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解讀202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解讀202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綱”與“要”着重體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主脈絡貫穿其中,通篇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展開。一方面,把準政治定位,全面貫徹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另一方面,把準社會脈搏,充分反映了民心民意,迴應了各方面特別是基層、羣衆、企業的關切,各項政策和舉措符合實際、貼近羣衆、貼近企業。今天,重點圍繞報告的整體,進行總體解讀。

一、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廣泛徵詢社情民意,更接地氣、更有底氣、更有生趣

《報告》共分3大板塊,一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回顧,從7個方面全面回顧2023年工作,從6個方面總結取得的成績;二是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主要是實現7大目標;三是今年重點工作,重點是十大工作任務。

(一)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特點

從起草到定稿,《報告》堅持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爲中心,更廣泛收集民意,堅持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原則,合理確定本年度發展目標,安排具體工作措施。一是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所謂上接天線,是《報告》把準政治定位,全面貫徹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所謂“下接地氣”,就是《報告》把準社會脈搏,充分反映了民心民意,迴應了各方面特別是基層、羣衆、企業的關切,各項政策和舉措符合實際、貼近羣衆、貼近企業。二是上下貫通、融爲一體。《報告》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社會各方的訴求、意見建議結合起來、統一起來,轉化爲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具體的任務書、施工圖和政策清單。大家知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的是總基調、大盤子、大政策,企業和羣衆提出的是具體願望和訴求,這些都需要細化實化爲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政策和工作舉措。《報告》經過幾上幾下反覆研究論證,形成了一個個具體的工作任務、一項項具體的政策舉措,這樣就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企業、羣衆的願望訴求有機統一起來。三是實事求是、務實平實。今年《報告》遵循報告的文體規範,力求平實樸素,儘可能做到言之有物。講去年的成績,注重用事實和數據說話,不作渲染;講去年工作突出年度特色特點,也沒有面面俱到。部署今年工作着重講新安排、新舉措,對需要持續推進的重要工作、需要持續實施的重大戰略,儘可能做了精煉概括;安排各項政策和工作舉措時注重講乾貨,大家最感興趣的、最關心的就是《報告》中有沒有乾貨。《報告》力求針對性強,提出的政策舉措有用管用,真正以實招、硬招、暖招回應社會各方面的關心關切。語言表達上儘可能通俗簡潔,讓老百姓能聽得懂,能理解。

(二)全面總結2023年工作成績,突出“成績來之不易”

去年年初,疫情防控實現平穩轉段,轉段的過程就是很複雜的一個過程,各個方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這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就。從經濟發展來說,面臨着多重困難挑戰交織疊加的局面,可以說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是多年少有的“幾碰頭”,既有疫情因素,也有疫後經濟恢復的複雜因素。這些挑戰能應對好其中一項就很不容易,把這些挑戰都能夠有效應對好、有效處置好就更不容易。所以,面臨極其複雜嚴峻的局面,我們能把經濟穩住,完成全年經濟發展任務就很不容易了。從宏觀政策和實際工作角度來看,去年有三個方面的特點值得總結。一是突出固本培元。經歷三年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總體處於“大病初癒”的恢復階段,同時又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所以經濟運行的壓力加大。統籌穩增長和增後勁,採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既有利於當前,也有利於今後的發展。二是發揮組合效應。更加註重政策的組合性、協同性,圍繞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等任務,統籌用好財政、貨幣、就業等各項政策,打出了一套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形成了合力。三是注重精準施策。針對不同的矛盾和問題,採取不同的舉措,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比如去年針對不同經營主體的情況和訴求,我們分別推出了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發展的政策,這裏既有共同的、一致的政策,也有對不同困難、不同訴求的一些針對性措施。

(三)《報告》聚焦羣衆關切的問題,提出了不少民生方面的政策舉措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對於今年工作的安排,《報告》聚焦羣衆關切的問題,提出了不少民生方面的政策舉措。比如,在教育方面,提出要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在醫療衛生方面,提出今年繼續增加基本醫療財政補助,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70元。針對羣衆反映突出的看病難、報銷難等問題,強調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強調以患者爲中心改善醫療服務,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在社會保障方面,提出今年要在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同時,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保障年輕人、高校畢業生就業,更加突出了就業優先導向,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加大重點行業企業和重點羣體的支持。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二、方向已明、目標已定、展現信心,政府工作報告勾勒中國發展輪廓

《報告》提出,2024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圍繞發展大局,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仍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我國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完備的供給優勢、高素質勞動者衆多的人才優勢,科技創新能力在持續提升,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在加快壯大,發展內生動力在不斷積聚,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必須增強信心和底氣。對比去年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今年判斷顯然要樂觀一些。

(二)5%的增長目標是兼顧需要與可能的目標

《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專家表示,這個目標是兼顧了需要與可能的一個目標。從需要角度來說,我們爲了適應“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建設現代化國家的要求,同時也是爲了保證就業,防範一定的經濟風險,我們需要一定量的增長速度。從可能來說,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潛在經濟增速是大於5%的,雖然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這個5%左後右的目標同時它又是建立在我們的要素支撐條件基礎之上的,也是建立在現在各方面新動能不斷成長的基礎之上的,可能我們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那麼容易,但是隻要去夠一夠,只要去付出足夠的努力,相信還是能夠實現的。

(三)財政貨幣政策與去年相比區別不大

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跟去年的“加力提效”區別不大。赤字率3%,雖然低於去年的3.8%,但實際效果並不會降低。《報告》提出,爲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2024年開始,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超長期特別國債,針對的兩方面,一是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二是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這些領域都是瞄準比較長遠的,是和中國式現代化的任務是緊密的地結合在一起的。根據《報告》的內容,今年,我國將進一步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實施全國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今年,要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製造業它本身是我們的優勢所在,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加快推進我們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讓更多的外資參與到中國的製造業發展當中來,既能夠有效地地促進我們製造業本身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有助於中國的製造業能力與國外的市場,與國外的先進的管理經驗更好的地去做一個融合。它也是我們去提升我們整體對外開放水平,以及促進雙循環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所在。

三、高質量發展是主脈絡,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報告》對高質量教育發展、穩就業促增收、提高醫保與養老金水平、增加養老育幼服務供給等進行了全方位部署。改善民生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就業、養老、醫療等民生問題的解決既能增進民生福祉,同時也能把巨大內需潛力激發出來。所以解決民生問題,包括“一老一小”、便利孩子入托入園等,就需要增加投資,這又能帶動其他方面的支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盡力而爲、量力而行,政府主要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的職責,在此基礎上盡最大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一)民生工作明確提出12項具體的新任務

一是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深化“雙減”,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優化學科專業和資源結構佈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增強中西部地區高校辦學實力。二是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三是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強化易地搬遷後續幫扶。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讓脫貧成果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四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大農房抗震改造力度。五是讓有意願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六是推動解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停車等難題。七是擴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八是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九是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種類。十是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十一是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優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經營主體用工成本合理共擔機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十二是提高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服務水平。

(二)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快於同期GDP增速;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就業保持總體穩定;疊加降價和醫保報銷,2023年協議期內談判藥爲患者減負超2000億元……回望過去的一年,面對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的同時,黨和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聚焦民生關切,書寫了暖心的民生答卷,國民經濟運行中盡顯經濟向好、發展向新、民生向暖的特點。一張張民生清單,給百姓生活帶來了看得見、摸得着的可喜變化,書寫着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詮釋了“政府幹的,都應是人民盼的”執政理念。爲保障和改革民生標註出了“新方位”,讓人民羣衆充分感受到兩會的厚度與溫度,如春風拂面,溫暖了民心。

(三)立足羣衆的所思所想,持續發力,提高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精準度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始終是黨和政府的發展願景和要求,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這些事是老百姓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是家事也是國事。爲此,《報告》指出,今年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在全國實施三大主糧生產成本和收入保險政策,加強充電樁、冷鏈物流、寄遞配送設施建設;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盼,進一步做好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工作,讓發展成果惠及羣體覆蓋面不斷擴大,以實際行動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報告》綜合研判,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仍然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必須增強信心和底氣。《報告》中,字裏行間洋溢着務實奮進,讓代表委員們深受鼓舞,堅定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廣大黨員幹部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履職擔當,錨定《報告》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把握“幹”的方向、鼓足“幹”的勁頭、增強“幹”的韌性,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