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2300字 篇一

《理解與尊重》

孩子的成長,是一扇窗扣開另一扇窗,是一朵花催動另一朵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代人成就另一代人。讓孩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廣闊的風景,去走更光明的坦途,成功的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題記

淺談一些與孩子們相處的細節,或有片面或是觀點不一致處,也望海涵。

我並非全職母親,但從孩子出生到成長,我的參與不曾缺席,小到洗尿布母乳餵養,大到親子陪伴,儘自己所能親力親爲,只緣因我親手將你們帶到這個世界,睜眼看這大千世界,我願意也有責任成爲孩子們的堅強的後盾。如家庭教育促進法所言,踐行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

今日,我已爲父母,依稀記得兒時,我曾渴望大人能傾聽、理解、包容,犯錯誤時第一時間不是責問我,而是問問我緣由;有奇思妙想時不以大人自己的閱歷來否認我或是告訴我等你長大你就明白了;閒暇之時能陪我一起玩玩我的遊戲,而不是沉浸在大人自己的工作中。兒時的渴望,因爲懂得,所以理解,或是因社會情況的不同,解決溫飽與豐盈精神的不同時期的需求,我的父母輩們忙着建設從無到有的祖國,對我們少了一些陪伴與溝通。如今祖國富強,全面小康,衣食住行不缺,要求我們這新一代父母們,在解決基本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給予孩子們更多我們兒時所缺乏的精神上的養育。我們這一代也是在上一代的勤勞之上,看到了更遠的風景,領悟了更新的知識,得到了更好的成長,這也要求我們對於孩子的陪伴和養育要帶着我們這個時代鮮明的承上啓下特色,去補充,去充盈之前的教育理念。

記憶很深的一次是,送大兒子去素養教育班的間隙去接小女兒幼兒園放學,車開到一半被老師告知,孩子中間下課以後不曾回來上課,簡而言之“您的孩子不見了”,載着小女兒去教育機構的路上焦灼煎熬着我的內心,等到了素養培訓機構,從六樓跑到了一樓,樓上樓下都找遍了,依舊沒有找到大兒子,那時候我的內心是蒼茫的,心是劇痛的,無數孩子被拐賣的慘相輪番在我腦海裏如同電影一樣一幕幕閃現,第一次體驗到什麼叫從腳底心一直拔涼,涼透到頭頂心,理智戰勝了驚恐,我選擇第一時間報了警,然後通知機構動用廣播尋人,趕到監控室查閱監控。幸運的是,十分鐘以後任課老師給我打電話,因另一個孩子的指引,我的孩子找到了,在辦公室等我。從一樓監控室到六樓老師辦公室,我一開始的心情是憤怒的,想質問他“知不知道媽媽有多忙,一邊帶着妹妹一邊還要找尋你,知不知道媽媽有多心焦,萬一你不見了,媽媽就是哭瞎了一雙眼也無處找你,知不知道媽媽有多自責,應該時時刻刻守着你,不讓你失蹤。”

而當我踱步自樓梯拾級而上時,作爲一個母親的天生直覺,讓我深呼吸,壓制住自己的滿腔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情,輕拍自己的臉頰,讓焦躁的表情換上微笑,我相信孩子,他一定有他的原因他的理由,他不是一個無理且不明事理的孩子。我輕輕地走到孩子面前,低下身來,與孩子目光平視,詢問他怎麼了。

起先因他天性靦腆,不願意表達,不肯說。我便詢問他“是否是老師批評你了?”搖頭。“是否是同學欺負你了?”搖頭。“是否是有什麼傷心事?”換來的還是搖頭。心中的怒火有些慢慢升騰,我深吸了一口氣,調整一下語氣,告訴他“媽媽在,發生了什麼事,媽媽永遠支持你”。

這時候,有一陣水汽瀰漫了他的雙眼,雙眼有些微紅,他說“你猜。”“寶貝,媽媽猜不到,但是不管是什麼,媽媽都能理解你。”他這才唯唯諾諾地說:“我把昨天新買的保溫杯放在了非常隱蔽的地方(綠植花盆裏),可是不見了,我一直在找它,樓上樓下找,找不到它,我明明放在這裏的,怎麼會不見了呢?”。哦,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原因,但是它對於我的孩子來說卻是一個大大的理由,作爲孩子的後盾,站在他的角度,我覺得我應該支持他,不因價值高低來衡量事情輕重,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寶貴的東西。當即我對孩子說,“不如我們去監控室查一下吧,來看看它到底去了哪裏?”後來查了監控才發現是保潔處理了。我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因爲心急一上來質問他爲什麼失蹤或把他暴打一頓,我也很慶幸我並沒有因爲這是一件芝麻大的小事而忽略他以爲的“大事”。

事後我也不忘告訴他,“寶貝,你於我而言,比保溫杯之於你更珍貴,如果媽媽找不到你,那心焦比你找不到保溫杯更甚百倍,我的難過和傷心也和你找不到保溫杯一樣,下次不管如何,不要讓媽媽找不着你”。這一刻孩子點了點頭,鄭重其事告訴我,“媽媽,我明白了,這次是我讓你擔心了”。

我小時候沒少挨父母的揍,我不支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用打罵來教育孩子,因爲對於家長來說打罵的效果最快,且最省力,它可以讓最不乖的孩子馬上禁聲,但是這噤若寒蟬的,是恐懼,不是成長,不是明理。無論我們怎麼打罵孩子,孩子都會在事後抱着我們的腿,因爲他們依賴我們,正因爲這一份依賴,使得打罵大行其道、屢試不爽。在親子關係中,作爲絕對主導權的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應該把他當一個“成年人”一樣來尊重,尊重他的想法,理解他的心情,平等的交流,想他所想,思其所思。不以事小而不屑,不以事大而專權。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我卻感恩我的孩子們,是他們讓我初嘗爲人父母的喜悅,是他們讓我明白自己父母的不易,也是他們讓我從急躁變爲平和,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何嘗不是在進行自我的蛻變與成長呢?感謝孩子們,不因我是新手媽媽缺乏經驗而埋汰我,無論我做什麼都義無反顧的愛着我,感謝命運讓我們成就這一世的情緣,此刻,我也如你們愛我一樣的愛着你們。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900字 篇二

過猶不及順其自然

在這個內卷的時代,正當父母們無比焦慮,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甚至過度關注學習,各種興趣班成了一座座大山正要壓垮孩子們時,繼雙減政策後,《家庭教育促進法》應運而生,讓我們家長及時“懸崖勒馬”,深刻反思什麼對於孩子纔是最重要的,什麼纔是我們家長應該去做的,我們不該本末倒置,而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良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爲習慣,學校教育以知識技能爲主,家庭教育更應該深耕這些方面。

在我看來,不能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因爲我曾有一段讓我追悔莫及的親身經歷。三年前,我大女兒正面對着會考的考驗,爲了能讓她考上一好的高中,我給她報了一個考前衝刺班,本想讓她沖沖刺,沒想到正是因爲這一舉動讓一切都適得其反。在她考前,我帶她去補辦班上課,雖然她嘴上並沒有說什麼,但作爲她的母親,我知道其實她心裏是有點怨言的;作爲她的母親,我不想讓她後悔,想讓她取得更好的成績。結果考得一塌糊塗,因爲給她壓力太大了,到了會考反而沒法正常發揮了,她整個人都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腦子裏想的不是題目改怎麼解了,而是如果我這次考得不好怎麼辦。當我看到會考分數出來時,我真心意識到我錯了,不應該這樣對一個即將要面臨會考的孩子施加這麼大的壓力。其實我作爲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應該關心她,使她的心情不要有什麼壓力,要讓她輕鬆上陣,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次教訓讓我深深體會到:過猶不及,不如順其自然、言傳身教!所以我現在也不會給孩子強加大人的意志,不管做什麼我都會取決她們自己的意見再決定。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目的之一是引導全社會應當注重家教家風的建設,家風家教是給孩子們最大的遺產,是孩子們終身受益的資產。

告訴我們的孩子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和平的國家,教育孩子們愛黨、愛國、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主義,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觀念,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家國情懷。

告訴我們的孩子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崇德向善、尊老愛幼、熱愛家庭、勤儉節約、團結互助、誠信友愛、遵紀守法……。

作爲父母,我們也應該去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保證營養均衡,堅持科學運動,睡眠充足,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爲習慣纔是成爲國之棟樑的根本。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是他們,他們擁有自己的人生,不應該復刻我們父母的夢想,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去適應未來的社會,健康獨立的生活。

我們常說,養孩子就像種樹,但種樹只有滿滿的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空氣,水和陽光,這是必不可少的養料,我認爲養育孩子還應注入以下養料:

根植內心的善良。

曾看到過一個很有愛的小視頻,廣東梅州幼兒園的一名小朋友,在看到懷孕的老師靠牆休息時,忙拿了一個小板凳遞給老師坐,老師直言感動又暖心,

去年,四川樂山突降暴雨,路面出現大量積水,一名騎車經過積水路段的小學生見狀停了下來。開始彎腰掏清堵塞在井蓋上的垃圾,這一舉動被路過的市民上傳到網上後,網友們紛紛爲女孩點贊。

小小的孩子,大大的能量,都說世上沒有天使,其實天使一直在人間,它是每個人心底最純粹的善念,是發自內心卻又不動聲色的表達,而這些孩子,便是對善√本站★√良最溫暖的解答。

外化於行的修養。

還記得鄭州有個小男孩,站在公交車門外很有禮貌地跟司機師傅說“我媽媽懷孕了,走得慢,叔叔請等一下”,這個小男孩對駕駛員敬了個少先隊禮,還拿了兩個橙子給送給駕駛員。楊師傅表示這是自己吃到的最甜的橙子,人民日報點讚道“照顧懷孕的媽媽,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這樣的少年,真棒”。

真正的教養,往往是不經意間流露在行爲舉止中的言傳身教的榜樣的力量,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腳踏實地的勤勞。

疫情期間,一位小女孩在滷菜攤位下上網課的照片,父母忙於生計,小女孩堅持勤奮學習,全家人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勤奮努力,多麼美好!

自由滑雪冠軍谷愛凌,冬奧會期間刷爆整個網絡,殊不知光鮮的成績背後,是其母親和愛凌日復一日的堅持,每週一次單趟車程4小時,來回車程八小時,就是爲了專業的滑雪場和專業的教練。

所有優秀孩子的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支持、用心和並肩往前的堅持和自律,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努力的希望,父母的陪伴也從未缺席。

不懼挫折的樂觀。

我們需要叫會孩子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這樣的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找到生活裏的光。

言出必行的擔當。

曾子殺豬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曾子言出必行的舉動,早早爲孩子的一生,奠定了一塊叫做誠信的基石。

我們常說,孩子是家庭教育的縮影,也是父母的鏡子。如果對孩子的愛是土壤,那麼善良,修養、自律、誠信、樂觀就是讓孩子茁壯成長的必備養料。

成長路漫漫,與其讓孩子與父母都在焦慮中度過,不如順其自然!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2400字 篇三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安吉路新天地實驗學校下發了《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規章制度供學生家長學習。熟讀幾遍後,感慨萬千,真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家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上面是下了極大的功夫和心思,多年以來不停地在完善對兒童以及青少年的各個方面的保護和培育。

《家庭教育促進法》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或者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在我孩提時,我的父母或者我身邊的所有長輩都會覺得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工作,孩子秉性頑劣在學校調皮搗蛋時,父母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老師,小孩如果在學校不聽話你就儘管打吧,再不行往死裏打都成……”每每此時,我都能看到老師無奈地笑笑,還有同學一臉的漠然。

我的女兒7週歲不到,還在上一年級,自從她出生以來,我一直盡力相陪。在這短短的幾年陪伴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意識到,父母纔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家庭纔是樹立她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啓蒙場所,兒童教育,耽誤不得。她會模仿父母的講話語氣,她會觀察父母解決問題的辦法從中再去思考面對問題她該如何處理,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時,該如何化解情緒。我們往往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孩子何嘗不是父母的另一個老師呢?孩子的行爲表現其實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經常會從她的日常生活做事中去發現自己的很多不足,這讓我去思考我是否真的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我一直崇尚“做自己”,生而自由,不受拘束,情緒自由釋放,堅持自我是我一直來的生活態度。但當我有時跟孩子爸爸爭論某件事情而不由自主提高音量驚嚇到女兒時,引起我重新思考:爭論的這個觀點的正確性是否很有必要。有過幾次碰撞後,再考慮到對女兒的影響,我的情緒上慢慢地緩和了許多,不是大事,沒必要非爭論出個誰對誰錯來。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並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由此,我非常關心我女兒從小的情緒是否平和,如果出現不良情緒時,該怎麼去化解。首先在生活中,絕大時候都是秩序性事件,比如說,她想吃零食,身體狀態非常良好,我會帶她去買一些新鮮的現做的麪包、水果、堅果,告訴她這些是樹上生長出來的或者現做出來的,裏面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所以可以吃。我們引導式地告訴她其它帶密封包裝的零食都是人工做出來的,並不乾淨。當然,她有時也會忍不住想吃棒棒糖,我們就一個月讓她吃1-2次,並不完全遏制,因爲孩子的教育過程應該”堵不如疏“。但當她如果有咳嗽或者上火時,她就要知道那幾天所有零食都要杜絕了,因爲身體健康是第一要位。所以很多時候她提的要求,她會先想一想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的拒絕並不會給她帶來任何不快。

其次,儘量不要給她施加超過她能力範圍的壓力。我希望女兒有點抗壓能力,但同時,我儘量想讓她的生活輕鬆些。女兒上學期開始的數學口算並不太滿分作文網好,曾經有個晚上,我無意中得知她數學口算小測驗有一排半沒做完,差不多是班裏剩下最多沒做的孩子了。那天晚上,我心急火燎地給她補口算速度,一個晚上的時間,效果並不斐然。我有點惱羞成怒地說了她一頓,她委屈地直掉眼淚。晚上,看着她睡着後臉上還掛着的淚痕,心裏想着:其實這段時間我也疏忽了提醒她在口算上的練習,而現在我卻拿着”父母“的令箭來隨意責罵女兒,不由一陣懊悔。

第二天早上,我鄭重地向她道歉,並且告訴她,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並沒有很多經驗,如果以後哪裏做得有不對的地方,她也可以提出她的想法,我願意同她一起進步,她開心地點點頭。從那以後,我經常督促她做口算,她的速度也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

記得上學期臨近期末的一天早上,跟往常一樣,我送她去上學,一邊走一邊聊天,我恭喜她學期快要結束了,對她這個學期的學習生活非常滿意,有挫折,有進步,最後收穫的是開心。我們計劃着最後一天上完課後,一起去吃大餐。但真的到了那天,她放學出來,依舊很開心地告訴我:“媽媽,剛剛數學的魔法加減秀我還有一排半還沒做完。”我當時站在那裏,感覺整個人都在發暈,難道我們練習了一個月,又回到了當初的模樣?突然,轉念一想,不管發生什麼,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履行吃大餐的承諾。我趕緊調整自己的情緒,帶她到最喜歡的餐館,點了她最喜歡的冰激凌。回家後,我的心情依然不能平靜,隨後給數學老師發了個信息:因爲這次加減秀成績可能拖班級後腿而表示歉意,並表態寒假期間我們會加強練習,爭取下學期開學達到滿意的成績。數學老師很快回復了我的消息,並告知我:女兒最近進步很大,不是一排半沒做出來,而是一排的一半沒做完。我現在還能回想起我當時的心有餘悸,不是慶幸女兒只是一排的一半沒做出來,而是慶幸我當時聽到女兒說一排半沒做完時我並沒有把不好的情緒流露出來,而忽略了對她的承諾和理解。

至此,我們很順利地開始了一年級下學期的生活,我能感受到女兒無拘無束地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她的學習狀態和精神狀態越來越好。那天天氣很好,我接她放學回來,她看着夕陽說道:“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倆彼此對視着,不由地哈哈大笑起來。

弗洛伊德說“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我深以爲然,未成年人教育是件任重道遠的任務,需要幾代人的心血去共同付出及完善,可喜的是隨着我們當代父母對教育重視程度的加深,大家逐漸意識到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主體,這也是爲國家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打下了堅實的意識形態基礎,爲後期的全國推廣和普法工作開展做了堅實的鋪墊。社會在前進,國家在發展,如何繼續保持我國民富國強的高速發展呢?只有家長們充分認識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兒童纔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因此家庭教育,家長先行,刻不容緩。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四

今天非常用心的聽了一節家庭教育課程,收穫頗多,更是受益匪淺,對孩子的教育更是有了深層的認知。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家庭教育是最關鍵的,畢竟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聽課的過程中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爲,定規則不是給孩子一個人定的,而是全家人一起遵守一起執行的,培養規則意識,並非一朝一夕,需建立和諧有序的家庭環境;父母言傳身教,並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引導孩子理解規則,獎懲有度,該堅定的原則不能心軟,如果孩子長期養成了的習慣,一時改不回來,那就在定規則之前跟孩子多溝通幾次,孩子如果做到了可以適當表揚,其實最重要的是看孩子是故意不遵守還是什麼其他原因,規則意識越早越好,規矩必須懂,勇敢必須有,不欺負別人,懂得尊重別人,無規矩不成方圓。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900字 篇五

“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年來很流行,誠然現在網絡上也有對“原生家庭”過度誇大解讀的現象,但是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性格、行爲習慣、個人素養等很多方面都有着深遠的影響。2022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作爲一名國小生的父母,我和爸爸也是第一時間認真學習了文件,獲益良多。現根據文件內容,結合我們家庭實際教育情況分享幾點學習心得。

一、尊重差異,根據年齡和個性特點進行科學引導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我們應該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不應該用大人的眼光來審視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和能力。舉個小例子,女兒還挺小的時候,爲了鍛鍊她的動手能力,我們買了很多剪紙。大人眼中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剪紙,教起來卻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效果不佳。挺長一段時間後,某天驚奇地發現,女兒拿出了早被束之高閣的剪紙,一個人在那剪得津津有味,無論是剪刀的運用,還是剪紙作品,都比之前有了質的飛躍,但這中間也沒人教過。類似的小驚喜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比比皆是。所以對於根據孩子的年齡來科學引導學習的內容我頗有感觸,相對於超前學習,我認爲每門功課紮實的預習複習更爲重要。適時的預習,可以讓孩子對知識有提前的感知,帶着問題去聽課;紮實的複習,可以查漏補缺,夯實基礎。

另外,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的知識能力、情商智商都有差別,父母不應該老是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比較。我們對女兒的要求是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只要有進步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給孩子設定的奮鬥目標也要是孩子目前看得見,夠得着,跳一跳就能摘桃子,這樣纔會更有動力。

二、相互促進,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

養兒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習慣各方面還沒有成型,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陪伴。我們女兒一開始讀背古詩我們都是一起讀,一起背的,你給我過關,我給你過關,是一種共同的、平等的學習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她就會觀察你是怎麼學習的,先是模仿,然後慢慢就變成了她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對於低年級的孩,家長還可以採用一些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愛上學習,例如可以讓他當小老師,以“過家家”的方式將日常所學的知識教給父母,平時開展一些家庭古詩PK大賽,口算搶答遊戲等,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不會按照父母想的那樣長大,而是會按照父母本身的樣子長大。所以,爲人父母,少要求一點孩子,多要求一下自己,相互促進,與孩子共同成長很重要。

三、嚴慈相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

杜布森博士曾在《勇於管教》中說:“如果懸崖邊上設有欄杆,那麼人就敢靠着欄杆往下看,因爲不會害怕摔下去;如果沒有欄杆,大家在離懸崖很遠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別說站在懸崖邊緣往下看了,欄杆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會有安全感,相反,沒有界限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因爲他不知道尺度在哪裏。”所以我們要懂得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告訴孩子先做該做的,再做想做的,然後溫柔而堅定地執行。“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養成習慣,把“他律”內化爲性格中的“自律”。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嚴慈相濟”很重要,我們既要有原則又不過分苛求,引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

四、吃好每一餐,睡好每一覺,運動每一天

吃好、睡好、運動好。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到也不容易。我們家女兒的飲食起居都是老人在操心,從出生到現在,一日三餐從未落下,早餐更是變着花樣準備。睡覺,在我們家排第一位,每天8點半基本就會安排孩子入睡,因爲只有充足的睡眠,纔會有充足的精力學習。每天放學後,我們都會先帶女兒跳繩,打羽毛球或跑步等。之所以選擇堅持打羽毛球,也是爲了鍛鍊孩子的受挫能力,作爲一項即時受挫的運動,能讓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失敗,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失敗,培養不屈不撓的頑強個性。運動的過程也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什麼事情都是由不會到會,不能因爲害怕就拒絕嘗試。

五、共同參與,分工合作,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是孩子溫暖的港灣,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孩子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父母應該共同參與,分工合作,拒絕任何形式的“喪偶式”教育,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能多站在孩子角度理解她,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她。父母一致的教育理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無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每一個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長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樹立優良的家風傳統,共促未成年人優質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100字 篇六

通過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我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多麼重要,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當教師難,做家長也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更難。我需在以下方面作出改變和提高:

第一、教育觀念的改變。

通過學習,我瞭解到學校對學生的要求,知道了如何配合學校做學生的教育工作。以前,我感覺孩子最聽老師的話,我甚至認爲,我將孩子送進學校,學好學壞就靠學校老師了,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學習後,我明白了家長要積極投入到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師多溝通、多交流,從而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培養孩子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培養良好的習慣比分數更重要。

第二、掌握了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提高了教育能力。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影響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禮貌待人,遵守各種行爲規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要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要主動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經常帶孩子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假期帶孩子出外旅遊增長知識;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尊老愛幼、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等一些好的習慣。同時,我認爲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教育要有耐心,切忌粗暴,我親身體會到,孩子有時的“不聽話”也是有她的原因的,只要有耐心,一定能找出她犯錯誤的原因,也只有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標本兼治。

第三、提高自身的素質。

家庭作爲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就時刻充當着“老師”的角色,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通過聽老師的講座,我掌握了一些親子溝通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給孩子佈置任務,如何處理孩子的要求和拒絕,如何處理孩子的憤怒等。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從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入手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作爲一名合格的家長,同樣要爲人師表,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第四、關於孩子成才的看法。

通過學習,我明確了要將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時代要求社會造就複合型的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型人オ,我們就要把孩子培養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單純追求高分、高學歷,而忽視孩子個性、意志、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我們還要教會孩子與不同的人共同相處,培養孩子的交往、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及與人合作精神,讓孩子將來能夠成爲一個健康發展的人。

總之,我們要重視家庭教育法,因爲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是受生活和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對孩子要選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現在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做家長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在關心孩子的吃穿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對他進行正確引導,讓孩子將來成爲有用之人。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400字 篇七

生命的整全性成長

從生命的角度,自呱呱墜地而始,到垂垂老矣而終,每一個個體,都將走過一段獨立於其他個體的生命旅程,伴隨每個個體的,是各自獨有的成長。

作爲家長,於孩子在其生命階段中也許是最美好的時光中,“生命的整全性成長”,是我們想予其的最好的禮物。

對孩子的教育,何以要關注整全性,因在於生命的社會認知、自我認可的受關注維度的豐富性,在於成長過程中的給養,於未來所能映射的期望,是一個長期價值在當下所需要的營養輸入。成長的方式,成長的質量,成長的整全性,其爲孩子的未來所帶來的長期價值,是關乎教育的永恆話題。

整全性,不再只關注片面的學科學習,而要更注重學習力的培育和自我修養。

整全性,亦不再是簡單得看作對事事務處理能力的鍛鍊,而更要思考能否擁有面對阻礙的勇氣、面對不確定性的自若、面對善惡美醜的甄別。

整全性,也不再只是督促孩子的習慣,而更要引導其在人格的自我修養、品性的正向發展、德行的準確取捨中,注入更多的教育踐行。

關注生命個體差異、關注成長階段、關注有序教育和靈魂素養培育,是我們所要留意和付諸行動的理念的踐行。

因此,在爲孩子擇一良校、願其能交三五良友,意圖創造一個良性、同軌的成長環境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自身家庭的言行環境、藏於生活日常的德行規矩、言傳身教的價值取向,恰恰也是一個至關重要、影響至深的教育空間。

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歷史底蘊,已給予了我們良好的教育素材,中華歷代聖賢雅士在德、孝、禮、義等方面,也已留下了充分的教育樣板。身處當下時代,歷次技術革命推動下的社會多元化發展、信息爆炸與新型產業對當代生活和學習深遠影響,以及面對更多元的社會價值觀的相互衝撞中,我們更應該明確對孩子教育的前瞻性,更應該重視家庭之於孩子所能產生的影響的重要性。

這個階段,是每個孩子充滿好奇和期待的時候。在與這個世界的一個個連接點中,如何正確、正向地看待,如何有序、有節的對待,又如何良性地在每一次的連接中得到自我認知的錘鍊、正確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蓄力積累,是家長應予關注的天然責任,是家庭環境塑造中所需要的教育深層次思考,是能夠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愛。

人,因其有了思考而有了具有“人性”的特徵。每天面對紛雜的信息,孩子在進行信息交換的同時也一樣在進行着自己的思考。我們往往更容易關注孩子的餐食搭配、身體健康,卻可能忽視或不宜察覺其心理的發展。整全性,亦需要我們家長能夠對孩子細小行爲的變化、情緒的波動處,以適度的方式,關注孩子的心理引導,培養孩子正確的思考方式和處理角度、正確面對壓力和困惑的方法。平等而適度的溝通、有耐心的傾聽和解惑,是我們給予孩子的尊重,更是一個恰好的教育場、引導場。

獨特性,是生命賦予個體的禮物。在整全性的教育框架下,談論獨特性,是與孩子進行的一場長期對話,是關於生命智慧和個體美的長期探討。個體中的優劣共存、長短同在,無論在興趣、思辨或其他方面,作爲家長,我們應在幫助孩子盡力發掘的同時,存有尊重、創造機會、引導可能性,用正確而有度的方式,給孩子成長的路徑中,創造屬於其自己的空間。

教育是於孩子的禮物,也是家長在其需要我們的時候所給予我們的一種機會。孩子的未來,必然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也是家長所寄託的一個成長結果。我們要努力創造的,是我們的父母之愛所真正要表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空間;我們要迭代式思考和踐行並賦予孩子的,不是僅以父愛、母愛之名施加的管教,而是對其生命成長的尊重、對其整全性成長的教育責任。

以育施教,是大愛。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2600字 篇八

讓孩子擁有一顆高貴的靈魂

看完熱播劇《人世間》,第一個讓我想起的就是家庭教育問題。劇中的周家是那個時代普通而又特殊的家庭。說它普通,這個家庭只不過是那個時代一個單職工、三子女的平凡之家;說它特殊,就這樣一個父親是普通工人,母親是家庭主婦的平凡之家,在那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大學聯考年代,居然考上了兩個大學生。小兒子周炳坤雖然沒有考上大學,卻是一位墮入人間的愛的天使,他的故事更能催人淚下。

在這個家庭中,無不閃耀着人性的複雜而又斑駁的光輝。總而言之,周家對子女的教育是成功的。可是,我們在劇中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系統、完整的教育理論,而周家三個子女無疑都成了社會、家庭的有用之才。

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我想,周家兄弟能感動萬千國人的,就是他們身上的美好品德。

做事先做人,立人先立德。有德無才,平平常常;有才無德,人間大害;德才兼備,國之棟樑:德不配位,必遭奇禍!我沒有接受什麼系統的深奧的教育理論,也沒有經歷複雜漫長的教育工作。但是,我只認一個死理兒:哪怕孩子平平常常,也要把良好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道德教育,“善”字當先!我認爲,在“善良”面前,“智慧”也要謙恭。在人們瘋狂追求“智慧”的今天,“善良”是那樣的可貴、珍貴、高貴,乃至遙不可及。當今世界的人們爲了獲取金錢和利益可謂用盡了所謂的“智慧”……或許,一場浩劫過後,人們才知道善良的可貴,只是到那時可能一切都爲時已晚。

要想使孩子善良,我認爲,情感教育應該排在第一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說過:一個沒有感情的孩子是個喂不飽的白眼狼。所以,無論如何,要讓孩子成爲一個情感豐富的人。

近年來,雖然隨着教學改革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但素質教育的觀念在人們心目中仍然很模糊。無論是學生的厭學、學校家庭一味地追求高智商,還是德育工作的無可奈何都表露出眼下的教育正走上了一條“唯理性主義教育”的歧路。而隨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世界的信息化都都已經向我們顯示了教育的世界趨勢:情感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沒有把情感發展列入教育目標系列之中,卻把知識獲得或智力訓練的目標作爲教育目標系列的中心位置,漠視、扭曲和阻礙孩子的情感發展,父子或母子之間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爲了達到純粹的理智訓練的目標,或者爲了維護家長本人的權威,隨意侮辱孩子的人格尊嚴,甚至根本不把孩子當成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好像目前也的確缺乏評價孩子情感發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標準。

我認爲,不間斷地良好的溝通與互動纔是靈魂與靈魂的有效陪伴!

他山之玉,不可以攻石;而他山之石,則可以攻玉。他人的成功教育雖然無法複製,但我們還是可以取一瓢飲的。祖籍中國上海的趙小蘭,出生於中國臺灣,8歲隨父母移居美國,曾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她創造了美國曆史上華裔的多個第一:首位華裔內閣、首位亞裔女性內閣、首位二度入閣的華裔女性。

趙小蘭是家中長女,她下面有5個妹妹,個個不讓鬚眉,學有專長,各有建樹。

趙家6個女兒全都出自美國名校,其中有4個女兒畢業於哈佛大學。二女兒趙小琴是威廉和瑪麗學院的碩士;三女兒趙小美出任過紐約州消費者保護廳廳長;四女兒趙小甫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是一位律師;五女兒趙小亭也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碩士,如今是大學教授;六女兒趙安吉,用3年時間讀完哈佛學士學位,在獲得企業管理碩士後,回到父親的福茂航運公司挑大樑。

她們的母親叫朱木蘭,是安徽滁州來安人。她教女有方,將6個女兒都培養成才,她常說:“我們給女兒的嫁妝不是金錢,而是教育。”趙小蘭在題爲《平凡與偉大——獻給我的母親朱木蘭》的文章裏寫道:“從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我的母親,我幸運地成爲她的大女兒。

趙小蘭赴美一年後,看到周圍朋友過生日時都會舉辦生日派對,於是也想舉辦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對。媽媽完全贊成。於是,趙小蘭邀請了許多同學,並和媽媽做了精心準備。可是那天晚上只來了兩個同學,趙小蘭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母親自然將女兒的失望看在眼裏,但她不動聲色,照樣爲女兒高高興興地舉辦生日派對,照樣切蛋糕、吹蠟燭、唱生日歌。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灌輸處變不驚、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態度。

每逢週末,她就和女兒們一起做家務,包括整理花園、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門口那條寬36米長120米的柏油車道,都是由小蘭的父親帶領幾個女兒一尺一寸鋪設而成。在母親的管教下,每個女兒的內務都由自己管理,睡前自己調好鬧鐘,第二天準時起牀,趕校車上學。

趙家還有一條不成文的家規,那就是父母請客,女兒們不上桌,但一定要出來見客,併爲客人們上菜、添飯。朱木蘭說:“人生並不是只會讀書便足夠的。招呼客人,其實也是一種訓練,可以讓孩子們從中學到許多爲人處世的道理。我常對女兒們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能只會開直線,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不要把伺候客人當辛苦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放鬆和休息嗎?”

2007年8月2日,朱木蘭因病在紐約去世。布什總統在唁函中稱讚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和心中充滿深愛的母親。她的精神和寬容給孩子們和知道她的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有母若此,誰個不愛!

對比一下朱木蘭女士,真是令人羞愧難當。“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們雖然學不高,不可爲師,但是足可以“身正爲範”啊!朱木蘭女士,實可以爲天下父母所共鑑。而我現在所能做到的唯有以下幾點:

一、當孩子跟我講他感興趣的事情時,我一定會集中注意力去傾聽,絕不似聽非聽,或者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聽;如果實在沒時間聽,就一定要跟孩子約個時間來聽;

二、跟孩子講話,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時,一定要用平等的語氣,建議的語氣,這樣孩子纔有自尊;

三、讓孩子參與家庭重大事務的研究決策,意見一致時,就以孩子的名義決定下來,來培養孩子果斷決策能力;

四、孩子不正確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然後站在他的角度來看一看這些問題,再重新與他交流;這樣來培養孩子自我糾錯的能力;

五、不迴避一切善惡美醜,正負面的新聞都要跟孩子一起分享,培養孩子識別真假善惡的能力。

六、適時跟孩子一起觀看高質量影視劇,探討其中的任務事件,培養正確的三觀。

我決心,從今以後,以身作則,培育孩子一顆高貴的靈魂!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800字 篇九

與孩子共執一朵七色花

都說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我,在和兒子14年的相處中,一直共執一朵七色花。

遺落一片橙色花瓣:暖心

望着面前已高出我半個頭的兒子,我的思緒回到了他的幼年時期。那時的他,很愛粘着我。每當我準備出門上班時,他都會揚起小臉,一本正經地問:“媽媽,今天你不要去上班,陪着我,好嗎?”那時,我年輕,正奮力地拼搏在崗位上,每次都是草草敷衍了事,並沒去多想孩子的需求。上幼兒園後,他和我一起上下班,我們的生活終於同步了。那段日子,他說他是最開心的。記得中班的一次“3·8”女王節活動中,兒子手拿着一朵花,祝我節日快樂,並告訴我:當他還是個天使的時候,就趴在天上認真地挑選着媽媽,左挑右揀,終於挑到了我,決定要做我的孩子。那一刻,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正是他這個小天使,讓我收穫了暖暖的母子情,感謝上天遺落的這片橙色花瓣。

吹去一片紅色花瓣:叛逆

但是,我們之間還是沒能逃過那該死的叛逆。

青春期,是每個人的必經經歷,它神祕又美好,是一個人生命含苞待放的時期,朝氣有活力。可是,提起孩子步入青春期,或許大部分父母心中都會涌起一股不可名狀的焦慮與無奈,戰戰兢兢的陪伴與抗爭。這個經歷,猶如在寒冬臘月裏盼着春暖花開。

我的兒子,14歲了,正處於這個叛逆時期。我也成了那焦慮與無奈的大部分父母之一。

在七年級第二學期剛開學的時候,我收到老師的反饋:孩子上課沒精神,聽同學反映他擁有了一個手機。當時,我的腦子嗡一聲炸了,因爲我們家沒有給孩子提供手機,那這個手機是哪裏來的呢?買的?借的?偷的?我焦慮了,我憤怒了。沒等孩子回答,自己就先發火了……,一度使母子之間拔劍弩張,火藥味十足。

很多時候,我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並不成熟,遇到事情並不能客觀理性的分析,也沒想着怎樣和孩子溝通,甚至自己也極端情緒化。作爲母親,我總會不自覺地用所謂的“對與錯”衡量孩子的行爲,卻很少探究這一失控背後,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麼。當孩子開始對着我沉默,我感到那樣地無力,我知道,他是在對我表達着無聲的抗議。

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哪裏做錯了,我開始求教身邊的人,分析原因;我開始閱讀專業的書籍,瞭解他的心理;我想,改變應該從我做起。慢慢的,兒子的心門又一次向我敞開……

我願化作一縷春風,吹去兒子手中的那一片紅色花瓣,回到我們的橙色時光。

保留一片綠色花瓣:平等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但是,這些愛往往又會摻雜着一些附加的條件。比如:成績一定要好,動作一定要快,目標一定要完成……

曾經,我就是這樣的媽媽。我總是不自覺地說:你如果做到了,我就滿足你什麼要求。在孩子看來,我們愛他們,是有條件的。沒有達到要求是不是就不愛他們了呢?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成人感增強,但心理卻又不成熟的時期。他們自尊心強,期待能被父母能把他們當大人看;可是行爲上他們又像個孩子,不成熟、偏執。因此,在與兒子的相處中,我們保留一片綠色,平等相待。他努力剋制自己,不做違規的事;我讓兒子知道:父母對你的愛是無條件的,不管任何時候父母都是愛你的。

緊握一片黃色花瓣:陪伴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這個時期,孩子總是處在混亂和矛盾的心理狀態之中。雖然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像成人一樣解決問題。但是往往他們因爲缺乏相關的經驗,因而結局總是失敗的。被社會撞得“頭破血流”,心理上就更加混亂矛盾。此時,孩子們往往是痛苦的。這就需要父母在一旁陪伴,或聊聊整個事情,或找找失敗的原因,或就是無聲地陪坐着,孩子也能感受到你對他的在乎。

在我家,當孩子情緒低落,在沙發上獨坐時,我會默默在他身邊坐下,抱一抱他,聽一聽他的委屈與憤怒。即便他什麼也不說,我也不會強求,告訴他:什麼時候想說了,隨時找媽媽,讓他知道無論是說,還是不說,我們都在這裏。也許孩子仍會沉默,但內心卻會鬆一口氣。讓我們像孩子一樣去感受他的壓力,去陪伴他,去看見,去允許,去接納,去靜靜在旁邊等他恢復到平靜。相信在此時,我們母子之間定是緊緊握着那片黃色的溫情花瓣!

……

一朵小小七色花,見證我和兒子的母子情。一生很長,容許我偷藏三片,以待後期與兒子的共同成長。願吾兒能手執七色花,用腳步丈量世界,聆聽仲春時節溫婉的清風,守望遲暮裏醉酒的晚霞,品味山澗甘冽的溪流,探尋遠處高聳山峯的“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