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部隊工作彙報

第一篇:消防部隊工作彙報發言稿

部隊工作彙報

隨着銅仁地區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高層、地下、多層商住樓,小高層住宅樓,城鎮燃油燃氣貫通,水陸空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各類大型羣衆性活動消防勤務和天旱、洪澇、冰雪等自然災害對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安消防部隊所承擔的職能由原來的防火滅火向社會救助、應急救援和處置特種災害事故以及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方向拓展,這給廣大消防官兵提出了新的挑戰和嚴峻考驗。對象的發展,任務的擴展,使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面臨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着在各種“急、難、險、重”等災害事故救援中能否打得贏的嚴峻挑戰。筆者通過對銅仁地區實地調研,就如何深化打造消防鐵軍,全面提升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現代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的特點

現代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的突發性、災難性和社會化應急救援工作的多樣性,對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是新時期新階段擺在消防部隊面前的全新課題。一是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發生的頻率加快,消防部隊承擔的滅火應急救援任務日益繁重。近年來,全區小火亡、道路交通等事故時有發生,火災和各類災害事故呈逐年上升趨勢,由於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多發、頻率加快,全區消防部隊所擔負的滅火應急救援任務面臨艱難險重的困境。二是火災、災害事故規模擴大,滅火、應急救援力量急需加強。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用電器、燃氣得到普遍使用,城鄉工業化、市場化的格局逐漸形成,可燃、易燃物質不斷增多,一旦發生火災,便會瞬間擴大,形成燃燒猛烈的局面,往往一處火災需要多隊增援。三是火災危險程度升高,消防隊員的防護裝備亟待加強。現代火災涉及到高層、地下建築、公衆聚集場所和農村大村寨等,火災形勢瞬息萬變,煙霧毒性大、火焰輻射熱強、建築物隨時坍塌、燃燒爆炸現象瞬間發生等不安全因素對參戰官兵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四是應急救援形式多樣。隨着各種新工藝、新設施、新產品的投入使用和自然災害以及公共突發事件嚴峻形勢,消防隊伍的作戰任務已從過去的火災撲救單一模式拓展到抗旱救災、洪澇搶險、排除爆炸、洞穴坍塌救助、道路交通救援、空難現場施救等各個方面。

二、當前制約我區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提高的兩大因素

(一)滅火應急救援指揮員素質不高。支隊、大隊、中隊、班四個層次的滅火指揮員,構成了我區公安消防部隊自上而下的滅火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在滅火應急救援工作中,指揮員的組織指揮水平是戰鬥力的關鍵因素。但從調研情況來看,在支隊、大隊、中隊三個滅火指揮層次上,因缺乏應有的培訓機制,有相當一部

分指揮員的素質不能適應現代滅火應急救援的需要。從基層指揮員隊伍的情況來看,目前基層指揮員主要是以消防學校培訓的中專生和地方大學畢業的學生幹部爲主,正規大專以上畢業的幹部在全區消防部隊中所佔的比例相對較少,地方大學畢業的學生幹部滅火應急救援經驗不足。因此,幹部的生長培養體系上有待於進一步趨向合理化和科學化。而一些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學歷較高的幹部和專業人才因受服役年限規定的限制又不得不退出現役,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隊戰鬥力的提高。

(二)消防車輛器材裝備不適應滅火應急救援需要。我區屬貴州“兩欠”程度最深的地區,由於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後,因此在消防經費投入上也存在嚴重不足,一些“高、精、尖”特種消防車輛器材裝備在全區幾乎是一片空白。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將直接影響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一是裝備的配置水平不高。近幾年,消防部隊特勤裝備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與實戰需要仍然還有較大的差距。普通消防站器材裝備條件雖有改善,但高科技裝備水平提高不大,部分執勤車、個人防護裝備和破拆救援工具仍停留在撲救一般火災和對付一般災害事故的水平上。二是現有的部分特種器材裝備尤其是進口的器材裝備尚不能達到熟練操作。其原因是缺乏類似器材的替代訓練產品,反覆使用會導致這些器材損壞,這就降低了裝備在實戰中的使用效益。戰鬥力的提高是人和裝備的最佳結合,而現今的應急救援工作以官兵發揚大無畏精神爲主,這不但不能成功處置災害事故,反而會損兵折將,帶來嚴重後果。車輛器材裝備是公安消防部隊參與應急救援的重要武器,隨着近幾年地方政府對特勤裝備投入的加大,消防部隊的裝備有了較大的改善,戰鬥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從全區特勤裝備需求來看,還遠不能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目前我區的特勤裝備主要集中在銅仁市消防一中隊和二中隊,而其它普通消防站的特種裝備還沒有完全達到標準消防站器材裝備配備的標準。三是消防訓練分得太細過散,組織困難,效果欠佳。過分強調戰術訓練,技術訓練有所弱化。目前基層中隊大多數訓練項目不再以秒數來評定成績,這樣也會使參訓人員失去了以往爭分奪秒的競爭意識,導致消防隊員對技術動作標準下滑。四是消防隊員少、人員結構層次多、分課目訓練多、訓練氣氛差、訓練效果低。有的項目訓練只有1至2人,營造不出訓練氣氛,參訓人員訓練熱情不高。據初步統計,基層中隊執勤器材裝備有100餘種,需要訓練和掌握23類177個技術訓練課目和80類160個戰術訓練課目等。繁多的訓練課目與有限的訓練時間矛盾突出,在開展訓練中,如不能合理安排、科學施訓,勢必會造成顧此失彼的不良現象。五是沒有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應急救援聯動機制。 近年來,消防指揮中

心受理業務的範圍在不斷擴展,消防部隊面向社會的應急求助、搶險救援的任務日趨繁重。而消防部隊自身警力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專業技術裝備數量少、技術含量低,適應範圍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建立一種能充分利用社會人力、裝備等資源爲滅火、應急救援服務的聯動協調機制已成爲拓展消防部隊職能的迫切需要。

三、深化打造消防鐵軍工作,全面提升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着力抓好消防官兵綜合素質的提高。目前,總隊舉辦打造消防鐵軍“攻堅組”培訓班,是提高滅火救援能力多種途經的一種。在強化大、中隊指揮員素質,要通過集中培訓,委託受訓,邀請專家及有關技術人員講課等方式,着重提高一線大、中隊幹部的“五種能力”(即組織指揮能力、科學判斷能力、隨機應變能力、攻堅克難能力、正確決策能力)。強化士官骨幹的綜合素質,主要突出提高士官骨幹的綜合管理能力,單獨執行任務能力,動手操作器材裝備能力。讓士官骨幹真正成爲部隊的管理能手、滅火應急救援中的“尖刀”。一要優化戰訓幹部隊伍結構。針對滅火與應急救援任務日益繁重,而戰訓幹部緊缺的現狀,應通過外引內調等方式,儘快配齊配強各級戰訓幹部隊伍。應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強化戰訓業務培訓,優化戰訓幹部結構,全面提高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工作。一是選調地方大學生補充戰訓崗位,主要是招進化工、給水、建築專業人才;二是委託地方院校代培,提高戰訓幹部文化基礎;三是舉辦培訓班,重點提高滅火應急救援組織指揮能力;四是合理調配,正確使用戰訓專業人員。對於長期從事戰訓工作,具有豐富的滅火救援實戰經驗,又熱心戰訓工作人員,要儘可能地安排在戰訓崗位工作,不要因提職、晉升等非工作需要調離戰訓部門或隨意轉業,對於工作表現突出的戰訓幹部可考慮提前晉職晉銜;五是改革戰訓人員技術職稱評定有關規定,從優解決戰訓人員技術職務晉升,對從事戰訓工作的基層幹部應放寬政策給予評審技術職務,同時對因學歷、外語影響技術職務晉升(初評)的戰訓幹部,要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其獲得文憑,提高外語水平。戰訓幹部的初、中級技術職務規定比例可適當突破,有利於培養和保留滅火應急救援專業人才。二要優化兵員結構。消防部隊要適應現代形勢和任務的需要,讓基層一線的執勤實力增強,士官除了從現役義務兵中挑選外,對一些專業性較強和一些科技含

量高的裝備操作人員,可採用從地方院校應徵入伍。細化對士官的考覈制度,優化兵員結構,最大限度發揮士官隊伍的專業作用和主體作用。一是增加一線戰鬥班士官的編制比例;二是切實增加編制,解決人員太少的問題;三是地方政府出資解決合同制消防隊員。

(二)深入開展執勤崗位和打造鐵軍練兵活動。滅火救援工作的成敗直接關係消防部隊戰鬥力的強弱,影響消防部隊對外形象和威性。消防部隊要在人民羣衆面前樹立“鐵軍”形象,要在人民羣衆心中樹立“困難面前想鐵軍,鐵軍面前無困難”品牌,務必始終堅持“練爲戰、訓戰一致”的指導思想,全面落實新修訂的《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業務訓練與考覈大綱》和《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鬥條令》,狠抓官兵體能、技能、智能和戰術訓練。各基層消防中隊剛組建的滅火救援攻(請你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堅組要重點開展火情偵察、樓層進攻、破拆進攻、地下進攻、強攻排險、高空作業、人員搜救、工具堵漏等操法訓練,具備強攻近戰、突破攻堅的能力;攻堅隊員要深入開展高層建築、人員密集場所、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災撲救和危險化學品泄漏、交通事故、自然災害、建築倒塌等災害事故的應用戰術訓練和實戰演練,具備專業處置、打贏制勝的能力。普通隊員要大力開展責任區和重點單位“六熟悉”訓練,加強第一齣動力量編成、火情偵察、內攻救人、高層建築供水、大型商(市)場強攻滅火等戰術操法訓練。同時,全體指戰員要突出高溫、濃煙、黑暗、有毒、高空等環境中的適應性和心理訓練,大力開展偵察、救生、滅火、供水、破拆、排煙、堵漏、洗消等技能訓練,增強單兵攻堅和協同作戰的能力。只有在滅火救援工作中開展平時訓練、適時演練、戰時磨練,才能練就鐵的本領,確保“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鑄就鐵的本領,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法寶。只有向訓練場要體能,向演練場要技能,才能在實戰場上形成戰鬥力。消防部隊要始終貫徹練爲戰的法則,做到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立足最困難、最複雜的情況,從難從嚴摔打部隊;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象、作戰環境,練謀略、練指揮、練戰法、練作風,掌握過硬本領,提升實戰水平;下功夫學習新知識、駕馭新裝備、掌握新技能、研究新戰法,以實踐創新推進消防部隊建設發展,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形成戰鬥力。

(三)強化攻堅、精良裝備的配備和應用。無論在火場,還是在災害事故救援現場,能否成功戰勝火魔或災害事故,裝備精良是關鍵,裝備應用是核心。因此,消防裝備的配備與應用是我們克敵制勝的法寶,是我們戰勝一切災害事故的“利劍”。第一,要堅持合理配備裝備。裝備的配備

應立足於執勤中隊擔負的具體任務和轄區保衛對象的災害特點,結合裝備的功能進行合理配備,在配備的過程中儘可能形成序列,使不同轄區的中隊保持不同的戰鬥風格,使裝備配備突出一個“專”和“精”二字,從而體現裝備配備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第二,要開展裝備應用訓練。配備裝備後,關鍵是要讓裝備在實戰中發揮效能,研製適應裝備特點的模擬訓練設施,開發提高訓練成效的訓練科目,力求技術操作的精確性,讓操作從會到精、從精到專,使裝備訓練從經驗型、粗放型向精確化轉變。要重點圍繞裝備功能的檢驗開展應用訓練,並通過訓練使官兵掌握在什麼災害現場用什麼裝備,真正達到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充分發揮裝備的最大效能。

(四)不斷更新和完善考覈機制。上級領導機關在完善考覈機制上要調整工作思路,儘量減少面上工作,將重心放在圍繞以執勤戰備爲中心的基礎工作建設上來,從部隊訓練、教育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部隊執勤滅火訓練改革的力度,確保各項滅火應急救援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要改變現行的考覈評比機制,多指導考覈,少排名評比,切實使基層部隊工作中心轉移到戰備滅火上來,切實還時間於基層,從而紮實做好滅火救援工作。

(五)認真開展理論研究。開展業務理論研究活動是保證練兵活動及滅火應急救援工作科學實施的前提,要將業務理論研究制度化,通過網絡、觀看業務光碟及研究業務理論書籍及文章,結合實際,開展有質量的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研究,科學總結,潛心鑽研,積極探索本地區滅火應急救援的對策及措施,撰寫有質量、有指導性的論文,指導、指揮本地滅火應急救援工作。在全部隊營造人人會講解、人人懂戰術、人人懂裝備的良好氛圍。

(六)加強本地區各種滅火應急救援力量的聯席和演練。要充分整合本地區各種社會救援力量,積極向當地政府彙報,以政府名義建立社會滅火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明確各種社會滅火應急救援力量的職責、任務分工及調動方式,要建立社會力量網絡系統,對本地社會救援力量做好詳細統計,對人員、裝備、車輛類型、大型機械裝備及聯絡人、聯絡方式詳細備案。同時,要明確調度方式,落實調集人員,對現場指揮程序要做出明確規定,平時加強聯繫,定期開展協同演練,確保一旦發生情況,可以隨時調動。

(七)開展業務大比武和考覈工作。要採取平時檢查、業務競賽和集會考覈等多種形式,對執

勤崗位練兵活動及滅火應急救援工作進行實地檢查、檢驗和指導,檢查、檢驗和指導工作要突出實戰性,體現科學性,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不斷推動滅火應急救援工作的深入開展

第二篇:團場部隊工作彙報材料

乘勢而上科學發展建立和諧團場—農一師三團彙報材料

農一師三團成立於1956年3月,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與阿瓦提縣、柯坪縣、阿克蘇市毗鄰,全團總規劃面積77萬畝,播種面積14萬畝,其中棉花種植面積佔80以上;全團總人口1.75萬人,現有基層單位32個。近兩年,三團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兵、師黨委一系列會議精神,樹立科學

的發展觀,不斷加快改革發展的步伐,實現了政治、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14年,被國家授予“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國家星火計劃——全國首批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首批全國科技試點縣”等稱號。全團gdp達2.19億元,較上年增長20,實現利潤3400萬元,職均收入1.65萬元。與2014年相比,籽棉總產增加1153萬公斤,增長26.7;庭院經濟總產值達1703萬元,增長16.6;標畜存欄增加2.15萬頭(只),增長62。全團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

一、我們的主要做法:

(一)圍繞兵師黨委決策,理清發展思路

近幾年,我們按照兵師黨委要求,逐步理清了團場發展的總體思路,即:以深化改革爲動力,以結構調整爲主線,以提高素質爲載體,以高新技術爲支撐,以建章立製爲保證,最終實現“職工管理規模化、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技術信息化、連隊組織協會化、團場經營產業化”。

在棉花生產上,加強10萬畝優質棉基地建設,推廣和實施滴灌節水10萬畝,機採棉10萬畝,力爭皮棉平均單產達到150公斤以上。畜牧業大力實施“千家萬戶養畜”工程,加快10萬隻肉用羊基地建設,扶持養殖大戶500戶以上,畜牧業增加值年均遞增15。林果業通過荒漠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和自用地種植三大措施,建設2萬畝乾果基地。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繼續保持全國信息技術先進團場、兵團紅旗團場、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爭創全國先進,使“三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

(二)開拓創新,圍繞中心謀發展

1、不斷深化改革,提供發展動力

圍繞擴大經營自主權,土地固定率達到100%,上繳自理金4546萬元,自理率已達98%以上;採取多種形式對基建公司、修造廠、甘草廠進行改革後,累計減虧418萬元,爲企業增加效益111萬元;深化財務制度改革,實施物資比質、比價競標集體採購和大宗農副產品出售實行拍賣制度,推行項目工程公開招投標制度,實行財務聯籤,全面實行預算管理,會計實行委派制,各項管理進一步趨向規範化。

2、推進結構調整,增強發展實力

一是依靠農業高新技術,腳踏實地狠抓棉花。在“棉花穩團”發展理念指引下,積極應用精準農業技術、擴大抗病品種面積、落實高產栽培模式和防蟲減災等多項措施,促使全團12.5萬畝棉田,籽棉總產首次突破5000萬公斤大關。2014年,實施膜下滴灌技術7.8萬畝,平均增產12,涌現皮棉單產150公斤以上棉田7.8萬畝;推廣新陸中14、遼棉19、9757等抗病品種6.3萬畝,較上年增加4.3萬畝,枯黃萎病發病面積下降68;堅持以“水調”爲主的生物、化學、肥水、耕作、人工整枝六大綜合調控措施,爲棉花穩產、高產塑造了合理的羣體結構。

二是立足致富職工羣衆,穩步推進林果畜牧業。以10萬隻肉用羊基地建設爲龍頭,以人均5頭畜爲目標,制定15項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職工養畜。目前,全團累計建成以牛、羊、毛驢爲主的養殖基地3個,養殖區15個,種羊場1個,新建青貯池3000立方米。各類標畜存欄達5.55萬頭只,增長4.6,全年共產肉883噸,增長7.6。2014年,造林建園4840畝,果品總產4100噸,完成林果業總產值340萬元。

三是庭院經濟幫助職工多渠道致富。按照兵團黨委“五個必須”要求,劃分自用地4645畝,戶均2.1畝;大力推進林果草畜一體化建設,把居住區、種植區、養殖區有機結合;實施危舊住房改造工程,創造性地建設了一批“二合一”、“三合一”的“別墅式”庭院,改造面積達到1.84萬平方米;全團2700畝自用地爭取秋季種植薄皮核桃、桃、杏,間種玉米飼草,形成了“以畜肥田”的發展格局。去年,全團自營經濟總戶數達到了4038戶,從業人員5613人,2014自營經濟戶均收入4219元,職均收入1367元。

(三)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引進,挖掘發展潛力

積極探索“團辦工業民營化、民辦工業規範化”道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近3年完成項目總投資1.1億元。2014年,引進580萬元新建年產1萬噸棉籽加工油脂廠一座,年降低加工費90萬元;引資360萬元建設8條滴灌帶回收再生生產線,年降低生產成本400萬元;引資60萬元建成廢膜回收再生pe管材生產線,年降低管材成本240萬元。2014年設計項目18個,正在實施的9個,儲備項目14個,已上報項目8個,累計完成項目總投資1730萬元,招商引資2503萬

元。

(四)堅持以人爲本,構建和諧團場

三團黨委堅持以人爲本,近三年來,先後投入1.8億元資金,改善職工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2014年,投資9700萬元,完成了6.3萬畝滴灌工程,5公里硬質塑膜雙重防滲渠道;投資467萬元建設國小教學樓,投資130餘萬元改造完善醫院、幼兒園設施、設備。投資3550餘

萬元興建5幢居民樓和文化廣場,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建設職工住房4.8萬平方米,完成危舊住房改造216戶、1.8萬平方米,尤其在7連、14連、19連等單位興建“別墅式”住宅74套,實現種養結合、水電配套,極大改善了職工的居住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在市場經濟不斷改革的今天,三團黨委仍堅持福利於民,堅持平價糧油供應;重大節日給幹部職工、離退休人員發放大肉62.6噸、價值94萬元,發月餅10噸;人均財政支付轉移200元,提供低保金近60萬元。

(五)依靠科技,實施“四大工程”促發展

第一,基地示範工程。圍繞建設10萬畝優質棉基地,與中科院、遼棉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四個專家育種工作站,引進抗病品種試材1000多個,推廣種植新陸中14、遼棉19、9757等抗病品種7萬畝次,枯黃萎病發病面積、發病率分別下降45、67。圍繞2萬畝乾果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果品,特別是荒漠涌泉灌定植核桃,爲治理荒漠提供了成功範例。大力推廣凍精冷配、高頻繁殖技術,投資70多萬元,引進薩福克種羊20只,計劃建設種羊繁殖基地80個,以每年改良肉羊1.6萬隻的速度,用3—5年時間把三團建成10萬隻肉用羊生產基地。

第二,信息化帶動工程。從2014年起,先後投資1998萬元,引進推廣了地埋式自動化測水測肥滲灌系統、微機決策平衡施肥、農作物病蟲害自動監測、智能日光溫室、可視農業信息監測、afs採棉機測產系統等12項農業信息技術,提升了我團科技強團競爭力。在科技連1000畝棉田內,對以上技術進行集成、應用,使每位職工的管理定額提高到200畝,節水23、節肥8以上,職均產值32萬元,職均收入可達6萬元。

第三,人才開發工程。借智借腦,與14個科研院所及大學進行廣泛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新技術合作項目達23個;聘請專家,組建專家工作站,對棉花枯黃萎病進行重點攻關;引進本科生50名,建立了“專家公寓”和“大學生公寓”,給每個人提供價值2014元的生活必需品,安排他們掛職鍛鍊,重點對他們進行培養,目前已有6人走上領導崗位。2014年引進大學本科畢業生19名,其中16名充實基層領導班子,擔任連隊農業技術員、政工員。

第四,素質提升工程。以“2014年基層幹部全部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機關幹部全部達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爲目標,大力實施各級幹部素質提升工程,目前,各級幹部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已佔65。積極開展職工全員思想教育和技術培訓,連續2年對職工進行軍事訓練;組織“職工綠色證書”培訓,給全團職工發放《棉花苗期診斷圖譜》、《棉花高產栽培》等書籍8000餘冊,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六)真抓實幹,突出重點求發展

第一,堅持從實際出發,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近兩年,三團之所以打了翻身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把兵、師黨委的決策與三團實際緊密結合,在結合中抓創新,在結合中抓落實,取得了一些實效。特別是在貫徹落實兵、師黨委關於結構調整、土地長期固定、兩費自理、發展庭院經濟、危舊住房改造等方面決策中,始終注意與三團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照搬照抄,不唯上,不唯書,始終以科學的發展觀爲指導,以職工羣衆的利益爲最高標準,以確保發展爲根本目標。

第二,堅持以制度促管理,確保決策的落實。我們以管理規範化爲目標,各行各業自上而下建立了嚴格的考覈制度,量化、細化標準,嚴格管理,嚴格考覈,獎罰兌現。如:農業生產上,我們根據階段生產特點,對掛鉤科室、連隊和職工分別制定不同的考覈辦法,做到有安排、有檢查、有考覈、有落實,把管理措施貫穿到階段工作的始終,使決策得到很好的落實。特別是在結構調整方面,在林果畜牧業及庭院經濟發展上,從團領導到連隊幹部以及每一位職工,人人身上都有任務、有指標,有考覈,有力地促進了黨委重大決策的落實。

第三,堅持一個落腳點,致富職工不動搖。在2014年起,

全團承包職工上繳指標平均下浮7,團裏每年少收1550萬元,職均增收3500元的基礎上;2014年出臺9項兌現政策,給職工讓利1160萬元,職均增收3480元,通過大力推廣應用高新技術,強化管理,節本降耗,提高單總產水平,發展庭院經濟,使職均收入由2014年的1.2萬元提高到2014年的2.35萬元、2014年的1.65萬元。目前,全團職工銀行存款達1.4億元。全團職工生活富裕,上下形成了求發展、講穩定的大好局面。

縱觀2014年的工作有以下六點成功經驗:一是腳踏實地抓棉花是團場的發展之本;二是千方百計抓項目是團場發展之策;三是一心爲民辦實事是團場發展之重;四是敢爲人先抓科技是團場發展之計;五是招商引資辦工業是團場發展之力;六是政通人和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

二、2014年工作的思路

2014年我們的奮鬥目標是:“525218”,即:確保籽棉總產5000萬公斤,力爭實現5500萬公斤;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5億元,財務利潤2014萬元,職均收入1.8萬元。

(一)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

1、做大棉花:

一是大力實施六項重點措施。大力實施精準農業技術,實施精準播種7萬畝,出苗率達到95左右;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好12萬畝滴灌,加大培訓職工的力度,提高應用水平,降低用水量,提高單產;大力推廣抗病品種。今年主栽中——35品種,大力推廣新陸中14抗病品種5萬畝,9757抗病品種5000畝,99b抗蟲棉、高產品種2萬畝;大力推行機械採棉,計劃購置大型拖拉機5臺,採棉機4臺,機採棉3——5萬畝;大力改造低產田,清理排渠,挖排治鹼,拉膠改沙,治理鹼斑,油渣還田,培肥地力,實施低產田改造2萬畝;大力推廣8項農業信息技術,4300畝自動化滴灌技術、病蟲害自動化測報、微機決策平衡施肥、推廣視頻監測作物技術、自動化測水技術、棉花枯黃萎病變異監測技術、機載地理衛星產量模型信息系統、自動化氣象農業應用技術。

二是貫徹落實五條成功經驗。始終堅持“矮、密、早、勻、膜”技術路線不動搖;始終堅持以“水調”爲中心的綜合調控技術不走樣;始終堅持以精耕細作爲目標的管理措施不偏離;始終堅持“預防爲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達到蟲害最低水平;堅持在棉花生長與栽培上樹立“先搭豐產架子,後塑造合理株型”的栽培理念,重點抓好“四早、兩晚”,促早熟、防早衰。

2、畜牧、林果業做強

第一,畜牧業。以實現10萬隻肉用羊爲目標,今年計劃完成6萬頭只,產肉1000噸,畜牧業增長10以上,力爭實現人均5頭畜目標,培植養殖大戶,以點帶面發展畜牧業;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通過人工受精、凍精冷配技術,實現良繁快繁,培養40個專業化養殖戶,以每年1萬隻的速度全面推廣薩福克羊的雜交改良,力爭2014年實現10萬隻肉用羊發展規模;提高畜牧業的科技含量,推廣“三貯一化”技術,提高飼草利用率;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加大投入,健全動物疫病信息預警預防體系,免疫保護率要達到100。

第二,林果業。今年計劃造林建園2014畝;完善林權改革制度,深化林權改革;加速果園標準化建設,加快老果園的更新改造,優化品種品質,全面推廣疏花、疏果和套袋技術,提高商品率;對新定植的果園,按照矮化密植要求逐一檢查,補栽嫁接到位,儘早見產見效;新建果園確保全部矮化密植。將科技連香梨園租賃給阿克蘇安利達公司,建立一個優質果品基地,帶動林果業發展;要結合退耕還林還草,開展“一園百畜”活動,以園養畜,以畜促林,林草間作,推進林果草畜一體化。

第三,庭院經濟。一是強化“五個引導”:引導職工自用地100定植果樹;引導全團100的單位建設養殖小區,養殖小區入畜率100;引導職工“一畝園、十畝田”思想意識的養成,加大自用地果樹的管理,達到85的成活率;引導庭院同類產品儘快形成規模,形成品牌,吸引龍頭;引導庭院大戶走名、優、特、新的發展路子。二是解決好三個突出問題:解決好眼前和長遠利益的兼顧問題,支持職工在自用地裏自建“二、三合一”住房,加速“撤棟並戶”步伐;解決好分散經營問題,既要堅持自主經營,更要強化市場、信息、技術、訂單服務,使庭院經濟從自給自足向集約化經營轉變;解決好考覈與考評問題,完善考覈機制。依託組培室快速繁殖,智能日光溫室培育,大棚生產一條龍工廠化生產線,建立100畝蔬菜大棚基地,種植特色苗木、反季節蔬菜、大棚西瓜等。

(二)以改革爲動力,全面落實兵、師“1 3”文件精神

第一,全面貫徹兵團“1 3”文件精神。落實“兩擴大”和“16字方針”,兩費自理率達到100,土地固定100,結合團場實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適度擴大職工承包面積,調整分配製度,縮小幹羣收入差距,減輕職工負擔;進一步發展完善“以豐補欠”資金的管理辦法和實施效果;擴大土地面積,力爭人均承包面積60畝,機採80畝,職均收入1.8萬元,合理確定職工上繳指標;適當調減低收入和弱勢羣體、虧損戶的上繳指標確保職工收入。

第二,積極穩妥地推進機構改革。按照兵團黨委的部署,穩步推進團場機構改革,積極按協會型組織方式推進改革,成立果業、農機2個協會,畜牧、農業推廣2箇中心、園林、物資供應、水務、廣播電視文化4個工作站,保安和防雹大隊以及2個社區管委會等組織機構,剝離的機關部門以會員制與相關羣體形成利益共同體。

第三,全面推行水權改革。嚴格執行“計劃用水、統一調度、定額配水、節約留用、超用加價”制度,積極推行水權證,穩步推進水票制。

(三)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促進小城鎮發展

爭取國家重點小城鎮建設項目。2014年爭取項目資金2100萬元改善小城鎮基礎設施,用於集中供暖、供排水、城鎮環行公路建設。投資3800萬元積極實施39.8公里乾渠、8公里支渠、80公里斗渠硬質雙防項目,將極大提高水的利用率。積極落實農一師在三團的通團公路項目,4月份將動工修建三團——阿瓦提——16團——阿拉爾3級公路;併爲三團團部——二團——金銀川火車站道路做好準備。積極爭取抗震安居項目,實施100戶“抗震安居”房建設。爭取二十八土地治理項目2014萬元。完成用電線路改造和滴灌泵站的電力設備安裝工作。

(四)以人爲本,爲職工羣衆辦十件好事

一是加大連隊基本建設力度,把重心移向連隊和職工,2014年基本拆除土建危房,基本拆除土建辦公室,新建連隊辦公室8幢,徹底消滅危房、土塊房。

二是投資6000萬元,實施60公里干支斗渠“雙防”,最大限度提高三團的水利用率。

三是繼續實施滴灌2萬畝,全團100的棉田實現滴灌。

四是爭取資金2100萬元加大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實現小城鎮的集中供水、供暖、排水,新建一條長約3.5公里的環城道路;投資400萬元建設胡楊公園;投資70萬元鋪設商住樓街道彩磚路面。

五是引資240萬元實施全團47公里的農電網改造,利用國家項目600萬元建設信息化農場。

六是投資200萬元對基層單位的自來水管道進行全面更新改造。

七是爭取6月份完成小城鎮廣場建設,爲職工提供一個休閒、健身場所。

八是投資100萬元種樹種草,改造各單位的營區面貌。

九是啓動三團——阿拉爾的公路建設,促進對外交流。

十是投資800萬元再購買4臺採棉機,進一步擴大面積,減輕勞動強度。

(五)以實爲本,落實好十項具體的工作

一是落實好棉花生產。隨着滴灌新技術的推廣,轉變好“早播種、早促苗、早灌水、早打頂,晚化調、晚施肥”的技術思路。

二是落實好全面推行滴灌工程具體任務,繼續組織實施2萬畝滴灌工程,基本農田100推行滴灌技術。

三是落實好機採棉推廣工作,再購置4臺採棉機,機採面積努力達到5萬畝以上,爭創全兵團機採棉大團。

四是落實好預算管理。2014年財務管理主要突出抓預算管理,抓好連隊製造費的預算管理,強化開支範圍;抓好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嚴格定編、定員、定經費;抓好基本建設預算管理,嚴格預算審批程序;抓好項目預算管理,使用好國債資金。

五是落實好項目建設,積極組織攻關,確保已經立項的2014萬元的小城鎮建設項目,3980萬元乾渠硬質防滲項目,8公理硬質防滲項目,80公理u型斗渠防滲項目,2014萬元的土地治理項,600萬元的農業信息化項目,300萬元的科技試點縣項目,100萬元的種苗基地項目,200萬元的退耕還林補貼項目。

六是落實好園林業管理。加強果林地承包合同的落實,實現100買斷經營,100交足果樹款,加強“林隨地走”的農田林管理責任考覈,防止農田林管理改革之後放任不管。

七是落實好設施農業高效產業。把科技連的日光溫室形象工程點亮見實效,帶動家家戶戶溫棚發展,繼續實施20個溫棚,形成蔬菜業的大市場。

八是落實好奶牛場、種羊場、活畜交易爲主體的畜牧業。

九是落實好水權證制度的改革。加強渠系自動化測水,計量到連,加強果林地地下水的打井利用,強化水權獎懲制度。

十是落實好團場機構改革。在春播後,逐步落實好機關科室合併整編,儘快落實社區建設,制定定編預算管理制度。

(六)以科技爲本,重點推廣應用六項科學技術

第一,充分加強與國家農業信息化農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數字化農業推廣應用研究所,建設數字農業技術示範基地,開展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全球衛星定位差分基站,實現精準差分定位。二是建立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團精確的農田地塊、水利設施、滴灌系統、土壤養分等數字化管理。三是示範田間土壤樣品採集g定位,實現土壤樣品採集標準化。四是改造噴霧器、施肥機,示範變量施肥,實現精準施肥。五是示範土壤硬度及電導率測試,監測土壤的鹽鹼度,確定合理的灌溉壓鹼方案,對不同地塊實行特殊管理。六是加強各單位信息網絡建設,給單位配備一臺電腦,推動自動化辦公和電算化。

第二,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實現棉花土地面積的遙感測繪,棉花苗情的分類遙感測繪、棉田土壤旱情遙感測繪,使信息技術真正爲棉花生產服務。

第三,加大全程機械化和微機決策平衡施肥實施力度,利用信息技術加大智能化農業機械的改造,使信息技術和實現技術有效結合。

第四,在全面推廣膜下滴灌技術的基礎上,加大自動化灌溉的升級改造力度,解決職工傳統灌溉模式,對滴灌實施效果的影響。

第五,以建設“全國科技試點縣”、“國家農村信息化基地”爲契機,利用三團引進人才的優勢,抓住機遇成立智能化農技推廣站,構建三團科技創新平臺。

第六,努力把科技連真正打造成兵團的現代化農業第一連。

三、春耕春播工作情況

三團2014年的春耕春播工作,以精準種子、精準播種、精準滴灌、精準施肥爲重點,大力引進新技術、新科學,推廣抗病品種7萬畝,精準滴灌10.5萬畝,超寬膜、高密度、機採棉播種方式8萬畝,引進氣吸式精量播種機65臺,改造半精量播種機76臺,加強種子人工精選和包衣拌種,大力實施棉花行間兼種茴香等一系列措施。

在4月6——11日受低溫、降雨等天氣過程影響下,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仍較往年提前7——10天完成。目前,全團12.5萬畝棉花一播全苗,長勢喜人。

以上是我團工作的基本情況,敬請各位領導指正。

第三篇:團場部隊工作彙報材料

乘勢而上 科學發展 建立和諧團場—農一師三團彙報材料

農一師三團成立於1956年3月,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與阿瓦提縣、柯坪縣、阿克蘇市毗鄰,全團總規劃面積77萬畝,播種面積14萬畝,其中棉花種植面積佔80%以上;全團總人口1.75萬人,現有基層單位32個。

近兩年,三團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兵、師黨委一系列會議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不斷加快改革發展的步伐,實現了政治、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14年,被國家授予“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國家星火計劃——全國首批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首批全國科技試點縣”等稱號。全團gdp達2.19億元,較上年增長20%,實現利潤3400萬元,職均收入1.65萬元。與2014年相比,籽棉總產增加1153萬公斤,增長26.7%;庭院經濟總產值達1703萬元,增長16.6%;標畜存欄增加2.15萬頭(只),增長62%。全團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

一、我們的主要做法:

(一)圍繞兵師黨委決策,理清發展思路

近幾年,我們按照兵師黨委要求,逐步理清了團場發展的總體思路,即:以深化改革爲動力,以結構調整爲主線,以提高素質爲載體,以高新技術爲支撐,以建章立製爲保證,最終實現“職工管理規模化、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技術信息化、連隊組織協會化、團場經營產業化”。

在棉花生產上,加強10萬畝優質棉基地建設,推廣和實施滴灌節水10萬畝,機採棉10萬畝,力爭皮棉平均單產達到150公斤以上。畜牧業大力實施“千家萬戶養畜”工程,加快10萬隻肉用羊基地建設,扶持養殖大戶500戶以上,畜牧業增加值年均遞增15%。林果業通過荒漠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和自用地種植三大措施,建設2萬畝乾果基地。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繼續保持全國信息技術先進團場、兵團紅旗團場、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爭創全國先進,使“三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

(二)開拓創新,圍繞中心謀發展

1、不斷深化改革,提供發展動力

圍繞擴大經營自主權,土地固定率達到100%,上繳自理金4546萬元,自理率已達98%以上;採取多種形式對基建公司、修造廠、甘草廠進行改革後,累計減虧418萬元,爲企業增加效益111萬元;深化財務制度改革,實施物資比質、比價競標集體採購和大宗農副產品出售實行拍賣制度,推行項目工程公開招投標制度,實行財務聯籤,全面實行預算管理,會計實行委派制,各項管理進一步趨向規範化。

2、推進結構調整,增強發展實力

一是依靠農業高新技術,腳踏實地狠抓棉花。在“棉花穩團”發展理念指引下,積極應用精準農業技術、擴大抗病品種面積、落實高產栽培模式和防蟲減災等多項措施,促使全團12.5萬畝棉田,籽棉總產首次突破5000萬公斤大關。2014年,實施膜下滴灌技術7.8萬畝,平均增產12%,涌現皮棉單產150公斤以上棉田7.8萬畝;推廣新陸中14、遼棉19、9757等抗病品種6.3萬畝,較上年增加4.3萬畝,枯黃萎病發病面積下降68%;堅持以“水調”爲主的生物、化學、肥水、耕作、人工整枝六大綜合調控措施,爲棉花穩產、高產塑造了合理的羣體結構。

二是立足致富職工羣衆,穩步推進林果畜牧業。以10萬隻肉用羊基地建設爲龍頭,以人均5頭畜爲目標,制定15項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職工養畜。目前,全團累計建成以牛、羊、毛驢爲主的養殖基地3個,養殖區15個,種羊場1個,新建青貯池3000立方米。各類標畜存欄達5.55萬頭只,增長4.6%,全年共產肉883噸,增長7.6%。2014年,造林建園4840畝,果品總產4100噸,完成林果業總產值340萬元。

三是庭院經濟幫助職工多渠道致富。按照兵團黨委“五個必須”要求,劃分自用地4645畝,戶均2.1畝;大力推進林果草畜一體化建設,把居住區、種植區、養殖區有機結合;實施危舊住房改造工程,創造性地建設了一批“二合一”、“三合一”的“別墅式”庭院,改造面積達到1.84萬平方米;全團2700畝自用地爭取秋季種植薄皮核桃、桃、杏,間種玉米飼草,形成了“以畜肥田”的發展格局。去年,全團自營經濟總戶數達到了4038戶,從業人員5613人,2014自營經濟戶均收入4219元,職均收入1367元。

(三)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引進,挖掘發展潛力

積極探索“團辦工業民營化、民辦工業規範化”道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近3年完成項目總投資1.1億元。 2014年,引進580萬元新建年產1萬噸棉籽加工油脂廠一座,年降低加工費90萬元;引資360萬元建設8條滴灌帶回收再生生產線,年降低生產成本400萬元;引資60萬元建成廢膜回收再生pe管材生產線,年降低管材成本240萬元。2014年設計項目18個,正在實施的9個,儲備項目14個,已上報項目8個,累計完成項目總投資1730萬元,招商引資2503萬元。

(四)堅持以人爲本,構建和諧團場

三團黨委堅持以人爲本,近三年來,先後投入1.8億元資金,改善職工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2014年,投資9700萬元,完成了6.3萬畝滴灌工程,5公里硬質塑膜雙重防滲渠道;投資467萬元建設小

學教學樓,投資130餘萬元改造完善醫院、幼兒園設施、設備。投資3550餘萬元興建5幢居民樓和文化廣場,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建設職工住房4.8萬平方米,完成危舊住房改造216戶、1.8萬平方米,尤其在7連、14連、19連等單位興建“別墅式”住宅74套,實現種養結合、水電配套,極大改善了職工的居住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在市場經濟不斷改革的今天,三團黨委仍堅持福利於民,堅持平價糧油供應;重大節日給幹部職工、離退休人員發放大肉62.6噸、價值94萬元,發月餅10噸;人均財政支付轉移200元,提供低保金近60萬元。

(五)依靠科技,實施“四大工程”促發展

第一,基地示範工程。圍繞建設10萬畝優質棉基地,與中科院、遼棉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四個專家育種工作站,引進抗病品種試材1000多個,推廣種植新陸中14、遼棉19、9757等抗病品種7萬畝次,枯黃萎病發病面積、發病率分別下降45%、67%。圍繞2萬畝乾果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果品,特別是荒漠涌泉灌定植核桃,爲治理荒漠提供了成功範例。大力推廣凍精冷配、高頻繁殖技術,投資70多萬元,引進薩福克種羊20只,計劃建設種羊繁殖基地80個,以每年改良肉羊1.6萬隻的速度,用3—5年時間把三團建成10萬隻肉用羊生產基地。

第二,信息化帶動工程。從2014年起,先後投資1998萬元,引進推廣了地埋式自動化測水測肥滲灌系統、微機決策平衡施肥、農作物病蟲害自動監測、智能日光溫室、可視農業信息監測、afs採棉機測產系統等12項農業信息技術,提升了我團科技強團競爭力。在科技連1000畝棉田內,對以上技術進行集成、應用,使每位職工的管理定額提高到200畝,節水23%、節肥8%以上,職均產值32萬元,職均收入可達6萬元。

第三,人才開發工程。借智借腦,與14個科研院所及大學進行廣泛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新技術合作項目達23個;聘請專家,組建專家工作站,對棉花枯黃萎病進行重點攻關;引進本科生50名,建立了“專家公寓”和“大學生公寓”,給每個人提供價值2014元的生活必需品,安排他們掛職鍛鍊,重點對他們進行培養,目前已有6人走上領導崗位。2014年引進大學本科畢業生19名,其中16名充實基層領導班子,擔任連隊農業技術員、政工員。

第四,素質提升工程。以“2014年基層幹部全部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機關幹部全部達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爲目標,大力實施各級幹部素質提升工程,目前,各級幹部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已佔65%。積極開展職工全員思想教育和技術培訓,連續2年對職工進行軍事訓練;組織“職工綠色證書”培訓,給全團職工發放《棉花苗期診斷圖譜》、《棉花高產栽培》等書籍8000餘冊,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六)真抓實幹,突出重點求發展

第一,堅持從實際出發,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近兩年,三團之所以打了翻身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把兵、師黨委的決策與三團實際緊密結合,在結合中抓創新,在結合中抓落實,取得了一些實效。特別是在貫徹落實兵、師黨委關於結構調整、土地長期固定、兩費自理、發展庭院經濟、危舊住房改造等方面決策中,始終注意與三團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照搬照抄,不唯上,不唯書,始終以科學的發展觀爲指導,以職工羣衆的利益爲最高標準,以確保發展爲根本目標。

第二,堅持以制度促管理,確保決策的落實。我們以管理規範化爲目標,各行各業自上而下建立了嚴格的考覈制度,量化、細化標準,嚴格管理,嚴格考覈,獎罰兌現。如:農業生產上,我們根據階段生產特點,對掛鉤科室、連隊和職工分別制定不同的考覈辦法,做到有安排、有檢查、有考覈、有落實,把管理措施貫穿到階段工作的始終,使決策得到很好的落實。特別是在結構調整方面,在林果畜牧業及庭院經濟發展上,從團領導到連隊幹部以及每一位職工,人人身上都有任務、有指標,有考覈,有力地促進了黨委重大決策的落實。

第三,堅持一個落腳點,致富職工不動搖。在2014年起,

全團承包職工上繳指標平均下浮7%,團裏每年少收1550萬元,職均增收3500元的基礎上;2014年出臺9項兌現政策,給職工讓利1160萬元,職均增收3480元,通過大力推廣應用高新技術,強化管理,節本降耗,提高單總產水平,發展庭院經濟,使職均收入由2014年的1.2萬元提高到2014年的2.35萬元、2014年的1.65萬元。目前,全團職工銀行存款達1.4億元。全團職工生活富裕,上下形成了求發展、講穩定的大好局面。

縱觀2014年的工作有以下六點成功經驗:一是腳踏實地抓棉花是團場的發展之本;二是千方百計抓項目是團場發展之策;三是一心爲民辦實事是團場發展之重;四是敢爲人先抓科技是團場發展之計;五是招商引資辦工業是團場發展之力;六是政通人和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

二、2014年工作的思路

2014年我們的奮鬥目標是:“525218”,即:確保籽棉總產5000萬公斤,力爭實現5500萬公斤;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5億元,財務利潤2014萬元,職均收入1.8萬元。

(一)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

1、做大棉花:

一是大力實施六項重點措施。大力實施精準農業技術,實施精準播種7萬畝,出苗率達到95%左右;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好12萬畝滴灌,加大培訓職工的力度,提高應用水平,降低用水量,提高單產;大力推廣抗病品種。今年主栽中——35品種,大力推廣新陸中14抗病品種5萬畝,9757抗病品種5000畝,99b

; 六是投資200萬元對基層單位的自來水管道進行全面更新改造。

七是爭取6月份完成小城鎮廣場建設,爲職工提供一個休閒、健身場所。

八是投資100萬元種樹種草,改造各單位的營區面貌。

九是啓動三團——阿拉爾的公路建設,促進對外交流。

十是投資800萬元再購買4臺採棉機,進一步擴大面積,減輕勞動強度。

(五)以實爲本,落實好十項具體的工作

一是落實好棉花生產。隨着滴灌新技術的推廣,轉變好“早播種、早促苗、早灌水、早打頂,晚化調、晚施肥”的技術思路。

二是落實好全面推行滴灌工程具體任務,繼續組織實施2萬畝滴灌工程,基本農田100%推行滴灌技術。

三是落實好機採棉推廣工作,再購置4臺採棉機,機採面積努力達到5萬畝以上,爭創全兵團機採棉大團。

四是落實好預算管理。2014年財務管理主要突出抓預算管理,抓好連隊製造費的預算管理,強化開支範圍;抓好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嚴格定編、定員、定經費;抓好基本建設預算管理,嚴格預算審批程序;抓好項目預算管理,使用好國債資金。

五是落實好項目建設,積極組織攻關,確保已經立項的2014萬元的小城鎮建設項目,3980萬元乾渠硬質防滲項目,8公理硬質防滲項目,80公理u型斗渠防滲項目,2014萬元的土地治理項,600萬元的農業信息化項目,300萬元的科技試點縣項目,100萬元的種苗基地項目,200萬元的退耕還林補貼項目。

六是落實好園林業管理。加強果林地承包合同的落實,實現100%買斷經營,100%交足果樹款,加強“林隨地走”的農田林管理責任考覈,防止農田林管理改革之後放任不管。

七是落實好設施農業高效產業。把科技連的日光溫室形象工程點亮見實效,帶動家家戶戶溫棚發展,繼續實施20個溫棚,形成蔬菜業的大市場。

八是落實好奶牛場、種羊場、活畜交易爲主體的畜牧業。

九是落實好水權證制度的改革。加強渠系自動化測水,計量到連,加強果林地地下水的打井利用,強化水權獎懲制度。

十是落實好團場機構改革。在春播後,逐步落實好機關科室合併整編,儘快落實社區建設,制定定編預算管理制度。

(六)以科技爲本,重點推廣應用六項科學技術

第一,充分加強與國家農業信息化農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數字化農業推廣應用研究所,建設數字農業技術示範基地,開展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全球衛星定位差分基站,實現精準差分定位。二是建立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團精確的農田地塊、水利設施、滴灌系統、土壤養分等數字化管理。三是示範田間土壤樣品採集gps定位,實現土壤樣品採集標準化。四是改造噴霧器、施肥機,示範變量施肥,實現精準施肥。五是示範土壤硬度及電導率測試,監測土壤的鹽鹼度,確定合理的灌溉壓鹼方案,對不同地塊實行特殊管理。六是加強各單位信息網絡建設,給單位配備一臺電腦,推動自動化辦公和電算化。

第二,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實現棉花土地面積的遙感測繪,棉花苗情的分類遙感測繪、棉田土壤旱情遙感測繪,使信息技術真正爲棉花生產服務。

第三,加大全程機械化和微機決策平衡施肥實施力度,利用信息技術加大智能化農業機械的改造,使信息技術和實現技術有效結合。

第四,在全面推廣膜下滴灌技術的基礎上,加大自動化灌溉的升級改造力度,解決職工傳統灌溉模式,對滴灌實施效果的影響。[本文出自本站-]

第五,以建設“全國科技試點縣”、“國家農村信息化基地”爲契機,利用三團引進人才的優勢,抓住機遇成立智能化農技推廣站,構建三團科技創新平臺。

第六,努力把科技連真正打造成兵團的現代化農業第一連。

三、春耕春播工作情況

三團2014年的春耕春播工作,以精準種子、精準播種、精準滴灌、精準施肥爲重點,大力引進新技術、新科學,推廣抗病品種7萬畝,精準滴灌10.5萬畝,超寬膜、高密度、機採棉播種方式8萬畝,引進氣吸式精量播種機65臺,改造半精量播種機76臺,加強種子人工精選和包衣拌種,大力實施棉花行間兼種茴香等一系列措施。

在4月6——11日受低溫、降雨等天氣過程影響下,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仍較往年提前7——10天完成。目前,全團12.5萬畝棉花一播全苗,長勢喜人。

以上是我團工作的基本情況,敬請各位領導指正。

第四篇:消防部隊工作彙報發言稿

隨着銅仁地區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高層、地下、多層商住樓,小高層住宅樓,城鎮燃油燃氣貫通,水陸空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各類大型羣衆性活動消防勤務和天旱、洪澇、冰雪等自然災害對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消防部隊工作彙報發言稿。公安消防部隊所承擔的職能由原來的防火滅火向社會救助、應急救援和處置特種災害事故以及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方向拓展,這給廣大消防官兵提出了新的挑戰和嚴峻考驗。對象的發展,任務的擴展,使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面臨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着在各種“急、難、險、重”等災害事故救援中能否打得贏的嚴峻挑戰。筆者通過對銅仁地區實地調研,就如何深化打造消防鐵軍,全面提升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現代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的特點

現代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的突發性、災難性和社會化應急救援工作的多樣性,對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是新時期新階段擺在消防部隊面前的全新課題。一是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發生的頻率加快,消防部隊承擔的滅火應急救援任務日益繁重。近年來,全區小火亡、道路交通等事故時有發生,火災和各類災害事故呈逐年上升趨勢,由於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多發、頻率加快,全區消防部隊所擔負的滅火應急救援任務面臨艱難險重的困境。二是火災、災害事故規模擴大,滅火、應急救援力量急需加強。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用電器、燃氣得到普遍使用,城鄉工業化、市場化的格局逐漸形成,可燃、易燃物質不斷增多,一旦發生火災,便會瞬間擴大,形成燃燒猛烈的局面,往往一處火災需要多隊增援。三是火災危險程度升高,消防隊員的防護裝備亟待加強。現代火災涉及到高層、地下建築、公衆聚集場所和農村大村寨等,火災形勢瞬息萬變,煙霧毒性大、火焰輻射熱強、建築物隨時坍塌、燃燒爆炸現象瞬間發生等不安全因素對參戰官兵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四是應急救援形式多樣。隨着各種新工藝、新設施、新產品的投入使用和自然災害以及公共突發事件嚴峻形勢,消防隊伍的作戰任務已從過去的火災撲救單一模式拓展到抗旱救災、洪澇搶險、排除爆炸、洞穴坍塌救助、道路交通救援、空難現場施救等各個方面。

二、當前制約我區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提高的兩大因素

(一)滅火應急救援指揮員素質不高。支隊、大隊、中隊、班四個層次的滅火指揮員,構成了我區公安消防部隊自上而下的滅火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在滅火應急救援工作中,指揮員的組織指揮水平是戰鬥力的關鍵因素。但從調研情況來看,在支隊、大隊、中隊三個滅火指揮層次上,因缺乏應有的培訓機制,有相當一部分指揮員的素質不能適應現代滅火應急救援的需要。從基層指揮員隊伍的情況來看,目前基層指揮員主要是以消防學校培訓的中專生和地方大學畢業的學生幹部爲主,正規大專以上畢業的幹部在全區消防部隊中所佔的比例相對較少,地方大學畢業的學生幹部滅火應急救援經驗不足。因此,幹部的生長培養體系上有待於進一步趨向合理化和科學化。而一些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學歷較高的幹部和專業人才因受服役年限規定的限制又不得不退出現役,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隊戰鬥力的提高。

(二)消防車輛器材裝備不適應滅火應急救援需要。我區屬貴州“兩欠”程度最深的地區,由於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後,因此在消防經費投入上也存在嚴重不足,一些“高、精、尖”特種消防車輛器材裝備在全區幾乎是一片空白。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將直接影響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一是裝備的配置水平不高。近幾年,消防部隊特勤裝備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與實戰需要仍然還有較大的差距。普通消防站器材裝備條件雖有改善,但高科技裝備水平提高不大,部分執勤車、個人防護裝備和破拆救援工具仍停留在撲救一般火災和對付一般災害事故的水平上。二是現有的部分特種器材裝備尤其是進口的器材裝備尚不能達到熟練操作。其原因是缺乏類似器材的替代訓練產品,反覆使用會導致這些器材損壞,這就降低了裝備在實戰中的使用效益。戰鬥力的提高是人和裝備的最佳結合,而現今的應急救援工作以官兵發揚大無畏精神爲主,這不但不能成功處置災害事故,反而會損兵折將,帶來嚴重後果。車輛器材裝備是公安消防部隊參與應急救援的重要武器,隨着近幾年地方政府對特勤裝備投入的加大,消防部隊的裝備有了較大的改善,戰鬥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從全區特勤裝備需求來看,還遠不能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目前我區的特勤裝備主要集中在銅仁市消防一中隊和二中隊,而其它普通消防站的特種裝備還沒有完全達到標準消防站器材裝備配備的標準。三是消防訓練分得太細過散,組織困難,效果欠佳。過分強調戰術訓練,技術訓練有所弱化。目前基層中隊大多數訓練項目不再以秒數來評定成績,這樣也會使參訓人員失去了以往爭分奪秒的競爭意識,導致消防隊員對技術動作標準下滑。四是消防隊員少、人員結構層次多、分課目訓練多、訓練氣氛差、訓練效果低。有的項目訓練只有1至2人,營造不出訓練氣氛,參訓人員訓練熱情不高。據初步統計,基層中隊執勤器材裝備有100餘種,需要訓練和掌握23類177個技術訓練課目和80類160個戰術訓練課目等。繁多的訓練課目與有限的訓練時間矛盾突出,在開展訓練中,如不能合理安排、科學施訓,勢必會造成顧此失彼的不良現象。五是沒有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應急救援聯動機制。 近年來,消防指揮中心受理業務的範圍在不斷擴展,消防部隊面向社會的應急求助、搶險救援的任務日趨繁重。而消防部隊自身警力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專業技術裝備數量少、技術含量低,適應範圍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建立一種能充分利用社會人力、裝備等資源爲滅火、應急救援服務的聯動協調機制已成爲拓展消防部隊職能的迫切需要。

三、深化打造消防鐵軍工作,全面提升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着力抓好消防官兵綜合素質的提高。目前,總隊舉辦打造消防鐵軍“攻堅組”培訓班,是提高滅火救援能力多種途經的一種,工作彙報《消防部隊工作彙報發言稿》。 在強化大、中隊指揮員素質,要通過集中培訓,委託受訓,邀請專家及有關技術人員講課等方式,着重提高一線大、中隊幹部的“五種能力”(即組織指揮能力、科學判斷能力、隨機應變能力、攻堅克難能力、正確決策能力)。強化士官骨幹的綜合素質,主要突出提高士官骨幹的綜合管理能力,單獨執行任務能力,動手操作器材裝備能力。讓士官骨幹真正成爲部隊的管理能手、滅火應急救援中的“尖刀”。一要優化戰訓幹部隊伍結構。針對滅火與應急救援任務日益繁重,而戰訓幹部緊缺的現狀,應通過外引內調等方式,儘快配齊配強各級戰訓幹部隊伍。應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強化戰訓業務培訓,優化戰訓幹部結構,全面提高消防部隊滅火應急救援工作。一是選調地方大學生補充戰訓崗位,主要是招進化工、給水、建築專業人才;二是委託地方院校代培,提高戰訓幹部文化基礎;三是舉辦培訓班,重點提高滅火應急救援組織指揮能力;四是合理調配,正確使用戰訓專業人員。對於長期從事戰訓工作,具有豐富的滅火救援實戰經驗,又熱心戰訓工作人員,要儘可能地安排在戰訓崗位工作,不要因提職、晉升等非工作需要調離戰訓部門或隨意轉業,對於工作表現突出的戰訓幹部可考慮提前晉職晉銜;五是改革戰訓人員技術職稱評定有關規定,從優解決戰訓人員技術職務晉升,對從事戰訓工作的基層幹部應放寬政策給予評審技術職務,同時對因學歷、外語影響技術職務晉升(初評)的戰訓幹部,要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其獲得文憑,提高外語水平。戰訓幹部的初、中級技術職務規定比例可適當突破,有利於培養和保留滅火應急救援專業人才。二要優化兵員結構。消防部隊要適應現代形勢和任務的需要,讓基層一線的執勤實力增強,士官除了從現役義務兵中挑選外,對一些專業性較強和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裝備操作人員,可採用從地方院校應徵入伍。細化對士官的考覈制度,優化兵員結構,最大限度發揮士官隊伍的專業作用和主體作用。一是增加一線戰鬥班士官的編制比例;二是切實增加編制,解決人員太少的問題;三是地方政府出資解決合同制消防隊員。

(二)深入開展執勤崗位和打造鐵軍練兵活動。滅火救援工作的成敗直接關係消防部隊戰鬥力的強弱,影響消防部隊對外形象和威性。消防部隊要在人民羣衆面前樹立“鐵軍”形象,要在人民羣衆心中樹立“困難面前想鐵軍,鐵軍面前無困難”品牌,務必始終堅持“練爲戰、訓戰一致”的指導思想,全面落實新修訂的《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業務訓練與考覈大綱》和《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鬥條令》,狠抓官兵體能、技能、智能和戰術訓練。各基層消防中隊剛組建的滅火救援攻堅組要重點開展火情偵察、樓層進攻、破拆進攻、地下進攻、強攻排險、高空作業、人員搜救、工具堵漏等操法訓練,具備強攻近戰、突破攻堅的能力;攻堅隊員要深入開展高層建築、人員密集場所、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災撲救和危險化學品泄漏、交通事故、自然災害、建築倒塌等災害事故的應用戰術訓練和實戰演練,具備專業處置、打贏制勝的能力。普通隊員要大力開展責任區和重點單位“六熟悉”訓練,加強第一齣動力量編成、火情偵察、內攻救人、高層建築供水、大型商(市)場強攻滅火等戰術操法訓練。同時,全體指戰員要突出高溫、濃煙、黑暗、有毒、高空等環境中的適應性和心理訓練,大力開展偵察、救生、滅火、供水、破拆、排煙、堵漏、洗消等技能訓練,增強單兵攻堅和協同作戰的能力。只有在滅火救援工作中開展平時訓練、適時演練、戰時磨練,才能練就鐵的本領,確保“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鑄就鐵的本領,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法寶。只有向訓練場要體能,向演練場要技能,才能在實戰場上形成戰鬥力。消防部隊要始終貫徹練爲戰的法則,做到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立足最困難、最複雜的情況,從難從嚴摔打部隊;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象、作戰環境,練謀略、練指揮、練戰法、練作風,掌握過硬本領,提升實戰水平;下功夫學習新知識、駕馭新裝備、掌握新技能、研究新戰法,以實踐創新推進消防部隊建設發展,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形成戰鬥力。

(三)強化攻堅、精良裝備的配備和應用。無論在火場,還是在災害事故救援現場,能否成功戰勝火魔或災害事故,裝備精良是關鍵,裝備應用是核心。因此,消防裝備的配備與應用是我們克敵制勝的法寶,是我們戰勝一切災害事故的“利劍”。第一,要堅持合理配備裝備。裝備的配備應立足於執勤中隊擔負的具體任務和轄區保衛對象的災害特點,結合裝備的功能進行合理配備,在配備的過程中儘可能形成序列,使不同轄區的中隊保持不同的戰鬥風格,使裝備配備突出一個“專”和“精”二字,從而體現裝備配備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第二,要開展裝備應用訓練。配備裝備後,關鍵是要讓裝備在實戰中發揮效能,研製適應裝備特點的模擬訓練設施,開發提高訓練成效的訓練科目,力求技術操作的精確性,讓操作從會到精、從精到專,使裝備訓練從經驗型、粗放型向精確化轉變。要重點圍繞裝備功能的檢驗開展應用訓練,並通過訓練使官兵掌握在什麼災害現場用什麼裝備,真正達到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充分發揮裝備的最大效能。

(四)不斷更新和完善考覈機制。上級領導機關在完善考覈機制上要調整工作思路,儘量減少面上工作,將重心放在圍繞以執勤戰備爲中心的基礎工作建設上來,從部隊訓練、教育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部隊執勤滅火訓練改革的力度,確保各項滅火應急救援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要改變現行的考覈評比機制,多指導考覈,少排名評比,切實使基層部隊工作中心轉移到戰備滅火上來,切實還時間於基層,從而紮實做好滅火救援工作。

(五)認真開展理論研究。開展業務理論研究活動是保證練兵活動及滅火應急救援工作科學實施的前提,要將業務理論研究制度化,通過網絡、觀看業務光碟及研究業務理論書籍及文章,結合實際,開展有質量的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研究,科學總結,潛心鑽研,積極探索本地區滅火應急救援的對策及措施,撰寫有質量、有指導性的論文,指導、指揮本地滅火應急救援工作。在全部隊營造人人會講解、人人懂戰術、人人懂裝備的良好氛圍。

(六)加強本地區各種滅火應急救援力量的聯席和演練。要充分整合本地區各種社會救援力量,積極向當地政府彙報,以政府名義建立社會滅火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明確各種社會滅火應急救援力量的職責、任務分工及調動方式,要建立社會力量網絡系統,對本地社會救援力量做好詳細統計,對人員、裝備、車輛類型、大型機械裝備及聯絡人、聯絡方式詳細備案。同時,要明確調度方式,落實調集人員,對現場指揮程序要做出明確規定,平時加強聯繫,定期開展協同演練,確保一旦發生情況,可以隨時調動。

(七)開展業務大比武和考覈工作。要採取平時檢查、業務競賽和集會考覈等多種形式,對執勤崗位練兵活動及滅火應急救援工作進行實地檢查、檢驗和指導,檢查、檢驗和指導工作要突出實戰性,體現科學性,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不斷推動滅火應急救援工作的深入開展。

第五篇:部隊半年工作彙報

xxx半年工作彙報

半年以來,我連黨支部在上級黨委和機關的領導下,結合本單位建設實際,大力加強連隊全面建設,確保了行車安全,完成了教學保障、夏季裝備換季、“xxx2014”戰術演習等大項任務。

一、基本情況

我連共有xxx人,幹部xxx人,士兵xxx人(士官xxx人,義務兵xxx人)。其中:四級軍士長xxx人;上士16人;中士13人;下士11人。上等兵17人。黨員40人,幹部黨員xxx人,戰士黨員xxx人(預備黨員xxx人)。二、半年來取得的成績

4月份團軍事技能比武中xxx獲三公里第一名、連長xxx獲隊列指揮第二名、xxx在學院第一屆運動會中獲得舉重第一名、換季先進連隊、6月份團拔河比賽第一名、在軍區進行的七一表彰中獲得先進黨支部、

“xxx2014”戰術演習,全連共有38人蔘加,其中幹部3

- 1 -

人,駕駛員33人,修理工3人。xxx

連隊從落實一日生活制度、查鋪查哨制度以及請銷假制度等制度入手,嚴抓連隊的日常管理工作,特別是着重加強人員課餘時間的管理、崗哨履行職責。連隊的內務、崗哨履行職責都有了較大的改觀。

上半年主要工作

半年以來,支部時時把團結放在工作的首位。嚴格按照《政工條例》和《軍隊基層建設綱要》的要求,堅持民主集中制,遵循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來討論和決定重大問題。在調配班長、評選先進等事關士兵重大利益的問題上,堅持公正、公平、公開,在戰士中樹立組織的良好形象。在抓黨員隊伍建設方面,連隊嚴格落實相關制度和計劃開展組織生活,搞好黨員教育管理,通過嚴格的組織生活,解決好黨員思想上入黨的問題。

連隊強化了黨支部對團支部和軍人委員會的指導,黨支部指導團支部和軍人委員會大力開展適合連隊特點的學習成才活動,充分發揮團員、青年在完成各項任務中的突擊作用,涌現出任玉奇、崔傳玉等先進個人。軍人委員會在黨支部的指導下,利用課餘時間和春節、五一等節假日在戰士們中間廣泛開展籃球、cs

比賽以及推車入庫等戰士感興趣並與我連專業結合緊密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了戰士們的業餘生活,強健了官兵的身體。

爲保證演習車輛的安全,連隊在演習準備初期成立了演習安全領導小組,制定了相應的安全防事故措施,確定了各波次負責人和安全員,簽訂了《安全防事故責任書》教育全連官兵做到:“時時講安全,事事注意安全”,時刻繃緊安全弦。演習中,連長嚴密組織“一日一會”制度,妥善調配好次日車輛保障分工,反覆強調“安全駕駛十不準”的重要性,督促駕駛員一定要做到心繫安全。在演習過程中,所有人員一直保持聯絡暢通,互相探討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隱患,有重點的做好安全預想預防,每組都加大檢查與監督的力度,並根據安全工作責任制,依據職責分工,承擔安全責任,保證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四、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保障多,人員進返場頻繁,對管理帶來很大的影響,內務、形象和一些細小工作抓的力度很大,但是效果不明顯。

(二)連隊幹部少,在沒有大項活動時,我連還能嚴格落實教學保障中幹部跟班制度,如果院內有大項活動時,往往不能落實跟班制度。

(三)兩場地文化器材、活動場地都受限,去場地參與保障的官兵業餘生活單調。

(四)我連人員多,空間少,文體器材短缺,除一張舊乒乓球檯外,功放與音響也因年久已經不能使用,連隊沒有其他的文體娛樂器材。

六、對團隊發展、學院建設的意見建議

(一)當前各種通知中,經常要求全單位人員觀看校園網上某某視頻,但目前爲止,僅坦克三連給戰士配有公用電腦並連接軍網,其餘連隊均只有連部一臺電腦可連接軍網,無法有效組織集體進行學習。建議將視頻資料刻錄爲光盤下發或在校園網中設置爲可下載資源。

(二)將消耗型器材不按照建制發放,而與連隊人員數量成正比,防止由於連隊人員比例不同,造成“福的撐死,窮的餓死”。

(三)發放文體器材補充連隊因器材報廢導致的活動內容與形式單一。

xxx連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標籤:工作彙報 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