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怎樣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精品多篇】

怎樣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精品多篇】

怎樣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篇一

1、要講究語言的藝術,要深入淺出,將大道理說小;要和顏悅色,把氣話說平和。要與家長在共同語言上多交流,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切忌挫傷家長的自尊心。因爲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莊稼別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們心裏,自己的孩子是不錯的。假如,我們教師在家長面前盡說學生這不好,那也不好,一無是處,不可救藥,把學生看扁了,會嚴重地挫傷家長的自尊心,畢竟最差的學生也還有他的閃光之處。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常言說:“好言三春暖,惡語臘月寒”,駕馭好溝通的語言藝術,用愛心感動家長,讓家長能理智地和班主任一起解決問題,我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2、要正確地評價學生。首先要肯定學生的主流,避免挫傷學生及家長的自尊心。教師與家長接觸,往往離不開評價學生。在家長面前評價學生,可以先請家長談學生在校外的表現,而後教師談學生在校內的表現。肯定主流,肯定進步,肯定成績。這樣彼此之間容易達到心理平衡。應該極力避免在與家長的交談過程中,由於學生所出現的問題,產生老師和家長相互責備對方“沒有教育好學生”的心理阻礙,導致搞僵關係。其次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客觀地、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使家長聽後,覺得這是教師的肺腑之言,感到學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與家長的願望相一致的,從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學生。

3、要做好溝通的思想準備,想好一些問題,不能搞單純的“告狀”,“告狀”只能暴露我們的無能和無奈。那麼,要想好哪些問題呢?

①你是否瞭解發生問題的原因?有些老師不分青紅皁白,明明是自己教育出現了問題,卻要找家長溝通,這樣的溝通自然不會有效果;

②你是否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你至少要給家長提一些建議,採取與家長合作解決問題的姿態;

③你對學生的家長是否瞭解?這很關鍵!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家長,絕對要採取不同的談話方法,否則不但沒效果,反而產生很差的效應;

④是不是應該請家長?問題嚴重到了非和家長溝通的地步才請家長,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請家長,只能體現教師的無能!

⑤要達到一個什麼效果?在家長來之前,你就要考慮好,這次約見希望達到一個什麼目的。沒有目標的請家長是有害而無益的。如果你的目標是爲了驅趕或變相驅趕學生而請家長,那就是原則錯誤了。

4、要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個性”突出。因爲家長的組成是非常複雜的,其知識結構、職業類別、性格氣質、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某種方法在這個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則可能不靈。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狀況、年齡、家教思想、家庭關係等做到心中有數。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可以用書信、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溝通。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對於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反映給家長,激發他們對孩子的信心;對因離異而不管孩子的家長,要勸他們不要因個人恩怨而影響孩子,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盡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等。

總而言之,班主任和家長的交往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家長良好關係的建立需要靠老師的責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溝通,而它又建立在對學生正確評價的基礎上。班主任應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學習、總結、融合他人的成功經驗,以創新思維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開創新的局面。我相信,經過我們不懈地努力,我們很多班主任,一定能夠成爲一個學生擁戴,家長信任,社會敬愛的優秀班主任。

如何跟家長溝通 篇二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溝通,教師與家長作爲孩子成長的“重要的引路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顯得尤爲重要。雙方本着一切爲了孩子的目的,按說,家長與教師在大方向上,是沒有矛盾的。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特點,所以,教師在與家長交往與溝通中,也會出現家長與教師產生矛盾的現象,最明顯的一方面是在溝通方面產生誤解。那麼,我們教師應該怎麼樣才能儘量保持與班上的幾十名家長協調一致,良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呢?我通過學習和教學體會認爲以下幾點很重要:

第一、愛心是家校溝通之“本”

教師首先要用自己寬闊的心胸來欣賞、包容、熱愛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的長處,包容每一個孩子的短處。本着全心全意爲孩子的目的,來與家長進行交流孩子在園的表現,並且在交流中把自己的這種愛傳遞給家長、感染家長。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在愛他的孩子,盡心盡責爲孩子們的教育而工作。那麼家長自然會信任教師,並且持積極的態度來與教師溝通,熱心支持、配合教師的工作。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做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第三、與家長溝通,報憂也要報喜。

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學生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學生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可我認爲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尤其是他的孩子確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或成績後,這是你和家長的溝通也尤爲重要。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繫,這樣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爲呢?

第四、因人而異的溝通藝術

一個班的家長,性格、受教育程度、職業等都有許多不同。所以,我們在與他們溝通的時候,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於性格直爽、心胸開闊的家長,可以採用直接的方式與家長溝通。而對於脾氣急躁、比較沒耐心的家長,教師又要運用循循善誘、多表揚、婉轉提醒的溝通方式;對於缺乏主動與教師溝通的家長,教師要積極、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現。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平時的觀察,分析各類家長的特點,採取恰當的溝通方式。

總之,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懷着一顆一切爲了學生的愛心、熱心地向家長介紹學校情況、教學狀況;誠心地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問題;虛心地接受家長的建議;耐心地解答家長的疑問等等。有了“愛”,我想,所有的工作也就會迎刃而解,我們當老師的也會做到問心無愧。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三

一、與家長溝通,先以禮相待。

首先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一次在汕頭的一個店裏買了一瓶洗面奶,拿回家一用,結果臉上長滿了小豆豆,當時心裏很急,心想下次一定要把東西退還,我再也不用他們的產品,如果服務員態度不好,就讓他賠償損失,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天氣比較炎熱,我氣沖沖地到了店裏,說明了來意,那個服務員一聽,馬上讓我坐下,並倒了一杯茶給我,當她的一杯茶放到我手裏時,本來是憤怒的心一下子平靜了,經過她的解釋和推薦,最後我又試用了她的另外的產品。

於是從這件事我受到了啓發,當有家長怒氣衝衝地來找我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家長讓座,再給他倒一杯水,然後纔開始談事情。而且效果很好。曾記得這學期有位家長怒氣衝衝到我辦公室說:“我兒子在校車上老被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你們學校解決不解決。”說話的語氣非常強硬。我轉身去搬了一張椅子給他坐,並倒了一杯水給他,當我把水送到他手裏時,家長本來緊繃的臉已勉強地露出了一點禮貌的笑容,這時再向家長說明我們老師一定會調查並認真處理的,家長就基本上能接受,這樣事情解決起來就主動了。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 ,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 “護短”的粗魯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做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陳某是我班的調皮鬼,時常影響其他同學。有一次又將同學的東西弄壞了,可是他的家長卻硬說是其他的同學先影響他孩子的,可見他的孩子回家沒有說實話,家長又袒護自己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家長,我沒有馬上指責他的孩子。而是先和他聊聊孩子最近的表現,肯定他孩子的進步,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他孩子的關愛。然後再和他談談如何讓孩子表現的更好,從而引出這件事,以此事來分析。這位家長也謙虛接受了,並且回家也對孩子進行了教育。後來,學生的進步也很大。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麼,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既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三、與家長溝通,報憂也要報喜。

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孩子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孩子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可我認爲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尤其是他的孩子確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或成績後,這是你和家長的溝通也尤爲重要。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繫,這樣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爲呢?

我班的鄭某,人比較調皮,可幹事情很積極,我經常對他鼓勵,成績也有一定進步,他的爸爸在廣州做生意,有一次,我打電話給他,告訴他孩子進步較大,他父親聽後高興的不得了,對我千恩萬謝,又讓他的媽媽打電話感謝我。孩子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更加積極上進了,期會考試還進了班級前10名呢。

四、與家長溝通,應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在學校,學生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的事情,當學生不慎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作爲老師一定要站在家長角度去考慮事情。上次我班鄭某在上體育課時,不小心摔倒了,不巧的是剛好摔在眼瞼處,雖然情況並不是很嚴重,但鑑於傷在臉部,而且距離眼睛那麼近,於是在瞭解清楚事情發生的始末後我馬上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媽,不巧的是孩子的媽媽剛好出差了,只好通知他的奶奶來校,孩子的奶奶匆匆趕到,第一句話就說:誰把你撞的?好不容易最近身體好一點,怎麼會這樣。奶奶那種對孫子的疼愛之情流露無遺,後來我跟她說:“醫生說沒關係,你在家裏再留意一下。”他媽媽第二天就趕回來了,因爲擔心孩子傷在眼周,不知恢復得怎樣,再說畢竟傷在學校,作爲班主任多多少少是有責任的,恰好第二天是週末,於是我就想去孩子家裏看看孩子的傷,我的搭檔馬主任得知這件事後,非常贊成我的想法,並欣然和我一同前往,在此也對馬主任對我工作的幫助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事情過去後,家長沒有說過一句埋怨學校的話,反而因老師對孩子的關心而非常感動,

如何跟家長溝通 篇四

表現出足夠的尊重

首先,對孩子的家長,作爲老師要表現出足夠的尊重,讓他們體會到一個老師的誠意,這樣後面的談話才能愉快進行。

不要當着家長面批評孩子

作爲老師最忌諱的就是當着學生家長的面嚴厲批評學生,這樣家長心裏不好受,也會讓家長感覺到羞愧。

當着父母面要先表揚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優勢和劣勢,在交談前,我們可以先就孩子的優點進行闡述,然後再說道孩子的不足,這樣家長更容易接收一下。

話題中心是孩子

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我們要明確一箇中心,那就是孩子,除了孩子以外的任何話題都是跑偏的。

注意表情態度

無論孩子家長是如何的態度,我們都應該表現出隨和,面帶笑容,態度良好,這樣家長才能聽進去老師的話。

注意說話方式

有很多老師說話不注意方式方法,儘管心意是好的,但是卻得罪了很多家長。因此,在交流中,一定要注意說話方式。

如何跟家長溝通 篇五

一、在家長面前,多一點對幼兒肯定的評價

我在每一個家長面前,對幼兒都給予肯定的讚揚多於否定的批評和一些問題的指出。每個幼兒身上都有閃光點,每個幼兒在老師鼓勵的目光、激勵的話語中都會取得一定的進步。而我們的老師往往跟家長交流更多的是幼兒的表現不如以前了,把誰惹哭了,上課不專心了、講話了,或者是和誰比起來,還不夠出色等等。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幼兒有了問題一定要和家長及時溝通,家園合作,幫助幼兒改正,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將幼兒積極進步與改善的一面好好地向家長們讚美一番。讚美是老師對幼兒真誠的欣賞,也是對家長最直接的一種鼓勵方式。如果家長的耳畔常常回蕩的是老師對幼兒的批評與指責,那麼時間一長,家長必定漸漸會對幼兒失去信心,也會對老師不再信任。所以我覺得我們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幼兒,要能夠容忍幼兒的缺點,對每一個幼兒都有一定的期望,這就是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裏所說的,教師的期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老師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老師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孩子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老師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着幼兒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幼兒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幼兒,極易形成幼兒與老師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和家長談“問題”,更要談解決問題的“方法”

幼兒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要和家長就出現的問題多聯繫交流,而在溝通中除了針對問題進行分析外,我想,更主要的是老師要和家長一起努力研究怎樣來解決問題。家長們不但關心幼兒在園表現如何,而且更想了解怎樣讓自己的幼兒更好更快地改正缺點,更健康、快樂地成長。相比大多數家長,我們老師對如何教育幼兒懂得的更多一點。那麼,不妨心平氣和地多和家長交流一下,也可以聽聽家長們的經驗與心得,讓家庭和學校的對話變得更富成效,也更有意義。

在解答家長的疑惑、給家長建議時,一定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位幼兒,瞭解他們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優缺點以及你採取了哪些教育措施,需要家長的怎樣配合等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談,讓家長不着邊際,聽似全有理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產生失望情緒,進而對教師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

三、講求語言藝術

講求語言藝術,並不是隨聲附合,也不是添油加醋,而是從愛護幼兒,關心幼兒出發,“多報喜,巧報憂”,把批評融入在希望之中。當幼兒有進步時,我便告訴家長。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多聯繫。

我們在和與家長溝通時,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應該是“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說說幼兒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引導家長認識到幼兒的一些不足,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在引導中採用變換語言或變換角度的手法來敘述。因爲同一件事,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它。爲了使人們樂意接受,我們就可儘量從人們的心理易於接受的那一個角度去敘述,儘量避免那種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的角度,儘量不說別人忌諱的話語。如果家長情緒過於激動,這不是交流的最好時機,我們沒必要急着給家長以更多的交流,等待時機成熟後,再做進一步的交流,這樣家長會更樂於接受,可以在溝通中減少一些產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作爲一名教師,只要是踏進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就必須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潔,精神煥發會給家長留下美好的印象,這也是對家長的尊重。在外人看來,教師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職業,我倒覺得除了教書育人以外,更是爲幼兒和家長服務的。我會在來園、離園時與他們很熱情的打招呼,我的微笑和熱情可以拉近我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在面對家長的指責這種特殊情況時,要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幼兒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麼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如何跟家長溝通 篇六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表現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的願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要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必須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係,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真誠交往,密切聯繫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繫,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繫;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諮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於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着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願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並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爲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爲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瞭解學生家長,根據學

生家長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後進學生家長來說,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雲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爲。事後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後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爲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並建議家長採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說: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衝衝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爲。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於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裏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說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後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後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着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爲,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

如何跟家長溝通 篇七

1 尊重是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尊重家長是做好溝通的前提,不能一見面就對家長指責學生的錯誤,把學生家長當學生來教育。這樣會使溝通無法順利進行。教育是理性的行爲,與家長的溝通更需要互相尊重。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應該把家長放在對等的位置和家長溝通,而不要拿對自己的學生說話的語氣居高臨下的和家長交流。否則,很容易造成家長對老師的牴觸和不認同,就不能很好的和家長進行溝通。

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要明白,和家長溝通的目的是探討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把學生家長當做出氣筒。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得家長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對孩子的教育形成一個互動的局面,才能增進教師對一個學生的全面的瞭解。這種“互補性溝通”會更好的幫助出現問題的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小”問題。

2 “家訪”是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家訪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把學校與家庭緊密結合的有效形式,通過家訪,可以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也可以讓家長及時瞭解子女在校的表現,教師也可以通過家訪瞭解學生在家的表現與在校是否一致。總之,家訪在教育工作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隨着手機、電腦及通訊器材的普及,現在的教師很多都採用電話、郵件等方式和家長溝通。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然而,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家庭,每個家庭都各不相同。很多時候學生的問題是由家庭的因素造成的。相對來說,傳統家訪能讓教師清楚地瞭解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想法,以及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進一步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爲習慣、內心情感等,有利於教師開展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育。

另一方面,傳統家訪能讓教師和家長面對面地交流,這種情感的交流會讓家長感覺到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個普通朋友,縮短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使家長更樂意和教師配合,更好地關注孩子成長。所以我們家訪的時候應該注意新舊方式的結合,使溝通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在家訪時要講點藝術性,家訪不是告學生的狀,反映情況要講究點策略,語氣要婉轉、和氣,從成績入手,以表揚爲主,進行疏導,使家長樂於接受,願與我們配合,共同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3 真誠是與家長溝通的催化劑

每個家長的文化層次和素質修養都不盡相同。對教育工作的認識也不一樣。有的家長認爲,我把孩子送到學校,我的孩子在學校出了問題,就是學校的責任。這時溝通就顯得尤爲重要。要讓家長理解學校,理解老師。最好的事實是學生對你的喜歡、對你的愛,用學生對你的肯定開啓家長的心扉,讓學生架起你和家長溝通的橋樑,家長自然會被軟化,給你多一些理解,家長會認同我們的教育措施,使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少一些阻力。由於學生家長與教師的接觸不多,與教師溝通交流時,不容易做到暢所欲言。我們應該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這個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

爲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爲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老師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如果我們真誠以待,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訴,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瞭解。

確實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讓孩子能夠成爲一個優秀的學生,那麼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互相配合,和諧施教,共育新人的目的。

如何跟家長溝通 篇八

孩子成績下滑(共情原理)

這時家長一定很着急,我們要理解家長此刻的心情。首先要肯定他的情緒(是的,家長,我知道你現在一定很着急,我也沒有想到孩子這次考的這麼不理想),然後再慢慢的瞭解情況(孩子這次的考卷有發下來嗎?都是哪些方面扣分了呢?)家長這時會告訴你具體哪裏丟了分。(讓孩子本週過來上課的時候把試卷帶過來吧,我來幫她分析一下,看看究竟是哪方面的知識沒有掌握住)。等到看到了孩子的試卷以後,總結出問題所在,以及今後的解決方案,再給家長打個電話,並告訴家長解決方案。

2. 打架

如果班上有孩子打架,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打架的原因,並進行調解,課後再跟家長回訪,告訴家長事情的前因後果。

3. 不交作業

如果孩子偶爾一次不交作業,要了解原因,做出警告,然後令其利用下課時間補好作業。如果接連兩次不交作業,就要跟家長溝通了,請家長幫忙提醒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並記得帶過來。(##家長你好,今天孩子的作業沒有做,所以我在評講試卷的時候只能給他一份空白試卷,這樣我就不知道孩子哪方面的知識沒有掌握住,不能進行鍼對性的講解。所以,爲了能夠及時的瞭解孩子的掌握情況,還請您幫忙提醒孩子完成作業哦,謝謝您的配合!)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是花期不同。相信孩子,靜等花開。關注孩子、和家長密切溝通才能更好的服務家長和學生,提高他們對培訓機構的信任和依賴。

怎樣和家長溝通交流 篇九

方案的第一步

在於家長和孩子都要有理解對方的願望。

只有當雙方都有了這種願望的時候,溝通才具備心理上的基礎。假如雙方中的任何一方有所保留,那麼溝通勢必極難實現,甚至於讓家長和孩子站到更激化的對立面上。

而當雙方都有試圖理解對方的願望時,心理上也就更期盼着主動尋求溝通的機會,嘗試着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心靈之間的溝通。

方案的第二步

在於從各種渠道瞭解對方的生活歷史和重大的社會事件。

在當下的中國家庭,一大重要的現象就是,家長不瞭解孩子,孩子同樣不瞭解家長。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的許多家長都不瞭解流行趨勢,更不瞭解孩子們興趣集中在何處,同樣的,我們的孩子也不瞭解家長一代所經歷的歷史與時代背景。而心靈上成功溝通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要做到相互瞭解,唯有於此處下足功夫,才能夠做到理解對方所作所爲的背景,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與隔閡。

正因爲如此,對於孩子而言,所需要的是瞭解父輩、祖輩過去的生活閱歷,瞭解家長所處時代的特點,說白了,就是家長必須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如何活過來的。

同時,作爲家長來說,也應當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認真去探求當下的流行元素、文化現象,看到孩子所崇拜、所喜愛、所厭惡的東西中那些是積極有益的,那些則是對成長有害的,只有找到兩代人的相似之處,才能夠獲得更多交流與溝通的機會。

方案的第三步

在於主動地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及時給予孩子心靈關懷。

我們的家長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被人理解固然好,但是當誤會發生了之後,如果一味等待別人的理解,那麼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而當我們主動地與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便很容易進入一種冰釋前嫌的最高境界。

正因爲如此,想要爭取孩子的理解,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接觸孩子,這種接觸越多一分,實現心靈交流就越多一分可能。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十

1導入尊重感。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子女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班主任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着學生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孩子,極易形成孩子與班主任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流露真誠感。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使其感動的方法。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動情,喚起人的真情;以誠感人要做到誠與真結合;以誠感人還必須伴之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3評論學生要客觀如實。

4注意談話形式與方式。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關係應是平等的同志關係,班主任與家長的談話,切忌用教訓式語氣,而應像對待同志或客人那樣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氣;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和,語態要真誠,語調要親切,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語感要分明,使家長一聽就明,能準確把握要旨,領悟當家長的應做些什麼,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啓發。

5語言務求得體和有分寸。語言是心靈的窗子,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反映。身爲人民教師,在與家長談話時也應該爲人師表。得體的稱呼,使對方一聽稱呼就有一種相知感,從而產生親切感,縮短交流雙方間的心理距離,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礎。教師得體的語言,可以贏得家長的尊敬,增加家長的可信度,形成和諧的溝通氛圍。所謂語言得體,最主要的是與職業身份、與場合、與交流的對象,與解決的問題得體。謙虛、中肯、客觀,掌握好分寸、語氣,不誇大,不縮小,不說過火的話、不說力所不能及的話;還要講話要溫和,不用過激詞語,不擺逼人氣勢,語氣誠懇等等。

6談話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班主任和家長談話時,一般應先講學生的優點,後講缺點,對孩子的缺點也不要一下講得過多。應該給家長一種感覺: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惟如此家長才會歡迎班主任,願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議,愉快地與班主任合作,對孩子的優缺點也能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要把握好溝通步驟的時序。“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說說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提一些建議,家長會更樂於接受。可以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採用變換語言或變換角度的手法來敘述。因爲同一件事,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它,爲了使人們樂意接受,我們就可儘量從人們的心理易於接受的那一個角度去敘述,儘量避免那種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的角度。要注意瞭解各種忌語,儘量不說別人忌諱的話語。掌握上述心理策略,在溝通中就可減少一些產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標籤:多篇 精品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