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市堅持發揮基層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堅持“四下基層”,用好調查研究,系統掌握全市鄉村振興、農村基層黨建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進一步明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要抓什麼、怎麼抓、如何抓得好。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主要問題及原因

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任務新要求,主要存在六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領導協調作用不夠。少數縣鄉領導幹部片面認爲,抓黨建就是抓“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制度的規範落實,沒有真正釐清“黨建”與“黨務”的關係,沒有把黨建工作真正轉化到推動發展、引領治理、服務羣衆,實現鄉村振興目標要求上來。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思想認識還沒跟上,一些縣鄉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對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研究不夠深、不夠透,特別是對當前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探索不夠、辦法不多。二是職責分工還沒跟上,一些領導幹部表示,各級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專項小組出臺的工作方案,相互牽扯、交叉,不利於執行。有的鄉村幹部反映,鄉鎮要做什麼,村裏要做什麼,大家認識比較模糊,對鄉村如何振興“心中無數”。三是措施辦法還沒跟上,一些地方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要還是以下派工作組(服務隊)、駐村第一書記等爲主,在加強能人回引,以及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黨員帶頭作用等方面考慮得不夠多。

二是黨組織的組織力不夠。一些鄉村幹部談到,有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能力不強,停留在鄉鎮部署什麼就做什麼,很多村看到更多的是設施落後、發展滯後、陣地閒置,看不到黨組織在幹、羣衆跟着乾的場景。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政治功能有所弱化。有的基層黨組織組織羣衆、宣傳羣衆、凝聚羣衆、服務羣衆的“看家本領”缺失,雖然與羣衆共講一口方言,卻沒有共同語言。二是軟弱渙散整頓不徹底。一些鄉鎮黨委對軟弱渙散整頓缺乏一以貫之、通盤考慮,沒有站在鄉村振興的高度解決突出問題、推動整頓,經常頭痛醫頭、腳痛治腳,治標不治本。三是黨組織覆蓋不全面。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爲例,全市x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僅成立黨組織x個,黨的組織和力量還比較薄弱;有的雖然建立黨組織,但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引領產業振興的效果不佳。

三是農村一線工作力量不夠。基層反映比較集中的是,真正懂農村、會做羣衆工作、熟悉農技的幹部比較少。村幹部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後繼乏人等問題仍是“硬傷”。村幹部反映最多的,是“鄉村振興缺項目資金怎麼辦”“人手不足怎麼幹”“沒有錢,在等錢,需要錢”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幹部結構比例不夠優化。據統計,平均每個鄉鎮公務員不到20人,其中領導班子成員10-12人。二是村級班子選配難問題突出。農村人口大量外流,特別是一些村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留在村裏的大多文化素質偏低、年齡偏大。三是本領恐慌問題突出。一些地方沒有對鄉村振興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習抓得不夠緊,“消化不良”問題明顯。福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談到,由於對鄉村振興政策研究學習不夠,一些基層領導幹部不懂怎麼做,黨員羣衆不懂做什麼,按老辦法、老思路的多。

四是鄉村人才資源不夠。據統計,偏遠山區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達750%以上,很多村都成了“空心村”。一些基層黨員幹部認爲,鄉村複合型人才稀缺、結構失衡分佈不均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地理區位方面,全市山地丘陵面積佔陸地總面積的90%,一些偏遠山區村“一方水土留不住一方人”,引才留才更是難上加難。二是創業條件方面,農村創業條件差,大多隻能發展農業產業,風險高、見效慢、市場波動大。現在“老年農業”問題突出,“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三是服務激勵方面,訪談中,一些本土人才反映,當前我市慰問關心、聯繫服務的主要是高層次人才,對本土人才、鄉土人才關心關愛不夠。

五是黨員羣衆主體作用不夠。訪談中集中反映,有“經濟頭腦”的黨員大多外出發展,留在村裏的,多數年齡大、文化低、發展能力弱,帶動力不強。有的羣衆鄉村振興主觀能動性不足、參與感不強,習慣於等政策、靠扶持、要條件。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示範帶頭作用不強。一些黨員對鄉村振興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沒有起到先鋒模範作用。村幹部反映,一些黨員致富帶富能力弱,特別是住在村裏的老黨員居多,有些自己都富不起來,更談不上帶動別人致富。二是宣傳發動羣衆不夠。存在“政府包辦化”傾向,政府推動多、幹部拍板多、發動羣衆少、村民聲音少,久而久之,會產生主體角色錯位。三是把握市場能力不強。有些地方對縣域、鄉域產業發展缺乏總體規劃,村級組織不會研判、不敢引導。

六是資金資源配置不夠。近年來,雖然各級加大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力度,但是發展總體水平不高、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涉農部門用於鄉村振興的項目資金項目過於碎片化,沒有充分整合起來,起不到“聚沙成塔”效應,由於資金大多“散落”在各個部門,難以集中力量、項目、資金辦大事要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門路不寬。剩下的薄弱村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大多交通不便、資源資產匱乏、人才缺乏。在發展項目上選擇“短平快”的多、長遠發展項目少,發展持續性、發展後勁不強。二是部門協同作戰機制尚未形成。各部門在鄉村振興中,大多還是各幹各的,各下各的資金項目,現在上級項目資金很多,但是不夠集中,而且都要地方配套,地方有些時候沒錢配套,導致不敢接、不願接,往往錯失良機。三是回引力量資源較少。不少縣鄉幹部表示,鄉村振興主要依賴黨委、政府投入,給多就多幹,給少就少幹,沒給就不幹,積極主動向外引資引項目的很少。

二、對策思路

實施黨建“領航聚力”工程,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爲主線,以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爲重點,把農村基層黨組織打造成領導班子強、黨員隊伍強、組織陣地強、基礎保障強、引領功能強的戰鬥堡壘,爲走出一條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一是着力強化組織領導。一是提高黨領導鄉村振興的能力水平。重點是發揮縣鄉黨委把方向、謀大局、抓統籌、促落實的作用,認真研究鄉村振興的措施任務,下大力氣破解影響鄉村振興全局性問題。比如,針對人口大量外流的現狀,建議分類推動行政村規模調整;針對市委提出的特色農業發展,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產業策劃功能等。二是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功能。把鄉村黨組織建設好,把領導班子建設強。推廣“跨村聯帶、強村帶弱村”“黨建+電商”等做法,提高基層各領域黨組織覆蓋率。三是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開展基層黨支部“達標創星、晉位升級”活動,組織發動羣衆參與鄉村振興行動,營造鄉村振興良好氛圍。

二是着力下沉工作力量。一是深化“四下基層”。完善“基層出題、領導答題”機制,推動市縣領導掛鉤幫扶“羣衆收入最低、村集體收入最薄弱、產業基礎最差”的產業薄弱村,推動縣(市、區)領導幹部、市縣機關單位掛鉤聯繫試點示範村,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包掛後進村和示範村,推動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解剖麻雀、現場辦公。加大抓鄉促村力度,健全鄉鎮幹部分片包村、入戶走訪、住村服務等制度,讓幹部沉下去與羣衆一起幹。二是建強幹部隊伍。注重把政治立場堅定、熟悉“三農”工作、羣衆工作能力強的幹部選進鄉鎮領導班子。吸納返鄉創業人才、返鄉高校畢業生、務工經商人員、致富能手等重點羣體,確保每個村培養村級後備力量。三是增強下派工作力量。逐步向鄉村振興任務重的地方選派第一書記,發揮“尖兵”作用,組織動員領導幹部到鄉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實現產業薄弱村全覆蓋。

三是着力發揮幹部骨幹作用。一是分級分類培訓提升。依託高校成立鄉村振興學院(研究院),選擇部分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村建立鄉村振興培訓基地,着力構建鄉村幹部學歷教育和專題培訓、黨員黨性教育、新型農民職業教育、青年骨幹農民培訓等完整體系。定期選派村幹部參加大專以上學歷教育,每年舉辦一定數量的鄉村振興基層幹部專題培訓班。二是加強一線歷練。鼓勵選派鄉村幹部參與重點項目重點工作,積累經驗、增長見識。實施“百人互派掛職”計劃,鄉鎮與市直單位每年互派科級幹部開展爲期1年的雙向掛職鍛鍊,做到全市鄉鎮全覆蓋。三是從嚴從實監督管理。抓緊做好村級組織換屆“回頭看”工作,落實村主幹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完善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推廣“互聯網+陽光村務”微信監管平臺。

四是着力集聚優秀人才資源。一是在“引”上下功夫。進一步研究細化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措施,吸引有號召力的帶頭人、有行動力的追夢人返鄉創業。面向全國高校招募高校師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到鄉鎮(街道)及企事業單位開展鄉村振興等專項社會實踐活動。二是在“培”上下功夫。每年從應屆畢業生中招收一批鄉鎮農技推廣緊缺專業定向委培生,鼓勵高職院校多開展鄉土人才職業教育。組建鄉村振興人才服務團,選派一批即將退休的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脫產深入鄉村一線服務。三是在“留”上下功夫。大力實施“人才迴歸”工程,持續抓好人才新政等措施落實,對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提供優待便利。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員在職稱評定、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保障機制,推動市、縣科技特派員建制村全覆蓋。

五是着力激發內生動力。一是把黨員的素質能力提升上來。注重吸收回鄉創業青年、致富能手、復員退伍軍人、優秀青年農民等羣體作爲黨員發展培養對象。運用“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等手段,讓黨員教育跨越“空間地域”限制,使黨員教育更具吸引力。二是把黨員的示範帶動作用發揮出來。支持引導黨員帶頭創業,力爭每個村至少培育1個黨員領辦創辦產業的示範項目。深化黨員“三亮三曬一爭創”活動,鼓勵有致富能力的流動黨員爲家鄉發展牽線搭橋、出謀劃策。三是把羣衆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組織有幫帶能力和一技之長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困難羣衆及有發展意向的羣衆,規範農村“六大員”選配管理經驗做法,讓“六大員”真正動起來,履行崗位職責。

六是着力落實激勵保障機制。一是強化激勵約束。堅持在鄉村振興一線跟蹤考察幹部,對錶現優秀的幹部,加大表揚、評先評優、推薦使用力度;對不擔當、不作爲的,加大問責和組織調整力度。推行村幹部“基礎補貼+績效補貼+獎勵”結構補貼方式,對鄉村振興有突出貢獻的村幹部,給予適當物質獎勵。二是整合項目資金。由各級鄉村振興辦牽頭,把散落在各部門的涉農資金項目聚合起來,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幫扶資金投入鄉村振興,實現“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三是發展集體經濟。持續深化“進五爭十”三年行動,以縣爲單位,加大縣鄉統籌力度,採取項目打包、投資入股、抱團發展等方式,“一盤棋”考慮、“一體化”推動。四是示範帶動提升。開展“百企結百村助千人”活動,引導有規模、有效益的非公企業和企業家與重點村、回鄉創業青年、困難羣衆等對象開展結對幫帶。抓好組織工作“百個好榜樣”評選活動,宣傳表揚一批擔當作爲的基層黨組織和一線幹部,讓基層學有榜樣、幹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