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社區黨支部服務民生工作典型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社區黨支部服務民生工作典型經驗材料

社區黨支部服務民生工作典型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社區轄區面積23.28平方千米,轄51棟居民樓,入住1721戶,5163人,現有黨員191人。自全市組織開展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以來,**社區黨支部堅持“三爲”方向,以培育文明新風爲引領、以救助困難羣衆爲重點、以落實黨員主體地位爲基礎,使社區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紮實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果。

一、建立服務民生工作體系,健全完善各項工作制度

社區黨支部按照服務民生、促進和諧的要求,整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領域,成立了由社區書記任站長,社區勞動保障、計生、殘聯、低保、婦聯等黨員同志組成的服務民生工作站。在服務民生工作中,構建了以社區黨支部爲領導核心、轄區黨員爲主體、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和諧發展的新格局。同時,建立健全了首問責任制、信息溝通反饋制、服務承諾制等8項制度,保證服務民生工作有效運轉。在黨員志願服務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以社區民生工作志願者、黨員、樓棟長爲主體的30人蔘加的民生工作者隊伍,進一步暢通社區民情、民意、民聲信息的渠道,爲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堅持救助困難羣衆,確保惠民行動落到實處

解困是民生之急。爲了切實解決羣衆困難,社區黨支部通過採取“救助五到人”的辦法,以爲民惠民利民的實際行動推動了服務民生工作的深入開展。“救助五到人”是:特困救助到人、孤兒救助到人、大病救助到人、災害救助到人、殘疾人救助到人。社區居民王秀玲一場意外的車禍造成大腿粉碎性骨折,老伴石文錄患有白內障,由於兒女在外地工作忙不能長期回來照顧,她一着急上火雙目失明。社區黨支部在瞭解到她家的困難後,成立了積極分子幫助小組,指派專人每天到她家幫助打掃衛生,買菜,揹着她到醫院樓上樓下的複查,給她穿鞋、倒水、拿藥。黨員徐淑英、王勇田等人經常到她家陪她唱歌聊天,排散她憂鬱的心情,一直到她能夠自理。通過這件事,王秀玲深受感動,逢人便說社區黨員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感激之情無以言表。社區居民趙希忠84歲,身體殘疾,無兒無女,生活困難,社區黨支部知道情況後,每天與他保持電話聯繫,並責成社區積極分子田莉經常到家去看望,幫助料理家務,生病時給他倒水拿藥,社區黨支部書記程玉蘭還幫助他申請了大病救助補貼。爲了從根本上解決老人的生活問題,經社區黨員志願者白樺同志的多方聯繫溝通,把老人免費送到了吉林省華安福利院,解決了老人的後顧之憂。目前,社區羣衆基本做到了“難有所救,病有所醫,困有所幫,權有所維”,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促進了和諧社區發展。

三、搭建黨員服務羣衆平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社區黨支部注重充分發揮黨員的特長和優勢,以活動爲載體,搭建與羣衆溝通的多種平臺,確保羣衆話有處說、怨有處訴、難有人解、事有人辦。一是發揮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作用。傾聽居民的“呼聲、心聲、嘆息聲”,關注羣衆的“大事、小事、家務事”,切實解決居民羣衆的實際困難。開展了在職黨員“崗上服務單位、崗下奉獻社會”服務社區活動,引導他們發揮職業特點和個人專長,在8小時之外力所能及地參與社區工作。今年初,原有的小區物業公司解散,急需成立新的業主委員會。社區黨支部以居民羣衆需求作爲第一信號,按照《長春市物業管理條例》的要求,派出3名黨員經過廣泛深入細緻的調查,徵求廣大業主的意見,選出業主代表42人,利用休息時間組織大家逐戶進行投票,終於選出了居民滿意的業主委員會,切實維護了廣大業主的權利。二是積極組建社區公益性協會。目前組建各類協會5個,較好地發揮了文體娛樂、扶貧幫困、慈善救助、化解矛盾糾紛的積極作用。流動黨員趙井新,退休在家,愛好打太極拳,社區安排他擔任武術協會的會長,在他的組織下,武術隊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三是建立困難羣衆包戶聯繫點。開展“連民心送溫暖”結對幫扶工作,黨支部組織支部的8名黨員,建立了困難羣衆包戶聯繫點,一對一地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確保困難家庭孩子不因貧失學、困難羣衆大病就醫有助、“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目前,已經解決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相關信訪問題52件,提供就業崗位92個,安置就業60人。居民蘭志才、鄭洪有、初長財3人生活困難,黨支部經過與物業協商,把小區內的收廢品舊物分成3個地段交由他們收購,這樣既長期解決了他們的生活來源,又維護了小區的安全。

四、培育弘揚文明風尚,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社區黨支部服務民生工作站人員在調查走訪過程中,發現社區居民文化活動形式單一,活動匱乏。於是,社區黨支部從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入手,通過培育社區文化隊伍,對居民廣泛開展教育,積極培育文明新風,努力在社區形成“四和”(以和爲真、以和爲善、以和爲美、以和爲貴)的和諧文化。社區黨支部把文化陣地建設作爲培育和倡導新風尚的重要平臺。居民活動沒有場所,黨支部領導積極和物業公司反覆溝通協調,爭取到了425平方米的活動室。在社區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用其他單位淘汰下來的宣傳板改建各種類型的宣傳欄、公開欄5個,這些新建成的文化陣地在倡導新風尚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通過組建各種文體小組,發揮文藝骨幹作用,培養了一支社區文化隊伍,對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他們還結合實際,以各種節日爲契機,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等爲主要宣傳內容,組織開展了“激情三月、唱響和諧、紀念三八婦女節聯歡會”、“社區文化藝術周”、“和諧社區大家跳露天舞會”、“服務羣衆消夏晚會”、“中華傳統美德和諧家庭座談會”、“創建文明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等文體活動。創辦了**社區報,每月一期,培育社區居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引導健康生活,倡導文明風尚,弘揚社會正氣,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面。

在今後服務民生工作中,社區黨支部還將結合居民需求,以“組織體系網絡化、工作內容制度化、活動載體系列化”爲工作目標,不斷完善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的長效機制,把服務民生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紮實,爲打造“和諧高新”、“魅力高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篇:社區黨支部民生服務工作典型材料

擴大共駐共建成果更好的爲社區民生打下基礎

--**社區黨支部民生服務工作典型材料

自全市組織開展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以來,社區黨支部堅持以救助困難羣衆爲重點、以落實黨員主體地位爲基礎,使社區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紮實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果。

一、建立服務民生工作體系,健全完善各項工作制度社區黨支部按照服務民生、促進和諧的要求,整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領域,成立了由社區書記任站長,社區勞動保障、計生、殘聯、低保、婦聯等黨員、幹部同志組成的服務民生工作站。在服務民生工作中,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同時,建立健全了首問責任制、信息溝通反饋制、服務承諾制等8項制度,保證服務民生工作有效運轉。進一步暢通社區民情、民意、民聲信息的渠道,爲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堅持救助困難羣衆,確保惠民行動落到實處解困是民生之急。爲了切實解決羣衆困難,社區黨支部通過採取“救助五到人”的辦法,以爲民惠民利民的實際行動推動了服務民生工作的深入開展。社區羣衆基本做到了“難有所救,病有所醫,困有所幫,權有所維”,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促進了和諧社區發展。

三、搭建黨員服務羣衆平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社區黨支部注重充分發揮黨員的特長和優勢,以活動爲

載體,搭建與羣衆溝通的多種平臺,確保羣衆話有處說、怨有處訴、難有人解、事有人辦。一是發揮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作用。傾聽居民的“呼聲、心聲、嘆息聲”,關注羣衆的“大事、小事、家務事”,切實解決居民羣衆的實際困難。開展了在職黨員“崗上服務單位、崗下奉獻社會”服務社區活動,引導他們發揮職業特點和個人專長,在8小時之外力所能及地參與社區工作。黨支部組織支部的8名黨員,建立了困難羣衆包戶聯繫點,一對一地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確保困難家庭孩子不因貧失學、困難羣衆大病就醫有助、“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目前,已經解決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相關信訪問題52件,提供就業崗位82個,安置就業80人。四、社區與轄區單位學校結對開展共建活動。

1、春節期間,社區黨支部及下派幹部一起開展維護穩定工作,對轄區的院落,樓棟進行巡查,保障居民在春節期間有一個良好穩定的生活環境,得到了轄區居民羣衆的好評。

2、在今年2月份,轄區單位職工共同集資爲轄區的保潔員贈送了32張、每張價值300元的購物卡,社區將購物卡發放到每個保潔員手中,他們非常感激轄區單位對他們的理解和關心。

3、在今年6月份大力開展的豐富社區文化資源,充實社區文化站活動中,駐區學校向社區贈送了300多本書籍。體現了社區和學校共同爲做好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和社區居民教育工作做出的努力。

4、社區黨組織積極做好轄區內的矛盾糾紛調解、安全生產、衛生保潔等工作,爲駐區單位創造優美的工作環境。多次進行整治轄區內的環境衛生死角。社區的付出贏得了真心的回報,轄區單位也多次參與社區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組織人員對轄區的綠化護欄、路燈等公共設施進行了清洗。通過以上開展的共建活動,激發了轄區單位參與共駐共建工作的積極性。

三、增強共駐共建活動的吸引力,提高社區的服務水平。

1、社區在暑假期間,組織大學的學生在社區爲轄區孩子舉辦了學習班,免費爲孩子們輔導功課,既增加了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方便了轄區居民。社區還組織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到社區進行實踐,讓學生充分體驗社區服務。增加社會實踐能力。

2、強化維護穩定工作,結合區政府“民生改善年”目標,把轄區居民和單位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作爲共駐共建的切入點,將民生問題做爲社區工作的最大亮點。

社區平房的居民因冬季水管凍住,影響了生活,社區將情況同轄區單位協商後,單位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爲轄區居民供水。此項工作一直持續到春季管道修復後。

通過堅持開展社區共駐共建,不但增強了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及社會責任感,開展這項工作改變了社區環境面貌,同時也加強了社區和轄區單位的聯繫,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服務的關係。

社區下一步將繼續推進民生政策落實。落實社會救助及特殊羣體保障政策,不斷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堅持以人爲本,着力解決社區居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完善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的長效機制,把服務民生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紮實務實推進和諧社區建設,讓居民共享社區建設和發展成果。

第三篇:社區黨支部民生服務工作典型材料

社區黨支部民生服務工作典型材料

**社區轄區面積23.28平方千米,轄51棟居民樓,入住1721戶,5163人,現有黨員191人。自全市組織開展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以來,**社區黨支部堅持“三爲”方向,以培育文明新風爲引領、以救助困難羣衆爲重點、以落實黨員主體地位爲基礎,使社區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紮實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果。

一、建立服務民生工作體系,健全完善各項工作制度

社區黨支部按照服務民生、促進和諧的要求,整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領域,成立了由社區書記任站長,社區勞動保障、計生、殘聯、低保、婦聯等黨員同志組成的服務民生工作站。在服務民生工作中,構建了以社區黨支部爲領導核心、轄區黨員爲主體、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和諧發展的新格局。同時,建立健全了首問責任制、信息溝通反饋制、服務承諾制等8項制度,保證服務民生工作有效運轉。在黨員志願服務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以社區民生工作志願者、黨員、樓棟長爲主體的30人蔘加的民生工作者隊伍,進一步暢通社區民情、民意、民聲信息的渠道,爲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堅持救助困難羣衆,確保惠民行動落到實處

解困是民生之急。爲了切實解決羣衆困難,社區黨支部通過採取“救助五到人”的辦法,以爲民惠民利民的實際行動推動了服務民生工作的深入開展。“救助五到人”是:特困救助到人、孤兒救助到人、

大病救助到人、災害救助到人、殘疾人救助到人。社區居民王秀玲一場意外的車禍造成大腿粉碎性骨折,老伴石文錄患有白內障,由於兒女在外地工作忙不能長期回來照顧,她一着急上火雙目失明。社區黨支部在瞭解到她家的困難後,成立了積極分子幫助小組,指派專人每天到她家幫助打掃衛生,買菜,揹着她到醫院樓上樓下的複查,給她穿鞋、倒水、拿藥。黨員徐淑英、王勇田等人經常到她家陪她唱歌聊天,排散她憂鬱的心情,一直到她能夠自理。通過這件事,王秀玲深受感動,逢人便說社區黨員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感激之情無以言表。社區居民趙希忠84歲,身體殘疾,無兒無女,生活困難,社區黨支部知道情況後,每天與他保持電話聯繫,並責成社區積極分子田莉經常到家去看望,幫助料理家務,生病時給他倒水拿藥,社區黨支部書記程玉蘭還幫助他申請了大病救助補貼。爲了從根本上解決老人的生活問題,經社區黨員志願者白樺同志的多方聯繫溝通,把老人免費送到了吉林省華安福利院,解決了老人的後顧之憂。目前,社區羣衆基本做到了“難有所救,病有所醫,困有所幫,權有所維”,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促進了和諧社區發展。

三、搭建黨員服務羣衆平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社區黨支部注重充分發揮黨員的特長和優勢,以活動爲載體,搭建與羣衆溝通的多種平臺,確保羣衆話有處說、怨有處訴、難有人解、事有人辦。一是發揮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作用。傾聽居民的“呼聲、心聲、嘆息聲”,關注羣衆的“大事、小事、家務事”,切實解決居民羣衆的實際困難。開展了在職黨員“崗上服務單位、崗下奉獻社會”

服務社區活動,引導他們發揮職業特點和個人專長,在8小時之外力所能及地參與社區工作。今年初,原有的小區物業公司解散,急需成立新的業主委員會。社區黨支部以居民羣衆需求作爲第一信號,按照《長春市物業管理條例》的要求,派出3名黨員經過廣泛深入細緻的調查,徵求廣大業主的意見,選出業主代表42人,利用休息時間組織大家逐戶進行投票,終於選出了居民滿意的業主委員會,切實維護了廣大業主的權利。二是積極組建社區公益性協會。目前組建各類協會5個,較好地發揮了文體娛樂、扶貧幫困、慈善救助、化解矛盾糾紛的積極作用。流動黨員趙井新,退休在家,愛好打太極拳,社區安排他擔任武術協會的會長,在他的組織下,武術隊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三是建立困難羣衆包戶聯繫點。開展“連民心送溫暖”結對幫扶工作,黨支部組織支部的8名黨員,建立了困難羣衆包戶聯繫點,一對一地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確保困難家庭孩子不因貧失學、困難羣衆大病就醫有助、“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目前,已經解決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相關信訪問題52件,提供就業崗位92個,安臵就業60人。居民蘭志才、鄭洪有、初長財3人生活困難,黨支部經過與物業協商,把小區內的收廢品舊物分成3個地段交由他們收購,這樣既長期解決了他們的生活來源,又維護了小區的安全。

四、培育弘揚文明風尚,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社區黨支部服務民生工作站人員在調查走訪過程中,發現社區居民文化活動形式單一,活動匱乏。於是,社區黨支部從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入手,通過培育社區文化隊伍,對居民廣泛開展教育,積極培育

文明新風,努力在社區形成“四和”(以和爲真、以和爲善、以和爲美、以和爲貴)的和諧文化。社區黨支部把文化陣地建設作爲培育和倡導新風尚的重要平臺。居民活動沒有場所,黨支部領導積極和物業公司反覆溝通協調,爭取到了425平方米的活動室。在社區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用其他單位淘汰下來的宣傳板改建各種類型的宣傳欄、公開欄5個,這些新建成的文化陣地在倡導新風尚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通過組建各種文體小組,發揮文藝骨幹作用,培養了一支社區文化隊伍,對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他們還結合實際,以各種節日爲契機,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等爲主要宣傳內容,組織開展了“激情三月、唱響和諧、紀念三八婦女節聯歡會”、“社區文化藝術周”、“和諧社區大家跳露天舞會”、“服務羣衆消夏晚會”、“中華傳統美德和諧家庭座談會”、“創建文明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等文體活動。創辦了**社區報,每月一期,培育社區居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引導健康生活,倡導文明風尚,弘揚社會正氣,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面。

在今後服務民生工作中,社區黨支部還將結合居民需求,以“組織體系網絡化、工作內容制度化、活動載體系列化”爲工作目標,不斷完善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的長效機制,把服務民生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紮實,爲打造“和諧高新”、“魅力高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四篇:宣傳服務民生工作經驗彙報材料

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充分發揮宣傳服務民生工作的職能作用

按照區委、區政府下發的《**區民生工作計劃》的具體要求,***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工作落實,爲推動民生工作向縱深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一、抓好理論武裝工程,把幹部羣衆的思想統一到宣傳服務民生工作上來

通過採取集中學習、集中輔

導、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了省市區三級《民生工作計劃》,引導機關黨員深刻領會精神實質,進一步明確民生工作任務,堅定做好民生工作的信念。組織理論集中學習3次,進行集中培訓輔導1場次,召開理論學習研討會1次,進一步提升了黨員幹部的理論素養和思想素質。使民生計劃成爲指導幹部羣衆發展民生事業的行動指南。

二、弘揚了“和諧文化”,爲民生工作集聚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積極實施思想引領,開展了“服務民生、共建和諧”等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提升了幹部羣衆的思想素質;掀起了“學典型、敬楷模、做表率”宣傳熱潮,挖掘推介了集體和個人先進典型36個,發揮了典型的示範作用;加強對民生工作的宣傳引導,組織開展主題研討和經驗論壇活動2輪4場次,激勵推動廣大羣衆投身支持民生工程、爲民生工程獻計出力的實踐行動。

三、突出求實爲民的工作導向,爲民生工作打造良好的新聞輿論環境

緊緊圍繞我區民生工作的任務、舉措、目標和成果,精心策劃,深入挖掘,打響宣傳戰役。協調各級新聞媒體刊(播)發稿件10餘篇,大力宣傳了區委、區政府民生工作的思路舉措,宣傳各單位各部門助推民生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綠園之聲》開設民生工作專欄2個,刊發稿件12期(次),讓各級幹部羣衆瞭解了全區民生工作發展形勢,鼓舞了幹勁。

四、抓好文化“兩業”發展,滿足羣衆精神文化需求

積極加強域內外文化交流與合作,挖掘整理推介了“****”等一批特色鮮明、前景看好、具有商機的文化產業項目。特別是與市文聯合作,引進了*****項目,創辦了*****發展基地,收到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了**鎮君子蘭基地、黑土地民俗綠色文化大觀園建設工程進程。同時,不間斷地開展了“送文化下鄉”、廣場文化、社區文化活動30餘場次,有效把握和滿足了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爭創“全國文明城”,爲民生工作儲蓄良好的社會風尚

大力培樹公民道德建設先進典型,強化了“三大創建”工作,實施了“兩城聯創工程”,深化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我區6名同志獲**市公民道德楷模榮譽及公民道德楷模提名獎,5名同志被評爲**市文明好市民;有26個社區被評爲**市創建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達標社區;涌現出6個文明新村、9個文明生態村,首批有100個家庭被評爲文明標兵戶,三鎮均進入省級創建工作文明(先進)鎮行列;有3個文明單位通過國家級先進複檢,20個單位進入並保持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榮譽,市級先進集體已達73個,使全區的文明程度得顯著提高。

六、創建服務型機關,爲服務民生做出積極的努力

組織黨員開展扶貧捐助、下鄉調研、服務羣衆等實踐活動,把黨支部的溫暖送到黨員心坎上。與區機關黨工委、區民政局聯合下發了“送溫暖、獻愛心”捐助活動方案,全區機關幹部捐物達3000餘件,解決了災區人民的燃眉之急。與機關黨工委、區文體局,聯合開展了“農家書屋”捐書活動,全區各級幹部捐贈書籍3萬餘冊、電子音像製品600餘張、電腦10臺、電視機7臺等,提高了基層羣衆的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

第五篇:民生調查問卷典型經驗材料

科學問卷聽民聲喚起羣衆同心幹

爲給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打好基礎,起好步,開好頭,我縣圍繞“爲民務實清廉”目標,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早準備、廣發卷、嚴分析,開展了“提實情、找問題、轉作風、促發展”民聲大調查活動,爲下一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思路的同時,也爲永豐發展決策提供更客觀的民意,使教育實踐活動與中心工作融爲一體、相得益彰,重塑了蘇區時期“喚起工農千百萬,其呼喚,同心幹”的壯麗景象,成爲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事創業、加速推進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

提早準備,精心籌劃。縣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抓住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將召開的時機,提前準備、精心部署、細化方案、落到實處。爲了使調查的內容貼近生活、符合實際,防止開展活動和中心工作兩張皮,活動之初,縣委、縣政府組織民政、教育、衛生、交通、建設、工信委、工業園管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召開專題研討會,精心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初稿完成後,我們又徵求相關領域工作實踐經驗較豐富的同志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調查問卷。同時爲收集羣衆最真實的意見建議,方便羣衆作答,我們控制題目數量。最終確定調查問卷分爲城市居民類、鄉鎮農村類和工業企業類3個類別,每類試卷包含主觀題和客觀題,其中客觀題10題左右,主觀題1-2題,並分類別設置相關問題,防止簡單量化,內容涉及農村民生產業、美麗鄉村建設、扶貧開發、

城市醫療衛生教育、市容管理、弱勢羣體保護、企業困難、工業園區環境、黨員幹部作風等方方面面,做到了調查問卷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廣發問卷,嚴格要求。問卷發放前,我們組織各鄉鎮、縣直各單位分管領導,學習瞭解發放問卷的注意事項,要求堅持做到實事求是。爲獲取最全面的意見建議,此次調查問卷活動對象涵蓋全縣各鄉鎮各單位的黨員幹部職工,企業人員和社區、農村居民等社會各界人士。儘管調查對象廣,但爲聽取羣衆最真切的呼聲,我們做到廣而不密,不一味追求問卷數量。分發工業企業類問卷1000份,鄉鎮農村類4000份,城市居民類2014份。在調查方式上注重互動性。將問卷調查“走進羣衆聽”與“組織羣衆評”結合起來,採取簡便管用的方式方法“接地氣”,讓羣衆參與、受羣衆監督、請羣衆評判,讓羣衆挑毛病、提意見。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基層幹部增強了服務羣衆意識,另一方面加深了與羣衆之間的感情和信任;在調查過程中注重創新性。問卷調查活動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組織引導黨員、幹部深入矛盾集中、意見多的地方查找問題,走到基層羣衆中間、服務對象身邊徵求意見,並重視來信、來訪等送上門的意見。防止了蜻蜓點水式和走馬觀花式的調查,確保把基層的意見建議實實在在、原汁原味地收集、反映上來;在調查結果上注重真實性。我們將問卷統一編碼、專人負責,發放回收到位,每份問卷均留底備案,防止調查員弄虛作假、應付了事。所有問卷均裝於信封內交調查對象獨立填寫,填寫完後統一密封收回,確保了調查

對象“敢說話,說真話”。調查結束後,還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電話隨機回訪,若出現同一號段電話回訪與問卷答案有較大出入的情況,則追根溯源,要求該號段的鄉鎮或單位重新進行問卷調查,確保問卷調查真實有效,真正把基層一線的意見反映上來。

認真彙總,科學分析。此次調查問卷總共發出7000份,最終收回有效問卷6929份,回收率98.99%。在完成問卷的回收後,縣委活動辦立即抽調了30多名年輕幹部,集中3天時間,對調查問卷進行意見收集及數據彙總。根據內容,共收集涉及產業發展、公共交通、園區環境、農村基礎設施、民生事業、幹部作風等方面的意見建議40類共429條。初步掌握了羣衆所急、所需、所盼,爲促進全縣各項工作提供了重要渠道和依據。針對此次民聲大調查徵求到的建議及問題,縣委、縣政府召開專題研討會,圍繞主題暢所欲言,研究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形成了“三路並進、三域並舉、南延北拓、跨江發展”的共識,發出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埋頭幹,努力把永豐打造成全省工業強縣、農產名縣、美麗家園和民生永豐的號召,有力的迴應了羣衆呼聲,喚起全縣羣衆同心幹。同時決定加大對鄉鎮民生工作考覈的內容和力度,要求年內每個鄉鎮必(請收藏好範文 網)須建成1所幼兒園、1個10畝以上小遊園,完成1條500米以上街道白改黑和綠化亮化,建成1個20平方米的垃圾集中收集站,用民生事業的進步提升羣衆的幸福感。此外,我們將收集分類好的意見和建議分別建立了羣衆訴求“臺賬”,找準存在的不足,下一階段將

按照問題的難易程度和解決的時間進度分別予以落實。做到羣衆需求在哪裏,分析問題就解決到哪裏,切實把問題搞清楚,把措施想清楚,把思路理清楚,確保民生大調查工作取得實效。

通過這次“民生大調查”活動,黨員幹部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有效地改善了幹羣關係,基本摸清了羣衆、企業的期盼建議,摸清了基層對活動的意見建議,爲全縣進一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羣衆基礎和工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