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道德的心得體會800字多篇

道德的心得體會800字多篇

道德的心得體會800字篇1

社會公德是人類在長期社會公共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是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它一般指影響着社會公共生活的行爲規範,例如: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物、保護環境、講文明懂禮貌等。

每個人都應當遵守社會公德。就拿乘坐公交車這個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來說,它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社會公德的重要性。首先上車要排隊。現在好多人爲了自己能坐到位置,都不排隊,而是擠在公交車的門口。這樣一些人就會被踩到腳,瘦弱的人甚至會被擠倒,而女性還可能遭到鹹豬手的偷襲,同時還便於小偷偷東西。其次,要主動讓座。因爲現在主動讓座的、富有愛心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公交車上專門爲老弱病殘孕設置了愛心座位,車內的廣播系統中也有“請主動爲老弱病殘孕和抱小孩的人讓座”的語音提示。可是有些人霸佔着愛心座位不讓座,頭還朝向窗外,就當沒看到有老人或是孕婦,也沒聽到車裏的廣播提示。第三,要講究車內衛生,不在車內吸菸、吐痰,不亂扔瓜皮果殼。經常會看到有男士在車內吸菸,然後被司機勸阻了,他還不服氣。另外,在車內吐痰、嗑瓜子也是常見的。甚至偶爾還會看到有抱在手上的小孩在車上小便。爲什麼現在公交車車上都有個垃圾簍?爲什麼會有“請講究車內衛生,文明乘車”這樣的廣播提示?其實就是因爲有些人不遵守社會公德,公交公司不得不採取以上措施。此外,爲了遮擋夏日的太陽,也爲了給乘客提供更好的乘車環境,公交公司不惜重金,爲每輛車的車窗上安裝窗簾。可是一個夏季都沒過,那些窗簾不是髒了、破了,就是掉下來了,殘缺不堪。要是不人爲破壞,窗簾的使用壽命是不會那麼短的。

總之,遵守社會公德,有利於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創造美好生活。社會公德需要社會的每個成員共同遵守。遵守社會公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人之立身,所貴者在德。在我們當今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形勢下,發揚助人爲樂,扶貧助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更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試想,每個百萬富翁如果能夠慷慨解囊幫助貧困,每一個強壯青年都能細緻入微幫助老弱病殘,就不僅會使生活在貧困中的人過上幸福溫暖的生活,而且這些發揚公德心的人也會贏得社會的認可,每個工人如果都能關心集體,愛護公物,做集體的主人,那每個集體定都能蒸蒸日上。每個遊人如果多走些路把垃圾丟進垃圾箱,每戶人家都不把垃圾棄在馬路旁,那就會擁有整潔的環境,也可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而不是污濁的空氣,垃圾的惡臭。每一個企業如果都能改善廢水處理和廢氣污染,他們就不僅會獲得大家的信任,而且產品也暢銷。如果發揚社會公德已蔚然成風,我們的祖國定會是人們互幫互助,生活美滿幸福,環境整潔清新,風景優美怡人的國家。

從現在開始,大家彎下腰撿一點垃圾,伸出手幫助一下弱小,只要發揮這麼一點公德心,我們的明天定會更美好。

道德的心得體會800字篇2

今天,我們一家人和媽媽的同事一起來到審批中心的會議室參加“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道德講堂。

當我們走上四樓的會議室時,每層的義工老師們都對我們鞠九十度的躬,問候我們:老師,早上好!我感到特別的慚愧,匆匆走進了會議室。到場的聽衆有近200人,有老有少。

首先,幾位義工發給我們每人一本《弟子規》,並帶領我們誦讀。接下來,來自海城的主持人王了緣介紹來賓、活動的主辦與協辦單位。她領着我們齊唱國歌,義工老師爲我們帶來了手語舞《國家》,一天的論壇就開始了。

我們觀看了xx在耶魯大學、溫在劍橋大學的講話視頻。文明辦的劉主任告訴我們如何才能變得有道德,爲什麼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陽光還燦爛。

鐵嶺市傳統文化中72歲的闞奎武老師和我們談了學習傳統文化的體會,“鐵能十大孝子”之一安勇向我們報告了他對母親、舅丈盡孝,因孝得福,得了二十多年的高血壓三個月就好了,他說“孝心一開,百善皆來”。

接下來,鐵嶺市一中的董柯老師也講了她的經歷和她學習傳統文化後的感受,她告訴我們要有“金元寶一樣的嘴,一張招財的臉”。她還說:上行的愛和下行的愛不能等價。

對於他們的精彩彙報,我們給予了雷鳴般的掌聲。

中午,我們邊吃“黃海漁村”提供的免費午餐,邊欣賞德音雅樂,還觀看了《水知道答案》的視頻。下午,傳統文化中心的老師講了聖賢教育改變命運,我們要學習傳統文化,補上道德一課,改變命運。主持人見我們聽了一天的講座,腰痠背痛,號召大家互相給對方捶背,我們十分感動。

最後,一位講師給我們簡要講解了《孝經》,他說“知識永遠不等於智慧,我們要先學儒家,再學道家,後學佛,歸於禪”。

論壇接近尾聲時,主持帶領50多名義工老師上臺向我們鞠躬致謝,又給我們帶來手語舞《中華民族》,給到場的觀衆發放了禮品。一天的論壇就這樣結束了。雖然很累,但是收穫很大。我們十分感謝爲我們服務一天的義工老師們!

觀看了論壇,我深有感觸,我也要學習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道德的心得體會800字篇3

?道德經》主要是論述兩個方面:一是世界本體--自然,即道與陰陽。道爲世界之真,用陰陽成物。二是意識。意識爲物的本性,以謙柔通於道。在這兩個層面上,又構建了兩重秩序:一是人,意識與自然間的秩序。這種秩序證明人要尊敬、理解、學習自然。二是人與人之間的秩序。這種秩序就是愛。脫離了愛,這種秩序將不復存在。

一、人,意識與自然間的秩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源於道,道是世界的本體,是的真,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沒胡道就沒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述道之理,而道之理應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應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爲自己所用,從而造福人類,使人類社會“天長地久”。倘若我們不依道而行,抱着“人定勝天”的心態,鬥天、鬥地、鬥自然,最終的苦果還是自食。

“天之道,不爭而善,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天有其規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們能夠利用其規律,在實踐中實現自己所要到達的目標或理想,因爲“天不負有心人”。但是,功成之後要在適當的時候身退。“樹在招風”,我們應順應天意,適時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而免遭殺身之禍,這也涉及到後面所寫的“知足”。

二、人與人之間的秩序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要想成爲聖人實非易事,要想成爲聖人,就應有一顆謙虛的心,不恥下問,努力地用知識與道德來充實自己。,同時,要忌空無實際的志向,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結合自身實際,去實現貼合自己潛力的理想與目標。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這些,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強健的體魄。因爲“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以其終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人不應有驕傲自大之心,完全忽視他人的存在,驕傲自大隻會使自己迷失方向,跌入萬丈深淵。“知彼知已,方能百戰百勝。”“人貴有自知之明。”以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與潛力,一切的困難就不將是困難了,完美的明天將被自己開創。

“困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有時也會決定整體。我們注重整體的同時,也不應忽視部分的作用。凡大事者,皆從小事做起。即使是社會主義的大廈,也是一塊塊磚建起來的。因此,我們在實現自己的理想時,要從小事做起,從此刻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終成大事,實現理想。

“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堅。”“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行,莫能行。”“天下非剛至強,柔變強。如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等。以柔克剛,柔能勝剛,即使天下至柔之物,也能打敗天下到堅之物,這是道之一。但是,天下人皆知其道,而能真正做到的卻很少,甚至沒有。人民在強權之下,也許是很柔弱的,但在_之下,人民看起來的柔弱,卻能__。如秦朝的來亡,便是一個例子。

”上善若水。“靜能躁,寒勝熱,清靜爲天下正。”人是一種高級動物,動物尚有衝動,更何況是人。那麼,我們該如何抑制自己的衝動呢這就需要我們修心養性,以致使自己做到“清靜”、“無爲”。這樣,我們即使應對世間的變幻莫測,烏雲密佈,也應處之泰然,冷靜、沉着地應對,最終將雲開見日。倘若自己先亂,即會做出衝動之事,其結果會更糟。

“夫唯不爭,故無憂。”“見素抱樸,少見寡慾,絕學無憂。”“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此,能夠長久。”人有一大缺點,那就是不知足。人要想改變這一大缺點,就是淡泊名利,少思寡慾,持續一顆平常心,方能知足。知足者,少有煩惱。無煩惱者,常帶有微笑,能開心、快樂與幸福,這就能夠使自己壽命延長,安度天年。

總的來說,《道德經》惜字如金,字字經典,使人在明白自然這理,依道而行。同時,讓人明白世俗中的爲人處世之道,以清靜無爲,使自身開心、快樂與幸福。

道德的心得體會800字篇4

最近,我校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了道德大講堂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使我更加明確了自己所肩負的重任,使我深受感動。下面我從自己實際出發,談一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1、通過學習使我更加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不僅要求我們教師發揚蠟燭的精神,還要求教師自覺服從黨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甘爲人梯,做辛勤的園叮只有這樣才能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並用自己智慧的鑰匙,打開學業生踏入科學知識的大門。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2、通過學習讓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這種道德情感,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願望。千方百計的去教好學生,孔子說:“愛之,能勿勞乎?言之,能勿誨乎?”就是這個道理。

3、通過學習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則。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勞動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作爲學生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參照對象,所以人們常說“教師是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以身做則要求了教師做事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還要求我們儀表端莊,大方得體。否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4、通過學習使我不僅可以促使我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幫助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基矗因此,這次教師職業道德講堂讓我受益非淺,我會用它時刻的鞭策我自己,讓它成爲我教育事業中的一個歷程碑

總之,教育事業是一曲愛心讚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對學生的教育往往不會如此順利,老師作爲學生思想上重要的引路人,如果用愛心去關心他們,用愛心去幫助他們,他們一定會逐漸脫落思想的“塵垢“,成爲一塊名副其實的美玉。俗話說:“攻城爲下,攻心爲上“,要讓學生心悅城服地接受教育,必須下番功夫。讓我們攜起手來,爲了學生的明天,學生的將來而努力奮鬥吧。

道德的心得體會800字篇5

我單位的道德講堂已進行多期,但今天這堂公開優質課,給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道德的洗禮。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爲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爲: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係的一種特殊的行爲規範。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爲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專門組織學習了李曉東的英勇事蹟,李曉東同志臨危不懼、大義大勇的先進動人事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當之無愧的道德楷模,他的事蹟傳遍祖國大地,他用實際行動書寫了輝煌的人生篇章。通過學習,我主要有三點體會,一是我們要深刻學習周李曉東同志的捨己爲人的高尚道德品質。二是要注重學習效果,結合本職工作,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更加勤奮敬業。三是學習要持之以恆,不要一陣風。

高尚的道德並不非得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而往往在我們的日常行爲中。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穫一個品格;道德已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行爲習慣看作小事。“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文明是城市之魂,道德是立身之本。作爲一名年輕黨員幹部,我將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做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大愛無疆,德行天下。道德是一種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支撐、相互溫暖、相互傳遞的力量。道德講堂雖然結束了,但學習和踐行道德模範精神纔剛剛開始。讓我們在感動中與模範同行,領悟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心得體會800字篇6

?道德經》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兩千多年來一向影響着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讀書就應與時俱進,不斷吸取新鮮營養,但同樣也不能放下對傳世經典和傳統文化的學習。讀高中的時候,我以前粗略的讀過老子的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之後隨着生活閱歷的豐富,慢慢的體會多了一些。

在我看來,《道德經》是一部充滿了東方智慧的哲學著作,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對現代社會同樣也具有很好的指導好處。其實,我們很多常說的典故和詞語就來源於《道德經》,如無爲而治、上善若水、大象無形等等。當然,雖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十分深刻,要把它完全讀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天我主要想講一下我讀後的一點心得:柔弱勝剛強。

萬事皆有“道”,如爲官之道、從商之道,還有此刻流行的養生之道等等,大到治理國家、管理企業、小到爲人處世和個人生活,都離不開“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勢成之”的道理――就是說事物產生之後,要用道德去培養它,用實際行動去支持它,並且依照形勢去發展它。老子在《道德經》中賦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無窮無盡,就是因爲它的本性是柔弱。如果把它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柔弱勝剛強。

柔弱與剛強是一對矛盾體,那麼柔弱是如何戰勝剛強的呢它需要忍耐和剋制,需要韜光養晦、忍辱負重,需要年復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水是至柔的東西,但是它卻蘊含了無窮的力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其實,正是因爲柔弱,它才蘊含着無窮的潛力,才能夠永遠充滿活力。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風暴雨中隨風飄搖,卻永遠不會折斷,而高大強壯的樹木,卻很容易被大風摧折。

歷也有很多的故事說明了這個道理。劉邦因爲有柔弱的性格,處處留意謹慎,每次大難臨頭都化險爲夷,項羽雖然驍勇善戰,可惜他狂妄自大,到頭來卻身敗名裂,烏江自刎。還有勾踐“臥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都說明了這個道理。弓滿易折,人強易亡,柔弱勝剛強。試想,假若當年越王勾踐不忍辱負重,意氣用事,何來日後東山再起,報仇稱霸同樣,要是韓信不受跨下之辱,衝動之下拔劍殺人,之後的結果恐怕是以身償命,默然消失,就沒有以後叱吒風雲,擊敗霸王項羽流芳百世的將軍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草是柔弱的,但是它的生命是頑強的。在抗日戰爭中,當時弱小的中國忍辱負重,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日本侵略軍。在此刻和平時代,我們國家一向堅持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實際上就是不逞強,以低調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的處理,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而美國憑藉他的霸主地位,到處惹是生非,國際聲譽每況愈下。

柔弱,並不是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它在現代社會表現出來是一種謙虛謹慎、低調務實的態度,是一種虛懷若谷的胸懷。對於爲人處世而言,柔弱是一種自我修養,它教我們要學會不自滿、不逞強,要學會韜光養晦、寧靜致遠,不要因爲一時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要因爲一時的失意就消極懈怠、喪失信心。對於爲官從政而言,柔弱也是一種生存智慧,即使身居要位也要低調謹慎,要善於守拙,不能鋒芒畢露,否則弓滿易折。“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適當的示弱,才能夠以退爲進,成爲最後的贏家。

柔弱勝剛強,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哲理,仔細品讀《道德經》,你能夠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時空,直達我們的心靈。收起你的鋒芒,保存你的實力,臥薪嚐膽,以柔克剛,在適宜的時候主動作爲,必將成就一份偉大的事業。

道德的心得體會800字篇7

?老子》,又稱《道德經》,作爲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千百年來,從東方走到了西方,魯迅先生更是高度評價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讀《老子》,只覺意蘊深遠,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個無慾無求的世界,下面便是我讀完《道德經》後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書,分爲道、德兩篇,雖只五千餘字,卻系統闡述了以“道”爲核心範疇的思想體系,形成了極具象徵性的文化特色。初讀前,我對其還僅停留在“無爲而治,消極避世”的印象上,直至認真品讀後,才深覺這更是一種“有所爲,有所不爲”的境界,收益匪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的確,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樣,水滋潤萬物而不爭,停留在衆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千百年來中華兒女正是深受其影響,以這樣的從容姿態、包容性品格、和諧相處的深厚情懷,共同推進社會文明的互補互融,爲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在生活或工作中,瞭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瞭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別人是有力量的,而戰勝自己才叫強大。知足常樂,有積極行動力的人能更加長久。確實,一直以來我們總對別人要求太多,卻忽略了對自我的反省與審視。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才能取長補短,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常無爲而無不爲”,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辯證觀點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萬事萬物對立統一的關係,這也是我們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則。無爲思想並不是說消極無所作爲,而是教人遵道而行,不妄爲,不好大喜功,那樣便會有更大的作爲,聯繫當前我們所倡導的和諧社會,一定程度上正是吸收借鑑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於弘揚民族精神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進步,人的追求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對於理想的選擇也是各有異同。在日復一日的繁忙工作之中,我們是否有過思考:我們人生的價值在哪裏,我們的“幸福感”又到底有多高。通過讀《老子》,領略老子的自然之道,感悟先賢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學習其通達自然的人生觀,我想我們便能夠在喧囂的塵世中不至於迷失自己,更加明白所謂的順境逆境都是心境,得意失意都是心意。也正如老子所言,“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這是生態智慧,也是發展智慧,更是指引着我們在新的時代邁上新的臺階,更好地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