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調研工作方案新版多篇

調研工作方案新版多篇

調研工作實施方案 篇一

爲深入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等法規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區中國小發展水平,按照《區政協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決定對全區農村中國小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以全面準確把握現狀,經驗,查找不足,研究對策,推進我區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調研目的

1、對我區農村中國小發展情況做出科學、客觀的描述和分析。

2、總結我區農村中國小發展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3、深入分析我區農村中國小發展中的制約因素,研究應對思路和措施,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二、法律法規及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山東省教育工作示範縣(市、區)督導評估方案

3、關於印發《山東省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的。通知(魯教基字【20xx】15號)

4、關於印發《山東省普通中國小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20xx―20xx年)》的通知(魯教財字【20xx】9號)

5、關於印發《山東省素質教育推進計劃(20xx―20xx年)》的通知(魯教基字【20xx】7號)

6、《泰安市岱嶽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泰岱政發[20xx]5號)

三、調研時間

8月8日――8月26日

四、調研人員

戴紹季區政協副主席

張繼英區政協科教文史委主任

宗文區政協科教文史委副主任

趙永生區教育局局長

周長安區教育局副局長

劉俊芳區教育局副局長

孟廣武區教育局黨委委員人事科科長

張慶元區教育局計財科科長

調研工作實施方案5篇調研工作實施方案5篇

陳守剛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

趙俊祥區教育局儀電辦主任

馬平區教育局校安辦主任

李照陽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副科長

五、被調研單位

祝陽、下港、夏張、滿莊、房村、山口、天平、徂徠、馬莊、大汶口

六、調研內容

調研內容主要包括校舍建設、教學裝備、師資配備、學校管理和教育質量情況等四個方面。

七、方法步驟

本次調研從7月底開始,到8月底結束,共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7月底――8月3日):擬訂調研提綱,設計調查表格和問卷,下發通知,召開專題會議,對調研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

2、調研階段(8月8日――19日):採取普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聽取彙報、查閱資料、座談了解、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調研。

首先由各鄉鎮、街道教育工作指導中心按照要求做好數據統計和問卷調查。8月7日完成數據統計和問卷調查,並形成各單位中國小發展狀況彙報材料,內容包括基本情況,主要成績及基本經驗,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對策與建議等四部分,並於8月10日前將調查統計表、彙報材料的電子稿和調查問卷的原始稿一併上報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電子信箱:pujiao20xx@)。

8月8日――19日區政協組成調研工作組赴各鄉鎮、街道學校實地調查。主要是聽取各學校情況彙報,實地查看現場,召開座談會。座談人員爲: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指導中心主任、所抽查學校的校級領導班子成員、部分教職工代表。

3、總結階段(8月22日――26日):區政協在對全區中國小發展情況全面調研總結的基礎上,結合實地抽樣調查情況,形成調研報告。

社區調研流程活動方案 篇二

一、法規政策尚不完善,導致人員管理出現混亂

當前,國家法律法規層面對社區工作者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也沒有將其作爲一類職業明確提出來,由此導致社區工作者的身份難以確定,並帶一系列問題。比如,《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多街道以《條例》未將社區工作者明確提出而拒絕社區工作者休年休假的申請。此外,由於制度不完善,社區工作者在考覈、獎懲、培訓、退休、辭職辭退、煤火費等一系列問題上都沒有政策依據,導致各地方遇到實際問題時要麼各行其是,要麼繞開不去解決,嚴重影響了隊伍的穩定性。

二、福利待遇相對偏低,普遍存在現實生活壓力

隨着社區建設的發展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繁重,再加上社區服務對象和工作內容的特殊性,平時尤其是節假日和敏感時期經常需要加班加點,一些社區工作者認爲自身的付出與收入不能成正比,影響了在社區工作的積極性。一些外地的大學生社工,在房價高企的。情況下還面臨着租房等實際困難,再加上近年來物價上漲較快,他們的生活負擔很重,很多大學生社工雖然有奉獻基層的熱情,但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選擇離開。近年來,市區各級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社區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工作任務和目前--市生活水平相比,收入待遇還具有向上提升的空間。

三、發展前景不夠明朗,影響了紮根基層的信心

當前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不僅看重當前的薪水,更看重的是今後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職業發展前景。與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有所不同,在社區工作缺少晉升更高職位的機會,同時,目前社區工作者沒有非領導職務增長機制,而一個社區的領導職務非常有限,大部分社區工作者都缺少晉升機會,一些大學生社工認爲在社區工作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因此留在社區工作的信心產生動搖。更爲重要的是,傳統的思想觀念使人們對編制、身份等看得特別重要,而當前社區工作者的身份地位尚未確定,加上相關政策的不完善,一些大學生社工由此認爲這一職業的發展前景不明確,極大程度地影響和制約了他們對社區工作的熱情與投入程度。

四、思想認識存在偏差,對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

長期以來,社區工作在人們眼裏都被認爲是層次較低的工作,加上部分大學生社工對社區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還停留在社區工作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腳偵緝隊”的層面,認爲社區工作不如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體面,和身邊同學、朋友的工作對比,難免產生低人一等的想法。一些大學生到社區工作後,與自己想象中的工作不相符,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心中落差較大,認爲自己大材小用,思想上產生一些波動,工作情緒受到一定影響;一些大學生社工沒有經歷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的歷練,對於經常性的加班、值班偶爾產生厭煩、牴觸情緒,加之工資待遇相對較低,往往會產生個人價值得不到體現的思想。

五、基層經驗比較缺乏,做羣衆工作的能力較弱

社區人際關係複雜、利益糾葛較多,工作瑣碎繁雜,做好社區工作需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目前招聘的社區工作者絕大部分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實踐經歷、社會閱歷,處理問題、解決矛盾的經驗很少,對社區及居民情況瞭解也不多,讓他們直接到基層處理社區事務,對於他們而言極具挑戰性。另一方面,很多社區居民對新進的大學生感到很陌生,對他們處理糾紛及服務社區的能力也大多持質疑與觀望態度,而做好社區工作的關鍵就是讓居民對社區工作者建立足夠的信任,纔可能繼續開展進一步的工作。因此,要大學生社工成爲做羣衆工作的能手,將來能夠獨擋一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針對當前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和困難,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完善規章制度,確保管理有序

目前,--市關於社區工作者管理的規範性文件爲《--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從目前來看,這一文件規定比較宏觀,沒有細化的配套文件,各區和各街道在實際操作中只能自行規定,造成不同區、不同街道之間政策差別很大,有必要出臺全市統一的配套政策,對相關問題進行明確。同時,在國家對社區工作者身份未明確界定的情況下,可以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先行一步,將社區工作者劃定爲社區事業編,作爲一種獨特的事業編制存在。一來社區工作者的所有經費均由財政負擔,此舉不會額外增加財政負擔,二來可以將社區工作者的身份明確下來以安定人心,三來在管理上便於參照事業單位的相關制度執行。

2、提高薪酬待遇,穩定人才隊伍

近幾年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水漲船高。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來,--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明顯加大,在10月份突破3%,11月份超過4%,今年2月份則達到了5。3%,8月漲到6。6%,創三年來。考慮到食品類價格上漲較快,因此對居民生活影響更大。去年全市社區工作者調資後,社區工作者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增長。但由於社區工作者工資增長機制只有職務年限補貼每年增長50元,相比物價漲幅來說,遠不能保證社區工作者的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因此有必要建立社區工作者工資增長長效機制,確保在不大規模統一調資的情況下其工資待遇也能逐年合理增長。

3、建立職級體系,提升發展空間

目前,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和服務站的職務一共只有3級,即一般工作人員、社區副職和社區正職,大部分社區工作者都只能在一般工作人員的職位上幹一輩子。爲了給社區工作者更大的晉升空間,可以考慮借鑑公務員制度和警銜制度,建立社區工作者職務和職級相結合的制度。比如將職級劃分爲16級,一般工作人員對應1-8級,社區副職對應5-12級,社區正職對應9-16級,採取3年晉升一級職級的方式,保證在社區踏實工作的低職務人員也有晉升到更高職級的機會。另外,在明確社區工作者身份地位的同時,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時,也可拿出部分職務定向招考社區工作者。

4、加大宣傳力度,培育優秀典型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博客等渠道,宣傳社區工作者紮根基層、默默奉獻的典型事蹟,塑造他們的良好形象,展現他們的良好風貌,尤其是要讓居民羣衆逐步瞭解、熟悉、信任大學生社工,樹立大學生社工在居民羣衆中的公信度。另一方面,要重點培育大學生社工中的一些優秀代表,爲其他人員樹立標杆和榜樣,讓大學生認識到社區工作大有可爲。同時,注意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工學歷水平高、知識儲備多、操作技能熟、創新能力強等優勢,揚長避短,讓其在工作中與經驗豐富的社區工作者結成對子,優勢互補、相互指導、共同提高,增強他們做好社區工作的信心。

5、加強崗位培訓,提高業務能力

由於學校與社區差別甚大,剛出校門的應屆畢業生一時難以適應社區工作在情理之中。但是,實踐證明,這些大學生社工的理論基礎好、總體素質高,只要注重對他們的培養使用,他們就可以很快成長起來。爲此,一方面,要在社區搞好傳幫帶,提高大學生社工的任職能力,另一方面,要針對大學生社工工作熱情高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問題,採取不同形式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尤其是從全市層面每年規定統一的培訓課程和培訓時間,在組織上可以市、區分級組織,從而分類、分層地開展專業性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讓他們在社區工作期間有所得、有所獲。

社區調研流程活動方案 篇三

一、基本狀況

(一)黨建工作狀況

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及“兩會”精神,充分發揚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與時懼進,以社區黨建爲龍頭,以社區服務爲抓手,穩定爲大局,社區共建爲紐帶,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創新形式、創新資料、創新手段,努力提升社區各項工作的服務水平,搞好我村黨組織建設工作:

1、抓班子,強隊伍,在爭創活動中,讓廣大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着力建設一支朝氣蓬勃、奮發有爲、團結有力的街道社區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增強了黨組織的內聚力和向心力。

2、抓服務,上水平,我們始終堅持把服務羣衆作爲社區黨建工作的基本立足點,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切實解決居民實際問題,讓居民羣衆成爲社區建設的受益者,增強了黨組織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3、抓協調、聚合力,爲了有效地把黨的工作和黨的活動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我們不斷創新領導方法和工作方式,努力拓展工作領域,用心協調各方利益,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增強了黨組織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二)經濟發展狀況

1、工作隊進駐社區後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宣傳,透過召開黨員會、村民小組會、業主委員會議,張貼宣傳標語、黑板報、入戶宣傳“三送”政策,向羣衆宣傳“三送”工作的主要資料,引導羣衆用心參與支持“三送”工作,發放“三送”宣傳材料10000餘份。

2、用心籌措資金,支持駐點社區做好“三送”工作。

3、走訪慰問了社區留守兒童,其中有孤兒、殘疾兒、貧困兒,爲他們送去書包、文具盒、書籍等學習用品。

4、嚴格按照上級相關要求,確保幹部到崗到位,嚴格請銷假制度,做好承諾公示、工作臺賬等工作。工作隊深入走訪羣衆,發放連心卡、連心冊,讓“三送”活動走進百姓家庭。

(三)新農村建設進展狀況

社區無新農村建設點。

(四)社會治安狀況

社區總體治安環境良好,面積大,人口多,屬城鄉結合體,既有農村戶口,又有城鎮戶口。轄區內現有商店20家;酒店2家;微型企業40家;校園3所;菜市場1個。隨着城市拓展,農村戶進城買房的人員較多,外來租房人員也較多,居住狀況較爲複雜,所以房屋界址小糾紛時有發生。

二、社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社區自成立以來,辦公場所一向借用在信雄路鐵路邊(屬遊洲轄區內),離管轄範圍較遠,居民反映辦事不方便。

2、社區居民年純收入0.4萬元,主要收入靠勞務,大部分人員外出打工或就近務工賺錢,沒有其他增收渠道,沒有產業支撐,制約了居民收入的增加。

3、基礎設施建設較差,過去靠羣衆籌資籌勞建起來的低標準道路,由於居民沿巷自建房時沒有統籌規劃,未設立地下排污管網,致使生活污水橫流,羣衆出行難,既給羣衆生活帶來極大不方便又造成鄰里之間矛盾糾紛不斷。

三、推進社區建設和發展的對策與推薦

1、申請縣政府能出面與房產開發商協商帶給辦公地點。

2、要用心爭取國家和政府的項目資金扶持,改善村組道路硬化暢通工程。

3、工作人員務必以強烈的政治職責感和現實緊迫感,認真做好社區建設的'各項工作,要加強社區成員政治素質教育工作,逐步提高社區幹部的基本待遇,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激勵機制,強化社區工作目標考覈不斷提升管理社區、服務居民的潛力。

4、面向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服務,透過多渠道、多方式使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面向困難羣衆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做好低保工作,切實做到應保盡保。爭資爭項謀求發展爲民辦實事好事。

社區調研方案 篇四

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料製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儘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佔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兩部分。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廢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張、碎玻璃、金屬製品等等。在城市,由於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構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嚴重危害,首先是侵佔大量土地。二是污染農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氣。工業廢渣中的有些有機物質,能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生物分解產生惡臭,從而污染大氣。五是傳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如果直接用來作爲農家肥料,人吃了施用過這種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傳染病。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處理已成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緊迫問題。

食品污染

食品是構成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類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們吃的各種食品,如糧食、水果、蔬菜、魚、肉、蛋等,在生產、運輸、包裝、貯存、銷售、烹調過程中,混進了有害有毒物質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爲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兩大類。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污染食品。屬於微生物的細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見的。雞蛋變臭,蔬菜爛掉,主要是細菌、真菌在起作用。細菌有許多種類,有些細菌如變形桿菌、黃色桿菌、腸桿菌可以直接污染動物性食品,也能通過工具、容器、洗滌水等途徑污染動物性食品,使食品腐敗變質。真菌的種類很多,有5萬多種。最早爲人類服務的黴菌,就是真菌的一種。現在,人們吃的腐乳、醬製品都離不開黴菌。但其中百餘種菌株會產生毒素,毒性的是黃麴黴毒素。食品被這種毒素污染以後,會引起動物原發性肝癌。據調查,食物中黃麴黴素較高的地區,肝癌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几十倍。英國科學家認爲,乳腺癌可能與黃麴黴毒素有關。我國華東、中南地區氣候溫溼,黃麴黴毒素的污染比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絛蟲、旋毛蟲等,這些寄生蟲一般都是通過病人、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後再使魚類、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後會引起寄生蟲病。

化學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種農藥是造成食品化學性污染的一大來源,還有含鉛、鎘、鉻、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廢氣及廢渣;食用色素、防腐劑、髮色劑、甜味劑、固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添加劑;作食品包裝用的塑料、紙張、金屬容器等。如用廢報紙、舊雜誌包裝食品,這些紙張中含有的多氯聯苯就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引起病症。多氯聯苯是200多種氯代芳香烴的總稱,當今世界生產和使用這種東西的數量相當大。有資料證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氣、野生動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極的企鵝、北冰洋的鯨體內,都發現了多氯聯苯的蹤跡。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鮮豔色澤。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基層調研方案 篇五

爲深入宣傳貫徹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全面瞭解和掌握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並提出對策和建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切實爲推動福州科學發展新跨越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擬於近期開展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專題調研。具體方案安排如下:

一、調研時間

_月中旬,從_月_日(星期一)開始

二、調研內容

1、村級領導班子建設情況。本縣(市)區是否制定和完善有關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的政策規定,對村黨組織書記和其他村幹部是否建立考覈制度。落實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於改善農村村主幹待遇的意見》(_號)情況,是否建立了報酬待遇正常增長機制,存在什麼問題。落實養老保險制度情況,標準是多少,現還存在哪些差距。建立村主幹離任生活補助制度情況,標準是多少。是否建立村黨組織書記政治成長激勵制度,主要有哪些具體舉措和成效;尚未建立落實的,說明原因並明確何時建立到位。是否統籌解決其他村幹部報酬待遇等問題,有哪些具體措施。

2、推行“168”黨建工作機制、“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村集體會計委託代理工作落實情況。重點了解“168”黨建工作機制、“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村集體會計委託代理制度落實情況,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意見建議。

3、開展相對後進村黨組織整頓建設情況。近兩年來,本縣(市)區後進薄弱村整頓轉化多少,目前好、較好、一般和差(含新增後進薄弱村)的村各有多少;在深化創先爭優活動中,結合第三批黨員幹部駐村工作,開展加強相對後進村整頓建設的情況,包括主要措施、工作機制、組織領導、基本成效等方面情況。

4、縣、鄉兩級黨委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有什麼好的做 法經驗,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困難及對策建議。

5、農村黨員隊伍、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情況及特色做法。

6、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建設、管理、使用情況。

7、對做好明年村級組織換屆工作的打算和意見、建議。

三、調研方式

聽取縣(市)區委組織部和鄉鎮黨委工作情況彙報;調閱有關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文件和材料;組織縣(市)區委農辦、財政局、民政局、農業局分管領導,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分管副書記、組織委員,好、中、差三類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黨員、羣衆代表召開座談會;實地調研2—3個鄉鎮,入村走訪羣衆,瞭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四、調研要求

各縣(市)區委組織部要根據調研方案安排,做好調研點及參會人員安排、形成書面彙報材料等相關準備工作。

農村調查方案 篇六

一、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現狀和成效

我市農村社區建設起步於20__年。20__年被確定爲全省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農村居民羣衆需求爲導向,以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爲載體,以創新農村社區管理體制機制爲重點,陸續出臺並實施了一攬子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案。尤其是將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確立了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同、村級組織承辦、社會力量支持、羣衆廣泛參與的運行機制,有力促進了農村社區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良性互動,初步形成了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優化村莊佈局。一是着眼羣衆需求。傾聽民意、反映民聲、讓民做主、爲民說話,始終把羣衆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實際。依據地區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水平,以及村莊自然肌理與資源環境條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強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發展方向。堅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美好鄉村建設無縫對接。在執行規劃時,將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與各項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四百工程”、城鄉社區結對共建、“陽光村務”、創先爭優、“平安家園”等活動載體中設置和融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內容、標準和要求。同時,及時完善規劃,體現羣衆需求,限度地調動基層幹部羣衆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積極性。

第二,堅持改革創新,着力打破城鄉壁壘。一方面,全面實施戶籍制度改革。着力城鄉二元結構,實行一元化戶籍登記管理和外來人口居住證制度。全面落實戶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了城鄉低保、養老、醫療並軌,就業和社保城鄉一體。目前,全市74萬戶籍人口已全部登記爲“銅陵市居民戶口”;辦理流動人口《居住證》3.7萬張。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圍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市場配置、抵押融資、保證保險等“1+8”方案的具體內容,在明晰所有權、保障收益權基礎上,完善配套政策,實行常態管理,努力從制度上限度地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目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基本完成;農房測繪工作已全部結束,截至目前,累計申請房屋登記76561餘戶,受理65451餘戶,發證2623餘本。建立了農村產權綜合交易機構和農村產權抵押融資、保證保險等運作機制,防範小額貸款可能存在的風險。

第三,堅持政策引導,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導方面,先後出臺了《關於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文明和諧幸福社區建設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同步攻堅。去年又專門下發了農村社區建設“五五工程”計劃,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農村社區建設日常運行規範化、資產效益化、服務組織多元化、村務黨務公開陽光化、服務團隊專業化。在資金投入方面,幾年來,市、縣(區)兩級結合民生工程,投入資金5200多萬元,先後建成133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去年8月份銅陵縣被民政部授予“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示範單位”。同時,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對農村居民小區進行綜合整治,促進了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適度、滿意度有了較大提升。在持續加大“輸血”的同時,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造血”功能,積極謀劃產業項目。近年來,圍繞農村發展需求,謀劃項目437個,總投資54億元,其中產業項目32個,總投資50億元。

第四,堅持民主公開,切實維護羣衆利益。擴大公開範圍,在廣泛徵求基層意見、進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指導縣區編制《村務公開目錄》,除國家政策法規統一規範的內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內容納入村務公開目錄,保障農民羣衆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創新公開形式,探索實踐村務公開“6+4”工作法,統一財務審批和公開程序,做到常規性工作按季公開,固定性工作定期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真正讓羣衆參與村務管理全過程。同時,建立公開承諾制度,明確辦事時限和質量,向羣衆公開辦事程序、辦事結果和決策過程。堅持民主管理,對照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要點,統一部署、適時檢查,確保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二、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認識基本到位,但觀念轉變不夠。部門、縣區、鄉村、農民對要不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思想是較爲統一的,但在具體推進中,一些幹部對“什麼是新型農村社區”理解不深,習慣於憑老經驗辦事,缺乏有效的組織、協調和推進,有以“物”代“人”的現象;部分羣衆對“誰來建新型農村社區”有片面認識,存在“等、靠、要”思想,參與積極性不高;少數部門和幹部對“怎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把握不準,特別是對如何與美好鄉村建設相銜接研究不深,忽視鄉土文化,以城市規劃建設的思維建設農村。此外,受客觀條件和經濟條件影響,還有少數基層幹部存在畏難情緒,工作中自我減壓、降低標準。

二是規劃比較齊全,但具體落實不夠。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單個農村社區功能而忽視區域及區域間的整合。比如,就單個農村社區的規劃來看,有的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甚至是應有盡有,但從整個區域來看,彼此間定位不準確、特色不鮮明、重點不突出,社區間未能形成彼此呼應、相互補位的有效體系。二是少數規劃設計缺乏論證,未能充分考慮農村羣衆的生產生活實際,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地方產業承載能力和實際財力,客觀上使基層幹部和羣衆在具體落實中產生牴觸情緒。三是由於農村村莊人口少、分佈散,且人口素質與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這些也增加了規劃落實的難度。

三是措施相對有力,但頂層設計不夠。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既不離土也不離鄉”的城鎮化,意義重大。若干年前,李克強同志在《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中,就曾對相關問題有所闡述。就現實而言,一方面,從市級及市級以下層面,各級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進城鄉保障方面實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加速農村土地流轉等措施,都有力促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業化”的特徵爲主,未能實現更大領域和更高層次的銜接。許多工作仍停留在“單兵推進”層面,需要進一步總結探索。

四是合力已經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夠。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有兩大經濟要素:一是資金;二是土地。從資金方面來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對不足。近兩年全市投入“農林水”的資金達6.8億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農田水利、農技推廣、農資補貼等剛性需求上,投入農村綜合改革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份額較小。二是集體經濟較爲薄弱。20__年全市144個行政村,無經營收益的有56個,經營收益在10萬元以下的有53個,經營收益在10萬元以上的只有35個,僅佔25%,難以支撐農村社區建設和管理維護。三是社會自願投入有限。由於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和激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程度不高,資金投入未能實現多元化。從土地方面來看,農村建設用地審批程序多、指標少;少數農戶小農意識強,農村土地流轉發展不平衡,局部地區成片流轉難度大,影響人口集聚、資源整合和公共服務的延伸,給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帶來了困擾。

三、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第一,突出規劃先行,構建城鄉一體發展的新格局。一是堅持城鄉一體、產城聯動。以縣區規劃、產業規劃和城市整體規劃爲依據,做到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與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整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四規聯動”,確保規劃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統籌性。打通城鄉之間、農村社區之間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的市場渠道,促進農村社區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有效組合和多向流動。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當地的交通條件、資源配置、生態環境等因素,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既與周圍的自然山水環境有機融合,又與未來的區域發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時,結合村莊歷史沿革、村民居住習慣,合理確定社區建設規模,科學規劃空間佈局,穩妥有效進行合村並點,降低公共服務成本,提升公共服務效益。三是堅持創新模式、量力而行。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當前綠化提升、“三線三邊兩小”整治、美好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把農村發展與城鎮化建設、重大項目布點、重點產業發展統籌考慮。同時,針對村莊不同特點,採取針對性辦法。比如,對具有較好經濟基礎和對外交通條件,有一定建設規模和基礎設施相對配套,周邊用地能滿足改擴建需求的村莊,進行重點建設,打造亮點;對規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鎮建設、重點項目建設需要,必須整體拆遷的村莊,進行拆遷新建;對配套設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莊,進行舊村整治、改造提升;對具有特殊人文景觀(古建築、古民居)和自然景觀,需要保護的村莊,進行特色保護。

第二,突出政策引領,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體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爲契機,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增加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拓展農村用地空間。另一方面,採取土地增減掛鉤、相鄰滾動、合村並點、集中連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設用地、空閒地和廢棄地,限度挖掘農村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資金集中投入。一方面,進一步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實行“五個一點”,即:通過市、縣、鄉各級財政安排一點,積極向上爭取一點,整合政府資源籌集一點,共建單位協調幫扶一點,發動社會力量捐助一點,解決項目資金問題;另一方面,按照市場化運作原則,加強對投入資金的監管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投入產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繼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率先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真正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社會保障、醫療、科教文體等方面的權利。

第三,突出產業支撐,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以銅陵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爲契機,加大科技投人,構建以政府爲主導、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業化爲目的的創新模式,不斷加大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和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加快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體系。二是在產業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的要求,針對目前存在的生薑、鳳丹等傳統特色農業產業種植規模小、集聚效應弱、加工企業少、產業帶動力不強、銷售平臺單一、市場開拓不夠等特點,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科學發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檔次,增強品牌效應,努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三是在規模生產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積極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培養一批技術水平高、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適應市場變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及時兌現獎扶政策,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合作經營能力,引導幫助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第四,突出配套建設,增強農村社區服務的新功能。一是提升農村社區服務供給平臺。一方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區道路、水電管網、通訊設施及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淨化標準,改善羣衆生產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以完善醫療計生、戶籍管理、社會保障、就業培訓等事關羣衆日常生活的服務項目爲重點,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五室三站兩欄一校一場所”配置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水平,使各類公共服務真正“落戶”農村、“紮根”農村。二是拓展農村社區服務供給網絡。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建立起村、鎮、縣(區)一體的社區服務供給網絡。借鑑城市社區的經驗做法,發展壯大各類農村社區非盈利型社會組織,對市場和政府職能進行補充。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工作,協調社保、衛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關職能部門根據自身職責搞好相應服務的延伸和覆蓋,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減輕社區事務負擔。三是創新農村社區服務供給模式。一方面,不斷提升政府或社區的公共產品供給水平、層次和覆蓋範圍。比如均衡教育向農村區域的進一步延伸和覆蓋。另一方面,探索政府採取委託、補貼、購買等方式,鼓勵其他社會主體參與公共產品的提供,提高服務效率。可以預見的是,當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和公民社會都參與提供公共產品服務之中,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被打破時,從單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管治,轉向平等互動、彼此合作、相互協商的多元關係,農村社區服務質量和水平必然實現新的突破和提升。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題中之義。

第五,突出基層民主,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在農村社區成立社區黨組織,由原黨總支書記或從合村並點的村(居)黨支部中選拔優秀黨員擔任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在此基礎上,對社區黨員重新組合,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產業和行業支部,探索實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農村合作組織黨支部設置模式。拉長基層黨支部服務產業和行業的鏈條,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另一方面,增強羣衆參與意識和能力。加強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根據新的形勢與任務,創新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制度,暢通羣衆利益訴求渠道。建立健全農村社區自治章程、社區黨組織議事制度、社區協商議事會制度、社區居民代表大會制度、社區居民公約和社區各類專項工作制度,探索開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務由居民自治組織去完成,從制度上保證社區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居民權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實效,健全各方協調聯動的新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力量。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動領導力量從過去的重城市、輕農村轉變爲城鄉一體、統籌推進,切實發揮指導、協調和督導作用,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序推進。

二是加強宣傳引導。總結美好鄉村村企合作共建機制的經驗,廣泛動員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發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採取捐資捐物、獻智獻力等形式,開展幫扶和互助活動,形成各級各部門乃至全社會各負其責、各盡其能、支持配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是加強督查考覈。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對各縣區及有關部門的年度目標績效管理考覈範圍,切實加大督查考覈力度,同時加強日常督促檢查,不斷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做法,通報工作進展情況,促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紮實開展,走在全省前列。

調研工作方案怎麼寫 篇七

一、大學生旅遊的意向

在旅遊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旅遊,另外5%的大學生表示一般喜歡。

但來自城市和農村的學生卻有明顯的差異,幾乎100%來自城市的學生有旅遊意向,而只有接近85%來自農村的學生非常喜歡旅遊。

引起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來自城市與農村的學生的經濟條件的差異造成的。對旅遊沒感覺的大學生有66%主要是沒有錢,其中來自農村的學生佔74%。

去旅遊的目的是欣賞景觀、增長見識(62%)和休閒散心(21%),另外找同學、熟人玩接近16%,而純粹娛樂性質上的遊玩、觀光不大受大學生的歡迎。

同時,調查也顯示80%以上的大學生認爲影響出遊最重要的是金錢,15%左右的大學生認爲時間是影響他們出遊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學生認爲夥伴、宣傳地、朋友意見影響他們。

在調查中還發現,由於不同學校的大學生專業的差異,有些同學是出於專業的目的而選擇去哪裏旅行,例如旅遊管理專業,勘探專業的大學生,他們由於學習目的而選擇旅遊。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大學生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壓力,故對旅遊的喜愛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歡旅遊是來欣賞景觀、增長見識,同時金錢是影響着多數大學生出遊的主要因素。

二、大學生旅遊的地點與時間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偏愛自然風景區,佔了總人數的54%,表明大學生更願意與大自然親近。

其次,旅遊目的地選擇民族風俗區有30%左右;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繁華城市區和海濱城市區,分別約佔總人數的9%和5%。反而紅色旅遊革命區和高校校園不大受大學生的歡迎。

在對於旅遊時間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選擇的時間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佔了總人數的56%左右,說明了大學生都喜歡把外出旅遊的時間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約束。

在具體時間段上,最多人選擇的時間段是國慶、五一長假,約佔了總人數的52%。選擇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週末出遊的人少,分別約佔總人數的20%和24%。

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長,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留在家看電視看書而不外出旅遊;而普通週末由於時間較短,沒有充分時間做好旅遊前的準備工作和旅行後的休息調整,不利於出遊。

另一方面,由於大學生的課業比較重,一般會利用週末進行復習或預習新知識,還有相當部分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或參加各種活動。

故國慶、五一長假是大學生旅遊的高峯(56%),大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分配,而且還可以趁黃金週的時間休息調整。

三、大學生旅遊的消費方式

在選擇旅遊消費方式上,更多的大學生選擇自助遊,約佔51%;其次是選擇個人遊的,佔21%;而只有28%的大學生選擇跟旅遊團。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在選擇自助遊和個人遊的學生中,高年級明顯多於低年級。

這可能是高年級有更多的社會知識和經驗;來自城市的學生明顯多於來自農村的學生,這可能與學生的個性有關。

四、大學生旅遊的方式

在調查中,大學生以往出遊時,出遊方式選擇與同學結伴而遊的(約52%)佔大多數,與男(女)友一起的約佔21%,數字表明大學生大多數喜歡跟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外出旅遊,而與家人一起(約6%)和獨自一人出遊(約21%)也佔一定比例。

在旅伴的選擇上,部分人選擇跟男(女)友一起去旅遊,這可能是大學生旅遊的一大特點。相反,選擇與父母親人同遊的人很少,只佔6%,這也表明大學生自主獨立的意識在不斷增強。

大學生選擇旅遊地點的因素,以及個人消費水平的差異,旅途距離長短,個人愛好等等原因,影響大學生選擇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五、大學生旅遊的次數(每年)

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年出遊次數爲1次爲約32%,2次爲約53%,3次爲約10%,4次約3%和5次以上爲約2%。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多數大學生平均每年出遊次數爲一到兩次,少數有條件的學生也有年出遊次數爲三到四次的,但每年出遊次數爲五次以上的很少。

六、大學生旅遊的消費狀況

在以往外出旅遊的花費上,遊覽、門票佔其主要,佔總數的約67%,其次是吃的,約佔14%,交通約佔19%。而對旅遊地的風味小吃上,感覺一般約佔33%,喜歡約佔46%。

而特別喜歡僅約佔13%。由此可見,當地的風味小吃沒有將其特色表現出來,就深入瞭解,許多大學生對在沒有品嚐時給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嚐之後,其期望值大打折扣。

畢竟青年人對新鮮事物在感官上都會給予很高的評價,而一旦去體驗之後,沒有其想象的好時,將會大所失望,這也許是其感覺對其旅遊地的風味小吃上感覺一般的比例佔較高的原因。

在住宿上,一般學生(約53%)選擇30元左右(人/每晚),可見,大學生旅遊消費的要求體現了節約原則,這可能表明現代的大學生保持着儉樸節約的優良傳統,也有可能是大學生的旅遊費用大部分還是處於家庭資助。因爲有80%左右大學生的生活費是來自家庭資助的。

在旅遊途中,約76%大學生願意投入到購物中的比重是10—20%,表明購物在大學生旅遊中也佔主要活動。同時安全第一在大學生旅遊中感覺是最重要的約佔43%,其次是費用的約爲23%,舒適度約爲22%,旅遊的經歷約爲12%。

總體來看,大學生的旅遊消費水平中等偏下,旅遊範圍及方式也趨向保守。選擇徒步及旅行自行車出遊的人數也佔了一部分的比例,顯然大學生旅遊有這一方面的需要,旅行社可以考慮開展徒步、自行車旅遊的相關項目,滿足市場需求。

社區調研流程活動方案 篇八

一、社區概況

--街街道--街社區居委會,1955年成立居委會,因地處--街而得名,2001年組建選舉成立--街社區居委會。隸屬沙依巴克區--街街道辦事處。在沙依巴克區人民政府駐地西南約5公里,東以倉房溝北路、西以過境公路、南以貨場東路、北以阿里路爲界。面積約0.8平方公里,總戶數4552戶,總人數12548人,其中常住戶3676戶,人數10354人,出租戶880戶,流動戶876戶,流動人員2194人,主要有漢、維、回等民族,放心戶3535戶,基本戶880戶,重點戶116戶,重點管控戶21戶。社區共有樓棟數97棟,樓棟長50名,社區包戶人員爲41名,平均包戶數111戶,轄區小區22個,其中商戶小區5個,單位型小區15個,無人管理小區2個,轄區內共有14個單位,4個市場(含單位內),其中事業單位3個,國有控股5個,民營企業3個,集體企業1個,行政單位1個,部隊1個。社區共有黨員708人,其中組織關係在社區的黨員48人,知名人士9人,其中人大代表4名,政協1名,黨代表3人,宗教人士1名,優撫對象2人,殘疾人90人,低保戶52戶,69人,重點人員21人,其中吸毒人員16人,刑滿釋放人員5人。宗教場所1個,大小賓館15個,社區現有工作人員38名,其中國家幹部7名,所佔所有工作人員比例爲18.4%,社區委員2名,社區工作者10名,勞動保障協管員3名,社區小聯防1名,社區巡邏隊15名。--街社區居委會駐--街396號。

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建設的思考與對策

(一)加強組織隊伍建設,在夯實基層基礎上下功夫。堅持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加強基層基礎必須繼承和發揚走專羣結合的優良傳統,既要發揮專門機關的職能作用,又要鼓勵和引導廣大羣衆積極參與,形成立體式的防控體系。一是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首先要加強基層綜治組織的建設,嚴格按照省市的要求,配齊配強綜治專幹,專門從事綜治維穩工作。同時,整合基層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政法基層組織力量,完善司法調解中心,發揮其在社會綜治工作中的宣傳、調解等重要作用。其次要大力加強以基層黨支部爲核心的配套組織建設,對軟弱渙散、不起作用的領導班子要及時進行整頓,選配好黨支部一班人,特別要選好支部書記。要加強治保會、調解會的建設,做到組織、人員、工作、報酬四落實。建立治安防範組織法制教育隊伍,開闢常年的法制教育陣地,形成以基層黨組織爲核心,基層政權組織爲基礎,居委會、調解小組、調解員爲主體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綜治工作網絡。二是配強基層綜治力量。只有基礎工作紮實,治安防範嚴密,才能紮緊籬笆,嚴管細防,有效維護一方平安。要配齊配強基層綜治力量,按要求配足綜治專幹,基層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的人員都按要求配齊配強,充實基層綜治力量,切實解決有人抓的問題。應將那些政治覺悟高、工作能力強、熱心社會治安工作、在羣衆中有一定威信的人員充實到居委會、治保會和調解會等基層組織中去,以提高處理問題的整體能力。同時,要以小區爲單位組建義務巡邏隊等羣衆自治組織,加強對轄區周邊的巡邏,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並經常對這些自治組織進行檢查督促,弘揚見義勇爲精神,激發見義勇爲熱情,鼓勵和引導人民羣衆積極與違法犯罪作鬥爭,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羣防羣治工作的良好氛圍。要強化對基礎綜治隊伍的培訓,不斷提高基層綜治調解幹部的業務水平和法律素質,充分發揮第一防線的作用。三是建立完善保障機制。着力解決基層基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確保有足夠的人員抓治安防範。其次是必備設施問題,要做到有活動陣地,有防衛器材,有臺帳管理,有一定的物質設施,最後就是要在經費上予以保障,想完全靠財政解決是不實現的,可以採取“誰出資,誰受益”和“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辦法爲他們解決資金,也可以採取辦理人身意外險和財產險的方式,爲他們解除後顧之憂,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二)完善調解工作機制,在調處化解矛盾上下功夫。加強治安隱患和矛盾糾紛的排查和調處,既可以減少治安工作成本,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環節。筆者認爲應該在工作機制、工作方法和責任落實上下功夫:一是完善工作機制,構築縱橫交錯的工作網絡。層層都要有矛盾排查糾紛調處組,實行專人專職,定崗定責,形成縱到底,橫到邊,責任到人,層層負責的工作網絡,在此基礎上制定責任制度、報告制度、獎懲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同時,可以將收集的基本法律法規彙編成冊,發放給基層工作人員,做到調處工作有法可依。在排查調處過程中,要把集中排查調處和經常性排查調處有機結合起來,既要對一個地區一個時期的突出問題進行調處,又要對各單位定期排查調處,形成一套完整的排查體系。二是要注意工作方法,增加工作主動性和針對性。堅持抓早、抓小、抓了的原則,形成整合聯動的機制,對一般性民間矛盾糾紛要經常性排查,隨時調處,把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對多發性民間糾紛則要細緻梳理,登記造冊,實行臺帳管理;而對重點、難點、熱點問題要採取集中時間集中排查的方式,掌握隱患苗頭,要充分發揮司法調解中心作用,以自調爲主,調防結合,經調解不能解決問題的要及時引導進入司法訴訟程序,以免激化矛盾。

(三)加強宣傳教育管理,在安全防範工作上下功夫。按照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要求,加強普法工作,加強對重點人口的經常性管理,是搞好綜治基層基礎工作的戰略性措施。一要深入開展全民的普法教育。運用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對一些基本法律法規的宣傳,通過學法的不斷深入,推動用法的不斷強化。既要抓好各級領導幹部、司法行政人員的法制教育,又要充分發揮大衆傳媒的作用,進行社會化宣傳,促進羣衆學法的開展,提高廣大人民羣衆的民主法制意識。建立法律服務機構,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羣衆的道德水平,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道德教育,要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相互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消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二要加強對綜治工作的宣傳。要採取多種方式宣傳綜治工作的方針、原則和任務,宣傳綜治工作的先進典型,推廣基層單位的先進經驗,宣傳公民參與綜治工作的義務,宣傳、表彰見義勇爲的英雄模範人物,調動廣大羣衆參與綜治工作的積極性,以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圍,夯實社會治安防範基礎。三要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要加強對暫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做好對無合法證件、無正當職業、無固定住所人員的管理工作,對身份不明、形跡可疑的人員,要及時向流出地發函調查,對受到依法處理的外來人員的情況要向流出地的公安機關通報,公安機關要掌握重點人口的去向,及時將有關情況向流入公安機關通報,反饋函調材料,並積極配合民政部門做好遣返人員的安置工作,預防減少犯罪的發生。四要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要加強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的就業指導,幫助他們拓寬就業渠道,儘可能的多創辦一些過渡性的安置基地,以提高安置率,爲他們解決就業難的問題。要健全基層幫教組織,動員社會各界人士關心、支持和參與安置、幫教工作,調動他們的內在積極因素,減少外界對他們的消極影響,消除社會治安隱患。

三、新形勢下做好羣體性事件的有效預防和處置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預防和處置羣體性事件的工作原則

1、預防爲主,防患未然。要在充分考慮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考慮羣衆的理解和支持程度的基礎上制訂和出臺政策措施,從源頭上防範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羣體性事件發生。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和社會穩定的預警工作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及時消除誘發羣體性事件的各種因素。

2、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羣體性事件原則上由發生地的社區街道辦事處負責處置,必要時政府直接負責處置。引發事件的問題由有關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負責解決。不得把本級應該解決的問題推給上級,把本單位本部門應該解決的問題推向社會。

3、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要維護法律法規的性和政策的嚴肅性,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妥善解決羣衆反映的問題,妥善處置羣體性事件。

4、教育疏導,防止激化。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處置羣體性事件,加強對羣衆的說服教育,引導羣衆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態擴大。

5、慎用警力,慎用強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要根據羣體性事件的起因、規模、影響以及現場情勢和危害程度,決定是否動用處置性警力、是否採取強制性措施以及採取何種強制性措施、是否使用警械以及使用何種警械。既要防止警力和強制措施使用不當而激化矛盾,也要防止當用不用而使事態失去控制。現場處置羣體性事件,不得攜帶和使用武器。

6、及時、果斷處置。對發生暴力行爲或者嚴重損害社會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羣體性事件,要及時、果斷採取措施,堅決制止違法行爲,儘快平息事態。

(二)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

1、預防和處置羣體性事件,要將法制宣傳、教育疏導工作貫穿整個過程。要通過新聞媒體、現場廣播、印發通告等方式,廣泛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羣衆遵守法律法規,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不得妨害國家的、集體的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進行跨地區、跨行業的串聯聚集,不得堵塞交通、圍堵衝擊黨政機關和其他要害部位,不得妨礙正常的社會秩序。要使羣衆懂得,即使訴求合理合法,但表達方式方法不合法,仍然屬違法行爲,且須承擔法律責任。

2、羣體性事件一般不公開報道。新聞媒體採訪報道羣體性事件時,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新聞宣傳紀律。若違反規定採訪報道羣體性事件,或因報道不當造成嚴重後果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各社區、部門和單位按照全國、省、市維穩電視電話會議的要求,對近期排查出的不穩定因素務必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實行掛牌督辦,認真落實責任,採取有效措施,儘快解決好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消除不穩定因素,並隨時向上級維穩辦報告調處進展情況及解決結果。

社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街社區屬城鄉結合部,託運部多,周圍道路長年堵塞已成爲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街社區目前有大小託運部40餘家,其中在沿街佔道經營的10餘家,在三大市場內經營的爲30餘家。由於--街社區各個巷道路面窄,周圍市場多,加之託運部多,導致--街路、--東街路、阿里路、貨場路經常堵塞,行人、車輛無法行駛,周圍又有三家幼兒園、一所學校,同時隨時會發生交通意外,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建議區委、區政府能否與運管部門、交通部門及道路部門聯繫,拓寬道路,取締沿街託運部,引導沿街託運部進入市場經營等措施,緩解交通壓力,爲百姓的出行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