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社區救助工作紀實彙報

用心用愛溫情救助

社區救助工作紀實彙報

——南大街街道東頭村社區救助工作紀實彙報

各位領導:大家好!

東頭村社區成立於2000年,如今住房老舊,居民羣體中以老年人、困難人員和殘疾人居多。這“三多”現象,隨之帶來的就是社區救助的訴求也多。面對這些特殊困難羣體,東頭村社區用心用愛用力,擦亮社會救助溫情底色。

一份救助——於細微之處見溫情

社區有個70多歲老黨員,名叫馬道東。他的兒子患病無工作能力,兒媳早年離家出走,留下4歲多的小孫女需要馬道東撫養。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僅靠老夫妻兩人的月退休金6000餘元。“屋漏偏逢連夜雨”,馬道東本人也身患尿毒症,每週血透三次、每兩月全身換血一次。除去減免部分,個人還需承擔2300元。自從社區推行“黨建+網格”服務模式後,社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走街串巷”,網格長孫國榮通過入戶走訪瞭解到馬道東一家的情況後及時聯繫民政、計生、婦聯、老齡等部門上門覈實,並通過“智慧救助”平臺幫助他申請、辦理了低保邊緣救助金1800元和臨時救助金2000元,區組委組織部也爲他申請到特困黨員黨內幫扶資金5000元,除此之外社區還幫助辦理了居民醫保和物價補貼。發動志願者關心小孫女的成長,贈送生活用品以及學習用品,聯繫心理諮詢師做心理疏導,溫情在這樣的清貧之家瀰漫。如今,馬道東一家在社區的關心幫助下,終於綻放出久違的笑容。

“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務平臺”是由民政牽頭建設,涵蓋14個救助部門29項在線業務受理申請的綜合性業務系統,所有救助業務都可在一個平臺申請辦理,作爲全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務平臺”首批試點單位之一,通過向困難羣衆介紹掃描二維碼進入平臺,實現“網上辦”“掌上辦”,比到窗口申請,打電話多部門諮詢政策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深受困難羣衆的歡迎。但在入戶走訪時瞭解到還有部分弱勢羣體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有的甚至連手機都沒有,對此社區專門開設“救助綠色通道”,由申請人到社區,或由網格員主動上門提供代爲申請等便民服務,居民足不出戶即可申請救助,讓困難羣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一種關愛——於傳承之中見深情

都小大,是社區裏一位患肺癌晚期的老人。當他從社區幹部的手中領到1000元助困金時,他再次動情地說:“許書記雖然離開了我們,但社區領導一直想着我,讓我心裏很溫暖”。

他口中的“許書記”,就是已故“全國勞模”“全國最美基層幹部”、原東頭村社區黨委書記許巧珍。許巧珍在擔任社區書記的20多年時間裏,爲社區困難居民解決了許多難題,成爲社區居民心中永遠飄揚的“一面旗幟”。她去世後,這面旗幟交到了社區兩委班子的手中。2017年,社區創立“許巧珍助困金”,募集捐款近10萬元。通過主動發現、溫情救助,累計幫扶社區居民16人。近年來,社區通過黨建引領,運用“許巧珍‘7+’工作法”,依託“紫藤黨員工作室”,積極開展扶貧幫困、鄰里互助、敬老愛老、矛盾化解等志願服務活動。集成各類社區資源,涵養“鄰里守望互助”新風,讓社區裏的每一戶困難家庭、每一個身處困境的居民羣衆,都能實現“困有所幫、難有所助”。

一種力量——於平常之中見真情

在東頭村社區,有一種力量始終盪漾在居民羣衆心中,那就是“愛”的力量。“愛”的暖流在社區匯聚,“愛”的行動在社區延伸,“愛”的情感在社區涌動。

疫情防控期間,社區組織防疫志願者80多人,對空巢老人和困難家庭送醫送藥送生活物資、清理生活垃圾,“物質+服務”爲社會救助增添新活力;社區600多名黨員羣衆捐款8.1萬元,支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老黨員馬道東也捐出120元。他說,“防疫是全體居民的事情,我雖然家境困難,但是我很感謝政府和愛心人士幫了我,我也想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用微光去溫暖別人”。

近年來,東頭村社區始終堅持以黨建爲引領,助推社會救助工作,實施多渠道分類施救、精準幫扶。120萬元民政救助專項資金已幫扶困難居民550多人次,社區自籌發放各類物資和幫扶資金超過9萬元,極大地緩解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困難,提升了居民羣衆的幸福指數,擦亮了“民政爲民、民政愛民”的底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