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遊子吟賞析(共1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7篇《遊子吟賞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遊子吟賞析》相關的範文。

遊子吟賞析(共17篇)

篇1:《遊子吟》賞析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最爲膾炙人口的詩作。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此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一直廣爲傳誦。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着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纔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計劃反對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爲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難受?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爲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全詩最後用一雙關句,寫出兒子對母親的深情。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遊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篇2:《遊子吟》 賞析

《遊子吟》 賞析

《遊子吟》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纔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爲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爲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原文: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釋:

(1)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

(2)吟:詩體名稱。

(3)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

(4)臨:將要。

(5)意恐:擔心。

(6)歸:回來,回家。

(7)言:說。

(8)寸草:小草。這裏比喻子女。

(9)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

(10)報得:報答。

(11)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曆正月爲孟春,二月爲仲春,三月爲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着子女。

翻譯: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篇3:《遊子吟》賞析

“母愛”是人類純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學創作的永恆性主題。謳歌之惟恐不逮,佳作自然不少。早在《詩經》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的詩句,簡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聲。而唐代詩人孟郊(字東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的《遊子吟》,更是一首歌頌偉大母愛之作。它把人類偉大的母愛置於特定的藝術氛圍中,加以弘揚和歌頌,使之膾炙人口,連不識字的婦孺都會記誦不差: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一首樂府詩,詩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簡括的語言勾勒出慈母爲遊子縫製衣裳的場景,抒發了遊子思鄉念親的至深情感。首聯,“遊子”,本謂遠遊的客子。《史記》“遊子悲故鄉”。也許慈母意想到了遊子的奔走之勞,風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詩一開頭,就似籠著一層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詩看,“遊子”也可指離鄉遠遊的舉子。有唐以來,開科取士,遊子不絕於途,輾轉流徙,飢寒相侵,倍受艱辛,“古若不置名,道路無欹傾”。詩人以其親身體驗和感受,把遊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濃縮和“轉嫁”,讓人細味和借人傳達,如此,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實況,賦予了詩的社會意義,表明了自己對生活的評價。接著,詩人進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愛的含蘊,原來臨行縫製的遊子衣上,密密匝匝飛走的針線,竟是慈母的絲絲縷縷情思。“遊子無寒衣”,“遊子暮何之”,也許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遲遲歸”的內涵。“短章蘊藉”(《白石道人詩說》),是詩意的生髮,更是意境的昇華。末尾二句,從意義上說,是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化出,但較之原詩句,比擬切當,對比強烈,形象更爲鮮明;而且“遊子不言苦,家書但云安”,要解脫和拋卻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難而前,銳意進取,冀報恩於萬一,給人以奮發和鼓舞,因此,詩句的思想意義也更深刻和積極。

此外,就詩的藝術性看,有兩點值得注意。這既是“雅俗共賞”的一個原因,也可窺見詩人的藝術探索之一斑。

一是濃情淡化,引起廣泛的共鳴。共鳴,是文藝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在讀者身上引起的共同激情,和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主人公一起體驗他的痛苦、磨難和願望等;濃情淡化,是指作者通過對藝術的理解,把濃烈感情融注在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而使讀者覺著是淡然地傳達出來的。這首小詩濃情淡化,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詩的審美客體僅是慈母爲遊子縫製征衣所生髮的感情;但它喚起的卻是人們對母子至性情愛的體驗中的理解、同情而至反思。爲什麼?我們不能不從詩人對審美意識的.理解去探求,慈母爲遊子縫製衣裳,是最爲習見的生活圖景,而其中浸透的卻是深入骨髓的感情。誰無父母,誰無兄弟?離親別故在社會現實生活的人際活動中總會發生的,思親戀故之情又誰能避免?人們讀文藝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總是有所希冀的,解除痛苦,獲得歡娛,哪怕是一瞬間的。一個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撞擊力在讀者身上引起的迴應力應該是適度的,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沒有提供特定的背景、環境及其他,但蘊藏的故鄉之思的感情是深厚真摯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淡淡的說出,引起了至今千年的共鳴。《遊子吟》使濃烈深厚的感情“輕描淡寫”似地傳達出來,在讀者心理上,引起震動,像山泉沁入心脾,給人以某種滿足、慰藉和感奮。總之,這首詩的情思、哀愁、藝術氛圍都是淡淡的,然而人們卻從中產生共鳴,引起反思和感奮。

二是沖淡的感情得之於平和的語言,這也得益於民歌形式的運用。這首詩是抒情詩,體例爲樂府詩,它俚語入詩,明白曉暢,著語不多,純是白描,洋溢著強烈的生活氣息,那真摯深沉的感情就從平淡的語言中得出。從而較爲適應廣大讀者的審美心理,使人們自覺地接受其詩歌的思想,心靈得到了陶冶和淨化。

總之,這首抒情小詩歌頌了偉大的母愛,稱得起廣泛流傳千古不朽之作。而戀母、思鄉、念國,似在人們情感上一脈相承而呈現階梯性或說檔次,因此這首小詩,在今天更能激起海外同胞思鄉念國的情感,產生特殊的反響,那麼,它的思想意義和藝術上的探索也就有更值得注意的東西了。

篇4:《遊子吟》賞析

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它把人類偉大的母愛置於特定的藝術氛圍中,加以弘揚和歌頌,使之膾炙人口。

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纔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所作。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顛沛流淳,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此詩寫的正是這樣的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都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這是一首樂府體詩,詩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簡括的語言勾勒出慈母爲遊子縫製衣裳的場景,抒發了遊子思鄉念親的至深情感。全詩淳樸素淡、情真意切,撥動了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尤其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兩句已成爲千古流傳的名言佳句。

首聯,“遊子”,本謂遠遊的客子。《史記》“遊子悲故鄉”。也許慈母想到了遊子的奔走之勞,風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詩一開頭,就似籠着一層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詩看,“遊子”也可指離鄉遠遊的舉子。有唐以來,開科取士,遊子不絕於途,輾轉流徙,飢寒相侵,倍受艱辛,“古若不置名,道路無欹傾”。詩人以其親身體驗和感受,把遊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濃縮和轉嫁,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實況,賦予了詩的社會意義。

次聯,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着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詩人進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愛的含蘊,原來臨行縫製的遊子衣上,密密匝匝飛走的針線,竟是慈母的絲絲縷縷情思。“遊子無寒衣”,“遊子暮何之”,也許就是慈母系情的 “意恐遲遲歸”的內涵。“短章蘊藉”(《白石道人詩說》),是詩意的生髮,更是意境的昇華。

尾聯,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化出,但較之原詩句,比擬切當,對比強烈,形象更爲鮮明;而且“遊子不言苦,家書但云安”,要解脫和拋卻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難而前,銳意進取,冀報恩於萬一。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母愛”是人類純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學創作的永恆性主題。《詩經》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的詩句,簡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聲。冰心也在詩裏寫道:“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和真切情意。平和的語言,這也得益於民歌形式的運用。它俚語入詩,明白曉暢,着語不多,純是白描,洋溢着強烈的生活氣息,那真摯深沉的感情就從平淡的語言中得出。

這首詩對後世影響很深。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愛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總之,這首抒情小詩歌頌了偉大的母愛,稱得起廣泛流傳千古不朽之作。千百年來撥動了無數讀者的心絃,引起了萬千遊子的共鳴。

篇5:《遊子吟》賞析

《遊子吟》賞析精選三篇

【原文】

《遊子吟⑴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⑵。

臨行密密縫⑶,意恐遲遲歸⑷。

誰言寸草心⑸,報得三春暉⑹!

⑴吟:吟誦。

⑵遊子:出門遠遊的人。即作者自己。

⑶臨:將要。

⑷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⑸言:說。寸草:萱草。萱草(花)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相對於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來表達子女的孝心。

⑹三春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曆正月爲孟春,二月爲仲春,三月爲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着我們。

希望本文遊子吟古詩賞析(共4篇)能解決您的問題。

慈祥的母親手裏把着針線,爲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她忙着縫得嚴嚴實實,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賞析一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爲遊子趕 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爲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篇6:《遊子吟》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着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纔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爲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爲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篇7:《遊子吟》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真切地歌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真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照料着我們,培育着我們。詩的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它用平時我們最常見的兩樣東西——針線和衣服,來表達了母親對子女們的關愛。第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則表達出了兒子要出遠門,母親爲兒子擔憂的神情,因爲她怕這一去可能會不復返。而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寫出了孟郊自己心裏面最最真摯的看法,從他的詩句中我也感受到了這偉大的母愛!我們就像大自然中的一顆小草,母親就如陽光、雨水一般,光照我們,呵護我們。這樣的深情厚誼,我們做子女怎能報答的了呢?

這首遊子吟以遊子的感恩之心爲主線,來表達母愛的偉大。書上說:“上帝無法照顧每一個人,所以才創造出母親。”母親關愛我們,呵護我們,完全是以自己的本性,毫無怨言的教育我們,就像遊子吟中的這個慈母,把自己對兒子的愛化爲一針一線,讓我讀着讀着感到了溫暖。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篇8:《遊子吟》賞析

《遊子吟》精選賞析

賞析一: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爲遊子趕 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爲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賞析二:

“母愛”是人類純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學創作的永恆性主題。謳歌之惟恐不逮,佳作自然不少。早在《詩經》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的詩句,簡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聲。而唐代詩人孟郊(字東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的《遊子吟》,更是一首歌頌偉大母愛之作。它把人類偉大的母愛置於特定的藝術氛圍中,加以弘揚和歌頌,使之膾炙人口,連不識字的婦孺都會記誦不差:

篇9:《遊子吟》賞析

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詩文解釋】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遊子吟【詞語註釋】

遊子:離家在外的兒子。

意恐:擔心。

寸草:小草,比喻遊子。

三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母親對子女的關心。

遊子吟【詩文賞析】

唐代詩人孟郊一生窮困潦倒,50 歲才中了進士,做了溧陽縣尉一個卑微的小官。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瑣瑣碎碎點點滴滴的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擔心兒子遲遲難歸,所以針針線線,細細密密,將愛心與牽掛一針一線縫在遊子的衣衫之上。

遊子吟【作者介紹】

孟郊(751年-815年),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汝州(今屬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詩人,少年時期隱居嵩山。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河南府今洛陽),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憲宗元和九年,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張籍私諡爲“貞曜先生”。孟郊仕歷簡單,清寒終身,爲人耿介倔強,死後曾由鄭餘慶買棺殮葬。故詩也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孟郊現存詩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篇10:《遊子吟》賞析

《遊子吟》

今天覆習孟郊的《遊子吟》,原文如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的大意是:夜已深沉,在昏暗的油燈下,慈祥的母親不停地揮動着手中的針線。那是母親爲了離鄉遠行的兒子,在精心地連夜趕製他身上的衣衫。將要出行了,母親還在一針一線,認認真真,密密匝匝地縫綴着。總是擔心,兒子歸家歸得晚,一人在外,衣服破損了,無人幫他縫補。父母恩情似海深,母愛如春天般溫暖,像陽光一樣照耀着子女。相較於父母恩情,子女那微不足道的孝心就像小草那樣微小,簡直不值一提。有誰敢說,這一點點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在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有力地說明這首《遊子吟》寫於溧陽(今屬江蘇)。據資料記載,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纔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他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孟郊這首《遊子吟》是一首著名的歌頌偉大母愛的五言詩。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孟郊對母愛的無尚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此詩情感真摯自然,毫無華麗詞藻,毫無雕飾痕跡,而是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爲傳誦,可以說老幼皆知、耳熟能詳。

縱觀全詩,情真意切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這是一首發自肺腑的母愛頌歌。孟郊在這首《遊子吟》中,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千百年來撥動無數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讀到這首詩,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親,想起母親疼愛自己的點點滴滴,情到深處,也許會眼角溼潤,也許會止不住流下晶瑩的淚珠。據說,前些年,香港舉辦了一項活動——“我最愛的十首唐詩”,評選結果按得票多少爲序,最後在衆多唐詩中,孟郊的《遊子吟》名列榜首。而且,這首詩還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定爲向世界各國推薦的學生優秀讀物。

篇11:《遊子吟》賞析

《勸學》

今天覆習孟郊的《勸學》,原文如下: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爲,豈能長少年。

這首詩大意是:只有擊打石頭,纔會迸發出火花,才能實現生火的目的。如果不擊打,石頭原本什麼樣還是什麼樣,連一點兒煙也不會冒出。同樣的道理,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各種知識,才能明白事務的法則和規律;沒有人生而知之,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人不是天然就會很多知識的。任何事情都必須自己去實踐,在實際運用中再認識、再提高。別人得到的知識,於己無關,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是人生最好的年華,必須不辜負青春、不辜負時光,趁早努力。人生短暫,怎麼可能長期都是“少年”。

孟郊這首《勸學》是一首五言律詩,全詩四句四十個字,採取類比的方式,用石頭只有擊打才能產生火花的生動比喻,闡述了人如果不好好學習,知識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世上只有“學而知之”,不存在“生而知之”,而且,學習“須早爲”,必須趁早、趁青春年少,如果一旦錯過了學習的時間,少年時光不會重來,從而深入淺出地論述了學習讀書的重要性。

篇12:《遊子吟》賞析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爲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爲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區小草,母愛如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篇13:《遊子吟》賞析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釋

1.遊子吟:遊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詩歌的一種名稱。

2.寸草:在這裏象徵子女。

3.心:草木的基幹叫做心。在這裏“心”字雙關。

古詩賞析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纔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爲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爲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詩的大體內容,在準備小升中考試時,可以做複習材料看看,有助於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篇14:《遊子吟》賞析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釋:

【1】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2】臨:將要。

【3】意恐:擔心。

【4】歸:回來,回家。

【5】誰言:一作“難將”。言,說。

【6】寸草:小草。這裏比喻子女。

【7】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

【8】報得:報答。

【9】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曆正月爲孟春,二月爲仲春,三月爲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着子女。

作品賞析:

詩人50歲才任溧?陽縣?尉,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爲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句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爲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瑣瑣碎碎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堪比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爲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的孝心怎麼報答得了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全詩最後用一雙關句,寫出兒子對母親的深情。

全詩無華麗的辭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代,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遊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篇15:《遊子吟》賞析

《登科後》

今天覆習孟郊的《登科後》,原文如下: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之前已經參加過兩次進士考試,都沒有考上。在他46歲那年,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這一次本來也沒抱什麼希望,畢竟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來到京城參加考試,最終也就只有二三十個人能通過考試。然而,這次,他終於出人意料地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立即作了這首《登科後》,以表達無法自抑的激動和喜悅心情。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過去的不如意,生活的困頓,別人的冷眼,個人的落魄,都已經不值一提了。今天,金榜題名,我長久鬱結的悶氣,終於煙消雲散。我揚眉吐氣,心情暢快,思緒高漲。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今天是個好日子。春風輕拂,春花盛開,我也心花怒放,我人生的春天終於到來了。如願考取功名,終於稱心如意,我迎着浩蕩春風,縱馬奔馳。我走馬觀花,彷彿,一天之內,就能看遍繁華似錦的長安。

大家都知道,人生有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金榜題名時的喜悅,自然讓人高興不已。孟郊當然也是滿心歡喜,得意非凡,高高興興地寫下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不僅道盡了金榜題名的喜悅之情,更給後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看花”兩個膾炙人口的成語。人生路很短,人生路很長。人生不只有坎坷,人生也有得意飛揚。人生如潮汐,潮漲潮落,本屬平常。惟願!失意時,勇敢面對!得意時,盡情歡暢!

篇16:《遊子吟》賞析

遊子吟全詩原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全詩拼音版

cí mǔ shǒuzhōngxiàn,yóuzǐshēnshàngyī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línxíngmì mìféng,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shéiyán cùn cǎo xīn,bàodésān chūn huī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全詩意思: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遊子吟全詩註釋:

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裏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曆正月爲孟春,二月爲仲春,三月爲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着子女。

創作背景: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爲傳誦。

《遊子吟》寫於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纔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遊子吟全詩賞析: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遊子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爲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爲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遊子吟》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遊子吟》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遊子吟》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篇17:《遊子吟》賞析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嘮叨——“楠楠,快,好起牀了!不然要遲到了!”“今天天氣冷,多穿件衣服,感冒了可是很難受的!”“路上小心,可不要在路上玩耍啊!”“上課可要認真聽啊!做作業千萬不能粗心大意!”……從我記事起,媽媽的嘮叨就像空氣,瀰漫在我的周圍,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一聽到媽媽的嘮叨,我就覺得挺煩人的,心裏暗暗地想着:只有30出頭,竟得了“老年綜合症”啊!真要到老了,那還得了啊!可是後來我對媽媽的嘮叨卻有了新的認識。那是去年冬天,早上起牀天還是豔陽高照。“今天真是好天氣,我就穿媽媽昨天給我買的運動夾克。這件笨笨的羽絨衣見鬼去吧!哈哈!”我剛穿好衣服,媽媽的嗓音就響起來了:“楠楠,快來吃早飯。”唉,這聲音什麼時候能停下來呢?我在媽媽的催促聲中洗刷完畢。“楠楠,今天穿得暖和點,昨天晚上天氣預報說上午天氣要變冷的,媽媽昨天買的運動夾克等天氣暖和點再穿,知道嗎?”“知道了!”我不耐煩地說,“這麼好的天氣怎麼會轉冷?”趁媽媽走進廚房的時候,我拿起書包就往樓下衝。“紅領巾、鑰匙別忘了帶。路上……”後面又響起了媽媽的一陣叫聲。穿着新夾克,我心裏別提有多高興。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我剛到學校老天就變臉了,氣溫明顯下降。我坐在座位上,直打哆嗦,根本沒心思讀書。“什麼鬼天氣啊!剛剛還是晴空萬里,現在就變得這麼冷了。早知道就應該聽媽媽的話,穿上那件暖暖的羽絨衣了,嗨!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葛楠,你媽媽來了!”隨着同學的一聲叫喚,我心中一顫,猛地擡起頭,只見教室門口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手裏拿着剛被我丟棄的那件羽絨衣。“媽媽,是媽媽。”我激動得眼淚都快s流出來了,迅速從座位上站起來,徑直向門口走去。“傻孩子,媽媽不是和你說了嗎?今天天氣要變冷的嗎?快穿上羽絨衣,乖!”媽媽一邊埋怨地說着,一邊麻利地給我穿上羽絨衣,頓時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頭,在我的全身肆意流淌……這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嗎?“媽媽要趕去上班了,記着放學早點回家。”媽媽一邊嘮叨着,一邊急匆匆地走了。望着媽媽遠去的背影,我呆呆地站在教室門口,直到老師叫我,纔回過神。“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雖然媽媽愛嘮叨,但每一聲嘮叨不是在我身上傾注她那濃濃的母愛嗎?這不正是孟郊的《遊子呤》中,所吟頌的那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嗎?想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來: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郊的作品,是作者在50歲時寫下的,借“遊子”從而抒發了對母親的感念之情,這首詩的意思是這樣的:“親愛的媽媽拿着針線,爲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一針一線縫的又密又牢,就怕孩子回來太晚,在外面破了衣服沒人補。

親愛的媽媽啊,您就象春天的陽光爲小草帶來溫暖,可是小草怎麼能報答完您的恩情呢?”詩中的“密密縫”,集中體現了慈母把全身心的愛都濃縮在自己的針線中。每當讀到這個詞,我腦海中不由地浮現出那樣的情景:年邁的母親佝僂在桌子的一角,一手緊握着針,一手拉扯着線,眯縫着眼睛,一針一線縫得很專心。“慈母”手中的線“密密縫”,不正是爲了“遊子”的身上衣,爲了孩子平安、健康和幸福嗎?是啊,世界上只有母愛才是最偉大,就像春天的陽光溫暖着孩子的心。我幾乎是在媽媽的嘮叨聲中長大。不懂事的我偶爾也會故意跟她唱反調。但是,隨着我的一天天長大,我的媽媽卻在操勞中一天天衰老。媽媽,其實我知道不管什麼時候你都是我最堅強的後盾。您在辛勞中耗盡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就像雨水滋潤着我,伴我茁壯成長。親愛的媽媽,謝謝你無微不至地關懷着我,願意聆聽你那永不消失的嘮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願天下的孩子都能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珍惜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

標籤:遊子吟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