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鎮關愛留守兒童典型經驗材料

第一篇:鎮關愛留守兒童典型經驗材料

鎮關愛留守兒童典型經驗材料

近幾年來,我鎮以增加農民收入爲目標,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村勞動力向新興產業、第三產業轉移,目前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達2.2萬餘人,這對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羣衆收入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隨着勞動力的大量轉移,留守兒童也逐年倍增,全鎮留守兒童達750多人。

由於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親友幫看或隔代撫養,不少父母只滿足於寄錢回家給孩子交學費,並不注意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狀況,而在家照顧孩子的老人或親友一般只能照顧孩子的衣食,對孩子學習、思想品行方面則無暇顧及,也難以盡到監護責任。主要表現爲“三個缺乏”:一是缺乏父母關愛。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經商或打工,沒有父母在身邊陪伴,容易缺少親情和家庭溫暖,影響了學習和生活。二是缺乏行爲管教。留守兒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撫養監護,有的因爲精力不濟而放任,有的因爲方法不對而溺愛,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問題。三是缺乏親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對冷漠,人際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較脆弱,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慮、陌生,甚至不信任。

爲了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鎮關工委在鎮黨委、政府重視和支持下,急羣衆之所急,想羣衆之所想,認真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領導重視,建立健全關愛網絡

關工委成立鎮“留守兒童”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吸收教育、共青團、婦聯以及“留守兒童”所在村兩委負責人蔘加,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建立了鎮黨政領導、鎮關工委領導和下鄉工作隊聯繫各村、各中國小,村幹部聯繫村民組長和黨員,村民組長和黨員聯繫到家庭的三級關愛網絡。落實每個留守兒童“愛心媽媽”、“代理家長”職責等制度,選派關工委老同志爲“留守兒童”的聯繫人和監護人,他們經常進家入戶瞭解和掌握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詳細記載每個留守兒童的家長姓名、務工地點、收入情況、聯繫電話,兒童所在學校、思想聯繫人、經濟幫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檔、一個不漏,並定期統計彙總變動情況,凡是建檔的兒童,都確保關心和幫扶措施落實到位;學校原則上每週對“留守兒童”家訪一次,做到學校、監護人、聯繫人互相溝通,及時掌握孩子各方面情況,並定期向其在外務工的父母通報。有效延伸了學校教育,促使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有機結合。

二、營造氛圍,形成強大關愛合力

發出“致留守兒童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長對留守孩子做到“四個一”,即每週打一個電話,每月寫一封信,每月與班主任聯繫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溝通理解和親情聯繫,強化外出人員家庭教育的責任意識。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宣傳實踐活動月”活動,爲留守兒童送溫暖。鎮、村關工委主動配合四中、中心國小開展“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演講、徵文比賽,全鎮共有200多名留守兒童參加,豐富了他們的課餘文化生活。鎮各婦代會還發動“三八”紅旗手、“巾幗文明崗”、“五好文明家庭”及女黨員、女教師等做留守兒童的“代理媽媽”,充分利用雙休日和“五一”、“六一”節等時機,進家入戶爲留守兒童檢查指導作業,送課外書,梳理頭髮,修剪指甲,整理房間,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母親般的關愛。鎮衛生院還組織醫生進村免費爲留守兒童檢查身體、預防疾病。派出所加強巡邏,重點排查治安和安全隱患,保證留守兒童住所安全。鎮關工委配合綜治辦、司法所開展青少年維權行動,依法保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鎮精神文明創建領導組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爲評選“文明家庭”、“文明安全片區”、“文明村”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育文明鄉風結合起來,初步形成全社會都來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六、籌資幫困,解決資金缺乏問題

一是用好“兩免一補”政策。對留守兒童優先實行學雜費、書本費減免和生活費補助。二是列入重點資助。對於上級機關和領導幹部捐助,以及各種慈善機構和團體的捐贈,大部分用於留守兒童。三是設立週轉基金。鎮關工委配合學校設立一部分留守兒童週轉基金,用以解決留守兒童資金到位不及時的困難。有的留守兒童父母遠在外地,不能按時供給孩子的學習生活費用,學校就用週轉基金先行墊付,幫助解決眼前困難,學生家長可以稍後還款。四是開展捐資助學活動。通過籌資幫困,爲“留守兒童”送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彌補感情缺失。

第二篇:鎮關愛留守兒童典型經驗材料

鄉鎮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經驗材料

近幾年來,我鎮以增加農民收入爲目標,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村勞動力向新興產業、第三產業轉移,目前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達2.2萬餘人,這對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羣衆收入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隨着勞動力的大量轉移,留守兒童也逐年倍增,全鎮留守兒童達750多人。

由於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親友

幫看或隔代撫養,不少父母只滿足於寄錢回家給孩子交學費,並不注意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狀況,而在家照顧孩子的老人或親友一般只能照顧孩子的衣食,對孩子學習、思想品行方面則無暇顧及,也難以盡到監護責任。主要表現爲“三個缺乏”:一是缺乏父母關愛。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經商或打工,沒有父母在身邊陪伴,容易缺少親情和家庭溫暖,影響了學習和生活。二是缺乏行爲管教。留守兒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撫養監護,有的因爲精力不濟而放任,有的因爲方法不對而溺愛,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問題。三是缺乏親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對冷漠,人際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較脆弱,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慮、陌生,甚至不信任。

爲了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鎮關工委在鎮黨委、政府重視和支持下,急羣衆之所急,想羣衆之所想,認真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領導重視,建立健全關愛網絡

關工委成立鎮“留守兒童”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吸收教育、共青團、婦聯以及“留守兒童”所在村兩委負責人蔘加,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建立了鎮黨政領導、鎮關工委領導和下鄉工作隊聯繫各村、各中國小,村幹部聯繫村民組長和黨員,村民組長和黨員聯繫到家庭的三級關愛網絡。落實每個留守兒童“愛心媽媽”、“代理家長”職責等制度,選派關工委老同志爲“留守兒童”的聯繫人和監護人,他們經常進家入戶瞭解和掌握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詳細記載每個留守兒童的家長姓名、務工地點、收入情況、聯繫電話,兒童所在學校、思想聯繫人、經濟幫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檔、一個不漏,並定期統計彙總變動情況,凡是建檔的兒童,都確保關心和幫扶措施落實到位;學校原則上每週對“留守兒童”家訪一次,做到學校、監護人、聯繫人互相溝通,及時掌握孩子各方面情況,並定期向其在外務工的父母通報。有效延伸了學校教育,促使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有機結合。

二、營造氛圍,形成強大關愛合力

發出“致留守兒童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長對留守孩子做到“四個一”,即每週打一個電話,每月寫一封信,每月與班主任聯繫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溝通理解和親情聯繫,強化外出人員家庭教育的責任意識。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宣傳實踐活動月”活動,爲留守兒童送溫暖。鎮、村關工委主動配合四中、中心國小開展“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演講、徵文比賽,全鎮共有200多名留守兒童參加,豐富了他們的課餘文化生活。鎮各婦代會還發動“三八”紅旗手、“巾幗文明崗”、“五好文明家庭”及女黨員、女教師等做留守兒童的“代理媽媽”,充分利用雙休日和“五一”、“六一”節等時機,進家入戶爲留守兒童檢查指導作業,送課外書,梳理頭髮,修剪指甲,整理房間,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母親般的關愛。鎮衛生院還組織醫生進村免費爲留守兒童檢查身體、預防疾病。派出所加強巡邏,重點排查治安和安全隱患,保證留守兒童住所安全。鎮關工委配合綜治辦、司法所開展青少年維權行動,依法保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鎮精神文明創建領導組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爲評選“文明家庭”、“文明安全片區”、“文明村”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育文明鄉風結合起來,初步形成全社會都來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三、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兒童的學習成長環境

鎮關工委和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監護網絡,共同爲農村留守兒童辦實事,出實招,解難題。爲了解決留守兒童的生活困難,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投入100多萬元建成中心國小綜合樓,建立全日寄宿制學校,設立食堂和學生宿舍,讓一些條件較差的農村留守兒童在學校學習和生活,解決了220名留守兒童“上學難”問題。綜合樓設有“留守兒童”讀書室、活動室、電腦室等,由5-10名專職人員管理,對住校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集中管理,爲留守兒童提供諮詢、聯繫家長、看管重要物品等服務,教師輪流到校組織留守兒童晚自修,以保證“留守兒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寄宿制學校的優良管理多次受到上級教育部門的表揚。同時通過開展“愛心一對一”義務家教、愛心心理諮詢和留守流動兒童心理導航等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使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感受到更多的社會關愛和人間溫暖。

四、重點幫助,細緻關懷見成效

深入開展親情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留守孩子享

受父母般的關愛。在鎮中心國小掛牌成立了全縣第一所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向留守兒童家長或第二監護人宣傳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知識和方法,在留守兒童家長中開展“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優化養育和監護行爲。通過舉辦專家講座、推薦優秀家教讀物等,對監護人進行培訓和指導,爲他們答疑解難。開展“手相牽,心相連”、“愛心媽

媽”、“代理家長”與留守兒童結對活動,每逢節日,“愛心媽媽”、“代理家長”們還將結對的留守兒童接到家中過節。中心國小五年級學生郭某強,父母在晉江陳埭經營日用商品批發,該生原來的學習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四年級下學期時隨父母到晉江就學,由於居住環境一時不適應,學習課本不同,課程有異,結果成績直線式下降,父母十分擔憂,五年級上學期又轉回中心國小。鎮、村關工委到學校瞭解情況之後,把他安排在校寄宿,由中心國小指定2名教師加強課後輔導,在3個月之內完成了補課,使該生學業進步很快,在校內數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龍山國小六年級學生鄭某如,父母原在經營飯店,去年到晉江青陽發展,將孩子交由鄰居照看。鎮、村關工委與龍山國小校長和班主任多次爲該生送去課外讀本,到家中輔導功課,在全縣國小生作文競賽中榮獲二等獎。

五、豐富活動,拓展關愛工作載體

一是建立家長親情電話。爲了讓孩子能夠定期與父母電話聯繫,傾聽親人的聲音和囑咐,所有學校的電話號碼向學生家長公開,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學校還收集了學生家長的聯繫電話,並裝訂成冊,保持與家長聯繫,並經常主動安排家長和孩子通話交流。既讓家長隨時瞭解孩子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情況,也讓留守兒童經常能聽到家長的聲音,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二是建立“代理家長”和“夥伴結對”制度。由學校發動,組織教師、職工做留守兒童的“代管家長”,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和其他學生與留守兒童結成夥伴,從生活、學習、情感和經濟等多方面給予他們關心照顧和幫助教育。三是豐富兒童的學習生活。保證每個兒童每週至少參加一次班級或年級組織的親情活動。親情活動的形式主要有:聽演講報告,親情聚會,對留守兒童進行生理與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教師走進學生心靈活動,組織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活動等。中心國小2年1班學生劉某樺深有感觸地說:“我父母長期在外地開超市,關工委爺爺和學校老師輔導我學習,經常開展各種活動,像媽媽一樣照顧我,我非常開心。”四是經常開展主題教育等活動。在留守兒童中開展“自理、自立、自強——爭做合格小公民”主題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媽媽”徵文活動和“我成長、我快樂”演講比賽等,培養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增強他們獨立自主能力,促進了身心健康發展。

六、籌資幫困,解決資金缺乏問題

一是用好“兩免一補”政策。對留守兒童優先實行學雜費、書本費減免和生活費補助。二是列入重點資助。對於上級機關和領導幹部捐助,以及各種慈善機構和團體的捐贈,大部分用於留守兒童。三是設立週轉基金。鎮關工委配合學校設立一部分留守兒童週轉基金,用以解決留守兒童資金到位不及時的困難。有的留守兒童父母遠在外地,不能按時供給孩子的學習生活費用,學校就用週轉基金先行墊付,幫助解決眼前困難,學生家長可以稍後還款。四是開展捐資助學活動。通過籌資幫困,爲“留守兒童”送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彌補感情缺失。

第三篇:關愛留守兒童經驗材料

關愛留守兒童經驗材料

爲了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以班爲主關愛兒童,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開展“留守兒童”普查。

我對班級的“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緻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我班共有留守兒童5名。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

我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爲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班級內、少先隊中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班師生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對於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第二家,老師就是他們對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在日常活動中格外照顧留守兒童:班隊會上給留守兒童更多傾訴的機會,課外輔導時讓留守兒童位於最前面,組織“六·一”演出也讓留守兒童有更多的參與面,實踐活動中細緻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合力。

我在原來的家訪制度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如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

我還充分利用節假日、開學這些時間段,爭取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直接對話,互通信息,或利用電話訪問的形式及時通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增強“留守”學生教育合力。

總之,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我們教師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爲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利用“留守”這一資源,教育留守學生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鍛鍊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的茁壯的成長。

第四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經驗材料

**縣全縣總人口爲13.8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17,066人,佔總人口的85.1%,其中土家族54,169人,苗族62,683人。其中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7%,農村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3%。改革該放以來,由於我縣是貧困大縣,農業人口居多,加上地處山區,山多地上,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增多,爲使留守兒童能和其他

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指導和關心下,縣婦聯、團縣委積極探索關愛工作新機制,積極探索“關愛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模式,取得顯著實效。

一、從“面”上入手,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濃厚氛圍。

1、整合資源,加大宣傳。利用新修《未成年人保護法》頒佈期間,縣婦聯、團縣委通過各鄉鎮趕集期間發放宣傳單、開設宣傳專欄和下組入戶訪談、發放致“留守兒童”家長公開信等形式,廣泛宣傳有關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識,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認識,引導他們共同關愛、教育和幫助“留守兒童”。

2、調查摸底,建立檔案。今年,縣婦聯聯合對全縣十二個鄉鎮“留守兒童”進行深入調查瞭解,經過三個多月的走訪調查,對全縣18000多名“留守兒童”摸底造冊,逐個建立成長檔案和聯繫卡片,全面掌握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現、學業成績等,以方便對全縣“留守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同時爲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二、在“點”上着力,致力構建鄉鎮級關愛“留守兒童”網絡。

以“家”爲着力點,以低齡留守兒童爲重點關愛對象,建立“德育工作站”、“健康管理站”、“留守兒童之家”,共同關注和參與留守兒童監護與教育,彌補其庭教育、監護盲點。1、德育先行,培養留守兒童健康人格。“德育工作站”聘請老革命、退休幹部、退休教師及素質高的老人擔任校外輔導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愛國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及時矯正不良習慣和行爲,從而形成機構健全、網絡完善的“留守兒童”村級教育新體系。“德育工作站”還採取舉辦家庭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或其他監護人進行科學育人、科學監護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監護水平,保證“留守兒童”受到良好的養育和教育。2、健康爲本,提高“留守兒童”身體素質。設立“健康管理站”,由指定的醫師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建立個人健康管理檔案,結合留守兒童各成長階段的健康狀況對監護人進行營養搭配指導。

三、以活動爲主,搭建快樂成長平臺。

1、開展關注留守兒童社會活動。湖南省黃花機場團工委、湖南經視團工委、瀟湘晨報、長沙市新聞頻道和**團縣委來到**縣高峯鄉中心國小開展的關注留守兒童活動。湖南省黃花機場團工委、湖南衛視團工委代表,“小李飛到”欄目著名節目主持人李煒向國小捐贈了價值2萬元的書籍和學習用品,並表示在該國小開展“1+1”救助活動,結對30名貧困留守兒童,幫助這批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2、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組織留守兒童與其父母作一次交流。“六一國際兒童節”之日,團縣委組織了**縣紅石林鎮中心國小一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學生參加了長沙華雅國際大酒店在湖南廳舉行“你我常攜手,情動成長路——湘西行助學活動”,讓他們在美麗的省城度過了難忘的兒童節。“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縣婦聯和團縣委組織了一批農村留守兒童參加了團省委組織的“共享陽光·快樂成長”留守兒童愛心見面會。這幾名留守兒童大多數有一到兩年沒見到父母了,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非常幸福和激動的。在見面儀式上,孩子們和父母們都激動得熱淚盈眶,緊緊擁抱在一起,重溫了久違的溫馨與幸福。

3、上下連動,爲“留守兒童”一件實事。“手拉手”活動關注我縣“留守兒童”。在團縣委的積極爭取下,在“六一兒童節”期間,在長沙我縣紅石林國小30名“留守兒童”與華雅國際大酒店李偉軍董事長與我縣紅石林國小開展“手拉手”活動。同時,表示華雅酒店將每年資助紅石林完小50名優秀留守兒童學生幫助其完成學業,同時向學校捐贈人民幣10萬元用以修建學校食堂。食堂的建成,學生住校飲食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從2014年至今,廣州深圳明源公司已在我縣雙溪鄉、紅石林鎮兩所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兩年,救助學生200餘名,救助金額達2萬餘元,極大了幫助我縣貧困學生的學習生活,給予了孩子們無限的關心幫助。

4、爭做“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團縣委把長期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爭當知心哥哥姐姐”的主題活動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構建長效工作機制。團縣委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資源優勢,積極宣傳活動的現實意義,廣泛發動團員青年踊躍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在青年文明號單位和優秀團委(支部)中建立一支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知心隊伍”。我縣多家單位參與到活動中來,並認真的落實了關於“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主題活動。縣財政局、縣國稅局、縣移動公司等十餘家單位都成立了“1+1”助學對子,並保證每年支助兩到三名學生,完成其學業。團縣委書記還親自帶領縣直團工委的團員青年代表深入到了我縣斷龍山鄉小白村開展留守兒童助學活動,幫助十餘名學生重新回到了學校繼續學習。

第五篇:某縣關愛留守兒童典型材料

有這樣一羣孩子,當別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懷中撒嬌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卻遠離家鄉到外地務工,這些被留在家鄉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1.5億農民外出務工,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7000萬。**縣是河南省外派勞務基地縣,全縣130萬人中長年外出務工人員在30萬人以上,每年留守在家的兒童在7萬人左右。由於父母

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屬代管,這些人缺乏科學育子經驗,留守兒童中或多或少存在家教缺位、親情缺失、交流缺少、監護缺乏等問題,成爲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對此,**縣委、縣政府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對全縣留守兒童開展了一場深入持久的親情關愛活動。

編織親情大網

“關愛留守兒童,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縣委書記劉佔方說。

2014年,**縣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府副縣長、縣婦兒工委主任呂國平任組長,全縣上下齊動員,紮實開展了以“十個一”爲主要內容的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關愛留守兒童的做法被《周口日報》、《河南日報》、《新華內參》、《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廣泛報道,受到省、市領導充分肯定。2014年,**縣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組調整爲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委員會,縣長陳志偉擔任主任。陳志偉經常深入學校瞭解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情況,及時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提出新要求。縣委、縣政府隆重召開表彰大會,縣長陳志偉等縣四大班子領導親自爲2014年全縣“十佳”留守兒童、“十佳”留守兒童代理家長、“十佳”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先進單位頒獎,典型引路,推動全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向縱深開展。縣關工委的老領導發揮資歷、威望、經驗等方面優勢,主動擔負起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組織協調責任。老同志們進機關、下學校、走進留守兒童家庭,定目標、分任務、開會議、發信息、督促檢查;學校成了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的主陣地,教職工自覺擔當起了關愛留守兒童的主力軍,教體局局長張耀坤說,“保證全縣所有留守兒童都健康快樂成長,教育部門責無旁貸!”縣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積極行動起來,工、青、婦骨幹都成了關愛留守活動的積極分子。全縣各鄉鎮、行政村,各單位、企業廣泛參與,形成了一張巨大的親情之網。各中國小校都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留守兒童親情港灣,全縣萬名教職工和工、青、婦積極分子每人聯繫1—2名留守兒童,擔當代理家長,縣直各單位各聯繫幫扶一所學校,根據各自特點,或捐款捐物,或爲留守兒童辦實事、解難題,爲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全縣留守兒童都納入了關愛網絡,時常處於濃濃的親情包圍之中。

製造親情盛宴

“關愛”,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以心換心的具體行動。**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也正是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情來實現的。

書法、航模、小發明和小製作培訓,“我自立,我驕傲”、“愛綠護樹”、“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抗震救災,援助災區”、“平安校園”等演講、徵文比賽,與被清華、北大等名校錄取的**學生面對面交流,到中原民俗園和縣城新區參觀,到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面向留守兒童的活動一年到頭不間斷,孩子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並潛移默化地受着影響和教育。

由於留守兒童主要是學齡兒童,學校在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具有無可替代和無可比擬的優勢。全縣所有有留守兒童的學校都建起了留守兒童之家、親情港灣、心理諮詢室,開設了親情電話、心靈信箱,爲每一個留守兒童都建立了成長檔案。不少學校經常召開留守兒童主題班會,邀請有打工經歷的學生家長向學生講述背井離鄉在外打工所經歷的痛苦與磨難,以此對學生進行吃苦耐勞、拼搏向上教育,留守兒童們逐漸理解了父母,開始尊重父母,想法回報父母。“親愛的爸爸媽媽,自從你們離開了家,家裏又來了一位好媽媽。在她的幫助下,我學會了燒菜做飯,學會了養豬餵雞,學會了自己梳頭,學會了自己洗衣。爸爸、媽媽,女兒現在知道,離開我你們有許多無奈,爲兒女你們吃盡了苦頭。請不要爲我擔心,不要爲我牽掛,家中不但有爺爺奶奶,還有像你們一樣疼我愛我的代理媽媽!”(留守兒童同期音)這是全縣“十佳”留守兒童楊娜梅寫給爸爸媽媽的歌,代表了許多留守兒童的心聲。以英博學校、中英文學校和巴集二中爲示範,開展留守兒童示範校創建活動。示範校不但有適合留守兒童寄宿的宿舍、餐廳、浴池等設施,而且以教師爲“家長”組建了親情家庭,經常開展各種課餘活動。每逢節假日,學校都會買來水果、瓜子等物品,召開留守兒童聯歡會。爲讓全縣留守兒童生活得更好,縣政府已做出規劃,今年在縣城新建一所成規模的留守兒童示範學校(教體局領導同期音)。

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愛無所不包。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衣服、雨

傘等生活用品,液晶電視、電腦、圖書等辦公用品,乒乓球檯、籃球架、跳繩等健身器材,孩子們想到的和沒想到的都送來了。衛生局的領導帶着各醫院的醫生們來了,不但爲留守兒童檢查身體,還一併爲他們的爺爺奶奶免費進行了體檢;文化局的領導帶着劇團、戲校的演員來了,不但爲留守兒童帶來了精彩的節目,還教孩子們唱歌跳舞上臺演出;縣法院、安監局的幹部來了

,講普法案例,搞安全演練;縣婦聯、總工會的幹部來了,不但帶來了3000元現金作爲留守兒童之家的活動經費,還帶來了30個腰鼓和教練,全縣第一支留守兒童腰鼓隊從此誕生;關工委的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模範、老教師來了,他們每個人的經歷就是一本生動的教材。縣工商局的52名幹部同英博學校的52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每週末都把各自關愛的留守兒童領到自己家中共同生活一天;全縣教職工更是近水樓臺,每名教職工擔當一個或幾個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上課期間關心呵護,放學之後和星期天就讓這些孩子在自己家裏寫作業、玩耍,讓孩子們時常體會到家的溫暖。目前,全縣67000名留守兒童都有了疼愛、關心自己的代理爸爸或媽媽。現在已是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謝小磊有更深的體會。由於父母多年在山東務工,小磊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過去上網、打架、逃學是常有的事。汲冢鎮婦聯主任郭素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親自擔任他的代理媽媽。第一次見面,郭素華給他買了書包、本子等學習用品,當晚還與小磊在外打工的父母取得了聯繫,瞭解了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習慣。以後每到週末,郭素華一定去小磊家,與他談心,輔導他學習。2014年中秋節,郭素華放棄與家人團聚機會,帶着禮品來到了謝小磊家,這個頑皮的孩子眼裏涌出了感動的淚水。今年3月份的一個週末,天下着雨,郭素華的家人勸她改天再去看小磊,可郭素華卻說:“週末見面是同孩子約好的,怎麼能不守信用呢?”當衣服被雨淋溼的郭素華出現在謝小磊家時,謝小磊竟情不自禁地撲到郭素華懷裏,一聲“媽媽”讓郭素華流下了幸福和欣慰的淚水。這只是全縣關愛留守兒童愛心大潮中一朵普通的浪花。去年暑假以來,全縣已有50家單位爲留守兒童及他們所在的學校捐款捐物近百萬元,爲全縣近7萬留守兒童進行了免費體檢,開展了100多場安全知識、法制教育和愛國主義講座,舉行文藝演出和播放愛國主義影片20多場,開展心理諮詢80多場次,組織航模、舞蹈、書法、體育等留守兒童課外興趣小組100多個,全縣近7萬名留守兒童在濃濃的親情關愛中,像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健康地成長。

建設和諧家園

有付出就有回報,**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付出的親情和愛心,正在被傳遞着、放大着。

留守兒童也有情。以全縣受表彰的“十佳”留守兒童爲代表,許多留守兒童不但自己變成了品學兼優的學生,還以不同的方式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城郊三中的留守兒童組成愛心幫扶小組,每週到附近的敬老院義務勞動一場,還爲老人們表演節目;中英文學校的留守兒童成立“我能行”留守小隊,不但回到家裏幫爺爺奶奶們幹家務,還幫助其他家庭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在去年**申辦中國“書畫之鄉”時,由千名留守兒童共同完成的書畫展版使前來驗收的書畫名家感動不已;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縣的留守兒童一天就捐款8萬多元。

留守兒童的家長也在轉變。各學校都以留守兒童之家爲(好 範文網)依託,建立了家長學校,老師加強了與留守兒童家長、臨時監護人的聯繫,指導他們家庭教育的方法。縣婦聯還邀請專家到各鄉鎮巡迴舉辦留守兒童家教知識和心理輔導培訓班。在2014年春節縣婦聯組織的代理家長和留守兒童家長見面會上,留守兒童黃倩文的媽媽深有感觸地說:“以前認爲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管着,回家爺爺、奶奶又不缺她吃、不短她穿,孩子在不在身邊沒什麼,誰知道孩子這麼渴望親情。是縣委、縣政府爲我們外出務工人員辦了一件大好事!”這以後,黃倩文的媽媽幾乎每週必與女兒通一次話。遠在新疆打工的周建新、田小梅夫婦聽說縣教體局的幹部擔當起了女兒周慧萍的代理家長,經常把自己女兒領回家裏去,洗澡,買新衣服,還輔導自己寫作業,高興得夫婦倆逢人就說縣委、縣政府好,一說話就誇家鄉的幹部親。外出務工人員在頌揚家鄉的同時,也在積極回饋家鄉。石槽鎮長年在外務工的朱守兵爲家鄉國小買了100套課桌凳,李樓鄉外出務工人員李繼龍把一個投資5000萬元的工程給帶回了**,巴集鄉外出務工人員崔顯剛,更是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積蓄,投資200萬元,建起了全縣農村第一所留守兒童學校。

《教育時報》記者在**深入採訪後說:“想不到父母撇下子女外出務工,在**能成爲教育孩子的教育財富;想不到在其他地方是社會問題的留守兒童現象,在**倒成了和諧社會建設的催化劑!”**縣的做法經媒體報道後,市關工委、婦聯專程到**調研,並決定7月份在**召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現場會。前不久省教育廳關工委領導到**調研後深切感觸地說:“**縣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在全省、全國都是數得着的!”並計劃9月份在**召開現場會,推廣**的經驗。

關愛無邊,親情漫漫,在**這片土地上,關愛留守兒童的親情網,其作用日益凸現,全縣數萬留守兒童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