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一

聽解讀,感受最深的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情境對於學生學習,知識的建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識具有情境性,學習是情境化的實踐。在我們現如今的課堂上,更多的還是知識的直接呈現,缺少情境的創設。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更願意去調派原來的知識來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如果問題無法解決,他就會產生學習新知識的慾望。在情境中學生能主動進入角色,對於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二

本次新課標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強化了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這五個方面。其中,在課程內容方面要求建立學習任務羣,這在課標中是首次提出,相比於以前單線式的學習流程,學習任務羣的提出更強調完整的學習流程。我認爲當前正處於單篇學習向閱讀單元的轉變的階段,而課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閱讀單元向單元閱讀的轉化。這就要求具有真實的學習情境、完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實踐活動,這一套完整的流程活動的誕生需要教師的積極努力和各方面的配合,在現在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同時也會帶動教與學的變革,值得深思。

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三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佈。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不僅有自身的課程標準和育人功能,也要爲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對比2011年版的語文標準,新版課標進一步明晰了時代新人的培育要求,爲未來的學生成長刻畫了清晰的圖像,強調了“集羣”“整合”的實施策略,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進一步明確了語文課程應着力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突出素養導向,強化課程育人功能

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1、核心素養內涵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1)文化自信

要求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

(2)語言運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語言,形成個體語言經驗,有正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在具體語言情境中能夠有效溝通交流。

(3)思維能力

指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的能力。

(4)審美創造

具有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2、學段要求的主要變化體現如下:

第一學段(1-2年級)1)對書法和書寫的重視進一步提高和2011年相比,2022年版本把對漢字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包括提出對書法、筆順、寫字美感的要求。大方向是:降低寫字量,關注寫字過程,注重寫字基本功的培養。這個難度其實是2011年就提出了,到了2022年,並沒有調整,所以國家的方向在寫字量上都是一致的,“減負”減的是量的要求。“多認”是爲了儘快閱讀,“少寫”是爲了以後能夠寫好、寫快。2)語文從泛讀到整本書閱讀的要求提高對比2011年版本你會發現,整本閱讀計劃被放進核心素養的總目標裏,這裏包括了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別人介紹讀過的書。對於第一學段,也要求孩子能背誦優秀詩文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3)鼓勵孩子從生活中出發,寫實話、落實處、言之有物,我手寫我心。2011年版本的“寫話”、“口語交流”和“綜合性學習”,在2022年版本已經合併且升級爲“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兩部分的描述,學校和家庭是孩子感到特別親切的環境,要讓孩子有話可寫、有話要寫,離不開留心看世界,但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寫他們想寫的,才能逐漸培養起對寫話的興趣。

第二學段(3-4年級)

1)書寫卷面要求是規範、端正和整潔到了3-4年級,對於書寫的工整、字形美的要求,仍然是進一步細化的。2)閱讀整體框架和要求一致,重視朗讀、重視默讀、學習略讀、強化誦讀新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孩子能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並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孩子背誦優秀詩文需要達到50篇,課外閱讀總量應該在40萬字以上,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學會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3)打通語文的聽說讀寫,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對比2011年的課改,除了把“習作”和“口語交際”合併爲“表達與交流”之外,還強調了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要求,鼓勵孩子清楚明白講述見聞,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於用口頭、書面的方式與人交流溝通,能觀察世界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第三學段(5-6年級)

1)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書寫流利工整。學生能累計識字3000字左右,會寫2500字左右。2)閱讀能力提升幅度大新課標要求學生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能閱讀整本書,並能抓出要點,從圖文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嘗試用多媒介閱讀,能背誦優秀詩文6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3)具有初步的組織策劃能力和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新課標提到,學生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學生能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通過調查訪問、討論演講等方式,開展專題探究活動,從對語文知識的識記走向對語文的實踐運用和綜合探究綠色作文網。

二、優化學習任務,注重核心素養聯繫

新版課標的一個重要突破是在於課程內容更加結構化,提供了更加有結構的學習任務,從目標上注重核心素養的落實與滲透,且任務羣之間相互聯繫和支撐,整體圍繞學生的生活實踐、學習過程和價值觀形成幾個方面展開。主要學習內容在新增的“主題與載體形式”和“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兩個板塊以任務羣的形式呈現。

1、主題與載體形式包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新版課標中明確提出了,課文選編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應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應用、說明、記敘類作品,以及外國優秀文化作品佔30%-40%。2。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共6個學習任務羣(任務羣要求: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3、如何落實課程內容提出的新變化:泰勒說,學習經驗既不是一門課程所傳授的內容,也不僅僅是教師活動,而是“學習者與使他起反應的環境中的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經驗結構化是促進學生建構新的認知的基礎。基於新版課標的要求更應該關注學生全場域,全時空的學習經驗的積累與轉化,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更多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促進學校課堂與社會文化之間的廣泛聯繫,在更爲廣闊的視野中生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強調“做中學”,讓“學習即實踐參與”成爲基本的育人途徑。注重現實生活變化和時代進步所帶來的挑戰與變革,更加關注如何從促進人的素養髮展方面來組織知識,還要更加註重將知識既能轉化爲人的本質力量,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改造自己的身心組織和主觀世界,將書本上形式化的概念、經典變成人與社會現實互動中的視野、立場、方法,成爲人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膽識和智慧,潛移默化成做事的知識、做人的準則,就成爲了孩子們面向未來發展的核心素養。

三、注重質量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業質量標準”對教師教學以及家庭教育都具有指導性的作用,準確地分析“學業質量標準”能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和成長。“學業評價標準”這一概念是2022年新課標中首次提出的概念。通過文本我們可以梳理出“學業評價標準”的框架以及3個要點,需要我們引起重視!

總之,重點關注學生在情境當中、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識字與寫字”方面,孩子除了在課堂中識字以外,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具體的說話語境來幫助孩子辨析多音字、多義字的讀音和字義;利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路牌、包裝袋、宣傳標語、廣告等幫助孩子識字,進行生字積累,擴充孩子的識字量。2。“閱讀和鑑賞”方面,可以在孩子閱讀完一個故事、童話或兒歌后,讓孩子複述故事的內容,以此來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還可以根據文章信息進行提問,鍛鍊孩子通過抓住關鍵詞句來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3。“表達與交流”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可利用引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文本內容,學生理解後再讓孩子朗讀,並要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設立古詩朗讀大會、朗誦會、課本劇表演等實踐活動,創立真實的語文情境,增加學生的活動體驗和切身感受,從而激發其表達的慾望。4。“梳理與探究”方面,教師通過創立跨學科學習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歸整和分類的思維。例如:語文學科中的漢字、美術學科中的建築、數學學科中的幾何圖形都有對稱之美,教師可通過設計跨學科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發現“對稱”這一知識點在多門學科中均存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對稱”這一概念也無處不在。

四、強化學習情境,重視語文實踐能力

“新課標”明確提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爲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語文學科需要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在新課標中,“習作”和“口語部分”被合併成了“表達與交流”,把寫和說聯繫在了一起,孩子既要能用筆寫,也要能用嘴說,可見對孩子的表達能力要求更高了。

《新課標》中還提到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羣的概念,意味着在閱讀與表達階段,不能僅僅停留在淺顯的內容表面,而是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考有了更高要求,語文學習不僅僅在於課堂和書本,還應該重視“生活”這本大語文書,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或實踐活動,其主要目的都是讓孩子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上進行建構,重視孩子直接經驗的獲取而不是“紙上談兵”,能具有理性的認知,批判性思考和準確的表達,以“語文知識-語文探究-語文實踐”的學科學習去學習語文,發揮出語文課程更加充分的學科育人作用,爲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和實踐能力,爲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終身發展打牢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