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小朋友們平時逛超市有購物經驗,他們對錶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和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在內容的呈現上,以學生熟悉的日常事務和生活爲場景,通過人民幣、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模型來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小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緊密結合生活情境,使同學們在具體實踐中瞭解小數的含義。

在初步認識小數的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同學說一說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小數,學生都很善於觀察,說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數,聯繫了生活,學生都很快地參與到課堂中,從而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學生會讀小數後,再次讓學生迴歸生活,說一說生活中的小數,讀小數我也選擇了讓學生讀生活中的小數,重視在具體情境下的表達。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和相關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二、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試讀小數和歸納小數的讀法時,我先讓學生試讀,通過讀多個小數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小數的讀法,先在小組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在教學一米三分米爲什麼是1.3米時,我也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繫,讓學生經歷猜測、舉例、驗證、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認識了小數,明白了小數的含義。學完例1後,讓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在通過同伴的交流促進每個學生感受理解小數表示的具體含義,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這節課通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了學習過程,爲學生營造了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在這節課中,我感覺也有很多不足:這節課中我雖然努力放手,讓學生多自主學習,但有時當學生說不出來,還會急於講述,“放”得還不夠。如:在講授1米三分米爲什麼是1.3米,學生已經明白,只是組織語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識點帶領學生重新說一遍。還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學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理解小數和分數的關係,正確的做出此題,但我仍然怕學生不理解,又解釋了很多內容,結果時間後面鞏固練習的時間很緊張。

總之這節課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生的生活很豐富,他們很善於觀察生活,教師應把學生的生活當寶貴資源,充分利用,通過已有認知引導新知。課堂上把學習的時間、空間、展示機會留給了學生。師生、生生間的共同探討交流、討論、才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這節課是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複習課。複習課通常給人的感覺是沒意思、無新意,學生也對複習舊知識不太感興趣,但就這一節課,我個人認爲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課堂“活而不亂”。平時教學中我與學生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在課堂上發言要有序,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要等到別人說完了再說,不在課堂上說與課堂無關的話題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我真切地感受到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注意力集中,學習有較強的目標性。我想一個形式上有秩序而內容上突顯個性、追求思維發展的課堂,纔是我想要的真正的課堂。

2、學生真正“動”了起來,思維“活”了起來。這節課中我力求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操作”中明方法,在“悟”中見真知。雖然是複習課,但我希望給學生新的感覺、新的收穫,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認識也進一步提高。例如,對單位的認識,有的學生還侷限於抽象思維來理解,通過複習交流,認識得到提高。讓學生真正對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有一定的理解,能夠把學到的數學知識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我覺得學生們還真的不簡單,當他們自己解決了一個問題,並且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時,我感到震驚,巧填單位和等量代換及互化問題一直是我們教學的重難點,可這些三年級的學生竟然自己解決了,我覺得學生的思維真的“活”了。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真實的,課堂因“我”而精彩。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研究者、發現者、欣賞者和參與者,引導學生去生活中尋找數學、研究數學,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美;在“算法多樣化”“歸類整理活動”中我看到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和算法的多樣性。我覺得每個學生在數學面前都是自信的,他們已經認識到數學是精彩的,他們每一個人的存在都使課堂更加精彩。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還應當多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多給他們上臺展示的機會。另外,趣味性還可以設計的'更濃厚些!!

一堂課過去了,但是還是有些東西值得我去回味和反思。因爲只有這樣,我才能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真正提高;只有這樣,我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也只有這樣,我才能更清楚地看到真實的自我!回首過去,展望明天。我已經踏上了“星光”這一艘巨輪,隨時準備揚帆起航,乘風破浪,衝向勝利的終點。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存在問題:學生估算意識淡薄。學生的生活經驗匱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機會,所以普遍覺得估算沒什麼作用,所以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下要用估算。爲此,只有明確要求估算時,他們才進行估算,沒要求時一律精算,他們覺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簡言之,就是因爲缺乏在具體情境中的估算體驗,所以造成估算意識的淡薄,當然估算意識的培養非一時而蹙的,需要有長期的體驗,才能逐漸培養起學生的估算意識。

1。從生活實際導入,創設了問題情景,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2。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創設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創設情景,感受估算的簡便,引導學生親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估算方法的探索,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題目:激流勇進票價6元,我們全班(56人)玩,大約付多少錢?選擇並說明理由:

學生在嘗試中發現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個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漸漸得出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課堂中上不足之處:對那些內向不喜歡發言的同學關注不夠,在合作交流中,參與的深度就遠遠不及活潑開朗的孩子,這就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當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二年級學生已掌握了退位減法,本節課的重點是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都要從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數加起來再減,這節課是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學中我分五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我先帶孩子們一起回憶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這些回顧性的複習不僅是對知識的回憶,更是爲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作好鋪墊。第二層次自己利用課件出示美麗雲南情景圖根據情景圖讓學生自學數學書22頁的內容,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學習從而列出一個減法算式,並且知道爲什麼用減法計算。第三層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結果嗎?把你的想法給同桌說說,交流估算方法。第四層次筆算517-348=,連續退位減法並沒有很多新知識,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學生正處於跟着教師走,思維逐步訓練發展的階段,我先讓學生嘗試筆算,再交流算法,學生們各抒己見,同桌說,小組說,個別說,最後老師把算法打到課件上,學生對着課件說,達到讓每個學生都說出筆算方法,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該怎麼辦,每個學生都很清楚,從而大家總結出連續退位減法的筆算法則,第五層次當堂訓練自己設計三個挑戰,挑戰一做一做,挑戰二數學醫院,挑戰三送信。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

1、課後發現學生對於連續的退位減法還有一些問題,需在今後多加練習,同時繼續培養學生的互幫互查的學習習慣。

3、在利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方面還有待今後不斷提高。

改進建議:師生共同交流、分析計算過程:個位上7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十,個位就變成了17,17減去8等於9;十位退了1還剩下0,0減4也不夠減,從百位退1當十,10減去4等於6;百位退了1還剩下4,4減去3等於1。應該再多讓學生多說、採取全班說,同桌說、四人小組說,及時鞏固。

國小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五

半個學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本學期學生的幾種現像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在國小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最撓頭的是怎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裏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複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會取得不同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爲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儘管要通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麼大的容量,由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爲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學習中是隨着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以我現任教的三年級爲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覈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爲什麼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於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差生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方法,更有甚者連練習題都不願意做。而對於這部

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生,我認爲我們可以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這樣差生會更差,作爲教師應該及時補差,不讓學生掉隊。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纔會收到實效。

國小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六

三年級的數學,在國小階段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其中也有不簡單的,較複雜的口算,所以我在上課之前都進行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認真寫好教案。不斷增強專業技術水平,努力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利用南北組進行比賽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數學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數學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其次,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爲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去搜集資料,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我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鍼對性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對學習萌發興趣。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

我所教的三年級,學生比較重視數學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如:李鳳蘭、李凡、李寶等。但有爲數不少的學生,因爲怕被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也因爲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在班級裏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爲。與此同時,爲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認真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七

1、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的認知經驗出發,恰當地確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讓學生感受到用集合圈來解決問題的價值,又能讓學生掌握使用集合圖解決重疊問題的方法。尤其是最後的鞏固、拓展題的呈現,結合了學生的實際,順其自然,把學生思維的觸角引向深入。

2、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注重圖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結合。本節課的設計意圖在充分發揮集合圖的作用,但同時加強學生對文字信息的理解。通過站一站、畫一畫、說一說、想一想等方式讓學生既溝通了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聯繫,又體會到圖形、算式之間的聯繫,爲建立數學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3、本節課是在找準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困惑點的基礎上,尋找了一條符合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途徑。首先從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出發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學習新知識服務。教師只有課前知學,然後才能知教。然而怎樣去知學?又怎樣去知教?是需要課前花足時間去思考的事。

國小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八

教材分析

《摸球遊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節的內容。

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並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這樣的詞語描述這些現象。在此基礎上本節課通過摸球遊戲讓學生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並能用“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詞語進行描述,爲今後學習等可能性以及用數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上,教材安排了“想一想”、“摸一摸”、“填一填”的環節,讓學生經歷實驗驗證猜測的全過程。通過“猜測——試驗——分析實驗數據——推測”,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

教材安排了“試一試”,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同時讓學生明白隨機觀念不是一次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一次兩次的試驗就能形成的,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諸如以上那個的錯誤觀點,需要教師適時引導。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主要把重點放在讓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讓學生髮現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同時學會如何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進而進行合理大膽推測的。

學情分析

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並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這樣的詞語描述這些現象。在此基礎上本節課通過摸球遊戲讓學生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並能用“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詞語進行描述,單從知識本身來講沒有多大難度,但一定要讓學生在摸球遊戲的過程中自己去感受到可能性的大小,爲今後學習等可能性以及用數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瞭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對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描述。

3、結合具體情境,能對某些事件進行推理,知道其可能性的大小。

二、方法與過程

以摸球遊戲爲情境,通過“猜測——試驗——分析實驗數據——推測”,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生通過試驗操作、分析推理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難點:利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