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精品多篇)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精品多篇)

九年級歷史複習的有效方法 篇一

一、學會聽課

用新的方式聽老師複習階段的輔導課。複習階段聽老師講課,聽什麼?聽思路,聽提煉,聽挖掘,聽補充、聽小結,聽解題方法的指導。聽課過程中,一有所得,當即記於課本天頭地腳處,以供備忘,正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二、學會課後自己整理教材

在歷史能力測試中,分成兩個部分:一是閉卷的選擇題;一是開卷的材料分析題。主要考察同學對歷史史實的認知和遷移以及運用基本的歷史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和運用。千變萬化的能力測試題都離不開考察你對教材的認識。所以,要以不變應萬變,抓住教材爲本。在整理教材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幾方面:

(1)知識主幹化。在知識結構的框架下,記住其中的主幹知識,不要孤立的記憶它。所謂的主幹知識,是指按課標要求掌握的重大歷史事件(或人物)的內容和影響(或作用)。表現在課文中,即是每一課子目的核心內容。這些內容不多,記住的目的是爲了突出重點,並能由此而鏈接更多的知識點,提高對知識的積累量,進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效力,以及準確性。這部分往往會在閉卷的選擇題部分來考察。

(2)知識線索化。在對每一單元知識結構整理的基礎上,聯繫比較上一單元和下一單元的知識,整理出本冊書的知識線索,這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在知識線索下,加強對知識因果關係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證、多角度地分析。並要注意這些歷史對今天社會建設中的啓示。這類知識一般在開卷部分以材料爲載體多重設問來體現。有的同學往往認爲歷史考試中有很大部分是開卷的,所以沒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試中時間緊,如果對教材沒整體認識和熟悉,根本沒法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檢測內容。因此,教材知識的線索化這個環節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圖、文獻材料和註釋和課文中補充的小字。課文中的插圖:可以用來)本站●(加深對課文中相關知識的理解。首先,要善於觀察,抓住其中隱含的歷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識圖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圖中的圖示含義、線條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國名的變化;瞭解人物圖中的神態;發現景物圖中的細節和特徵等。文獻材料:一般在課文中用黑體字表現,它是史實來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學習時,注意其出處,聯繫課文相關內容,解讀其中語句的含義,這樣能幫助我們提高閱讀能力,形成論從史出、史證結合的學習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檢測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現,考查學生的歸納和知識遷移能力。這個環節的培養有利於我們在考場上把沒見過的材料與我們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

三、注意歷史複習中的記憶方法。

許多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有好的記憶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知識的記憶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有以下幾種:濃縮記憶法、圖示記憶法、數字歸納記憶法、聯想比較記憶法。

九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部編版 篇二

★第1課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時間:1917年3月

2、結果:。了沙皇專制統治。

3、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革命後形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臨時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對外繼續進行一戰。

2、領導人及地點:列寧,彼得格勒。

3、經過:彼得格勒起義勝利,建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

4、性質:人類歷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5、政權鞏固:粉碎了外國武裝干涉、國內。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

6、意義:

⑴是人類歷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⑵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⑶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

7、鞏固政權:經過三年國內戰爭,1920年蘇俄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勝的無產階級政權。此後,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8、對中國的影響:十月革命後,中國的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新經濟政策

1、背景:

⑴國內戰爭結束,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恢復經濟。

⑵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強烈不滿。

2、時間:1921年

3、領導人:列寧

4、內容: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5、作用: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政權。

6、評價:是列寧從俄國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二、蘇聯成立

1、時間:1922年底

2、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3、最初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4、擴大:後來擴大到15個加盟共和國。

5、解體:1991年底。

九年級全冊歷史資料 篇三

第1課人類的形成

一、人類的出現

1、現代人類從非洲南方古猿進化而來(屬“正在形成中的人”)。

2、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任何動物的根本區別。

3、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階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國丁村人、(德國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國山頂洞人、(法國克羅馬農人)。

5、晚期智人出現的同時,現代人種的差異也顯現出來。

6、三大人種(即黃種、白種、黑種人)

出現的原因: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衆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二、氏族社會

1、氏族社會的不同階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婦女在採集和家務勞動中舉足輕重,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隨着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起來,男子逐漸取代婦女成爲主要勞動力,開始支配社會,父系氏族逐漸取代母系氏族。

2、國家的產生:父系社會後期,隨着社會矛盾的加劇,統治階級設置了一系列機構和設施,如政府、軍隊、監獄和城牆等,它們的出現,標誌着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的產生。

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一、金字塔的國度——古代埃及

1、國家的出現、統一及滅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羅河沿岸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③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滅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權力的象徵。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古巴比倫

1、公元前3500年以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

2、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一些小國。後來,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當地居民並把他們變爲奴隸,先後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2、印度的等級制度

①統治階級: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

②被統治階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響:種姓制度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並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四、古代文明爲什麼多發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氣候溼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河水定期氾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

二、雅典城邦的繁榮

1、經濟: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2、政治:伯利克里擴大公民的全力,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利機構公民大會;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三、斯巴達城邦的繁榮

1、經濟:斯巴達地處內陸,以農業爲主;2、政治:少數奴隸主貴族專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軍事訓練。

四、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③對戰國家:羅馬?迦太基

2、西羅馬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

②過程: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獨攬國家大權,成爲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

五、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爲東、西兩部分;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誌着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紀前後,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大和不斷征服擴張,於5世紀統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時間:7世紀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

2、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爲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3、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

三、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伊斯蘭教的誕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爭奪水源和牧場,部落間相互仇殺。在內部矛盾叢生、商路不暢,引起商業衰落、生產停滯和外部勢力入侵。在這種形勢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

2、過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並在麥加傳教?622年,穆罕默德帶領教徒出走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四

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

二、雅典城邦的繁榮

1、經濟: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2、政治:伯利克里擴大公民的全力,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權利機構公民大會;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三、斯巴達城邦的繁榮

1、經濟:斯巴達地處內陸,以農業爲主;2、政治:少數奴隸主貴族專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軍事訓練。

四、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③對戰國家:羅馬?迦太基

2、西羅馬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統治,以穩固政權;

②過程: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獨攬國家大權,成爲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

五、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爲東、西兩部分;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誌着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紀前後,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大和不斷征服擴張,於5世紀統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時間:7世紀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

2、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爲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3、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

三、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伊斯蘭教的誕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爭奪水源和牧場,部落間相互仇殺。在內部矛盾叢生、商路不暢,引起商業衰落、生產停滯和外部勢力入侵。在這種形勢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

2、過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並在麥加傳教?622年,穆罕默德帶領教徒出走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一、等級森嚴的歐洲封建社會

1、法蘭克王國的興起: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

2、查理?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級制度

內容: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爲封主服兵役。

3、特點:西歐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係。

4、羅馬教會的地位及影響: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九年級歷史資料----三大教宗 篇五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創立時間:公元前6世紀;地點:古印度;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

2、

____

創立時間:公元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

3、伊斯蘭教

創立時間:公元7世紀;地點:麥加;創始人:穆罕默德

▲共同特點:三大宗教均產生於亞洲,教義中均宣揚“忍耐順從”。

第9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一、傑出的科學家

1、阿基米德

①品質:阿基米德從小善於思考,喜歡辯論;

②重大發現及發明:槓桿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車

2、亞里士多德——“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二、文學與戲劇

1、《荷馬史詩》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荷馬;

②價值: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2、《俄底浦斯王》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索福克勒斯;

②“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

3、《天方夜譚》—阿拉伯民間故事集

三、著名建築

1、阿拉伯式建築代表:麥加大清真寺(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

2、哥特式建築代表:巴黎聖母院(始建於2世紀,歷史一百八十多年建成)

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一、文藝復興

1、時間及地點:14世紀前後,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

2、根本原因:意大利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經濟基礎)

3、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4、特點:借古典文化宣傳5、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6、代表任務及其作品:

①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長詩《神曲》;

②文藝復興的藝術家——達?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③文藝復興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英國),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文藝復興摧毀了中世紀教會的精神獨裁,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爲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西歐社會由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的過渡。

二、新航路的開闢

1、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商品經濟活躍;

②其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造船技術進步、地圓學說流行、指南針得到廣泛應用。

2、過程:

①迪亞士—葡萄牙資助—1487--1488年—開闢從歐洲到達印度洋的航路,並發現好望角;

②哥倫布—西班牙資助—1492年—開闢通往美國的航路;

③達?伽馬—葡萄牙資助?—1497--1488年—開闢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大陸的新航路;

④麥哲倫—西班牙資助—1519--1522年—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旅行。

3、影響:①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②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③爲殖民掠奪開闢道路,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給亞、非、拉各洲帶去災難。

第11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君權神授”下的英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間:1640年—1688年)

1、根本原因:英國實行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3、開始的標誌:議會重新召開(或議會同國王的鬥爭)

4、領導階級:資產階級、新貴族;領導人物:【克倫威爾】

二、查理一世命喪斷頭臺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英國成立共和國。

三、《權利法案》的頒佈

1、查理二世復辟,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

2、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

3、頒佈時間、目的及其意義

學優網

①時間:1689年;

②目的:爲了限制國王的權利;

③意義:⑴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⑵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王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爲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九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六

1.人類歷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

3.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蘇俄)。

4.列寧找到一條小農佔優勢的落後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的標誌:1921年實施的新經濟政策。

5.蘇聯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標誌: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

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標誌: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

8.最能體現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凡爾賽和約》內容:殖民地問題。

9.華盛頓會議的受益國:美國;的受害國:中國;受限制最厲害的國家:日本。

10.羅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點(“新”的體現):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11.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對工業進行調整。(由於羅斯福新政只是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的調整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因此並沒有根除經濟危機)

12.綏靖政策的實質:縱容法西斯的侵略。

13.綏靖政策達到頂峯的標誌:1938年9月慕尼黑陰謀。

14.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誌:1938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15.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的標誌: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

16.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或規模)的標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珍珠港事件)。

17.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標誌:1942年元旦《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轉折點: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19.歐洲第二戰場開闢的標誌:諾曼底登陸。

20.“二戰”歐洲戰爭結束的標誌: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21.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標誌: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22.二戰後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美國。

23.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的負債國:美國。

24.20世紀90年代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其特徵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的經濟體:歐盟。的政治體:聯合國。

26.20世紀50──70年代經濟發展最快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

27.印巴衝突的根源:“印巴分治”(蒙巴頓方案)。

28.中東問題的關鍵:巴以衝突。中東問題的本質:領土爭端。

29.美蘇戰時同盟關係的破裂和美國蘇之間冷戰開始的標誌:1947年美國出臺“杜魯門主義”。

30.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的標誌: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

31.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結束(冷戰結束)的標誌:1991年底蘇聯解體。

32.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重要挑戰: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

33.我國政府應對全球化趨勢的最主要措施:2001年加入WTO。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梳理 篇七

一、英國的憲章運動(1936~1848年)

1、背景:隨着工業革命發展,廣大工人爲了改善勞動、生活條件、提高政治地位積極進行鬥爭

2、概況:(1)特點:規模大、持續時間長,要求取得普選權。

(2)性質:世界上第一次羣衆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3)意義:標誌着英國工人階級開始作爲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

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條件:(1)經濟前提: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階級基礎:工人運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指導

(3)思想來源: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4)實踐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參加工人運動,總結鬥爭經驗,並把它上升爲理論。

2、標誌: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3、組成: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4、意義:使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

三、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資產階級梯也爾政府對外投降賣國,對內鎮壓人民。

2、經過:(1)1871.3.18,巴黎工人起義推翻資產階級政府;(2)1871.3.28,巴黎公社宣告成立;(3)“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失敗

3、意義: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其經驗和教訓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着後人。

4、失敗原因和教訓:①敵人力量強大,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時期;②無產階級自身尚未成熟

5、《國際歌》廣泛傳唱:公社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作詞,工人作曲家狄蓋特譜曲。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梳理 篇八

一、工業革命

1、含義:又稱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時期由工場手工業階段到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它既是生產領域的一場大變革,又是社會關係方面的一次革命,它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2、原因:工廠手工業的生產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的需求。

3、概況

(1)最先開始:英國標誌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

(2)特點:從棉紡織業開始;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

(3)瓦特改良蒸汽機:1785年,改變工廠佈局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4)現代化交通工具的發明:美國人富爾頓發明輪船;英國人史蒂芬發明火車

4、英國工業革命完成:1840年前後,大機器生產代替了工場手工業,後擴展到法、美等國。

二、工業革命的影響

1、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2、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確立對世界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