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3多篇)2023年雙擁工作總結、工作彙報、經驗材料

(3多篇)2023年雙擁工作總結、工作彙報、經驗材料

目 錄

1.張掖市創建雙擁模範城(縣)工作綜述 1

2.蕪湖市雙擁工作綜述 5

3.吳忠市推進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8

4.海勃灣區雙擁工作綜述 11

5.開封市雙擁工作綜述 14

6.漢中市雙擁創建工作綜述 19

7.延安雙擁工作綜述 22

8.隴東市雙擁工作綜述 26

9.烏海市雙擁工作綜述 28

10.北海市多措並舉開展雙擁工作綜述 31

11.六盤水市雙擁工作綜述 34

12.廣安市推進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37

13.許昌市雙擁工作綜述 41

14.十堰市紮實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46

15.襄陽市雙擁工作綜述 48

16.濮陽市推進雙擁工作綜述 51

17.西區高質量推進雙擁工作綜述 56

18.連雲港市雙擁工作綜述 59

19.來賓市雙擁工作綜述 62

20.張掖市鞏固提升雙擁模範城(縣)工作綜述 65

21.濮陽市新時代雙擁工作綜述 72

22.雙鴨山市雙擁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綜述 76

23.欽州市爭創全國、全區雙擁模範城市工作綜述 79

24.巴州深入推動雙擁工作發展綜述 82

25.琿春市雙擁工作綜述 84

26.克拉瑪依市推進新時代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87

27.安陽市深入推進雙擁工作綜述 91

28.邯鄲市雙擁工作綜述 94

29.保定市推進雙擁工作綜述 98

30.閩南市推動雙擁共建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101

31.靈臺縣雙擁工作綜述 104

32.通化市深入推進雙擁工作創新發展綜述 106

33.去年以來河北省雙擁工作綜述 108

34.西固區開展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綜述 111

擦亮“彩虹城市雙擁張掖”新品牌

張掖市創建雙擁模範城(縣)工作綜述

(2023年8月3日)

逐夢新時代,闊步新徵程。新一輪雙擁模範城(縣)創建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着眼創新加強新時代雙擁工作,將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納入全市“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全力打造“彩虹城市雙擁張掖”品牌,着力健全完善組織管理、工作運行、政策制度“三大”體系,持續深化軍民共建,全面落實擁軍優屬政策法規,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係,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爲加快建設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張掖提供堅強保障。

一、傳承紅色基因當好強軍後盾

始終將習近平總書記對雙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爲雙擁創建工作的首要任務,將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作爲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實踐。市委、市政府先後召開數十次常委會會議、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雙擁共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精心制定新一輪《全市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工作方案》,將創建工作10個方面78條標準細化量化,明確目標要求、責任單位、具體措施和完成時限,將工作責任逐級落到實處。

嚴格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擁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軍分區主要領導、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軍地38個部門單位組成成員單位。充實加強雙擁機構工作力量,各鄉鎮街道均成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依託各級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和全市963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立軍地協調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黨管武裝、第一書記述職、軍地座談會商等制度,形成全面覆蓋、全域共建的雙擁工作體系,黨委領導、政府牽頭、部門協調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雙擁工作整體合力進一步強化。

堅持“部隊需要什麼就支持什麼”的原則,累計爲駐地部隊劃撥土地2000多畝,用於建設訓練場地、軍事設施和修繕營區等基礎工程,投入資金1.6億元完成張掖市民兵彈藥庫、戰備公路等建設項目30多個。積極協調做好火箭軍96747部隊移防工作,支持推動部隊新營區進出路對接、天然氣管道鋪設、水電線路改造等國防工程建設。先後投資781萬元,持續改善軍供站基礎設施,提升

軍供保障水平,張掖軍供站連續三屆被評爲“全國重點軍供站”。高質量完成年度徵兵任務,連續四年被省上表彰爲“全省徵兵工作先進單位”,2022年全市應徵新兵大學畢業生比例達46.9%,大學生比例達96%以上。

堅持黨政領導每年定期不定期走訪慰問駐張部隊和重點優撫對象制度,將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資金納入財政專項預算,投入資金150餘萬元走訪慰問“邊海防”官兵家庭、功臣模範、“三屬”及現役軍人家屬、困難退役軍人等1500餘戶,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對我市部分特困退役軍人及高臺縣18戶受災退役軍人家庭給予幫扶援助,受到廣大退役軍人一致好評。

每年組織開展“五個一百”雙擁活動,舉辦政策理論進軍營、文化服務進軍營、法律諮詢進軍營等“六進”系列活動,加強互動交流,努力讓“最可愛的人”成爲“最幸福的人”。

不斷深化軍地共建、軍企共建、軍校共建,創造性開展社會化擁軍工作,組織建立“兵媽媽”服務站和企業擁軍服務隊,開展貧困戰士家庭救助、“送崗位進軍營”等活動,隆重舉行張掖市“擁軍聯盟”組建暨第一批27家成員單位授牌儀式,推出5大類43項優待項目,主動對接、積極協調市屬8家4A級景區面向全國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免收門票,“真金白銀”爲軍人軍屬及退役軍人讓利優惠,在全市掀起“全城動員、全民擁軍”的社會化擁軍熱潮。

二、厚植雙擁情懷解決後顧之憂

綜合施策精準做好安置就業,積極探索陽光安置辦法,4年來,29名計劃分配軍轉幹部、49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和逐月領取退役金退役軍人、275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全部及時安置到位,滿意度達100%。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進行臺賬化管理,分類分層準確掌握就業動向,建成全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指導專家庫,張掖市愛國擁軍促進會、天宇旅遊文化開發有限公司等8家機構被命名爲省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全市44家教育培訓機構納入省級退役軍人職業教育培訓聯盟。

以“愛軍隊、懂軍人、善擁軍”爲價值導向,圍繞“後路、後院、後代”,扭住“所想、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制定《張掖市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三助力”實施辦法》,連續四年全面完成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任務135項,協調解決軍地困難問題32件。制定出臺《張掖市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等6項擁軍政策,着力幫助官兵解除後顧之

憂。幾年來爲張掖籍現役軍人立功人員1359人發放獎勵金226.26萬元,解決部隊子女入學入園435人,發放免費乘車卡1300餘張,協調調動隨軍家屬38名,將隨軍家屬未就業生活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300元增加至500元,爲1048名隨軍未就業家屬發放生活補助628.8萬元,爲58名現役軍人購買住房發放安居工程補助220萬元。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張掖市“十四五”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規劃》,全面精準落實軍人軍屬在撫卹、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優撫政策,及時足額發放各類優撫資金。全面落實榮譽激勵機制,舉辦新兵入伍座談會、歡送會,及時懸掛“光榮之家”榮譽牌,爲立功受獎軍人登門入戶送喜報、爲120名抗美援朝老戰士頒發紀念章、爲32名建國前入伍老戰士發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爲600餘名“光榮在黨50年”退役軍人頒發紀念章。全面完成3.4萬名退役軍人建檔立卡工作,優待證申請制證發放率達97%以上。專題推出“八一”建軍節“張掖籍軍人立功受獎光榮榜”,着力提升軍人軍屬榮譽感和社會尊崇度。

三、軍地攜手同心踐行爲民使命

駐張部隊積極支持全市“一屏四城五區”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建設等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每年投入150多萬元幫扶12個鄉村振興共建點及共建黨支部建設,建成軍民共建文明廣場12處、支農惠農渠12條、村道光亮工程8處,支持援助產業發展設施建設15處。

主動參與生態治理、環境衛生整治等活動,完成造林綠化2000餘畝。深入開展助學興教活動,組織團級以上領導幹部“一對一”幫扶,資助貧困學生120餘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駐張各部隊主動聯繫相關部門,積極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高效宣傳各項防疫政策。93956部隊向地方捐贈測溫門、帳篷等37萬元防疫物資,慰問教職員工、貧困學生340人。武警張掖支隊協助做好封控卡點等工作,構築疫情防控堅不可摧的防線。

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在維穩巡邏、重大活動、搶險救災等任務中擔當作爲,與轄區公安部門及多個鄉鎮(街道)、村(社區)簽訂聯防聯治公約。全面完成“應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區抗震救災實戰化演習任務,全力參與城鄉火災救援、高速公路救援、“1·08”門源地震救援等搶險救災任務,出動官兵、民兵預備役萬餘人次,機械、車輛200餘臺次,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深入開展艦地共建,落實艦地共建領導聯絡、互訪慰問座談、雙向參觀見學、雙向長期支持“四項機制”,與河西學院、張掖中學、紅灣國小開展“艦校共建”,舉辦海防形勢報告會、紅西路軍精神主題宣講等各類共建活動20餘次。高質量完成“張掖艦”通道文化建設,組織知名文化人士創作書法、油畫、國畫等作品237幅,創作艦歌2首。2019年,“張掖艦”作爲海軍主力戰艦隆重參加了海軍成立70週年閱艦式,接受了習近平總書記檢閱,持續提升張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共同譜寫了“艦城共建、城艦共榮”的張掖品牌。

四、彰顯尊崇尊重強化典型引領

打造紅色地標,不斷夯實宣傳陣地。全市建成“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地”特色品牌雙擁主題景觀小品20餘座,新建雙擁主題公園、雙擁林、雙擁路等軍民共建示範點28處。出臺《張掖市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挖掘整理英烈事蹟,完善烈士英名錄,建立英雄烈士保護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完成全市735處烈士紀念設施校覈工作。投資2720餘萬元修繕維護烈士紀念設施27處。全市共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0處,實現六縣區全覆蓋。

立足紅色文化,廣泛開展主題宣傳。創作出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等系列連環畫和《張掖紅軍故事》等叢書,製作拍攝抗美援朝老兵訪談《榮光—

—追憶戰火紛飛的往事》等紅色紀錄片,製作《大愛祁連》《弱水勁奏雙擁歌》等雙擁精品微黨課、專題片。組建“老兵宣講團”7支93人,創新模式開展宣講活動47場次,受衆人數達2萬餘人。採取“線上+線下”模式,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百年英烈系列巡迴展覽宣講”等主題宣教活動130多場次,通過VR網上紀念館瞻仰陵園、網上祭英烈70.35萬人次,開展紅色故事短視頻展播20期,讓全社會在聆聽戰鬥故事中感受初心使命。

同時,利用燈箱、宣傳欄、道路牌等設施,在城鄉交通要道、城區主街道和公共場所開展雙擁宣傳,累計投資300多萬元,設置宣傳標牌300多塊,租用道路指示牌160塊,設置宣傳電子屏幕36塊。車站、醫院、景點等窗口和場所“軍人優先”“軍人免費”“軍車免費”標識實現應設盡設,雙擁宣傳覆蓋面進一步提升。

廣泛組織開展“最美擁軍人物”“最美退役軍人”等選樹宣傳活動,大力宣揚老英雄張富清、“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羣體”“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感動甘肅·隴人驕子”“隴原最美退役軍人”“金張掖最美退役軍人”等先進事蹟,引領新風尚,弘揚正能量,全市上下尊崇軍人、關愛軍屬蔚然成風。

打造尊崇無憂新格局 譜寫雙擁“蕪優”新篇章

蕪湖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7月31日)

蕪湖,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它是安徽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重要策源地、皖南新四軍抗戰的主戰場、百萬雄師“渡江第一船”的登陸點,涌現出“渡江英雄”馬毛姐和戴安瀾、畢武斌、李家發等一批英雄烈士。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在這片土地上薪火相傳、歷久彌新,軍地軍民之間結下了魚水深情。

記者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瞭解到,近年來,蕪湖圍繞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局,全力支持服務部隊現代化建設,認真落實擁軍優屬政策,切實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積極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不斷鞏固和發展,新時代雙擁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連續四屆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譜寫了軍政軍民團結奮鬥的絢麗華章。

一、凝聚雙擁共建向心力

進入新時代,雙擁工作初心不變,機制一新,站位更高。

蕪湖把雙擁工作納入到黨政軍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及部隊建設的總體規劃,納入到幹部政績考覈內容,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持續強化市委、市政府、蕪湖軍分區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利用黨委議軍會、軍政座談會、小組全體會議、雙擁專題會研究落實雙擁工作,常態化召開軍地聯席座談會協調解決部隊急難盼愁問題。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蕪湖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雙擁工作體系,合力推動雙擁工作落地落實。將支持部隊建設、慰問部隊、重點優撫對象等雙擁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逐步增加。同時,出臺《蕪湖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制度》《蕪湖市基層雙擁工作有關制度》等文件,開展雙擁工作專項培訓,推動雙擁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二、奏響雙擁工作主旋律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讓更多人蔘與其中,讓大家讀懂軍人的犧牲與奉獻,才能真正讓國防觀念深入內心。今天,蕪湖雙擁宣傳教育、國防教育已經融入羣衆生活。寬廣的道路兩側、飛馳的列車上、人流如織的紅色景點,都洋溢着愛國擁軍、愛民奉獻濃厚氛圍。

蕪湖利用烈士陵園、王稼祥紀念館、戴安瀾烈士墓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增強廣大人民羣衆的雙擁意識和國防觀念;組織開展“英烈故事少年說”“誦讀英烈家書”“我想對您說”“爲烈士畫像”等活動,在全社會掀起宣傳紅色文化、弘揚愛國精神的熱潮;深入開展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宣傳活動,組織“雙擁在蕪湖”圖片展、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主題雙擁美術作品展,推動我市雙擁傳統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同時,蕪湖還開設運行擁軍公交專線和單軌“雙擁號”專列,在主要道路口、大型廣場、車站、碼頭設置雙擁宣傳標牌200多塊,激發廣大軍民愛國擁軍、擁政愛民的熱情;堅持以雙擁典型激發雙擁活力,2020年以來評選命名市級“最美退役軍人”80名、“最美擁軍人物”30名、“最美軍嫂”20名。4人被評爲全省最美退役軍人、全省最美擁軍人物,對“時代楷模”郝井文、全國模範退役軍人何志成等模範先進典型人物事蹟進行集中宣傳,大力營造學習先進典型,弘揚雙擁傳統的濃厚氛圍。

三、服務備戰打仗頭等事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蕪湖始終瞄着備戰打仗抓擁軍、強服務,用實際行動支持國防建設。

在蕪湖,學校開設“航空班”,爲部隊培養優質生源,2022年爲部隊輸送11名飛行學員,東部戰區和海軍招飛部門分別給我市發來感謝信致謝。優質高效開展軍供保障工作,積極發揚“全國重點軍供站”的優良作風,先後完成在蕪執行抗洪搶險任務部隊、陸軍某部過境演練、武警某支隊駐訓等保障任務,今年圓滿完成持續近十天、人數過萬的大規模持續性軍供保障任務。

近年來,蕪湖還持續加大國防建設投入,經費、土地優先用於駐蕪部隊建設,爲部隊提供用地527畝保障軍事設施建設,累計投入3.5億元資金爲駐蕪部隊購置訓練裝備、修建戰備公路、軍用鐵路專線和訓練場地等。認真落實軍事設施保護工作,大力發展人防工程建設,深入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助力軍品科研和軍地科技轉化。深化“情繫邊海防官兵”擁軍優屬活動,走訪慰問海軍“蕪湖艦”,推進城艦共建工作,擴展雙擁工作新內涵。

四、深化軍政軍民漁水情

軍愛民、民擁軍。一心爲民的情懷,深深烙印在人民子弟兵的基因裏。駐蕪部隊積極發揮優良傳統,尊重地方政府,積極投身蕪湖經濟和社會建

設。部隊充分利用優勢爲駐地院校開展學生軍訓,依託部隊榮譽室等平臺,爲

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開展國防教育200餘場、達10萬餘人次。積極參與地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開展科技、知識、文化下鄉活動,積極支持援建各項民生工程,與1200餘名貧困學生結成助學對子,建立扶貧幫困點56個,先後向地方捐資2000餘萬元,累計開展軍民共建活動500餘次;積極參加創建文明城市、建設“美好鄉村”等活動。

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駐蕪部隊勇於擔當、主動作爲,在防汛救災、疫情防控、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突出貢獻,特別是2020年蕪湖市抗洪搶險期間,3支駐蕪部隊和8支市外隊伍共投入4500餘名官兵,前後奮戰38天,爲蕪湖市奪取抗災救災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打造尊崇尊重新格局

在蕪湖,對軍人的尊崇轉化爲一項項飽含溫度的實際舉措,讓深情暖意流淌在廣大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心間。

目前,蕪湖已建成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1018個,1個站點被評爲全國百家紅色退役軍人服務站,5個站點被評爲全省百家紅色退役軍人服務站。推進優待證全場景應用,發佈《蕪湖市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目錄清單(第一批)》,率先實現退役軍人憑優待證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用心用情解決軍人“後路後院後代”問題,2020年來按照“綠色通道”模式對口安置隨軍家屬13人,組織事業單位定向招聘隨軍家屬,每年爲未就業隨軍家屬發放生活補助費130餘萬元,先後爲576名軍人子女入園入學提供保障。在全省範圍內首創“情繫現役軍人家庭”大走訪大調研大落實活動,每年走訪現役軍人家庭7000餘戶、邊海防官兵家庭400戶,發放各類優待金7400餘萬元。積極走訪慰問立功受獎軍人家庭,四年來爲27名榮立二等功、564名榮立三等功人員送喜報,進一步增強了現役軍人的自豪感。

賡續魚水深情 厚植雙擁之花

吳忠市推進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3年8月1日)

強國必先強軍,興軍方可安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光榮傳統,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爲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推進強國強軍匯聚強大力量。

吳忠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擁軍愛民這一優良傳統,從硝煙烽火中一路走來,在新時代的吳忠大地上賡續傳承、發揚光大。一批雙擁橋、雙擁路、雙擁廣場建成使用;軍人就醫綠色通道、軍人子女優先入學等政策相繼出臺;“擁軍媽媽”事蹟廣爲傳頌;王啓才提名2023年“最美擁軍人物”,李春雪、方秋玲榮獲寧夏首屆“最美軍嫂”榮譽稱號,王浩、馬永紅獲寧夏首屆“最美擁軍人物”

連續4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的吳忠,把雙擁工作作爲重大政治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面支持國防建設、軍隊改革,全力服務部隊練兵備戰,開創了軍政團結新局面、軍民情深新氣象、軍地和諧新篇章。

一、提高站位夯實雙擁體系機制

國防人人有責,雙擁處處有情。我市始終將雙擁工作作爲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推動雙擁工作,帶隊參加“軍事日”活動、走訪慰問部隊、接受國防教育。

全市上下積極探索雙擁工作新思路、拓展雙擁工作新領域、豐富雙擁工作新內容,堅持做到組織機構到位、專項保障到位、政策機制到位,推動雙擁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運行,形成了以政府主導、成員單位主動作爲、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擁軍優屬工作格局。

1月17日,我市舉行“平民英雄守護”項目捐贈儀式,市、縣兩級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爲勇救落水兒童的退役軍人周吉成送上了慰問金。“感謝政府給我這麼高的榮譽,作爲一名黨員及退役軍人,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周吉成說。

擁軍優屬,不是掛在牆上的標語,而是要體現在點滴行動中。我市堅持普惠與優待疊加的原則,建立優待優撫長效機制,讓每位優撫對象都及時享受到優待福利;注重重要節日慰問與日常關愛並重,黨政軍領導帶頭慰問部隊官兵300餘次、優撫對象和困難退役軍人2萬餘人次,投入慰問資金840餘萬元,組織

重點優撫對象進行短期療養,爲部分優撫對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爲247名現役軍人家屬送去喜報和獎金。

二、雙向奉獻軍民聯繫更加緊密

服務駐地部隊、關愛優撫對象,是地方義不容辭的責任;弘揚光榮傳統、軍民共建發展,是軍政軍民魚水情深的具體體現。

駐吳部隊在完成戰備訓練的同時,切實把地方所需、羣衆所盼和部隊所能結合起來,以實際行動詮釋濃濃的擁政愛民情。2022年以來,吳忠軍分區投資30萬元打造的“市朝陽國小少年軍校”被授予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利通區的顧金海少年軍校、青銅峽的崔景嶽少年軍校、同心縣韋州鎮的“八一愛民”學校立足青少年崇軍尚武和國防教育實際,進一步弘揚正能量,增強了青少年的國防意識、愛國情懷。持續在定點幫扶村開展“支部提星、產業提效、助學提志、鄉風提味”四大賦能工程;堅持開展醫療、文化、法律“三下鄉”活動;連續20多年在紅寺堡區等地開展義務植樹,建成生態長廊200多公里,積極投身羅山生態修復和“保護母親河”活動。我市堅持問題導向,順應軍民期盼,用心當好“後勤兵”、搭好連心橋、辦好暖心事。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部隊練兵打仗,先後對民兵預備役綜合訓練基地、部隊家屬區等涉軍建設項目特事特辦、特事快辦,解決移防部隊建設時期官兵的過渡性住房60套;各行各業主動作爲給部隊提供便捷,爲駐吳部隊及外訓部隊官兵設置移動取款機、建設流動圖書站等。

邊防部隊官兵常年戍邊衛國,任務艱鉅、使命光榮。2022年,我市與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曼扎邊防連結對共建。一年多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建結對工作,先後開展形式多樣的共建活動,支持邊防基層連隊建設,軍地同心推進強國強軍事業發展,傾力打造吳忠雙擁特色品牌。

1月20日,吳忠軍分區、市雙擁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開展慰問戍邊官兵及家屬活動;

2月18日,我市軍地聯合慰問組前往利通區扁擔溝鎮、古城鎮,給在新疆服役的現役軍人米世龍、李志誠家庭送去立功喜報、“二等功臣之家”牌匾等;

2月28日,吳忠市利通區第九國小100多名師生以視頻連線的形式,與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曼扎邊的官兵一起唱歌、升旗,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國防教育課;

6月5日,我市爲4所“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學校”授牌;

7月21日,吳忠市派出慰問組前往西藏阿里開展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

“情繫邊防官兵”專項慰問活動;

……

我市持續開展“情繫邊海防官兵”擁軍優屬活動,組織市直機關幹部、學生爲戍邊官兵制作賀卡、手抄報、慰問信5000餘份,寄送慰問大禮包1500餘份,部隊慰問物資30.4萬元,慰問戍邊官兵家屬297人。高效完成了來吳演習部隊、過境部隊的交通運輸、油料供給、物資供應等服務保障工作,免費開通“擁軍班車”,爲部隊車輛新增專門的車輛停靠站點和停車場所7個;打造榮軍集郵展館,開展了“兵媽媽談心”“法律進軍營”“文化進軍營”等系列活動40多場次。

三、暖心政策當好爲兵解難“孃家人”

把最可愛的人掛在心上,動真情、辦實事,是吳忠人矢志不渝的堅持。我市始終把服務好廣大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合理訴求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狠抓政策落實,當好退役軍人的“孃家人”。嚴格落實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政策和軍人子女、烈士遺屬優先擇校等優惠政策。對符合政府安置條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就業,對軍休人員、自主擇業及時接轉,實現落實安置政策“六個”100%,優先解決125名部隊官兵子女入托入學。落實義務兵優待金5347萬元,開通軍人、退役軍人在公共服務、就業創業、合理訴求、生活保障、法律援助5個“綠色通道”,在醫療、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先優惠服務。

7月30日,“你好,雙擁模範城”全媒體宣傳活動寧夏吳忠站點亮儀式舉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展現了我市雙擁工作的嶄新成果,訴說着全國雙擁模範城吳忠“軍愛民、民擁軍”的點滴。退役軍人事務部宣傳中心主任傅雪柳說,在吳忠舉辦“你好,雙擁模範城”全媒體宣傳活動,是建強用好雙擁工作平臺、擴大雙擁宣傳陣地的現實需要,必將對放大雙擁工作音量、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時代變遷,變不了擁軍愛民之心;歲月更迭,掩不住濃濃魚水深情。通過多年努力,我市雙擁工作水平大幅度提高,有力促進了國防實力和地方經濟實力的整體提升。“今後,我們將不斷創新雙擁載體、豐富雙擁內涵、完善雙擁機制、激發雙擁活力,以更大力度支持國防軍隊建設,以更高標準落實擁軍優屬政策,以更新方式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努力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奮力推進現代化美麗新吳忠建設。”吳忠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馬曉賢說。

弘揚雙擁光榮傳統 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海勃灣區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2日)

今年以來,海勃灣區結合實際,大力弘揚雙擁光榮傳統,積極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全面落實各項工作責任,強力推動全區雙擁工作順利開展。

強化組織領導

形成齊抓共管雙擁格局

海勃灣區把雙擁工作擺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列入退役軍人事務年度工作要點之中,嚴格對標對錶完成年度工作任務,形成了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各部門協調配合,社會積極參與、齊抓共管的雙擁工作格局。

爲了營造濃厚的雙擁氛圍,海勃灣區常態化組織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宣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形成黨建引領、協同推進的雙擁格局;組織雙擁成員單位通過活力海勃灣、成員單位微信公衆號、宣傳欄、發放年畫和雙擁手提袋等多種方式,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等法律以及擁軍優屬的各項優惠政策作爲常態化宣傳內容。目前,全區設立10處固定雙擁標語宣傳牌匾,並加強徵兵入伍宣傳,營造徵兵工作濃厚氛圍。

海勃灣區開展了“最美退役軍人”選樹學習宣傳活動,推薦的“人民衛士”史建強、劉豔福,“再建新功”田曉明、溫慧平,“永葆本色”王煊森5人榮獲我市“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開展“強國復興有我”關愛抗美援朝老兵志願服務活動;組織海勃灣區退役軍人宣講團“進軍營”開展全民國家安全和民族政策宣講、“進校園”開展童心向黨——賡續紅色血脈主題活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聽老兵講戰爭故事宣講活動、“全民國防教育進校園”主題宣講活動,營造熱愛國防、關心國防,尊崇軍人職業、尊重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

海勃灣區結合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重點做好市級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落實工作,提升雙擁工作服務軍地建設效能。

紮實開展工作

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海勃灣區與多家單位、企業、商家簽訂優待證優惠協議,發佈第二批旗縣區優待項目清單,同時給企業和商家制作“溫馨提示牌”,現役軍人和持退役軍人優待證、遺屬優待證可享受七大類37項優待內容,第二批優待目錄清單涵蓋醫療康養、餐飲酒店、汽車服務、文化教育、超市百貨、移動通信、美容美髮等內容。

海勃灣區常態化開展駐區部隊慰問工作,在春節、“八一”等節點慰問16家駐區部隊,發放價值17萬元的慰問物品;全區懸掛“光榮之家”牌7188塊,懸掛率100%。海勃灣區還爲今年榮獲“三等功”的2名現役軍人送喜報,發放2000元慰問金;鎮、各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也爲榮獲“四有”優秀士兵的17人送了喜報,充分體現出雙擁工作良好氛圍。

海勃灣區認真貫徹落實優撫政策,做好優撫對象優撫金髮放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區優撫對象優撫金髮放358.1萬元,新增轉入撫卹關係12人;聯合區財政局上報《海勃灣區關於2023年部分優撫對象數據審定情況的報告》,並按季度開展覈查國家工作人員、傷殘人民警察生存認證45人;爲3名優撫對象進行醫療二次報銷1.4萬元,併爲2021年3月至今年3月入伍的162名義務兵發放582.4萬元義務兵家屬優待金;發放一至六級傷殘軍人護理費9.3萬元;對登記在冊的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進行入戶摸排,瞭解現在的生活水平、有無需要解決事項等。

海勃灣區還認真組織開展了各類紀念活動,舉行2023年度“莘莘學子攜筆從戎,參軍報國建功立業”春季入伍新兵集中發放“光榮之家”牌匾儀式,併爲即將踏上保家衛國新徵程的入伍青年送行;組織召開歡迎退役軍人光榮返鄉座談會,讓退役軍人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清明節期間,邀請全區15名烈士遺屬參觀烈士紀念碑及軍事文化長廊;組織百餘名幹部職工到青少年生態園內烏海市烈士紀念廣場舉行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在海勃灣區政府門戶網站和微信公衆號積極轉發“崇尚·清明祭英烈”文章,倡導民衆文明祭英烈;開展烈士紀念設施清掃工作,組織職工對兩處零散烈士墓進行巡查、清潔,並向烈士鞠躬默哀,表達對革命先烈最深切的緬懷和最崇高的敬意。

爲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海勃灣區按照自治區轉業士官安置計劃,對今年列入海勃灣區安置的2名轉業士官完成了選崗工作,併爲2022

年退出現役的73名退役軍人發放自主就業金732.95萬元。

下一步,海勃灣區將繼續加強雙擁教育宣傳,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建雙擁模範城氛圍;同時,把創建全國、自治區級雙擁模範城作爲軍地雙方共同的一項崇高的政治榮譽,切實加強領導,抓好落實;加強與各成員單位的溝通,落實工作責任制,形成同心協力謀發展的整體合力。

弘揚雙擁主旋律砥礪奮進新徵程

開封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1日)

開封,是一座擁有厚重文化的歷史名城,矢志不渝的信仰與無盡的熱血相匯於此,演繹着一曲壯麗的時代之歌;是一座8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10次獲得全省雙擁模範城稱號的擁軍城。擁軍優屬、擁政愛民,不僅是軍民魚水情的真切寫照,更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生動體現。任歲月更替、風雲變幻,雙擁工作的光芒“汴”地閃耀。

近年來,我市雙擁辦在省雙擁辦和市雙擁指揮部的具體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關於加強新時期雙擁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密切軍政軍民關係的有效途徑和辦法,着眼服務部隊練兵備戰打仗,健全完善軍地協調機制,增強雙擁工作合力,全力推動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有效推進全市雙擁工作協調發展。

一、堅持政治引領優化雙擁機制

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立足“16136”總體工作思路,將雙擁工作放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中統籌謀劃、推進落實,用改革發展戰略任務豐富雙擁創建新內涵,用共同理想奮鬥目標撐起雙擁創建新高度,用初心使命總體要求推動雙擁創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健全雙擁組織機構。我市堅持“一把手工程”,緊盯新時代新變化新要求,健全完善了市委書記任第一指揮長、市長任指揮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指揮部;堅持“一個口切入”,成立高規格的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機構,強化黨對退役軍人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一條心聯動”,市雙擁辦與駐汴部隊合署辦公,把雙擁組織網絡融入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形成軍地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社會參與的良好局面。

明確工作思路,強化雙擁工作機制。我市牢固樹立“四納入、四統一”工作思路,將雙擁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統一謀劃,納入黨政軍重要議事日程、統一研究,納入單位和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統一考覈,納入年度國民教育體系、統一實施,不斷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常態化召

開各類雙擁會議,每年召開領導小組會、黨委議軍會、黨政軍座談會、軍地聯席會研究部署雙擁工作,每月在四大班子聯席會議上由戎裝常委點評雙擁工作情況;制定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形成快速通報、協同配合的信息網絡體系,推動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

強化制度規範,創新雙擁落實機制。我市印發《開封市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任務分工分解表》,出臺《開封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開封市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實施辦法》《關於現役軍人、消防救援人員免費乘坐公交車的通知》等50多份文件,明確各部門雙擁工作責任,持續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長效機制。

二、聚焦強軍目標助力練兵備戰

部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開封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服務部隊備戰打仗作爲雙擁工作主線,在部隊基礎建設、戰備訓練、綜合保障等方面給予全方位、大力度支持。

擁軍支前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特有政治優勢,在新形勢下,我市通過“黨、政、軍、民”通力合作,匯聚強軍偉力,合力推進擁軍支前工作。建立擁軍支前保障機制,爲駐地、來汴及途經部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2021年10月掛牌成立市軍供站,堅持“姓軍爲軍”,專門爲駐汴和來汴部隊提供生活物資、軍需給養、交通戰備等供應保障,爲打通快速高效的擁軍支前保障鏈條奠定了堅實基礎;傾力落實擁軍支前服務,積極配合部隊遂行演習演練、跨區機動等多樣化軍事任務,跟進做好場地交通、水電食宿、安全警戒、後勤醫療等保障。

“部隊建設無小事,件件連着戰鬥力”。我市始終把駐汴部隊的事作爲自己的大事,堅持從創新中推進雙擁工作,全力支持部隊改革強軍。爲解決駐汴某部訓練場遺留問題,市委、市政府掛圖作戰,一週一次現場推進會,四個月內市縣鄉投入5000萬元資金,清退3千餘畝地上附屬物,新修4.5公里進出戰備道路,訓練場面積由原來的750畝擴大至3573畝,成爲全軍最大最好的空降訓練場。此外,先後解決了駐汴部隊營房高壓線改道、交通信號燈架設、營區周邊環境改善、營區配套設施建設及原988醫院開封院區土地糾紛等問題。

每逢春節、八一建軍節、烈士紀念日、部隊外訓等重大節日、重大活動,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駐汴部隊首長深入駐軍和優撫對象家中走訪慰問,開展擁軍優屬活動;遠赴千里慰問駐訓官兵,爲他們解難題、辦實事、送溫暖;組織實施清明節烈士祭掃等活動,全面提升英烈紀念設施保護管理水平,不斷

拓展擁軍支前工作社會化新領域,把雙擁工作辦成“尊崇工程”。

自1986年海軍“開封艦”命名以來,我市始終與之保持艦城共建光榮傳統,深化開展艦城共建等工作,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就業、養老、入學入托、涉法涉訴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全市各中國小生紛紛爲部隊官兵寫慰問信、繪手工畫、制新年賀卡,激發部隊官兵安心服役、獻身國防的信心和決心。

三、發揮駐軍優勢支援地方建設

“讓開封更加出彩,讓人民更加安康”。這是新時代駐軍官兵對“第二故鄉”開封的共同期盼。在開封,凡是地方需要部隊支持的,部隊都能傾力相助,軍民魚水情鑄就着堅不可摧的鐵壁銅牆。駐汴部隊官兵在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同時,積極服務開封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支持全市性重大節會活動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重大任務,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搶險救災和應對突發事件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駐汴部隊傾心助力,援建蔬菜大棚、搭建電商平臺,先後與14個貧困村和4個社區結爲幫扶對子,資助貧困學生206名,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100餘萬元;援建龍亭區大馬圈社區,打造鄉村振興示範社區;支持蘭考縣魯屯國小建成“八一愛民學校”,指導全市11所中國小成功創建“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學校”;爲通許縣硃砂鎮牛角崗村修築了2.8公里的“致富路”,爲杞縣傅集鎮申紀村新建了33個“致富棚”;將傘塔改造成紅色國防教育基地。

多年來,軍地攜手、部門協力、全民同心在國防教育中發揮創新驅動作用,共同構建起“黨政軍民學”多層面資源相融合的國防教育機制體制,成功創建11所國家級國防教育示範學校。近三年,駐汴部隊爲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開設國防教育課堂20餘場、舉辦40餘場“軍營開放日”活動,5萬多人次參訓“少年軍校”,全市廣大青少年國防意識和國防觀念得到全面增強。

2021年7月,開封部分地區遭受暴雨洪災。開封軍分區成立前方指揮所,協調軍地物資力量抗洪救災。駐汴部隊、武警開封支隊聞令而動,第一時間趕往搶險救災一線。2900餘名現役官兵、6200餘名退役軍人、2200多臺車船機械,共救助羣衆8062人、搶通道路43.5公里、加固堤壩45400米、封堵管涌決口1310米,用實際行動保護了開封人民羣衆生命和財產安全。

四、迴應官兵期盼解除後顧之憂

近年來,我市一直“把部隊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官兵的難事變爲易事,把

軍人軍屬的家事當成黨委、政府的公事”,滿腔熱忱做好擁軍優屬服務工作。我市按照“八個公開”的陽光安置工作機制,把最好的崗位留給轉業軍人;

修訂出臺《駐汴部隊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實施辦法》,把最好的單位留給隨軍家屬,每年事業單位公開招錄中都拿出一定數量崗位定向招聘隨軍家屬;在軍人子女入學入托方面突破擇校難題,實行“點菜式”優待,建立軍分區彙總、雙擁辦協調、教體局落實的綠色通道,把最好的學校留給軍人子女。一項項實實在在的事,讓官兵及其家屬感受到開封人民對子弟兵的深情厚誼。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退役軍人最關心的問題。2020年7月,開封市首家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園揭牌成立,依託承訓機構開設20多個專業,形成了以技能培訓爲主體、學歷提升爲補充的職業教育體系,探索出“就業創業兩條腿走路”的新模式,扶植出一大批就業創業的成功典型,經驗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廣。此外,按照“對級、對口、對專業”的原則,每年集中安置隨軍家屬,針對隨軍家屬展開定向招聘;針對爲隨軍未就業家屬,每年發放專項補貼。

爲更好地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我市成立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領導小組,建立維權巡回法庭11個、法律諮詢服務站380個;設立涉軍維權合議庭,統一受理市內涉軍案件和糾紛,形成“快立、快審、快結、快執行、快回訪、快反饋”的“六快”工作模式,極大提高辦事效率;堅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離軍不離黨”,持續發揮光熱,回報社會、服務人民,不斷提升退役軍人成就感,讓退役軍人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據統計,全市2444個村

(社區)基層組織中,“兵支書、兵委員”覆蓋1441個村(社區),覆蓋率達59%,退役軍人已成爲我市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的骨幹力量。2020年起,我市依託各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成立918支“開封老兵”志願服務隊,在防汛搶險、應急處置、扶危濟貧、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發揮了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在開封,從醫院、車站設立軍人優先窗口、軍人憑證件免費遊園乘車、各大銀行發放擁軍優屬卡到鄉鎮、街道爲軍屬家庭懸掛光榮牌、設置軍人榮譽牆、立功喜報送到家;從文藝演出團隊競相走進軍營慰問演出到“家國同心,情定汴梁”“走進空降兵、牽手真英雄”的軍地聯誼相親會;從服務軍人爲重點的醫院到成立退役軍人醫院,“汴”地深情暖意流淌在廣大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心間。

五、緊扣時代主題強化同心同向

軍地同向發力,軍民同心共創。我市發揮雙擁優勢,助力鞏固提高一體化

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深入開展新時代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加強教育管理服務,促進退役軍人保持本色、發揮作用;樹時代新風、建先進文化,形成我市特色的雙擁共建品牌模式,發動更多力量參與雙擁模範城創建活動。

我市積極培育雙擁文化品牌,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發揮紅色基地作用,搶佔雙擁文化高地,營造雙擁共建、尊崇軍人的社會氛圍;出臺《關於加強教育管理服務促進退役軍人保持本色發揮作用的意見分工任務臺賬》,將退役軍人黨員全面納入屬地基層黨組織管理,將退役軍人服務嵌入“1公里社區綜合服務圈”,創新探索困難退役軍人結對幫扶模式,累計幫扶17.8萬餘人次;積極開展“緬懷革命英烈傳承紅色精神”活動,建設傘塔國防教育基地,目前該教育基地已成爲河南省和開封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開封市研學基地;在全市主幹道、公共場所、城市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增設雙擁公益廣告,強化環境烘托。此外,全市十個縣區與轄區部隊共同打造雙擁“一街區、一廣場”雙擁文化陣地,宣傳雙擁政策法規、立功受獎軍人典型等,讓雙擁文化充分走進羣衆、融入羣衆。

同時,我市積極開展尊崇關愛行動,高標準落實軍休幹部“六個老有”,創建一個五星級、三個四星級軍隊幹部休養所;全力打造軍休幹部幸福家園,首批獲退役軍人事務部批准成立開封軍休大學;與軍地多部門聯合制訂基本優待目錄清單,深化拓展優待證應用場景,制發優待證13萬餘張;開通K101“最美退役軍人”主題公交線路,講好退役軍人故事;依託市愛國擁軍促進會,爲首批39家“擁軍企業”和“擁軍門店”成功掛牌;聯合多部門開展第二批擁軍企業門店徵集活動,讓更多“擁軍企業”“擁軍門店”加入其中,實現爲軍惠軍和經營效益“雙贏”的目標;深入開展擁軍惠軍行動,促進雙擁工作向基層延伸,以實際行動尊崇軍人,樹立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軍民同心,共譜新篇;雙擁之花,“汴“地盛開。我市將以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弘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光榮傳統爲根本遵循,匯聚強國強軍強大力量,面向未來、踔厲奮發,奮力譜寫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弘揚延安雙擁運動光榮傳統 譜寫新時代軍民共建新篇章

漢中市雙擁創建工作綜述

(2023年6月6日)

80年來,“軍愛民、民擁軍”這一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歷歲月滄桑而不變、經時代變革而彌堅,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展現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創造着新的更大輝煌。

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緊緊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不斷改進創新、與時俱進,雙擁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2020年分別榮獲全省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在漢中這片紅色熱土上賡續傳承,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合力。

一、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推動雙擁工作

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駐軍機關始終把雙擁工作作爲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和目標責任考覈,形成了高度共識和自覺行動。市縣兩級都成立了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設立雙擁辦,落實編制、人員、經費和辦公地點,駐漢部隊明確了雙擁工作聯絡員,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統籌抓、成員單位配合抓、軍地領導共同抓的領導機制。常態化推進工作實施,定期召開黨委議軍會、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現場辦公會、軍地聯席會,及時解決雙擁工作遇到的各種問題,研究落實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重點任務、職責分工和推進措施。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服務管理體系,成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2376個,安排專人負責雙擁工作,爲開展雙擁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機構保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化擁軍活動,雙擁學校、雙擁公園、雙擁酒店、雙擁影院、雙擁門店等先後簽約授牌,受理完成11.4萬名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優待證申領業務,2022年12月公佈漢中市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清單目錄(第一批),爲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優惠優待服務。

二、全力保障部隊促進戰鬥力提升

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聚焦不斷提升部隊戰鬥力,積極解決駐漢部隊實際困難和問題。市委、市政府優先保障國防建設支出,持續加大駐漢部隊經費投入,投入資金2.5億元(其中市本級1.04億元),用於駐漢各部隊國防信息指揮系統、

官兵住房、文化器材、武器裝備倉庫、執勤設施維護建設以及官兵生活補助等,建成了漢中市民兵綜合訓練基地和漢中市徵兵大廳,助力提高部隊裝備信息化水平。安排雙擁工作經費支出1974萬元,聯繫微信rcjubi9,其中用於駐漢部隊、海軍“漢中艦”的春節和八一擁軍活動經費1937萬元。在全省率先出臺實施《漢中市關於推行高校畢業生帶編入伍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基礎上,2022年8月制定出臺《漢中市帶編入伍高校畢業生培養管理辦法(試行)》,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帶編入伍557名,從源頭上改善提高軍隊人才素質結構,以優秀人才引領和支撐強軍事業。召開專題會議,協助部隊完成三處淨空障礙物的整治工作,解決隨軍家屬調動36人、駐漢部隊官兵和漢中籍現役軍人子女入學入托449人。

三、用真情實舉詮釋尊崇軍人理念

爲了讓最可愛的人成爲最幸福的人,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持續完善優先、優惠、優待的褒獎措施,全面做好優待金、撫卹金髮放和退役軍人安置、就業等工作,全力保障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爲享受國家定期撫卹優撫對象及時、足額發放撫卹生活補助31760萬元,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8898.99萬元。組織開展“關愛烈士父母活動”,爲全市45名烈士父母開展健康體檢和療養,贈送3.5萬元醫療慰問禮包。組織慰問942名邊海防官兵,爲859名榮立“三等功”以上官兵送立功喜報、功臣牌匾和獎金;高質量安置16名轉業軍官和248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參加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384人,常態化提供線上線下就業服務,組織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75場,參與單位、企業970家,提供崗位27839個,簽訂意向協議354人,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退役軍人60人。加大紓困幫扶力度,走訪慰問困難退役軍人4459人,走訪慰問老複員軍人、傷病殘退役軍人等重點人員3559人,共計幫扶慰問8018人、慰問資金280.3萬元。關愛基金共計援助幫扶困難退役軍人50人,援助61萬元。表彰市級“最美退役軍人”53名、“最美軍人家庭”28個、“最美擁軍人物”30名。

四、急難險重當先鋒支援社會建設

駐漢部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搶險救災、維穩處突等急難險重任務,成爲急難險重任務的“衝鋒隊”、支援社會建設的“生力軍”,爲漢中建設發展貢獻了應有的力量。16名現役幹部擔任學校國防教育課外輔導員,爲22所學校軍訓學生1.47萬人,爲漢中市實驗國小、漢中市幼兒園等4所學校捐贈教學器材和學習用品,發動官兵向受災羣衆捐款約24.62萬元;圓滿完成了勉縣“8·21”特大暴雨、略陽“8·26”特大洪災、鎮巴“9·9”山體垮塌

救災等搶險救災任務及“兩站一場”和高速路口疫情防控、專機警衛勤務、“十四運”安保等大項遂行任務,確保了社會平安穩定;累計投入扶貧經費360餘萬元,組織種植養殖技術培訓12次,捐贈化肥、苗木等價值10萬元,開展醫院專家到貧困村巡診8次,幫扶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村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好傳統、好氛圍在天漢大地生動展現。

新時代新徵程。我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雙擁工作的形勢任務,緊緊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弘揚雙擁優良傳統,不斷挖掘新載體、新內涵,以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奮力譜寫漢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匯聚起紅色傳承的磅礴力量

延安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4月11日)

“正月裏來是新春,趕上(那)豬羊出(呀)了門,豬啊,羊啊,送到哪裏去?送給(那)英勇的八(呀)路軍”當歡快喜慶的《擁軍秧歌》響起,延安軍民魚水情的動人場景不斷閃現、持續蒸騰。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永遠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雙擁運動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特有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軍愛民,民擁軍,雙擁光榮傳統歷歲月滄桑而不變,經時代變遷而彌堅。2020年,延安市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踏上新徵程,延安新時代擁軍秧歌更加嘹亮。

一、在賡續優良傳統中砥礪前行

1935年10月,一支衣衫襤褸的隊伍到達延安。黃土地上的人民歡呼:這是我們自己的隊伍,我們的隊伍回來了。

“我們自己的隊伍”,給人民力量,給人民希望。從此,最後一碗米要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要送去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襖要蓋在戰士身上軍民團結,鑄就了堅固的鋼鐵長城,成了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

延安用五穀雜糧滋養了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支持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80年魚水情深,80年水乳交融,“擁政愛民、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在新時代放射更加璀璨的光芒。

以初心使命築牢新時代雙擁工作政治根脈。作爲雙擁運動發祥地,延安始終把雙擁工作作爲重要政治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年度目標責任考覈,健全黨管武裝述職、市委常委議軍會、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軍地聯席會和黨政領導走訪慰問等制度,把雙擁工作劃入退役軍人事務局,形成一把手負總責、黨政軍齊抓共管、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基層單位狠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用紅色基因豐富新時代雙擁工作內涵。充分發揮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功能作用,深入挖掘紅色基因,組織延安八一敬老院老革命軍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舉辦“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故事大家講”等主

題活動,赴全國各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延安故事”活動,受教育人員數以千萬計。延安精神“小小講解員”成爲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薪火的鮮活旗幟。

用宣傳氛圍增添新時代雙擁工作活力。把雙擁宣傳作爲城市名片打造,固定宣傳“靚”起來,投入1500多萬元設立大型雙擁公益宣傳牌、宣傳燈等,新建改建一批雙擁公園廣場道路,重新打造雙擁宣傳街和軍民共建路。流動宣傳“動”起來,在全市電子顯示屏、樓宇電視,公交出租車及公交站點等投放雙擁創建標語口號。活動宣傳“熱”起來,抓住重大節點節日廣泛開展雙擁主題實踐、軍民聯歡和烈士公祭等活動。典型宣傳“帶”起來,涌現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個人高樹麗、陝西省愛國擁軍模範師燕、最美擁軍人物呼榮碧等一大批雙擁典型。

二、共築新時代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

豐富雙擁創建內容載體是延安雙擁工作的又一特點。全市上下緊貼部隊需求,創新載體開展擁軍活動。

傾力支持國防軍隊建設。把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爲應有之責、分內之事,爲空軍某部撥付19.6億元建設資金,重新設計修建軍民兩用機場;爲武警某隊劃撥土地150餘畝,解決部隊營房建設用地問題;把部隊建設項目納入市級重點項目,投資2億多元修建延安民兵訓練基地幫助部隊解決土地劃撥、天然氣引接等問題31個。做好軍用飲食供應保障工作,打造“雙擁菜鄉情”“擁軍肉”項目。2021年延安市軍供站被評選爲“全國重點軍供站”。

破解“三後”問題體現新作爲。嚴格落實政策,全部安置軍轉幹部和符合條件的952名退役士兵;爲6837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金1.8億元,組織3312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參加職技培訓,4544名退役軍人蔘加高職擴招。開展退役軍人、隨軍家屬就業服務招聘會64場次。進一步保障隨軍家屬落戶延安後首次就業安置。全面落實中省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規定、優惠政策。

榮譽體系建設展示新靚點。組織評選“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等62名先進典型。

積極開展慰問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活動,慰問品慰問金達2833.52萬元。援助困難退役軍人及其家屬688人,慰問困難烈士家屬遺屬600餘名,發放關愛金慰問金286.85萬元。廣泛開展送喜報送新兵迎退役老兵活動,爲790餘名立功受獎人員家庭送喜報。

社會化擁軍呈現新氣象。全社會力量參與愛國擁軍活動,延安愛國擁軍協會是全市首家愛國擁軍社會組織;30多家民營企業組成擁軍志願隊,130多個單位與駐地部隊結對共建;黃陵有“紅嫂擁軍志願者協會”,志丹爲駐縣部隊官兵開闢就醫綠色通道;太和山道觀30多年擁軍不間斷,全市擁軍組織自發開展各類擁軍活動,爲社會化擁軍注入不竭動力。

三、軍地合力共享雙擁成果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鑄刻在《爲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上的這句話,也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駐延官兵的心上。他們紮根人民、服務人民,與延安人民以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鄉村建設,大有所爲。延安軍分區爲黃陵縣三個幫扶村協調資金1200萬元,改善基礎設施、發展致富產業。空軍部隊在延川縣永坪鎮開展“藍天攜手春蕾、助力脫貧攻堅”活動,援建學生宿舍樓、籌建留守兒童快樂家園等。武警延安支隊在安塞區磚窯灣鎮金盆灣村投入近120萬元,開展基礎設施、特色產業和黨建、教育等幫扶項目。

平安建設,勇擔重任。駐延部隊組織官兵積極參加延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軍警民聯防聯治,建立聯防協作機制和工作預案。武警部隊擔負全市20多處重要目標安全保衛任務,1000餘名官兵常年戰鬥一線,幾十名特戰官兵分組常年巡邏在市區重要區域,以使命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捐資助學,彰顯真情。延安軍分區積極開展百村扶貧、百校助學、百館共建活動,爲共建學校爭取資金16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37人,捐贈圖書資料1.5萬冊,定期組織民兵整修學校操場,改善辦學條件,增強青少年學生國防觀念。

文明實踐,示範表率。駐延部隊積極參與各項城市爭創活動,在成功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十佳魅力城市”和“十大文化影響力城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搶險救災,急當先鋒。武警延安支隊與公安部門建立搶險救災軍地協作機制,實施110接警臺、實時路況、民情社情等信息共建共享。延安軍分區和13個縣(市、區)人武部成立防洪救災、醫療救護、礦山搶險、森林防火等14支民兵應急救援分隊。

這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將奮發向前的力量深深注入延安人民心田。

四、在忠誠踐行使命宗旨中接續奮鬥

“要發揚軍愛民、民擁軍光榮傳統,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匯聚強國興軍強大力量。”新時代新徵程,延安軍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向着新的奮鬥目標,全力書寫雙擁工作新篇章。明確創建目標,形成雙擁創建合力。制定出臺《延安市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十連冠”活動實施方案》《延安市創建全國、全省雙擁模範城“十連冠”任務分解表》,分解任務,細化分工,夯實責任。調整充實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重新修訂《延安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建成雙擁創建工作聯絡員體系,形成黨政軍領導掛帥、職能部門各司其職、聯絡員積極落實的強大創建合力。

延安革命紀念館成爲軍民共建共育新基地。作爲全黨全國全軍和各族人民回望延安的紅色殿堂,延安革命紀念館歷史資源豐富詳實,展陳形式多元新穎。收集梳理延安時期重大史實、重大戰役、人物傳記等20餘萬字。開設第一課堂,幫助部隊官兵植入紅色基因、繫好軍旅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士官學院成爲軍民共建共育新創舉。依託“西部海員培養基地”培養各類航海人才5840人,將延安建成西部航海人才培養基地、航海文化傳播窗口、海軍軍士培訓陣地。

作爲海軍、武警和空軍定向培養士官定點院校,累計培養海軍、空軍和武警士官人才2188名。海軍“延安艦”成爲軍民共建共育新標杆。與海軍“延安艦”建立共建關係,組織近百名文藝家爲“延安艦”創作書法、油畫、剪紙等作品372幅,創作艦歌2首,高質量完成“延安艦”通道文化建設。積極協調延安精神研究會專家赴海軍部隊開展“弘揚延安精神,築牢新時代軍魂”延安精神宣講活動,在部隊和官兵中引起熱烈反響。

延安南泥灣機場成爲軍民共建共育新名片。延安南泥灣軍民合用新機場於2018年11月建成投用,累計開通運營航線30條,通航城市34個,包括4個直轄市、

20個省會城市及10個旅遊熱點城市,省會及直轄市覆蓋率高達75%。累計完成航班運輸起降20663架次、旅客吞吐量168.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35.5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延安時期形成和發揚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要代代傳承下去。”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張軍說,作爲雙擁運動的發祥地,延安更要以出色成績高標準高質量譜寫新時代雙擁工作新篇章,爲強國興軍匯聚強大力量。

軍民共發展魚水情更濃

隴東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6月5日)

慶陽,一片紅色的熱土。無論是崢嶸歲月,還是和平年代,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一直在賡續傳承。

如今,“軍愛民、民擁軍”的旋律響徹慶陽,慶陽也在不斷書寫雙擁工作的嶄新篇章。2012年、2016年,慶陽市兩次被命名爲全國雙擁模範城。2019年,慶陽市及環縣、華池縣、鎮原縣被命名爲全省雙擁模範城(縣)。

一項項榮譽背後,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凝聚着全市軍民共同的奮鬥和追求。近年來,軍地雙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強軍思想,牢固樹立“雙擁強軍”“雙擁強市”理念,以推動實現“中國夢”和“強軍夢”爲目標,以創建新一輪雙擁模範城(縣)爲載體,按照“強基礎、攻難點、創特色、促提升”的工作思路,充分匯聚軍地優勢資源,調動軍地優勢力量,加快推進慶陽高質量發展,不斷鞏固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係,雙擁創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部隊全面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市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佈局,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慶陽市雙擁工作要點》,明確當年“雙十”工程援建、“雙清單、三助力”、雙擁文化建設、軍地共建、社會化擁軍等工作內容。落實軍地聯合辦公,形成了黨政軍三位一體、三級聯動、部門協調配合、羣團組織廣泛參與、全方位覆蓋的雙擁運行體系。

我市把雙擁宣傳同普法教育、愛國教育、軍營文化、小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全市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雙擁工作的社會影響,全市上下形成“人人關心雙擁、人人蔘與雙擁”的良好氛圍。依託南樑革命紀念館、大鳳川軍民大生產紀念館、抗大七分校舊址、環縣山城堡戰役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示範學校等,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建立國防教育陣地25個,各縣(區)還開展“模範(最美)退役軍人”評選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軍民的愛國熱情和參與支持雙擁工作的積極性。

圍繞“讓部隊官兵不爲後路擔心、不爲後院分心、不爲後代憂心”目標,

市上及縣(區)公安、人社、農業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部門協同發力,多層級、多主體協調解決軍屬就業、軍人子女入學入托等實際困難。積極推行“直通車安置”,落實“陽光安置”,規範安置流程,安置計劃分配的軍隊轉業幹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557人,發放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兵役優待補助金和大學生應徵入伍、進藏兵(高原兵)一次性獎勵金1.59億元。

駐慶部隊先後投資1281萬元,爲地方修建灌溉用水工程1處,完成村級道路硬化25.2公里,新修進戶公路10.8公里。幫辦援建農業專業合作社等項目實事90件,捐送產業扶貧物資、貧困戶生活必需品等1625件,支持貧困村改善基礎條件和貧困戶發展增收產業。大力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及共建文明社區(街道)、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在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新風尚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積極組織平安知識宣傳,廣泛開展聯防聯治活動,截至目前,完成城市武裝巡邏、武裝押解和處置突發事件等各類臨時勤務662次,參與滅火和社會救援421次,出動6236人次,受到羣衆的廣泛好評。

時代變遷,變不了拳拳擁軍愛民之心;歲月更迭,掩不住濃濃魚水深情。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羣衆愛護軍隊,尊重軍人,關心部隊建設;部隊尊重地方黨委、政府,熱愛人民,支持地方工作。如今,文名公衆號整理,在慶陽,軍政軍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支持,親如一家。

軍民共發展魚水情更深

烏海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1日)

時代變遷,變不了拳拳擁軍愛民之心;歲月更迭,掩不住濃濃魚水深情。近年來,我市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軍地互動、公衆參與”的創建機制,加強領導,健全制度,形成整體合力,切實把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落到實處,營造出軍愛民、民擁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良好局面,雙擁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高位推動構建雙擁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和烏海軍分區高度重視,堅持將雙擁工作作爲重要政治工程,始終將創建雙擁模範城視爲黨政軍共同的政治任務,將雙擁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統一研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統一部署;納入年度市、區兩級政府工作報告和軍分區、人武部黨委工作報告,統一推進;納入黨政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覈管理,統一考覈。同時,將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統一劃撥,進一步爲雙擁工作紮實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印發年度雙擁工作要點,組織召開全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印發《烏海市2023年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及任務分工方案》,制定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組織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和學生代表,開展民族團結進軍營、送法送健康進軍營等雙擁共建活動;開展自治區級雙擁模範城(海南區)與阿拉善盟邊防一線連隊結對共建;累計辦理公交“雙擁卡”802張我市不斷創新完善雙擁工作機制、內容和方式,着力構建黨政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生動局面。

如今,我市已連續八次榮獲“自治區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並在2016年和2020年兩次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榮譽背後,凝聚着全市軍民共同的奮鬥和追求。

二、軍民共建營造濃厚社會氛圍

走訪慰問駐市部隊及部分優撫對象,看望慰問抗美援朝老兵,向立功受獎現役軍人家屬送喜報每逢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領導都會帶隊走訪慰問駐市部隊、海軍烏海艦指戰員、軍休幹部、部分優撫對象、抗美援朝老兵、困難退役軍人、烈士遺屬等,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我市堅持把雙擁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舉辦“最美退役軍人”評選表彰活動,舉辦“初心如磐,赤誠依舊”烏海市“最美退役軍人”發佈儀式、推出《我是退役軍人》系列短片,開展“老兵永遠跟黨走——老兵宣講”主題活動45場,以主題宣講、巡迴演講等方式,進支部、進基層、進學校、進機關,受教育黨員、學生、羣衆達2500餘人。

廣泛開展褒揚紀念活動。全市懸掛光榮牌11821塊,懸掛率100%。去年以來,累計歡送143名新兵入伍,迎接153名退役士兵回鄉,爲71名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組織部分退役軍人及優撫對象召開清明節、中秋節座談會,開展清明祭英烈、“講英烈故事傳紅色基因”英烈講解員大賽等活動,進一步弘揚英烈精神。

改造武警支隊圖書閱覽室;機動大隊後側建立污水井;延伸1路公交車運行線路,在機動大隊附近設立站點,解決基層官兵出行難問題;全市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以及23家A級景區,全部實行對現役軍人免收門票,部分景區收費項目也實行優惠措施;協調落實22名軍人子女享受教育優待,安排7名隨軍家屬就業;全市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各醫院張貼“軍人、消防救援人員”優先標識爲持續鞏固發展軍民軍政團結,經過徵求軍地雙方意見,我市制定2022年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18項,爲部隊解決問題14項,部隊配合地方辦實事4項。經過軍地共同努力,“雙清單”任務全面清零。

人民對軍隊的擁護與支持,換來的是部隊對人民深厚的感情。多年來,駐市部隊廣大指戰員視駐地爲故鄉,以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爲己任,始終堅持立足部隊實際,着眼任務要求,爲駐地黨委政府和人民羣衆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廣大官兵在學習訓練之餘,爲轄區企事業單位開展義務勞動,到福利院、敬老院看望慰問孤殘兒童及孤寡老人,與社區開展“一對一”“一對多”貧困戶幫扶,參與抗洪搶險、疫情防控等,以實際行動守護羣衆安康,使軍民魚水情再次得到生動體現。

三、落實政策擁軍優屬暖人心

關心軍人、關心軍人家庭就是關心部隊、關心國防建設。我市始終把涉及部隊官兵和優撫對象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當成重中之重,用心用情解決他們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

我市常態化開展優撫對象數據覈查,審定享受撫卹補助優撫對象396人,共發放優撫對象生活撫卹金和生活補助1631.5萬元、發放醫療補助30.88萬元,發

放義務兵、預備消防士家庭優待金1696.32萬元。組織傷殘軍人赴自治區開展傷殘複檢工作,爲24名傷殘軍人申請康復輔助器具。積極推進退役軍人、其他優撫對象建檔立卡和優待證申領發放工作,錄入率、發放率位居全區前列。與我市5家醫療機構簽訂優撫對象醫療優待協議,向社會公佈文化旅遊、餐飲酒店、交通運輸等優待項目八大類83項,3處A級以上旅遊景區面向全國持優待證人員實行優待優惠減免措施。

2022年,我市爲245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地方經濟補助2380萬元;完成全市103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年度註冊並逐月審覈發放自主擇業金,繳納全年醫療保險99萬餘元,發放年度醫療補助155萬餘元,發放取暖補助20萬餘元;爲61名困難企業軍轉幹部體檢,發放困難

補助58萬餘元;組織202名退役士兵開展適應性培訓2次,技能培訓2次,創業培訓1次;線上線下開展退役軍人暨隨軍家屬網絡招聘會22次,現場招聘推介會7次,提供就業崗位15915個,達成就業意向148人。

我市還持續推進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啓動全國示範型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創建工作,組織我市44家服務站參加。利用“互聯網+退役軍人服務”模式,完成市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等106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機構(場所)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錄入工作。此外,我市還做好權益維護和困難幫扶工作。市、區兩級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幹部職工常態化聯繫退役軍人260餘人次。元旦、春節、“八一”等時間節點爲330名退役軍人發放慰問金28.49萬元,爲87名生活困難退役軍人發放援助資金26萬元,爲26名傷病殘及特殊困難人員送去糧油生活物資2.32萬元、慰問金2.47萬元。

魚水情深,歷久彌新。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以雙擁模範城創建爲載體,進一步發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常態化開展雙擁模範城創建,持續打造雙擁品牌,以實際行動譜寫更加絢麗多彩的雙擁新篇章。

軍民同心 攜手共譜雙擁新華章

北海市多措並舉開展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7月10日)

3次獲評全國雙擁模範城,7次榮獲自治區雙擁模範城。北海,這座全市總人口187萬的濱海之城,駐紮着陸海空、武警等部隊,是廣西14個設區市中駐軍種類最全的城市。在這裏,無論是崢嶸歲月,還是和平年代,軍愛民、民擁軍,軍民一家親的優良傳統一直在珠城大地賡續傳承。

一、情繫國防傾力擁軍強保障

我們要心懷“國之大者”,統一思想傾力支持國防軍隊建設。市委書記蔡錦軍在全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明確表示。

部隊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市長李莉在走訪中反覆強調。

我市把雙擁工作納入黨政一把手工程。2021年起,北海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爲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黨政主要領導帶頭參加市委議軍會議和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研究解決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的重要工作、重大問題,帶頭參加黨管武裝、國防動員等重要任務、重大活動。

單獨設立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事工作機構,建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及高校退役軍人服務機構470個,配備專(兼)職人員523名,實現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及高校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全覆蓋,暢通了爲部隊、軍人、軍屬、優撫對象服務保障“最後一米”。

把雙擁優撫安置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2019年以來,北海市累計支持部隊建設和退役軍人經費超出3.16億元,用於徵兵、國防教育、武器裝備維護、民兵訓練等方面。

把雙擁納入領導幹部政績和績效考覈。組織部門、軍分區把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履行雙擁工作職責列入了政績考覈內容,市雙擁辦、市績效辦連續多年將雙擁工作納入全市績效考評指標,有力促進了各級各部門履職盡責抓雙擁。

把雙擁納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建立完善北海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工作職責等規範性制度,實現雙擁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同時,不講條件,剛性落實國防建設需求。全市支持建設了廣西國防後備力量北海訓練基地、武警指揮中心搬遷、斜陽島項目、北海機場功能完善改造等10餘項軍事工程項目,貢獻城鎮土地、海域超過2.2萬畝,土地貢獻量在全區

首屈一指,特別是無條件貢獻斜陽島和北海唯一的民用機場福成機場,堅決做到地方發展讓步於國防建設。

北海以全區

第13位的人口總量、第14位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區服務國防建設的“第一貢獻”。

二、雙向奔赴軍民魚水情誼深

北海市用一項項政策紅利,一個個暖心舉措,讓軍人、軍屬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率先在全區制定了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方案,推動雙擁成員單位與駐市部隊結對共建全覆蓋,開展形式多樣的共建活動。

不遺餘力,解決軍人“後路、後院、後代”問題。全市多年來轉業軍官和退役士兵安置實現“三個100%”:轉業軍官100%安置到機關參公單位、團以上轉業軍官100%落實相應職務職級、退役士兵100%給予編制保障。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做到“一個專場、四個放寬”,已安排了兩批共50個事業單位崗位定向招考安置隨軍家屬。軍人子女入學入園做到就近就便就好安排。

建立和發展了“兩會一盟一清單一船一隊伍”社會擁軍力量,打造濱海特色社會化擁軍新品牌:成立北海市愛國擁軍促進會、北海市關愛退役軍人協會,搭好社會化擁軍工作的“橋樑”;成立北海市“擁軍聯盟”,首批138家商家和企業爲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軍烈屬提供優惠服務、優先待遇;出臺優待清單,優待內容125項,其中6個國有A級景區對全國現役軍人、退役軍人等減免門票;市內公交在全區率先面向全國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予以免費乘坐優待,爲駐市空軍、武警開通了兩條擁軍公交專線;將北海至潿洲島航線上載客量最多、最新的一艘遊船命名爲“強軍號”,船上佈置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元素,成爲全區第一個“海上雙擁宣傳移動課堂”,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同時,還將該航線所有遊船面向駐潿洲島官兵、家屬予以免費乘坐優待。

愛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駐地部隊在感受雙擁工作溫度的同時,亦向這片熱土深情回饋。

北海軍分區、91192部隊、武警北海支隊分別爲聯繫點公館鎮六甘村、公館鎮掃管村、山口鎮中堂村投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資金超過200萬元,完善村內基礎設施、文化設施;作爲廣西唯一一支水面艦艇作戰部隊,91192部隊在廣西邊海防線上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海上長城,守護着邊疆民族地區的安全穩定,爲捍衛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作出了突出貢獻,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

範區示範單位”“廣西擁政愛民模範單位”等稱號。作爲北部灣的守護者,海警部隊在我市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部署開展“亮劍·清邊靖海”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海上偷渡、走私等違法犯罪活動,築牢海上疫情防線,維護了轄區海域安全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海警部隊還常年參與海上救助,與北海軍分區、武警北海支隊等駐軍力量擔負疫情防控、抗洪搶險、維穩處突等急難險重任務,爲全市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築牢了保障線。

三、厚植文化熱土盛開雙擁花

走在珠城,精心打造的雙擁文化街,隨處可見的宣傳標語,一場場巡迴宣傳活動,將雙擁宣傳、國防教育逐漸融入羣衆日常,在潛移默化中營造全社會支持雙擁、參與雙擁模範城創建的濃厚氛圍。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北海市組織開展了雙擁工作進機關、進校園、進軍營“三進”活動,組建了退役軍人宣講團,開展宣講黨史、國史、軍史教育活動120多場,傳承紅色基因、厚植英雄情懷。

全市建立國防教育展廳、長青公園烈士紀念碑、地角女民兵連、潿洲島紅色廣場、春偉廣場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雙擁宣傳陣地,全部免費對市民開放。

北海日報、北海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每年結合年度徵兵、建軍節、國慶節等中心工作和重大節日,開設專題專欄,進行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市雙擁辦、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沿街商業機構、村(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等利用宣傳專欄、戶外LED屏,多形式開展雙擁宣傳教育活動,持續擴大全市雙擁工作的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

今年是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北海市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軍地共學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動拉開序幕——開展軍地共建“雙擁林”活動;舉辦軍地雙擁文藝晚會;“軍民魚水情歡樂賀新春”系列軍地文化共建活動蓬勃開展;“國防小勇士”國防體育運動會迸發激情;以“愛我國防牽你同行”爲主題的軍地青年大聯歡火熱開展;無論是新兵入伍還是老兵返鄉,都有北海人民的祝福與牽掛。

全市積極宣揚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姚小玲、全區“最美公務員”朱學軍等雙擁和退役軍人先進人物事蹟。舉辦評選活動,選樹了10名“最美退役軍人”,大力宣揚立功受獎現役軍人,激發廣大適齡青年參軍熱情,增強軍人和軍屬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北海這片熱土,軍民魚水情意深,雙擁花開香滿城。

軍民同心 魚水情深

六盤水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2日)

2007年以來,我市連續四屆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被退役軍人事務部表彰爲退役軍服務保障建設先進單位、鄉鎮(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與武裝部“三聯”工作機制得到退役軍人事務部肯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獲省政府通報表彰、“全國提名最美擁軍人物”鄒廣陽87載堅守紅軍烈士墓事蹟在全國宣傳這些傲人的成績是我市雙擁工作創新發展的最好證明,“雙擁模範城”已成爲我市靚麗的城市名片。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和駐市部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將雙擁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軍地黨委重要議事日程,紮實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強化黨政軍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推動軍民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駐市部隊全面建設。

市委、市政府和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六盤水市第五次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工作意見》《六盤水市大學畢業生參軍入伍激勵辦法》等多項配套措施,推動擁軍工作落地落實,不斷激發廣大軍民參與雙擁的熱情,雙擁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國防教育深入人心雙擁宣傳氛圍更加濃厚

在市人民廣場公交站點,由我市軍地聯合打造的“雙擁公交專線”15路公交車緩緩駛來。與其他公交車相比,15路公交車車身外部噴繪紅色雙擁文化標語和圖案,內裏扶手、拉環、座椅靠背等也噴塗了“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等宣傳口號,一經亮相便成爲城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爲進一步弘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優良傳統,營造軍愛民、民擁軍濃厚社會氛圍,我市將15路公交線路打造爲“雙擁公交專線”,讓廣大市民在乘車途中感受擁軍文化,實現“雙擁”宣傳教育與市民羣衆“零距離”接觸。

不僅有生活中的宣傳標語,多次舉辦的活動也將雙擁宣傳、國防教育逐漸融入羣衆日常。近年來,我市先後開展的“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徵程”雙擁徵文和書畫展、“崇軍涼都·兵娃進軍營、老兵重返軍營、歡送入伍新兵、迎接退役軍人返鄉”系列崇軍活動;整理抗美援朝老複員軍人口述歷史事蹟在六盤

水市廣播電視臺專題連播;舉辦“雙擁杯”職工籃球賽和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文藝匯演。

同時,六盤水市始終將國防教育納入全民教育規劃,建立機關、部隊、學校、社會和家庭“五位一體”國防教育體系。在市內媒體開設雙擁宣傳專欄,在市中心城區設置雙擁永久性標誌,建成“雙擁小區”、雙擁主題公園和雙擁文化長廊。組建老兵講師團到鄉鎮、學校、企業進行國防教育宣講,4家單位、5名個人榮獲全省學校國防教育和學生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雙擁先進,評選“最美退役軍人”,培育兵支書、兵教官、兵技工等先進典型。535名退役軍人擔任“兵支書”、91名當選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人入圍全國最美擁軍人物、1人被評爲“全國模範退役軍人”,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對紅二、紅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等設施進行了提質及維修,新建六盤水防空防災科教館和六盤水三線建設烈士陵園,僅今年就有50餘萬人次在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民國防教育基地開展活動、接受教育。

二、擁軍政策全面落實支持國防建設更加有力

“感謝盤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主動作爲,積極爲退役軍人着想,先後與醫院、藥房、駕校等三十多家單位簽訂了專門針對退役軍人的優惠服務,這次與盤州市健康促進中心的簽約,又一次爲我們退役軍人辦實事。”6月21日,在盤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盤州市健康促進中心簽訂盤州市“擁軍優撫”體檢合作協議儀式上,退役軍人代表聶立生激動地說。

這是六盤水市堅持優撫優待,維護軍人合法權益的一個縮影。

近幾年來,六盤水市始終堅持經濟社會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關心部隊戰備急需、強軍急用、官兵急難等擁軍事宜。

投入資金5400餘萬元,建成人防指揮中心等多個擁軍項目。優先保障部隊供水、供電、供氣、供糧,依法保護市內軍事設施,政務服務中心、車站、醫院、銀行等700多家服務窗口對軍人依法優先。與六盤水艦開展城艦共建,開展情繫邊海防官兵擁軍活動,1500餘名國小生爲邊防官兵送書畫、寫慰問信在軍地引起強烈反響。持續做好退役士兵就業安置工作,建立就業創業導師團隊,落實就業創業優待政策,公安、首鋼水鋼等定向招聘退役士兵172名,工行、農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爲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創業貸款。

爲全面做好優待金、撫卹金髮放以及隨軍家屬優待等工作,我市精準認定

優撫對象身份、精準落實優撫政策,按時足額發放各類撫卹補助資金、慰問金、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和艱苦邊遠地區補助金。建立優撫對象“參保+住院二次報銷

+門診補助+大病救助”優撫醫療保障機制,解決部分優撫對象醫療難問題。爲4.82餘萬名退役軍及其他優撫對象辦理優待證和發放光榮牌,落實優待目錄117項,爲432名立功受獎現役軍人家庭送喜報,組織424名優撫對象短期療養、1.76餘萬人次優撫對象健康體檢,市內多家民營醫院免費爲4000餘名優撫對象開展健康檢查和巡迴醫療,退役軍人榮譽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開闢軍人子女入學“綠色通道”,優先安排153名現役軍人子女入學入托,35名退役士兵享受大學聯考加分錄取,537名大學生士兵得到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469.6萬元。調動7名隨軍家屬,發放未就業生活補助金48.76萬元,組織50名軍嫂開展技能培訓並推薦就業。

三、發揮部隊資源優勢助力地方經濟更加發展

視駐地爲故鄉,把百姓當親人。

一直以來,駐市部隊牢固樹立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爲羣衆做好事、辦實事,展現威武之師、文明之師良好形象。武警六盤水支隊派出150餘名官兵擔負大學新生軍訓任務,軍訓學生2萬餘名。舉辦“軍營開放日”活動,14所學校4500餘名師生參觀武器裝備和軍事表演。六盤水軍分區下發《關於參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計劃》,從黨建幫扶、產業幫扶、基礎設施建設幫扶等方面,以點帶面深入推進11個村幫扶工程。投入資金112萬元,幫助四個村委會改善辦公設施、安裝路燈、修建雙擁步行街。開展“愛民送醫到村”“八一助學”等雙擁共建活動,爲579羣衆巡診,贈送價值2萬餘元藥品。資助學生401名,發放助學金52萬元。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積極參加生態文明建設,植樹1300餘畝,建設“雙擁林”7個。持續推進“黔貨出山進軍營”,推薦31家企業56種產品進入“黔貨出山進軍營”名單,扶持產業21個,帶動2000餘名村民致富。建立軍地安全工作協作、民兵力量共建共用、情報信息共享共處“三項機制”。重大節日時期,駐市部隊派出兵力開展城市武裝巡邏,維護社會治安,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完成六盤水重點目標警衛,省運會、“六馬”等臨時勤務任務160餘次,爲平安涼都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愛國擁軍強國防,同心共築中國夢。在涼都這塊軍民魚水情深的熱土上,廣大軍民正團結一致、勠力同心,匯聚起奮勇向前的磅礴力量,以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

軍民同心 魚水情深

廣安市推進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3年7月26日)

廣安,紅色沃土,英雄輩出。

無論是崢嶸歲月,還是和平年代,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一直在這片熱土上賡續傳承。

近年來,在省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的指導幫助下,我市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始終把雙擁工作政治責任牢牢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軍地合力、軍民同心抓好雙擁工作,着力構建軍民團結和諧、軍地優勢互補、軍民融合發展的雙擁工作大格局,成功譜寫新時代軍政軍民魚水情深的壯麗篇章。

一、政治引領高位推動雙擁工作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和廣安軍分區高度重視雙擁工作,自覺將其作爲一項永不竣工的政治工程、系統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退役軍人和雙擁工作重要論述等納入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部隊黨委會專題學習內容,切實增強抓雙擁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邁進新時代的雙擁工作,初心不變,站位更高。

黨的十九大爲新時代雙擁工作擘畫出嶄新藍圖,全國自上而下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我市及時調整充實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和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市政府和軍分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各級各部門全面參與。

“依託全市1847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我們不斷健全完善退役軍人和擁軍優屬服務網絡,配齊配強工作聯絡員和專職工作人員,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軍地聯動、羣衆參與的組織體系。”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表示,我市堅持把退役軍人事務和雙擁工作整體納入廣安市“十四五”規劃,制發《廣安市“十四五”退役軍人事務發展規劃》,每年市委常委會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軍分區工作報告均對退役軍人事務和雙擁工作進行部署。

有機構、有力量、有保障,近年來,全市各地各部隊在傳承和弘揚雙擁優良傳統的同時,積極開展雙擁創建活動——

精心打造、優化提升雙擁廣場、雙擁公園、雙擁基地及永久標識700餘處,在華鎣、武勝等區縣重點打造雙擁街道、雙擁夜市,引導全社會知雙擁、抓雙擁、強雙擁;

以抗美援朝老戰士、老英雄、功臣模範組建起“金安戎聲”等紅色宣講團310個,年均開展“六進”宣講活動600餘場次;

常態化開展建檔立卡、優待證制發和光榮牌懸掛工作,累計制發優待證9萬餘張、懸掛光榮牌12萬餘張。

………

在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之下,我市雙擁工作邁向新高度。

二、雙向奉獻軍民聯繫更加緊密

“七一”前夕,市領導紛紛率隊深入基層看望慰問老黨員、退伍軍人等,與他們拉家常、問冷暖、聊工作、談發展,代表市委、市政府爲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懷。

聲聲慰問傳黨情,濃濃關懷暖人心。

利用春節、“八一”等重要時間節點,常態化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已成爲我市每年的“指定動作”。近年來,我市爲駐广部隊、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送去總價值共計6000餘萬元的慰問金和慰問品。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在邊關,子弟兵忠誠戍守;在後方,全社會傾力擁軍。

全市各地始終把堅持服務部隊備戰打仗作爲雙擁工作的主線,大力支持部隊遂行戰備執勤、訓練演習、維穩處突等多樣化軍事任務,建立健全平時服務保障、戰時擁軍支前的軍地協調機制,累計投入1.06億元支持部隊建設。

全市人民對軍隊的擁護與支持,換來的是部隊對人民深厚的感情,在危難之際,人民子弟兵總是毫不猶豫伸出援助之手。

7月11日,我市普降暴雨,境內多條河流水位上漲。面對汛情,駐广部隊聞“汛”而動,連續17小時鏖戰在防汛一線,疏散轉移羣衆220餘人。

駐广部隊時刻牢記人民軍隊性質宗旨,在完成好軍事任務的同時,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協助地方做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工作,用一次次“最美逆行”書寫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展現新時代軍政軍民魚水情誼。

急難險重任務,他們衝鋒在前。近年來,駐广部隊充分發揮部隊官兵生力

軍和突擊隊作用,先後出動官兵、民兵11萬餘人次參與急難險重任務,有效維護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支援地方發展,他們全力以赴。全力爭取中央軍委、西部戰區支持,助推廣安機場、西渝高鐵廣安段等重大項目建設。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他們盡心盡力。派出1100餘人次進村入戶、田間問計,投入資金600餘萬元支持8個聯繫鄉村基礎建設、80餘萬元優化升級產業項目7個、24萬餘元用於消費扶貧。廣泛開展愛心助學行動,爲擬建的市全民國防教育中心籌措資金902萬元,結對幫扶學校4所,中校以上軍官結對資助貧困學生27名。

開展軍民共建,他們義不容辭。協調保障西部戰區總醫院來廣安開展“聯勤軍醫老區行”義診慰問活動,接待就診羣衆500餘人次,發放藥品價值30餘萬元。圓滿完成全市約10萬人次學生軍訓任務,協助做好鄰水縣高灘鎮中心國小、廣安希賢學校2所“八一愛民學校”援建工作。

從2003年起,我市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民擁軍、軍愛民”的旋律響徹廣安。暖三、心政策當好爲兵解難“孃家人”

7月24日,退伍老兵羅明全來到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就診,享受了普通門診掛號免費以及優先取藥、繳費、檢查等特殊待遇,感受到了濃濃的擁軍、崇軍氛圍。他激動地說:“沒想到退伍這麼多年,還能享受這麼好的待遇。”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屬於軍人醫療優待醫院,全國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憑有效證件到該院就醫可享受“一免六優”以及體檢8.5折優惠等政策,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送到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心坎上。

“弘揚雙擁優良傳統,加強軍政軍民團結”“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齊心共建雙擁城”走在廣安大街小巷,一幅幅雙擁宣傳牌格外引人注目。

把最可愛的人掛在心上,動真情、辦實事,是廣安人民矢志不渝的堅持。秉持這一理念,我市不斷豐富服務保障內容、創新服務保障方式、增強服

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軍人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

嚴格落實軍轉安置政策,做到“一站式”安置到位。轉業軍官全部安置爲行政(參公)編制,轉業士官全部安置在機關事業單位。

“加碼”政策,彰顯擁軍優屬溫度。制定出臺《廣安市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培育退役軍人培訓實訓基地20餘家,打造省級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產業園1個。

2020年以來,全市累計發放優撫對象撫卹和生活補助資金11.91億元、醫療補助資金7021萬元,爲8121名符合社保接續條件的退役士兵補繳費用1.7億元。讓退役軍人感受“家”的溫暖。按照“五有”標準和“全覆蓋”要求,我

市建成市、縣、鄉、村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1847個,243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達到國家示範標準。全市車站、醫院、景點等場所均設立軍人優先窗口,“軍人退役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辦理。

把“尊崇”的理念貫穿到雙擁工作中,讓尊崇軍人、尊重退役軍人在廣安蔚然成風。建成國防教育基地5個、少年軍校6個、全國國防教育學校13個,教育面在90%以上。分類組織開展主題教育、“9·30”烈士公祭日等活動,年均參加祭掃緬懷等各類活動3萬餘人次。

…………

如今,在廣安這一片愛國擁軍的紅色沃土上,處處涌動着“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魚水深情,奮力書寫着“愛我人民愛我軍”的廣安雙擁新篇章。

軍民攜手奮進新徵程鑄就新輝煌

許昌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7月31日)

許昌市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良的雙擁共建傳統,把“視人民如父母,把駐地當故鄉,視軍隊如長城,把軍人當親人”的雙擁口號叫響大江南北,先後6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8次榮獲“河南省雙擁模範城”稱號,涌現出趙趁妮、吳新芬等全國雙擁模範人物時代變遷,變不了拳拳擁軍愛民之心;歲月更迭,掩不住濃濃魚水深情。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雙擁工作作爲一項政治性、全局性、戰略性工作任務,繼承和發揚雙擁優良傳統,加強軍地雙方相互融合、相互協調、良性互動,在全市各級黨政機關、駐許部隊和廣大人民羣衆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盤棋統籌、一張網覆蓋、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雙擁工作大格局,有力支撐和保障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一、一盤棋統籌雙擁站位呈現新高度

鏡頭一:2023年3月7日,許昌市召開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創建動員會,市委書記史根治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創建永遠在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變“指標”爲“目標”,變“單兵”爲“協同”,變“迎檢”爲“常態”,變“壓力”爲“動力”,全力以赴打好創建攻堅戰、持久戰,以高質量創建工作爲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鏡頭二:2023年6月1日,許昌市召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暨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工作推進會,對創建工作作出明確部署。在會上強調,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按照創建工作方案的要求,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着力構建“軍地互動、上下聯動、整體推動”的工作格局,以紮實有效的作風推動創建工作高質量開展。

關鍵詞:五個“十大”活動“五個亮點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多年來,許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始終堅持把雙擁工作作爲“一把手”工程,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堅持親自抓、負總責,多次對雙擁工作提出要求,並就創建具體工作進行部署。2023年以來,許昌市黨委、政府先後召開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動員會、推進會、協調會、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雙擁工作,謀劃了五個“十大”活動,即舉辦“十佳”評選、開展“十大”硬核擁軍、提升“十大”雙擁亮點、推出“十大”擁軍政策、組織“十大”愛民行動等一系列雙擁新舉措。

市委、市政府將雙擁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目標管理,各級各單位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有效凝聚了落實各項政策的整體合力。市委、市政府先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意見》《許昌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雙擁工作職責》等文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雙擁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軍地聯合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廣泛開展國防教育進黨校、進學校、進社區、進媒體、進企事業單位活動。市、縣兩級大力推動雙擁陣地建設,全力打造雙擁主題公園、雙擁示範街、雙擁宣傳帶、退役軍人服務站宣傳欄、國防教育學校“五個亮點工程”,積極營造“全域擁軍”濃厚氛圍。全市建成6個雙擁主題公園、9條雙擁示範街道,實現縣域全覆蓋。

持續開展“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最美軍嫂”“十佳擁軍企業”評選表彰活動,創新開展“十大硬核擁軍活動”,先後評選出60名許昌市“最美退役軍人”,40名許昌市“最美擁軍人物”,30名許昌市“最美軍嫂”,10家許昌市“十佳擁軍企業”,“愛我人民愛我軍”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通過持續深入的宣傳引導,激發了全市軍民爭先創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涌現出全國最美擁軍人物吳新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退役軍人劉躍超,全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先進個人王靖、袁景蔚,“河南好人”、“河南省優秀志願者”、三代從軍的退役軍人馬騰騏,全省最美退役軍人劉國賢、馬增傑等一大批模範人物,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二、一張網覆蓋擁軍崇軍展現新作爲

鏡頭一:2023年清明節前夕,許昌軍分區、許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許昌市人民醫院,積極開展雙擁共建活動,爲來自全市的31名烈士遺屬和共和國一等功榮立者提供了全套高規格的免費健康體檢服務,讓他們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用實際行動替英烈們盡上一份孝心,爲功臣們付出一份愛心、擔起一份責任。

鏡頭二:2023年5月28日,許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許昌市雙擁辦開展“情繫‘六一’關愛‘軍娃’”觀影活動。200餘名“軍娃”在家人的帶領下來到新田360廣場亨源通店華誼兄弟影院,觀看了《新豬豬俠大電影·超級賽車》,一起度過了1個多小時的歡樂時光。觀影過程中,現場不斷爆發出歡樂的笑聲。

關鍵詞:優撫安置雙擁共建示範單位優待證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近年來,許昌市委、市政府、許昌軍分區以服務部隊備戰打仗爲主線,整合要素資源、凝聚各方力量,盡最大努力織密織牢擁軍崇軍“保障網”,聚焦聚力聚能部隊戰鬥力加強國防軍隊建設。

聚焦“前線”“前沿”“前哨”,切實爲部隊建設和訓練搞好服務、提供保障、當好後盾,全力支持部隊建設,積極主動幫困解難。

2020年以來,連年超額完成兵員徵集任務,爲975名立功受獎許昌籍軍人家庭送喜報、發放獎勵金203萬元,對958名許昌籍駐守邊海防官兵和137名許昌籍執行專項任務官兵的家庭進行慰問,幫助困難官兵100餘人次。連續11年舉辦“愛國擁軍固長城”專項救助活動,爲1000餘名駐許部隊困難現役軍人發放慰問金300萬元。成立涉軍維權訴調對接工作站,開闢司法援助“綠色通道”,受理涉及婚姻家庭、債務合同、損害賠償、土地承包、軍事設施等案件538件,該工作站被廣大官兵稱爲“心靈驛站”“愛心驛站”。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讓廣大官兵不爲“後路”擔心、不爲“後院”分心、不爲“後代”憂心,全身心投入到練兵備戰上來。2020年以來,全市高質量安置轉業軍官80餘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850餘名,我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被省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爲全省退役軍人重點工作優秀項目。持續開展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

(站)創建工作,創新開展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年活動,許昌市退役軍人法律援助律師志願服務團入選退役軍人事務部“退役軍人關愛青少年志願服務項目”,全市3個退役軍人服務站被評選爲全省“楓橋杯”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站。

高規格推進優待證申領發放工作,爲全市15餘萬名退役軍人及優撫對象發放優待證。連續2年聯合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許昌愛爾眼科醫院開展“守護光明·致敬最可愛的人”許昌市關愛退役軍人眼健康公益行動,全市受益退役軍人約3000餘名,其中50餘名退役軍人免費完成白內障手術治療。高標準安置隨調隨軍家屬19人,爲340名未就業隨軍家屬發放專項補助370餘萬元,爲282名駐許部隊和許昌籍軍人子女協調解決入學入托等教育優待問題。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支持、軍地互動、全民參與的原則,將擁軍優待服務和優待證申領發放工作一體推進,着力打造全方位、多領域、高層次的社會化擁軍矩陣。全市先後完成中原國際飯店等200餘家“擁軍企業”“擁軍門店”授牌,15個單位被評爲“河南省雙擁共建示範單位”。2023年,文名公衆號整理,許昌軍分區、許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許昌三甲醫院,爲全市烈士父母和一等功榮立者免費進行高規格體檢。全市開通3條擁軍公交專線,保障城區外駐軍官兵出行,市、縣兩級城區內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全市公辦旅遊景點爲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提供門票減免服務。

三、一體化發展軍地共建融合激發新動能

鏡頭一:2023年上半年,“楊根思連”因單位建設全面過硬被授予集體一等功。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時任連長楊根思在陣地只剩自己的情況下,面對敵人第9次進攻,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戰後,楊根思被追授爲中國人民志願軍首位“特級英雄”,他所在的連隊被命名爲“楊根思連”。

鏡頭二:2023年6月7日是許昌解放75週年紀念日。當日,“許昌連”政治指導員袁鑫強來到許昌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並受邀到魏都區實驗學校,爲廣大師生舉辦了一場以“感悟紅色傳統汲取奮進力量”爲主題的國防教育講座。

關鍵詞:“楊根思連”楊根思雙擁社區“許昌艦”“許昌連”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軍地一體化發展路徑,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創新開展共建共享,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軍隊建設雙向提升、互促共贏。

深度融合增動力。依託地方產業發展、科技人才等優勢,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建設、要素資源配置上加強融合,實現經濟效益、軍事效益雙增長。搶抓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機遇,大力支持市內5家軍工、國防建設配套企業發展,做好軍民融合實體產業承載工作,構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共建共享添活力。軍地雙方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軍人道德規範》,把軍民共建作爲“雙擁在基層”的一項羣衆性活動,不斷豐富共建內容、深化共建內涵。駐軍“楊根思連”是全軍首個以戰鬥英雄名字命名的連隊,革命戰爭年代孕育形成了“三個不相信”的戰鬥精神。軍地雙方堅持精神共學、典型共育,“三個不相信”精神不僅深深根植於廣大官兵的血脈中,而且成爲許昌人民的精神底色和價值追求,爲推動許昌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

試驗區建設注入強大動力。我市用最深情意與“許昌艦”“許昌連”深化艦城共建、連城共建活動,定期組織許昌市優秀擁軍企業家和文化文藝人才到“許昌艦”“許昌連”參觀學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楊根思雙擁社區是我市建成的全省首個專爲部隊服務的基層社區,建立服務全體軍人軍屬的“58連心”App及官兵家庭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線上線下服務全覆蓋,用實際行動打通地方政府與部隊溝通聯繫的“最後一公里”,被評爲“河南省愛國擁軍模範單位”。2022年6月,楊根思雙擁社區作爲河南省地方單位唯一代表,入選全國50對軍民共建示範單位。

擁政愛民聚合力。許昌軍分區聯合駐許部隊簽訂《擁政愛民公約》,軍分區領導每年兩次牽頭召開駐許各部隊軍政“一把手”會議,商定支持地方建設規劃,助力地方經濟發展。近年來,駐許部隊積極參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投入資金400餘萬元,協調地方幫扶資金200餘萬元,扶持種植、養殖、光伏發電等產業項目16個,援建整修鄉村道路35公里,在文明創建、平安建設、搶險救災、疫情防控、鄉村振興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展現了人民軍隊的責任與擔當。

魚水情深,歷久彌新。我市正以勇往直前的奮鬥姿態,持續發揚“全國雙擁模範城”優良傳統,推動新時代雙擁工作邁上新臺階,爲我市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建設凝聚強大力量。

軍民魚水情意深雙擁花開香滿城

十堰市紮實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3年8月1日)

十堰,一片紅色的熱土。無論是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一直在這裏賡續傳承。

緊緊圍繞服務軍地改革發展大局,我市始終把雙擁工作政治責任牢牢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自1994年以來,我市8次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新時代雙擁工作的形勢任務,進一步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以更高標準、更大擔當、更實作風乾事創業,全面推進新時代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

高位推動

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

“我們是光榮的十堰艦,枕戈待旦護衛祖國海防,不怕犧牲敢打硬仗,紮根海疆保家鄉……”今年4月,“十堰艦”艦歌《東風送我去遠航》發佈,再一次擦亮十堰雙擁名片。

我市發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成爲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城市。

這背後,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凝聚着全市軍民共同的奮鬥和追求。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雙擁工作,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凝聚工作合力,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

市主要領導擔任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定期召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雙擁工作,解決雙擁工作中的難點問題。把雙擁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及部隊建設總體規劃,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各級黨委政府目標考覈、領導幹部政績考覈。各級黨委政府建立並長期堅持黨委議軍會議、軍政座談會議、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雙擁聯席會議等制度。全市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軍地雙方一齊抓、各個部門共同抓、職能單位分工抓的雙擁工作格局持續鞏固。

落實政策

做退役軍人貼心的“孃家人”

“感謝黨委政府支持退役軍人的創業政策,讓我享受到了20萬元的貼息貸款。”鄖西縣退役軍人張顯勝高興地說。瞭解到張顯勝創業出現資金困難後,鄖西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郵儲銀行鄖西縣支行主動對接,僅用3個工作日就送“貸”上門。

把最可愛的人掛在心上,動真情、辦實事,是十堰人民矢志不渝的堅持。秉持這一理念,我市不斷豐富服務保障內容、創新服務保障方式、增強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退役軍人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

每年春節、八一建軍節等節日,市領導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向駐堰部隊官兵、退役軍人及優撫對象家庭送去祝福和溫暖。市人社局開展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已向結業的28人發放培訓補貼3.68萬元;向退役軍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1人3589萬元。市委編辦高質量保障退役軍人用編計劃。市文旅局印發通知,全市A級旅遊景區(武當山景區除外)對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一律免費開放。市民政局按照《關於進一步規範殯葬服務收費管理的通知》落實重點優撫對象殯葬服務減免政策。

懸掛光榮牌、送立功喜報、歡送新兵入伍、迎接退役士兵返鄉、發放優待證在十堰這片愛國擁軍的紅色沃土上,雙擁之花遍地開,擁軍愛軍已成爲社會共識和行動自覺。雙擁共建結出軍民魚水情深“並蒂蓮”。

近年來,駐堰各部隊在完成軍事任務的同時,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勇於承擔應急救援等急難險重任務,體現了人民軍隊的使命擔當。

十堰軍分區投入110萬元支持幫扶的11個村發展產業,爲幫扶的國小、幼兒園和包聯社區困難學生贈送價值5.24萬元的“愛心成長包”。

武警十堰支隊通過產業幫扶、項目合作、捐資助學、健康體檢、植樹造林等活動服務駐地羣衆。與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簽訂雙擁共建協議,廣泛開展“講紅軍故事、唱紅軍歌曲、做紅軍傳人”活動。

如今,十堰地區爲軍車配套企業達到100餘家,間接帶動就業超過1萬人。展望未來,我市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促

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持續營造尊崇軍人的社會氛圍,全力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譜寫軍政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新篇章。

軍民魚水情意深雙擁花開香滿城

襄陽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7月31日)

軍愛民,民擁軍,是襄陽這片紅色熱土的光榮傳統。戰爭年代,廣大軍民攜手並肩,浴血奮戰,結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情緣;和平時期,全市人民不忘鐵軍精神,軍地之間、軍民之間結下了休慼與共的魚水深情。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早已融入襄陽兒女的血脈,經時代變遷而彌堅。2020年,襄陽市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6週年,也是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踏上新徵程,襄陽新時代擁軍之歌更加嘹亮。

一、高位推動雙擁創建工作基礎紮實

軍民同心謀發展,軍地合力固國防。

市委、市政府、襄陽軍分區將雙擁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覈,納入駐襄部隊政治工作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領導幹部政績考覈。印發《襄陽市全域雙擁創建四年行動方案》,細化創建要求,明確責任主體,實行動態管理,該方案被省雙擁辦轉發全省推廣。

出臺《襄陽市雙擁創建獎補實施方案》,對市區範圍內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駐軍單位及官兵開展的有特色、有影響、有實效的雙擁活動實施“以獎代補”,調動各界參與雙擁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襄陽市優待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實施辦法》,在全社會營造尊崇軍人、尊重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激勵軍人爲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引導退役軍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在全省率先探索“一個窗口、一次告知、一單申請、並聯辦理、限時辦結”一事聯辦服務模式,將軍人退役返鄉需要辦理的轉接組織關係、醫保、社保等14個事項集成爲一件事,實現只進一扇門、一次就辦成。截至目前,全市線下綜窗服務1200餘人,線上辦件200餘件,進一步增強了廣大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的尊崇感、獲得感、歸屬感。

二、矩陣宣傳營造擁軍優屬良好氛圍

“要攻襄陽必先攻南山”近日,全省模範退役軍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樑發雙在襄樊戰役重要戰場之一的真武山,爲我市青年志願者講述解放戰爭時期的襄陽曆史故事。

我市把雙擁宣傳同普法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軍營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全市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全市上下形成了關心雙擁、支持雙擁、參與雙擁的濃厚氛圍。

在襄陽軍人榮譽廳、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等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我市社會各界廣泛開展國防知識宣傳和紅色教育。

老河口市、南漳縣等地建設雙擁主題公園,襄城區、樊城區積極打造“雙擁文化示範街”,宜城市開展紅色蜂巢“1+6”行動健全基層雙擁工作組織和服務網絡我市各地精心打造雙擁宣傳陣地,突出全民教育。

發展不忘擁軍,平時不忘戰時。在春節、八一建軍節等節點,我市紮實開展走訪慰問駐襄部隊官兵和軍屬工作。每年發佈致駐襄部隊、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慰問信,評選發佈“最美退役軍人”。邀請部隊官兵走進校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軍訓,開展文化活動進軍營、青年聯誼進軍營、普法宣傳進軍營等主題活動,實現行政、企(事)業單位、學校和社會組織宣傳教育全覆蓋。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讓退役軍人成爲社會尊重的人”這樣的雙擁場景和公益廣告在襄陽隨處可見,“雙擁一條街”“雙擁社區”等雙擁元素無不凸顯着這座城市濃厚的擁軍氛圍。

三、落實政策“雙擁”之花綻全城

走進市區,不時可見一幅幅引人注目的雙擁宣傳牌,LED電子屏滾動播放着新時期的雙擁工作內容。在公共服務機構、景區景點等服務窗口,“軍人優先”等字樣讓人倍感溫馨。

襄陽的擁軍優屬不僅是掛在牆上的標語,還落實在點滴行動中。

爲了讓“最可愛的人”成爲最幸福的人,我市剛性落實政策法規,及時研究解決優撫、安置、軍休政策落實中遇到的難點問題,讓現役軍人安心、退役軍人順心、廣大優撫對象放心。市財政對雙擁、優撫經費實行專項預算,優先安排、逐年增長,資金到位率100%。提升優撫保障及醫療保障水平,年度發放撫卹優待金2億餘元,落實醫療補助1000餘萬元,爲優撫對象發放價格補貼6944萬元。

不斷加大幫難解困力度,大力開展“愛心獻功臣”“關愛烈士遺屬”和解“四難”活動,組建完成幫扶援助退役軍人的“三駕馬車”(政府部門+事業單

位+社會組織),積極籌集關愛基金,廣泛開展“關愛老兵·慈善一起捐”活動,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幫助老兵解決生活中的難點和創業路上的堵點問題。

嚴格執行2022年印發的《襄陽市現役軍人功勳榮譽表彰獎勵辦法》,按照拓展後的獎勵項目和提高後的標準實施獎勵,2023年共入戶送達喜報465人,發放獎勵金24.98萬元。

堅持政府主導,充分發動社會力量,把擁軍優屬工作向企業拓展,向社會延伸。連續舉辦四屆“擁軍節”,協調200餘家品牌企業,爲全市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提供購物打折、遊玩免票等優惠優待服務,營造濃厚的擁軍崇軍社會氛圍。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近年來,駐襄部隊官兵積極主動參與襄陽經濟社會建設,圍繞地方所需、羣衆所盼,廣泛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在抗洪搶險、應急救援等方面衝鋒在前、不畏艱險,作出了突出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

魚水情深,歷久彌新。在襄陽這片紅色熱土上,廣大軍民正團結一致、勠

力同心,凝聚起推動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龍都大地唱響雙擁頌歌

濮陽市推進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11月3日)

濮陽,一座具有光榮傳統的擁軍愛民之城。

抗日戰爭年代,中共中央北方局曾設在這裏,如今仍流傳着許多軍愛民、民愛軍的佳話;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從這裏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英勇的龍都兒女用鮮血和生命、信仰和決心寫下擁軍支前的激昂樂章。

時代變遷,初心不改。近年來,濮陽市委、市政府,濮陽軍分區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省軍區的領導下,始終堅持“雙擁強國、雙擁利軍、雙擁興市、雙擁惠民”理念,努力把利軍和惠民結合起來,推進雙擁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一、健全機制雙擁工作基礎更加紮實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在濮陽,不管是機關幹部還是普通羣衆,關愛部隊官兵已成爲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

近年來,濮陽市堅持把雙擁工作作爲“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軍分區主要負責同志、市委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爲副組長,43個部門爲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強化雙擁辦建設,落實軍地合署辦公制度,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駐濮部隊建立擁軍優屬或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2024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成投用,在全市形成上下貫通、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雙擁工作組織網絡體系。

同時,濮陽市抓實機制建設,堅持把雙擁工作列入全市“十四五”規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市委市政府工作全局系統謀劃、統籌推進,編織“六大工作體系”(思想引領、優撫褒揚、就業安置、雙擁支前、國防教育、軍民共建),嚴格落實“五項制度”(黨委議軍會議制度、軍政座談會議制度、雙擁領導小組會議制度、雙擁專題會議制度和軍地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領導高度重視、部門齊抓共管、軍地協調互動、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抓實責任體系,堅持雙擁工作“五個納入”(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覈體系、納入軍地重要議事內容、納入全民國防教育和納入財政預算安排),各級各相關部門堅持做到“五個優先”(雙擁工作優先議定、雙擁經費優先保障、軍隊建設優先支持、優撫政策優先落實和軍屬難題優先解決),

高質量推動雙擁工作落實落地。

紮實的組織體系、健全的機制,爲雙擁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場軍地合力、軍民同心,團結共建雙擁模範城、開創軍政軍民團結新局面的大會戰正在濮陽轟轟烈烈地進行。

二、擁軍優屬軍民關係更加融洽

軍民魚水情,不是掛在牆上的標語,而是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成爲人民軍隊和老百姓血脈裏的紅色基因,世代傳承。

濮陽市把拓寬“後路”、鞏固“後院”、扶持“後代”工作,作爲穩軍心、固長城的大事,全力維護部隊官兵和優撫對象合法權益。近4年來,51名轉業幹部全部安置到市直機關公務員崗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460名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企事業單位,安置進度和質量全省領先。通過“政校企”合作模式加大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力度,先後舉辦專場招聘會85場次,提供各類崗位9.7萬餘個。發放優撫補助金和慰問金38.13億元、義務兵家庭優待金2.35億元。實施“軍娃關愛工程”,駐濮部隊官兵子女全部進入學校就讀,駐濮部隊官兵子女入學入托率達到100%。隨調家屬安置率100%,隨軍未就業家屬生活補貼發放率100%。

推出擁軍優屬公交專線,車站、醫院、旅遊景點等公共服務場所設軍人售票窗口、軍人專用通道,公共收費停車場設有軍車免費停放標誌濃厚的擁軍優屬氛圍,在濮陽觸目可及。

今年7月,駐守西藏邊關哨所10年、榮立三等功的濮陽籍戰士吳雲輝回鄉結婚。在結婚典禮上,濮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吳增成爲新婚夫婦送去美好祝福,並送上“功臣之家”的牌匾和3000元紅包。這讓吳雲輝及其家人非常感動,吳雲輝說:“吳局長來參加我的婚禮,作爲軍人我非常感動,也非常驕傲和自豪!”

吳增成說,像吳雲輝這樣立功受獎的軍人,回到家鄉都能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禮遇。在今天的濮陽,關愛功臣模範、讓軍人成爲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已經蔚然成風——

走訪慰問駐濮部隊、現役軍人家屬、重點優撫對象實現常態化,全面貫徹落實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實施辦法,累計走訪慰問困難退役軍人1萬餘人次、解決各類問題400餘件。

舉辦退役士兵歡迎儀式、爲現役軍人和軍烈屬家庭懸掛“光榮之家”榮譽

牌、爲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等工作規範化,極大提升了軍人軍屬的榮譽感和社會尊崇度。

以“不忘兵之初,當好兵支書”爲主題,對200名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進行能力素質提升培訓,“兵支書”已成爲濮陽市農村工作的一個閃亮的品牌。

三、全民參與雙擁特色更加鮮明

讀紅色書籍,逛黨建文化長廊,開展“雙擁文化家長講堂”走進市第二實驗國小,大家時刻感受到紅色教育的薰陶。爲引導學生關注雙擁文化,增強家國情懷,激發擁軍熱情,該校通過多種方式,打造沉浸式體驗學習雙擁教育新模式,全面厚植學校師生的愛國之心和擁軍之情。

在濮陽,像市第二實驗國小這樣重視國防和雙擁教育的學校早已不是個例。在這裏,國防教育已經納入全市各級宣傳學習教育規劃,納入市委黨校幹

部理論培訓內容,納入中國小教育課程,納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教育內容;全市大、中、國小校都開設有國防教育課,軍訓實現全覆蓋有計劃、全領域的國防教育已成爲濮陽雙擁工作耀眼的亮點。

常態化的主題活動,是濮陽雙擁工作的一大特色——

每到週末,在市龍城廣場,由“最美退役軍人”李愛民發起成立的濮陽市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組織隊員爲居民進行雙擁節目表演,一首首軍歌,訴說着軍民魚水深情。類似的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在濮陽有50餘支,他們常年開展凝聚退役軍人正能量的活動,受到全市羣衆歡迎。

每年開展的“最美退役軍人”“十佳擁軍人物”系列評選活動,已經成爲濮陽市雙擁工作的一個品牌,一大批優秀退役軍人脫穎而出:全省“最美退役軍人”劉瑞強臨危受命擔任中國援埃塞俄比亞醫療隊隊長援外醫療,受到國家衛健委通報表揚;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王息辰創辦濮陽市盛源集團,積極奉獻社會,資助100餘名貧困大學生,創造1萬餘個就業崗位。

濮陽市還成立擁軍優屬協會、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學校、擁軍優屬女子志願服務隊,爲廣大退役軍人提供學習交流場所,開展公益志願服務。

……

豐富多樣的陣地建設是濮陽雙擁工作的另一特色——

濮陽市融入雙擁文化元素,打造了一大批“雙擁一條街”“雙擁醫院”“雙擁學校”“雙擁公園”和“雙擁社區”,每個鄉鎮創建一批雙擁村(社區),

走在城鄉大街小巷,人們可以隨處感受到濃厚的雙擁氛圍。

濮陽市還以濮陽縣八公橋戰鬥紀念館、清豐單拐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範縣顏村鋪革命舊址、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館等紅色基地爲依託,精心打造4條紅色教育專線,5.5萬人重走革命先輩的足跡。

濮陽日報社在全省各地市級報紙中創辦第一個雙擁專刊,開闢了雙擁宣傳報道的新陣地。

……

濮陽雙擁工作,在全市人民的積極參與下,正特色鮮明、富有活力地闊步邁向新徵程!

四、同心同向開創軍地共建新局面

雙擁魚水情,軍民一家親。長期以來,駐濮部隊始終堅持視人民如父母、把駐地當故鄉,傾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當好服務發展“助推器”。駐濮部隊把助推濮陽經濟社會發展作爲擁政愛民的重要舉措,積極支援地方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支援濮陽黃河灘區扶貧開發“四幫”愛民工程、優秀退役軍人村幹部培養工程和脫貧攻堅“聯鄉聯村聯戶”活動,全面助力駐地脫貧攻堅。近年來,駐濮部隊先後投入和協調扶貧資金700餘萬元,幫助7個貧困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協調引進21個特色項目,扶持416戶貧困家庭實現脫貧,贏得了駐地幹部羣衆的讚譽。組織現役和民兵預備役6000餘人次,澆灌麥田2650畝,疏通溝渠2000餘米。

奏響擁政愛民“主旋律”。駐濮部隊踊躍參與全國文明城市複評、疫情防控等工作,主動承擔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每年汛期都組織開展構築堤壩、遷安救護等聯合防汛演練,對危險地段堅持24小時值守,以實際行動守護灘區羣衆安全。全力服務疫情防控,先後出動官兵、民兵1.2萬餘人次,協助駐地圓滿完成了社區村組管控、道路交通查控等任務,爲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駐軍力量。積極參與平安濮陽建設,駐濮部隊組建民兵應急分隊,成立民兵治安巡邏隊,構建起覆蓋全市的“一村一警一連”軍警民治安網絡,圓滿完成系列重大活動安保維穩任務,爲濮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擔當備戰打仗“保障部”。始終站在強軍強國的高度,把支持部隊備戰打仗作爲應盡之責、分內之事,主動聯繫對接,做好服務保障。大力推動軍事訓練轉型升級,從嚴落實首長機關訓練和民兵分隊基地化輪訓,持續開展軍地聯合防汛演練和民兵防汛分隊練兵比武活動,高標準完成過境部隊保障任務。軍

地聯合指揮鏈路得到全面貫通。全面加強現代民兵力量體系建設,探索創新民兵抓建方式、管理機制和“民兵+”編組模式。高質量做好徵兵工作,積極推進市、縣、鄉三級預徵備補體系建設,上半年大學畢業生徵集和各級各類畢業生分別達85.2%、93%,超出省指導比例10.2個百分點和7個百分點。

山河作證,軍政軍民同心創偉業;大地無言,且看雙擁新花正芬芳。踏着雙擁工作堅實的步伐,勇於爭先的龍都兒女,正以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爲動力,砥礪前行,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的征程上,匯聚起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的如磐偉力!

譜寫魚水深情新篇章

西區高質量推進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1日)

近年來,西區雙擁工作深入開展,並於去年開始創建四川省第十二屆雙擁模範區。

7月23日,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檢查組到西區對星瑞時代廣場雙擁共建示範街、雙擁共建路及西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河門口初心園“三線建設”雙擁共建示範點、陶家渡國防文化研學基地國防教育示範點等地,詳細瞭解西區雙擁成員單位和示範點優惠優待政策落實、宣傳氛圍營造、擁軍優屬政策落實、擁政愛民、雙擁建設工作開展等情況。對西區傳承三線文化、弘揚三線精神,打造雙擁文化陣地,並因地制宜融入雙擁主題文化元素,開展雙擁宣傳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一、高位推動,保障有力

主要領導直接掛帥。西區將雙擁工作納入區委、區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一同研究部署、一體推進落實。成立由區委書記爲組長、區長爲第一副組長的區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和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工作推進會,聽取工作彙報、研究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問題,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健全服務保障體系。嚴格對照“五有”標準,完成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覆蓋”的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其中10家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成功創建爲“全國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西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成爲全市唯一同時獲評全省紅色服務中心、優秀服務中心的區(縣)級服務中心。投入約50萬元打造了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和退役軍人之家。

二、政策落地,服務到人

全面落實優撫政策。近年來,累計發放優撫對象撫卹和生活補助、自然增長金、殘疾軍人護理費、醫療補助等各類資金2328萬餘元。

着力優化徵兵服務。大力宣傳動員適齡青年應徵入伍,共爲125名新兵發放大學生入伍一次性獎勵金139萬餘元,累計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527萬餘元。

全力做好就業安置。近年來,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3人,均

實現無縫銜接入編入崗。聯合6家培訓機構,創新搭建就業創業信息平臺,開展技能培訓活動,幫助123名退役士兵實現就業。

依法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西區通過首創的“三說會堂”新模式,結合各級退役軍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溝通聯繫羣衆的新紐帶。以“羣衆說事、幹部說理、法官說法”的方式妥善化解各類涉軍矛盾糾紛,累計接待政策、業務諮詢1100餘人次,妥善解決涉軍訴求21起,來信來訪辦結率100%。

三、擁軍先行,宣教深入

推動褒揚激勵。2019年以來,累計走訪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1.3萬餘人次,發放慰問金(品)170餘萬元。開展光榮牌懸掛、立功喜報慶送、光榮返鄉、“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嫂”評選等活動,有力推動崇軍氛圍營造。

紮實推進惠軍工作。創新社會化擁軍體系建設,聯繫微信rcjubi9,選取20戶優質商家進入雙擁示範商家目錄,爲優待對象提供專項優惠累計1000餘人次10餘萬元。將攀枝花蘇鐵國家自然保護區及轄區圖書館免費部分向現役、退役軍人及“三屬”開放。

持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建立“五位一體”國防教育體系,把國防宣傳教育納入各級宣傳學習教育規劃、中國小教育實踐課程,制定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入校園、進社區計劃,結合西區特有的宣傳教育陣地,共累計組織2.8萬人次的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雙擁氛圍。

四、軍地共建,軍民融合

建立健全軍地共建機制。堅持黨建引領,緊密結合軍地雙方中心工作,不定期召開軍地多部門聯席會議,全區各部門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簽訂並落實“雙清單”制度,在解決軍民普遍關注的重難點問題上下功夫,進一步調動黨政軍民協同推進雙擁工作持續深入開展。

持續開展軍地協同志願服務。成立民兵應急搶險“先鋒隊”、退役軍人“木棉花”志願服務隊,近4年累計組織3.2萬人次參加處突維穩、應急搶險、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滅火等急難險重任務,爲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退役軍人“木棉花”志願服務隊連續2年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入選“全國退役軍人關愛青少年志願服務隊”,2名隊員獲評全國“河湖衛士”“四川省最美河湖衛士”“四川省優秀河長”等榮譽稱號。

五、淬鍊精神,塑造品牌

打造雙擁亮點工程。西區深挖紅色基因,投入1200餘萬元,以追憶初心、

滋養初心、砥礪初心爲主題打造西區三線建設文化公園——初心園。創新探索“體驗式教育培訓模式”,打造西區獨有的雙擁共建示範點,以熱播劇《火紅年華》拍攝取景地爲載體,通過“背水小道”“乾打壘”“創業飯”三個板塊的參與式教學項目講好三線故事,傳承三線精神。

構築愛國主義教育新陣地。以“紅色研學”爲主題,以立德樹人、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爲教育目標,投資700餘萬元,建成我市規模最大、涵蓋項目最多、教官團隊最專業、軍事氛圍營造最濃厚的教育基地——陶家渡國防文化研學基地,目前已有1.1萬人次參加國防文化研學課程。完善退役軍人檔案陣地建設。以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建檔立卡爲契機,強化部門單位協同配合,全面摸清退役軍人檔案底數,確保檔案室規範化建設高標準起步、高質量開局,切實提高退役軍人檔案管理利用水平,更加有力地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

深化軍民共建雙擁之花香溢港城

連雲港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1日)

4年來,共安置轉業軍官313名、退役士兵1087名,舉辦110場專場招聘會,定向提供崗位4.2萬餘個,爲優撫對象開展免費體檢6.8萬人次,制發優待證11.6萬張,全省首個退役軍人專項醫療救助試點項目落戶我市日前,我市召開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新聞發佈會,一組組數據勾勒出港城雙擁事業的發展脈絡。

連雲港是革命老區,一直都有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近年來,我市科學謀劃新時代雙擁共建工作,堅持以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爲核心,以加快港城現代化建設和保障部隊戰鬥力爲根本任務,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搭臺、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已連續8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

創建服務品牌“一站式”服務退役軍人

“真沒想到,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服務這麼好,我一次性就在大廳裏把轉業報到所有事情辦完了。”日前,在灌南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大廳裏,正在辦理返鄉報到事宜的退役士兵小李感慨地說。

小李說的“一次性辦完”是我市推出的退役士兵返鄉報到“一站式”服務。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以“連惠兵”服務品牌創建爲抓手,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以“我爲羣衆辦實事”爲載體,提前謀劃部署,在退役士兵辦理報到手續前,提供辦事指南、明確材料清單、公佈辦理流程,通過協調相關部門提供集中駐點服務或由工作人員提供“代辦”服務等方式,爲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全面提供“一站式”返鄉報到服務,讓退役士兵只進一個門就能辦齊落戶、黨(團)組織關係轉接、社會保險關係接續、預備役登記、優待證辦理、退役金髮放、信息採集等7件事,做到“一窗受理、一次辦結”。

落實雙擁政策

做好退役軍人“孃家人”

擁軍優屬不只是掛在牆上的標語,還落實在點滴行動中。

在港城的機場、車站、碼頭、醫院等公共服務場所,都可以看到設有軍人軍屬優先優惠服務標誌。我市注重在創新發展雙擁工作方式方法上找出路,出臺多項擁軍政策,着力打造雙擁工作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常態化運行機制。

落細落實撫卹優待政策,建立撫卹補助動態調整機制,累計發放各類撫卹補助資金10.6億元。圓滿完成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採集。完善優撫對象“一站式”醫療救助體系,重點優撫對象參保率達100%。爲全市優撫對象開展免費體檢6.8萬人次。發放優待證11.6萬張,全國退役軍人持證來連免費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免費遊覽全市公辦景區。

籌集400餘萬元退役軍人關愛基金,發放“雙徽閃耀”困難退役軍人家庭大學生助學金。與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合作,推動全省首個退役軍人專項醫療救助試點項目落戶連雲港市。推動部站融合,常態化開展走訪慰問駐連部隊和邊海防官兵家庭,協調解決營區建設、演訓保障等問題,先後爲軍烈屬家庭和現役、退役軍人家庭懸掛光榮牌近14萬塊。對連雲港戶籍官兵立功受獎喜報均按規定程序及時送達,並給予相應獎勵。

認真落實《連雲港市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駐連部隊軍人子女從國小到國中,可在戶籍地就近選校入學,先後協調解決多名現役軍人子女入園入學問題。安置隨軍家屬進社區工作,對隨軍未就業家屬實施每月發放650元生活補助政策。

深化矩陣宣傳

唱響擁軍優屬主旋律

我市將雙擁宣傳作爲增強軍民國防意識、弘揚雙擁優良傳統的有力抓手,創新形式、豐富載體、突出特色。

始終把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部隊教育方案,每年8月定爲全市“雙擁宣傳月”,創新開展港城雙擁18項系列活動。舉辦“八一”軍民聯歡會,推出“擁軍褒揚在行動”“蒼梧國防”等雙擁專欄,先後開展辦“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嫂”“最美擁軍人物”“雙擁模範單位”評選以及“我眼中的軍人”徵文書法繪畫等系列活動。

積極打造“雙擁路”“雙擁一條街”。抗日山烈士陵園被命名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涌現出時代楷模王繼才、王仕花,《中國雙擁》年度人物胡英剛,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徐海,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盧幹景,軍民聯防模範連等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愛國擁軍、擁政愛民模範人物和單位。

以市擁軍協會爲載體,組織開展科技擁軍、教育擁軍、法律擁軍等活動。開展“雙擁活動在基層”系列活動,在全省率先成立“擁軍藝術團”和“兵心

書畫”團隊。與優待證合作單位簽署擁軍優撫合作協議。

此外,我市將軍地互辦實事項目列入政府民生實事範圍。自2019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以來,市縣區共向駐連部隊及來連海訓、演習部隊贈送慰問品價值2000萬餘元。積極配合市徵兵辦,做好新兵入伍相關政策宣傳工作,向部隊輸送優質兵源。

魚水情深,歷久彌新。在連雲港這片紅色熱土上,廣大軍民正團結一致、

勠力同心,凝聚起奮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雙向奔赴 魚水情深

來賓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1日)

2011年以來,來賓市連續三次獲自治區“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2016年,獲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

這是榮譽,更是激勵。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始終把雙擁工作政治責任牢牢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全面落實擁軍優撫各項政策,持續鞏固和發展軍政民緊密團結、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雙擁之歌”。

一、高位推動夯實雙擁根基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多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和支持雙擁工作,把雙擁工作作爲一項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武裝建設的總體規劃。

我市及時調整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爲組長,58個單位爲成員的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並同步調整充實縣、鄉兩級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形成上下貫通、軍地配合、部門協作、責任明確的雙擁工作新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年定期組織召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議軍會議、軍地聯席會議,謀劃和推動雙擁工作。

市委、市政府和來賓軍分區把雙擁工作作爲一項事關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全局的戰略任務來抓,不僅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及部隊建設總體規劃方案、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內容,還列入黨政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考覈內容,統一計劃、統一實施、統一考覈。

爲建強服務保障體系,我市強力推進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設,建成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887個,應建率100%,實現四級服務中心(站)全覆蓋和實體化運行,通過“八個一”工作法提高服務質量。2023年,我市設立首家民營企業退役軍人服務站,進一步拓寬延伸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陣地。

二、軍民融合合奏雙擁之歌

多年來,我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始終不曾改變。

每年春節和“八一”期間,市縣兩級四家班子領導主動到駐邕、駐市部隊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向部隊官兵表達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2019年以來,我市共投入804萬元慰問駐邕、駐市部隊,慰問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8萬多人次,發放慰問品、慰問金摺合2500萬元。同時,深入開展激勵褒揚和典型選樹活動,上門懸掛光榮牌4.8萬餘塊,上門送喜報1157份,發放褒揚獎勵金180多萬元。深化“關愛功臣”活動,不定期開展健康義診,累計爲5000多名服務對象提供免費健康體檢。

我市把支持國防建設、部隊基礎設施建設當作重大政治任務和特色工程來抓,認真落實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組織19個市直部門與4個駐市部隊簽訂軍地共建合作協議,主動了解和幫助解決部隊戰備訓練、建設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全市共投入8000多萬元支持部隊開展國防教育、民兵訓練基地建設以及營區升級改造,全力做好部隊練兵備戰服務保障。

全市人民對軍隊的擁護與支持,換來的是部隊對人民深厚的感情。駐市各部隊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支持來賓經濟建設,主動參與地方應急搶險、平安建設、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和社會公益事業,積極爲駐地羣衆辦好事實事,爲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以來,駐市部隊共掛點幫扶14個行政村,對口幫建6所學校,先後投入300多萬元用於幫扶行政村開展基礎設施、產業開發、助學興教、危房改造等項目建設。

三、用心用情詮釋雙擁深情

把最可愛的人掛在心上,爲他們辦實事、解難題,是來賓人民矢志不渝的堅持。我市堅持服務至上,用心用情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優待褒揚、權益維護、服務保障、教育培訓、就業創業等工作。

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就業安置工作實施辦法(試行)》《關於進一步做好大學畢業生參軍入伍優待工作的實施意見》等配套文件,圓滿完成39名軍隊轉業幹部和154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務,實現軍轉幹部100%安置到黨政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崗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100%安置到事業單位崗位。2019年以來,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2572名,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3300多萬元,爲777名退役士兵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

廣泛開展退役軍人創業幫扶,建立了以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導師、廣西科

技廳火炬創業導師鄧高峯等24人爲代表的來賓市退役軍人創業導師庫,打造退役軍人創業示範基地16家,幫助79家退役軍人創辦企業進入“擁軍貸”融資需求庫,成功申請獲得貸款1915萬元。

此外,我市全面落實擁軍優屬政策,爲1.1萬名優撫對象發放撫卹和生活補助金4.28億元,爲3722名優撫對象發放醫療保障金2135.87萬元,爲現役軍人家屬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1.15億元;對564名困難退役軍人開展幫扶援助,累計發放幫扶解困資金170多萬元,幫助1000多名困難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申請並享受低保待遇。今年,成功協調221家企業(商戶)、9個收費A級以上旅遊景區爲優待證持證人提供優先、優惠和優待服務。

雙擁共建 魚水情濃

張掖市鞏固提升雙擁模範城(縣)工作綜述

(2023年5月9日)

我市自2020年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着眼創新加強新時代雙擁工作,全力打造“彩虹城市、雙擁張掖”品牌,建立健全雙擁工作機制,持續深化軍民共建,全面落實擁軍優屬政策法規,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係,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形成人人關心雙擁、人人蔘與雙擁的濃厚氛圍,譜寫軍愛民、民擁軍的時代新篇章,雙擁模範城(縣)創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傳承紅色基因

堅決扛牢雙擁工作政治責任

始終將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雙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爲雙擁創建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把“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西路軍魂、情繫雙擁共建”作爲歷屆黨委、政府的政治自覺,將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作爲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實踐,着力健全完善組織管理、工作運行、政策制度“三大”體系,高位謀劃、高標部署、高效推動。

壓緊靠實履職責任。4年來,先後24次召開市委常委會、32次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推進黨管武裝、雙擁共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36次對年度雙擁重點工作任務進行調研、批示,《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政府工作報告》把創建雙擁模範城(縣)列爲重點工作,有效推動雙擁工作任務的落實。精心制定新一輪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工作方案,將創建工作10個方面78條標準細化量化,各縣區、部門單位、駐張各部隊針對各自工作職責,逐項明確目標要求、工作進度、具體措施和責任人,把工作責任逐級落到實處。

充實優化雙擁機構。嚴格落實雙擁工作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擁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軍地38個部門單位爲成員單位,制定議事規則,明確工作職責。落實軍隊派駐機制,市、縣區設專兼職雙擁辦主任、副主任13名,各鄉鎮、街道均成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點)14個,每年爲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提供法律諮詢、化解矛盾、法律援助申請等免費服務90多人次;市、縣區分

別建立擁軍支前協調機構,依託全市963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立基層擁軍支前協調工作機制,達到有機構、有制度、有場地、有設施、有人員、有經費“六有”標準;組建759支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實現雙擁工作全面覆蓋、全域共建體系。

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全面落實黨管武裝、第一書記述職、軍地座談會商、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等制度,進一步明確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和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出臺《張掖市創建雙擁模範城(縣)先進單位和個人獎勵辦法》,高規格召開全市雙擁模範城(縣)創建工作表彰大會,黨委領導、政府牽頭、部門協調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雙擁工作整體合力進一步強化。將雙擁工作納入全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納入黨政履責督考一體化平臺考評體系,納入縣區、市直部門單位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覈,建立督查臺賬,及時進行嚴督嚴查,持續用力推進各項創建工作任務落實。

當好強軍後盾

全力聚焦支持服務國防和部隊建設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戰略考量和深厚意蘊,切實擔負起“兩個服務”責任使命,在匯聚軍地資源服務軍隊和國防建設中展示張掖力量。

全方位弘揚英烈精神。以打造“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地”特色品牌爲抓手,在全省率先出臺《張掖市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若干措施》《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工作實施意見》;挖掘整理英烈事蹟,完善烈士英名錄,建立英雄烈士保護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完成全市735處烈士紀念設施校覈工作;組織開展“百年英烈”系列宣傳和紅色教育“七進”活動,組織巡迴展覽宣講259場次,受衆達127.8萬人次。

高標準服務備戰打仗。堅持“部隊需要什麼就支持什麼”原則,全市累計爲駐地部隊劃撥土地2000多畝用於建設訓練場地、軍事設施和修繕營區等基礎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完成建設項目30多個。籌資9700餘萬元,修建張掖市民兵彈藥庫,建成戰備公路、部隊出口路,已建在建人防工程項目18個。積極協調做好火箭軍96747部隊移防工作,支持推動部隊新營區進出路對接、天然氣管道鋪設、水電線路改造等國防工程建設。先後投資781萬元,持續改善張掖軍供站基礎設施,提升信息化水平,每年接待服務官兵超2萬人次,爲過往部隊提供餐飲保障,連續三次被評爲“全國重點軍供站”。4年來,協調解決軍地

困難問題32件,全市連續40多年沒有發生重大軍地糾紛。

常態化開展擁軍活動。堅持黨政領導每年定期不定期走訪慰問駐張部隊和重點優撫對象制度,並將建檔立卡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資金納入財政專項預算。4年來投入資金150餘萬元,常態化開展走訪慰問“邊海防”官兵家庭、功臣模範、“三屬”及現役軍人家屬、困難退役軍人等1500餘戶。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對我市部分特困退役軍人及高臺縣18戶受災退役軍人家庭給予幫扶援助。每年組織開展“五個一百”(組織100名臨時來隊家屬免費參觀景點、爲100名家庭生活困難士兵發放補助、爲100名隨軍家屬組織免費體檢、組織100家社會組織開展擁軍優屬活動、組織100名部隊大齡軍士官參加軍地聯誼)雙擁活動,舉辦政策理論進軍營、文化服務進軍營、法律諮詢進軍營等“六進”系列活動,加強互動交流。

創造性開展社會化擁軍。不斷深化軍地共建、軍企共建、軍校共建,組織成立全省首家愛國擁軍促進會,帶動市女企業家聯合會、山丹縣老兵創業協會、老鳳祥等其他24家社會組織和企業廣泛參與社會化擁軍。舉行張掖市“擁軍聯盟”組建暨第一批27家成員單位授牌儀式,推出5大類43項優待項目,主動對接協調市屬8家4A級景區面向全國現役軍人家屬、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實行免門票政策,真金白銀爲軍人軍屬及退役軍人讓利優惠;在駐張各部隊普遍建立“兵媽媽”服務站,工信部門組織企業成立擁軍服務隊,開展貧困戰士家庭救助、“送崗位進軍營”等活動,在全市掀起了“全城動員、全民擁軍”的社會化擁軍熱潮。

厚植雙擁情懷

傾力解決後顧之憂和老兵困難

以“愛軍隊、懂軍人、善擁軍”爲價值導向,圍繞“後路、後院、後代”,扭住“所想、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綜合施策,精準化做好安置就業。大力推行退役士兵安置“1234”工作法,4年來,安置計劃分配軍轉幹部29人、接收安置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復員幹部和逐月領取退役金退役軍人49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275人,安置率100%。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進行臺賬化管理,分類分層準確掌握其就業動向,積極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款46.79萬元,擔保貸款540餘萬元。

建成18名全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指導專家庫,張掖市愛國擁軍促進會、高臺縣天宇旅遊文化開發有限公司等8家機構被命名爲省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

化基地,全市有44家教育培訓機構納入省級退役軍人職業教育培訓聯盟。

用心用情,清單化開展政策擁軍。制定《張掖市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三助力”實施辦法》,市委議軍會議專題研究審議軍地互辦實事清單內容,全市連續5年全面完成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任務,軍地互辦實事達135項。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張掖市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現役軍人立功受獎獎勵、駐張部隊現役軍人安居工程、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大學畢業生參軍入伍優待6項擁軍政策,4年來爲張掖籍現役軍人立功人員1359人發放獎勵金226.26萬元,解決部隊子女入學入園435人,入學率100%,發放免費乘車卡1300餘張,協調調動38名隨軍家屬,將隨軍家屬未就業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300元增加至每人每月500元,爲1048名隨軍未就業現役軍人家屬發放生活補助金628.8萬元,爲58名現役軍人購買住房發放安居工程補助220萬元,幫助官兵解除後顧之憂。

依法行政,規範化保障合法權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規,全面精準落實軍人軍屬在撫卹、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優撫政策,4年來發放優撫資金1.8億多元、醫療保障資金480多萬元。全面完成3.4萬退役軍人建檔立卡工作,優待證申請制證發放率達97%以上。軍休幹部“兩項”待遇全面落實。紮實開展退役軍人信訪矛盾問題“治重化積”專項行動,依法、按時、高效、妥善處理退役軍人羣體反映的熱點、難點及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了全市退役軍人羣體“零進京上訪”“零聚集羣訪”工作目標。高質量完成年度徵兵任務,連續4年被省上表彰爲全省徵兵工作先進單位,2022年全市應徵新兵中,大學畢業生比例達46.9%,大學生比例達96%以上。

尊崇尊重,人性化開展榮譽激勵。全面落實榮譽激勵機制,市、縣區每年舉辦新兵入伍座談會、歡送會,爲全市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軍烈屬家庭懸掛“光榮之家”榮譽牌近4萬個,爲574名立功受獎軍人家庭敲鑼打鼓、登門入戶送喜報;爲120名抗美援朝老戰士頒發紀念章,爲32名建國前入伍老戰士發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爲600餘名“光榮在黨50年”退役軍人頒發紀念章,專題推出“八一”建軍節“張掖籍軍人立功受獎光榮榜”,公佈退役軍人建檔立卡信息採集以來榮立一等功以上官兵9名、2019年2月19日至2022年7月20日期間榮立二等功官兵13名、三等功官兵285名,由市郵政局負責免費專遞送達並拍照留念,有力提升軍人軍屬榮譽感和社會尊崇度。

軍地攜手同心

努力踐行爲民宗旨和使命擔當

駐張部隊堅持“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爲親人”的理念,秉持“駐守一方、建設一方、穩定一方”的宗旨,支持張掖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樹立了人民軍隊爲人民的良好形象。

傾力支持地方建設。駐張部隊緊緊圍繞“一屏四城五區”建設,積極支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環境保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等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環境衛生整治等活動40餘次,完成造林綠化2000餘畝。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協調陸軍、海軍、空軍爲我市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捐贈退役武器裝備45件,規劃建設張掖國防園,目前已投入600萬元,一期建設項目全面完成。

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疫情防控期間,駐張各部隊主動聯繫相關部門,積極建立疫情信息共享機制。93956部隊向地方捐贈測溫門、帳篷等38萬元防疫物資,慰問疫情防控一線教職員工、貧困學生、幹部職工340人。武警張掖支隊協助做好封控卡點等工作,構築起疫情防控堅不可摧的防線。全面完成“應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區抗震救災實戰化演習任務,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調動8類17支應急專業隊伍參加,投入力量800餘人。全力參與城鄉火災救援、高速公路救援、“1·8”門源地震救援等搶險救災任務,出動官兵、民兵預備役1萬餘人次,機械、車輛200餘臺次。

不斷拓展軍民共建。駐張各部隊每年投入150多萬元幫扶12個鄉村振興共建點及共建黨支部建設,建成軍民共建新農村示範點20個、文明廣場12處、文明村道36個、支農惠農渠12條、村道光亮工程8處。深入開展助學興教活動,與學校結成雙擁共建單位16個,資助貧困學生120餘名。培育打造反映全市雙擁工作特色及發展水平的西路軍紀念館、博源兵站、紅西路軍主題公園等軍民共建示範點28個,在文明城市創建、平安建設等活動中展現軍人風采,密切軍地聯繫。

深入開展艦地共建。自與“張掖艦”建立共建關係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落實完善艦地共建領導聯絡、互訪慰問座談、雙向參觀見學、雙向長期支持“四項機制”,開展各類共建活動20次;先後組織知名文化人士爲“張掖艦”創作書法、油畫、國畫等作品237幅,創作艦歌2首,高質量完成“張掖艦”通道文化建設。開展紅西路軍精神走進“張掖艦”主題宣講活動,激勵部隊官兵心無旁騖備戰打仗;通過互致賀信、助學捐贈、網絡互動等形式與河西學院、

張掖中學、紅灣國小開展“艦校共建”;“張掖艦”作爲海軍主力戰艦隆重參加海軍成立70週年閱艦式,接受了習近平總書記檢閱,持續提升了張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共同譜寫了“艦城共建、城艦共榮”的張掖品牌。

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制定出臺《張掖市“十四五”軍民融合發展規劃》,建成甘肅省首個通用航空機場——張掖丹霞通用機場。張掖通航產業園被認定爲甘肅省軍民融合產業園示範區,引進甘肅神龍、四川泛美、航天九院等6家企業入駐,全市12家軍民融合企業納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張掖通航產業園實訓基地及孵化中心PPP建設項目、山丹縣軍民融合產業園、“軍民融合軍糧供應工程”張掖區域配送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投資5.83億元,服務部隊備戰打仗能力進一步提升。

彰顯尊崇尊重

不斷強化文化效應和典型引領

始終把雙擁宣傳、國防教育、紅色基因傳承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把雙擁景觀融入城鄉發展新貌,成爲引領發展的紅色標識,印證發展的成就豐碑,激勵發展的精神課堂,着力打造“彩虹城市、雙擁張掖”品牌。

打造紅色地標,深度挖掘文化資源。組織開展“愛國擁軍、情繫國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實現偉大復興”“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等主題的雙擁宣傳活動,創作出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血戰河西》《西風烈》系列連環畫和《張掖紅軍故事》等叢書,製作抗美援朝老兵訪談紀錄片《榮光——追憶戰火紛飛的往事》,拍攝紅色紀錄片《脫下軍裝也是兵》《尋找最後的老兵》,精心製作《大愛祁連》《弱水勁奏雙擁歌》等雙擁精品微黨課、專題片,全市雙擁宣傳教育面達90%以上,中國小生受教育面達100%。

夯實宣傳陣地,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投資2720餘萬元,修繕維護烈士紀念設施27處。全市共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0處,實現六縣區全覆蓋,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榮獲“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榮譽稱號。採取“線上+線下”模式,開展“清明祭掃”“網上祭英烈”“追憶英雄,紅色視頻展播”等主題宣教活動,利用清明節、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節點開展線下主題活動130多場次,通過VR網上紀念館瞻仰陵園、網上祭英烈70.35萬人次,開展紅色故事短視頻展播20期,紀念設施發揮國防教育主陣地作用更加彰顯。

堅持點面結合,營造濃厚雙擁氛圍。利用燈箱、宣傳欄、道路牌等設施,

在城鄉交通要道、城區主街道和公共場所開展雙擁宣傳,累計投資300多萬元,設置宣傳標牌300多塊,租用道路指示牌160塊,設置宣傳電子屏幕36塊。在市區高速出口及高鐵廣場設置“全國雙擁模範城”大型宣傳標誌3座,建成雙擁路、雙擁一條街7條,車站、醫院、景點等窗口和場所“軍人優先”“軍人免費”“軍車免費”標識實現應設盡設。

弘揚新風正氣,着力做好典型引領。積極宣揚老英雄張富清的典型事蹟,廣泛組織開展“全國模範退役軍人”“隴原最美退役軍人”等宣傳活動,大力宣揚“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羣體”“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張洪峯,“感動甘肅·隴人驕子”陳宗新(龍渠烈士陵園第四代“守墓人”),“隴原最美退役軍人”羅龍、王榮、展邦才、任勇,“金張掖最美退役軍人”李越、王曉勇等先進事蹟,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優秀代表示範作用。組建“老兵宣講團”7支93人,創新模式開展宣講活動47場次,受衆2萬餘人。4年來,《中國雙擁》《全國雙擁工作簡報》《中國網》《學習強國》等媒體刊發我市雙擁工作信息60多篇,尊崇軍人、關愛軍屬、支持國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識、蔚然成風。

雙擁花開滿龍都

濮陽市新時代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7月27日)

滔滔黃河,見證濮陽軍民魚水深情;悠悠濮水,激盪濮陽雙擁工作樂章。擁政愛民,擁軍優屬,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指出,要弘揚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光榮傳統,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爲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爲推進強國強軍匯聚強大力量。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新時代雙擁工作的形勢任務,進一步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以更高標準、更大擔當、更實作風乾事創業,全面推進新時代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營造軍政軍民團結的濃厚氛圍,凝心聚力書寫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新華章。

一、高位推動:連續7年榮膺河南省雙擁模範城

7月3日下午,我市召開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推進會,動員全市上下積極行動起來,迅速掀起雙擁攻堅熱潮,確保順利實現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目標。市委書記萬正峯主持並講話,市長朱良才安排部署具體工作。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時參會,彰顯了我市對雙擁工作的重視,也是我市高規格推動雙擁工作的具體體現。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增成介紹,我市高度重視雙擁工作,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軍分區主要負責同志、市委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爲副組長,42個部門爲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縣區均成立相應機構,落實人員力量、工作經費、辦公場所,形成了上下貫通、軍地相連、條塊結合、權責明確的工作格局。將創建全國、全省雙擁模範城納入黨政軍重要議事日程,落實黨委議軍會議、軍政座談會議、雙擁聯席會議等制度,健全軍地雙向支持需求提報機制,黨政軍羣齊抓共管、軍地部門密切配合,及時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工作和問題。掛牌成立2024個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雙擁工作網絡體系。

在此基礎上,我市層層壓實責任,狠抓工作落實。市委、市政府把雙擁工作作爲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推動,堅持把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落實退役軍人

保障法情況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覈指標體系,列爲年度綜合考評加分項和否決項,以督導促落實、以考覈促提升。明確目標任務,制訂工作臺賬,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指導,年終有考覈,與各縣區簽訂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我市連續7年榮膺河南省雙擁模範城。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隊伍建設是根本。爲此,我市下力氣建設一支

高質量的雙擁工作者隊伍。7月13日,我市組織開展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聯絡員業務培訓,140餘人參訓。此次培訓,加深了聯絡員對雙擁工作的理解,推進了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的開展。此外,我市還注重在全市營造擁政愛民、擁軍優屬的氛圍。將國防教育納入幹部教育培訓和黨校教學內容,在全市中國小開展“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主題團隊日活動,舉辦社區雙擁專題講座,宣傳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等政策法規。以濮陽縣八公橋戰鬥紀念館、清豐縣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範縣顏村鋪革命舊址、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館等紅色基地爲依託,精心打造4條紅色教育專線。連續數年組織開展“最美退役軍人”評選活動,在社會上選樹了一批退役軍人典型。其中,退伍軍人王息辰被中央宣傳部和退役軍人事務部表彰爲“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郭志社被河南省表彰爲“出彩河南人之最美退役軍人”。

二、政策保障:做退役軍人最溫馨的“孃家人”

“快來報名吧!符合條件的濮陽退役軍人免費技能培訓開始啦!”近日,我市廣大退役軍人手機上都收到了這樣一條信息。這條信息,是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面向全市退役軍人所發的,目的是幫他們學到“一技之長”,讓其生活創業無後顧之憂。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爲更好開展退役軍人培訓工作,近年來,我市與院校合作,免費爲符合條件的退役軍人提供電子商務、挖掘機等12項實用技術培訓。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做好政策保障,對於賡續我黨光榮傳統、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提升濮陽對外形象、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合作良好局面、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爲此,我市出臺多項政策,在優撫、就業、獎勵等方面,對現役軍人、退役軍人、軍人家屬進行幫助和扶持,收到了較好效果。

建立健全優撫政策。建立優撫對象撫卹補助自然增長機制,實現優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軍人子女入學入托率,隨軍未就業家屬生活補貼發放率,義務兵家屬和重點優撫對象優待金髮放面、優待額和兌現率“六個100%”。與中原

銀行濮陽分行簽訂擁軍優撫合作協議,推出了就業創業扶持、優化小額貸款擔保、發放專屬優待卡、退役軍人專屬借記卡、“一分錢”乘公交等惠及廣大退役軍人的具體舉措。穩妥處理涉軍問題,2020年我市集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做法在全省推廣。

多渠道做好退役安置。成立軍轉安置工作領導小組,把黨政機關、財政全供事業單位作爲安置主渠道。通過多方協調,陽光作業,拓寬渠道,規範程序,我市退役軍人安置質量明顯提升。4年來共接收軍轉幹部139名、退役士兵4802名,安置率100%,安置進度和質量全省領先。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中原油田應急救援中心合作建立就業創業實訓基地;與科技園區合作建立5個孵化實訓基地,對自主擇業的軍轉幹部、退役士兵開展就業培訓、創業指導;依託與濮陽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的濮陽退役軍人學院,舉辦“千人技能培訓萬人就業創業”活動暨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實現了部隊、接收單位、退役軍人“三滿意”。《國防軍事早報》、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中國軍視網等刊發報道了濮陽做法。大力弘揚崇軍風尚。聯合市財政局、軍分區政治工作處出臺了

《濮陽市現役軍人立功受獎喜報送達和獎勵實施辦法》,每年新兵起運時、“八一”前夕舉行隆重儀式,確保了各年度徵兵任務圓滿完成;開展“三類慰問”,做到重大節日走訪慰問常態化、臨時性走訪慰問規範化、分層級走訪慰問制度化。

三、推動融合:軍民魚水情深,共助濮陽高質量發展

7月15日下午,市龍城廣場,市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組織退役軍人,在健身器材區爲悠閒、鍛鍊的居民進行表演,一首首軍歌,訴說着軍民魚水深情。市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由我市兩位“最美退役軍人”李愛民和韋懷銀髮起成立,幾年來,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的成員,以傳播感恩文化爲抓手,不斷進社區、進農村、進廣場爲居民開展各類服務活動,受到了居民的好評。

軍人,是部隊建設的支柱所在,也是地方經濟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雙擁工作中,我市重視構建和諧軍地關係,通過加強軍地協作,推動軍民融合。一方面,支持部隊建設,堅持有求必應,想部隊所想,辦部隊所需,全力以赴爲部隊解難事、辦實事。近年來,我市累計投入2230萬元財政資金用於民兵預備役、民兵訓練、應急隊伍建設、大學生應徵入伍一次性獎勵、徵兵工作經費等;市財政投入628萬元,劃撥土地84畝,高標準建成投用武警支隊訓練基地。另一方面,重視服務地方發展。駐濮部隊始終堅持視人民如父母、把駐地當故

鄉,盡心盡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駐濮部隊積極助力脫貧攻堅,投入和協調扶貧資金700餘萬元,扶持416戶貧困家庭實現高質量脫貧。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每年汛期駐濮部隊和廣大民兵都組織開展構築堤壩、遷安救護等聯合防汛演練,堅守黃河大堤,對危險地段實施24小時監控,有效保護了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與公安機關齊心協力,圓滿完成了多個重大活動安保維穩任務,爲濮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1991年1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雙擁工作會議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賦詩

《軍民情·七律》相賀,詩句中傳遞出真摯的雙擁情懷。新時代,擁政愛民、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歷歲月滄桑而不變,經時代變遷而彌堅。連續七年榮膺河南省雙擁模範城的濮陽,已經吹響了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的衝鋒號。相信,我們一定會以此次創建爲契機和抓手,深化改革創新、拓展平臺載體,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服務效能,在確保全國雙擁模範城一舉爭創成功的同時,推動新時代雙擁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雙擁花開滿山城

雙鴨山市雙擁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4月19日)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幾年來,市雙擁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緊緊圍繞“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爲全社會尊崇職業”的工作目標,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和毅力,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和擔當,以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的精神和鬥志,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持續推進能力作風建設,全力推動我市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聚焦創建引領築牢雙擁根基

組織聯動“一盤棋”。堅持把雙擁工作作爲“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雙組長的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發揮各級黨政軍主要領導同志總指揮作用,建立上下貫通、軍地聯合的雙擁工作領導組織體系,實行“六納入”,即將雙擁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駐軍部隊建設規劃、納入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納入部門目標責任管理體系、納入黨政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覈體系、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覈體系,統籌全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宣傳引導“一條線”。我市拓寬新聞媒體宣傳渠道,將雙擁宣傳工作納入年度雙擁考覈項目,建立雙擁工作宣傳員制度。2022年,在學習強國平臺和《中國雙擁》雜誌網站等行業權威媒體刊登稿件52期,國家級30期,省級22期。創辦黑龍江省首家爲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創業、公益援助、困難幫扶等服務的退役軍人工作室——“楊倫工作室”。“最美擁軍人物”張志全成立全省首家退役軍人驛站,形成了典型引路、整體推進、全面提升、遍地開花的宣傳格局。

制度保障“一張網”。建立“五個一”制度,即有一部雙擁專題片、有一套基礎材料、有一批雙擁典型、有一系列成果展示、有一套宣傳方案。裝訂整理雙擁工作檔案共計711冊。同時,在落實黨委常委議軍會議、軍地座談會等工作制度基礎上,圍繞服務部隊備戰打仗,聚焦“三前”服務,建立擁軍支前軍地協調機制,完善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實現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五有”“全覆蓋”,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將雙擁工作經費136萬納入市財政預算,並逐年遞增。

二、聚焦軍人“三後”厚植雙擁情懷

撫卹優待有“溫度”。市委常委班子以上率下、帶頭示範,每逢春節、“八一”等重要時間節點都深入到駐雙部隊和優撫對象家中進行走訪慰問。全面開展“送立功喜報、懸掛光榮牌”活動,對行動不便的退役軍人提供上門服務,截至目前,已懸掛光榮牌38294塊。在高鐵站、銀行、醫院等服務窗口設置“軍人依法優先”“優撫對象優先”“退役軍人優先”標識,以“有溫度”的服務落實優先優待等政策。

就業安置有“精度”。2022年,我市共接收省廳下達符合安排工作條件轉業士官共21人,事業單位崗位數量佔安置人數109.5%,安置率達到100%。軍人子女享受降低錄取5%分值升學,入學率達到100%。開展退役軍人及軍人家屬專場招聘會23場,參加用人單位163家,提供崗位668個,招聘人數達1060人。與黑龍江建龍鋼鐵等14家簽約合作企業簽訂了《退役軍人就業合作協議書》,爲退役軍人提供符合特點、發揮專長、待遇優厚的高質量就業機會,讓“最可愛的人”成爲“最有用的人”。

破題攻堅有“力度”。我市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繼發放第一批安置後未上崗期間生活費和待安置期間生活補助費1.04億元后,又爲107名退役士兵發放安置後未上崗期間生活費和待安置期間生活補助費2118.94萬元,50名選擇上崗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上崗。已爲973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安置後未上崗和應安置未安置退役士兵安置,共撥付資金1.25億元,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減少信訪案件發生,實現全年進京訪零登記,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聚焦軍民共建提升雙擁質效

創新服務從速從快。我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針對退役軍人檔案丟失、單位或自行保管檔案、傷殘軍人、60週歲農村籍退役士兵、異地入伍等問題,制定了“六種辦法”,着力破解退伍證件丟失、退伍檔案中同音不同字、照片合格率不高、國家優待證系統網絡緩慢辦理人數受限、我市大型企業中退役軍人需在工作日內請假辦理優待證的“五個難題”,開展“五心服務”,即設計愛心外皮卡套,打造暖心服務場所,舉辦貼心發放儀式,分類用心上門服務,助推關心優惠尊崇,有序開展了優待證申領發放工作。我市已有3.4萬名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申領優待證,自願申請受理工作已全部完成。

凝聚力量同心同向。我市累計招募社會化擁軍企業和社會組織2308家,召開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社會化擁軍示範單位授牌儀式,遴選龍煤公司等

10家擁軍企業和社會組織並予以授牌,與中國郵政等14家企業簽定了優待協議,聯合市工商聯組織10家擁軍企業開展了優待證專屬優惠活動座談會,激發了全市擁軍優屬熱情。

心繫官兵用功用情。我市積極走訪慰問邊海防官兵,爲駐守新疆的邊防官兵送去價值9萬元的新春慰問品400份,數百名中國小生通過慰問信的方式爲邊防官兵送去了新春祝福。與駐紮邊境的32115大隊12分隊結成軍地共建對子,積極開展共建活動,並送去部隊所需的慰問品。同時,主動關心關愛官兵家屬生活所需,走訪慰問邊海防官兵家屬百餘人次,慰問其他退役軍人1300餘人次。疫情期間,在全市開展一次走訪慰問、建立一個聯繫卡、發送一封慰問信、贈送一個擁軍包、解決一批實際困難等“五個一”活動,用心用力用情爲部隊官兵提供暖心服務。

踔厲奮發啓新程,凝心聚力開新局。我市將堅持以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爲契機,緊扣“三航行動”再出發主線,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全力做好雙擁工作,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雙鴨山落地生根,爲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貢獻應有的力量!

雙擁花開耀欽州軍民同心譜新篇

欽州市爭創全國、全區雙擁模範城市工作綜述

(2023年7月5日)

澎湃的海浪,訴不完軍民魚水情誼深!蜿蜒的山脈,繪不盡軍民融合新畫卷!

無論是戰爭歲月,還是和平年代,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一直在欽州這片熱土上賡續傳承。欽州是革命老區,是民族英雄馮子材、劉永福的家鄉,曾組織參加過剿匪、援越抗美、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等重大作戰任務,涌現了全國戰鬥英雄李志堅、支前模範陳玉英、排雷英雄劉鳳飛等一批英模人物。

近年來,我市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軍地互動、公衆參與”的創建機制,加強領導,健全制度,形成整體合力,切實把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落到實處,營造了軍愛民、民擁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良好局面,連續七屆榮獲“自治區雙擁模範城”稱號。2019年軍隊改革後,欽州現駐有陸軍、武警、海警等多個部隊,市級雙擁工作成員單位49個。全市現有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5萬餘人;烈士紀念設施31處,其中烈士陵園1處;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個、少年軍校2所。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位推動雙擁工作

市委、市人民政府和欽州軍分區高度重視,堅持將雙擁工作作爲重要“政治工程”,始終將創建“雙擁模範城”視爲黨政軍共同的政治任務,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部隊工作的重要日程,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黨政軍領導政績考覈範圍,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及部隊教育規劃。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爲組長,軍分區司令員、市委政法委書記、市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爲副組長,全市49個部門和駐欽部隊主要負責同志爲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爲我市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凝聚奮進力量。

同時,不斷創新完善雙擁工作機制、內容和方式,着力構建黨政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生動局面。並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出臺了《關於印發〈欽州市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量化分值覈定及結果運用實施方案〉的通知》《欽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我市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職業優待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進一步完善了我市雙擁工作政策體系。

二、廣泛宣傳教育,濃厚雙擁文化氛圍

人民軍隊人民愛,人民軍隊愛人民。爲在全社會形成崇尚英烈、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我市結合創建全國、自治區雙擁模範城,全面深化全民國防觀念和雙擁意識。我市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把國防教育納入軍地教育體系,教育、組織、宣傳、文廣體旅等部門均把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納入年度教育工作當中,駐欽部隊每年組織官兵到機關、學校開展國防教育宣講,完成學生軍訓任務,組織各級領導幹部過軍事日,不斷推進國防教育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依託國防教育長廊、靖海公園(國防公園)和劉永福舊居,打造開放式“國防教育宣傳一條街”,將靖海公園(國防公園)打造成爲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陣地,持續鞏固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爲“國防教育示範學校”的欽州市第三國小,強化少年軍校品牌效應,組建成立“欽州市漁家姑娘女子民兵連”,申請重新命名“欽州艦”,重新打造新的海上流動城市名片,搭建“城艦共建”國防教育平臺,進一步激發我市提升國防後備力量建設質量和促進沿海經濟文化產業發展的雙重效應。

開展了“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最美軍嫂”評選活動,展現雙擁先進典型風采。

在欽州日報、欽州新聞網、欽州發佈、欽州電視臺、欽州廣播電臺等主流媒體開設“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熱心國防助力強軍”等專欄,宣傳報道雙擁工作,大力營造了關心國防、尊崇軍人的氛圍。

三、做響擁軍優屬“品牌”,提升軍轉安置質量

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截至目前,聯繫微信rcjubi9,全市共建成1個市級、4個縣(區)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66個鎮(街道)、1038個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市、縣、鎮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機構全部實現單設,編制明確,人員、經費均落實到位,辦公場所、辦公設施得到保障,全部實現實體化運轉。全市4個縣(區)、66個鎮(街道)、16個村(社區)成功創建全國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爲引領,依託縣(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設置受理窗口,統籌協調組織部、人武部、團市委等單位集中辦公,規範退役士兵返鄉“一站式”報到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讓退役士兵享受最便捷的服務。

堅持行政調配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提升軍屬就業服務質量。我

市在全國率先啓動“浪花計劃”退役軍人船員培訓項目,共舉辦了10期,有337名退役軍人學員經過培訓後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證書》,多家企業與所有學員達成提前就業意向,就業率達到100%。率先在全區範圍內搭建與消防救援部門合作平臺,與包括消防救援部門在內的5家用人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薦900多名退役軍人到合作用人單位工作,開闢了退役軍人就業“直通車”。

四、堅持擁政愛民,共譜軍民魚水情深

長期以來,駐欽部隊始終把駐地當故鄉,視駐地人民爲親人,積極主動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擁政愛民蔚然成風,成果彰顯。2019年以來,出動兵力8200多人次參與經濟建設、城鄉清潔、搶險救災、安保維穩等任務。

駐欽部隊廣大官兵積極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城鄉清潔等“學雷鋒精神”活動,無償獻血58900多毫升,籌集助學金9.3萬餘元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駐欽部隊還投入資金349萬元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活動。

我市將繼續以雙擁模範城創建爲載體,進一步發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探索富有時代特點、欽州特色、有利於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雙擁工作新路子,常態化開展雙擁模範城創建活動,持續打造雙擁新品牌,強化軍地聯動,持續加強軍民共建,爲推動欽州經濟社會發展、增進軍政軍民團結、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雙擁花開正盛 魚水情深意濃

巴州深入推動雙擁工作發展綜述

(2023年6月7日)

巍巍崑崙山,見證擁軍本色;滔滔孔雀河,高唱愛民讚歌。

巴州歷來有着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隨着時代發展而日益深入人心。

“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發揮雙擁工作聯繫軍地軍民的橋樑紐帶作用,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近年來,全州各縣市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的重

要論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紮實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譜寫了軍政軍民團結奮進的時代新篇。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爲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一論述,詮釋了新時代做好雙擁工作的內涵——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凝聚強大力量。

全州上下深入開展雙擁宣傳教育活動,使全民國防觀念和雙擁意識自覺增強,軍愛民、民擁軍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軍民魚水情在教育活動中得到進一步交融和昇華。

每年的全民國防教育日,庫爾勒市各級黨員幹部和學校學生都會到庫爾勒烈士陵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成爲全州上下形成的國防共識。

庫爾勒市依託烈士陵園、民俗文化館、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部隊軍史館大力開展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和碩縣投入兩億元建設馬蘭軍博園,積極弘揚“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馬蘭精神;和靜縣以“鐵道兵文化”爲主線,建成烈士陵園,年接待羣衆2.8萬餘人次。

發展不忘擁軍,平時不忘戰時。近年來,我州緊盯部隊改革急需,想方設法爲駐州部隊辦實事、解難題。庫爾勒市投入730萬元爲駐訓部隊修建營區和防洪設施,組織移建配電站,消除駐庫部隊的用電安全隱患;博湖縣先後投入1925萬元爲駐縣部隊新建訓練基地;若羌縣投入1.5億元新建公租房供部隊使用與此同時,大力解決涉及部隊官兵和優撫對象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

庫爾勒市接收安置隨軍家屬48人,爲634名現役軍人的子女解決入學問題;

下發《庫爾勒市優撫對象醫療補助辦法》,爲792名重點優撫對象繳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158.2萬元。

和碩縣不斷改善優撫對象住房環境,將優撫對象自建或購房補助提高到2.5萬元/戶;若羌縣、輪臺縣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提高到每人每年1.2萬元;尉犁縣發放重點優撫對象生活補助金1100餘萬元。

車站、機場、醫院,“軍人依法優先”的標識引人注目;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家庭的門上,“光榮之家”的牌匾格外醒目。小小的標牌,承載的是社會對軍隊、對軍人的尊崇和大愛。

軍人身許國,全民尊其家。全社會崇尚英烈、維護軍人職業尊崇的濃濃氛圍和點滴行動,匯聚成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的如磐偉力。

駐守一方、穩定一方、造福一方。駐州部隊持續開展擁政愛民優良傳統教育,視巴州人民如親人、把駐地當故鄉、爲社會作貢獻,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近年來,巴音郭楞軍分區先後投入4000萬元支持地方鄉村振興,協調各駐州部隊與駐地鄉村簽訂農副產品購銷幫扶協議,累計購買當地農畜產品價值4.7億元;駐州部隊積極參與捐資助學公益行動,建立專項助學基金,累計投入350萬元資助我州貧困學生4051人,無私關愛如涓涓細流滋潤着孩子們的心田。駐州某部以建制團爲單位包聯和碩縣烏什塔拉鄉、曲惠鎮、乃仁克爾鄉各村,投入260餘萬元支持當地建設基礎設施、發展農業生產和改善民生,受到了當地羣衆歡迎。和靜縣駐縣部隊形成常態共建機制,結成85個軍民共建對子,共建12個文明鄉鎮、21個文明社區、20個文明村、60個文明行業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在新的征程上,軍民的情誼更加濃厚。“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精神,把開展雙擁工作作爲一項事關全局的長期戰略任務,樹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同步協調發展的理念,做到圍繞發展抓雙擁,抓好雙擁促發展,不斷推動全州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巴州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同志說。

雙擁花盛開魚水情更濃

琿春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4日)

近年來,琿春市把雙擁工作作爲一項政治性、全局性、戰略性任務來抓,以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爲目標,堅持軍地一盤棋、軍民一家親、軍政一股勁,切實做到同守一方土、同保一方安、同富一方民,持續推動雙擁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強化組織保障構建雙擁工作“大格局”

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在健全雙擁工作機構的同時,建立以書記、市長爲組長,市直部門和駐琿部隊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實行軍地合署辦公,實現雙擁工作“兩納入”“四落實”,形成有效的雙擁工作組織領導體系。

先後推出“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國門黨建一體化”等特色機制,開展共建活動120餘次。落實雙擁例會制度,召開各類軍地會議20餘次。落實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每逢春節和“八一”建軍節,市級主要領導走訪慰問駐軍部隊,“訂單式”協調解決官兵實際困難。

依託琿春市紅色資源,充分發揮大荒溝黨史館、琿春烈士陵園、防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陣地作用,挖掘宣傳一批雙擁先進個人和集體,構建陣地教育、專題教育、全民教育“三位一體”的國防教育模式。

二、強化精準服務當好練兵備戰“服務隊”

琿春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服務部隊備戰打仗作爲雙擁工作主線,在部隊基礎建設、戰備訓練、綜合保障等方面給予全方位、大力度支持。

琿春市建立擁軍支前軍地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琿春市擁軍支前應急應戰響應機制方案》,與駐琿部隊簽訂《擁軍支前協議書》,定期召開軍地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擁軍支前工作,成立運輸、醫療、應急、治安、翻譯保障等5支專業擁軍支前隊伍。成立邊防委員會,每月召開邊防會議,開展“戍邊光榮、守土有責”專題宣傳活動。成立琿春市軍人軍屬法律服務中心,組建18人的專家團。

作爲全國16個“情繫邊海防官兵”結對共建試點單位之一,琿春市籌措資金268萬元,爲駐琿某部建成1880平方米的室外運動場,完成5套家屬房裝修。

其結對共建試點經驗在《全國雙擁工作簡報》刊發推廣。

爲做好服務保障,琿春市走訪官兵家屬、軍休幹部、優撫對象,贈送慰問金累計160餘萬元。

聯繫幫扶困難退役軍人200餘人,發放資金10餘萬元。紮實開展“五進”軍營活動,舉辦軍民團結文藝匯演、“情繫邊關·愛在軍營”軍地聯誼、集體婚禮等活動。

三、強化擁軍優屬暢通安置優待“直通車”

近年來,琿春市始終“把部隊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官兵的難事變爲易事,把軍人軍屬的家事當成黨委政府的公事”,滿腔熱忱做好擁軍優屬服務工作。

先後爲65名立功受獎現役軍人家庭送去喜報和慰問金,累計爲近6千名退役軍人申辦優待證。在每年烈士紀念日,組織各級各階層人士到琿春市烈士陵園開展公祭活動。每年維護維修烈士紀念設施,協調推動1695名烈士列入延邊烈士英名錄。

廣泛開展社會化擁軍活動,成立“擁軍聯盟”,提供37項優待服務,在全省範圍率先推出4A級景區免門票政策,讓衆多軍人、軍屬收穫了幸福感。在“八一”建軍節、春節前後等重要時間節點,各擁軍企業積極開展上門走訪慰問駐琿部隊、困難退役軍人活動,爲其送上慰問品,把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各界的溫暖送到了軍人的心坎上。

爲了讓“最可愛的人”成爲最幸福的人,琿春市在解決官兵“後路、後院、後代”問題中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爲。高質量完成轉業軍官、退役士兵安置任務,轉業軍官安置到黨政羣機關比例達100%,退役士兵安置到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比例達100%。積極開展退役軍人培訓,舉辦專場招聘會,爲隨軍未就業家屬解決工作難題,擇優安排無工作隨軍家屬上崗就業,切實做到隨調家屬應安置盡安置。將265名重點優撫對象全部納入低保和醫保範圍,爲8名住房困難重點優撫對象申請住房優待,累計爲226名現役軍人子女落實優先入學入托和考試加分政策。組織軍休幹部“愛心獻功臣”榮譽療養活動2次,提升軍人的獲得感。

四、強化爲民宗旨書寫軍民魚水情深新篇章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本着“駐防一地、貢獻青春、造福一方”的宗旨,駐琿部隊官兵把琿春當故鄉、視人民爲父母,積極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公益事業。

設立邊境“110”報警平臺,組建軍警民聯防隊,琿春市榮獲“吉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示範市”稱號。開闢“雙擁林”,植樹2000餘棵。累計派出85名優秀官兵,完成三所學校軍訓任務。發揮優勢,先後派出官兵600餘人次,投入抗洪工作。在抗疫工作中,市人武部民兵黨員突擊隊累計出動1520餘人次,駐琿某部出動50餘人次,市人武部與民兵、幹警共同巡查巡視邊防線。駐琿部隊累計獻血147人次、獻血量達45420毫升。

設立“兩站一中心”170個,實現三級服務保障體系實體化運行。選樹宣傳退役軍人先進典型,集中報道和展示省級最美軍嫂、兵支書、退役軍人等先進事蹟。疫情期間,發動159名退役軍人志願者下沉社區一線,開展防疫工作。吉行軍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註冊志願者68人,積極開展義務獻血、清明祭掃、五四團建、關愛特困老兵、救護培訓等活動。

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駐琿部隊傾情幫扶,每年爲25名貧困家庭青少年提供10萬元助學金,投入10萬元幫助鄉村國小改善教學環境,投入30萬元幫助春化鎮四道溝村建設軟棗獼猴桃採摘園,投入20萬元用於馬川子鄉農業產業建設。與市人武部開展“三院幫扶”共建活動20餘次。市人武部協調解決英安鎮八二村羣衆乘車難、六棟居民樓返水等問題,投入37.2萬元爲三家子滿族鄉立新村、敬信鎮回龍峯村修建蔬菜大棚。

軍民魚水情,雙擁花盛開。在琿春這片紅色的熱土上,廣大軍民正團結一致、攜手同行,共同譜寫新時代雙擁共建新篇章。

雙擁花盛開魚水情誼濃

克拉瑪依市推進新時代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3年6月6日)

無論是城市開發建設的初期,還是轉型升級發展的現在,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一直在克拉瑪依市這片熱土上賡續傳承。“全國雙擁模範城”“愛國擁軍模範單位”一項項榮譽的背後,是全市黨政軍民攜手並肩繪就的“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生動畫卷。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和軍分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探索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係,積極推動軍民融合發展,落實退役軍人事務工作舉措,全市雙擁工作呈現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

完善制度

工作基礎更堅實

進入新時代,雙擁工作初心不變,但機制一新、站位更高。克拉瑪依市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着眼強化雙擁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地位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工作機制,爲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克拉瑪依市將雙擁工作組織機構、政策落實、運行機制、經費保障“四到位”標準作爲一項重要原則長期堅持,建立了雙擁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社會與經濟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單位和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各級領導幹部政績考覈內容、納入全民國防教育內容“五納入”工作機制,並將雙擁工作與領導幹部考覈、有關部門職責、爭先創優掛鉤,有效推動了雙擁工作深入開展。

克拉瑪依市高度重視、高位推動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成立了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和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克拉瑪依市貫徹落實<自治區“十四五”退役軍人服務和保障規劃〉的工作方案》《克拉瑪依市貫徹落實<自治區退役軍人工作政策制度改革方案具體措施和任務分工>的具體措施及分工方案》等,將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及雙擁工作納入市委考覈考評體系,推動退役軍人事務和雙擁工作落實落細。

目前,克拉瑪依市軍地之間建立和完善了軍民聯繫制度、軍地互訪制度、

信息交流制度、表彰獎勵制度等,堅持落實議軍議政制度、領導幹部軍事日製度,從制度規範層面爲雙擁工作的健康發展和與時俱進開展雙擁創建活動提供了保障。

加大投入

優撫安置更溫暖

優撫與安置是雙擁工作的兩大基石。克拉瑪依市堅持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持續完善優先、優惠、優待的褒獎措施,全面做好優待金、撫卹金髮放,社保繳納以及退役軍人安置、隨軍家屬就業等工作,把對軍人的尊崇轉化爲一項項飽含溫度的實際舉措,不斷提升軍人軍屬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克拉瑪依市實現20餘年退役軍人安置率100%,支付安置補助金達1000餘萬元。爲持續解決好駐市部隊官兵子女入學入托、隨軍家屬就業隨調、退役安置等問題,市委、克拉瑪依市政府制訂實施了《克拉瑪依市雙擁共建暨軍地互辦實事“任務雙清單”實施措施》,解除了軍人的後顧之憂。

同時,克拉瑪依市修訂了《克拉瑪依市軍人撫卹優待實施細則》,大幅提高了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和立功授獎獎勵標準。每逢重大節日,克拉瑪依市黨政領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社會各界積極走訪慰問駐市部隊官兵、軍烈屬等優撫對象,讓深情暖意流淌在廣大軍人軍屬的心田。

2019年以來,克拉瑪依市累計投入專項資金近7000餘萬元支持部隊營房設施建設、軍事設施維護;發放優待撫卹金和軍人立功獎勵1141.8萬元;爲駐市各部隊舉辦各類培訓班60期,培養各類人才3000餘人。

同頻共振

共建成效更顯著

多年來,駐市部隊積極參與城鄉道路改造、環境衛生整治等公益勞動,爲“第二故鄉”建設發展貢獻力量;每逢重大節日,駐市部隊加強城市武裝巡邏力度,駐守在城市重要交通樞紐以及商業中心等區域,守護市民平安;參與搶險救援時,駐市部隊加強軍警民聯防聯治,勇於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服務駐地部隊、關愛優撫對象,是地方義不容辭的責任;弘揚光榮傳統、軍民共建發展,是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具體體現。

2019年以來,駐市各部隊以維護地方社會穩定爲己任,各部隊共接、出警

600餘起,搶險救援70餘起,共搶救、疏散被困人員200餘人,搶救、保護物資價值近780萬元;駐市各部隊先後派出官兵上千人次,走訪機關、團體、企事業

單位、街道鄉、社區(村)150餘個,走訪羣衆6700餘人次,慰問社區羣衆、軍烈屬等1500餘人次,發放慰問金32萬元;開展便民義診1000餘人次、免費發放價值萬餘元的藥品;累計捐資助學87人次,支出捐助金近13萬元。

各駐市(訓)部隊還與克拉瑪依區政府、市綠委辦等雙擁共建單位簽訂了180畝“軍民共建林”建設協議,利用戰備訓練、執勤維穩工作之餘,出動官兵

1950餘人次,挖掘樹穴1萬餘個,打埂2500餘米,篩土回填8900餘立方米,種植苗木1.2萬餘株,與廣大市民同植一片綠色、共享一片藍天。

軍民共建

雙擁領域更廣闊

5月28日,克拉瑪依市舉行“雙擁共建街區”揭牌儀式暨擁軍門店授牌活動,爲全市首個“雙擁共建街區”——克拉瑪依區康城吉祥路風情街揭牌,爲21家新申報的“擁軍門店”商戶授牌。這是克拉瑪依市軍地雙方主動適應雙擁工作新形勢,積極拓寬新領域,大力培育雙擁工作新亮點的一個縮影。

2019年以來,克拉瑪依市持續深化雙擁工作進軍營、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醫院、進鄉鎮、進街道、進社區、進家庭“九進”活動,打造了158家雙擁示範單位、企業、窗口,有效推進了雙擁工作社會化進程。

緊扣“組織健全、政策落實、活動經常、關係融洽”的原則,克拉瑪依市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在基層,以部隊駐地爲中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軍民共建活動,形成了“建一點、帶一片,建一片、帶一方”的共建格局。

目前,全市軍(警)民共建點達182個,簽訂軍民共建公約245個,軍民共建林、擁軍樓、軍民共建一條街、軍民共建學校、少年軍(警)校、軍民共建社區等遍佈全市。

同時,克拉瑪依市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社區管理體制,與社區建設同規劃、同落實,呈現出社區雙擁工作蓬勃發展的勢頭。隨着一場場軍民共建單位文藝展演、慶“八一”軍民共建單位體育競賽活動的開展,各個社區不斷掀起雙擁工作新高潮。

全民參與

國防教育更紮實

走進克拉瑪依,一幅幅雙擁宣傳牌、一座座雙擁宣傳雕塑隨處可見、引人注目,街邊的LED電子屏滾動播放着雙擁工作宣傳語;在醫院、車站、銀行、景區景點等的服務窗口,“軍人依法優先”“退役軍人優先”等醒目字樣令人倍

感溫馨克拉瑪依市軍地雙方不斷強化雙擁和國防教育宣傳,堅決做好這一築牢全體市民“精神長城”的基礎性工程,在潛移默化中厚植愛國情懷。

克拉瑪依市將每年8月定爲全市國防教育宣傳月,並將雙擁和國防宣傳教育擺在重要位置,着重體現“四作四必”——黨政軍領導帶頭宣講“雙擁”和開展國防教育,作爲各級黨委中心組的必學內容,作爲年度考覈的必報材料,作爲各級幹部培訓班的必訓課目,作爲全市中國小的必修課程。

目前,克拉瑪依市已建成18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現了常態化、直觀化的雙擁工作宣傳推廣工作局面。近5年來,克拉瑪依市所屬各區、各單位、駐市各部隊開展各種形式國防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活動798次,參加人數達1.5萬人次;駐市部隊組織軍事夏令營、野營拉練等活動60餘次,參加活動的中國小生達7000餘人次;全市接受軍訓的大中專院校、中國小學生達1.3萬餘人次,青工崗前培訓達9000餘人次,青少年軍校受訓學生達3000餘人次“關心國防、支持軍隊、尊崇軍人”的時代風尚正在克拉瑪依凝聚起越來越強大的力量。

60年前,軍民同心同德、並肩奮戰,在戈壁灘建造起一座美麗的城市;60年後,軍民攜手踏上新徵程,續寫新時代雙擁新篇章,爲克拉瑪依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努力。

魚水情深,歷久彌新。克拉瑪依市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以爭創自治區和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爲動力,軍地合力、軍民同心,羣策羣力、踔厲奮發,進一步發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讓雙擁之花在克拉瑪依常開長盛。

太行山下賡續軍民魚水情 洹水河畔譜寫雙擁新篇章

安陽市深入推進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2日)

巍巍太行,見證擁軍本色;悠悠洹水,高唱愛民讚歌。一直以來,安陽有着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無論是崢嶸歲月還是和平年代,深厚的崇軍、愛軍、擁軍情懷在這片熱土上賡續傳承。

近年,我市以更高的站位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以更實的舉措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辦好雙擁暖心事,全市雙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先後7次被命名爲全國雙擁模範城,連續10次被命名爲全省雙擁模範城,軍愛民、民擁軍的氛圍更加濃厚,軍政軍民團結根基更加牢固。

榮譽背後,是全市黨政軍民多年來攜手並肩繪就的生動畫卷,更是用魚水真情築起的一座歷史豐碑。

一、協同協作打造安陽特色品牌

在我市,雙擁宣傳欄隨處可見。在醫院、景區、車站等窗口,“軍人優先”等字樣令人倍感溫馨。

“圍繞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打造特色亮點,擦亮雙擁品牌,我市創新實施‘五個一’工程,推進一條‘擁軍路’、一條‘雙擁示範街’、一個‘雙擁主題公園’、一批‘雙擁村(社區)’、一面‘軍人(退役軍人)榮譽牆’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市雙擁辦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全市在主要街道、路段設立雙擁宣傳燈箱、專欄800餘處,在各公交車站點設置雙擁廣告牌和創建標語,重點打造了市雙擁主題公園、龍安區龍泉鎮西洪溝村“紅圍巾”紅色教育基地、文峯區紫薇大道街道石袁社區、湯陰縣雙擁示範街、林州市“佔元大道”“振林路”等10條擁軍路、10個雙擁公園(廣場)、10條雙擁示範街、50個擁軍社區、50面榮譽牆,使其成爲我市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市委、市政府和安陽軍分區高度重視雙擁工作,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指揮長、市長任組長的雙擁創建指揮部和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出臺了《軍隊轉業幹部安置辦法》《退役士兵重點安置對象安置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尤其是今年4月在全省率先出臺軍人軍屬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目錄清單,讓安陽成爲全省唯一對全國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家屬實行公共交通、文化旅遊全部免費的城市。每逢重要節日,駐安部隊參加維和、演習和外訓,安陽艦執行護航任

務等重大活動時,我市黨政軍領導都親自帶隊慰問,形成了黨政主導、軍地協作、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

交通系統完成部隊外訓演習出行安全任務,教育系統保障部隊子女入學,文廣體旅系統定期送書進軍營,法院系統在部隊建立“維權服務站”,金色陽光擁軍服務中心、老兵藝術團等社會組織深入部隊開展專場慰問演出、贈送書畫作品活動全市47個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積極開展雙擁活動,不斷鞏固發展“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軍政軍民關係。

二、尊崇尊重營造雙擁濃厚氛圍

今年7月27日,抗美援朝功臣樑漢臣收到一份特殊禮物——來自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八一慰問。黨和政府的關懷與問候情暖“最可愛的人”。93歲高齡的樑漢臣常年堅持義務爲駐地機關、企業、學校講述紅色革命故事,今年獲得“十佳紅色宣講員”榮譽稱號,“我想盡自己的一份心,織好圍巾寄到邊關,讓戰士們少受凍,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守衛邊疆。”20多年來,家住龍安區龍泉鎮西洪溝村的趙中福夫婦手織數萬條圍巾寄往邊疆,用“千針萬線”情暖邊疆官兵敲鑼打鼓送喜報,熱熱鬧鬧頌功臣。爲持續營造關愛功臣模範的濃厚氛圍,我市積極組織開展爲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活動,已爲1874名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上喜報將軍人家屬、退役軍人視爲親人,把他們的事當作自家的事,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他們的心坎上。近年,我市積極做好優撫安置和服務保障工作,全面推行“陽光安置”辦法,創新推進“直通車式”安置。同時,我市全面構建退役軍人精準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成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促進會,設立退役軍人培訓基地、退役軍人職業學院,與邯鄲等周邊4個地市建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區域合作機制,確保實現退役、培訓、就業精準化閉環服務,讓1300餘名退役軍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去年以來,我市創新宣傳載體,採取全方位、多形式、立體化模式,推動雙擁宣傳走深走實,組織紅色故事宣講團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舉行紅色故事宣講100餘場,受衆3萬餘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市委宣傳部在市融媒體中心開設《安陽雙擁》宣傳教育專欄,採寫報道400餘篇。我市根據王曉軍、趙中福夫婦事蹟,分別創作電影《紅香柳》、紅色情景豫劇《紅圍巾》;

2023年,創作並拍攝20集電視系列紀錄片《無悔》和以孫佔元烈士爲原型的電影《浴血青春》,營造了“尊崇軍人職業、尊重退役軍人”良好氛圍。

三、真情真心官兵心繫“第二故鄉”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駐安部隊在圓滿完成維和、護航、備戰演習等重大軍事任務的同時,大力開展擁政愛民活動,爲全市社會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忘不了,2022年安陽遭遇奧密克戎,海軍安陽艦全體官兵向安陽市委、市政府發來慰問信和視頻,體現了危急時刻共克時艱的軍民魚水深情。

廣大退役軍人也積極投身安陽現代化建設:“兵支書”於瑞興帶領湯陰縣韓莊鎮小河村村民共同致富,把小河村打造成集休閒度假、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特色鄉村;退役軍人王曉軍十多年來爲7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餐食,用一碗麪溫暖一座城;市星源敬老院院長史培西轉業後創辦敬老院,爲孤寡老人提供安度晚年的家園他們無悔付出,默默奉獻,贏得了安陽人民的信賴和愛戴。

如今,在地方“特殊戰場”,依然躍動着駐安部隊廣大官兵和退役軍人的身影,他們在服務安陽經濟社會發展中主動作爲,視駐地爲故鄉,把人民當父母,將滴滴汗水灑在深愛的“第二故鄉”,灑在這片熱土上,譜寫了一曲曲軍政軍民團結的時代凱歌。

“下一步,我市將紮實推進全國雙擁模範城考評驗收,創新理念、完善機制、培植亮點,守住‘金字招牌’、擦亮雙擁品牌,不斷推動全市雙擁工作再上新臺階。”市雙擁辦相關負責人說。

同心共譜新華章

邯鄲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1日)

邯鄲是一片紅色熱土,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深植於這裏的土地和人民心中。邯鄲實現了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目標,先後八次榮獲河北省雙擁模範城稱號。

日前,我市田俊嶺榮獲第四屆“全國最美擁軍人物”稱號,是本屆河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擁軍模範。從“八路軍母親”李才清、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劉金魚到如今的擁軍模範高英、李春生、張家增、王愛英一代一代擁軍人賡續傳承,用行動書寫着新時代擁軍的動人篇章。

今年以來,全市軍地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習近平強軍思想特別是關於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做好雙擁工作作爲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建設的實際行動,不斷豐富雙擁工作內涵,軍政軍民團結得到進一步鞏固,軍地協作更加密切,雙擁工作彰顯勃勃生機。

一、高站位構建雙擁體系機制

我市把雙擁工作作爲“一把手”工程,市、縣兩級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完善縣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鄉村退役軍人服務站,駐邯部隊團以上單位成立擁政愛民領導小組,全市雙擁工作機構自上而下延伸到基層,形成了黨政軍三位一體、羣團組織廣泛參與、基層單位全方位覆蓋的雙擁網絡體系。

在工作機制上,建立健全了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議軍會議、軍地聯席會議、走訪慰問、現場辦公、檢查評比等制度以及20餘項政策規定,使雙擁工作步入制度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

同時,我市着力構建協同、規範、高效的社會化擁軍體系,21個愛國擁軍聯合會,組織協同全市2000餘家擁軍志願服務站開展擁軍活動。堅持“互聯網+雙擁服務”,開發擁軍聯盟APP,入駐河北省擁軍平臺,註冊擁軍志願服務站2000餘個,形成線上線下社會化擁軍同心圓。

我市軍地健全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規範互辦實事機制流程,提升互辦實事質效。近年來,通過財政撥款、企業捐建等途徑投資數億元,幫助駐邯部隊解決了駐地出行、電力保障、集中供暖、污水排放等一批實際問題。

二、實舉措解決官兵急難愁盼

7月19日上午,郭少萌來到明仁醫院做產後複檢。從進醫院開始,產檢護士就全程陪同她掛號、乘電梯、找醫生。她的主治醫生曹晶晶熱情接診,爲郭少萌進行了詳細檢查,並耐心囑咐注意事項。

郭少萌的愛人是現役軍人,遠在遼寧服役,不能回來陪着她複檢,原本很擔心妻子一個人去醫院要面對諸多不便。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明仁醫院正在開展現役軍人家屬醫療陪伴服務,由醫護人員組成的志願者團隊對現役軍人家屬進行全程陪護,包括門診、住院等一系列手續辦理,在院期間主治醫生、護士會提供特別的關注、照料。郭少萌高興地說:“醫院志願者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愛人在部隊沒有了後顧之憂。”

目前,我市有38家醫療機構爲現役軍人家屬提供在醫院期間的全程陪護、預約、急診等服務,服務對象已達3500餘人。

“後方”聯着“前線”,“後方”穩才能“前線”強。我市積極迴應部隊急難愁盼,不斷豐富擁軍內涵,把“後方”變成服務的“前沿”,想方設法爲軍人和家屬排憂解難,助力廣大官兵紮根軍營、安心服役。

前不久,全國最美擁軍人物、河北燚澤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田俊

嶺聯合市級醫院醫療專家,組建了“俊嶺擁軍醫療志願服務隊”,定期開展“擁軍送診”服務活動,幫助軍人軍屬、退役軍人解決就醫難題並免費發放藥品。作爲我市首支社會力量組建的擁軍醫療志願服務隊,其將成爲我市開展現役軍人家屬醫療陪伴服務的有效延伸。“下一步將繼續擴大醫療志願者隊伍,常態化開展健康義診、日常隨訪等志願服務。”田俊嶺說。

今年5月13日,一場招聘會在邯鄲大劇院西廣場舉辦,來自邯鄲、聊城、長治、安陽的8200餘名退役軍人及軍人家屬到現場應聘。本次專場招聘會共有250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13750個。當日,四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共同簽署《“邯聊長安”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區域合作協議》,通過定期交流研討、培訓資源共享、就業服務協作等機制,促進四地退役軍人高質量穩定就業。

我市把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作爲一號工程,採取“線下+線上”的模式,每年開展多場退役軍人招聘活動。市、縣兩級全部成立了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促進會,確定226家退役軍人就業和實習實訓基地。同時,大力推進邯鄲市軍創園發展,目前入駐創業實體100多個,帶動就業3000餘人。

三、多方位加強雙擁陣地建設

“來我們這裏買藥,現役軍人享受八折優惠,退役軍人和軍人家屬享受九折優惠。”復興區書民大藥房負責人韓書民告訴記者。

書民大藥房位於復興區擁軍一條街上,這裏有60多家沿街門市成爲“擁軍志願服務站”,可以爲退役軍人提供涵蓋衣、食、住、用、行生活服務各個方面優惠服務。

復興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喬旭東介紹:“我們與社區密切溝通,選擇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經營戶,按照自願原則,將其定爲擁軍志願服務站並掛牌,同時每年進行動態調整,保證數量不減。”

目前,我市20個縣(市、區)均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擁軍一條街”“擁軍廣場”或“擁軍商場”,擁軍志願服務站達到2000餘家,其中除了經營類擁軍服務站提供消費優惠外,還有生產類擁軍服務站爲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崗位等。

在市區箭嶺路與豐澤路交叉口東北角,全省首家大型個人國防教育展室—

—春生擁軍館坐落於此。該展室由全國愛國擁軍模範、邯鄲興隆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春生創建。展室免費向公衆開放,爲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瞭解國防和接受愛國教育的場所。

像李春生一樣,我市社會各界踊躍加入擁軍隊伍、開展形式多樣的擁軍優屬活動,全市擁軍崇軍蔚然成風。各縣(市、區)擁軍企業、擁軍志願服務組織、擁軍景區等不斷涌現,爲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軍屬提供形式多樣的優惠便利服務。

四、擔使命真情奉獻“第二故鄉”

駐邯部隊廣大官兵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爲親人。在完成軍事任務的同時,主動服務邯鄲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勇於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全面開展“助力創建富強文明美麗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活動,在全民國防教育、“平安邯鄲”建設、“美麗邯鄲”建設、“文明邯鄲”建設、鄉村振興、深化軍民融合發展等工作中作出積極貢獻,充分展現了人民軍隊爲人民的良好形象,贏得全市幹部羣衆的高度讚譽。

2021年以來,駐邯部隊切實擔當起鄉村振興政治責任,軍分區師團兩級累計投入500萬餘元,協調資金1500萬餘元,投入到重點幫扶村建設,爲村裏修建道路、村民廣場、文化室、“健康小屋”等基礎設施。着力改善幫扶村教育水平,向農村學校捐贈教學器材,廣泛開展“助力·學子圓夢”活動,結對幫扶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注重幫扶村產業培育,根據當地實際,協助發展鄉村

旅遊、農產品深加工、特色種植、微工廠等產業項目,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提升造血功能,增強發展後勁。

此外,駐邯部隊還主動參與山火撲救、抗洪搶險、疫情防控、武裝巡邏等多項行動,爲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處處躍動着駐邯部隊廣大官兵的身影,他們將滴滴汗水灑在深愛的“第二故鄉”。

當前,我市雙擁工作正以爭創新一屆全國雙擁模範城爲契機,優化軍地合力,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全市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雙擁工作新局面。

魚水情深 共譜新時代軍民共建新篇

保定市推進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2日)

軍愛民,民擁軍。

7月31日,受強降雨影響,保定東站出入路口嚴重積水,乘客滯留。

駐保某部聞令而動,迅速出動5臺運兵車和20名官兵執行轉運疏散保定東站羣衆任務,晝夜奮戰26小時,安全轉移人員1200多名,將滯留在高鐵站的旅客安全送到市區,將趕往高鐵站的市民按時送上高鐵,爲民保駕護航,續寫了新時代軍民一家親的佳話。

如今,在保定,崇軍擁軍已蔚然成風,軍民共建活動步履不停,始終以強大的生命力,朝氣蓬勃地向前發展。作爲軍民共建的發祥地,保定的軍民魚水情深根深葉茂,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煥發出盎然生機。

43年來,保定軍民積極探索實踐,從共育兩用人才到開展“三普及”“三創建”活動,從聯片共建、聯學聯講到實施“五大工程”,創造和總結了一系列寶貴經驗,有力促進了部隊和地方各項建設事業共同發展、協調發展,不僅1991年成爲全國首批十個雙擁模範城之一,並在隨後連續9屆獲此殊榮。

近年來,保定市堅持將“軍民共建”作爲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必然要求,以富有時代氣息的“新時代軍民共建”爲主題,加強軍地思想理念共融,構建雙擁新機制,以深化黨組織建設爲基礎選樹聯學聯建標杆;促進軍地發展成果共享,打造實踐新樣本,以行業交流合作爲基礎選樹行業互促標杆;強化軍地榮譽激勵共促,樹立協作新形象,以模範引領爲基礎選樹文化融合標杆;推進軍地人才隊伍共育,激活共建新動力,以國防教育爲基礎選樹軍地共育標杆;完善軍地社會治理共管,形成聯動新格局,以定點共建爲基礎選樹村居治理標杆。通過“五共五新”,爲雙擁工作注入新的內容和活力,讓軍民共建向縱深發展,形成了軍民團結一心推進強國強軍事業的嶄新格局。

爲做好雙擁工作,今年以來,保定市更新完善了《關於深入推進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意見》,由“1+8”工作機制更新爲“1+9”工作機制,印發了《保定市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連冠”實施方案》《保定市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考評項目責任分解表》等文件,結合軍地當前最新政策要求和保定實際,對雙擁工作提出具體的方向、列出清晰的步驟、增添創新的內容。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你們,你們是最可愛的人!”保定滿城國小四年級九班李雨晨同學在今年年初寄往新疆邊防部隊的新年賀卡中寫道。在“情繫邊海防官兵”活動中,全市各界人民羣衆發揮特長積極創作,爲邊海防官兵書寫賀卡、創作書畫作品,用心設計、用愛繪製、用情書寫,爲最可愛的人送上最真誠的祝福。

“爲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激發軍人軍屬政治榮譽感、強化全體公民崇軍尚武意識,現對我市2022年32名榮立個人二等功官兵和453名榮立個人三等功官兵的名單進行公佈。”這是保定爲了激勵官兵建功立業設立的“保定籍官兵立功光榮榜”,每年在媒體進行公示。

“學習雷鋒好榜樣”,3月3日,武警機動某支隊在望都鎮陽光社區開展學雷鋒軍民共建活動,官兵們爲居民義務理髮,清理社區內衛生死角,美化衛生環境,醫護人員爲羣衆測量血壓,詢問身體情況,免費提供藥品,普及常見病預防常識。

“軍民同植團結之樹,共建品質生活之城”,3月16日,在保定深圳園待建綠地軍地聯合開展了保定市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系列活動之軍民植樹活動,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讓和諧互助的軍民魚水之情不斷升溫。

“你看當兵多好,連對象都有人幫你找!”4月12日,爲了提升官兵幸福感、獲得感,激勵官兵獻身強軍夢,讓軍地未婚青年在婚戀中多一個溝通渠道、多一個選擇的機會,保定舉辦軍地青年聯誼共建活動,引來圍觀大爺大媽的連連稱讚。

“這次普法進軍營活動,對提升官兵法律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思維習慣具有現實意義,爲推進法治軍營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7月17日,保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展了“法律政策進軍營”活動,法律顧問圍結合部隊官兵關心關注的法律政策問題,通過以案釋法、現場互動、提問答疑等方式進行專業細緻的授課講解。

“萬萬沒想到,因爲榮立三等功,買房優惠了10萬塊錢。”最近回河北保定探親休假的陸軍某部上士劉軍被這“意外驚喜”嚇了一跳。更讓劉軍驚奇的是,帶着爹媽去購買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幾個商家一律折上再打折,總計優惠了幾千塊錢。這是保定市愛國擁軍促進會圍繞“讓軍人職業受尊崇,讓軍人軍屬得實惠”這一宗旨,開展的“百城萬店擁軍行”活動,各商家紛紛開展針對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的優先、優待、優惠,推行擁軍“尊崇價”。

“一次次爲兵解難,賡續的是保定擁軍情;一個個惠軍舉措,溫暖的是全軍將士心。”7月26日,我市舉辦“歌聲嘹亮·唱響軍營”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6週年暨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文藝匯演。活動現場發佈了2023年度保定市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嫂、最美雙擁人物各10名,再現了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優秀品質,軍嫂顧全大局、舍小家爲大家的精神品質,以及雙擁人物賡續擁軍情、傾力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感人事蹟。

……

“堅持方向、改進方法、豐富內容、拓寬領域”,保定軍地各級單位通過開展軍民共建拓寬雙擁內涵,2021年以來先後有89家軍地單位確立了共建關係。駐保各部隊紛紛通過學雷鋒小組、便民服務小組開展軍營文化、國防教育、扶危濟困、愛心奉獻、義務勞動、應急救援等各類爲地方羣衆服務活動。駐地各單位和人民羣衆也自發組成宣講隊、文藝隊、服務隊,以政策法規、科學技術、文藝表演、就業服務、衛生健康、紅色文化爲主要內容,爲優撫對象和部隊官兵提供全方位服務。

同時,保定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使雙擁工作與未來戰場對接,紮實開展擁軍支前工作,積極協調解決部隊需求。創新“愛國擁軍、部隊有理”的辦事理念,突出練兵急需、改革急用、官兵急盼,平時服務練兵,戰時保障打贏,紮實開展“我爲部隊解難題”“我爲軍人辦實事”活動,妥善解決駐藏、立功軍人子女入學,病故軍人家屬就業,以及駐保部隊周邊環境等問題。

動員全市2.6萬名退役軍人志願者積極參與保定“聚力品質生活之城·志願服務你我同行”系列主題實踐活動。我市6支隊伍成功入選全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退役軍人關愛青少年志願服務項目。紮實開展保定退役軍人“優秀志願者”和鄉村振興“優秀老兵”評選活動,遴選產生了22名“優秀志願者”和22名“優秀老兵”,全市老兵“永遠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和推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向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發展,廣大軍民既任重道遠,也天地廣闊。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保定軍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讓軍民共建在強軍興軍偉大實踐中煥發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在波瀾壯闊的強軍路上奏響時代強音。

魚水情深潤古城軍民同心譜新篇

閩南市推動雙擁共建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3年8月1日)

在千年古城——漳州,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賡續傳承。

在漳州,雙擁“元素”隨處可見、遍地開花。軍人家門口的“光榮之家”牌匾熠熠生輝,公共場所的“軍人依法優先”或“退役軍人優先”的標識格外醒目,體現了漳州人民對軍人的尊崇與大愛,對退役軍人的尊重。“移動軍事體驗站”駛進校園,各類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緊鑼密鼓地開展,展現了漳州深化國防觀念的力度與溫度。

近年來,漳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深化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不斷推動雙擁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氛圍濃創新國防“漳州模式”

日前,一輛“軍”味十足、搭載多項軍事科技裝備的“移動軍事體驗站”駛進臺商投資區白礁國小,掀起了國防教育的熱潮。

全民國防教育是維繫國家安全的戰略工程,而校園國防教育正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當代青少年接受能力強、‘喜新厭舊’特點突出,傳統國防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需求。”市退役軍人局副局長楊裕勇介紹,今年2月,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的指導下,漳州的“移動軍事體驗站”應運而生。

“移動軍事體驗站”是一輛中巴大小的體驗車,可帶來“五個一、五個區”,即一次升國旗儀式、一堂國防教育課、一次軍事裝備體驗、一次軍事法規學習、一場紅色精神洗禮;黨史軍史講解區、軍事模型展示區、模擬射擊體驗區、模擬戰術體驗區、軍事拓展比賽區。這輛體驗車讓青少年體驗範圍更廣、體驗感更強,推動國防教育內容不斷拓展。

國防教育,關鍵在“人”,漳州將目光瞄向了軍休科技志願服務隊。市軍休所所長鄭志鳳介紹,青少年有國防教育需求,而“老兵們”有時間精力且具有紮實的軍事素養,正是一場“雙向奔赴”。這支於2020年7月成立的隊伍,由通信保障、雷達維修等專業技術崗位的退休幹部組成,長期以來,他們堅持志願服務“小打快跑”路子,在國防教育工作中發光發熱。

目前,“移動軍事體驗站”已深入8所學校、1個機關,累計開展活動10多場次,受教育人數6000餘人次。

二、民擁軍做好“後方”服務保障

在前方,子弟兵忠誠戍守;在後方,全社會傾力擁軍。

近日,漳州籍現役軍人蔡條陽再次榮立二等功,他連續兩年榮立二等功。7月17日,漳浦縣軍地領導組成送喜報小分隊,一路敲鑼打鼓、舞獅放炮,將牌匾、喜報及慰問金送至蔡條陽家中,吸引了衆多鄉親前來道賀。

這是漳州做好“後方保障”,推動全社會形成濃厚擁軍氛圍的縮影。近年來,漳州聚焦部隊所思所想所需,深層次、全方位爲部隊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支持軍事發展。漳州把支持軍隊和國防建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體系,科學統籌、協調發展。在軍事用地方面,全力支持多個駐漳部隊進行擴建,並及時解決相關問題。在軍事演訓方面,爲演訓部隊解決食宿場地、訓練場地及供水供電、交通通訊等問題,推動演訓順利進行。

保障“四項建設”。漳州堅持把支持部隊基礎設施、訓練設施、文化設施和生活設施建設列入爲部隊辦實事項目,幫助部隊修建水泥路、供水工程、圖書館、會議室、球場等。

實施科技擁軍。市科技局、市科協等部門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幫助部隊進行菜園、果園、豬圈改造,以及提高民營企業服務國防建設的能力。市氣象局堅持每天爲駐漳各部隊提供氣象預報信息,確保訓練任務圓滿完成。

三、軍愛民真情奉獻“第二故鄉”

“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人民子弟兵!”不久前,颱風“杜蘇芮”來勢洶洶。各駐漳部隊嚴陣以待、迎“戰”颱風,做好隨時出發救援的各項準備。

這是駐漳部隊愛民情深,在完成戰備、訓練、執勤等任務的同時,積極投身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生動寫照。多年來,龍江大地上譜寫了一首首“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曲——

漳州軍分區大力開展“脫貧攻堅”活動,共投入、協調資金超600萬元,積極打好脫貧攻堅“聯合戰”“鞏固戰”;

解放軍第909醫院經常組織專家到市區中心街道、居民小區義診,深入偏遠貧困地區爲困難羣衆免費看病、發放藥品;

武警漳州支隊幫助南靖縣八一希望國小完善學校操場硬化和購買學生學習

生活用品,幫助南坪村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助推脫貧攻堅;

……

據統計,近年來,駐漳各部隊共投入1000多萬元用於各類扶貧幫困開支,資助120多名貧困學生上學,走訪慰問215名軍烈屬、185戶家庭困難戶;爲駐地羣衆免費坐診、巡診8600人次,發放各類藥品價值6萬元。

一組組亮眼數字,一次次暖心保障,“部隊有所需,地方有所幫;地方有所難,部隊有所援”的雙擁格局在千年古城歷久彌新,譜寫出了新時代軍民一家親的嶄新篇章。

魚水情深潤古城

靈臺縣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5月14日)

靈臺北倚隴原、南接三秦,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商周時期建有密須國、密國。在悠久的歷史當中,先後涌現出了唐代名將郭子儀、抗日英雄高永祥、掃雷英雄姚顯儒等一大批英雄人物。無論是崢嶸歲月,還是和平年代,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一直在靈臺這片紅色熱土上賡續傳承。悠悠達溪兩岸,處處涌動軍民魚水情;巍巍荊山腳下,遍地盛開璀璨雙擁花。

靈臺縣現有駐軍單位2個,現役軍人478人,退役軍人6384人,其中優撫對象1835人。近年來,全縣上下緊盯全省雙擁模範城創建目標不放鬆,把雙擁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黨政軍領導重要議事日程,健全完善黨管武裝、議軍會議等6項制度和雙擁工作制度共同研究、重要活動共同開展等“六個共同”措施,構建了黨政軍三位一體、部門單位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雙擁工作格局。

一、宣傳引導營造雙擁濃厚氛圍

一幅幅醒目的宣傳標語,一條條精心打造的雙擁宣傳街,一場場巡迴宣傳活動,將雙擁宣傳、國防教育逐漸融入羣衆日常,在潛移默化中營造全社會支持雙擁、參與雙擁模範城創建的濃厚氛圍。

成立了縣鄉兩級國防教育委員會,建成了國防教育基地6處,先後開展“尋訪老兵足跡、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活動350多場次,下鄉巡迴宣傳、開展國防知識競賽28場次。打造雙擁宣傳“一條街”2處,設置雙擁宣傳牌及標語350餘幅、專欄和板報10期,形成了“一街、一路、一站、一館、一校、一村、一基地”爲主要內容的雙擁共建點。在縣電視臺等媒體開辦“雙擁之聲”,宣傳報道雙擁工作先進典型42篇次,選樹命名市縣兩級“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嫂”27人,送達喜報233戶。利用春節、“八一”、烈士紀念日等,走訪慰問駐軍單位15次、優撫對象2.5萬人次,發放慰問金101萬元。開展各類優撫褒揚紀念活動40多場,慰問“情繫邊海防”官兵家屬64戶,推動形成了崇尚英雄、尊崇軍人的良好風尚。

二、落實政策辦好擁軍優屬“暖心事”

濃濃關愛暖軍心,政策落實惠民生。

“真的太感謝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了,多方奔走爲我找回了遺失多年的檔案,終於可以順利領到退休金了!”今年2月份,靈臺縣西屯鎮轉業士官王培錄拿着一份感謝信激動地說。這只是靈臺縣堅持優撫優待,維護軍人合法權益的一個縮影。

聚焦優待撫卹、就業培訓、移交安置、困難幫扶等環節,縣財政足額配套資金122萬元,完成退役軍人社保接續繳費185人,激活“補充醫藥報銷藍卡”7500多人。堅持把符合條件的優撫對象優先納入低保、臨時性生活救助等保障範疇,發放相關資金27.5萬元,報銷醫療費47.2萬元。嚴格落實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及時調整提高退伍軍人優撫對象撫卹補助標準,撥付各類優撫安置補助資金4281萬元,定補撫卹面達100%。持續做好退役士兵就業安置工作,在縣屬事業單位安置退役軍人21名,提供技能培訓338人次,舉辦專場招聘會11場,幫助就業137人。

三、軍地共建架起軍民魚水“連心橋”悠悠擁軍情,拳拳愛民心。

駐地官兵第一時間投身10.3暴雨救災,指導羣衆開展災後自救,維修蔬菜大棚,整修道路。

一個個暖心的舉動背後,彰顯軍地情濃的生動實踐。

駐地官兵堅持在應急作戰準備、國家安全保衛、搶險救災等方面衝鋒在前、勇挑重擔,以實際行動支援地方經濟和社會建設,參與抗旱救災、治安巡邏等活動。聚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成立了1300多名退役軍人志願者服務隊,全程參與社會共建共治工作,72名退役軍人進入村“兩委”任職,帶領羣衆發展產業。官兵積極投身駐地綠化美化、人居環境整治、義務軍訓學生、國防宣傳教育和消防知識宣講等活動,贏得了廣大幹部羣衆的愛戴和好評。

逐夢新時代,闊步新徵程。靈臺縣黨政軍民將繼續勠力同心,以軍民融合

凝聚強大力量,在爭創全省雙擁模範城的征程上,邁出更加鏗鏘的步伐,以實際行動譜寫靈臺軍民魚水情深的時代新篇。

魚水情深潤山城雙擁花開紅豔豔

通化市深入推進雙擁工作創新發展綜述

(2023年8月1日)

通化,一片紅色的熱土。中國空軍的搖籃、火箭軍的誕生地,民族英雄楊靖宇浴血奮戰的主戰場、抗美援朝戰爭的大後方,首屆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面旗幟”之一,連續九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無論是崢嶸歲月,還是和平年代,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一直在賡續傳承。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始終把雙擁工作政治責任牢牢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紮實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強化黨政軍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推動軍民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駐通部隊全面建設。

一、牢記使命,發揚傳統,雙擁工作基礎紮實

我市以“五化”工作法統籌推進組織實施,形成從清單確定到工作落實的全過程掃描、全鏈條聯動、全閉環管理,全力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連冠。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履職盡責,專題聽取擁軍支前、社會化擁軍等工作專題彙報,形成主要領導抓全面,分管領導抓具體,雙擁辦負責抓落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系。

全市累計建成864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全部增加擁軍優屬職能,其中市級服務中心1個,縣級服務中心6個,鄉鎮(街道)服務站82個,村(社區)服務站775個,實現了“五有”全覆蓋。各級服務中心(站)定期組織召開社區軍民座談會,認真落實走訪慰問、信息反饋、重點包保和就業服務、徵兵宣傳等工作,積極爲優撫對象和困難退役軍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累計完成311名功臣模範類、“兩參人員”及各類困難退役軍人聯繫走訪任務。

二、找準定位,聚焦重點,雙擁工作生機盎然

我市重點聚焦部隊“三前”建設,建立擁軍支前隊伍,在軍事設施保護、民兵和預備役部隊建設、傷病殘人員移交、軍供站建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投資5千萬元建設民兵訓練基地,投資7億餘元,爲火箭軍駐通部隊徵地307畝,全力支持部隊移防、基礎設施建設、戰備訓練和官兵生活條件改善。

出臺《關於做好駐通部隊非本人原因未就業隨軍配偶生活補貼發放工作的

通知》,將駐通部隊非本人原因未就業隨軍配偶生活補貼發放標準從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1000元,創新制發現役軍人配偶“綠色通道”卡1567張,提供“七優先三保障”服務。建立退役軍人關愛幫扶專項基金,各類優撫對象撫卹和生活補助標準逐年增長,就業、醫療、交通等政策全面落實;高效安置軍轉幹部、轉業士官,提供1.5倍安置崗位,全部安置到公務員、事業崗位,退役軍人移交安置率和社保接續申請受理率達到100%。制定雙擁共建“雙清單”工作制度,推動解決軍地需求50餘項,幫助400餘名退役軍人重新就業,受到社會各界的讚揚。

深入開展組織好走訪慰問、軍民聯歡、軍地聯誼等軍民共建活動,讓“雙擁在基層”活動充滿活力。組織企業家開展“走邊防、進軍營”活動,向駐通某部隊贈送“智慧普法與公共法律服務觸摸一體機”,爲部隊官兵開展法治宣講30餘場次,解答法律諮詢5000餘人次,贈送法律圖書5萬餘套,受衆官兵10萬餘人次。

三、砥礪奮進,勇毅前行,雙擁工作行穩致遠

徵集通化地區323位抗美援朝戰爭老兵事蹟、照片、簡介、留言、簽名和手模等信息,編撰抗美援朝老兵《英雄本色初心永存》畫冊,多角度展現老兵戎馬一生的光鮮歲月。爭取國家和省資金1000餘萬元,完成東北抗聯紀念館陳列維護改造,楊靖宇烈士陵園紀念設施維修保護,抗聯小路一、二期工程建設。投資14.3億元,建成東北地區唯一列入中組部批准的省(部)級黨委(黨組)幹部黨性教育基地、獲中編辦批覆副廳級事業單位——吉林楊靖宇幹部學院,全國20餘家高校、單位在吉林楊靖宇幹部學院掛牌建立實踐基地,爲新時代追夢人打造了精神高地。充分運用主流媒體和網絡、微博、微信等媒體,通過設置宣傳欄、懸掛宣傳標語、電子顯示屏播放等形式,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雙擁宣教活動,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雙擁活動的積極性,凝聚軍政軍民團結力量,營造濃厚雙擁氛圍。

時代變遷,變不了拳拳擁軍愛民之心;歲月更迭,掩不住濃濃魚水深情。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羣衆愛護軍隊,尊重軍人,關心部隊建設;部隊尊重地方黨委、政府,熱愛人民,支持地方工作。新時代通化市雙擁工作必將以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匯聚起萬衆一心的磅礴力量,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魚水情誼暖燕趙軍民同心謀發展

去年以來河北省雙擁工作綜述

(2023年8月1日)

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國從這裏走來”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軍民同心凝聚磅礴力量,軍民合力共築鋼鐵長城。去年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大力弘揚雙擁光榮傳統,全力支持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積極爲駐冀官兵辦實事解難題,各項優撫待遇和就業安置政策全面落實,駐冀部隊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更加鞏固。

一、狠抓落實營造氛圍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走進石家莊退役軍人主題公園,耳邊傳來《西柏坡擁軍小唱》,訴盡軍民魚水情深。

講好雙擁故事,唱響雙擁旋律。我省勇於探索實踐,以退役軍人工作創新落實助力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

圍繞退役軍人關心的退役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卹優待、褒揚激勵等方面進行規範,在全國率先出臺《河北省退役軍人保障條例》,以法規的形式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固定下來。

精準實施就業創業幫扶,通過建立退役軍人個體需求臺賬、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臺賬、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臺賬“三本臺賬”,徵集用工崗位2萬多個,確定78個適合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行業目錄。建強320家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基地、294家實習實訓基地、835家就業基地、281家創業孵化基地“四類基地”。組織退役軍人蔘加適應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五項培訓”,累計培訓2.6萬人次。抓實機關事業單位招錄、社會組織吸納、京津冀就業協作輸送等“十個一批”幫扶措施,幫助2.83萬人實現就業。深入做好隨軍家屬安置就業和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累計解決隨軍家屬安置就業530人次,協調落實軍人子女入學入托1640人次。

狠抓優撫政策落地落實,全省32個軍地部門聯合印發《河北省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實行優待政策清單式管理。570個景區對退役軍人減免門票費用,開通優先通道或窗口3.3萬個,設置優先標識4.2萬個。全力高質量完成退役軍人建檔立卡和優待證集中申領發放

工作。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各地積極營造“尊崇軍人職業、尊重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增強全民雙擁國防意識。

2022年舉行新兵入伍歡送儀式230場次,退役返鄉歡迎儀式316場次,懸掛光榮牌7.5萬塊,送立功喜報2萬份,走訪慰問部隊1976個(次)、退役軍人535.8萬人次,贈送慰問金(品)1.9億元。持續推進“千名優秀退役軍人”風采宣傳,集中發佈“最美退役軍人”“最美雙擁人物”“最美軍嫂”先進事蹟,深入宣傳“時代楷模”張連印事蹟。

深化黨委政府和軍隊主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雙輪驅動”擁軍優屬新模式。充分發揮全省201家愛國擁軍聯合會作用,廣泛發動4.5萬個擁軍服務站

(點)、258萬擁軍志願者,累計爲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優待優惠服務78萬人次。

二、完善常態化制度機制全力支持部隊建設

6月27日,秦皇島市雙擁辦聯合愛國擁軍聯合會、秦皇島市九零一五科技有限公司,走進駐秦某部開展“縫縫補補助強軍”活動,爲官兵提供被裝、作戰靴等紡織物的縫補、維修及小部件更換服務。

軍隊是人民的軍隊,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我省始終把服務部隊備戰打仗作爲雙擁工作主線,聚焦助力部隊戰鬥力提升、強化擁軍支前保障能力、建強服務備戰打仗陣地,全面支持駐冀部隊練兵備戰。

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退役軍人工作服務部隊備戰打仗的若干措施》,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服務備戰打仗的方法路徑。制定《關於加強新時代擁軍支前工作的實施意見》,持續完善助力強軍制度機制。建立省雙擁辦擁軍支前應急應戰響應機制,有效促進平戰轉換、軍地聯動。

緊盯部隊打仗急用、改革急需,健全完善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機制,幫助部隊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訓練場置換、營區改造等各類問題550個。保定市拿出資金759萬元,幫助部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廊坊市投資500萬元,爲駐西藏阿里地區某邊防連隊建設提供幫助。

全省366個軍民共建聯繫點,常態化開展雙擁共建活動;17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向新疆邊防部隊寄送慰問禮包、慰問信、祝福卡等近萬件。

“今年是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週年。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圍繞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持續用力幫助解決部隊官兵所需、所盼、所急。”省退役軍人事務

廳擁軍優撫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三、全面助力地方發展真情奉獻“第二故鄉”

今年2月,在軍地攜手共同幫扶下,保定市滿城區楊家佐村黨羣服務中心落成揭牌。

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史金路介紹,曾經的楊家佐村基礎建設底子較薄。被確定爲省“革命戰地、英雄故鄉”幫扶村後,軍地聯合投入近千萬元。目前,村裏已完成部分污水治理、廁所改造、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便民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國防書屋、民兵連部等配套建設。

楊家佐村的變化,是軍地攜手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人民軍隊始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駐冀部隊積極投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在鄉村振興、應急救援、抗災救災、重大活動安保等任務中發揮作用。

在支持鄉村振興發展中,高標準完成全軍“八一愛民學校”試點建設任務,廣泛開展“革命戰地、英雄故鄉”鄉村振興幫扶,持續開展醫療幫扶、教育幫扶、產業幫扶、消費幫扶。駐廊部隊投入170萬元,爲3個結對幫扶村修建紅色廣場、文化長廊等;駐衡部隊投入175萬元,建成抗日英雄節振國紀念館,成立節振國民兵應急連。

在應對急難險重任務中,廣泛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積極參與義務植樹、大氣污染防治等工作,不斷強化軍警民聯防聯治,全力完成搶險救災、應急救援等急難險重任務。

穿上軍裝,保家衛國衝在前;脫下軍裝,轉變戰場再出發。全省近萬名“兵支書”、近3萬名“兵委員”,在基層治理、社會服務等方面積極貢獻力量。組織3.5萬支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21萬名退役軍人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民擁軍、軍愛民,軍民心連心。“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讓軍人成爲全社會

尊崇的職業,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鞏固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持續提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充分激發全省軍民政治熱情,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黨組書記、廳長李龍表示。

魚水長相依情滿石化城

西固區開展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綜述

(2023年5月16日)

自2019年西固區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表彰命名爲雙擁模範城、榮獲“九連冠”以來,區委、區政府按照“雙擁促融合,共建謀發展”工作理念,組織動員全區廣大軍民羣策羣力,積極開展了強化五項機制、開展四大活動、推進四項建設、完善五項體系、共辦三件實事的“54453”雙擁創建活動,形成了人人齊參與、個個同爭創的濃厚氛圍,雙擁工作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軍民融合發展邁出新的步伐。

一、抓方向促合力強化組織領導

一是把關心支持國防軍隊建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調整充實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區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人武部部長任副組長,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鄉鎮(街道)和區直部門密切協作、軍地雙方積極配合的雙擁組織體系。在研究謀劃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充分吸納軍事機關和駐區部隊意見,全區“十四五”規劃和黨代會、區委全委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對雙擁工作作出專門安排部署。堅持每年召開兩次雙擁領導小組會議,部署推進全區雙擁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細落實。

二是把國防設施建設納入地方基礎建設體系。全面落實《蘭州市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定期聽取彙報、研究問題、解決困難,特別是對部隊營區建設、道路交通、戰備訓練等實際問題,及時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進行研究解決,做到政策上支持、資金上保障、審批上走綠色通道。截至目前,召開涉及駐區部隊專題會議6次,解決各類問題14件。

三是把國防科技裝備發展納入地方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發揮軍地雙方在科技、人才、產業方面的優勢,積極探索軍民科技融合對接的方式和路徑,形成了政府搭臺、軍地互動、民企“唱戲”的融合機制,組織科技專家定期到駐地部隊上門提供諮詢交流,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

四是把軍隊人才培養納入地方培訓體系。將部隊領導幹部納入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組織開展各類輔導講座和專題培訓,提升軍隊幹部適應新形勢、掌握新政策、推動新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實行軍地合署辦公制度,推進軍地幹部

互相學習、互相提高。目前區人武部選派軍隊人員3人,區上選派4人。

五是把愛國擁軍工作納入全區目標責任考覈體系。實行雙擁工作黨政領導“一把手”負責制,把雙擁工作各項目標任務層層分解,細化到各成員單位和鄉鎮街道,確保雙擁工作專人抓專人管。同時,把雙擁創建工作作爲平安建設、文明城市考覈的重要內容,與幹部晉升、爭先創優掛鉤,進一步靠實工作責任,形成了區委抓領導、政府抓指導、武裝部和雙擁辦抓協調、各成員單位聯動抓落實的雙擁工作格局。

二、抓教育促宣傳營造濃厚氛圍

一是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在各機關單位、駐區部隊和學校舉辦國防知識競賽和愛國主義教育演講比賽等活動,爲30名建國前參加革命的老軍人及建國後參戰一等功臣頒發新中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爲120名抗美援朝老戰士送去“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紀念章,激發軍民愛國情懷,使廣大幹部羣衆和學校師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每年清明節、“八一”建軍節、9·30烈士紀念日組織幹部職工和學校師生到蘭州烈士陵園、榆中張一悟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緬懷先烈、振奮精神。2019年以來,全區共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120餘場,開展緬懷先烈活動180餘次。

二是廣泛開展雙擁宣傳活動。綜合運用廣播電視、報刊雜誌、政府網站等新聞媒體和微信公衆號、頭條、抖音等新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及時反映工作動態,全方位展示我區雙擁創建工作,2019年以來共發佈各類雙擁信息160餘條。在全區重點場所建成雙擁文化宣傳長廊8個,製作大型雙擁廣告板140餘個,懸掛宣傳標語600餘條,電子大屏滾動播放雙擁宣傳片720輪次,建成雙擁文化牆12處,特別是在近郊四區中第一個建成佔地達31畝的雙擁主題公園。

三是大力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將國防教育納入黨員幹部培訓計劃,堅持每年舉辦“軍事日”活動,邀請軍地領導進行國防和雙擁專題教育,全區黨員幹部受教育面達100%;在中國小校通過唱紅歌、觀看軍事題材影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國防教育,充分運用校園廣播站、升國旗儀式、國防知識講座等載體推動校園國防教育開展,全區軍訓參訓率達99%,中國小生受教育面達到95%以上。

四是開展最美退役軍人選樹宣傳活動。開展“最美退役軍人”選樹發佈和學習宣傳活動,2022年度選樹“西固最美退役軍人”集體1個、個人12人。在微信公衆號推出隴原最美退役軍人、西固最美退役軍人事蹟展,全方位多角度展

現退役軍人服役時英勇頑強、退役後奮發有爲的良好形象。

三、抓投入促保障支持軍隊建設

一是大力支持部隊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黨管武裝的原則,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部隊建設,大力支持部隊建設,不斷完善雙擁經費保障機制,將駐區部隊日常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全力保障部隊軍事訓練、裝備購置和日常生活。2019年以來區財政累計投入313萬元用於部隊營區建設、生活設施改造和文化生活服務,全面改善官兵辦公、訓練和生活條件。

二是積極推進國防動員建設。按照應急力量、專業力量、特殊力量3類,共編普通民兵1.2萬人,建基幹民兵768人。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役時召開迎送座談會,傳遞區委區政府的關心和感謝。認真組織實施《兵役法》,每年對適齡青年進行調查摸底、造冊登記,對體檢合格的青年嚴格進行政審考覈、優中選優,保證爲部隊輸送優秀兵員。爲306名應徵入伍的大學生髮放一次性獎勵資金159.8萬元,爲75名高原條件兵每人發放一次性獎勵資金75萬元。2019年以來,先後爲部隊輸送新兵478名,大專以上學歷佔比達到64%,受到了部隊的一致好評,四年來全區無一退兵。推進“三項基礎”建設,高標準完成13個鄉鎮街道武裝部正規化建設,不斷提升全區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

三是推進擁軍支前保障工程。每逢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區四大班子組織走訪慰問駐區部隊官兵和在鄉老複員軍人、殘疾軍人、軍烈屬,持續開展“情繫邊海防官兵”擁軍優屬活動,走訪慰問我區駐守高原海島、邊防一線的官兵家庭,盡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持續開展“立功喜報進家門”活動,文名公衆號整理,爲現役士兵家屬發放立功喜報83張。2019年以來,累計爲部隊送去價值40餘萬元的慰問物資,慰問困難退役軍人、邊海防戰士家屬、立功受獎軍人家屬4104人次,發放慰問金205.2萬元,爲82名部隊適齡子女辦理入托入學。轄區醫院在區人武部領導下,組成1支45人的疾病防控民兵分隊,協助做好軍事後勤醫療保障。

四是積極參與地方建設。每逢重大節會活動,駐區部隊始終站在維護穩定一線,組織武警戰士和預備役人員,以執勤值守和處置突發性事件爲重點,開展軍、警、民聯防活動;每當災害發生,駐區部隊官兵第一時間深入救災現場開展搶險救災。駐區部隊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區人武部每年爲達川鎮吊莊村投資1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安裝太陽能路燈30盞,建成360平米的遊客接待中心及相關配套設施;93856部隊爲青石臺村光伏發電扶貧項目投入資金5萬元;

32272部隊11分隊投資7萬元用於楊家咀村修築溝渠。駐區武警部隊積極參與平安建設,成立軍警民治安聯防隊開展治安聯防巡邏。區人武部將民兵力量納入區應急體系,三年疫情期間組織出動民兵2100人次,圓滿完成90多個點位設卡檢查、維護秩序、洗消殺毒、物資運送等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熱愛。

四、抓服務促落實打造優良環境

一是不斷完善維權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法律服務“一組兩站”(維護軍人合法權益領導小組、軍人軍屬法律諮詢站、退役軍人法律服務站)作用,開闢“綠色通道”對涉軍案件進行優先受理、優先審理、優先執行。爲軍人軍屬開通法律服務熱線,提供法律援助,切實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深入部隊提供法律諮詢、開展法治課堂、宣傳法律知識,幫助部隊官兵增強法律意識,提升法律風險防範能力。2019年以來,組織開展“法律宣講進軍營”活動12場,爲軍屬提供法律諮詢21次,幫助解決財務糾紛1起。

二是不斷完善教育培訓體系。綜合運用現代傳媒與傳統手段,對徵兵和退伍安置同步開展宣傳教育,入伍新兵對國家獎勵政策、退伍士兵對安置就業政策知曉率達100%。開展“送政策進軍營”活動,爲即將退役的官兵詳細解讀《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就移交安置、就業創業、教育培訓、退役軍人稅收優惠等熱點問題進行詳細解答。把教育培訓與就業安置相結合,每年制定《退伍士兵職業技能培訓計劃》,舉辦退伍士兵職業技能培訓,按照“專業對應崗位、培訓對接就業”的原則,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申請人安排培訓率達100%。

三是不斷完善就業安置體系。實行“陽光安置”制度,推行“三公開六透明”工作法(即成績、排名、崗位公開,單位性質、工作地點、崗位職能、薪資待遇、工休規定和錄用條件透明,使安置對象全程知曉、充分比選、不存疑慮),保證安置工作公開公平公正,2019年以來共接收轉業士官47人,全部安置到區屬事業單位,安置率達100%。接收退役士兵311人,發放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助金1541萬元、家庭優待金1339.3萬元;積極推進現役軍人家屬及退役軍人創業就業,每年至少組織召開專場招聘會2次,爲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家屬提供就業崗位2420個,區內3家企業被認定爲省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孵化退役軍人創辦公司8家,創造就業崗位190餘個。

四是不斷完善重點優撫對象生活保障體系。完善優撫對象撫卹補助自然增長機制,及時調整優撫補助金標準,“三屬”定期撫卹金、革命殘疾軍人撫卹

金全部達到國家和省級標準,按時足額發放各項定期撫卹金4760萬元,向全區退役軍人及“三屬”發放優待證1.32萬張,懸掛退役軍人光榮牌14475塊。全面落實軍隊無軍籍幹部待遇,436名重點優撫對象全部納入醫療補助和大病救助體系,定期發放醫療門診補助,六級以上殘疾軍人醫療費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爲48名困難退役軍人、優撫對象優先配租了公租房,優撫對象生活難、住房難、醫療難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五是不斷完善軍人權益維護工作體系。構建軍人權益維護“12345”工作體系,制定權益維護應急、突發事件應急兩個預案,形成軍人權益日常維護、重點問題聯合調處、維穩工作快速反應三項機制,抓好排查、化解、督辦、獎懲四個環節,落實工作日誌、在崗值班、信息報送、定期研判和情況通報五項制度,多措並舉、精準發力,確保案結事了。採取“四定三包五個一”工作法(定領導、定責任、定措施、定時間,包調查、包調處、包解決,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個工作組、一套方案、一個處理時限),有力維護了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做到矛盾化解有實招,信訪辦理見成效,累計辦理來信來訪及交辦案件160餘件,達到實際問題與思想問題“事心雙解”效果,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滿意度明顯提升。

五、抓共建促創新推進軍民融合

一是推進軍民融合工程。立足“工業強區、產業興城、產城融合”發展思路,強化軍民融合發展政策引導,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西固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中核蘭鈾有限公司建成綜合技術改造、軍工核設施配套安全技術改造等7個項目,蘭州石化公司新建國內軍工領域獨家生產的3.5萬噸/年特種丁腈橡膠項目順利投產,中石油蘭州潤滑油廠獲得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進一步扶持蘭高閥、甘肅軍創等民營軍民融合企業發展壯大,蘭高閥研發製造的超高溫閥門、超高壓閥門等軍民兩用特色產品,獲得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三級保密資格證書。

二是推行擁軍惠軍合作聯盟。深入發掘社會擁軍資源,成立西固區擁軍惠軍合作聯盟,適時開展就業指導、金融支持、購物優惠、住宿打折、醫療優先、教育拓展等社會化擁軍活動,目前已有55家單位簽訂擁軍惠軍優惠協議,發佈擁軍惠軍優待項目清單6大類23項。全區170個公共停車場實行軍車免費政策,中郵儲、蘭州銀行、浦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爲退役軍人、現役軍人家屬量身打造金融服務,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推出退役軍人通信優惠套餐,蘭州寰球人力資源、蘭州軍創等企業優先招聘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家屬,各級醫療機構開展軍屬免費體檢活動,真正使軍人及其家屬得到社會尊崇。

三是開展軍民共建活動。建成總佔地面積達140畝的“雙擁林”2處,栽植喬松樹、刺槐、杏樹等樹種20多個、2萬餘株。區人武部與西柳溝街道及下轄社區、93856部隊和武警16支隊與臨洮街街道及所轄村社區簽訂支部共建協議,目前已開展各類學習16次,部隊官兵參與人次達270人次。93856部隊、32272部隊11分隊分別與蘭化一校、蘭煉一校簽訂了共建協議,持續開展國防教育,對1000餘名學生進行軍訓。連續35年舉辦“西固之夏八一專場”文藝匯演,目前文藝匯演已發展成爲西固區的雙擁文化建設品牌。武警三大隊大力提倡“我爲駐地獻愛心”活動,組織成立文藝宣傳隊,與駐區街道、學校、社區舉行文藝演出。打造“致敬軍嫂、情暖軍營”品牌,四年來爲現役軍人家屬解決公益性崗位46人、工作調動2人,讓廣大軍嫂感受到區委區政府的關心關注,80餘名軍嫂積極參加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幫助優撫對象解決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