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農村經濟社會報告多篇

農村經濟社會報告多篇

【第1篇】2022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伴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的環境問題也越發需要得到人們的關注,在20**年暑期,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老師的要求下,我前往山西省五臺縣溝南鄉羅家巖村進行了爲期四周的,以“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與環境問題調查”爲主題的社會實踐調研活動,通過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程度以及環境保護程度的調查,得出一份調查實踐報告。

溝南鄉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城南部,全鄉有行政村34個,在這個暑期,我前往的是溝南鄉的羅家巖村進行的社會實踐,通過對當地村委會進行諮詢以及向村民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當地的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係作出了統計與歸納。其中調查問卷以及媒體發表見本報告附表。

由這次的調查顯示,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總體上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姿態,近幾年來一直處於增長的狀態,面對我國甚至世界都日益複雜的經濟形勢,農村作爲我國經濟結構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更加具有深刻的意義,各級鄉鎮政府需要在保持相關政策基本穩定時,增強政策調控的靈活性。

於此同時,農村的環境保護雖然一直處於薄弱的環節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越發意識到環境保護對於人們生產生活以及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只有達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發展綠色經濟,以促進農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以及當地政府部門幫助可以看出,近幾年來,農村的經濟一直在發展,但是環境保護問題也日益迫切,開始進入到羣衆視野。雖然農村環境保護這一塊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但是這種環保意識的興起,對於以後農村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調查,我發現農村經濟與環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一)農村經濟雖然發展,但是基礎生活條件並未完全跟上。

在環境退化的前提下,個別村民生活質量得不到保障。由於山西海拔較高,山路較多,有些村民家中沒有水龍頭,吃水成爲一個大問題。並且由於環境的退化,人們已無法向以前一樣採集食用雨水等。近年來,資源供應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爲影響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當地村民雖然有環保意識,但是行動卻跟不上。

雖然當地村民近幾年來由於切身體會以及教育的普及都開始有了環保的觀念,但是由於長期以來的生活習慣,以及對於經濟增長的渴望,人們在環保的路上實際行動還是遠遠不夠的,在村莊裏,經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並且裏面有大量白色垃圾,據說,該村還是會保留秸稈焚燒等習慣,這對環境而言是危害很大的。

(三)當地政府的區域經濟發展觀念亟需更新。

部分鄉鎮過多地強調客觀理由,認爲無資源、無項目,所以選擇犧牲環境爲代價,發展不科學環保的經濟模式,不能積極主動挖掘發展潛力,創造發展優勢,不但致使區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而且隨着時間推移環境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使當地經濟雪上加霜。

以下,我將提出幾點對於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係的幾點

(一)抽出部分經濟用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硬件設施建設上實現突破,從而提高農村環境質量。

通過對農村硬件設施的建設,例如修建路燈來,完善排水防止生活廢水隨意排放,發展下水系統,合理使用水資源等,這樣不但可以改善村民生活條件,還可以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轉變幹羣思想觀念,鼓勵村民多與政府交流,將對於農村建設的想法與要求及時與相關部門交流。

人文環境是形成整體環境的基石和根本,軟環境建設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只有加強人民與政府的聯繫,才能更好的將政府的政策實施好,將人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處理好,實現和諧共贏的生活場景。

(三)增強當地村民環保意識,加大宣傳,同時發動羣衆將想法落實到實踐。

通過加大相關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力度,提高羣衆知法守法水平,提高村名環保意識。爭取揩現在生活中類似於秸稈焚燒,污水亂排放等不文明行爲漸漸消除。改善當地生活環境。

(四)合理規劃農民田地位置,在不影響經濟的情況下退耕還林,保護山林裏的生物多樣性。

在此次調研中,村裏老人都表示,近十幾年來,山林裏的野兔野雞以及其他野生動物越來越少,山林裏由於無人管理,亂砍亂伐現象也時而有之,導致當地生物趨於單一化,我認爲這種情景雖然現在對農村環境與經濟的影響不大,但是隨着時間的發展,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必定會威脅到人們的生活。而到那時再想到治理,可能就會爲時已晚。

(五)完善政府職能,加強政府對於經濟與環境的調控作用,合理把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

俊全當地的環境管理體系,加強環保執法力度、深度。將環境整治與經濟發展工作緊密結合,加強對農村環境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的法規與標準體系,在已有的法規基礎上,逐步制定、完善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有關的食,農藥、化肥、地膜污染防治的法規標準等,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這樣,才能更有力的提高當地村民的行動力,根本上實現對環境的保護。

(六)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堅持“誰污染、誰付費,誰收益、誰負擔,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不斷拓寬投資渠道,保證穩定有效的環保資金投入。

使當地的財政政策逐步向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傾斜。另外,還需根據“工業反哺農業”有關精神研究、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體和個人多渠道融資機制,保證穩定有效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投入。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的要求裏,我們應當積極採取對策,重視把農村環境問題,不能重蹈之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第2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爲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爲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爲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11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爲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爲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爲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爲1567人。根據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爲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爲主。以2011年爲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爲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爲主,以林果業爲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爲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爲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11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纔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羣衆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小、國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羣衆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衆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爲主體,充分調動羣衆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衆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羣衆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國小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戶的養殖力度,爲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爲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羣衆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爲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爲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爲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衆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第3篇】農村經濟社會調查報告

農村如何發展,發展到什麼水平,是關於一個地方社會水平能夠到何種程度最基本的一個標準。本文是關於農村經濟社會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學習。

一、前言

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當今時代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中國作爲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在中國總人口的所佔比例巨大。將農村的經濟發展起來,以提高全國的總體經濟水平是刻不容緩的。對於現在的農村和過去相比,除了少數的山區還比較貧瘠外,大部分的農村都步入了小康水平,有些農村甚至經濟發展得比城市還要快。中國存在着嚴重的貧富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農村存在的問題,因爲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加以調查研究從而找出一些問題的關鍵所在,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法。實現縮小農村與城市的貧富差距,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二、調查目的

1、通過對一個地區的農村經濟社會的調查來獲知其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從而評估類似的農村經濟,最後上升到全國,循序漸進的瞭解當前農村發張形勢。

2、找出所調查農村的經濟發展的途徑,調查農民的經濟來源,以及該地區農村經濟來源的總體模式和發展的趨向。

3、通過對該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的調查和分析,找出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該地區按照地理優勢所忽略的某些經濟發展渠道。

4、將調查分析後提出來的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便於對該地區農村經濟模式進行完美化,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調查時間

2022年1月22日開始調查

2022年2月14日結束調查

四、調查方法

主要是採用訪問調查,地理考察,實地調查,網上查找相關資料

五、調查地點

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大竹村

六、調查內容

1、關於教育程度的調查

此次調查,共調查了四家人中的主要成員。從調查對象表中,我們知道了,14個人中,

有3個文盲、9個人受過初等教育,2個受到了高等教育。部分應該收到義務教育的孩子在外地打工。總體上來說他們的文化素質都很低,但比較起過去幾年,相對提高。教育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如果教育低、文化素質低、掌握科技的本領低、經濟發展就緩慢,甚至停滯。此次的調查是抽樣調查,對個別家庭進行調查,從而發現問題,才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地理位置來說大竹村離城鎮和縣區都不遠,有着優越的教育條件啊!但是爲什麼教育成果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好呢?通過對部分家庭進行了訪問調查得知一下幾個原因:

(a)那是因爲經濟條件困難,不能支付較高的教育費用。

(b)學生本身不喜歡學習,或者對學習用處認識不當,厭學。

(c)父母或者監護人對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而不允許孩子繼續求學。 其實教育和經濟是兩個互爲因果的問題。必須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係。教育要從孩子做起,小孩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後備軍,提高小孩的教育勢在必行,當今國際國家的競爭主要是靠新的科技、新的血液。一個國家發展的前途的好與壞都和小孩子教育素質有着很大的關係。國家現在爲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增加就業崗位,實行的一村一大給農民帶去了新的思想,新的種植方法,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決,經調查發現大竹村農民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首先是農民收入不高,只好讓自己的孩子上支付最少、質量最差的學校,因此孩子學到的知識就會很少,有時還會誤導孩子。其次是父母爲了賺錢養家和支付孩子上學,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更不會給自己的小孩請家教輔導,還有的是農民自身沒有多高的知識也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我作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給會一些建議。農民的收入不高解決起來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但是要想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最主要的還是靠農民自身。毛主席曾經說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政府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民族經濟,增強當地的歷史蘊含,增加收入,同時大竹村的農民可以利用離城鎮市區近的優勢,讓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就算是欠債也要讓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孩子的教育提高了纔會帶來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

2、關於農業的調查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業的重要性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表現出來。首先農業是提供人類生存必需品的生產部門。其次農業的發展是社會分工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成爲獨立的生產部門的前提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農業如此重要我們就應該加強對農業的高度重視。

在此次調查對象中,共有2.5畝田。主要種植菜籽以及各種冬季的蔬菜。不管是菜籽的

種子或者各種蔬菜的種子都是通過購買的(成本高)種植的過程都依靠人工,在種植前依靠原始的農民自己耕作種植,,蔬菜受季節影響大,農民又沒有多少技術,只能按季節種植,蔬菜的種植主要是爲了出售換取一定量的物質財富,以便用來購買生活必需品。根據想農民詢問的相關季節種植的作物種類及相關知識,我們瞭解到該區農民主要是種植水稻,玉米等經濟作物。水稻的種植到收割、出谷都是原始的,可以說沒有任何科技含量,種植出來的稻穀主要用來自家吃,由於田地少,不好的年份都不夠吃;玉米是旱季植物,玉米的種植過程:首先要用牛耕地,將地翻鬆、再把提前購買來泡過的種子埋在地裏再放上綠肥(此過程中用到的工具有牛、鋤頭、犁)。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要對玉米進行除草,有的地方要除兩次有的地方只除一次(除兩次的玉米往往要比除一次的要好得多)在邊除草的過程中也要對玉米施肥(施肥不能太近、以免傷害玉米),除草的目的是減少草對肥料的吸收。除完草後,就只等到玉米的成熟,等玉米成熟後就要對玉米進行收穫,玉米的收穫靠人工揹回家。搬回家後就是對玉米進行除殼,除完只後就收藏起來,作爲一個家庭的食物貯藏,主要也是用來吃。當地農民對玉米的種植、收穫都是原始的,科技含量低;

經調查發現,以上只是部分農民的經濟來源方式,現在農村的經濟來源不再是依靠自己種植的經濟作物和蔬菜等等了,農民種植的作物都是自給自足,而大部分有能力的農民都在外地打工掙錢,很多農地都開始荒廢了。

3、關於農村總體經濟結構的調查

該農村經濟結構以玉米-豬,魚-水稻-家禽,等主要的結構。每年種植的玉米主要用來餵養豬,等到豬長大後在出售,幾乎每家每戶都至少有一頭豬。少數農民自己承包了魚塘進行養魚,部分將魚養在水稻田裏,收割水稻的同時將魚打撈出售。而收割回來的水稻除了供給農民自身需要,部分用於飼養家禽。這樣每年不斷的循環往復,構成了該農村主要的經濟模式。

4、關於政府對農村扶持政策的調查

政府對農民的扶持是可以時刻看到的,不管是什麼方面都可以看到。如,農村的醫療保險,家庭承包補助,作物損失補貼,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爲失業農民提供更多的崗位,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實現要致富先修路的明理之言;啓動雙高普九工作和義務教育示範縣創建工程,提高農村的文化知識水平等等。這些都是對農村最有力的支持。

5、關於該地區的地理形勢調查

由於四川的地勢多以小山丘見稱,所以這個山村也不能避免。到處可見的是低矮的小山

丘。不過除此之外還是有相對較高的大山。按照地形,大山適於種植經濟林以及琵琶,梨,桃和橘子等果樹。山地比較陰溼適合種植,可種竹子。

七、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出,該農村經濟屬於中等經濟,其農民的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不過其中出現的關於教育,以及運輸的道路問題值得深究。該村外的馬路完全出現泥濘狀,最近纔開始施工修建,卻因此阻礙了交通運輸,不過政府能即使的施工修建,相信在馬路完工以後相應農村的經濟發展能更上一層樓,就是所謂 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

八、調查總結

總的來說,經過此次對農村經濟的深入調查發現,其農田荒廢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相對於人口較多的農村來說,外出務工的人員相對較多,農村經濟發展主要還是要靠政府大力的扶持,加上農村的領導人,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找到更多的出路,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家掙錢生活。這樣的農村才能發展得更快,才能更好的縮短農村與城市存在的貧富差距。我相信,在中國政府對農民不斷的扶持和大力的發展下,整個中國的農民將迎來一個新的紀元。

【第4篇】2022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的報告

此次社會實踐的主題是:退耕還林,農村經濟的革命.由黃前,曾興,肖遊川,袁蘭,濮曲波,陳銳,參與完成.實踐從7.23日開始,7.30結束,歷時七天.我們在這七天中採訪調查了鋪子灣鎮農業部門,當地農民,還有新店鎮七星椒種植基地,以及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的種植加工基地.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7.23日,我們帶着滿腔熱情和大學生的求知慾來到了鋪子灣鎮政府,由李書記給我們座談講解當地退耕還林的成果和艱苦找尋出路的過程,我們從談話中深切體會到當地發展的不容易,以及政府對農民退耕還林作出的大力支持.在不擔心吃飯沒保障的情況下,農民都積極配合政府把退耕還林做好.其中最爲突出的是當地大規模種植的香蕉,在李書記的安排下,我們由周淑芳阿姨帶領參觀了他們鎮的香蕉種植基地,到達基地的時候,我們都不由自主的驚呼出聲,一望無際的香蕉海洋,讓我們看到了農民收成時候那幸福的微笑.周阿姨仔細的給我們的疑問作出回答,我們瞭解到,管理這麼大面積的香蕉林,在人力方面還是比較省的,大概2-3個人就能管理40畝,一個星期割一次多餘的香蕉葉,在割葉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同時觀察病害,發現有病害的植株就要馬上從地裏剔除,避免傳染.如果傳染病爆發,將帶來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每根香蕉種苗多是從外地引進的高產品種,每棵五塊左右,要兩年纔開始結實,在管理階段每次施肥都超過一千元的投資,如果死亡,損失會很大.我們走了半天才將這片蕉林走到盡頭,烈日當空,同學們都露出滿足的笑容,汗水綻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都很高興,雖然這片蕉林不是我們種的,但是它們代表着國家搞退耕還林的成果,農民並沒有因爲退耕還林變的吃不起飯,而是越來越富裕,生活越來越紅火.也更清閒了很多.如果是水稻,有誰能一個人管理近20畝土地.退耕還林,讓當地蕉農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7.24日,我們再次來到鋪子灣鎮,周阿姨和我們輕車熟路的直接去了香蕉種植基地,這天我們將要參觀比較現代化的設施,種植香蕉也是一項技術活,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持,也種不了這麼大規模的蕉林,上千畝的香蕉林,如果全部用人工挑水灌溉施肥,那得花多少人力啊.周阿姨帶着我們來到了他們種植基地的蓄水池,我們到了一看,無數複雜的管道交錯在水池四周.向遠方的地裏延伸.周阿姨給我們解說到,這些水管分向所有的香蕉林,在香蕉林裏每十米有一個小型蓄水池,小型蓄水池的水由這個最大的水池供應,水管連通這些水池,每個水池又有一個放水口,出水口都有一條小水溝,這樣就形成了一條灌溉線,管理也方便,要灌溉的時候只要將大水池的水放出,就灌溉完成.這解決了農民很大的問題.爲他們省下了很多麻煩.即使五十歲的老年人也能做到.解決了灌溉,還有施肥的問題,適合香蕉的肥料主要有碳銨,複合肥,菜枯等.如果靠農民一棵一棵的鬆土施肥,也是一項很沉重的負擔,對農民的人力要求會提高很多,針對這樣的狀況,鋪子灣農業部門研究之後採取了灌溉和施肥同步的辦法,把肥料加在蓄水池中,爲了避免造成堵塞,在灌溉時加大水壓,灌溉完成都會做一次清水灌溉,達到清理管道的目的.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省了施肥成本,肥料加入水中活化後更易於香蕉吸收.

兩天來,我們對鋪子灣香蕉種植產業的調查也結束了,走之前周阿姨的一句話讓我們印象深刻,她說:你們大學生不要看不起農村,國家科學技術發展了,農村幹活也不都是體力活了,要不了幾年,大學生可都要朝我們農村奔呢.這算是對中國未來的預見,確實,中國的科學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騰飛,這些技術在農村的應用也慢慢的推廣了,但是農村缺少眼光開放,真正有技術的人,這對於我們農業大學的學生是一個機會,也是挑戰.如果能合理利用資源,用科學的種植觀念來發展農村,就像鋪子灣這樣,科學種植,在有所收穫的情況下,必定會帶動周邊農村跟着發展,最後農民的生活也會徹底改變.作爲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抓緊在大學的學習機會,多吸收些實用的,先進的,科學的知識.中國的農業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中國的農業.

7.25,我們在李書記的指導下來到了鋪子灣佔地60畝的大型養豬場,由於養豬場的細菌檢查極爲嚴格,我們開始並沒有被允許進入廠房參觀,而是在辦公室和廠長劉阿姨進行了採訪,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這個養豬場是由私人開的,她只是負責管理和監督,在劉阿姨管理期間,養豬場每年向各地凍場供應兩萬多頭成年豬,年收入上千萬之多.是什麼讓這個起初只有二十多頭種豬的小型養殖公司發展到現在年收益上千萬的大型養殖場?劉阿姨解答了我們的疑問.他們在剛開始的時候,規模很小,本錢也不多,廠房也是使用的以前廢棄了的農貿市場,給他們提供種豬的公司配備了一批技術人員幫助他們發展,保證了在起步的時候沒有出現種豬死亡,在科學養殖的保護傘下,仔豬的成活率更是高達百分之九十多,在餵養上,也採用種豬公司提供的高效飼料,每三個月就能讓一頭仔豬成長到200多斤,對於消毒設施,國家有提供支持,而且國家免費提供消毒藥水,解決了大型養殖發病率高的情況,隨着收入的增加,養殖場也不斷擴大,到現在,養殖場已經將退耕還林的土地都修成了養殖基地,聘請了當地農民70多個,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農民失去土地生活沒保障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污水處理,該養殖場花巨資修建了比較現代化的污水處理池,爲了節省資源,養豬場用來清洗豬圈的水都從河裏抽取,經過污水處理池處理後回收再用,至於豬糞和處理後排出的水都集中給當地農民用來灌溉或者運往外地飼料廠回收.這樣就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水資源和廢棄物.也對周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更是給其他排污量較大的產業很好的上了一堂可持續發展的課.

這個養殖場給我們隊員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似乎大家都興起了養豬的念頭,不僅個人發展了,還給周邊農民解決了上崗問題,讓大家都有飯吃,有錢拿.國家倡導共同富裕,也許鋪子灣的養豬場就是這樣的典範.養豬場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科學的養殖方法和現代化的養豬觀念.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增大了養殖效益,也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污水處理一直都是很多產業不願意去面對的問題,但是國家既然提出了污水不能隨意排放,就應該去做,把污水排放降到最小,要造就一個成功的企業,信譽和聲譽同樣重要.如果因爲處理污水很貴就不去管,影響到周邊人民的生活環境,那樣的企業遲早倒閉.

次日,我們乘車來到了新店鎮,之所以選擇這裏進行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是經過大家共同商議決定的,七星椒爲威遠縣新店鎮歷史悠久的特產,具有皮薄肉厚、色鮮味美、辣味醇厚的特點。曾遠銷韓國、斯里蘭卡、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等地。1995年在全國第二屆農業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全國優質農產品稱號,並取得gb認證。xx年8月成爲中國吉尼斯吃辣椒比賽唯一指定用椒。七星椒現已開發出幹椒、泡椒,椒面、節椒、餈粑椒等5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在省內外有較高的聲譽。聽說過威遠的人不多,但是沒聽說過我們新店七星椒的人就太少了.自從國家宣佈退耕還林條列以後,新店鎮在政府的帶領下開始了七星椒的大規模種植,家家戶戶都動員起來種植七星椒,在新店一看,滿山遍野都是七星椒那挺立的身姿.看着不由讓人心中一震,好繁茂的七星椒!

到新店鎮之前,我們通過鋪子灣鎮政府的介紹,已經也新店鎮七星椒項目組的長輩們取得了聯繫和溝通,他們表示願意支持我們的調查和採訪.當我們到了新店鎮的時候,受到了新店鎮七星椒項目組的李老伯熱情接待,在辦公室我們進行了採訪,他給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新店七星椒報道的報紙,還有很多種植七星椒的獲獎證書,我們都慎重的接在手裏仔細看着,聽李伯給我們講有關他們七星椒種植的經驗和榮耀.新店七星椒最開始的品種個體小,椒內籽粒很多,並不是很好,雖然辣味兒足,但是在市場中並沒有多大突出的競爭力.但是自從政府將新店七星椒項目款播放給新店鎮後,政府有了經濟基礎,就能更好的種植和發展七星椒,在新店建起了100多畝的育苗基地,全部由大棚覆蓋,增加冬天育苗的成活率,由於很多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讓七星椒種苗的成活率高達99%以上,而且在選育高產品種的時候,運用組織培養,轉基因技術等,將原來只有半米高的七星椒提升到了2米以上的珠高,更是把畝產量1000-xx斤提高到了令人驚訝的4500斤以上,種植一次七星椒,有七個月的時間都在收穫,從七月初到第二年都不斷的成熟,讓農民享受近半年的收成的快樂.如果袁隆平先生是水稻之父,那新店的七星椒項目組的同志們就是七星椒之父.經過近16年的不停選育,七星椒的品種已經堪稱完美,一棵棵兩米多高的七星椒植株,一層層火紅的七星椒,我們都張大着嘴巴保持着驚訝的姿態久久站在七星椒林裏面.

目前威遠新店七星椒在以新店爲中心的周邊各鎮行成了五萬多畝七星椒生產基地,種植量佔全縣的80%以上。爲保證“七星椒”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優良品質,威遠縣政府成立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辦公室,並及時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原產地域產品的市場監控,切實保護“七星椒”獨有的地域和品牌特色,爲推進威遠縣農業產業化再上一個新臺階作出貢獻。

7.27日這天.我們早早的就起牀,按照昨天新店鎮李老伯的要求八點就在政府大樓下集合,這天,我們在他的帶領下來到了新店鎮政府的大棚育苗基地,放眼望去,白色的大棚朝着遠方不斷延伸,清晨的霧氣中脫隱若現,似一白龍,壯觀而神祕.我們經過簡單的消毒和處理,計入了大棚,現在還沒有到育苗期,大棚裏也沒有空着,我們看到土塊並沒有其他見過的那樣硬梆梆的,感覺一點營養都沒有,而是鬆軟的紅土地,中間夾雜着點點白星,李老伯解釋說這些是石灰粉,用於消毒,每年育苗之前都要對大棚進行消毒和補肥,如果少了任何一步,育苗的成活率就會大大下降甚至是全部發病死亡,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那新店七星椒起碼五年無法恢復生產,全國都會受到一定影響,至少四川會出現短暫的七星椒真空,損失是巨大的.我們新店承受不起,四川也承受不起.在原來育苗對於七星椒的種植也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大意不得.

這和我們作人的道理是相通的,育苗是七星椒種植的起點,育的苗子好,種出的椒就差不了哪兒去,作事情也一樣,起點就要做好.貫穿始終,才能看到成功.作爲大三的一名學生,真想對大一的師弟師妹們說,大學是你們人生新的起點,加油把她做好,抓緊寶貴的四年吸收知識,等將來進入社會纔會有所用途.

大棚配備有換氣設備和溫控設施,可以最大可能的滿足七星椒發育的需要.氧氣含量,光照,溫度和水分對於七星椒幼苗都非常關鍵,七星椒項目組的成員都是經過幾年乃至十年的種植經歷的,對於七星椒的生理習性已經非常瞭解,每天巡視種苗的生長狀況,隨時關注大棚的溫度變化,對水分更是控制的非常精確,在滿足七星椒生理需要的情況下,不多灌水,給種苗提供了最理想的發育空間,每年從這裏輸出的種苗高達7—9千萬株,幾乎滿足了整個新店鎮的需求.而且因爲這些種苗的品種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具有很大的潛力,種植後收成很豐盛,農民都爭先恐後的聯繫育苗基地,希望獲得更多的七星椒種苗.也是爲什麼現在七星椒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甚至周邊農村也學着種植七星椒了.

這樣雖然讓七星椒的規模擴大了,也使得種苗將面臨供不應求的境遇,也會降低七星椒的價格,而育苗技術不是一般人都會的,造成育苗人力上出現不足,農民的知識吸收能力也有限,像這樣的細活他們基本上幫不了什麼,所以新店鎮七星椒項目組的老輩們經過商議決定,扶持有意願做七星椒的公司,把技術傳給那些公司,然後由他們提供一部分種苗和對外貿易的一致合作.這樣,在幾年的時間裏面,新店就先後出現和發展起來了好幾個七星椒公司,主要負責育苗和收購加工七星椒,這對於宣傳和發展七星椒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7.28這天,我們就在李清泉總經理的帶領下參觀了他們的育苗基地和七星椒加工廠,清泉公司的育苗基地雖然也有四十畝,但是跟政府的比起來,少了很多現代化的設備,比如溫度調節設備,去年雪宰.造成清泉公司的種苗死亡率高達50%多,也是因此,本來和清泉公司簽訂了種苗供應合同的農戶買到的種苗很少.李清泉經理告訴我們,其他七星椒公司也遭受了同樣的災難,今年的收成大大減少了,本地收購七星椒的價格也從去年的一元多上漲到現在的三塊,雖然和國家物價上漲有關係,但主要還是七星椒的產量降低導致的.設備上的落後使得發展七星椒的發展道路變得崎嶇坎坷,但是清泉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都沒有放棄,因爲他們對七星椒有絕對的信心,他們堅信自己家鄉的特產會走出山區,有那麼一天,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有吃七星椒,雖然現在種苗受損了,但是明年還可以重新育苗,而且有了失敗的經驗,他們正在籌備花錢在今年的育苗期將一系列的現代化設備都應用到自己公司的育苗基地上.做到真正的現代化生產.爲了七星椒的普及,這些私人公司已經放棄了很多個人利益,都是向着整個新店的七星椒產業貢獻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們社會實踐小組的同學們都很爲他們的精神索感動.對於太陽的灼熱似乎也不那麼煩躁了.

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非常經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通過這天的見聞,越發覺得科技的應用真的非常重要,在農業也是這樣的,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沒有好的七星椒種苗,也就沒有農民的豐收和生活狀況的改變,誰說農業沒前途,現在該改成缺乏科技的農業纔是沒前途.有了科技的摻入,中國農業必將蒸蒸日上.

7.29日,我們帶着團隊出錢印刷的七星椒種植技術要領等資料,來到了新店鎮的奇龍,高山和金蓮等新店七星椒種植示範村進行了調查和七星椒種植技術宣傳.經調查,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共21個村子,323個社,總人口53000人,其中農業人口49000人,耕地面積47000畝(其中土地23500畝),交通便宜,自威公路穿境而過,村村通公路.新店的自然條件和土壤條件十分有利於七星椒的生長,xx年12月,新店就被四川省特產協會授予”四川省七星椒之鄉”的稱號.七星椒的種植技術已經被廣大農戶掌握,其種植效益很好,畝收入4000到6000元利潤,當地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高.而且國家也有支持發展七星椒,給農戶每畝80元的補貼金,這樣也更增強了農民種植七星椒的信心.同時,威遠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等私人企業在新店開辦加工廠,大量收購七星椒,免除了農民種植七星椒的後顧之憂,收穫的七星椒隨時可以賣給七星椒加工廠,按照市場價格算,一分也不會少.新店共三個大型七星椒加工場地,分別在新店的三個方向上,由於價格都一樣,農民可以根據就近原則將椒賣給相應的七星椒加工廠收購站.這樣不僅減少了各個公司之間的摩擦,保障了七星椒產業的正常運行,也方便了當地的農民.

7.30號,我們應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邀請,到清泉公司和他們的技術人員進行了時長5個多小時的交流,和他們一起觀看了新店七星椒種植產業發展道路的錄像,這是他們公司自己做的,我是看着電視劇和動畫片長大的,這是我第一次感覺視頻很真實,視頻裏面都是說着和我一樣四川話的農民,他們緊張的表情讓我們覺得很可愛,很親切,看着他們在太陽下忙碌的身影,我們都感到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氣似的,好想上去幫忙,視頻裏面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個老人家在採摘成熟得紅彤彤的椒果,她把椒在並不乾淨的衣服上擦了擦,居然就那麼吃了起來,我是吃過七星椒的,開始有點甜甜的感覺,但是隨後就被辣的口水直流,喝了很多冷水都不行,還是痛的厲害.只見老人家一口就將一個七星椒含進了嘴裏咀嚼起來,而且看那樣子,根本沒有一點被辣到了的感覺,我半開玩笑的跟組裏的人說七星椒不辣,李清泉就說,她那是吃椒吃的多了,再辣都不怕的.我們才喔一聲,那要多麼深厚的情感才能吃下那麼多辣死人的七星椒啊!隨後清泉公司拿出他們的項目企劃書給我們看,還有一系列的獲獎證書,他們很希望我們大學生,特別是農農業大學的學生畢業了能夠回來爲七星椒的種植大計作出一點貢獻.我在想在場的隊員應該也喜歡上七星椒了,但是大學裏可能發生很多事情,我們既沒有答應什麼,也沒有拒絕什麼,就說我們畢業了再說.我也不希望我的組員一時意氣用事,就那麼限定了自己人生的發展道路,如果七星椒以後太普及,那她就算不上一個很好的發展道路,我們如果要發展,就要創新,現在的七星椒已經太完美了,無論質量還是產量,都是前所未有的高,而且如此有前景的項目,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估計等兩年後我們畢業,再回來,事情就不是想的那樣好了.我們纔剛剛踏入大三,如果現在不把精力放在努力考研或者爲自己找尋出路上,而是把一切都寄託在變化極快的七星椒上,萬一畢業七星椒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適應不了那樣的變化,無疑會對我們隊員造成沉重的打擊.從會議室出來,我們留影紀念了這幾天陪伴我們的日子.然後一隊人浩浩蕩蕩的回去了.社會實踐也自此宣告結束.

主要體會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我們深刻的體會到農村的樸實,真誠和對生活的執着和熱愛.農民的要求其實很低,他們要的就是能吃飽飯,家裏兒女都聽話,爭氣.只要日子能過得去,即使困難一點也要堅持.農村和城市很不一樣,很多人都覺得城市的人更有文化,比農村的人更懂禮節,沒有農村人野蠻.其實那是很荒謬的想法,只有親身和農村朋友接觸過的人才知道,農民,其實很可愛.他們勤奮但不是野蠻,他們說話粗俗但是有道理,他們迷信但是他們心裏有希望.

國家很重視農村發展,因爲中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沒有農業支持,中國就沒有騰飛的可能總理爲了老百姓,把物價提高,無非是爲了農產品在市場有個好的價格,農民也好有多餘的錢擴展農業年在全國範圍開展的退耕還林項目,算是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面貌.把農村老式的生產模式打破,重新塑造了一個很科學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這對於農村將來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的隊員受到了很好的鍛鍊,在學校,沒有這樣鍛鍊的機會,學校學的知識只有在這樣的實踐中才能得以發揮作用,也是這次實踐讓我們的隊員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也讓他們提前接觸到社會,有利於隊員將來的人生之旅.

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宣傳引導力度不夠,退耕農戶對補助期滿後“吃什麼”心存惶惑。退耕還林針對的就是西部地區水土容易流失的邊遠山區山坡耕地,這些地區經濟落後,農民傳統意識濃厚,吃的方面主要靠自耕地。眼下有的農戶除留少量菜園地以外,其餘土地幾乎退完。還“林”的品種中極少有幾年就能見效益的經濟林,絕大部分屬生態林,而在退耕還林地區,同時也是林木禁伐區。國家對退耕農戶補助是有限的,補助年限期滿後,到底靠什麼吃飯,老百姓心裏無底,這是退耕地區農民普遍存在的擔憂心理。

二、個別村組幹部“多吃多佔”,形成農民意見大,告狀多。山區山高地薄,糧食收入低,經濟來源少,種地划不來,一些農民靠在外地打工掙錢,乾脆不種土地;有的農戶舉家外遷,土地隨意荒置。但過去農業、林特稅費照交不誤。爲完成任務,年終時就由村幹部想辦法爲他們補繳。近兩年,國家免徵農業、林特稅費後,村幹部理所當然就收歸集體或據爲己有,進行退耕穫取補助。另一方面,在退耕還林實施之初,部分農戶對政策持觀望態度,一些村幹部帶頭執行,當領取補助時,這些農戶又後悔當初。此外,張三家多一點,李四家少一點,未全部按坡地程度以及耕地與荒山比例退耕等情況。客觀上造成一些農民百姓牢騷滿腹,告狀心理逐漸形成。

三、大戶參與承包,加劇了農民的仇富意識。退耕還林政策鼓勵大戶承包,一些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形式,將土地集中承包進行退耕。但因是先承包退耕,經過檢查驗收,還要爭取國家退耕指標,這些過程往往要經過一年、兩年才能兌現補助,本身就有投入風險,因此,只有少數有膽識和資金能力的“大戶”才能實現。一旦得到國家補助後,這樣又造成了被流轉了土地的農戶的心理不平衡。

四、重退耕,輕管理。退耕還林工作從爭取指標、規劃設計、農戶實施、檢查驗收、撫育管理,直到兌現補助,上至林業工作人員,下至退耕農戶,程序多、時間長、任務重,量大面廣,涉及千家萬戶。一方面從管理上,工作人員隊伍人力不足,經費有限,容易出現疏漏;另一方面,退耕農戶只圖首次檢查驗收兌現補助後,就疏於管理,使退耕地處於自然發展狀態,達不到退耕還林的理想效果。

解決問題的方法:

預防對策

一、加強政策宣傳,引導農民更新傳統觀念,加大扶貧力度。目前,山區農民仍然對退耕還林政策缺乏理性認識,依舊是“一碗泥土一碗飯”的耕作。我們各級政府要引導說服他們,就是長江上游流失的一碗泥土,到下游的損失就是一百碗飯。換句話說上游的一碗飯所付出的勞動代價,就能掙到只要保持好水土流失的一百碗飯,這需要我們的幹部下功夫,苦口婆心地從大局到細處,耐心地去說服、去引導。另一方面,要儘量多地爭取國家扶貧政策,最主要的還是要靠退耕農戶自力更生,自我解救,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通過遷移式扶貧、多種經營等措施解決退耕補助過後“吃什麼”的問題,消除後顧之憂。

二、對村幹部“多吃多佔”,引發告狀多的問題,作爲村幹部一方面要嚴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潔;另一方面要像村級財務公開一樣,搞好退耕面積及兌現補助的公示公開,必要時要在羣衆大會上說明白,講清楚。當然對實屬多佔白佔未經過土地合法流轉的,一定要將多領的補助和退耕地退還給原戶主或村集體。

三、對退耕面積50畝以上的“大戶”,上級主管部門一要查證所辦手續是否合法;二要認真核實面積是否準確;三要查看管護是否到位;四要在全面覈准的基礎上,嚴格執行中央政策,給予獎勵,鼓勵“大戶”爲退耕還林做貢獻。

四、退耕還林工程浩大,尤其是一線工作量更大,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聯合組織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齊抓共管;同時還要教育農民嚴格按照退耕還林政策,既要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又要履行應盡義務,加強管理,確保“退”得下,“還”得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退耕還林的實質目的。

五、在退耕還林實施過程中,對那些弄虛作假、虛報冒領的幹部,也只有手中掌管政策、掌管權力的幹部才能爲之,一經查實,必須給予黨紀、政紀處理,觸犯刑律的要堅決追究刑事責任,決不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從根本上保障農民百姓享受到這項惠民政策,使他們得到真正的實惠,確保這一浩大工程真正成爲千秋偉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利民工程。(楊倫格 王西建)

根據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專家進行的退耕還林工程中期評估,儘管我國退耕還林工程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在具體工作中仍存在七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規劃滯後、戰線過長、重點不夠突出。到今年底,退耕還林工程將完成規劃數的一半,但由於前期工作不足,退耕還林總體規模和總體規劃尚未被最終確定,各省(區、市)的規模及規劃也難以制定;25度以上坡耕地應是退耕還林的主要對象,主要分佈在西部,而目前退耕還林工程卻涉及全國25個省(市、區)的1710個縣;退耕地實際操作沒有具體標準,耕地統計口徑不一,再加上退耕還林政策優惠很多,使各地退耕還林工作出現爭指標、爭退耕,該退的沒有退、不該退的卻退了等現象。《水土保持法》明確規定,禁止25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同時,《土地管理法》禁止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但一些地方未優先安排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退耕,有些地方甚至將基本農田也實行退耕還林。

二是退耕還林配套保障措施沒有得到徹底落實。多數省(區、市)缺乏退耕還林配套保障措施的規劃和計劃;工程區大部分地方經濟基礎薄弱,財政困難,配套保障措施由地方各級政府負責,在資金上有很大困難;目前國家各部門對農村的各項資金投入項目分散,各有要求,也沒有重點用到退耕還林地區各項保障措施上。

三是乾旱、半乾旱地區造林喬木過多,初植成活率低。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歷史上多是草原牧區,乾旱缺水、風大以及耕作不當等因素導致當地耕地沙化,理應退耕還草,發展草畜業。但由於退耕還林有8年的補助政策,而還草只補助2年,這些地區退耕還林中灌木林(含灌草間種)和喬木林(含喬草間種)佔的比例高,十分不利於農民收入的增加。

四是封山綠化沒有被列爲工程建設內容。封山綠化是中央退耕還林“十六”字方針的重要內容,又是植被恢復見效快、效果好、省錢的好辦法,特別是在立地條件差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和岩溶地區,人工造林成活率低,成本高,生長慢,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能力弱,應提倡封山育林。但目前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只安排了人工造林,沒有安排封山綠化。

五是造林種草品種單一,良種率低,對水資源考慮不夠,若遇上連續乾旱、病蟲害及林產品市場等問題,將有一定的風險。

六是退耕還林糧食兌現機制與糧食流通市場化不盡適合,退耕還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國糧食產量。

七是組織協調不夠,退耕地缺乏管理、工程建設責任落實不夠。退耕還林工程存在配套保障措施與退耕還林工程脫節,規劃與政策不夠銜接,部門協調不夠,退耕地缺乏管理,工程建設責任不夠落實,及前期工作和檢查驗收工作經費不足等問題。

以上問題和建議均由我們實踐總結所得,也許不是很權威很細膩,如果有所欠缺的地方,我們會繼續我們的實踐,進行實地調查和修正.

【第5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一、基本概況

二、發展優勢

一是發展提速,歷史機遇好。縣委縣政府提出四位一體,四區同城的發展戰略,一些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盧村,盧村迎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近年來,清方村通過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提出建設美好家園,爲美好鄉村建設夯實基礎的口號,農村面貌顯著改善,爲加快發展凝聚了民心,營造了聲勢,奠定了基礎。

三是生態優越,發展潛力大。清方村依山臨水,生態良好,2022年創成省級生態村。市委副祕書長詹長春來村調研時,深有感觸地說,清方,真正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轄區畫屏山(垮皮山)已由縣旅遊辦徵用,待開發,畫屏山風光被縣政府門戶網站採用爲首頁背景,成爲廣德宣傳名片之一。

三、存在的困難

一是水源保護壓力大。清方村處於水庫庫尾,地處xx縣水源保護區,保護水源的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一產業尚未做強,第三產業發展不快,旅遊輻射作用尚未發揮,短期內效益不明顯,良好的生態優勢沒有很好的轉化爲發展的優勢,羣衆對加快發展的願望十分迫切。

二是傳統林業效益低。傳統的一家一戶粗放式經營,成本高,產出低,羣衆林業收入總體偏小;農村人才技術缺乏,外出務工人員多,致富能手帶動農村發展少;林業生產中,毛竹是林農的主要收入來源,羣衆對發展經果林,苗木花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受人均山場面積偏少,山多地少和市場風險等制約,林業集約化經營難以推廣;由於生態環境好,植被覆蓋高,荒山面積少,新增林業面積的潛力不大,發展後勁不足。

三是生產基礎條件差。由於清方村部分民居處在淹沒區,盧村水庫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組道路被淹沒,山貨不能下山,生產生活不便,由於資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壞,年年修,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羣衆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的願望比較迫切。

四、初步設想

一個口號即打造生態清方,全面建成小康的口號。千方百計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讓人民羣衆共享發展的成果。

三個工程即建成一座橋樑,兩條道路,分別是紅廟村民組水毀橋樑重建工程,關塘村民組水庫淹沒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塢裏山場道路建設工程。多方爭取和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實施三個工程,千方百計地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穩步改善羣衆生產基礎條件。

五、基層的幾點期望

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上級的關心和社會的關注。基層對農村發展有以下幾點期望。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對經濟林業發展進行扶持;加強金融機構對接,解決經濟發展貸款難的問題;爭取項目資金扶持,扶持培育林業發展示範基地;整合涉農資金,完善山場道路等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激發羣衆投資興業的熱情。

二是實施科技驅動。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培養新型農業人才。通過組織外出考察學習,開展技術培訓交流,探索與高校及農業科研院所建立協作關係,引進智力支持和技術力量,培養一批農民林業發展技術人才,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三是推動產業發展。堅持企業化經營,產業化發展,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強竹筍、花卉苗木、經果、白茶等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培養經紀人隊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將林業發展與發展生態旅遊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市場競爭力。

【第6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基本概況

二、發展優勢

一是發展提速,歷史機遇好。縣委縣政府提出'四位一體,四區同城'的發展戰略,一些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盧村,盧村迎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近年來,清方村通過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提出'建設美好家園,爲美好鄉村建設夯實基礎'的口號,農村面貌顯著改善,爲加快發展凝聚了民心,營造了聲勢,奠定了基礎。

三是生態優越,發展潛力大。清方村依山臨水,生態良好,2022年創成省級生態村。市委副祕書長詹長春來村調研時,深有感觸地說,'清方,真正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轄區畫屏山(垮皮山)已由縣旅遊辦徵用,待開發,畫屏山風光被縣政府站採用爲首頁背景,成爲廣德宣傳名片之一。

三、存在的困難

一是水源保護壓力大。清方村處於水庫庫尾,地處xx縣水源保護區,保護水源的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一產業尚未做強,第三產業發展不快,旅遊輻射作用尚未發揮,短期內效益不明顯,良好的生態優勢沒有很好的轉化爲發展的優勢,羣衆對加快發展的願望十分迫切。

二是傳統林業效益低。傳統的一家一戶粗放式經營,成本高,產出低,羣衆林業收入總體偏小;農村人才技術缺乏,外出務工人員多,致富能手帶動農村發展少;林業生產中,毛竹是林農的主要收入來源,羣衆對發展經果林,苗木花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受人均山場面積偏少,山多地少和市場風險等制約,林業集約化經營難以推廣;由於生態環境好,植被覆蓋高,荒山面積少,新增林業面積的潛力不大,發展後勁不足。

三是生產基礎條件差。由於清方村部分民居處在淹沒區,盧村水庫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組道路被淹沒,山貨不能下山,生產生活不便,由於資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壞,年年修,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羣衆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的願望比較迫切。

四、初步設想

'一個口號'即'打造生態清方,全面建成小康'的口號。千方百計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讓人民羣衆共享發展的成果。

'三個工程'即建成一座橋樑,兩條道路,分別是紅廟村民組水毀橋樑重建工程,關塘村民組水庫淹沒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塢裏山場道路建設工程。多方爭取和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實施三個工程,千方百計地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穩步改善羣衆生產基礎條件。

五、基層的幾點期望

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上級的關心和社會的關注。基層對農村發展有以下幾點期望。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對經濟林業發展進行扶持;加強金融機構對接,解決經濟發展貸款難的問題;爭取項目資金扶持,扶持培育林業發展示範基地;整合涉農資金,完善山場道路等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激發羣衆投資興業的熱情。

二是實施科技驅動。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培養新型農業人才。通過組織外出考察學習,開展技術培訓交流,探索與高校及農業科研院所建立協作關係,引進智力支持和技術力量,培養一批農民林業發展技術人才,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三是推動產業發展。堅持企業化經營,產業化發展,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強竹筍、花卉苗木、經果、白茶等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培養經紀人隊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將林業發展與發展生態旅遊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市場競爭力。

調研人:xxx

【第7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概況

二、發展優勢

一是發展提速,歷史機遇好。縣委縣政府提出'四位一體,四區同城'的發展戰略,一些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盧村,盧村迎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近年來,清方村通過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提出'建設美好家園,爲美好鄉村建設夯實基礎'的口號,農村面貌顯著改善,爲加快發展凝聚了民心,營造了聲勢,奠定了基礎。

三是生態優越,發展潛力大。清方村依山臨水,生態良好,2022年創成省級生態村。市委副祕書長詹長春來村調研時,深有感觸地說,'清方,真正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轄區畫屏山(垮皮山)已由縣旅遊辦徵用,待開發,畫屏山風光被縣政府門戶網站採用爲首頁背景,成爲廣德宣傳名片之一。

三、存在的困難

一是水源保護壓力大。清方村處於水庫庫尾,地處xx縣水源保護區,保護水源的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一產業尚未做強,第三產業發展不快,旅遊輻射作用尚未發揮,短期內效益不明顯,良好的生態優勢沒有很好的轉化爲發展的優勢,羣衆對加快發展的願望十分迫切。

二是傳統林業效益低。傳統的一家一戶粗放式經營,成本高,產出低,羣衆林業收入總體偏小;農村人才技術缺乏,外出務工人員多,致富能手帶動農村發展少;林業生產中,毛竹是林農的主要收入來源,羣衆對發展經果林,苗木花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受人均山場面積偏少,山多地少和市場風險等制約,林業集約化經營難以推廣;由於生態環境好,植被覆蓋高,荒山面積少,新增林業面積的潛力不大,發展後勁不足。

三是生產基礎條件差。由於清方村部分民居處在淹沒區,盧村水庫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組道路被淹沒,山貨不能下山,生產生活不便,由於資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壞,年年修,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羣衆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的願望比較迫切。

四、初步設想

'一個口號'即'打造生態清方,全面建成小康'的口號。千方百計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讓人民羣衆共享發展的成果。

'三個工程'即建成一座橋樑,兩條道路,分別是紅廟村民組水毀橋樑重建工程,關塘村民組水庫淹沒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塢裏山場道路建設工程。多方爭取和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實施三個工程,千方百計地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穩步改善羣衆生產基礎條件。

五、基層的幾點期望

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上級的關心和社會的關注。基層對農村發展有以下幾點期望。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對經濟林業發展進行扶持;加強金融機構對接,解決經濟發展貸款難的問題;爭取項目資金扶持,扶持培育林業發展示範基地;整合涉農資金,完善山場道路等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激發羣衆投資興業的熱情。

二是實施科技驅動。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培養新型農業人才。通過組織外出考察學習,開展技術培訓交流,探索與高校及農業科研院所建立協作關係,引進智力支持和技術力量,培養一批農民林業發展技術人才,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三是推動產業發展。堅持企業化經營,產業化發展,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強竹筍、花卉苗木、經果、白茶等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培養經紀人隊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將林業發展與發展生態旅遊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市場競爭力。

【第8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爲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爲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爲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

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爲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爲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爲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爲1567人。根據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爲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爲主。以xx年爲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爲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爲主,以林果業爲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爲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爲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纔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羣衆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小、國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羣衆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衆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爲主體,充分調動羣衆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衆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羣衆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國小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戶的養殖力度,爲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爲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羣衆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爲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爲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爲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衆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第9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調整農村和農村經濟結構,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調整農村和農村經濟結構,

7月22日我們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組一行14人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們開展了許多活動,和國小生聯歡、與當地青年座談、爲國小生義務輔導功課,深入農民之中調查研究等等。

在農村裏,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們這些大學生第一次如此熱衷於農村問題,並且如此深入地思索農村問題。

其中大家關心最多,也是討論最多的,就是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將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對農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國的經濟結構能否順利調整,國民經濟能否發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業基礎是否穩固。只有加強農業基礎,確保農產品供給,才能順利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只有加強農業基礎,開拓農業市場,才能支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問題不僅關係到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而且關係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十五計劃綱要提出,必須高度重視農民收入問題,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爲做好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

靠天吃飯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祖祖輩輩唯一的謀生手段,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這種方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後,農業生產受到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市場風險增加。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根據江澤民同志?quot;三個代表的思想,周家村兩委在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領域上做文章。

吸引外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產品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必須對農產品的品種結構進行調整,面向市場,依靠科技,進一步加強優質品種的引進、選育、繁育和推廣工作,儘快淘汰和壓縮劣質品種,全面優化農作物品種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業。他們爲村民們聯繫了南韓的育種辣椒和西瓜,辣椒20xx元/畝,西瓜4000元/畝,西葫蘆5000元/畝,環繞村子還重了5000棵柿子樹,每棵樹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雖然取得了這麼大的成績,但村兩委並沒有固步自封,他們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種成這樣了,要想再發展農村經濟,還是要想辦法,上項目。我覺得要想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領域,還要在以下三點上想辦法:

(一)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鼓勵農民服務組織創新,培育經紀人隊伍,加強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加快制訂或修訂農業行業標準和重要農產品質量標準,推廣採用國際標準,創建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有計劃地興建或擴建一批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科技、勞務等要素市場。

搞好農業服務,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引導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搞好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訓,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戶,及時爲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第10篇】鄉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爲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爲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爲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22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爲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爲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爲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爲1567人。根據202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爲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爲主。以2022年爲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爲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爲主,以林果業爲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爲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爲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第11篇】2022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報告(1)

2022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報告

此次社會實踐的主題是:退耕還林,農村經濟的革命.由黃前,曾興,肖遊川,袁蘭,濮曲波,陳銳,參與完成.實踐從7.23日開始,7.30結束,歷時七天.我們在這七天中採訪調查了鋪子灣鎮農業部門,當地農民,還有新店鎮七星椒種植基地,以及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的種植加工基地.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7.23日,我們帶着滿腔熱情和大學生的求知慾來到了鋪子灣鎮政府,由李書記給我們座談講解當地退耕還林的成果和艱苦找尋出路的過程,我們從談話中深切體會到當地發展的不容易,以及政府對農民退耕還林作出的大力支持.在不擔心吃飯沒保障的情況下,農民都積極配合政府把退耕還林做好.其中最爲突出的是當地大規模種植的香蕉,在李書記的安排下,我們由周淑芳阿姨帶領參觀了他們鎮的香蕉種植基地,到達基地的時候,我們都不由自主的驚呼出聲,一望無際的香蕉海洋,讓我們看到了農民收成時候那幸福的微笑.周阿姨仔細的給我們的疑問作出回答, 我們瞭解到,管理這麼大面積的香蕉林,在人力方面還是比較省的,大概2-3個人就能管理40畝,一個星期割一次多餘的香蕉葉,在割葉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同時觀察病害,發現有病害的植株就要馬上從地裏剔除,避免傳染.如果傳染病爆發,將帶來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每根香蕉種苗多是從外地引進的高產品種,每棵五塊左右,要兩年纔開始結實,在管理階段每次施肥都超過一千元的投資,如果死亡,損失會很大.我們走了半天才將這片蕉林走到盡頭,烈日當空,同學們都露出滿足的笑容,汗水綻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都很高興,雖然這片蕉林不是我們種的,但是它們代表着國家搞退耕還林的成果,農民並沒有因爲退耕還林變的吃不起飯,而是越來越富裕,生活越來越紅火.也更清閒了很多.如果是水稻,有誰能一個人管理近20畝土地.退耕還林,讓當地蕉農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7.24日,我們再次來到鋪子灣鎮,周阿姨和我們輕車熟路的直接去了香蕉種植基地,這天我們將要參觀比較現代化的設施,種植香蕉也是一項技術活,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持,也種不了這麼大規模的蕉林,上千畝的香蕉林,如果全部用人工挑水灌溉施肥,那得花多少人力啊.周阿姨帶着我們來到了他們種植基地的蓄水池,我們到了一看,無數複雜的管道交錯在水池四周.向遠方的地裏延伸.周阿姨給我們解說到,這些水管分向所有的香蕉林,在香蕉林裏每十米有一個小型蓄水池,小型蓄水池的水由這個最大的水池供應,水管連通這些水池,每個水池又有一個放水口,出水口都有一條小水溝,這樣就形成了一條灌溉線,管理也方便,要灌溉的時候只要將大水池的水放出,就灌溉完成.這解決了農民很大的問題.爲他們省下了很多麻煩.即使五十歲的老年人也能做到.解決了灌溉,還有施肥的問題,適合香蕉的肥料主要有碳銨,複合肥,菜枯等.如果靠農民一棵一棵的鬆土施肥,也是一項很沉重的負擔,對農民的人力要求會提高很多,針對這樣的狀況,鋪子灣農業部門研究之後採取了灌溉和施肥同步的辦法,把肥料加在蓄水池中,爲了避免造成堵塞,在灌溉時加大水壓,灌溉完成都會做一次清水灌溉,達到清理管道的目的.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省了施肥成本,肥料加入水中活化後更易於香蕉吸收.

兩天來,我們對鋪子灣香蕉種植產業的調查也結束了,走之前周阿姨的一句話讓我們印象深刻,她說:你們大學生不要看不起農村,國家科學技術發展了,農村幹活也不都是體力活了,要不了幾年,大學生可都要朝我們農村奔呢.這算是對中國未來的預見,確實,中國的科學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騰飛,這些技術在農村的應用也慢慢的推廣了,但是農村缺少眼光開放,真正有技術的人,這對於我們農業大學的學生是一個機會,也是挑戰.如果能合理利用資源,用科學的種植觀念來發展農村,就像鋪子灣這樣,科學種植,在有所收穫的情況下,必定會帶動周邊農村跟着發展,最後農民的生活也會徹底改變.作爲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抓緊在大學的學習機會,多吸收些實用的,先進的,科學的知識.中國的農業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中國的農業.

7.25,我們在李書記的指導下來到了鋪子灣佔地60畝的大型養豬場,由於養豬場的細菌檢查極爲嚴格,我們開始並沒有被允許進入廠房參觀,而是在辦公室和廠長劉阿姨進行了採訪,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這個養豬場是由私人開的,她只是負責管理和監督,在劉阿姨管理期間,養豬場每年向各地凍場供應兩萬多頭成年豬,年收入上千萬之多.是什麼讓這個起初只有二十多頭種豬的小型養殖公司發展到現在年收益上千萬的大型養殖場?劉阿姨解答了我們的疑問.他們在剛開始的時候,規模很小,本錢也不多,廠房也是使用的以前廢棄了的農貿市場,給他們提供種豬的公司配備了一批技術人員幫助他們發展,保證了在起步的時候沒有出現種豬死亡,在科學養殖的保護傘下,仔豬的成活率更是高達百分之九十多,在餵養上,也採用種豬公司提供的高效飼料,每三個月就能讓一頭仔豬成長到200多斤,對於消毒設施,國家有提供支持,而且國家免費提供消毒藥水,解決了大型養殖發病率高的情況,隨着收入的增加,養殖場也不斷擴大,到現在,養殖場已經將退耕還林的土地都修成了養殖基地,聘請了當地農民70多個,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農民失去土地生活沒保障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污水處理,該養殖場花巨資修建了比較現代化的污水處理池,爲了節省資源,養豬場用來清洗豬圈的水都從河裏抽取,經過污水處理池處理後回收再用,至於豬糞和處理後排出的水都集中給當地農民用來灌溉或者運往外地飼料廠回收.這樣就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水資源和廢棄物.也對周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更是給其他排污量較大的產業很好的上了一堂可持續發展的課.

這個養殖場給我們隊員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似乎大家都興起了養豬的念頭,不僅個人發展了,還給周邊農民解決了上崗問題,讓大家都有飯吃,有錢拿.國家倡導共同富裕,也許鋪子灣的養豬場就是這樣的典範.養豬場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科學的養殖方法和現代化的養豬觀念.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增大了養殖效益,也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污水處理一直都是很多產業不願意去面對的問題,但是國家既然提出了污水不能隨意排放,就應該去做,把污水排放降到最小,要造就一個成功的企業,信譽和聲譽同樣重要.如果因爲處理污水很貴就不去管,影響到周邊人民的生活環境,那樣的企業遲早倒閉(本站).

【第12篇】2022年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性的調查報告

農村如何發展,發展到什麼水平,是關於一個地方社會水平能夠到何種程度最基本的一個標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農村發展的關注一直都不夠,缺乏政策引領和項目支撐的農村逐漸被社會所忘記,那裏的人們渴望的不再是自己家鄉的發展,而是能夠逃離人煙逐漸稀少的村落。

近三年以來,隨着城鎮化的步伐逐漸放緩,人們這纔開始將眼光放在農村這個可以大有作爲的廣闊天地之中,然而,此時我們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而是一片極度缺乏發展的落後村落。

就筆者而言,近年來對農村社會發展狀況有些許的思考和調查,有些觀點可能不夠全面和深入,但主要表述的是對農村發展的一種期望。

一、農村社會現狀。

農村的社會現狀,筆者將之劃分爲人文、經濟以及社會三種模式。

(1)人文模式。

如今的農村大部分都秉承着兩個極端,一個是節氣即春節、清明等節日人流量較大,隨處可見的是趕回家過節氣的青壯年,另一個極端就是每年元宵之後,冬至之前,用村落人稀來形容都不算過分,這就造成了很多生活隱患。因爲青壯年外出務工,年齡大的和年齡小的留在家中,這就造成了農村社會養老問題和留守兒童的問題。

就筆者所見所聞,近些年以來,因農村一老一少居家而產生的一系列醫療問題、教育問題都非常嚴峻。如醫療問題主要發生在農村老年人對疾病的認識和預防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些老人對自己身體的情況僅僅是簡單的通過能吃幾碗飯、能幹多少活來判定,而缺乏醫療器械的輔助,所以造成了一些家庭老人突然遭遇血壓升高中風等情況發生。

而在農村,當遭遇到了醫療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個家庭在經濟和親情的承受力在這一刻將面臨重大考驗;教育方面出現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農村家庭對子女教育的忽視,一方面是由於老人對知識這一塊的認知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對子女是否接受較好教育的慾望的降低,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適齡兒童教育問題。

(2)經濟模式。

現在的農村經濟很簡單,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農耕經濟,主要依靠土地來產生價值,近些年來,人們對土地產生價值的期望是滿足於口糧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付出的汗水和得到的回報不匹配。

第二個是新型種植經濟,隨着新龍村等一批依靠苗木種植、果農經濟的逐漸壯大,農村逐漸形成了另外的一種經濟模式,那就是依靠苗木市場和水果市場來發展的種植經濟。

第三個是養殖經濟,近年來,隨着溫室養豬、**養鴨以及**養牛等產業進駐**,而帶動了一部分農戶參與到養殖行業之中。

第四個是打工經濟,主要是建築業,抹灰工是整個**農村青壯年選擇最多的一個行當,也是**對外的一個特色職業。

的確,每年外出抹灰的青壯年爲**帶回大量的現金,一方面促進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推動了**本土經濟的發展和盤活,抹灰產業也可以說是**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最後一個是政策經濟,隨着國家多農村發展的逐漸重視,各種推進農村發展的規劃和項目也接踵而至,這個政策項目都需要人去實施,這也促使了一部分農民參與到其中收貨財富。

(3)社會模式。

在農村我們遭遇最多的就是對比,我有你沒有,我就比你牛;你有我沒有,我就瞎嫉妒。這不是歧視,而是實實在在所存在的社會想象。當

然隨着近些年經濟的好轉和人們觀念的轉變,人們在個人收穫財富方面還能夠理智對待和選擇正確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收穫財富的方法和速度。

但是一旦涉及到政府出面、政府出錢的事情就會出現很激烈的對比,我將之稱之爲爭桃心理,比如,2022年底,我們組織了一次對棗林村36戶貧困戶的一次慰問活動,就遭遇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鬧事,有些村民甚至耍潑阻止我們活動的進行。給我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第二種是10%和90%原理,舉兩個實例,一個是戶戶通水泥路硬化項目,我們遭遇了這樣的責難,一位老鄉責備我們說:“路好好的爲什麼非要弄成水泥路,我家牛的腳都磨破了,再說我們也習慣了泥巴路了,弄成水泥路就是方便那些當官的開小車回來,是不是?”

還有一個是安裝太陽能路燈的案例,一位老婆婆找到我們說門口自從按了路燈之後,她每晚都睡不着,讓我們把路段換一個地方重新裝,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能說一個事情我們只要能讓90%的人滿意,那麼就能走,就可行。

二、農村面臨的突出問題。

對於目前的農村而言,面臨最突出的問題有四個方面。

(1)教育問題。

教育方面最嚴峻的是一種模式和一種價值觀。一種模式就是留守兒童模式,農村80%以上的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讀書的留守兒童,他們在成長最關鍵的時刻缺乏父母的教育和愛,一方面讓他們在學業方面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就是沒有父母正確的引導,他們的心理會產生一定的變化,有的留守兒童最後演變成只管向父母要錢,其他一概不讓父母管的偏激性格。

一種價值觀是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在黃燈教授關於豐三村的文章中提到,大部門農村家庭對於子女教育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基本不抱希望,反而對於他們迅速長大能夠外出打工爲家庭減輕經濟負擔的需要更迫切,而最後的那根稻草是那些年建築業的火爆和從事建築業那豐厚的收入。

(2)災病問題。

對於現在的農村而言,解決溫飽問題基本上都不存在問題,一些稍微靈活些懂些技術的人甚至能夠走在致富的前列,但是不管如何,當他們突然遭遇災病的時候,這個家庭便轟然倒塌,迅速返貧。

在這裏舉三個實例,一個是花西鄉的一位青年,因爲懂些泥瓦工的本事,生活過得還算不錯,媳婦也娶了,但是在一次幫村裏人做房子的時候被一根意外倒下的一根橫樑砸斷了腰椎,一個個好好的勞力,瞬間變成了一生都需要人照顧的癱瘓病人,而結婚不到兩年的妻子也離開了他,目前,他的生活全然靠父母以及幾個兄弟姐妹接濟照顧。

第二個是鄒崗鎮周興村的一個青年,在廣州一家企業上班,各方面待遇也不錯,談了朋友在老家也擺了喜酒,因爲年齡的原因沒有領取結婚證,但一次在上班途上的車禍斷送原本爲他準備好了的幸福,因企業推脫責任,最重只能享受到每月4000元的生活補助,然而這4000元還不夠他每個月的醫藥費用,更不談爲了搶救生活而欠下的數十萬債務,沒領結婚證的朋友撇下了他,家裏的老母親也因爲孩子的不幸而哭瞎了眼睛。

第三個是鄒崗棗林村的一戶人家,不到三十歲的年齡,突然疾病去世了,而她的妻子爲了堅守與他曾經許下的諾言,獨自一個人艱辛的撫養着他們的兒子,現在其子就讀於**一中讀高二。

(3)社會問題。

主要發生在兩個方面,一個就是依然存在的惡劣傷人事件,近些年雖然有些緩和,但是依然存在着,而且時有發生。

另外一個就是信訪戶的存在,這裏的信訪戶基本上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真信訪,他們的確因爲各種原因受到了區別對待,對於他們的訴求理應受到公正的處理,另外一類則是專業戶,他們以此爲生活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用纏訪、鬧訪來換取一些部門爲緩解矛盾而答應他們一些金錢甚至是政策方面的傾斜。

(4)農村發展的問題。

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個是村集體收入來源問題,就筆者親歷的近20個村而言,基本上都沒有村集體收入來源,無來源再想發展存在難點。

第二個是債務問題,因各種原因,每個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遺留債務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第三個是村級整體發展規劃,村級發展缺乏清晰的路子,沒有明確的思路和規劃,存在着一些不利於村落長遠發展的建築或產業的佈局。

第四個村幹部來源渠道少,收入偏低,嚴重缺乏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

三、探索農村發展的幾點建議

(1)鼓勵創業經濟、合作化、入股分紅髮展模式。

近兩年,逐漸出現一批願意回鄉創業發展的大戶,但苦於土地限制和一些政策認識的不清。村級發展可以嘗試與這些大戶進行合作,引導村民拿土地入股、資金入股,村集體土地宜可入股,以合作社的模式運行,同時也可以鼓勵合作社在用人工方面傾斜於入股農戶,讓願意投資的大戶獲得利潤的同時,讓村民享受得到實惠。

(2)發展集中化寄宿式教育。

一方面實行幼兒教育集體會,片區爲單位興建公辦幼兒園,另一方面逐漸形成以鎮爲單位的從國小到國中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寄宿學校,將學生更多的時間交給學校和值勤教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留守兒童的心理負擔。

(3)妥善處理信訪案件。

在市信訪局局長的一次講座中讓筆者最有感觸的是信訪要依法,依法處理信訪事件。對待每一次信訪事件都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制度來,而不是一味的向下一集機關壓任務、丟包袱,讓真正需要信訪的農戶得到公正解決,讓以信訪爲職業的那一撥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4)鼓勵村民回鄉就業。

隨着國家多農村發展的逐漸重視和建築業的逐漸萎縮,新型農民需要逐漸思考未來的發展,開始着手於行業轉型,一方面他們可以參與到本縣一些建設項目之中獲得財富,如在近幾年國家撥付力度較大的小農水項目、農村整村推進項目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中本縣青壯勞力參與度並不高,另一方面隨着**經濟的逐漸崛起,如**電器、**藥業、**集團等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發展越來越好,也能夠爲廣大農民羣衆提供就業選擇。

(5)明確村級管理者待遇、權益以及義務。

目前,**縣已經明確實施了對村級主職幹部的待遇問題,同時對村級主職幹部的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即實行工作日坐班制度,用制度來保證村主職幹部用於村級工作的時間。但村副職幹部的待遇依然沒有能夠落實,雖然已經有初步方案,但是距離實施還存在一定的時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級副職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6)有階段性的解決村級債務,爲村集體發展尋找新的突破點。

對村級債務應該進行一次較清晰的認定,該有集體負擔的不能推諉,明確一個清晰的債務償還時間表,讓村集體輕裝上陣謀發展。以鄉鎮片區爲單位,爲每個村設計一個村集體產業的規劃,然後按照規劃逐漸發展,也要有清晰的時間表,按季度設置任務目標,以完全情況打分確定村級發展的考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