謀取私利,其高風亮節,世界敬仰,正式成爲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他時刻用“十條家規”的尺子規範自己、約束自己、規範家人的行爲,爲我們黨員領導幹部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爲我們黨員領導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我認爲立家規、也須家風還是一種責任擔當。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權黨員高位較重,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管好家屬、子女獨生子女和身後的工作人員尤其重要。爲此,必須有責任擔當意識。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雖然是句老話,但從這句老話中我也悟出俗語了新的道理:一個稱職的黨員領導幹部,面對新形勢、新常態,要管理好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就必須所定那個部門、那個單位爲自己的家大,這個“家”的好家風、好家規更爲重要、更應立好。諸如大到人、財、物規範管理制度,爲民服務承諾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制度,軟環境建設評優制度;小到上下班紀律、機關作風建設、年度考覈等制度,都應不斷建立,不斷完善。因爲這樣的“家風”、“家規”,或者關係到這個單位、這個部門黨風行風的好壞,關係到全黨的事業興衰及其部門和單位工作的興衰。

我們家好的家風、家規,將繼續保持下去,它雖然沒有寫在紙上爲,也沒有貼在牆上,但每時每刻都會在我們夫妻及家人的心裏出現。我決心遵行天天常思己過、日日警鐘長鳴,爭做一個家規好、家風正、不受黨和人民信賴的民政幹部。

家,是一個平凡的字眼,卻是人一生確實離不開的牽絆。家中有愛,如春風細雨滋潤着我,讓我感到溫暖,家中也有規矩,如一盞明燈,時刻照亮着我,指引提示着我向正確的方向前行。這個規矩就是一個家裏所傳承下來的家風家訓。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爸爸從小就教育我:善,即使很小,也必須去做;惡,即使是較小的一個小惡,也絕不能去做,進德修善,纔會有所作爲,小善積多了,便形成了大善,小惡做多了,便擾亂了社會。

爸爸的家訓我懷念於心,因此我下定決心,要日行一善。從身前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如在人行道上撿起一根香蕉皮,讓路過的老人、孩子和盲人都免於摔倒的危險;如路過垃圾桶,撿起散落在地面上零零碎碎的紙片、果皮和包裝盒等,使地面更加整潔,周邊的環境更優美;如電車在公交車上給需要的老人、孩子、孕婦讓個座,尊老愛幼也是我們傳統的情操;如幫助同學,僅僅就是第三支第二支筆或一把尺子的出借,充分反映那都是體現對老師的互幫互助,以身作則起到榜樣作用。

又如在家能夠幫助父母做家務,洗個碗、擦個桌子、拖個地等,都是對父母的一種孝義和感恩。一件件小事,疊加成一件大事,正如爸爸所說,天底下不做不完的好事,盡心盡力留意身邊的小事,只要你肯去做。

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就甜蜜更加能顯示出整個社會風氣的和諧與溫馨,一件小事只是一個舉手之勞,卻是一份善念,如果一百二十都持那份善念,世界將更加美好!

這個家風家訓將會伴隨將會着我的一生,它時時刻刻提醒着我“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