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七年級生物課件(多篇)

七年級生物課件(多篇)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 篇一

學習內容:血液。

學習目標 :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

3、通過對人血的永久塗片的觀察,進一步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技能。

4、通過對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學習及對化驗單的解讀,充分認識生命的物質性及生物與自然的統一性,增強熱愛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難點: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的教學。

教學資源的利用:

血液化驗單,血液分層演示裝置

導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加有抗凝劑的血液離心或靜置一段時間後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那麼,共分幾層?

二、呈現目標、任務導學:

(一)呈現目標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

(二)合作學習

自學P60有關內容,歸納結果

(三)交流展示、反饋矯正

(四)互動探究

用顯微鏡來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教參“人血塗片的製作”並作適當講解,指導學生製作人血塗片並進行觀察。 1、紅細胞有什麼特點和功能?

2、血液被稱爲是流動的組織,血液爲什麼不是器官?

(1)(通過媒體展示或引導學生通過語言表述)器官、組織概念,再次明確先前所學的器官、組織的概念:器官—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的結構;組織—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許多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羣。

(2)(通過多媒體展示或語言表述)進行比較,由於血液只是由血漿和三種血細胞組成,從而讓學生明確:血液只能屬於組織的概念範疇。

(3)引導學生回顧人體四大類基本組織及各組織的功能

(4)血液不停地循環流動,輸送氧和營養物質到組織細胞中,具有營養的功能;白細胞能吞噬病菌,血小板能止血和加速凝血,它們對人體起着防禦和保護的作用,因此血液具有保護的功能,這些都與結締組織的功能相吻合。從而得出,血液屬於結締組織,是流動的組織。

(五)總結梳理

歸納三種血細胞的形態和功能。

三、強化訓練、當堂達標

1、在顯微鏡下觀察血塗片時,看到的數量最多的細胞是( )

A、上皮細胞 B、紅細胞 C、白細胞 D、血小板 2、血紅蛋白的主要特性是( ) A、容易和氧結合,不易分離 B、容易和氧結合,也易分離

C、容易和一氧化碳結合,也易分離

D、在氧濃度高時易和氧結合,在氧濃度低時易和氧分離

3、病菌侵入人體後,能吞噬病菌,對人體起到防禦和保護功能的是( ) A、血紅蛋白 B、血小板 C、白細胞 D、紅細胞

四、設計問題、佈置預習

1、完成63頁第1——4題。

2、預習下一節。

生物七年級下冊的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

1、說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

2、說出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症

3、說出胰島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時的病症

能力:

通過課前收集資料使學生初步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閱讀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團隊精神;通過介紹我國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培養民族自豪感;通過“國家爲什麼要嚴厲打擊販賣私鹽行爲”的討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說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的名稱和位置

舉例說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說出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症

說出胰島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時的病症

教學難點:

舉例說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完成“糖尿病發病率”的調查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引入:爲什麼在體育比賽中要禁止服用興奮X ?(學生討論,交流)

師:在人體內,由內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物質,叫激素。激素調節主要有什麼特點?今天我們就學習幾種激素的調節作用

(二)新課學習:

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有什麼功能

實驗探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育的影響

討論:爲什麼添加甲狀腺激素的蝌蚪先發育爲青蛙?

閱讀討論: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及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症

師:同學們知道呆小症、甲亢、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病症的病因嗎?

生:讀課文、討論、表達(呆小症的病因是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亢病因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病因是成年時甲狀腺激素不足)。

師:對,這幾種病都與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有關。甲狀腺激素是什麼部位產生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什麼呢?

生:甲狀腺激素是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進生長髮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食用的鹽是加碘的,你們知道爲什麼要加碘嗎

生:討論、表達[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我國大部分地區飲食裏缺少碘,碘不足會引起甲狀腺增生腫大,患地方性甲狀腺腫,食鹽加碘可防治碘缺乏病]

師:對。地方性飲食缺碘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你們知道碘鹽的正確使用方法嗎?

生:討論,表達,交流

師:預防碘缺乏病除食用碘鹽外,還有什麼方法?

生:還可以食用海帶等海生植物。

5、說出胰島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時的病症

師:講述胰腺的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相關內容。胰島素是胰島分泌的。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不少糖尿病患者跟胰島素的分泌有關,你們知道有什麼關係嗎?

生:閱讀相關內容,討論、表達[胰島素分泌不足會患糖尿病]。

師:對。導讀胰島素功能。

活動:佈置學生課後對糖尿病發病率進行調查

師:因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注射胰島素製劑來治療。

介紹:1965年9月,我國科學工作者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開創了人類合成蛋白質的先例,在生物學研究上有重要意義。

6、簡單介紹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七年級生物課件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3.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並得出合理的結論。

4.嘗試解讀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

5.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3.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掛圖。

2.相關的實驗準備。

3.製作小腸壁結構摺疊模型。

4.課時分配  2課時

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人新課

回憶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設問引起學生疑惑,激發學習慾望。

二、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

1.消化系統的組成

1.1觀看畫面、回答問題。

通過思考並結合自己的體驗,回答口腔內與消化有關的結構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統組成的課件、提問讓學生體會進食時牙齒、舌、的作用。

三、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2.1細嚼饅頭,說說自己嚐出了什麼味道?思考爲什麼會嚐出甜味?

讓學生咀嚼饅頭,然後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2.2提出問題

根據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計劃。交流探究計劃,實施探究計劃。

媒體演示課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參考方案。

2.3制定並實施計劃

2.4小組交流探究過程、結果和結論並進行分析。

教師巡迴指導、答疑。

提出改進意見。

2.5表達交流、

2.6得出結論

全班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結論。

鼓勵、肯定學生的回答並作補充。

概括出消化的概念。

四、消化的全過程

3.1仔細觀看,爲完成“西瓜子歷險記”做準備。

思考、回答問題。

3.2設問:胃病和肝炎對消化的影響及其防治。

觀察實驗現象並回答問題。通過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小腸是消化系統的主要器官。

3.3演示課本P33的“演示實驗”,提問:膽汁對脂肪的消化有什麼作用?

設計表格,歸納總結消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3.4插入課本P35第1、2題和p34技能訓練。

展示自己設計的表格,並相互評價。

五、營養物質的吸收

閱讀資料,比較大腸、小腸結構的特點,理解小腸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

引導學生分析課本P33的“資料分析”,比較大腸、小腸的結構有何異同。

4.1小腸的特點

家畜小腸的內部結構

用放大鏡觀察,加深理解小腸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觀察小腸內表面的皺襞及絨毛,理解它們的作用。

4.2展示製作的小腸內表面皺襞的模型。

指導學生觀察豬小腸的結構特點。

六、小結、課後練習

4.1小結: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場所。

4.2佈置課本P35練習第3題。

七年級生物顯微鏡課件 篇四

七年級生物顯微鏡課件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出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2、能力目標:能獨立、規範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

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顯微鏡的規範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

科學態度。

(二)教學內容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屬於新課標十大主題中第二大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內容,本主題又包括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是怎樣構成生物體等兩個二級主題。前面第一單元介紹了生物和生物圈,學生對生物圈等生物入門知識已有所瞭解。本單元逐漸深入生物的微觀結構進行學習。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觀察工具,掌握顯微鏡的使用對學生進一步從微觀認識動植物,乃至學習生物學的基礎知識,都有重要的意義。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正確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難點: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三)教學對象

七年級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對於實驗課具有強烈的新鮮感和興趣。我們要充分抓住這一點,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引導學生去操作、觀察和思考,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目鏡、物鏡各配備兩個不同倍數的)、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上”字的。不透明紙、永久玻片)、擦鏡紙、顯微鏡操作步驟的視頻、課前培訓每組組長,以便課上幫助老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並結合導學案,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五)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

作爲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操作於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內容。但由於顯微鏡比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顯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得十分詳細,然後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着把本節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爲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爲出發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並用的探究並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2、教學設計思路

二、教學反思

在《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節課中,大部分國中生第一次接觸生物儀器,很多學生都充滿了好奇;只有認真掌握了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後,才能爲今後做實驗打下基礎。顯微鏡的使用過程中有許多規範和要求,如果講解過於詳細,他們會覺得找不到重點,但講得太簡單,學生則掌握不到要點與考點。所以,我認爲在講清要點的同時,應給他們充分的時間來思考和嘗試,在動手實驗中去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對較爲直觀、簡單的內容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這節課對“顯微鏡結構”的學習,我採取的方法是: 1、學生通過導學案的預習,初步認識顯微鏡的構造;

2、教師引導全班同時觀察手中的顯微鏡,競賽說出結構的名稱,順帶着分析其作用。

用最短的時間將這部分內容處理完,主要給學生建立一種直觀上對顯微鏡的認識。而對“顯微鏡的使用”這一教學上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的學習,我主要通過以下方法來加強學習:

1、分步學習,化難爲易,化繁爲簡。讓學生認真觀看顯微鏡操作步驟的演示視頻;

2、學生兩人爲一組,自己動手操作顯微鏡,同組之間的同學可以在操作的過程中互相討論和學習,從而加強學生的印象;

3、講與練結合,強調重點,通過思考題和小結部分,再一次強調使用顯微鏡中的注意事項;

4、通過一段視頻,讓學生找出視頻中該學生的錯誤操作,從而達到強調的作用。

通過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認識清楚顯微鏡的結構,並且學會操作顯微鏡,在有效的時間內保證一定的學習效果。

七年級生物免費課件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佈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裏的微生物;能夠認真細緻觀察並描述水滴裏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裏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進步的;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祕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顯微鏡、水樣、玻片、抹布等、觀察水樣

2、技能準備:課前簡單培訓製作玻片標本的→←注意點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孩子觀察教師準備的水樣

(1)孩子觀察水樣

(2)孩子彙報:觀察燒杯裏的水,你觀察到水裏有什麼?這些結果你是用什麼觀察到的?

(3)討論:這杯水裏是是真的只有這些東西呢?還有沒有可能有其它的東西?

(4)談話:怎麼才能知道這杯水裏有沒有我們剛纔說的細菌等這些東西?

(引導孩子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藉助工具——顯微鏡)

二、引導孩子瞭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組領取)

(1)談話: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2)教師講解並示範使用方法。強調

①反光鏡不能直接對着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②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④輕拿輕放。

三、組織孩子藉助顯微鏡觀察水滴裏的生物

(1)指導觀察教師準備好的水樣標本

①談話:顯微鏡下,水滴裏到底會有什麼?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畫在活動記錄上。

②孩子分組觀察。(在孩子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視)

③彙報交流:你觀察到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彙報時孩子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觀察記錄,並用孩子用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生活周圍水裏的微生物

①小組製作小組採集水樣觀察玻片

②自主觀察

③彙報交流:說說自己小組採集的水樣中有什麼

(3)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纔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4)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並認識微生物的相關知識

(1)孩子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談話: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誰第一個發現的嗎?②孩子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問:通過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麼想法?

(2)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佈。

利用用多媒體展示在各種環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水滴裏的微生物》是一堂鮮明的科學探究課。科學學習要以孩子的探究爲核心,這是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孩子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設計科學探究活動中,要果斷單刀直入地設計問題,直奔主題,就可能保證把握探究教學的重點環節,爲重點環節的探究活動留出大塊時間,自然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這節課,我設計了一個主要的探究實驗活動——通過顯微鏡來觀察平時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讓孩子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探究。這個探究活動緊緊圍繞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來設計,讓孩子像科學家那樣真刀真槍地搞科學,體驗到探究科學的樂趣。在快樂的探究學習中,孩子自己知道了在平時常見的水中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微生物。

這堂課我注重讓孩子通過“動手做”的方式來指導孩子學習科學和理解科學,並從課題研究目的出發,提升了孩子的科學探究能力。新課程倡導孩子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併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在這裏我只告訴孩子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又以實驗記錄的形式告訴孩子基本的實驗步驟和操作要點,實驗過程由孩子自己控制完成。孩子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很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