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有趣的漢字故事精品多篇

有趣的漢字故事精品多篇

有趣的漢字故事 篇一

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唸書。長大以後,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

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後便招呼僕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後,在後面題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並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

有趣的漢字故事 篇二

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後,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中國要名字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並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麼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衆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於是武則天想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複了。說造就造當時對日月有一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聖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有趣的漢字故事 篇三

古代的“妻”是搶來的。古文的“妻”字生動地描繪了上古社會中搶奪別人的女子作爲自己配偶的一種風俗。

搶別人的女子爲妻這在古代是一種極爲普遍的現象。在古代搶妻的方式是很多的,有的是通過戰爭公開奪取,將戰敗部落的女子搶來作爲配偶。也有的是暗搶,或者是夜間去搶另一部落的女子爲妻。

隨着社會的進步,這種搶婚習俗當然要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在人們的婚姻中,還保持着一種假搶的情形。所謂假搶,就是這種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長同意的“搶”。現在許多地方流行的娶親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時的習俗,就留有古代搶妻習俗的痕跡。

《說文解字·女部》:“妻,與夫齊者也,從女,從,從又。又,持事,妻職也。”許慎的說解告訴我們,“妻”與“齊”是兩個讀音相近的字。“與夫齊者”的意思是:在妻妾之中,唯有妻才與丈夫有同等的地位。從字形看,“妻”從“又”,“又”就是手,所以可表示“秉持妻職之義”。古人造“妻”字之所以千方百計表明其比較尊貴的身份和主子的地位,當然是因爲在家庭中還有比妻子更低賤的,被妻子支配的妾的存在。不過,在古代的家庭中,妻子對於丈夫來說又永遠是處於被支配的地位,也就是說“妻”子不可能與丈夫“齊”,不可能享有平等的地位。

“妻”由“配偶”又引申爲動詞,指以女嫁人或娶別人的女子爲妻。如《論語·公冶長》:“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罪也。’以其子妻之。”其意思是:孔子說公冶長這個人(很好),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在監獄之中,但這並不是因爲他有罪。因此,(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爲妻。

李鴻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個遠房親戚赴考,這個人不學無術,接到試卷一看,竟然一題也不會答。此時他靈機一動,突然想到自己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戚,於是在試卷上寫道:“我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妻。”這個不學無術的親戚竟然將“戚”寫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於是在試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親妻,我不敢娶。”因此,這個親戚還是落第了。

有趣的漢字故事 篇四

避諱字,是指中國古代迴避君主和尊長的名字而改寫的字。

避諱字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是用同義字或義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諱“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爲“端月”。漢高祖名邦,漢代人便以“國”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漢代就叫國家,一直沿用到今天。東漢光武帝名秀,避諱“秀”字,於是把秀才改爲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馬遷的父親名談,司馬遷作《史記》,在《趙世家》中就把張孟談改成張孟同。清聖祖名玄燁,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燁”。

第三是字缺筆畫。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筆寫作“F”。

第四是拆字。

一個漢字是由幾個部件組成的,爲了不犯君主的諱,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開原字。五代晉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刪字。

有的人是雙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諱,便把它刪去變爲單名。如南朝齊開國叫蕭道成,一個叫蕭道淵的人便把名字裏的“道”去掉,改爲蕭淵。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後周君主名郭威,一個叫郭彥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爲郭彥成。

第七是改讀。

孔子名丘,過去讀書人把“丘”讀成mou,實際上是用“某”的讀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構成新字。

比如,爲了避孔子的諱,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爲“邱”,讀qi,以與孔子名諱區別。

有趣的漢字故事 篇五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但我們還不是很瞭解它們。這不,老師開展了《遨遊漢字王國》的綜合學習,幫助我們瞭解漢字。於是,精彩、好笑的漢字故事開始了!

首先上場的是小陳同學,他講了一個令人捧腹的故事。吝嗇的地主請了一位教書先生教兒子讀書,教書先生爲了懲罰吝嗇的地主,寫了一份沒標點的文約: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地主讀成:“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一年滿了,教書先生指責地主不給自己吃雞鴨魚肉,也不給學費,與地主打起了官司。教書先生說,我寫的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最後,地主輸了官司,不得不給了教書先生100兩銀子。

我們聽了,都大笑地主。瞧,我的同學小夏笑得手捂着肚子,坐在地上大叫:“太好笑了!我……我不行了!”他那兩排潔白的牙齒全露在了外面。而我不停地顫抖着,喘着粗氣,笑得肩膀都一抖一抖的。老師扯着嗓子喊了好幾聲“安靜”,教室才漸漸安靜下來。

故事一個接一個地講下去,教室裏不停爆發出大笑聲,有的講漢字的起源,有的講形聲字鬧出的笑話,還有的講歇後語……

講故事活動結束後,我們又進行猜謎語活動。老師先畫一幅圖,是一個人靠着一棵樹,我們一下子就猜出來了,是“休”字。之後,老師叫我上臺接着畫,我畫了一個難一點的,一根木頭和一個果子,同學們一看就脫口而出:“棵!”最後,小江同學上場了,他說了個最難的,是“三丫頭”,並說這個字連沒上過幼兒園的人說不定也會。頓時沒人說話了,老師揭曉了答案,是“羊”。大家聽了不禁說:“這麼簡單我怎麼沒有想到呢?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活動結束後,我回想一個個故事,最令我敬佩的是第一個故事中的教書先生。他完美利用古代沒有標點符號這個漏洞,讓地主斷錯句,誤會了自己的意思,結果贏了官司,從地主那裏得到了豐厚的酬金,真是智慧至極!

原來漢字不是那樣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很多漢字的背後都有着動人的故事,我每天在漢字的海洋裏遨遊,有趣的漢字故事讓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妙趣橫生的歇後語令我開懷大笑,妙語連珠的詩句使我心曠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長,鏗鏘有力的語句激勵着我的鬥志。我以後要認真學習漢字,讓漢字的內涵豐富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