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好書》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讀好書》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1

這是一本值得每個人深讀的一本好書,書裏講了很多很好用的方法和措施,能夠幫忙我們日常工作中的繁雜瑣事,但是知道的多,確實去做的也許就不多,這就是我們停滯不前或者說辦事潛質一向很低效率的原因所在。下方我談談這次學習的一些收穫。

做事情高效的一個祕訣就是要善於集中精力。高效的人,往往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這就應說是我的首要問題,正因在的工作習慣中常常會同時想着很多件事情,並且都想做好,但是到之後常常是每件事都沒有做好。就應都做,但是都沒有體現出我的最好水平。我也因此苦惱了很久。

要事第一,需要能夠分出事情的重要程度,不能興之所至,便不顧一切:這就應說是我的另外一個問題或者致命的缺陷,對於很多事情在做之前我常常沒有先分清主次,但是常常我的時刻是有限的,但是我應對的事情又是無限的,我是不可能做完我遇到的所有事,故常會顧此失彼,重要沒有做,淨做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然結果可想而知。

要事第一,還需要弄清楚哪些事情能夠緩一緩。當我們知道了主次,換機一般就不會再出差錯了。

要事第一,還需要學會拒絕。不懂拒絕的人活得最累,最少我是這麼覺得的,歷來總覺得自己的潛質很差,能幫忙的儘量幫忙別人,樂於幫忙別人沒有錯,只是就應在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後。不然就會本末倒置,最後常常時同事怨你不分主次,上級怪你不知輕重。而自己只能有苦無處訴,埋怨爲什麼自己的行爲總得不到別人的明白。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2

人常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爲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

作爲一名一線的國小老師,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爲一名老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爲老師的肩上的重擔。範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老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要讀書,作爲老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老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首先讀書促進了我成長。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老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老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

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爲先。

臺灣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小孩是人,愛別人的小孩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爲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爲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爲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小孩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小孩們面前,像小孩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

那些特別的小孩小孩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爲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小孩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老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爲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纔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當然,作爲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纔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老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老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3

勵志和成功方面的書現在社會上流傳很多,但當我的視線進入《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動了,一本不足百頁,僅四萬字的薄薄小冊子,竟有如此衝擊和震撼力,我想這就是這樣一本全球最暢銷書的魅力所在吧,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我們正經歷一個多變的社會,體制的變革把我們從一條風平浪靜的計劃經濟的小溪推向了充滿驚濤駭浪的汪洋。這種變化是徹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觀的,必然的。而《誰動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討論了二個鮮明的主題;那就是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怎樣預見變化,在變化到來之後,怎樣對待變化、適應變化。

要知道,事物的變化是客觀的、絕對的,而不變是主觀的、相對的。其實,我們周圍每天都在面對變化,只是因爲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們很多的人都習慣於這樣一種情形,即漠視身邊細微的變化,而面對急劇的變化表現出頑強的抗爭,抑或是徒勞的抗爭。然而,問題是很多情況下,變化是在悄然間發生,卻未被感知和覺察,以至於鑄成悲劇,就像一隻扔進冷水裏慢慢被加熱煮熟了的青蛙。當我們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習慣於自己擁有的工作、財富、幸福時,我們總是躊躇滿志,怡然自得或誇誇然暢談美好的未來,而很少想到萬一,想到去聞一聞“奶酪是否有變質”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沒有時,我們纔開始追問爲什麼,但爲時晚矣。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危險來臨的時候,可能已經無能爲力,無法挽回了。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平時象哼哼一樣,面對失去的那份安天天叫嚷着:“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意志消沉,苦等所謂老天開眼的奇蹟,結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蕩蕩的房間裏餓死。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書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們的榜樣。居安思危,對多邊的“奶酪”變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尋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銳地注視着局面的細微變化發展,未雨綢繆,主動做好知識積累、技能積累、身體和精神積累,我們才能應付自如的面對發生的變化,

一本好的書就是能讀自己。從《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所能悟出指導工作、學習、生活的理念,正如劃出了一個人走向成功和新生活的航線。當然,真正啓動航程的還是靠你自己。

一本好書就象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給我們諸多啓示。《自動自發》就是這樣一部勵志佳作,它涵蓋了勤奮、忠誠、敬業、自信等內容,是指導我們正確對待工作和學習的一位良師益友。當讀完《自動自發》後感覺受益非淺,對工作有了更多的認識。

什麼是自動自發呢?自動自發就是沒有人要求你,強迫你自覺而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事情。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工作呢?是一味推脫拖延還是積極主動,是做工作的奴隸還是做自己工作的主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認真工作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首先要做到:對待工作勤奮認真。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你就會得到他人的稱許和讚揚。同時我們也知道:每一份成績的取得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不付出艱苦的努力是永遠不會有成功的。馬克思曾說過:“在科學的大道上,沒有坦途可走,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頂點。”勤奮工作是實現理想的基礎,貪圖安逸會使人墮落,無所事事而退化。勤奮工作還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樂趣。同時還因爲工作給予我們的要比我們爲之付出的更多。如果將工作視爲學習經驗的機會,那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着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比如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很多傑出人物所具有的創造能力、決策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是他們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的。在工作中他們學會了瞭解自我,發現自我,是自己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有所施必有所得。當我們盡職盡責,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終將有獲得回報的機會,每個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

其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還要求我們要敬業。敬業就是尊敬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當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知識,得到更多經驗,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得到樂趣。做事善始善終,一絲不苟是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敬業會帶來雙贏。

再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對待工作要忠誠,要自信。忠誠就是工作時真誠負責,尊重學生。工作時對自己要自信。正如書中所言:這個世界爲那些具有真正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開綠燈。無論出現什麼困難,無論前途多麼暗淡,他們總是相信能夠把心中的理想變成現實。自信使我們決心更堅定,自信使我們意志更堅強,它給我們思想以力量,給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促使我們立刻採取行動把可能變成現實。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4

我讀過很多本書,比如《笑貓日記》、《藍熊船長的13條半命》、《三角地》、《甜橙樹》《野風車》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野風車》。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二疤眼子和他的父親守護一架老風車的故事。這架風車承擔着三十畝地的灌溉重任。他倆花了很大的精力終於把這架老風車重新修理好,併爲它舉行了莊重嚴肅的扯蓬儀式。風車正常運轉後,將一股股清澈的河水運進了乾渴的稻田。可是有一天,突然狂風橫掃大地,風車狂轉,不停地搖晃着,即將倒下,在這緊要關頭,二疤眼子勇敢的抓住了風車,用盡全身的力氣拉下一葉葉風蓬,一陣狂風,二疤眼子被吹進湖裏……我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是:在文中作者曹文軒對風的描述,他把一個從無風——微風——大風——狂風的過程描寫的活靈活現,層層推進,細緻入微。他把微風比作爲一個嬌弱無力,穿着白裙的女孩子;把大風比作爲一個漢子,像是披着斗篷騎在馬上的俠客;把狂風比作爲一把巨大而鋒利,銳不可當,削鐵如泥的砍刀。同時通過這個故事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事千萬要認真、認真再認真,那樣你才能在生活學習中走的更高、更遠。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5

在這個暑假裏,我不了一本書——《魯賓遜漂流記》。

這部書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敘事語言通俗易懂的好作品,是1719年笛福(作者)根據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一部分經歷和自己的構思而完成的。小說進述了一個在海灘中逃生的水手在一個荒島上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勇氣,戰勝險惡的自然環境,終於獲救回到英國的故事。該書一經出版便大受歡迎,一年之內竟出四版,至今仍在杯世界各地的人閱讀。據說,除了《聖經》之外,《魯賓遜漂流記》是出版最多的一本書。該書被譽爲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長篇小說,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我感到魯賓遜是一個聰明,勇敢的人。因爲他從小就有航海的想法,不幸漂流到一荒島上自食其力……終於有了希望回到了英國。這就是我“暑假讀一本好書”的感想。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6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而可喜,面對死亡來臨而可怕。那情形,該像路邊的野花,莊子對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學者說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導人出世,曾經,至親的人離世,

讓我感到生命無奈,生活疲憊,很多時連“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顧此失彼,隨波逐流,以爲明瞭的事多了,卻是越發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開書,參照已心。

有時,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經歷了幾場葬禮。生死是莊子一個永恆的命題,也是的,生死糾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質、精神、愛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學佛,說人世是苦難的集合體,要歷無數生離死別,得失禍患,來日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下世不要爲人。“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莊子也說“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莊子說,我們要懂得“順應”,去面對,當你已無能力握着的站的領頭羊時候,去放開。世上沒什麼是理所當然,或是橫加於人的。多經歷了葬禮,我懂得無論對人對物,如果只去憂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經相遇相守的幸運,那去到哪個世界,也並不能真正快樂。有人問佛祖,什麼是佛?佛說,無憂是佛。原來,現在腳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與衆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裏龐雜,迴歸自然便直觀,生命是八個數目字和一條小橋,像德蘭修女1910—1997,周總理1898—1976,在看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個數字。我是人類社會的瑰寶,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橋賞過風光,“活好當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爲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願望的本真,書裏娓娓而出。外面實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質、慾望膨脹的今天,滋長出原始森林裏蔓藤一樣的人際網,已天天疲於奔命,卻發覺滿足更難,快樂變小。“心爲形役”原來心被外物奴役着,心當然是高興不起來。是時候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聲音。見過有種培訓課程,學員要每日停下來和自己的手手腳腳,耳朵肚子身體各部說說話,關心它們過得怎麼樣。這近站的領頭羊公於莊子的觀心入門。“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莊子說的耳聰目明,不在於聽得、看得有多高遠,而是能聽見自己的聲音,看見自己的心。心要見,必先靜。“水靜尤明,況精神乎,聖人之心靜乎。”水能映照天地萬物,是水清靜的時候,風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東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涌,世界萬物也照不進人的心。

“莊子把真正瞭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以心爲鏡,纔可看清現狀,聯繫過去,看到未來。“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閉上目,靜靜的,我問我自己的心,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的夢,怎樣努力過?你心裏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一幅畫卷?“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爲;達命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奈何。”懂得生命真諦的人,不會花時間在不該當的事情上,不會因爲執拗、較勁追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于丹老師說,爲了娶絕色女子,爲了虛榮嫁給富商,離開了愛情,於是此生與他(她)錯過了;捨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結果猴子給逮着了。“喪己於物,失性的領頭羊於俗,謂倒置之民。”將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開,以心爲鏡照見自己,再去思索問題,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他的生活狀態。”且好的心態,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藝重要,像運動員往往場上顯不出場下的好成績;搭在板凳上的板條我可以輕易走過,但橫到懸崖上就我就卻步了。靜心達而見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顆清明的心,以規律迎合規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會遊刃有餘,做得更好。

書禪明瞭一種“道法自然”的生命狀態,以真求真,以真發現真,“大道合乎自然”是莊子所有理論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們平常斷章取義的無爲、懈怠、隱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們才能最後獲到大自然裏“和緩的凝聚力”。天地運行,萬物更迭,四時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間有着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大聖大哲,能聚賢納士傳授至理,是他們不可或缺地擁有和緩的凝聚力。中華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國,骨子裏就是有着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團結共濟和諧發展,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裏不息不滅。“和緩的凝聚力”,讓我們的心恆久澄靜清明,精神有了足夠的強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靜而觀己心,洞明規律,勉力,順應。

《讀好書》心得體會篇7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想必這段話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對了,就是來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了。可你可曾想過,我們那5000多的日子是如何過去的,仔細的回味一下,可曾有令你刻骨銘心的往事,你可曾做過什麼令你難忘的`事?

你的過去,我不會多問於你,可你這大好的光陰,可不能白白的度過了,不然我和“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轉眼間也要赤裸裸的回去罷”又有什麼區別?!我不求我要爲國捐軀,我們也要做些有意的事啊!

我們不要再虛度光陰了,做些有益的事吧!時間流逝的飛快啊!你看,早上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你看,時間它不等你啊!

我們如果步入中年的時候,你可曾想到過: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實是漸漸空虛,在默默裏算着8000多日子從我這邊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珍惜現在的大好光陰吧,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裏做無限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