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多篇山東臺兒莊古城導遊詞

多篇山東臺兒莊古城導遊詞

精選5篇山東臺兒莊古城導遊詞(一)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棗莊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棗莊觀光旅遊!我是小王,是大家此次棗莊之行的地接導遊員。坐在駕駛座上全神貫注開車的,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有着十幾年的旅遊車駕駛經驗,由他爲我們開車,交通問題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孔老夫子曾經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李師傅和我會像接待老朋友一樣爲大家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您的鼎立配合。在此預祝大家此次棗莊之行能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現在我們乘車前往今天的旅遊目的地“臺兒莊古城”,大家一邊欣賞沿途風光,一邊聽我講講棗莊的基本情況。

棗莊市位於山東省最南端,與江蘇省接壤。是魯南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之稱。建市於1961年,轄五區一市和一個高新區,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人口383萬。

棗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裏有中國最大的國家級湖泊類溼地——微山湖公園;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十二萬畝的“冠世榴園”;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因此,棗莊被譽爲“萬年家園,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臺兒莊是棗莊市下轄的縣級行政區,位於棗莊市最南部。歷史上的臺兒莊只是一個城鎮,乾隆皇帝御筆欽賜“天下第一莊”。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文化積澱,又爲這座城市賦予了歷史的厚重。途經臺兒莊的運河,是三千華里運河上保存最爲完好的一段,是“活着的古運河”,有人說,“觀長城上八達嶺,看運河到臺兒莊”,可謂真知灼見。

1938年春天,這裏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所以,臺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揚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

說話間,我們已經快進入臺兒莊古城景區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紅色旅遊車的車牌號:123456,我的手機號碼是13963239999,有什麼問題,您可以及時與我聯繫,現在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參觀!

現在我們參觀遊覽的是重建之後的臺城舊志景區,佔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95平方米,約佔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參將署、天后宮、翠屏學館、臺莊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水堂、三恪堂、魯南民居、閩南民居、久和客棧、臨水商鋪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築。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官式建築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爲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年1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臺兒莊分局。1938年初,成爲第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軍火庫,在臺兒莊大戰中,這批軍火發揮了作用。現爲“臺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前面這座牌坊爲臺兒莊“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臺兒莊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爲大衙門街,1947年,駐守在這裏的國民黨,把大衙門街改爲繁榮街,建國後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

這座拐角摟,爲京津冀地區的建築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捲棚,體現了這種建築的開放性。拐角樓佔地766平方米,建築面積1514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北樓經營茶藝。

這座白牆黛瓦、馬頭出牆的徽派建築,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後的久和客棧,佔地2415平方米,建築面積3554平方米,作爲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爲這一風格,見證着徽商在臺兒莊的創業歷史。

胡文廣原先是一位書生,乘船去北京參加科舉考試。途經臺兒莊,看到了這裏的商機,於是放棄科考,留在這裏經商。他的經商理念是“和爲貴”、“和氣生財”,沒過幾年,就成爲臺兒莊的富商。他把堂號取名“久和”,希望後人永遠恪守和爲貴的理念。

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築,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爲“可意樓”,通過這幅“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的楹聯,我們能夠猜到這是明清時期的青樓。右面這座名爲“可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它的主人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範”。

好了大家請跟緊我,注意腳下的臺階,我們現在所經過的這座橋就抒源橋,又稱“玉帶橋”,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的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13.9米,高3.25米,跨度6.2米,橋面寬2.2米,逝城所有拱橋中跨度最高的單孔石拱橋。

好了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個座建築就是扶風堂,這處宅院爲晉派建築,俗稱萬家大院,由臺兒莊四大家之一的“四十萬”興建。萬家在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臺兒莊,因漕運而發跡,鼎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餘家,官銀40萬兩,被稱作“四十萬”。這座建築,以四合院爲基本結構,採用青磚青瓦的樑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牆厚基寬,設計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爲臺兒莊之最。臺兒莊大戰期間,一度成爲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爲“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範例”。

前面這條河就逝運河,明萬曆二十一年動議開挖,三十二年通航,400年來未曾斷流。臺兒莊大戰期間,池峯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前面這個位置。1959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保留在舊城內,成爲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爲萬家私人碼頭,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用於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碼頭13座,這些古碼頭,在準備拆除的時候,因爲陳偉市長的發現,才被保留了下來,成爲見證“活着的運河”的歷史遺存。

廣濟橋,俗稱“丁字橋”,原爲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爲石橋。橋長11.8米,高3.1米,跨度5.8米,橋面寬2.7米,橋石爲皇宮專用的蘇州木瀆金山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賙濟大衆的慈善之情,稱其爲“廣濟橋”。

三恪堂與運河稅史館,爲魯南風格的民居,是臺兒莊富商陳家的府第,建於清朝末年,名爲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陳家對三恪的解釋是,對待天、地、人,都要謹慎恭敬。陳家先祖從安徽涇縣遷來,主人陳扶清官至六品,清末時出任稅務官。陳家在臺兒莊大戰前達到鼎盛,現存“陳萬祥”商號。

這樣的私人府第,只有大戶人家才能建成。一般的魯南民居,是土牆草頂,冬暖夏涼,適宜居住,只是不堅固,每隔幾年就要維修。那些經商賺了大錢的,往往大興土木,建造豪宅。魯南民居,宅院無論建得多大,門頭都要收斂。陳府的門頭不大,可是在大門西旁,建了幾間面朝衙門街的門市,使院落與院門保持勻稱。這臨街的門市,如今成爲運河稅史館。

這座建築爲臺莊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驛站逝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驛站的功能,一施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及僕從多寡,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臺莊驛爲水驛,是伴隨着漕運發展而設立的。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臺兒莊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編制增加到五人。

臺兒莊水驛佔地面積1108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爲蘇州園林風格。現在作爲驛站文化展示區,以詳實的資料、豐富的圖片、真實的文物,向遊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歷程。

這座廟堂式建築逝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爲翠屏學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爲義塾,對外收徒。該私塾1938年毀於戰火,現在原址重建。

這個大院爲日升昌票號的分號——日升昌記。爲典型的北方建築風格。據文獻記載,清光緒年間,山西人吳玉章從太原陽谷帶職來臺兒莊,開設“日升昌”分號,俗稱吳家票號,爲各路商賈辦理匯兌和存放金銀業務。這樣的票號,在臺兒莊有七家之多。吳家票號雖爲山西人所建,卻是典型的魯南風格。

現在主要通過實物、圖片陳列、多媒體場景再現等手法,用貨幣、契約、商標、印鑑、戥(deng)秤、稅單、股票等商業實物和資料,展示明清到民國時期的臺兒莊商貿文化,講述臺兒莊的商業文化變遷,特別是票號發展的歷程,從不同角度折射臺兒莊商業文化的流金歲月。

廣匯橋,俗稱“拱橋”,系花崗巖單孔全環形石拱橋。清順治五年(1648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11.5米,高3米,跨度5.7米,橋面寬2.96米。1938年毀於戰火,後搭建爲簡易石板橋供人行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駐臺參將趙登高陪同他遊覽了臺兒莊城。

當乾隆皇帝一步步走上這座拱橋時,一位女子說:“步步高。”

乾隆皇帝走到橋上,問:“這‘步步高’是什麼意思?”

這女子說:“萬歲爺洪福齊天,國運步步高揚,我們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問:“再往前走又有什麼說法啊?”

女子脫口而出:“萬歲爺,後頭更比前頭高啊!”

乾隆皇帝說:“你真是一張巧嘴。”

後來,城裏人把這位蘇州女子稱爲“巧嫂子”。

謝裕大茶行,是座木雕茶樓,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綺於雍正十年(1732年)建造,名爲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因臺兒莊商運興盛來這裏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築毀於1938年的戰火,因爲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爲茶藝文化展示區。

這座京派建築名爲文匯酒樓,原名“聚奎樓”,爲守備署守備瞿翼龍的後裔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造,經營沿運地方名吃,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時在此用膳而名聲大振。臺兒莊大戰勝利後,更名爲文匯酒樓,現爲大戰文化展示區。

到此我們今天的遊程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不周之處還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精選5篇山東臺兒莊古城導遊詞(二)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遊覽。臺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爲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臺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臺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臺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爲“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爲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臺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臺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說很多,比較可信的是,臺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爲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裏築臺而居,於是被稱作“臺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臺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臺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臺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臺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裏,也使用臺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臺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麪積,臺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臺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臺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爲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臺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臺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 標誌符號。

我們先說臺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爲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爲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着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說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在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00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爲明政府的 、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爲黃河爲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爲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爲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爲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臺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臺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爲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精選5篇山東臺兒莊古城導遊詞(三)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來給大家介紹2xxx年6月22日申遺成功的臺兒莊古城。我姓王,叫王洋,大家可以稱呼我王導,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臺兒莊是一座二戰名城,也是運河古城。它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還被乾隆皇帝御賜爲“天下第一城”,看到了嗎?小朋友們,那塊牌就是當年乾隆所寫。1938年,臺兒莊大捷,一舉成爲中國抗戰名城。

臺兒莊古城——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素有“中華最美水鄉”之稱,它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暨魯蘇豫皖的四省交界地帶。它是與華沙齊名的亞洲僅有一座的抗戰名城紀念城市,53處戰爭遺址保存完整,城內3公里的明清時代時期運河古道被旅遊專家組織稱爲“活着的古運河”,是一座八大建築風格融爲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於……好,我們不說多了,大家請看,這座古城西門上面還清楚地刻着繁體的“臺兒莊”三個字,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進了大門,往南走不久,大家就可以看見一個郵筒,在這裏可以瞭解大清王朝發行的各種郵票。大家看,那個東西像不像一條龍舟?船,對,所以這條街叫船形街,看!這就是當年乾隆巡遊臺兒莊的情景,滿族的服飾漂不漂亮?這邊的道升酒坊還完整地保存着以前的酒窖,酒就是這麼釀成的,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看那邊的步雲廊橋是多麼金碧輝煌,它的建築是多麼精緻。大家可以去那邊的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李宗仁史料館進行參觀,希望大家能玩得高興,半個小時後我們在碼頭集合,謝謝大家!

精選5篇山東臺兒莊古城導遊詞(四)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遊覽。臺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爲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臺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臺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臺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爲“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爲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臺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臺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說很多,比較可信的是,臺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爲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裏築臺而居,於是被稱作“臺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臺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臺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臺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臺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裏,也使用臺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臺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麪積,臺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臺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臺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爲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臺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臺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政治標誌符號。

我們先說臺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萬里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爲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爲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着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說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時期,在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XX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爲明政府的政治、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爲黃河爲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爲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爲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爲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臺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臺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爲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臺兒莊地勢較微山湖一帶低窪,其海拔高度低於微山湖的湖底。爲了防止汛期儲存的湖水通過運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員想出了多建船閘的辦法。在這段運河開通之初的明朝萬曆年間,從微山湖口的韓莊至臺兒莊,建起了八座節制閘。從南方載貨北上的船隻,經過船閘需要一定的時間,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臺兒莊等待,這個特殊的漕運樞紐於是滯留了大量流動人口,使得臺兒莊迅速繁榮。明末至整個清代,臺兒莊始終保持着“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臺兒莊是一個移民城鎮,這裏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沒有排外的“地頭蛇”欺負外鄉人。所以,南來北往的富商大賈,都願意藉助臺兒莊的商機創造財富,置辦家業,長久定居,進而捐助善款,修橋鋪路,建廟辦學,成爲臺兒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到清代的康熙年間,臺兒莊的常駐人口已經達到五萬人,流動人口達到七八萬人。由於在此經商和定居的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在營建自己的商鋪和住宅時,帶來了各地的建築風格,使得臺兒莊城裏集中了京派、晉派、陝派、魯南、江浙、徽派、閩南、嶺南、歐式、中東等不同建築;容納了儒教、道教、佛教、__、伊斯蘭教、媽祖等民間宗教在內的中外各大宗教,據文獻記載,大戰前的臺兒莊,大小廟宇多達72座;由於臺兒莊富有商機,吸引了官員、軍人、儒生、商賈、僧道、醫藥、農夫、匠人、武俠、梨園、術士、雜耍、藝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這裏駐紮、佈道、淘金和發展,成爲不同文化的匯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臺兒莊的文化標誌符號。

關於軍事符號,我想大家馬上就能想起發生在70多年前的臺兒莊大戰。詩人桑恆昌曾在一首詩裏寫到:“也許,臺兒莊沒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臺兒莊。”1938年的臺兒莊人,受交通和通訊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確確實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臺兒莊大戰不舒模最大的戰役,卻有着其他戰役所不能比擬的經典意義:它是戰爭以來,中國在抗擊外侮的正面戰場上打的第一次勝仗,也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敗仗,同時,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維護和平的力量第一次給軍國主義重創的戰役,它給法西斯的最終滅亡敲響了喪鐘,給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極大鼓舞。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在“亡國論”甚囂塵上的時刻,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國威,也給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建立了必勝的信心,徹底破除了軍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在中華民族面臨絕望的危急關頭,臺兒莊成爲中華民族不屈之地,維護世界和平之地。這一軍事標誌符號,體現了戰爭與和平的永恆主題。

在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史上,中國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大型會戰很多,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顧戰史,目前在海峽兩岸得到認同的將領,首選臺兒莊大戰的指揮者。這樣,臺兒莊又成爲國共兩黨聯繫互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政治標誌符號。

繁榮興盛了300多年的臺兒莊,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豐五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改道從山東入海,淤塞了山東境內的運河航道,京杭不能貫通,臺兒莊的繁榮受到影響。1938年春天,中日在臺兒莊持續了半個月的血戰,使這個稱得上中外建築歷史博物館的臺兒莊,無土不沃血,無牆不飲彈。堅固的城牆、威嚴的衙門、寬敞的會館、莊重的廟宇、華麗的商鋪、樸素的民宅,被夷爲一片廢墟。戰後,國民政府登報承諾,要重建臺兒莊。可是,因爲戰事緊張,加上後來的內戰,國民政府的承諾一直沒能兌現。臺兒莊的居民,在斷垣殘壁上重建的商鋪和民居,已經無法重現臺兒莊往日的輝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棗莊市人民政府市長、海歸雙博士陳偉,帶領政府部門和各區市的負責人,從滕州市的紅荷溼地上船,沿運進行考察,研究討論資源枯竭城市的發展戰略。汽船航行了11個小時,天色擦黑纔到達考察的終點臺兒莊。這時,臺兒莊區的一位負責同志告訴陳市長,在臺兒莊舊城區,還保留着一段明清時期的古運河。這段運河,因爲廢棄不用,在月河街一線留下了十多處古運碼頭。具有歷史視野和戰略眼光的陳市長,不顧一天的勞累,當即決定到現場進行考察。當他聽說上海的綠房子公司計劃投資六億元,把這一帶開發爲商品房時,陳市長立即下令叫停。之後,陳市長利用節假日,先後40多次到臺兒莊明查暗訪,發掘古城遺蹟。經過專家論證,市政府作出了重建臺兒莊古城的決定。這樣,我們在四百年前興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戰爭摧毀的基地上,復活了臺兒莊古城。

可以說,臺兒莊古城是搶出來的,挖出來的,創出來的:所謂搶,指的是搶救性保存與重建,如果不是陳市長當機立斷,所有的歷史遺蹟都在商品房開發過程中徹底破壞,失去了恢復的可能;所謂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與整個民族的文化精神相銜接,進行基因修復與再造;所謂創,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於戰前的原貌,而是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創造出康乾盛世時期的臺兒莊古城風采。決策者、設計者和建設者,本着存古、復古、生古的原則,使重建後的臺兒莊古城,承載了大戰文化、運河文化和魯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臺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楊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這裏,國家級的景點有,國務院第一個批准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溼地公園、國家級紅色旅遊景區、國家級愛國教育基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等。

今天我們到臺兒莊參觀遊覽的景點有: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觀、重建後的臺兒莊古城a區。

到達現場之後,各景點的導遊會給大家作具體的介紹。

我的介紹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精選5篇山東臺兒莊古城導遊詞(五)

先秦時期,區境屬徐、逼陽等國,爲吳、越、魯、宋、齊、楚諸強紛爭之地。考古證實,兩千多年前的逼陽故城即是一座古水城,2006年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漢魏晉時期,運河南北分屬傅陽、蘭陵兩縣。永嘉南渡,傅陽縣併入呂縣,後更名壽張縣。東魏以後,傅陽故地改屬承縣。隋代以降,承縣合併蘭陵縣,後稱蘭陵縣、嶧州、嶧縣。

唐代,臺氏在此立村,稱爲臺家莊。位於北門外的準提閣,建於唐代中後期,是臺兒莊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築。

北宋時期,狄青、蘇軾等人先後主持大規模開發徐州(古稱彭城)利國鐵礦,臺兒莊瀕臨之柤水開始擔負鐵礦石外運的功能,至此被稱爲彭河,俗稱運鐵河、新河、中心溝。

明萬曆年間京杭運河避黃改道經過臺兒莊時即借彭河通漕。

元代,始築土圩,城內建有三皇廟、玄帝廟等建築,逐漸形成集鎮,稱爲“臺家莊集”。

明末,臺家莊共有居民2千戶,始有“臺兒莊”一稱見載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揚州道立於臺兒莊東南黃林莊的運河防務碑。

由於黃河改道的影響,元、明時代,京杭運河一度借徐州至淮安一段黃河行運。但黃河時常氾濫,導致漕運常常受阻,於是便有了所謂“開泇口河以遠河勢”的開泇濟運議案。隆慶四年(1570年)翁大立首倡開泇,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正式准奏,次年在劉東星的主持下開通試運行。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以後,泇河完全取代黃河運道,成爲國家的經濟命脈和黃金水道。

歷史上,臺兒莊段運河下游水位比微山湖湖口水位低21米,落差大,水流急,水源主要來自微山湖,泇河開通時即設有八座船閘以節制水流。其中臺莊閘位於臺兒莊南運河上,是北上進京漕船由江蘇駛往山東時通過的第一道船閘。臺莊閘的設立,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爲商貿交易提供了機遇,促使臺兒莊的社會經濟迅速崛起,發展成爲鎮守魯南、拱衛徐州的戰略要地和匯通南北、商賈輻輳的水旱碼頭。

臺兒莊原爲嶧縣企彭鄉王目上社的駐地。明萬曆三十四年(1604年),基於臺兒莊段京杭運河防禦、維護和管理的需要,時任河道總督曹時聘奏請在臺兒莊段運河沿線置郵驛、設兵巡、增河官、立公署,臺兒莊開始成爲區域中心城市。明清時代先後在該河段設置了總河部院、東兗道、泇河廳、嶧汛、臺莊閘等五級管河機構,在臺兒莊設駐臺莊巡檢司、沂州鎮標前營(後改爲臺莊營)、臺莊閘汛等軍事機構,正三品參將、正五品守備、正六品通判、正七品把總、正八品縣丞、正八品外委千總、正九品巡檢使等各級官員皆在此駐守。

清順治四年(1647年),始建臺兒莊土城,翌年竣工。城邑傍運河而建,東西長1.1公里,南北寬1公里。咸豐七年(1857年),因舊基新築磚牆。新城牆底部爲土臺子,牆高4米,上砌垛口。城牆自底沿而上向內傾斜,磚牆內築土坯,上寬近3米。城門有6座:東門曰仰生,西門曰臺城舊志,北門曰中正,小北門曰承恩湛露,南門曰惠迪吉,小南門曰迎祥。東、西、南、北4門各建有兩層門樓,高約7米,上有崗樓,下爲通道,可行大車。護城河離城牆外9米,河寬10米,深2米,周長5.7公里。臺兒莊大戰前夕,古城內共有8條街道、13處碼頭、437個巷口、5000戶人家、20000間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