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三語文重要知識點整理精品多篇

高三語文重要知識點整理精品多篇

高三複習知識點語文 篇一

1.古希臘:

①伊索(約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作家。著有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②埃斯庫羅斯(約公元前525-前456),古希臘戲劇家,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2.意大利:

①但丁,意大利偉大詩人,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敘事長詩《神曲》

②薄伽丘,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重要作家,人文主義的重要代表。短篇小說集《十日談》。

3.西班牙:

塞萬提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堂·吉訶德》是歐洲最早的優秀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它諷刺了滅亡的騎士制度和騎士文學。

4.英國:

①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詩人。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和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後四部合稱爲四大悲劇)。

②拜倫,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代表作品長篇政治諷刺詩《唐璜》。

③狄更斯,十七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傑出代表。長篇小說《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

5.法國:

①莫里哀,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代表作《慳吝人》《僞君子》均爲諷刺喜劇。

②司湯達,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描寫於連野心勃勃的長篇小說《紅與黑》。

③巴爾扎克,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他創作的主要小說總稱爲《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有《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

④雨果,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領袖和代表作家。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⑤莫泊桑,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鍊》和長篇小說《漂亮朋友》等。

6.德國:

歌德,德國詩人、劇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有《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等。

7.蘇俄:

①普希金,俄國詩人、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俄羅斯文學之始祖。詩《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和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

②果戈理,十九世紀俄國秀的諷刺作家。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和長篇小說《死魂靈》。

③屠格涅夫,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父與子》、散文故事集有《獵人筆記》。

④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⑤契訶夫,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大師。短篇小說《變色龍》《裝在套子裏的人》。

⑥高爾基,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前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長篇小說《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⑦奧斯特洛夫斯基,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代表作是自傳體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8.美國:

①惠特曼,民主詩人,美國浪漫主義文學傑出的代表。《草葉集》創立了自由詩體。

②歐·亨利,美國作家,短篇小說《麥祺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等。

③海明威,美國現代小說家,《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

9.印度:

泰戈爾,近代印度詩人。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沉船》和詩集《吉檀迦利》《飛鳥集》等。

10.日本:

川端康成,日本作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伊豆的舞女》《雪國》

高三複習知識點語文 篇二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15歲,舉辦成年禮,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爲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爲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現實主義的源頭。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分爲“風”“雅”“頌”三大類。“風”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另有“賦比興”三種手法。賦:直抒胸臆,比:比喻,興:氣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詠之物。例如: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本來是想講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但是先講孔雀東南飛,爲了引出下文。

3、四書五經,是儒家學派經典著作。四書指《大學》--曾子、《中庸》--子思、《論語》和《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爲“詩、書、禮、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法庭,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爲大理寺卿,正三品,位於九卿之列,其副官爲“大理寺少卿”,從四品。光祿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醴膳羞之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貴人家的子弟。五陵,漢代五個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長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這一帶,因此後世詩文常以五陵爲富豪人家聚居長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6、六藝:多指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科目。但在《師說》中的“六藝”指的`是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樂》《春秋》。

《詩經》的“六藝”指“風、雅、頌、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比:類比,比喻。興: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如今的象徵。

7、《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爲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辭》收錄了戰國時期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漢劉向彙編。這些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後世稱這種詩體爲“楚辭體”或“騷體”。

9、博士: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爲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如《送東陽馬生序》中“有司業、博士爲之師”。

10、童生試,簡稱童試,亦稱小考、小試。可分爲縣試、府試、院試(院試得到第一名的稱爲案首),是讀書士子的進身之始。應考者稱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後取得“秀才”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備註】進身:指被錄用或提升。

鄉試,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唐宋時稱“鄉貢”、“解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鄉試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wéi)”。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考後發佈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11、會試,又稱“春闈”或“春試”或“禮闈”,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在鄉試次年三月舉行,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會試發的榜稱爲“杏榜”,錄取三百名爲“貢士”,第一名稱爲“會元”。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貢院舉行考試。會試的主考官稱“總裁”。

高三語文重要知識點整理 篇三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後“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裏用作動詞,用槳劃)

一詞多義:

心--因事順心(心願)既自以心爲形役(內心)

夫--問征夫以前路(名詞)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

故--故便求之(所以)親故多勸餘爲長吏(故交,朋友)

之--胡爲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爲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奚惆悵而獨悲(爲什麼)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麼)

而--門雖設而常關(錶轉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並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古今異義:

(1)於時**未靜**

古義:指戰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於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於武昌尋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爲“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親戚

古義: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於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或血統關係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幼稚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於是悵然慷慨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爲。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爲“仇恨”之意。

(8)將有事於西疇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生某事。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倒裝句

(1)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麼)

(2)胡爲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裏去)

(3)尋程氏妹喪於武昌(介賓結構後置)

(4)將有事於西疇(介賓結構後置)

(5)農人告餘以春及(狀語後置,“以春及告餘”)

(6)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餘”)

(2)寓形宇內復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於”)

(3)稚子候門(省略“於”,正常語序應爲:稚子於門候)

4被動句

(1)遂見用於小邑(見,被)

(2)以心爲形役(爲,被)

《歸去來兮辭》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這些句子中的“以”有時作介詞,有時作連詞。辨清楚這些“以”到底是介詞還是連詞,對以後的學習和做題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詞性和含義(作用)。

1、既自以心爲形役(介詞,把)

2、舟遙遙以輕颺(連詞,表修飾)

3、問征夫以前路(介詞,往)

4、引壺觴以自酌(介詞,表承接)

5、雲無心以出岫(連詞,表修飾)

6、農人告餘以春及(介詞,把)

7、請息交以絕遊(連詞,表並列)

8、樂琴書以消憂(連詞,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

幾點規律:

1、“以”作介詞時,後邊往往跟着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而且它常常與後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這個介賓短語又常常作後置的狀語。

2、“以”作連詞時,表關聯作用,也就是說,它有連接前後項的作用,而前後項或者是動詞,或者是形容詞,很少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即便是,也不是與後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的。更爲重要的是,“以”作連詞時,作用相當於“而”。也就是說,用作連詞的“以”可以用“而”替換。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詞還是連詞,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看“以”後邊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是不是與後邊的名詞或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而且是不是作狀語的(在文言中“以”常與後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後置狀語)。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換。如果能,它就是連詞;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詞。上例中的“既自以心爲形役”“問征夫以前路”“農人告餘以春及”中的“以”都與後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又都是作狀語的(其中後兩句是狀語後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換,因而判定它們都是介詞。至於其它各句,“以”的前後連接的都是形容詞或動詞,又都能用“而”替換,所以是連詞無疑。

高三複習知識點語文 篇四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李密《陳情表》)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高三複習知識點語文 篇五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後“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裏用作動詞,用槳劃)

一詞多義:

心--因事順心(心願)既自以心爲形役(內心)

夫--問征夫以前路(名詞)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

故--故便求之(所以)親故多勸餘爲長吏(故交,朋友)

之--胡爲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爲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奚惆悵而獨悲(爲什麼)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麼)

而--門雖設而常關(錶轉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並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古今異義:

(1)於時**未靜**

古義:指戰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於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於武昌尋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爲“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親戚

古義: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於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或血統關係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幼稚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於是悵然慷慨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爲。

高三複習知識點語文 篇六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罷:通“疲”;疲勞。形容詞。“罷夫贏老易於而咬其骨。”

頒:通“班”;“斑”;頭髮花白。形容詞。“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爲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忠義暴於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詞。“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倍:通“背”,背叛,忘記。動詞。“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違背。動詞。“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頂。動詞。“被明月兮佩寶璐。”

被:同“披”;穿着。動詞“聞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廉頗爲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詞。“見其客朱亥,俾倪。”

闢:通“避”;躲避。動詞。“其北陵,文王所闢風雨也。”

闢:通“僻”;行爲不正。形容詞。“放辟邪侈,無不爲已。”

高三語文重要知識點整理 篇七

1、詞語

悼(dào)詞膚(fū)淺衷(zhōng)心

嫉(jí)恨誹謗(fěibàng)

詛咒(zǔzhòu)給(jǐ)予答覆

誣(wū)蔑

2、成語

豁然開朗:明白,通達。

堅忍不拔:堅持而不動搖。

卓有成效:成績、效果顯著。

繁蕪叢雜:繁多雜亂。

不可估量:不可估計。

永垂不朽: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3、文學常識

1883年3月14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禮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恩格斯發表了這篇演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