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魯迅《祝福》教案多篇

魯迅《祝福》教案多篇

祝福教案 篇一

㈠課文引入:上一節課我們看了夏衍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祝福》,並佈置同學們根據課文改寫《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請位同學來講講《祥林嫂的故事》。[用電腦把相關情節的畫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強形象性。]

學生講述∶祥林嫂是衛家山人,二十六七時死了男人,從家裏逃出來後,由衛老婆子介紹給魯四老爺家做女工,魯四老爺討厭她是個寡婦,時常皺着眉頭,一副不太高興的樣子。日子很快過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賣力,甚至比男人還勤快,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都由她一人包辦,這一年魯家竟不用僱短工。

新年剛過了不久,祥林嫂到河邊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綁了回去。婆家又把祥林嫂賣給賀家坳的賀老六,用買得的錢做小兒子娶媳婦的聘禮。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時猛撞香案,血如泉涌。好在賀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個男孩阿毛,日子還算安穩。

哪知兩年以後,厄運再次降臨到祥林嫂頭上。先是丈夫患傷寒去世,接着兩歲的兒子阿毛又被狼銜去吃了五臟,只剩一隻小鞋掛在刺柴上。賀家大伯來收屋,把祥林嫂趕出家門,她走投無路,只好回到魯鎮做魯四老爺家的女工。魯四老爺告誡魯四太太,祭祀的時候不要讓祥林嫂插手。祥林嫂反覆地向人們訴說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慘故事,但鎮上的人卻漸漸對她失去興趣。

自從和柳媽談了天,知道死後的魂靈要鋸開兩半分給兩個男人,要到土地廟捐門檻,讓千萬人踐踏才能贖罪。從此,祥林嫂閉了嘴脣,頭上帶着大家以爲恥辱的記號的傷痕,默默地跑街,掃地,洗菜,淘米……用歷來積存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她本以爲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兒,但是魯四太太仍然不讓她插手,使他大受打擊。她的精神更不濟了,記憶尤其壞,最後被趕出魯家,淪爲乞丐。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裏,在魯鎮即將進行祝福之時,祥林嫂凍死在鎮上,結束了她悲慘而又屈辱的一生。

㈢尋找兇手:究竟是誰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帶着疑問、痛苦,也帶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臨死前有什麼遺願呢?她臨死前提了三個問題:一個人死了以後,究竟有沒有魂靈?有沒有地獄?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見面嗎?對魂靈,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她希望死後的魂靈能與阿毛、賀老六一家團圓,又害怕自己嫁過兩個男人,不能從一而終,不能善終,要在地獄裏受罪。是誰弄得祥林嫂欲生不得,欲死不能呢?是什麼人把她趕上絕路呢?(從親人、主人、衆人三方面入手,把大問題化整爲零,變爲幾個有針對性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尋找答案)

⒈祥林嫂本來也有自己的家,但她的親人是怎樣對待她的?

①初到魯鎮時她的情況怎樣?可以推想她在衛家山時過着怎樣的日子?第34段:“臉色青黃”,可以推出她在衛家山時一定吃的很差;由“手腳都壯大”可知,一方面是本人勤勞,另一方面是勞動負擔很重。

②從她到魯家十多天裏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她的境遇是怎樣的?第35段:“家裏有嚴厲的婆婆”“十多歲的小叔子”,“她丈夫死了,比她小十歲”。她二十六七歲,也就是說她丈夫跟同學們一樣年紀的時候就已經娶媳婦了,那麼她的小叔子也多歲了,(也該娶媳婦了)但家裏以打柴爲生,家境窮困,沒錢娶媳婦,該怎麼辦呢?(買掉她換錢)

③新年過後,堂伯爲什麼來尋她?夫家爲什麼要抓她回去?爲什麼要把她嫁到深山野坳裏去?堂伯和祥林是一族裏的,幫族人抓他回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夫家抓她回去賣掉是要換錢來娶小媳婦。第58段:許給本村人,財禮就不多,嫁到深山野坳裏去,可以買八十千,除了娶媳婦辦喜事外,婆婆還賺了一筆,可見這位婆婆確實厲害。從課文40段對她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呢?(不以爲然,厭惡)

④賀老六待她不差,還生了個兒子阿毛,賀家大伯憑什麼要收屋趕她出來?第67段:賀老六和阿毛都死了,她想守寡也守不住。大伯是賀家族裏輩份高的人,可以按族規收回賀家的財產。

小結:祥林嫂嫁給衛祥林後,就被稱爲“祥林嫂”,沒有自己的名字,說明她沒有自身的人格地位可言,“嫁夫從夫”,這是夫權的體現。祥林死後,婆婆是絕對的權威,衛家的堂伯也幫忙抓她回去賣,憑的是族權,“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第二個丈夫死了,兒子沒了,依封建禮教制度,只有男人才有繼承權,婦女無子可從,就失去賴以生存的活路。賀家大伯來收屋趕她,憑的也是族權。由此可見,祥林嫂沒有自身的人格地位,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

⒉爲了維持生計養活自己,祥林嫂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到地主家做女工,但她的主人又是怎樣對待她的?

① 她第一次到魯家時受到怎樣的對待?魯四老爺的態度怎樣?

第34段:“四叔皺了皺眉”,俗話說夫唱婦隨,四嬸知道他的意思是討厭她是一個寡婦。在封建社會裏,男的死了,輿論往往歸罪於妻子命不好,剋死了丈夫,是掃帚星、白虎星。魯四老爺是個老監生,第一次見祥林嫂就歧視她。

②到魯家後,還受到怎樣的對待?魯家“竟沒有添短工”,說明了什麼問題?“竟”字表明,往年都是僱短工的,當年只是因爲祥林嫂“竟”可不添短工,說明祥林嫂勤快勞累,也說明魯四老爺對她剝削重,榨取她的剩餘勞動力。

③祥林嫂被婆婆抓走後,魯四老爺的態度如何?反映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第46段“可惡!然而……”“可惡”是指她婆家的人可惡。魯四隻想到搶走祥林嫂有損他家的威嚴,可見魯四是一個自私的人;“然而……”這句的言下之意是:然而根據封建族權,婆婆有權處理首寡的媳婦,我魯四還有什麼話好說呢?魯四認爲祥林嫂的婆家搶走祥林嫂是名正言順的,可見他冷酷無情,思想反動。第49段“可惡!”是指衛老婆子的行爲可惡,同時也爲此事弄得家門不幸而感到可惡。第52段“然而……”有兩層意思:失去一個好的幫工,再找一個好的很難;她被搶是合法的,無話可說。

④祥林嫂第二次到魯家時,魯四老爺怎樣對待她?第71段“暗暗地告誡四嫂”有警告的意思;“雖然似乎很可憐”言下之意是並不見得真可憐,不值得同情;“祭祀時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就是一點點也不能碰。封建道德觀認爲,婦女應該從一而終,餓死事小,首節事大,何況祥林嫂死了兩個丈夫。魯四老爺不能容忍這種違反封建禮教的現象存在,他一口咬定祥林嫂是“不乾不淨”,“敗壞風俗”的,於是祥林嫂連祭祀時拿筷子的權力也沒有了。第72段“四叔家裏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而鎮上買得起爆竹和福禮的人也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可見辛亥革命後中國的農村狀況:人們的迷信思想依舊,神權還統治着人們的精神世界。

⑤捐了門檻後,祥林嫂的心情怎樣?但魯家又是怎樣對待她的?“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時候也是祭祀”,可以體現她的價值,使她覺得受人重視,爲了求取在祝福時做福禮擺祭品的權利,她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本來以爲可以“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吧,祥林嫂!”這樣一聲喝令,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都在這致命的打擊中破滅了。她捐門檻讓千萬人踐踏向神贖罪的資格沒有得到封建權威魯四老爺的認可,連精神上的寄託也被剝奪了。

⑥當祥林嫂沒有利用價值了,魯四是如何處置她的?這最後導致祥林嫂什麼命運?魯四老爺榨取祥林嫂的手段是高明的,血汗榨取完了,就打發她走,導致祥林嫂淪爲乞丐,死在祝福前夕。甚至祥林嫂死了,還說她“不遲不早,偏偏在這時候,——可見就是一個謬種!”足以見他自私自利,冷酷無情,憑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權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小結:可見,在主人家裏,祥林嫂受歧視鄙視,榨取血汗,被剝奪精神上的寄託。

⒊魯鎮上的衆人是怎樣對待祥林嫂的,他們要對祥林嫂的死負責任嗎?

①怎樣看待柳媽這個人物?如果不是柳媽揭傷疤,人們會進一步嘲笑諷刺祥林嫂嗎?如果不是她蠱惑祥林嫂捐門檻,祥林嫂後來受的打擊會那麼致命嗎?第90段“柳媽不耐煩的看着她的臉”,“我問你:你額角上的傷疤,不就是那時撞壞的麼?”對祥林嫂講的故事,柳媽已感到厭煩,以揭人家的傷疤作爲談資,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奚落的態度。魯迅先生在描寫中對她不無微詞,如寫她訕笑祥林嫂時蹙縮得像一個核桃似的臉和煞有介事的詭祕神氣等,都流露出作者對她的厭惡之感,完全是一副小市民嘴臉。

②柳媽的地位是否和祥林嫂一樣,也受壓迫、剝削?柳媽提議的出發點是想幫還是想害祥林嫂?其實柳媽和祥林嫂同樣是一箇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域之類的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至於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也完全是出於善意,主觀願望還是想爲祥林嫂尋求“贖罪”的辦法,救她出苦海,並非要置祥林嫂於死地。但柳媽以剝削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爲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藥方”,這不但不會產生療救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難以支持的精神重壓,是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的增加痛苦的軟刀子。

③ 魯鎮上的人們是又是怎樣對待祥林嫂的?

第77段:鎮上的人們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但笑容卻冰冷冷的。第79段:男人、女人、老女人只把祥林嫂的故事作爲談資,“陪出許多眼淚來”,顯示一下自己的同情心而已,其實是想滿足一下自己的獵奇心理。第80段:全鎮的人們對祥林嫂反覆講的故事感到厭煩的頭痛。第87段:“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經大家咀嚼賞鑑了許多天,早已成爲渣滓,只覺得煩厭和唾棄;但從人們的笑影上,也彷彿覺得這又冷又尖,自己再沒有開口的必要了。”

小結:由此觀看,魯鎮上的人們對祥林嫂冷漠厭煩,嘲笑唾棄,是增加祥林嫂痛苦的軟刀子。

㈣揭示主題:

(親人)婆婆、堂伯、大伯

(主人)魯四老爺、魯四嬸

(衆人)柳媽、魯鎮男女

(夫權、族權、神權)封建禮教、封建思想

他們都把殺人的矛頭刺向了祥林嫂。正如丁玲所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地裏趕,是一樣使她增加痛苦。”

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但在舊社會卻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成了一個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的人物,以致被舊社會所吞噬。在被婆婆、堂伯、大伯虐待、出賣,被迫再嫁,被驅趕時,她不斷掙扎;爲了能使魯四老爺、魯四嬸再讓她在祝福前做祭祀的活,擺脫靈魂上的迷信枷鎖,爭取做人的權利,她傾其所有到土地廟裏捐門檻,面對柳媽、魯鎮男女的種種譏諷、侮辱與傷害,她給以無聲的抗議。但在封建社會裏,找不到違反了封建禮的祥林嫂的位置,更何況她還要反抗,這更加爲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所不容。正是以禮教和封建思想爲指南的魯四老爺和受這種思想文化薰染毒害的人們,是他們的思想把一個善良、質樸、頑強的婦女推向恐怖的地獄。封建社會的三道繩索夫權、族權、神權,把祥林嫂置於死地。爭像丁玲同志所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地裏趕,是一樣使她增加痛苦。”

祥林嫂這個人物的悲劇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無可避免的,通過剛纔的學習探討,我們可以知道《祝福》的主題:

《祝福》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藝術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禮教摧殘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㈤佈置作業

這一節課我們是以《祥林嫂的故事》引入的,爲什麼這篇小說不像《孔乙己》那樣用人名來命名呢?魯迅先生說過:“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祝福》緊緊圍繞人物性格的發展,三次着重描寫了祥林嫂的眼睛的變化。本文魯四老爺與祥林嫂的衝突最厲害,在你的想象中,魯四老爺應該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課後完成以下作業 :

⒈思考討論:把這篇小說改名爲《祥林嫂》好嗎?作者多次描寫祝福的景象,寫祥林嫂在年終祝福時無限悽苦地離開人世,並把這篇小說取名爲《祝福》有什麼深層含義?

⒉課文中作者沒有寫出魯四老爺的肖像,請你通過想象,選擇一個場景,刻畫魯四老爺的肖像,特別是眼睛。字數爲200字左右。

[1]

《祝福》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2、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從而認清舊社會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和壓迫;

二、教學重點: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和無法擺脫的禮教枷鎖。

三、教學難點:封建禮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殘祥林嫂的肉體和心靈的。

四、教學過程

1、導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開篇所說的話。

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師:還有嗎?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體現在哪些地方?

喪夫][——被認爲不祥之兆

改嫁——被人看不起 喪子——失去親情的依靠

被逐出魯家,淪爲乞丐,除夕夜死祝福裏。

沒有人關心她??

3、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與結局(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來分析) 抗爭表現 結局

(1)第一次喪夫來魯鎮:勤勞 工資被婆婆拿去, 被抓回去強迫改嫁,

(2)第二次喪夫:勤勞 養育兒子 兒子死了,被趕出屋

(3)失獨後來魯鎮:捐門檻,精神救贖 被視爲不潔,不準祭祀,被趕出魯家,淪爲乞丐

(4)面對別人的嘲笑,她無言抗議 更加孤獨 4.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封建宗法制度:宗法又以禮教與政權、神權、夫權、族權相結合的形式存在。 祥林嫂生活的環境——中國農村;、

祥林嫂身邊的人——魯四老爺、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媽、衛婆子

(1) 封建禮教:失節者大、從一而終思想,使其處處受到鄙視;

(2) 封建迷信:摧殘她的精神(死後被鋸開來);

(3) 封建家長制:婆婆領走工錢並被抓回去;孩子大伯來收房,沒有了去處;

(4) 封建地主階級:經濟上盤剝、精神上毒害。

明確:封建禮教、神權迷信使得祥林嫂尊嚴被踐踏、被愚弄 最終摧毀她的精神和肉體。

5.總結: 祥林嫂是一個不幸的人,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壓榨迫害的人,又是一個一直努力抗爭命運的人,她善良、樸實、淳厚,想用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作爲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證。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沒有反抗封建禮教呢?

明確:祥林嫂的反抗,並沒有涉及到封建禮教本身。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自覺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這更能揭露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僞、極極端殘酷的本質。

《祝福》優秀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識記

A、關於《彷徨》

B、煙靄等詞語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說創作的社會背景

B、根據人物描寫和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及對主題的作用

D、倒敘手法(複習)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

1、查找相關資料,瞭解1924年前後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於彷徨及祝福的創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後的歷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運動1919年。

二、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採用什麼記敘順序

3、以什麼爲線索

4、這篇小說的敘述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具體地寫了哪幾個地點,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什麼?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提綱

明確:

1、祥林嫂

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

柳媽

(不需很精確,旨在訓練學生理清人物關係的能力)

2、倒敘

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衛家山賀家墺

濃縮在舊曆的年底的魯鎮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6、見板書

三、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主題,那麼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歷

2、小說主要採用什麼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麼性格特點,請找出並分析。

畫眼睛---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還是畫她的眼睛----〈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的〉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徵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着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着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總結: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麼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採取了怎樣的態度與行爲?從其態度和行爲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徵。

練習:從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四、佈置作業

熟讀文中關於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討論:

從上節課的課後練習從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參考角度:

A、沒有名字

B、小十歲的丈夫

C、工錢

旨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視的信息

二、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拔:關於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1、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描繪目的何在?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麼,找關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的書房有什麼特徵,屋如其人,表現了什麼?

《祝福》教案 篇四

一、班會背景:

對比現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不大懂得“感恩”。所以,決定在班級舉辦這樣一個主題班會。想以此來喚醒同學們心中那業已塵封的感恩的情結。同時今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3週年華誕,爲慶祝這一重大歷史時刻,讓廣大學生了解祖國曆史,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從我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班會目的:

1、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滄桑,感受祖國屈辱的過去。

2、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強大,感受祖國的輝煌。

3、鼓勵學生回報祖國,立志長大後爲祖國作貢獻。

4、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公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提高道德認識水平

三、班會準備:

1、蒐集資料,組織素材,準備節目,主持人撰寫串聯詞。

2、製作班會相關課件。

3、場景設計,渲染環境,奠定基調。

四、班會過程:

(一)、主持人宣佈開始

主持人:10月1日是祖**親的生日,今年是祖**親六十三歲的生日,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裏,我們祝願祖**親健康長壽,永遠年輕。

(二)、第一環節:圖片展示過去的屈辱

1、投影出示:英國偷運鴉片到中國

2、圖片展示:一副副被鴉片折磨的觸目驚心的人

3、表格展示:清軍與西方列強簽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4、地圖劃出:列強侵入我國的線路圖

主持人:面對這一切,作爲一箇中國人,是多麼地痛心呀!請聽卓然的散文詩《秋謁圓明園》

主持人:學生展開討論:爲什麼我們的國家會遭受如此的'屈辱呢?爲什麼列強可以無休止地侵略我們國家的尊嚴?這都是爲什麼呢?

第二環節:表演展示強大的新中國

主持人:祖國經歷了百年滄桑,沉睡的雄獅終於猛醒。共和國成立以來,祖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就在我們的身邊。

1、小品《神八上天了》

讓學生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表現出神六發射的過程,感受全國人民的歡騰,突出祖國的強大。

2、男生獨唱:《五星紅旗》

主持人:在08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一次次奪冠,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

1 【多媒體展示奧運健兒奪冠的場景】

3、男女生合唱《中國站起來》

主持人:中國站起來,中國站起來!我們爲了中國加油喝彩!心相連,連成愛,就讓風雨迎面來。中國站起來,中國站起來!就讓我們的愛匯成大海。天未塌,地還在,我們永遠會同在!我們會同在!

第三環節:感恩祖國———————從我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主持人: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國自古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兄弟姐妹親同手足,互敬互愛,團結向上,纔有了我們祖國今天的繁榮景象。下面請欣賞電子琴獨奏《愛我中華》【學生手語配合】

主持人:祖國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感謝祖國,賜予我金色的生命!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讓我的身體裏流淌着中國人的熱血!下面請聽歌曲《感恩的心》

主持人: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學生代表宣讀倡議書

【背景音樂:《因爲我們是一家人》】倡議書: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倡議書

1、做一個會感恩的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體貼父母,記住他們的生日,關心他們的身體,在家中主動分擔家務,不盲目攀比,做到勤儉節約,感恩自己的老師,感謝他們的悉心培養。

2、做一個講文明禮儀的人。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上網、文明待人。積極投身社區實踐活動,參加義務勞動,服務孤寡老人、殘疾人,慰問軍烈家屬等,向社會獻上自己的愛心。

3、做一個集體觀念強的人。做到同學友愛,助人爲樂,關心集體,樂於合作,培養和增強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每個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4、做一個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積極開展向地震災區的同學們獻愛心活動,我們要齊心協力和四川的同胞在一起,幫助他們,鼓舞他們,站立起來創造出新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請同學們在班級道德建設欄內簽下自己的名字【再度響起音樂:《因爲我們是一家人》】(三)、班主任寄語

我們的每一位同學用他們的智慧與才藝表達了對愛國的理解與認識。我們的茁壯成長離不開祖國、父母,離不開我們身邊的朋友,離不開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自尊自愛,珍愛生命。感恩祖國,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祖**親的生日獻禮!

五、班會效果:

這次班會的策劃和排練都是同學們用“心”來完成的。我很欣喜地發現,他們在排練節目的同時,也把心靈沉浸到節目當中,所以他們有了許多新的發現。

過去的他們往往忙於課堂學習,在家和學校的兩點一線之間疲於奔命,對書本漸漸厭煩,對生活漸漸變得木然,這決不是學校教育要達到的效果。今天,我們創造出這個美麗的情境,就是爲了讓他們重新感受心靈的悸動,讓他們在繁忙的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強有力的愛的脈動。在這次的活動中,他們從塵封泛黃的書頁中體會到了感動;他們從過去平凡無奇的生活瑣事中體會到了感動;他們還從廣闊無垠的陌生人海中體會到了感動,這都是他們用心的結果。羅丹說過“世上並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我要說的是“世上並不缺乏愛,而是缺乏能夠感受愛的心”。只要你能夠敞開心扉,就能從極北的冰層下感受到愛的潛流;只要你敞開心扉,就能讓這愛的春潮破冰而出;只要你敞開心扉,你就能看到無數愛的細流最終匯成幸福的海洋……

《祝福》教案 篇五

一、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學習重點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理解封建禮教的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二)學習難點

1、小說取名《祝福》的深刻含義。

2、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課文知識點分析(一)字詞辨析

寒暄:寒暖。指人們見面時說些客套話。暄,太陽的溫暖。

百無聊賴:生活或感情上沒有寄託。

不更事:經歷世事不多,即缺乏社會經驗,不懂世故人情。更,經歷。

儼然:十分莊重的樣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聲喧囂雜亂。沸反,像沸水一樣翻騰。盈,滿。

訕訕:難爲情的樣子。

詭祕、詭詐神祕,使人難以捉摸。

窈陷:深陷。窈、幽深。

惴惴:憂懼不安的樣子。

(二)《祝福》的情節結構

把握情節結構是鑑賞小說的第一環節。

1、辨清人物身份及其關係

“我”——祥林嫂眼中的有文化的讀書人形象,祥林嫂曾向我探問過“靈魂”有無的問題。魯四老爺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稱爲四叔,但二人談話“總不投機”。實際上“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我”是全文的一個線索型人物,由“我”串連起祥林嫂的整個命運,可以說祥林嫂的故事是“我”耳聞目睹的。

魯四老爺:是—個講理學的老監生,對新黨極其不滿、是對祥林嫂的命運起着決定性的人物。

四嬸:因爲覺得祥林嫂是個“安分耐勞”的人而留下她,祥林嫂被婆家搶了回去,又時時叨唸,但祭祀時卻不準祥林嫂沾手。

柳媽:鼓動祥林嫂去捐門檻,地位與祥林嫂一樣的下層勞動婦女形象。

祥林嫂:嫁過兩個丈夫,生過一個兒子,丈夫、兒子先後死掉,最後淪落爲乞丐,慘死街頭。

2、把握情節脈絡

《祝福》情節是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爲主體來安排的。具備小說的情節要素。

序幕:小說開頭交待了祥林嫂生活的社會環境,既有對陰沉,灰暗的年底景象的描繪,又有對家家準備祝福的盛況的介紹,更有對虛僞,反動保守的魯四老爺及其書房的描寫,爲主人公祥林嫂悲劇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背景。

結局:小說採用倒敘手法,在序幕之後,首先交待了已淪爲乞丐的祥林嫂在新舊交替的年關寂然死去的消息,反映了魯四老爺對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社會上對祥林嫂悲劇的冷漠,也表現了“我”對其的關注及對當時社會的激憤,從而引起“我”對祥林嫂“半生事蹟的斷片”的追憶,展開對悲劇主體部分的描述。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與魯四老爺發生矛盾衝突。

發展:祥林嫂被賣到再嫁,表現出“出格”的反抗。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再次與魯四老爺發生矛盾衝突,終被趕出魯家大門。這部分情節與開頭的結局“聯成一體”,便構成了祥林嫂悲劇的全部歷史。

尾聲:結尾一段再次描寫祝福的歡樂情景和“我”的感受,對錶現小說的主題起着深化作用。

(三)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

《祝福》寫於1924年,魯迅把故事發生的地點放在江南農村的一個小鎮,還是喚作“魯鎮”。魯鎮便是當時中國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魯四老爺、四嬸、柳媽以及鎮上的人們、山村的婆婆、衛老婆子、大伯、還有小說中的“我”,組成了祥林嫂生活於其中的社會環境。祥林嫂的命運爲這個環境所決定的。

(1)在這個社會環境中,婦女沒有絲毫的權利。儘管祥林嫂也勞動,而且又勤快能幹,還是沒有絲毫的權利,連最起碼的人身自由也沒有。男女不平等,婚姻講財禮,等於買賣婚姻,婦女成了商品。婆婆可以強行將她抓回來賣到山裏,魯四老爺也認爲無話可說,僱主也不保護女工,祥林嫂只能聽人擺佈,竭力“反抗”也無濟於事。

(2)在這個社會環境中,人們以封建貞操觀念歧視再婚婦女。魯四認爲祥林嫂這樣再婚過的人,“敗壞風俗”,“不乾不淨”,祭祀不讓沾手,祥林嫂用血汗錢捐了門檻,滿以爲這一下贖了一世“罪名”,不料,四嬸照樣不准她沾手,她的精神徹底崩潰。是封建貞節觀念將祥林嫂推上了絕路。

(3)在這個社會環境中,人心冷漠,沒有同情,沒有愛。對於祥林嫂的不幸,魯鎮的男女老少,都視爲笑料,沒有絲毫的安慰和援助,有的只是煩厭,嘲弄和唾棄。最後被魯家無情地打發出門,淪爲乞丐,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在人們只顧“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之時,倒斃在風雪中。即便如此,還被罵爲“謬種”,實乃冷酷之至。

(4)在這個社會環境中,迷信觀念又使祥林嫂在死亡線上飽受精神折磨。封建貞操觀念使她喪失勞動機會,精神崩毀,信神信鬼,又使她懷着死後被鋸成兩半的恐懼。

以上內容圖示說明如下:

魯鎮,舊中國村鎮的縮影。這裏世態冷酷,封建勢力猖獗,封建迷信等舊俗盛行。魯鎮住滿了吃人的,自己被吃又轉過來吃人的人,他們組成一個浩浩蕩蕩的隊伍,有的笑吟吟,有的流着淚,有的皺着眉,但全都閃着白歷歷的牙齒,對着犧牲者——祥林嫂,明中暗中咬她一口!祥林嫂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竭力逃避着被吃的命運,雖然她進行了一次次的抗爭,但她的抗爭是不可能勝利的。祥林嫂悲劇的根源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祥林嫂的悲劇是社會悲劇。

(四)文學常識

魯迅的作品以雜文爲主,小說只有《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其中《吶喊》中很多作品都學過或將要學到,如《孔乙己》《藥》《故鄉》《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

三、基礎能力訓練

(一)選擇

1、選出對下句話的描寫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

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

A、外貌、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的虛僞、反動的思想性格。

B、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的虛僞、反動。

C、外貌、語言描寫。表現了人物的親切、保守。

D、肖像、言行描寫。表現了人物對革命的痛恨情緒和保守反動。

2、選出下面畫線部分停頓正確的一項()

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爲人爲己,也還都不錯。

A、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B、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C、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D、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3、對上題題幹中的那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A、現世是如此,希望在於將來。

B、祥林嫂活不如死。死對祥林嫂是一種解脫;對周圍的人來說,也可卸下精神重壓。

C、反語。憤激而沉痛,對現世社會極端憎恨。

D、反語。委婉而曲折,對祥林嫂深切同情。

4、下列各句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魯迅早期的小說集有兩部,即《吶喊》和《彷徨》,從寫作時間上看,《吶喊》在前,《彷徨》在後。

B、《故鄉》《孔乙己》《阿Q正傳》《藥》選自《吶喊》《祝福》選自《彷徨》。

C、明朝朱熹抽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編在一起稱爲“四書”。

D、《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張玉書、陳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編纂的一部字典。

5、下列句子表達效果最好的一組是()

①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開了裂的比她更長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

③原來她家裏還有一個十多歲的能打柴的小叔子。

④原來她家裏還有一個小叔子,十多歲,能打柴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祝福》中的“我”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我”就是魯迅自己,用這樣的寫法,能增強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B、“我”和魯四老爺一樣,同屬有錢階層,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雖然他對祥林嫂懷着一絲同情。

C、“我”是小說中的線索人物,是魯迅的化身,他不滿現實,但彷徨、無奈。

D、“我”是串連故事的線索人物,他同情勞動人民,但對殘酷的現實又無能爲力,“荷戟獨彷徨”。

7、小說結尾再次寫到魯鎮“祝福”的熱鬧景象,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熱鬧的氣氛與祥林嫂的死恰成鮮明對比,說明祥林嫂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人。

B、熱鬧的氣氛與祥林嫂的死恰成鮮明對比,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也與前文形成呼應,使小說結構更爲嚴謹。

C、熱鬧的景象恰似是祥林嫂的葬禮,表現出人們對祥林嫂的同情。

D、熱鬧的氣氛與祥林嫂的死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了民衆的愚昧、冷酷,同時也與前文形成呼應,使小說結構更爲嚴謹。

(二)語段練習(A)

果然,特別的情形開始了。傍晚,我競聽到有些人聚在內室裏談話,彷彿議論什麼事似的,但不一會,說話聲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聲的說:

“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我先是詫異,接着是很不安,似乎這話於我有關係。試望門外,誰也沒有。好容易待到晚飯前他們的短工來沖茶,我才得了打聽消息的機會。

“剛纔,四老爺和誰生氣呢?”我問。

“還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簡捷的說。

“祥林嫂?怎麼了?”我又趕緊的問。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緊縮,幾乎跳起來,臉上大約也變了色。但他始終沒有擡頭,所以全不覺。我也就鎮定了自己,接着問:

“什麼時候死的?”

“什麼時候?——昨天夜裏,或者就是今天罷。——我說不清。”

“怎麼死的?”

“怎麼死的?——還不是窮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沒有擡頭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驚惶卻不過暫時的事,隨着就覺得要來的事,已經過去,並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說不清”和他之所謂“窮死的”的寬慰,心地已經漸漸輕鬆;不過偶然之間,還似乎有些負疚。晚飯擺出來了,四叔儼然的陪着。我也還想打聽些關於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雖然讀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而忌諱仍然極多,當臨近祝福時候,是萬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類的話的;倘不得已,就該用一種替代的隱語,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屢次想問,而終於中止了。我從他儼然的臉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爲我不早不遲,偏要在這時候來打攬他,也是一個謬種,便立刻告訴他明天要離開魯鎮,進城去,趁早放寬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這樣悶悶的吃完了一餐飯。

1、文段中的“大約”能不能刪去?爲什麼?

答:。

2、文段中兩個“儼然”的意思解釋正確的是()

A、前者是“莊嚴”的意思,後者是“很像”的意思。

B、兩個都是“整齊威嚴”的意思。

C、兩個都是“莊重嚴肅”的意思。

D、前者是“整齊”的意思,後者是“莊嚴”的意思。

3、寫出文段中使用“隱語”的一個例子。

答:。

4、魯四老爺對祥林嫂的死持什麼態度?

答:。

5、對作品中的“我”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就是作者本人,即魯迅先生。

B、“我”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同情祥林嫂。

C、“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

D、“我”要離開魯四老爺家,表明對魯四老爺的憎惡。

(三)語段練習(B)

我在街上走着……一個乞丐——一個衰弱的老人擋住了我。

紅腫的、含着淚水的眼睛,發青的嘴脣,粗糙、襤褸的衣服,齷齪的傷口……呵,貧困把這個不幸的人,弄成什麼樣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隻(①)、骯髒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捨。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沒有錢包,沒有表,也沒有一塊手帕……我隨身什麼東西也沒有帶。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來的手,無力地擺動着和發着顫。

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隻骯髒的(②)的手:“請原諒,兄弟!”

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着我;他發青的嘴脣笑了笑——而且,他也緊緊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哪兒的話,兄弟!”他嘟噥着說,“這已經是很可感謝的了,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從我的□□那兒得到了□□。

作者:屠格涅夫

1、“紅腫”、“冰冷”、“戰慄”都是用來形容手的,請將它們分別填入文中標序

號處。

答:①②③

2、通讀全文,領會文意,然後在結尾句中的方框處各填一個詞。

答:我明白,我也從我的□□那兒得到了□□。

3、“我”和乞丐互相握手的基礎是什麼?

答:。

4、“這也是恩惠啊”、“這”指的是什麼?

答:。

5、“我”爲什麼要向“乞丐”請求“原諒”?選出正確的若干項()

A、自己一時無法在物質上給乞丐以幫助,爲此深感內疚、自責。

B、自己也是一個一貧如洗的窮人,推己及人,同病相憐,爲囊中羞澀而深

感尷尬。

C、老人是物質上的乞丐,自己是精神上的“乞丐”,自己的人道主義思想渴

求得到老人的理解。

D、“我”在內心裏把“乞丐”當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爲未能在物質上幫

助自己的“兄弟”而深感不安。

6、結尾句有何深意?“我”從“老人”那裏到底得到了什麼?用簡練的語言加

以概括(不超過30個字)。

答:“我”從那位“乞丐老人”那裏得到了□□□□□□□□□□□□□□

□□□□□□□□□□□□□□□□。

7、從第二段的肖像描寫可以看出“我”的思想感情是。

8、本文最恰當的題目是

A、《乞丐》B、《握手》

C、《路遇》D、《兩個乞丐》

基訓能力訓練答案選擇答案:

1、A2、C3、C4、C5、B6、D7、B

語段練習(A)、(B)答案:

(A)

1、不能。因爲“臉上變了色”,自己並不能看到,只有憑自己的感覺體會,只能是一種估計

2、C

3、用“老了”代替“死了”

4、作爲封建禮教的代表人物,魯四老爺把祥林嫂逼至絕境,到死還是冷酷無情,大罵她是“謬種”

5、A

(B)

1、①紅腫②戰慄③冰冷2、兄弟恩惠3、彼此都是能理解對方的人4、“我”的言行所體現的同情心5、ACD/B錯在“一貧如洗”

6、老人對“我”的充分理解和堅持“我”的生活信念的力量

7、深切同情

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