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教師說課稿(精選35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5篇《教師說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師說課稿》相關的範文。

教師說課稿(精選35篇)

篇一:教師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叫,一個快樂的信息技術教師,快樂是我給別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我最大的優點,大家常說快樂是可以傳遞的,我希望通過我的說課將我的快樂傳遞給在坐每一個人,希望大家時時都快樂。事事都開心。我今天快樂說課的題目是《製作演示文稿》,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綜合各方面的知識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把握大綱,說教材

教學內容:本節是省編教材國中第二冊(下)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是根據《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這個主題創意,初步製作好演示文稿之後,在初稿中使用藝術字提高標題的可讀性,插入聲音音效,增強表達效果,使用模板、背景等技術提高版面質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是圍繞演示文稿的製作展開的,前面已經學習了製作幻燈片,本節課是對前面知識的延伸,對幻燈片內容的具體充實和美。,同時也爲後面的幻燈片動畫的設置奠定了基礎。

課時安排:1課時

本節課的重點:藝術字和聲音的插入與編輯,模板與背景的應用。確定的依據是因爲藝術字和聲音的插入與編輯都是幻燈片修飾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他們插入和編輯後的效果都直接影響到修飾幻燈片的整體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使用模板可以方便、快捷的統一演示文稿的風格和外觀,設置恰當的背景可以是幻燈片生動豐富,所以我將它們定爲本節課的重點。

本節課的難點: 聲效的設置。確定的依據是插入的聲音大都是事先編輯好的歌曲,可控性差。八年級學生知識合理運用的能力有限,有時會出現把不該出聲的出聲,結果造成整體效果雜亂無章。所以我將它定爲本節課的難點。

二、凸顯主體,說學情

知識和能力方面:經過前面powerpoint的學習,學生已經熟悉演示文稿的基本製作步驟,這節課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容易上手,但是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教學中我適當地採取分層教學,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我將放手讓他們自學,而對於能力較弱的學生,讓他們在同學和老師的引導、示範講解下完成任務。

生理和心理方面:八年級的學生對於製作演示文稿的興趣比較濃厚,但是青少年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求知慾強,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富有個性,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他們渴望學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術知識。在教學中爲學生留出自由發揮的空間,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更新理念,說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會使用藝術字,以提高標題的可讀性

會插入聲音音效,增強表達效果

能使用模板、背景等技術提高版面質量。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教師創設情景加以引導,讓學生了解修飾的必要性,並知道從哪些方面對演示文稿進行修飾;通過教師演示、學生自主嘗試、討論交流等方式學會修飾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鼓勵學生大膽演示、展示作品,培養學生自我表現的能力;通過對幻燈片修飾,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信息素養。

發展目標

⑴培養學生創新、團結協作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⑶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競爭和發展的能力

四、依據理論,說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要方法恰當,纔會有效。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教學中穿插創設情境法、提問引導法、分層教學法和賞識教育法。通過“創設情境法”和“任務驅動法”,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通過“感知——模仿——遷移——運用”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正確操作方法,運用操作方法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對於信息的獲取、分析和處理的能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要求完成任務,在學生學習的過程我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作爲導線,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並將學生操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來共同探討,讓學生在探究與實踐中解決問題。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在教學中我採取適當的分層教學,並及時給予揚長性的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

五、結合學情,說學法: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魚,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和能力的知識。我根據八年級學生思維特點,努力給學生創造一種美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着任務通過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合作討論和成果展示等學習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活動過程中實現知識傳遞、遷移。對於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聲效的設置,我通過展示優秀作品,讓學生評析它爲什麼好,好在什麼地方,使學生在評價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並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狀態,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靈感和學習興趣,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的,積極營造信息技術課堂“無爲而治”的教學境界。。

六、整合資源,說準備

課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學準備:

『硬件準備』:一間擁有多媒體平臺的計算機網絡教室。

『軟件準備』:電腦裝有PowerPoint20xx、多媒體電子教室、教師製作好的課件。

『素材準備』:上節課製作好的幻燈片初稿。一些背景圖片和聲音文件

七、情感互動,說過程

合理的組織課堂教學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教學設計應注意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啓發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因此,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爲如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讓學生打開上節課製作好的白色背景的《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最簡單幻燈片,我再通過大屏幕投影插入了藝術字和聲音、使用了模板、背景等技術的《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幻燈片。讓學生說說喜歡那個演示文稿,並找出不同之處,然後師生共同分析討論應該從哪些方面對演示文稿進行修飾,從而引出本節課內容:如何修飾演示文稿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反生強烈的反差,利用國中生強烈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爲能順利實現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任務驅動,層層深入

揭示任務一:插入藝術字

提出對於文章的標題和每一個頁面的小標題能不能進行設置達到更好的效果的問題。根據預習內容同學會說使用藝術字進行修飾。然後告訴學生根據課本提示自主學習完成幻燈片中標題的設置,如果遇到困難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解決:

A、與同學交流

B、向老師求助

【設計意圖】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別人幫助下也能完成任務。

在學生完成了上述操作之後,我讓學生找到繪圖工具欄中的“藝術字”按鈕

問學生:你能夠使用繪圖工具欄中的藝術字按鈕改變一下藝術字的格式?試一試

【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利用多種方法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

我說:可能有的同學在觀看老師播放幻燈片時有音樂,並且注意了在“插入”菜單中有“影片和聲音”,是的,背景聲音應用於幻燈片時,會達到特殊的效果,讓幻燈片聲情並茂,可以烘托氣氛,從而引出下一個任務

揭示任務二:插入聲音

這個環節我首先通過示範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然後讓學生試着將準備一些聲音文件加入到幻燈片中,並體驗一下效果,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讓學生帶着下面三個問題練習。

①你如何做到播放時不顯示聲音圖標

②你能區分聲音自動播放與單擊時播放的用途不同嗎?各適合用在什麼地方?

③如果讓一個聲音文件在多張幻燈片放映時連續播放,你能找到相關位置嗎?

建議學生小組內互相協作學習,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既聰明又細心。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也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意識。

通過問題:我們現在所有的幻燈片都是白色的底版,非常單調,我們有沒有辦法快速的改變所有幻燈片的底版

揭示任務三:應用設計模板

要求學生根據課本介紹,自主學習完成應用模板的設置,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輔導。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應用模板前後的變化,提示學生要選擇與主題相配的模板,防止選擇的模板不當影響主題的展示。讓順利完成任務的同學示範講解,和全班同學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學後有一個交流,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時讓任務沒有完成好的同學進一步掌握方法。

我說:應用設計模板後,每一個模板的背景是固定,如果不滿意這個背景我們也是可以修改的

揭示任務四:設置背景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根據課本提示,自主學習完成圖片作爲背景的設置,同時提醒大家注意,除了圖片可以做背景,還可以設置背景的顏色,過渡、紋理、圖案等特殊效果也可以:大家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審美能力,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3、知識平展,鞏固創新

將學生分爲六個小組,每組同學利用上面的操作方法,完成幻燈片的修飾。小組內互相合作完成作品,班內展示各組的作品,每組派一個學生說出作品的設計構思。通過全班共同評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修飾的靈活、合理的運用。最後教師點評,鼓勵學生能有所創新地完成任務。

【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4、歸納總結,梳理知識

教師與學生一起簡短回顧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有插入藝術字、加入聲音、使用設計模板和使用背景的方法,使得我們的幻燈片作品修飾得更加漂亮和實用。這樣將前面所學的零散知識彙總,使學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識上升爲理性知識,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大膽體驗,嘗試,主動探究不同的操作帶來的不同的效果。提醒學生要靈活、合理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5、知識的遷移

今天我們學習了修飾幻燈片的一般製作步驟,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將老師製作的《四季圖》的初稿進行修飾設置。

八、步步清晰,說板書

修飾演示文稿

(一)、插入藝術字

(二)、插入聲音

(三)、應用設計模板

(西)、設置背景

九、優化教學,說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直觀教學法,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和分層次教法),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整合的問題。本課在注意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習外,同時注重語文素養、信息素養的培養,從而形成語文、信息技術、美術等學科的整合,如觀察、傾聽、述說、演示等。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4、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對象分別對待)

5、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思想,通過意義建構,學生的技能不斷加強,實效性強。教學活動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策略豐富、實用而新穎、獨特,突破了學生的認知障礙,突破了難點,優化了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十 、分析教學,預評估

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我在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本堂課學生的興趣應該相當的高,在完成相關任務時,積極主動,同學之間友好互助。學生在展示作品時,不但鍛鍊了語言組織及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通過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促進了學生完整、和諧的個性發展。

美國詩人羅伊娜說過:“對於那些內心充溢快樂的人們而言,所有的過程都是美妙的。”我相信我已經將快樂充滿你的內心,此時你是不是認爲我的說課內容是個美妙的產物呢?請用您高高的分數肯定一下這個產物吧!謝謝大家!

最後,我把自勉的幾句話再次送給大家:

請用信任的目光鼓勵你的學生去嘗試;

請用微笑的目光鼓勵你的學生去創造;

請用讚許的目光評價你的學生提素養;

請用高高的分數再次肯定我的說課內容。

篇二: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芭蕾基訓在舞蹈練習者必不可少的一課,它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練習芭蕾基訓,可以加強舞蹈特長生的身體柔韌性和體能,塑造肌肉力量和腰背的平衡。芭蕾基訓以科學性、規範性、嚴謹性爲特點,經過“開、繃、直、立”的嚴格要求,逐漸讓學生形成挺拔、均勻、完美的體態,在意念與感覺的延伸中,使氣質得到培養。對完成舞蹈作品,有着推波助瀾的作用。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學生的必修課程。

二、學生分析

對於我們學校的舞蹈特長生來講,她們其中很多人並沒有收到過專業的舞蹈訓練,簡單的舞蹈也許可以完成,但是更加專業和稍高難度的舞蹈卻只能讓她們望而興嘆。芭蕾基訓因爲它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人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學科。因爲它可以訓練舞者們的身體肌肉及素質能力,以及一些細節,例如腳背、外開、膝蓋、延伸感等訓練。所以,我們的學生想要成爲好的舞者,或爲了自己理想的舞蹈夢想,都要認真、踏實的學習芭蕾基訓這一門課程。

三、重難點分析

本節課是一節完整的芭蕾集訓課,它分爲把上、把下、手位、旋轉和跳躍練習。因此教師在教授每一個動作組合時,要做到親自示範、講解細緻。在教授時,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講清楚練習的重點和要點,避免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拉傷韌帶或受傷。還要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記憶和練習動作組合,錯誤的方法會讓訓練適得其反。

四、教學方法

在舞蹈界有這樣一個說法:一個舞蹈如果音樂選的好,那它就成功了一半!在課堂上也是如此,每個舞蹈組合我都選用了旋律優美,適合這個組合動作節奏的音樂。用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是激發起學生學習古典舞身韻組合第一步。組合動作學習我採用的是口傳身授,教師規範的動作示範,和細緻和動作講解,學生才能夠由初步的模仿發展到自我表現力的延伸。

篇三:教師說課稿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一學期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領會文章、進行洽談、寫作說明書等方面的語文能力。本文是本單元的一篇閱讀文章,是馬克思中學畢業考試時寫的文章,表達了作者直面自我,追求人類幸福和自身完美統一的思考和闡述。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應有的責任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正確地去規劃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2、教學目標、重點與難點確定:

本文以優美的文筆、深刻的語言、縝密的思考和嚴格的推理,對“青年怎樣選擇職業”作了精闢論述。雖然時隔一個多世紀,但文中所表達的見解和一些哲理性的語句,對我們學生的就業仍有啓發。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關鍵語句的歸納,理解馬克思所提出的“怎樣選擇職業”和“選擇怎樣的職業”的原則。

2、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初步擬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3、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1、通過對關鍵語句的歸納,理解馬克思提出的“怎樣選擇職業”和“選擇怎樣的職業”的'原則。

2、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初步擬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教學難點:

1、對馬克思“怎樣選擇職業”和“選擇怎樣的職業”兩大原則的概括歸納。

2、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初步擬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以人爲本,關注學生――說學情

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實際,教師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

在知識能力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知識巨結構,是我們實施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中職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在高一的時候學過一些論說方面的文章,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但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還較低,不能抓住關鍵語句分析,對馬克思瞭解也比較少,對他的語言風格不熟悉。他們的思維還不夠嚴密,較難理解課文富有邏輯性的內容。

在情感興趣方面:中職學生普遍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不濃,文化基礎差,理解能力偏差,對論說文章的學習興趣不高,但合作意識較好,而且他們正處於十六七歲的年齡,正式編制夢想、播種希望的年齡,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躊躇滿志,想在社會中大幹一場。可他們對自己認識不夠,也不深,對自己將來要從事什麼職業也很茫然,不能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規劃自己的人生。

優化組合,營造和諧――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導問法:通過設置問題,激發學生情思,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討論法:通過討論,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更好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法:通過探究、討論、質疑,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2、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讓學生在閱讀中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三、 以導爲本,生動課堂――說過程

爲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環節1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投影《馬克思的自白》,請一位同學大聲朗讀。從這份自白中,你認爲馬克思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可從事的具體職業有哪些?學生通過對馬克思自白的感悟和分析,對青年時期的馬克思有所瞭解,初步感受馬克思爲什麼會有如此的職業選擇。這樣就能較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環節2課文研讀(以問題導路,逐步深入,各個擊破)提出兩個問題

要求學生從 去尋找答案並圈畫出相關語句,小組合作討論。此舉能引導學生對全文的內容能整體感知和把握,訓練了學生的概括、理解、分析能力。

篇四:教師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國小語文組____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_____》的第__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

闡述。

一、說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這篇課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______,課文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感情,給人很深的啓迪。/這篇課文按_____順序,圍繞____,向我們展現了_____、_____、_____等幾個場面(情景),讚揚了_____的精神。表達了_____的感情。(歌頌了_____)。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

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第______段,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

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引導學生從現實的

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

爲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

鍵詞,着重體會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

因爲(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教學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

勤于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啓學生想象的閘門。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圖畫、語言、音樂來再

現、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只

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

掌握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

以下五個教學環節:/(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爲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從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一下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激情導入,課件導入,圖片導入,分析題眼,質疑課題,

實物觀察等方式,課前蒐集資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 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爲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

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麼?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

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爲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

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鑑於此,在本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爲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麼?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生的經過、結果清楚地說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着,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____” 時,用多媒體展示____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____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__”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後,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______。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的圖片,如??等,再啓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_____。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爲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____畫(或編排一個課本劇)。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作者的寫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簡單明瞭。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XXX》。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是_____教版___年級___冊第__單元的一篇文章,該單元以“______”爲主題展開。《____》是一篇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中心思想) “_______”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中提出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以及結合這篇文章自身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點:

1、知識和技能

2、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本課_____的特點,我將________設計爲本課的教育重點。

爲了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這一屬性,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__________。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一)教法

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所以我把朗讀(朗讀全文和朗讀能表現人物品質的句子)作爲本文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

“教必有法,而無定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是一篇看似淺顯實則 耐人尋味的好文章。所以我把教師精巧設問、層層深入與學生的積極質疑、主動探究緊密結合起來作爲本文的又一主要教學手段。

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所以我嘗試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道德反思,昇華學生的思想情操,我在最後一個教學環境設計了這樣的一些問題:________。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1)通過朗讀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

(2)通過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質的主要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質和本文主題;

(3)通過質疑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標題含義、詳略安排,思考________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________鑑賞能力;

(4)通過情境創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的特點。

(二)學法

在學法方面我採用了(“導—思—點撥——練”)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參加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

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了(領悟式指導法、遷移式指導法、點撥式指導法、反饋式指導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初讀課文

(三)研讀賞析

(四)拓展延伸

(五)結束語

六、課後作業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篇五:教師說課稿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等。

評課又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通過評課,同事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領導可以發現不足,推介經驗;專家可以瞭解動態,發展教學理論。

一、當前評課中存在的問題

1、重聽輕評 2、敷衍了事 3、平淡膚淺 4、面面俱到 5、參與面窄

二、評課的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 2、坦率誠懇原則 3、兼顧整體原則 4、鼓勵性原則

5、差異性原則 6、方向性原則

三、一節課的評析方法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2、從教材處理上分析

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學思路設計 (2)看課堂結構安排

4、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分析

評析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3)看教學方法的優選與創新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5、從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通常,教師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 (2)看教態 (3)看語言 (4)看操作

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有的書上又將評課內容分成以下幾項:

一、評教學思想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綜合體現,而教學思想是否正確又是最爲關鍵的,因爲教師的教學思想指導着教師的教學行爲。教學方案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實施,通常都是由教師的教學思想所決定的。

傳統、陳舊的教學思想主要表現爲“四個偏重”和“四個忽視”,即偏重少數尖子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偏重知識灌輸,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偏重考試分數,忽視學生能力培養與學生特長髮揮;偏重教師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正確的教學思想,就是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樹立起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思想;樹立起使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思想;樹立起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的思想。

二、評教材處理

1、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

2、教學重點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過程中難點是否得到突破

4、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

三、評教法選擇

1、教法選擇是否符合教改方

2、教法選擇的依據是否科學合理

四、學法的指導

1、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

2、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付諸實施

3、學法指導的方式是否可行

五、評能力培養

六、評師生關係

1、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努力創設寬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附:評課實例

“認識鐘錶”教學片段設計及評析

1、認識鐘面

教師出示鐘錶。

師:小朋友們請看鐘面,鐘面上有幾個數?

生1:鐘面上有12個數。

師:鐘面上有幾根針?

生2:有兩根針。

師:長的一根針叫分針,跟老師讀一遍:分針(學生齊讀)。短的一根針叫時針(學生齊讀)。

2、整點的認識

師:下面我們來認識整點鐘。教師指着鐘面說:整點時分針總是指着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比如說,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3,就是3點。

師:現在鐘面上分針指着12,時針指向8,小朋友說一說,表示幾點呢?

生:是8點。

……

3、認識半點

師:下面我們來認識半點鐘。教師指着鐘面說:半點時分針總是指向6,比如說,2點半,就是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2和3中間。

師:(指着鐘面)鐘面上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3和4中間,小朋友說一說,現在是幾點鐘?

生:現在是3點半。

篇六:教師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是鄧楊莉,來自榕山中心校。很榮幸今天能在這裏給大家介紹我設計的《成長的足跡》這節課。我準備從四個方面展開說明,一說教材分析,二說學情分析,三說教法學法,四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成長的足跡》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品德與社會》人教版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國小生活》第一課的內容。本單元的教學是圍繞學生畢業前的生活展開的要讓學生通過回顧國小六年的成長曆程,瞭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增強自信心,爲將來升入中學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要讓同學們通過收集和整理資料,感受從外表的變化到自己取得的進步,以及積累的成長經驗,爲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爲第二課組織學生寫臨別感言,以恰當的方式對幫助自己成長的同學和老師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作好鋪墊。可見,本課在本單元乃至整冊課本的教學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綜合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能爲自己的成長進步感到驕傲,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和老師的教育之恩。

(2)能力目標: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有關資料,並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分類整理,製作自己的成長記錄袋,培養收集資料、分類和整理的能力。

(3)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材料,認識自己在國小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身體的變化、學習的進步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知道自己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學校生活,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幫助。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在於製作成長記錄袋。對於即將畢業的孩子們來說,六年的國小生活是他們人生的開始,是他們人生的重要經歷,製作成長記錄袋不僅可以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也可以使他們體會成長的煩惱和艱辛,從而樹立自信、樂觀的人生態度,去迎接嶄新的學習生活。

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同學們在收集和整理個人成長資料時可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所以,我把本課的難點定爲:“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收集和整理成長資料”,使每個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成長記錄袋的設計和製作,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二、說學情分析。

從年齡特點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有許多奇特的想法和創造力,愛發表自己的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些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一)教學工具:多媒體設備、實物展示臺、成長記錄袋範例。

(二)教學手段: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特點,爲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啓發式教學法”、“討論法”和“問答法”進行教學。

(三) 理論依據: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突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可操作性,強調讓學生在體驗、探究和研討的活動過程中,自主地學習。在教學中,積極地創設教學情境,有利於在教材和學生生活之間建立起聯繫,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啓發式教學原則,以學生活動爲主,在活動中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用“討論法”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可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平時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能培養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學法:

爲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

1、課前,佈置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照片、獎狀、證書、作業本、成績冊、評語等。

2、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活動中來,引導學生採用“體驗式”的學習方法,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強調:“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認爲,教學中要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而是要有機滲透於教學過程中。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於學習。

4、在組織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時,我設計活動,讓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引導學生採用“合作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意識,感受同學間的真誠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讓學生收集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照片、獎狀、證書、作業本、成績冊、評語等,並將它們按時間進行分類整理。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約7分鐘)

1、活動設計:多媒體展示課前收集的班上兩位同學從小時候到現在的照片請學生猜一猜,他們是誰。然後提問,你們從中發現什麼變化了嗎?學生自由回答。回答之後教師小結:我們都在成長。

教師用語言引出成長過程這個詞,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趣事,講述的趣事件數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

學生活動:通過照片和同學談論的趣事感受同學的成長變化,由此想到自己的成長變化。

*設計意圖:由照片實物和身邊的事導入,激發孩子活動的興趣。

2、活動設計:教師談話引入課題,多媒體出示課題,成長的足跡。

*設計意圖:明確活動主題。

(二)回顧成長,活動載情。(約20分鐘)

1、活動設計:將學生分爲8人一個小組,請學生將課前收集的能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相互欣賞,並進行評比。

*學生活動:直觀感受,交流,討論。(約3分鐘)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回憶,能看到自己成長的變化。8人一個小組,利於學生開放式討論,交流的資料也比較全面。這一環節的設計重視有效的小組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完善在綜合性學習中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策略。

2、活動設計:學生運用實物展示臺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約15分鐘)

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表現給予鼓勵、表揚,注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分類進行評價。

如展示評語的,師可以這樣評價: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老師用他們的心血爲我們寫了多少的評語呀!我們在對評語做進一步整理和回憶的過程中,再一次深深地感到了成長的道路上老師的關心、鼓勵,或表揚,或批評,這都是老師們心血的澆灌呀!

展示作文的,師可以評價如下:這些作文寫得很好,同學們能從各自的成長過程中,選取獨到的事例,再現老師的鼓勵、教育和關愛,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是啊,老師就是這樣用睿智的話語,給予我們關心和愛,激起我們心靈的震撼,激勵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展示照片的,師可以評價如下:和老師一起度過了六年的時光,如今即將分別,我們的照片記住了和老師同學在一起的美好瞬間,讓我們一起進行一次回憶之旅吧!這些實物成爲我們成長的歲月裏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

*學生活動:直觀感受,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討論、交流、彙報、展示中,從不同角度回顧追憶,感受老師的辛勤付出,感受濃濃師情。這一環節的設計注重以學生爲本,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和探究活動,充分展示學生個性,彰顯品德與社會課堂的綜合性、開放性、個體性。

3、活動設計:請班主任老師,給全班同學送上寄語。(約2分鐘)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肯定,使學生爲自己成長的變化而感到自豪。

4、活動設計:教師將平時收集的班級中從一到六年級的值得紀念的照片,展示給學生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六年的國小生活,爲下一環節打下基礎。

(三)感謝師恩,樹立初步的人生觀。(約7分鐘)

1、活動設計:談話,讓學生懂得今天能取得這麼多的成績,是與家長的辛勤哺育,老師的傳授知識,社會的教育環境分不開的。教導學生懂得感恩。

2、活動設計:請幾位同學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學生課前準備節目,如詩歌朗誦,歌伴舞《感恩的心》等。)(約5分鐘)

3、活動設計:(音樂聲中)教師談話,激起學生感恩之情,帶領學生全體起立,敬禮,一起說:“謝謝您,親愛的老師!”(約2分鐘)

4、活動設計:教師小結,展望未來,激起學生追求新的學習生活的希望。

設計意圖:總結本課的主題,昇華情感,激勵學生,展望未來,懂得感恩,爲確保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總之,本節課努力貫徹“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作爲學生的引導者”這一新課程教學理念,努力讓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希望各位評委多提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夠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謝謝!

篇七:教師說課稿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是曰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關於美和審美的哲理散文。現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解釋。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單元設計的目標是通過閱讀現當代散文,學會在總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的基礎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語言。學會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學會體會散文語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冊第二單元的最後來一篇課文,文章以發現海棠花未眠寫起,從3個方面論述: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重視自然美,崇尚寫實精神。本文由因此哲理散文,加上學生對藝術觀賞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內容懂得較難。如何把難懂得的文章深入淺出的講解好,使學生能較好的懂得體會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

2、教學目標:

按照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特點,特制定兩個教學目標:(1)情感目標,懂得本文主旨,讓學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識。(2)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品味散文語言。能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學會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按照教學目標的設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就斷定爲:懂得本文主旨與鑑賞本文語言,懂得重點句子的含義。

二、說教法:

本文教學重點是懂得主旨和鑑賞語言,因此教學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是關鍵。運用前幾篇課文所學的提要鉤玄的方法,學會勾畫圈點重要的句子,抓住關鍵句子懂得主旨。採用重點段落重點閱讀的方法進行。同時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儘快的抓住關鍵。同時也採用問題激趣討論法,使學生能自主地探討問題。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懂得,特別是有些哲理性較強,隱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語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等,懂得較艱苦,因此,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讓學生自由的發表意見,自主合作的探討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以一組鮮花圖片展現其自然的美,讓學生自由發表觀後感受,引起學生對自然美的注意和觀賞。此設計直接調動學生的審美情感。接着由蘇軾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標題。

2、簡介作者川端康成。

3、初步懂得文章主旨:首先指定學生朗讀第三段內容,接着考慮: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啥?或者說有啥感悟?接着讓學生評價是否批准這個觀點?能否說說他們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

通過這個過程的閱讀,學生就能整體把握到文章的一個觀點: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時也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們四周特別多事物是特別美的,只是我們平常沒有留心,讓學生明白平時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

4、考慮作者又是在怎麼樣的環境中發現海棠花的美的呢?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學會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點起來,我一個人凝視着海棠花,更感到它美極了。” “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由於我獨自住在旅館裏,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由吧。”接着教師小結:作者能夠發現司空見慣的海棠花的美,緣由有二:一爲“靜”;二爲“孤單”。學生通過這一環節的自學,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觀點“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找到並有所懂得了。

5、出示文中出現的有關藝術作品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考慮關於這些藝術作品作者持啥態度?它們有啥共同點?藉此讓學生再去讀文章關於這些內容的段落,明白這些藝術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結合,能夠給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響自然美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觀賞者美的共鳴,能夠提高人對美的感受能力。

6、通過這幾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內容有了全面的懂得,教師此刻再加以總結,學生就對內容有了更明確的懂得。教師小結: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寫起,論述了自個兒對美和審美的3個觀點,即: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親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藝術品能提高人對美的感受能力。這3個觀點事實上一定是要告訴我們要發現存在的美,感受發現的美,創造有所發現的美。

7、學生對內容有了較深入的懂得,接着再進行遷移拓展就順理成章了。設計一個遷移訓練,讓學生從讀到寫,出示一個名家描寫自然美的語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個學生習作的片斷(幻燈顯示)。也請學生把自個兒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話把它描寫出來。

8、最後來一個環節一定是品味文中精美的句子的含義。這個環節撒手讓學生自由討論,你感覺精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懂得的句子。教師可舉例引導如:(1)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2)假如 說,一朵花特別美;那樣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9、最後來教師總結:通過學習,我們能夠發現,儘管這是一篇談論美學問題的文章,但是它本身也是美的。事實上美無處不在,美就在我們的四周。我們應當感謝川端康成,他告訴我們只要仔細腸去查找,用心腸去視察,我們就能夠發現美,感受美並能創造美。那就讓我們以這種美好的心態去擁抱我們殘暴的明日吧!

篇八: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芭蕾基訓在舞蹈練習者必不可少的一課,它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練習芭蕾基訓,可以加強舞蹈特長生的身體柔韌性和體能,塑造肌肉力量和腰背的平衡。芭蕾基訓以科學性、規範性、嚴謹性爲特點,經過“開、繃、直、立”的嚴格要求,逐漸讓學生形成挺拔、均勻、完美的體態,在意念與感覺的延伸中,使氣質得到培養。對完成舞蹈作品,有着推波助瀾的作用。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學生的必修課程。

二、學生分析

對於我們學校的舞蹈特長生來講,她們其中很多人並沒有收到過專業的舞蹈訓練,簡單的舞蹈也許可以完成,但是更加專業和稍高難度的舞蹈卻只能讓她們望而興嘆。芭蕾基訓因爲它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人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學科。因爲它可以訓練舞者們的身體肌肉及素質能力,以及一些細節,例如腳背、外開、膝蓋、延伸感等訓練。所以,我們的學生想要成爲好的舞者,或爲了自己理想的舞蹈夢想,都要認真、踏實的學習芭蕾基訓這一門課程。

三、重難點分析

本節課是一節完整的芭蕾集訓課,它分爲把上、把下、手位、旋轉和跳躍練習。因此教師在教授每一個動作組合時,要做到親自示範、講解細緻。在教授時,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講清楚練習的重點和要點,避免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拉傷韌帶或受傷。還要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記憶和練習動作組合,錯誤的方法會讓訓練適得其反。

四、教學方法

在舞蹈界有這樣一個說法:一個舞蹈如果音樂選的好,那它就成功了一半!在課堂上也是如此,每個舞蹈組合我都選用了旋律優美,適合這個組合動作節奏的音樂。用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是激發起學生學習古典舞身韻組合第一步。組合動作學習我採用的是口傳身授,教師規範的動作示範,和細緻和動作講解,學生才能夠由初步的模仿發展到自我表現力的延伸。

五、教學過程

1、基本功軟、開度訓練:基本功練習是舞蹈所有課程的基礎。所以在進行芭蕾基訓之前,必須讓學生有基本功熱身運動,主要讓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動,既爲後面的芭蕾基訓練習打下基礎,又可以減少訓練受傷的可能性。

2、學習組合:組合學習是本節課的核心,教師教授的過程是將動作分解開來,直至每個動作學生都完全掌握後,再合音樂練習。組合分爲把上、把下、跳躍三大部分。

3、分組練習:在集體學會組合以後,把學生分爲二組進行練習。一是可以讓教師的注意範圍縮小,更精確的看到每個學生所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二是可以讓學生們互相觀摩學習,自我完善。

4、背向練習:長期對着鏡子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性,而且眼睛盯着鏡子看也容易造成動作不到位、不規範的缺點。所以在課堂中設置這一環節,讓學生脫離鏡子,真正做到無干擾、投入用心的完成每個組合。

5、行禮下課、佈置作業:總結這堂課每個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規範學生的課堂習慣,培養她們的舞蹈修養,提高她們學習舞蹈自信心。作業佈置以督促她們課後進行自我練習,自我提高。

篇九: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歌曲《春雨濛濛地下》授課時間正安排在詩情畫意、生機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詞簡潔優美、曲調抒情形象的童聲合唱。使人由衷讚美春雨,熱愛春天,對春天充滿希望。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由衷的讚美春雨,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積極參與各種不同的音樂活動,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用連貫,平穩的氣息唱出優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聲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音色統一。

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程度,我認爲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是正確且有感情的表達歌曲並通過各種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使他們更加熱愛春天。教學難點是歌曲的處理及二聲部的合唱技巧。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由於一些學生的學習習慣、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個體間學習音樂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異。因此,我將以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和音樂獨特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同時,我會注意針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教學,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三、說教法

在這節課中,我會運用到一些教具,有鋼琴,多媒體,以及一些裝飾教室的東西輔助教學,以便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學方主要有:情景設置法——設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討論法——通過自制樂器、處理歌曲、討論表演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多媒體展示法——通過音樂展示,豐富學生的視野,獲得多種體驗。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學法有體驗法——讓學生置身於音樂表演中,使他們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模仿法——用人聲模仿大自然的聲音,並配合表現出來,創造意境;創造法——自己製作樂器讓學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合作法——分組討論合作,讓每個學生開動腦筋,團結協作。

五、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分爲四個部分:激趣導入、新課講授、音樂活動、課堂小結。

(一)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會這樣引入:春天來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來了,我們一起去看雨吧。話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着讓學生自由律動,我邊講解在下春雨時儘可能發生的事情,讓學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種動物的聲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態。學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體驗春雨的美,從而大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講授

新授環節中我會先引導學生初聽歌曲,思考相關簡單的問題。然後伴奏,讓學生用lu來哼唱,體會歌曲的韻律,學生既熟悉了旋律,又發現歌曲中的難點。新課標分析中高年級學生參與意識,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強,我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邊實踐體驗怎樣才能正確的表達歌曲,讓歌曲更富有魅力。我來總結整首歌曲的處理如以下幾點:

1、整首歌曲應用連貫平穩的氣息唱出優美舒展的旋律,注意連音與非連音的對比。

2、注重二聲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統一,音準和諧。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記號,在“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漸強再漸弱的記號。

4、注意弱起小節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應唱三拍半,換氣敏捷。

這樣讓學生自己體驗總結,並在實踐活動中感悟,不但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而且培養了良好的合作意識,並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鑑賞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這之後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和激情,進一步啓發生讚美春雨,熱愛春天的感情和嚮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樂活動

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環節我讓學生用自制的樂器,比如裝沙的袋子、揉搓紙張等的聲音來模仿雨的聲音,爲歌曲配上簡易動聽的節奏。部分學生穿上準備好的服裝和頭飾道具裝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鳥等等表現被雨水滋潤的萬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響曲”。這一教學過程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成表達個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悅。

(四)課堂小結

課堂的最後我希望首尾呼應,結束本節課,學生唱着歌曲《春雨濛濛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態來結束本節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

篇十: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團團圓圓過中秋》是國小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本單元內容從學生共有的暑假結束說起,圍繞節假日來展開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懂得合理安排節假日和週末,對於生活的重要意義。接下來是體會國慶和中秋這兩個重要節日的所包含的意義,進而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學習過程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產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萌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團團圓圓過中秋”這個主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交流對中秋節的印象,並通過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體驗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對中秋節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瞭解中國及當地的民族傳統節日並感受共有的節日與傳統。

二、說學情

二年級國小生性格活潑,形象思維能力強,並且有過中秋節的生活經歷與記憶;但是因爲年紀尚小,對中秋節的認知更多停留於外在的形式,不瞭解中秋佳節背後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去更深層次的體會中秋節的團圓之意,感受閤家歡樂的美好親情與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中秋團圓的文化內涵,熱愛祖國的傳統節日,加深與親人間的情感交流。

【行爲與習慣目標】

瞭解有關中秋節的一些知識,提升生活經驗,拓展視野,養成正確對待中秋節的良好行爲習慣。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身邊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情境創設法提高對中華民族節日傳統文化含義的感知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立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

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理解中秋團圓的文化內涵。

【難點】

感受中秋節團圓的意義。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情境創設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展示法、講授法。這有利於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以上的準備工作都是爲了教學過程得以更好地呈現,我的教學過程分爲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部分,良好的導入可以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會通過朗誦兒歌進行導入:“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悠悠,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 並且提問,這首兒歌描繪了哪個節日的景象呢?

學生結合線索回答:中秋節。

我會先進行總結:“同學們都知道這首兒歌描繪了中秋節的景象。”然後我會拋出疑問:“中秋節是不是與兒歌中所描繪的一樣?今天老師與同學們在課堂上一起過一次中秋節。”

【設計意圖】通過猜兒歌的設計可以更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快速與本課主題產生聯繫。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我們這樣過中秋

1.中秋的日期

【活動一】看日曆找中秋

在新課講授環節首先需要幫助同學知道並且瞭解中秋節的日期,我會請同學們看手中的日曆,找一找什麼時候過中秋節?並用鉛筆圈畫出中秋節的日子。

同學們根據日曆的標註圈出中秋節的日期農曆八月十五。

我會再次提問:那麼中秋節,爲什麼是在這個日期?我們爲什麼叫它中秋節呢?

同學們可能會得出類似於“秋天的中間”的答案,我會根據答案進行補充,通過講授陰曆陽曆的相關介紹“農曆是我國特有的歷法也叫陰曆,我國的農曆是根據月亮的變化規律制定的。從前的人們經過長時間的認真觀察發現月亮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月亮從缺到圓再到缺經過的時間差不多有三十天左右,所以就規定這段時間爲一個月。而一年有四季每一個季度包括三個月,每年農曆的七月、八月、九月三個月是秋季,八月在秋天的中間,八月十五在八月的中間。而中秋節的中表示中間、秋表示秋天,八月十五在秋天的中間,所以這個節日叫中秋節。”並且配以板書,進行過渡:“知道了中秋節的日期,我們去看看中秋節大家都在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日曆既提高了自主動手能力也鍛鍊了思考能力。

2.中秋的習俗

我會出示教材上購買月餅、全家賞月、點亮燈籠、海外華人過中秋的圖片,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圖片畫面。

學生回答:圖一呈現的是爸爸帶着兒子去超市購買月餅。圖二顯示的是一家人團圓在船艙內賞月共渡中秋。第三個圖爸爸媽媽帶着孩子點亮圓圓的燈籠,企盼團圓。圖四是海外華僑通過擊鼓的方式歡慶中秋。

我會先進行總結:“我們可以通過買月餅、賞月、掛燈籠的方式來慶祝中秋節,也可以通過擊鼓等其他方式來歡度中秋,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都表達了人們期盼團圓的美好願景。”

我會再次提問:請同學們分享一下自己的家庭過中秋時都會有哪些活動?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全家一起吃月餅賞月,看中秋晚會等。

二、中秋節團圓夜

【活動二】情境創設體會團圓

我會進行過渡:“瞭解了中秋節的習俗,我們一起去看看爲什麼要過中秋節?”我會播放“嫦娥奔月”動畫片創設情境,引導同學們體會情感,“如果你是后羿,看着自己的親人遠離天邊會是怎麼樣一種心情?”

學生回答:難過、悲傷、思念。

我會先進行總結:同學們說看到家人遠離自己會傷心難過、悲傷痛苦、思念不已。

我會請同學閱讀教材15頁的故事,概述思考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度過中秋節。

學生概述故事:全家爲了迎接爸爸回家過中秋,精心準備,可爸爸很晚纔回來,好在最後還是全家團圓一起賞月吃月餅。小主人公是既開心又擔心爸爸不能回來,並且希望以後中秋都能全家團聚。

我會根據同學回答再次提問引導:通過嫦娥奔月的故事與書本上的故事,同學們再次思考人們爲什麼要過中秋節?爲什麼要賞月吃月餅?以前後四人小組展開五分鐘討論。

根據討論結果師生共同總結出:因爲一些事情,不是每個家庭都能一家團圓的去過中秋,與親人分離異地的感覺是孤獨的,充滿思念;全家團圓過中秋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好期盼,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民對於閤家團圓的美好期盼,而中秋的月亮格外圓,月餅也是圓圓的形狀、甜甜的口味,既體現了百姓的美好祝願同時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與體現。

再次進行過渡,“同學們理解了中秋節所蘊含的美好情感,那麼我們秋天還有沒有其他的節日?這些節日又有什麼特點呢?”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感知可以引導同學將自己代入故事中的人物去體會情感,更好的理解思念之情與團圓之意,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三、秋天裏還有什麼節日

1.重陽節

【活動三】欣賞圖片感知重陽

我會通過講授法展示重陽節名字的由來: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重陽節,因爲中國古代把九看做陽數,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陽節。

再次展示重陽節登高賞菊的圖片,引導同學思考重陽節的習俗。

同學們回答:重陽節人們有登高、欣賞菊花的習慣。

2.秋天不同民族的的特色節日活動

我會進行過渡“我們國家地域遼闊,秋天,很多地方不同還會舉行一些有特色的節日活動。(多媒體出示教材第17頁的圖片)這兩幅圖片向大家展示了什麼節日呢?”

學生回答:苗族的趕秋節、藏族的望果節。

我會再次提問:他們的節日有哪些特色的活動?

師生總結共同回答:苗族過趕秋節時,人們聚在一起打鞦韆,唱歌跳舞,還推選秋老人祝福大家。藏族過望果節時,人們一起圍着田地打圈,慶祝豐收,還舉辦熱鬧的藏戲表演,射箭等活動。

我會再次進行過渡:秋天的節日包含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國很多大詩人就寫過關於秋天節日的詩句,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筆下的秋天節日是怎麼樣的。

環節三:鞏固提高

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水調歌頭》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並請同學朗讀詩歌並體會情感。師生共同總結出,古詩抒發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及美好祝願。

【設計意圖】通過朗誦著名古詩詞加深理解古人的思念之情與對團圓的嚮往。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堂尾聲我會進行小結:請同學們以開火車的方式分享本節課的收穫。

同學們依次回答:知道了中秋節名字的由來與日期,瞭解了中秋節的習俗,體會到了人們過中秋時的美好情感,知道了重陽節與祖國其他民族關於秋天的節日。

拓展作業環節,我會請同學們課後自己蒐集重陽節蘊含着哪些美好寓意。

篇十一:教師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向量的加法》是《必修》4第二章第二單元中“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的第一節課。本節內容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及應用,向量加法的運算律及應用,大約需要1課時。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線性運算中最基本的一種運算,向量的加法及其幾何意義爲後繼學習向量的減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向量的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奠定了基礎;其中三角形法則適用於求任意多個向量的和,在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中有很普遍的應用。所以本課在“平面向量”及“空間向量”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節課中學習了向量的定義及表示,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知道向量可以自由移動,這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學生對數的運算了如指掌,並且在物理中學過力的合成、位移的合成等矢量的加法,所以向量的加法可通過類比數的加法、以所學的物理模型爲背景引入,這樣做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意義,準確把握兩個加法法則的特點。

三、教學目的:

1、通過對向量加法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結合物理學實際理解向量加法的意義。能正確領會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三角形法則的幾何意義,並能運用法則作出兩個已知向量的和向量。

2、在應用活動中,理解向量加法滿足交換律和結合律以及表述兩個運算律的幾何意義。掌握有特殊位置關係的兩個向量之和,比如共線向量,共起點向量、共終點向量等。

3、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類比、遷移、分類、歸納等數學方面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向量的加法法則。探究向量的加法法則並正確應用是本課的重點。兩個加法法則各有特點,聯繫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質相同,但是三角形法則適用範圍更加廣泛,且簡便易行,所以是詳講內容,平行四邊形法則在本課中所佔份量略少於三角形法則。

難點:對三角形法則的理解;方向相反的兩個向量的加法。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法則的實質是:將已知向量首尾相接,而不是表示向量的有向線段之間必須構成三角形。

五、教學方法

本節採用以下教學方法:1、類比:由數的加法運算類比向量的加法運算。2、探究:由力的合成引入平行四邊形法則,在法則的運用中觀察圖形得出三角形法則,探求共線向量的加法,發現三角形法則適用於任意向量相加;通過圖形,觀察得出向量加法滿足交換律、結合律等,這些都體現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3、講解與練習:對兩個法則特點的分析,例題都採取了引導與講解的方法,學生課堂完成教材中的練習。4、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直觀地表現向量的平移,相等向量的意義,更能說清兩個法則的幾何意義及運算律。

六、數學思想的體現:

1、分類的思想:總的來說本課中向量的加法分爲不共線向量及共線向量兩種形式,共線向量又分爲方向相同與方向相反兩種情形,然後專門對零向量與任意向量相加作了規定,這樣對任意向量的加法都做了討論,線索清楚。

2、類比思想:使之與數的加法進行類比,使學生對向量的加法不致於太陌生,既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又能從對比中看出兩者的不同,效果較好。

3、歸納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環節①學完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三角形法則後,歸納總結,對不共線向量相加,兩個法則都可以選用。②由共線向量的加法總結出三角形法則適用於任意兩個向量的相加,而三角形法則僅適用於不共線向量相加。③對向量加法的結合律和探討中,又使學生髮現了三角形法則還適用於任意多個向量的加法。歸納思想在這三個環節中的運用,使得學生對兩個加法法則,尤其是三角形法則的理解,步步深入。

七、教學過程:

1、回顧舊知:本節要進行向量的平移,且對向量加法分共線與不共線兩種情況,所以要複習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這些都是新課學習中必要的知識鋪墊。

2、引入新課:

(1)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引入。

學生在物理學中雖然接觸過位移的合成,但是並沒有形成三角形法則的概念;而對平行四邊形法則學生已學過,很熟悉。所以我決定由力的合成引入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的特點是起點相同,但是物理中力的合成是在有相同的作用點的條件下合成的,引入到數學中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所給出的圖形也是現成的平行四邊形,而學生剛學完相等向量,對相等向量的概念還沒有深刻的認識,易產生誤解:表示兩個已知向量的有向線段的起點必須在一起才能用平行四邊形法則,不在一起不能用。這時要通過講解例1,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平移向量,使表示兩個向量的有向線段有共同的起點。這一點對理解及運用法則求兩向量的和很重要。

篇十二:教師說課稿

一、指導思想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念,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啓發學生自創、自學、自練、合作練習,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與生活態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定的分析:

單手肩上傳球選自人教版水平五籃球基本技術的內容,該動作的教學重點在於蹬地、扭轉肩、揮臂和扣腕動作。單手肩上傳球教學對於培養中學生的判斷、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有着積極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勇於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心理品質,學習單手肩上傳球動作前學生已經在國小有了相關的籃球胸前傳球傳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儲備。教師在課前對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總結,以便於學生更好的掌握動作。

三、學情分析

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天性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我將學生的情況分析如下:

本科教學對象爲高中學生,處在該年齡段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反應敏捷。經常參與體育運動並具備了一定的運動基礎和自我保護能力。喜歡集體練習項目。在教學中設置集體性比賽、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理解和認識個人、團體以及個人與團體的關係。速度、腰腹力量、柔韌、速度耐力素質在該學段處於關鍵發展時期。靈敏素質發展也極爲敏感,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較快。神經系統發展較快,興奮和抑制的機能有所增強,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爲的能力提高明顯。

四、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學生爲本”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正確理解單手肩上傳球動作的應用方法與時機,85%能夠做出傳球技術動作並能夠合理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練習,學練結合,發展判斷、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提高身體的感知及控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練習過程中形成團結協作、克服困難、勇於挑戰自我的心理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已經確立,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

【重點】

轉體引球;向前甩臂、扣腕將球傳出。

【難點】

傳球時腰腹與臂、腕、指協同用力。

六、教學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注重教學方法,因此我採用了:

教法:講解示範法、糾正錯誤法、遊戲法

學法:探究法、觀察法、分組練習法

七、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開始部分

良好的開始是保證上好課的前提條件,在開課之初首先進行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課堂常規是促進學生由下課狀態轉變爲上課狀態的過渡,並明確本節的學習目標。使身心都做好上課準備。在課堂常規後進入我的導入環節。

同學們,你們哪位同學知道快攻戰術?

對,快攻是由防守轉入進攻時,進攻隊以最快速度,力爭在對手立足未穩之際,合理、果斷地進行攻擊的一種進攻戰術。其實快攻按照其傳球的長短分爲長傳快攻、短傳快攻。今天老師就學習長傳快攻的傳球方式——單手肩上傳球。提問導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提出需要我們堅強的意志力,爲後面的教學做好心理準備。

(二)準備部分

爲了讓學生在運動中不受傷,保證學生的安全,準備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在準備部分我將安排三項活動,首先第一項爲遊戲—傳球接力。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成四路縱隊站立,第一名同學將球經頭後傳遞給第二名同學,第二名同學將球經胯下傳給下一名同學。當到達最後一名同學時,該同學抱球跑到第一名同學前面,依次進行,直到最後一名同學跑到終點遊戲結束。第二項爲徒手操分別進行擴胸運動、體轉運動、腰部繞環等練習。第三項爲專項籃球操練習腰繞環、膝繞環、8字繞環等。通過遊戲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熱身的同時與專項相結合,不僅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粘滯性,加大關節靈活性,也爲新授技術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基本部分

下面進行課程最核心的部分基本部分,我將從教師示範、總結講解、循序漸進練習、優生展示、遊戲競賽幾個環節展開:

1、示範動作,並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並提問傳球時發力順序是怎樣?身體姿勢是怎樣?這樣的做法符合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2、講解

在講解動作時注重簡潔明瞭,我會這樣講解,傳球時,以(右手傳球爲例),傳球時以(右手傳球爲例),持球時,肘要與肩平行,大小臂角度應達到90度或90度以上,傳球時,利用蹬地、轉體、揮臂、甩腕將球傳出。通過教師講解示範技術動作讓學生把握技術原理,準確理解技術環節和注意事項。

3、體育課的學習,不僅需要教師講解示範,更重要的是要學生直接參與、直接體驗,這樣才能學會技術,體驗快樂。下面進行我的練習環節,

(1)兩人一組原地徒手模仿練習傳球,體會用力過程。

(2)對牆傳球相距5—6米傳球。

(3)兩人一組相距6—7米進行面對面傳接球練習。

(4)兩人一組相距6—8米進行面對面傳球,一人站位固定,另一人左右移動進行傳接球。根據同伴移動速度,把握好傳球時機,控制傳球的落點

4、教師選出優生進行展示師生進行自評、互評。

學生在有了一定的技術表象後,採取循序漸進和逐層深入練習,符合水平五認知水平特點和動作技能形成規律,更加準確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同時在練習中加入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和教師巡視指導糾正環節極大加強學生學習興趣。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

5、教師選出優生進行展示師生進行自評、互評。

6、在課的最後爲了鍛鍊學生上肢力量並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我會進行輔助教材素質遊戲接力——推小車。遊戲方法,將學生分成2人爲一個小組,在距離20米的的兩個端線處,一人充當小車,一人做推車人。到達端線後交換返回。時間最短小組獲勝。在遊戲中強調安全的同時,並在遊戲中運用本節課的動作的要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能夠極大的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結束部分

在一節課學習的尾聲,讓同學們充分放鬆是很有必要的,爲了緩解學生的身體疲勞,同時也讓學生精神逐步放鬆,我將播放一段輕鬆舒緩的音樂,在音樂聲中帶領同學們做拉伸放鬆的活動方式。在活動結束後,我讓學生圍城一個圈,讓學生說說本節課學到了什麼,老師同時伴隨着提問,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進行口頭評價。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安排學生回收器材。

八、場地器材

籃球40個、錄音機1臺、標誌物10個、磁帶2盒、籃球場。

九、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篇十三: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換位思考,與人爲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的第二框題,在教材第105頁至108頁,計劃一課時。本框內容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兩目組成,主要內容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採取什麼方式對待他人,要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想一想,要善於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與人融洽相處,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關係”中的“交往的品德”:“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爲善。”這框題內容的學習,對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領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瞭解換位思考,與人爲善的實質。

2、能力目標:在生活中、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爲善;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多一分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生態度,學會換位思考。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換位思考的實質。

2、教學難點:領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四、說教法

爲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活動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做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八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聯繫實際安排教學,有利於形成積極融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說學法

爲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是:

1、讓學生結合課本105頁虛框內容和生活中給別人取綽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和這樣做的危害,讓學生直接進入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分組準備一個換位思考,與人爲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並談感受,在活動中去掌握知識,領會做人道理,提高語言表達、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課本108頁的虛框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賞他人,與人爲善。

六、說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直接利用課本105頁的虛框內容和學生中給別人取外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課的良好開端。

2、講故事,談感受,學習新課。

老師或學生講別人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強加給自己的小故事及當時的感受,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及這句話的實質,引起思想上的共鳴。交流幾個準備好的關於“換位思考,與人爲善”的小故事,並討論主人公的感受,從中掌握課本知識“換位思考的含義、實質”領會做人道理。

3、自己動手,完成課本所設活動。

先讓學生朗讀課本108頁的《相關連接》並討論長者的話給大傢什麼啓示?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

察、感受,完成課本活動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賞他人,與人爲善。

4、新課鞏固,展示所學知識。

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自己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難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總之,對本節課的設計,我努力體現新課程理念中的“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我的說課結束了,如有不對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篇十四:教師說課稿

本課教材爲五年級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爲第一教時,共分五教時完成。

一。 設計指導思想

1.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之一。較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建立在學生自我歸納、演繹、實踐的過程之中。因此,學校教育應把握這根主線強化對學生進行知識運用與實踐的培養。

2. 體育教學的內容根本來源於人們的生產勞動活動或生活,並通過體育教學達到提高生產勞動或生活效率的目的。因此,體育教學除應強化以上這根主線的培養外,還應與受教者的生活勞動緊密結合。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生活勞動的效率,另一方面還可以調動受教者以往的生活勞動積澱促進其體育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對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教材的再認識

基於以上的認識,不禁產生了對傳統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教材的反思,認爲有必要對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教材進行再認識。

認識之一: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教材爲什麼要教?除了傳統的生理效能外,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過越障礙的能力。那麼,生活中的障礙是否都需要從障礙物的上方一躍而過呢?是否不論高低一律都需要費力越過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體育教學就有必要發展學生多種越障能力,根據不同障礙選擇不同越障方式的本領。這樣的培養,另一作用恐怕就是啓發、激勵了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思維習慣,就是學生一次次的歸納、演繹、實踐的過程。

認識之二:如何看待本教時的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從教材分類來看,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屬於跳躍教材,它與其它跳躍教材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傳統教學往往忽視了這種聯繫,僅以教會爲目的,不能爲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遷移通道,因此每次學習都是廢舊而立新,教者費力、學者費勁。那麼,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與其它跳躍教材的內在聯繫是什麼呢?筆者以爲(),至少在落地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相同之處,而落地方法的自然養成則是整個國小階段跳躍教材的重點,所謂”不求攻彼,先求自保“,體育教學的一個目的就是學會自我保護。

認識之三:可否”浪費“一小部分教時,對以上的一些反思進行一些探索呢?哪怕結果是無意義的,筆者以爲值得做一次嘗試。首先,現行體育教材重複性大,”浪費“的這一部分教時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若嘗試成功,則可重新開闢出一片廣闊的空間供我們繼續探索,對傳統體育教學進行一次徹底的革新,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三。本課教學目標

1. 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架設知識遷移通道,促進新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以鞏固跳躍能力的發展。

2. 訓練學生思維力,以發展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交流探索、互助合作的練習習慣。

4. 發展學生力量素質,提高彈跳能力。

四。目標落實與教學過程

1. 導入學練

教師提示跳躍落地要求,學生分散複習已學過的跳躍方式,體會落地輕巧的要求。教師巡視指導,幫差補缺。

2. 揭示課題

提出本課學習內容與要求(合理過越障礙),出示第一高度(低),啓發學生交流、思考過越方法,並分組嘗試。教師巡視啓發、激勵。

3. 引入跳過障礙概念

教師集中介紹學生的一些方式,強調根據障礙情況合理選擇過越方式。

出示第二高度(較高),師生共同篩選過越方式,得出結論(較高障礙跳過)。

激勵想象跳過方式,組織小組交流嘗試,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嘗試。

集中展示,學生演示,教師講評,得出結論(只要不觸標誌,任何跳躍方法都值得嘗試,但要注意落地輕巧)。

出示第三高度(高),激勵學生嘗試用已有方法跳過(預計絕大多數學生將失禮)。

4.導入側向直腿擺動跳高

集中提出失利原因,再次篩選過越方式(雙腳蹦越已無可能,必須單腳跳起跨過)。

組織分組嘗試單腳跳起跨過動作,教師巡視。

集中組織好差生對比演示,學生對比觀察分析成敗原因(兩腿總是鉤到標誌)。

啓發思考解決兩腿總是鉤到標誌的矛盾,小組交流提出假設、分組嘗試假設。教師巡視啓發。

集中交流演示,得出結論(直腿跨過)。

分組嘗試,驗證。教師個別輔導。

5.遊戲:過越障礙

集中,出示第四高度(很高),激勵學生自告奮勇嘗試直腿跨越(估計

將會全軍覆沒)。

提出問題:如何過越?學生假設、個別嘗試(又是全軍覆沒)。

教師示範(從下鑽過)。揭示根據障礙選擇過越方法的道理。

講解遊戲方法規則,學生分組自設障礙,自行設法過越,師生共同參與遊戲。

6. 小結講評。

本課只是對筆者一些”奇談怪論“的嘗試,可能有思考不周之處,懇請諸位同行幫助出謀劃策,以便不斷修正完善。甚至也可能是”癡人說夢“,也請衆位同仁”當頭棒喝“,以免”走火入魔“、”不可自拔“.

篇十五:教師說課稿

精品教師說課稿

非常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鍛鍊的機會,因爲是同課異構,所以內容已經規定好了,但是教案怎麼寫?故事情節怎麼處理?怎樣進行取捨教材?怎樣進行挖掘教材進行小練筆?一連串的問題,在我腦海裏徘徊。幸好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和領導全程地參與我的磨課過程,一起幫我出謀劃策,給我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尤其是我們的陳校長從教案的設計,文本的解讀以及細節的處理等方面真可謂是手把手地指導。最後,感謝在座的各位,前來聆聽我這堂不成熟的課,希望你們能提出寶貴的意見。下面我來說說今天我執教的這堂課。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這篇精讀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門爲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裏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裏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爲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課文首先寫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使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當時的重要性;然後寫小姑娘出門爲生病的母親找水,隨着一次次讓水,水罐也一次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地球上終於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應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二、說教學目標

1.聯繫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一瞬間“等詞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重點詞句體會水罐的變化過程,並從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3.展開想象的翅膀寫話,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重點難點:從水罐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的神奇力量,懂得關心別人,並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三、說設計理念、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由寬鬆,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認識,在提升後促進感情朗讀,我想這是對本篇情感味較濃課文增進體驗的合理途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 ”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感受。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一)、關注文本的整體性。

1、複習導入,體現整體性。上課一開始我就直奔主題,用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直接導入,通過朗讀再次感受旱災的嚴重性。這樣的導入很直接,讓學生一下子就能進入到課文內容中來,節省時間爲後面課文主體部分的教學準備。 然後,讓學生回顧整篇課文,把握水罐的一次次的變化,感受它的的神奇。即:木(空水罐——裝滿水)——銀水罐——金水罐——跳出鑽石2、教學設計,把握整體性。本文情感性特別豐富,學生很容易體會到愛的主題,所以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淡化情感教學,結合”關注言語表達、追求本色迴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找準一個點,理出一條線,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借水罐的一次次變化爲線索來進行。先讓學生默讀課文2——4自然段,找出描寫水罐神奇變化的句子,抓住相關詞語如”竟“感受水罐的神奇所在。最後讓學生從整體上提煉出水罐之所以發生這麼神奇變化的原因是愛心的力量。

3、寫話練習,關注整體性。在瞭解水罐一次次發生神奇變化的同時,感受愛心的神奇力量。正是因爲愛,才創造了奇蹟,從水罐中跳出了七顆鑽石,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滋潤着大地,有了這一股巨大的水流,大地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結合那次大旱災讓學生想象水給大地帶來一片生機的情景,然後動筆寫一寫,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抓聯繫,理解詞語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可見,正確地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是閱讀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詞語的理解,絕不能只記定義,而是要聯繫上下文去體會意思,聯繫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去理解內涵。比如:對”竟“字的理解,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感受小姑娘對於得到這一罐水的意外來理解。教學時第一次變化時,揪準了”喜出望外“一詞,通過想象小姑娘爲生病的母親去找水的那份辛苦與偉大,體會小姑娘當時的心情,並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什麼情況下也會喜出望外,在具體的語境中加以運用,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再比如對”一瞬間“的理解,通過讓學生換一換的方法加以理解,同時也是讓學生進行語文積累的一個點。總之,讓學生抓住相關詞語,在品讀、發現、感悟,走入詞的意境中加深對詞的理解和掌握,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本真。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強調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同時,也結合我所做的課題《三年級閱讀教學中穿插小練筆的研究》,在教學設計中,我比較關注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比如:在體會小姑娘爲母親找水的艱辛時,讓學生想象小姑娘找水的辛苦歷程,感受小姑娘的博大愛心,在想象中更好的理解有關詞語,以及體會文本的內涵。針對本文人文性強的特點,在設計小練筆的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從語文的角度、語言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重溫旱災的嚴重之後,想象這一灌水給人、動物、植物、河流乃至大地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我們覺得這樣的設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能達到語言文字的的訓練點,體現語文的本色和學生生活的實質。總之,充分利用教材,啓發學生想象,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在語文藝術的天空中翱翔,從中得到美的體驗。

(四)、爲了體現本學年語文教學的“有效作業設計”這一主題,我們分別從“前置性作業設計,隨堂性作業設計以及後置性作業設計”這三個層面上來進行有效作業設計。前置性作業主要是在預習方面,讓學生通過預習認識生字詞,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隨堂性作業,主要是將課堂作業本上的相關內容穿插到了教學環節中,並設計了小練筆的作業設計:後置性作業主要是讓學生在感悟愛心神奇的基礎上,找找身邊的愛心故事。

整堂課下來,我覺得在某些環節的處理過程中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很多地方還考慮得不夠成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真誠地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

篇十六: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爲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爲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內容包含的一些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理解

2、能力目標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 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我爲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例如: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物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爲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篇十七: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過渡語:教材是聯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首先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是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3課的內容,主要講述了中世紀晚期,歐洲土地關係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經濟的發展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係,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說學情

過渡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對學情有所把握。

本課所授課的對象爲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學習能力和方法,但是對於世界史來說,依舊較爲陌生。且本課對於學生來說距離較遠,學生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整理本課所學。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背景,理解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發展的特徵,認識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史料展示,探究租地農場的特徵,培養史料實證的史學素養;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市民階層出現的概況,提高團隊協作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近代歐洲文明是從中世紀歐洲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

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出現的特徵。

【難點】

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社會結構所產生的影響。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此,我將採用問答法、小組討論法、史料分析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會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部分。

環節一:導入新課

衆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到新的學習內容中去。爲此我採取了複習式導入法導入新課。

在課堂開始,我會引導: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正處於一個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之後提問: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對西歐經濟和社會來說有怎樣的影響呢?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這樣導入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期待,也爲新課的講授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環節二:新課教學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部分。

(一)租地農場

1.背景

首先我會引領學生簡單回顧西歐莊園的發展情況即:9世紀開始流行,大約到11世紀遍佈歐洲各地。但是西歐莊園是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之後提問:隨着經濟的發展,11世紀以後,歐洲農村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學生結合教材得出:土地面積逐漸擴大;增加了自由勞動力;土地集中成爲一種趨勢。

2.特徵

爲了加深學生對租地農場的認識,我將展示租地農場主的相關史事,並提問:14世紀中葉以後,領主和富裕農民對土地經營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富裕農民通過轉租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租地農場的特徵有哪些?引導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回答,之後我會總結得出:他們採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僱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並將產品推向市場。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導學生認識租地農場出現的背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展示史料,培養史料實證及歷史解釋的史學素養。

(二)手工工場

1.背景

爲了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我會講述:農產品的富餘,城市的需求,促進了市場的發展。並提問:這一時期手工業也不斷髮展,手工業有哪些新的變化?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自主得出: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他們更多是爲了適應市場而生產。接着我會追問:中世紀晚期的手工業方面出現了新的生產經營方式,那就是手工工場,手工工場在發展過程中的變化有哪些?學生結合教材得出:分工細化;爲了繳納封建賦稅,由分散走向集中。

2.特徵

在這裏我將展示歐洲印刷工廠及學習紡線技術的圖片,請同學們思考:歐洲手工工場的特徵有哪些?學生代表思考得出: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爲完全出賣勞動力的僱傭勞動者,與僱主形成徹底的僱傭關係;僱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三)影響

此時學生對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爲此,我會展示富裕農民的相關史事,並提問:土地關係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結合材料說說,歐洲農村的階級狀況發生了哪些變化?與此同時,城市居民又有了哪些變化?請同學們前後四人爲一組展開討論。5分鐘後,派小組代表彙報成果得出:13、14世紀,歐洲貴族沒落,富裕農民、騎士等成爲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城市中,手工業者、商人成爲城市居民,且政治權利也不斷擴大,成爲強化王權的政治力量。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可以發散思維,同時增強團隊協作和探究的意識。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爲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我會通過問答的形式進行總結。

2.作業:學生課下蒐集相關資料,想一想新的生產、經營方式的出現和新的階級的產生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繫?這又會給西歐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下節課分享。

【設計意圖】開放性的作業能充分調動學生課後學習的積極性。

七、說板書設計

篇十八: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是必修1第2章第2節的內容,屬於“課程標準”必修部分——生物1:分子與細胞的相關內容。《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了蛋白質的元素組成,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脫水縮合方式、蛋白質的功能等內容。在本節課之前,學習了糖類和脂質,以及元素的相關知識,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另外,本節課的學習又爲後面學習核酸、酶的.相關知識做鋪墊。因此本節課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並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對於本節課抽象的知識的學習有一定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應採用一些圖片等直觀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說教學目標

1、說出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說明脫水縮合的過程。

2、通過對氨基酸脫水縮合過程的分析,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逐步認同“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基本觀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說出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概述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其中說明氨基酸的脫水縮合方式是本節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採用直觀教學法、討論法、講授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學習興趣。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所以我採用的學習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觀察歸納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採用複習導入的方式導入。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前面學過的糖類由哪些元素組成?可分爲幾類?有什麼功能?

2、脂質有哪些種類和功能?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答案。

順勢引出本節課要學習另一類重要化合物——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採用複習導入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前面知識的掌握,並能很好的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2、新課展開

在新授環節,首先提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有哪些?學生通過生活經驗積極回答,肉類、蛋類、奶類、豆類中含豐富的蛋白質。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攝入人體的蛋白質,可以直接被消化利用嗎?會通過什麼樣的過程被利用。預設有些思維敏捷的學生會提出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我會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相應的鼓勵性評價。順勢總結得出自然界中已經發現的氨基酸約有100多種,在生物體內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生物體內的氨基酸又有共同的特點。接着出示不同的氨基酸,引導學生觀察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小組觀察,討論得出:在每個氨基酸分子中,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與同一個碳原子相連,這個碳原子還分別與一個氫原子、一個可變的側鏈基團(R)相連接。學生通過觀察,小組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學生自主得出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加深對知識的掌握。接着我會請部分學生上臺嘗試書寫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其他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書寫。請同學上臺嘗試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順勢提問不同的氨基酸區別主要在於什麼?學生觀察得出在於R基的不同。

對於氨基酸間的脫水縮合方式,首先提出問題: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不同的氨基酸是通過什麼方式結合的呢?出示教材中2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形成肽鍵的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小組討論得出氨基酸之間的脫水縮合方式。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肽鍵、肽鏈、多肽等概念。在這部分難點內容,先以一個簡單的例子引導學生觀察,小組討論,由簡到繁,共同總結出氨基酸間的脫水縮合方式,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對於氨基酸的功能,首先我請同學說一說了解到哪些蛋白質的功能,再出示教材中蛋白質的部分功能舉例表格,幫助學生了解蛋白質的功能有哪些。

3、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在黑板上出示幾個例子,引導學生自主判斷哪些不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幫助學生加深對氨基酸特點和結構通式的掌握。

4、小結作業

課堂的最後,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本節所學,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並佈置如下作業:是否可以和糖類、脂肪的鑑定一樣,用某些化學試劑也能使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發生特定的顏色反應,從而鑑定蛋白質,引導學生課下蒐集資料。

七、說板書設計

篇十九:教師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國中英語第二冊“Unit 6 Holidays”,整個說課我將分四部分進行講述,即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本單元主要圍繞“談論節日裏所做的事情”這一話題展開教學。這一單元的內容體現了濃郁的東西方文化特點,是一個學生十分感興趣的話題。這裏涉及了十個東西方節日,和三個四會句型及一個三會句型。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了New Years Day,Spring Festival,May Day,Childrens Day,National Day五個節日,及三個四會句型和一個三會句型作爲第一教時的教學內容。在這些節日裏,只有Spring Festival是學生沒接觸過的,其餘四個節日學生都或多或少接觸過了,因此我將節日中人們的活動及四個句型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處理。在句型的操練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東西方文化的特點。

二、說教法

1.英語學習的目的重在更好地運用語言於實際的交流之中,單調地重複課文內容或機械地操練吸引不了我們的學生。爲達到交流的目的,我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在課堂上我儘量創設真實或比較真實的語言交流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語言交流,從而習得語言。

2.結合本課的句型特點和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選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之成爲學習的主人。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在不斷參與競爭、團結合作的互動環節中滲透“你纔是學習的主人”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使學生學到的是學習的方法,提高的是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詞不離句,句不離境

在英語教學中提倡習得。“習得”是指由於處於某種語言環境而隨意地學得此語言的潛意識過程;而“學習”往往是指有意識的學習過程。我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境,注重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自然而然習得語言。

上課伊始,我通過和學生的自由對話引出課題,接着播放了“Happy New Year”這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來營造一個節日的情境。讓學生在歌聲及動畫中理解和學會第一個節日New Years Day.其他節日我也通過圖片和動畫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在和學生的談論中讓他們理解和掌握單詞的音、形、義。

在句型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和學生聊天的情境,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下和學生就節日進行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引出新句型,這些句型大都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在這一課中只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這些句型來進行有關節日的詢問。在談論New Years Day時由我引出句型。接下來的幾個節日,我出示圖片,讓學生進行談論。還爲學生設計了一個猜節日的遊戲,讓他們在詢問同學和老師的真實情境中熟練地掌握這些句型。

(二)任務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突破難點

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在本課的難點突破上,我採用多個任務層層推進,逐步突破難點。在這一課中,對於學生來說節日中人們的活動及如何詢問是難點。我首先通過唱歌及和學生討論有關新年的活動爲任務引出句型;接着通過學生問我有關春節的時間及活動的任務,讓學生嘗試使用新句型;然後通過調查剩餘三個節日的活動,讓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熟練掌握;最後我設計了一個猜節日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靈活運用所學的句型和短語。這四個任務形式各異,但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前一個任務是後一個任務的基礎,在難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中讓學生不知不覺突破了難點。

(三)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爲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

在單詞教學中,我通過音標的出示,指導學生如何根據語音規律來認讀和記憶單詞。

在句型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和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在New Years Day 的教學中,我通過詢問學生,無形中給學生示範了這一學習的方法,接着讓學生採用這種方法來學習Spring Festival,最後在其餘三個節日的教學中,我爲學生設計了探究式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詢問和思考,學會主動去獲得信息,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教學完句型後,我還設計了一個猜節日的遊戲活動,通過這個遊戲活動,不僅爲了讓學生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還爲了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解釋英語的方法。平時學生在解釋一些模糊的知識時,總習慣藉助母語,有時這會給英語學習帶來負面影響。所以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解釋英語的方法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有必要。

(四)聽、說、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現在的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注重學生聽說讀能力的培養,這使學生進入中學後很不適應中學的英語教學。因此在國小高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應更多地注重學生寫的能力的培養。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寫的練習:一個是在新句型出示後,讓學生在調查節日的過程中完成表格,讓學生對句型的掌握落實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還有一個是在教學的最後,我設計了寫一篇關於自己最喜歡的節日的小作文。這個任務看似比較難,學生平時很少進行這種寫的訓練。但其實在本課的句型和節日都學習完後,學生已有了積累,我再通過部分單詞的提示,相信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篇二十: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在課程內容開始之前,我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是《哲學常識》第三課《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節第兩框的內容。主要是講唯物辯證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這一課中學生要根據上節課掌握的矛盾特殊性原理,來掌握其方法論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本課是對第一節“矛盾的普遍性”的繼續和深化,也是後面教學內容“善於把握重點和主流”的前提,是教育學生學習和堅持矛盾分析方法的關鍵環節。

二、說學情

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天性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我將學生的情況分析如下:

哲學是比較抽象的東西,而高二學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維,卻缺乏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因此對哲學有關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本目內容與學生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一些的哲理儲備,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知識能力,讓學生自己閱讀來闡釋其中的哲學意義。並列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哲學的興趣更盎然。

三、說教學目標

本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教材和學情,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含義;

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能力目標:

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培養對這一科學方法的運用能力,即運用這一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堅信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爲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爲:

重點:

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難點:

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辯證統一”和“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採用情景教學法、討論法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爲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真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圖片導入

我向學生展示格里膜斯維特火山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此火山噴出的是不是火焰。設疑:火山噴發噴出的一定是火嗎?

我總結:我們發現這張圖片中火山噴出的不是火焰,而是冰塊,原來是因爲附近有個冰川,擠壓通過火山口噴出。這奇特的現象,告訴我們一個哲學道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環節二: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將從整體把握教材,着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首先是連連看活動

我通過PPT出示連連看題目:

如果你是廠長,你會怎麼安排這些職工的工作?(連連看)

“吹毛求疵”者 民事調解員

“謹小慎微”者 產品質量檢查員

“一團和氣”者 突擊手

“求勝好強”者 安全監督員

讓學生分組討論並派代表回答問題:進行人員與職位的匹配,並說明原因。

通過連連看活動引出知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用連連看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分析問題的同時鍛鍊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此環節採用探究教學法,首先出示材料:孔子對不同的人問的同一個問題,往往給予不同的回答。魯國的大夫孟懿子問孝,他說:“無違。”不違背禮儀就是孝。孟武伯問孝,他說“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最擔心孩子生病,保持自身的健康就是孝。弟子子游問孝,他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的關鍵是敬,而不是簡單地養活父母。子夏問孝,他說:“色難”,在父母面前經常保持愉悅的容顏就是孝。

出示課堂探究問題: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着什麼哲學道理?

可能一部分同學對材料中四個學生的基本情況不瞭解,所以我出示探究提示,說明四個學生的特點:

孟懿子:魯國最有勢力的三家大夫之一,但有時候不僅用魯公(諸侯)的禮儀,甚至還有用天子禮儀的時候,這就叫僭越。(禮儀要求:一是要虔誠恭敬盡到禮數,不能敷衍塞責;二是要按照既定的禮教,即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各有差等,不得僭越。)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出身貴族,驕奢淫逸,有聲色犬馬諸多切身之疾。

子游、子夏:孔子的高徒,供奉父母的禮節對他們來說不成問題,孔子唯恐他們的敬愛之心不夠懇切,用這話來警示弟子,讓他們知道,侍奉父母之道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在,因此不應該求之於外,要求之於內心。

學生進行探究,並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孔子對不同人所問的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這一哲學道理。(注:根據學生情況簡單介紹)

通過探究和討論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來,通過討論、發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知識的運用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本環節通過小組對抗賽大比拼的形式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讓學生說出蘊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成語、俗語以及舉出違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成語或者俗語。

通過學生舉例子的形式,能夠更好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環節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我會結合板書內容,採取學生總結的形式,並進行補充和說明,回顧本課內容,突出重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授課結束後,我會給學生設置一個寫作型作業:讓學生撰寫小論文,寫出自己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法分析了哪些具體問題,有哪些感受,從而領悟並掌握這一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的重要性。

篇二十一:教師說課稿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語文組 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板書: 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 》是人教版國小語文( )年級( )冊第( )單元的第( )篇課文,該單元以( )爲 主題展開。 《 》是一篇精讀(講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課文雖然篇幅短小, (情節簡單, 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啓迪。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 我 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 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如: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 學生——-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難點爲:

重點(一句話):

難點(一句話):

教學時間: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若爲幾個課時,則說明現在講的 是第一課時,同時後面講課過程中要說明第一段主要講說明等。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 ) 教學內容, 結合( )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 討論法、 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配合現代教學手段, 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樂於學, 勤于思考。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 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

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時間控制5分鐘)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 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爲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 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 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 一邊讀一邊想象( ),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

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 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 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爲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 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出幾個代表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 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 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 )。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 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緊接着,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借 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 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 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 課重點詞句。如讀到“ ”時,用多媒體展示“ ”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 )之 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 ”、“ ”、“ ”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 點。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 )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 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 ) (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 的必需。

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 讓學生想想: ( )。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

爲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 ( )陪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 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

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 )。這是我教學過 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時間控制1分鐘)

舉例:把火車開到拉薩

板書設計

板書邊寫邊講:本節課中把火車開到拉薩,從出發,遇到的困難1我們採取了方法克 服;遇到的困難2,……。最後成功到達的拉薩。

最後,我談一下本節課教學效果。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 課堂活動, 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 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篇二十二:教師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應聘高中化學的X號考生,很高興今天跟大家相聚在美麗的風箏之城濰坊昌樂。化學的世界深不可測,化學的世界精彩紛呈。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它是在??知識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又爲高中化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埋下伏筆,可謂是知識過度的一個橋樑,呈現出知識結構的循序漸進和螺旋式上升的特點。本節是必修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重要知識,而且本節學習中所用到的許多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歸納、類比推理法等也是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學好本節內容爲後繼化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方法論基礎。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着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掌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下,通過分組實驗、小組討論獲得新知,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邏輯嚴謹性,提高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實驗探究與自主學習,使學生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學科的發展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重難點

結合以上的教學目標和對課程標準的認識,我確定如下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之所以這樣確定,是因爲這部分在本課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將要合作的對象是高一學生,該年齡階段的學生觀察現象不全面、邏輯思維能力薄弱、知識遷移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有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學方法的選擇顯得尤爲重要

四。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本課中我採用啓發、引導探究的教學模式。具體通過(1)演示講授法,演示視頻圖片、列舉生活現象引出主題、講授複習舊知識,以便遷移應用。(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觀察實驗、發現並提出問題,思考分析問題,建立新知識。這充分體現了知識的建構過程。(3)設疑遞進法,對學生思考的問題和疑問,進行解答,然後再提出問題,再解答。這樣層層遞進的過程使知識步步加深,突破難點,得出結論。同時也利用多媒體展示的輔助教學方法以突出重點。這所謂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而突出重要知識點和突破難點。

那麼基於我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有(1)比較歸納、分析推理。通過對比相同點和不同點,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推理,總結規律。(2)合作學習法。通過分組實驗探究、小組問題探討,使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五。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談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新課導入:播放視頻圖片、生活現象、提出問題、複習導入等 環節二,類比思想,推測假設

環節三,分組實驗,探究行知

認識的目的是爲了實踐,因此環節四,學以致用,總向社會(拓展應用) 環節五,課堂小結。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環節六,佈置作業?加強只是練習與鞏固。

六。板書設計

最後我將補充一下我的板書設計?(畫圖簡單結構聯繫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希望當這樣的教學運用到實踐中,學生能有更多的收穫,引發學生對學習更濃厚的興趣。

篇二十三:教師說課稿

【說教材】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普短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的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點內容可分爲三個部分:水的變化;水的形態;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

【說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的理念,以學生爲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力求採用自主、合作地學習方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相互啓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變“被動地學”爲“主動地學”。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重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一課時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目標】

1. 學會10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

2. 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會用“溫和”說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子和雪;瞭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教育學生愛護水資源,保護水資源。

4.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瞭解水的三態變化。

【說教法】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 直觀演示法。

通過生生互動演示、師生互動演示,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參與訓練,激活思維,讀懂課文的詞句。

2.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這節課,我製作了優秀的課件,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是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3. 鼓勵欣賞法。

在小組中、班集體中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學習的信心。

【說學法】

1. 自主學習法。

2. 合作學習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以上兩種學法的指導。通過教師

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

在此基礎上,第一課時充分利用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研讀全文。

一、巧設懸念,初步感知。

由師生互相介紹自己,引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誰,可是有個小朋友卻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幫他猜猜好嗎”?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謎底。緊接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猜出謎底就是“水”。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說說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 你喜歡這篇課文嗎?將你最感興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3. 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認讀生字、新詞。

此環節是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交流,整體感知課文,達到生生互動。

三、師生合作,小組研讀全文。

1. 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向別的小組同學提問。但是,你必須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這個答案必須在書上。

2. 學生自由讀課文,準備問題。

3. 小組交流問題。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仔細地讀每一句話,精心地設計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完善問題,進一步達到生生互動。

4. 學生一問一答,教師根據學生問題隨機重點指導。

教師通過本課的三種教法,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如:利用直觀演示法理解關聯詞“一……就……”;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區別“落下來、打下來、飄下來”,理解“暴躁”等詞語;通過想象和聯繫生活實際,學會用“溫和”說話。並將鼓勵欣賞法貫穿始終,如:你聽得真仔細;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

在這一環節中,從始至終教師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充分體現了小組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爲主導,生爲主體。

5. 梳理全文,完善板書。

6. 學到這裏,你還想了解哪些課文裏沒有的有關水的知識呢?學生自由提問。

此環節,教師並不急於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將問題延伸到課外,並教給學生尋找答案的方法,達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擴展練習。

出示三項作業,學生任選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舉例子說說,再寫下來。

2. 收集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和帶來災害的資料。

3. 說說人類想出了哪些辦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學生在學習上是有所差異的,此選擇性作業涉及到“說”、“寫”、“收集”三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說效果】

按照上述教學方法施教,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通過生生互動自己就可以解決,對於學生的難點則

篇二十四:教師說課稿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七課的內容。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位置與運動》單元中第4課時的內容,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初步瞭解運動的形式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運動的狀態。在學生學會如何用參照物確定被研究物體的位置後,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幫助學生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對運動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學會利用相對運動的道理解釋生活中的運動或靜止現象。

學情分析

通過前3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理解參照物,學會用參照物確定被研究物體的位置,所以本節課內容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舉例說明物體的位置和運動需要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能意識到對一些物體狀態的描述是相對的。

2、科學探究目標:能利用參照物判斷某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願意對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問題進行探究。能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判斷實際生活環境中物體的運動情況,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如何選擇參照物判斷物體的動與靜

教法學法:我將教學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在每個教學環節中會有具體的體現。

設計理念:

科學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勤於鑽研、持之以恆、合作學習的情感態度和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探究、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創造性地感受、鑑賞科學知識。所以,本節課我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激起認知矛盾,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通過”盪鞦韆“活動,讓學生明確如何判斷運動與靜止,最後通過具體的例子,引導他們充分分析,討論有關”相對運動“的問題,從而對運動的認識進一步提升,明白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相對而言的,並能對這一知識解釋生活中的運動或靜止現象。

依據這一思路,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以下環節: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課開始時,我就提出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平時都坐過汽車吧?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坐在行駛的汽車裏觀賞車外的景物,會出現什麼現象?“學生聽到這個問題後,注意力馬上被調動起來,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憶起坐車時的體驗——”坐在車裏看見地面上原來不動的房屋和樹木都往後走“,”實際上是車在地面上行駛“等。這時我又提問”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運動着的世界之《動與靜》,從而引出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讓他們積極投入到思考解決問題中去。)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後,用課件出示”盪鞦韆“活動 ,此時我會藉助課件提出問題:”小明和小立同時坐在一個鞦韆上盪鞦韆,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並動腦筋想一想,鞦韆上的小明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如果你是小立,會感覺小明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如果你是旁觀者小方,會感覺小明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學生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接下來的環節是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由於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的答案就會不同,我會抓住這一點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並一定要說明理由,即以什麼爲參照物來判斷的,被判斷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關係。

當然,必要時我也會做適當的補充,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模擬演示,讓學生分別從鞦韆上的同學、地面上的同學的角度去觀察小明的運動情況。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作出判斷一個人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方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變化,就是運動的;沒變化就是靜止的,動與靜是相對的。

(設計意圖:在本節課中,我不只是讓學生知道最後的結論,而是想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總結提升,最終獲得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真正體現科學探究活動的價值。在教學中我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適時對他們做一下引導,實現以學生爲主體。)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呢?所以接下來我安排的是: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這時我播放多媒體自動扶梯上、公共汽車上、旋轉餐廳裏戴帽子同學的運動情況,以及在湖中划船的運動情況,讓學生通過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參照物不同結果也不同,.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各個方面得到發展這纔算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通過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問題,使學生的理論認識得到提升,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四、歸納總結

得出結論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使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進一步明確如何去正確選擇參照物判斷物體的動與靜,進一步提升對物體運動的認識,更好地去解決實際問題。)五、課外拓展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認真觀察電扇各部件的運動情況,並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穫。

(設計意圖:這是從課內向課外的一個延伸,讓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他們體會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最後本節課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音樂聲中結束。

(設計意圖:藉助一首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曲既滲透靜與動的相對性,又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一節課,使學生能回味無窮。課雖至,意猶在。)板書設計動與靜

有變化———運動

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 相對的沒變化———靜止(設計意圖: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板書時,我力爭做到簡潔明瞭,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板書,對探究的結論一目瞭然,)那麼以上就是我設想的<.<動與靜》的教學思路,我想在講授時,加上教師的靈活調控,一定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篇二十五:教師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人教版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憶了兒童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在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在它的前面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都德的《最後一課》,後面有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還有田曉菲的《十三歲的際遇》,它位居正中,與整個單元融爲一體。第一單元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第二單元則由家庭走向學校,從國內到國外,從私塾到大學,學生的眼界在逐漸地開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七年級第一冊的教學任務是要求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係,着重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表達能力。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所談到的老師,對兒童都起到了終生的影響作用,他們不但學識淵博、爲人正直,而且愛憎分明,對真善美執着地追求。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爲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爲:1.體會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3.詞句的揣摩。學習重點確定爲: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難點爲: 理解、揣摩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爲: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爲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朗讀感受法

《我的老師》作者用兒童純真的心理回憶和蔡老師接觸過程的七件小事,有強烈的親和力。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

3、 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 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三、教材處理

學習本課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指導朗讀,學生質疑探究。第二課時,學生討論明確看法。兩個課時的內容可以穿插進行,具體操作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

四、 說教學程序

1、 導入新課。

有人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老師是人梯,載着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峯。”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國小一年級起,到目前爲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的吧!誰來說一說呢?(讓學生踊躍發言)好,今天,我們學習的也是一篇關於老師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國小老師蔡芸芝先生的《我的老師》。

這裏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關鍵是教師必須要進行情境誘導,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而主動學習,實現目標。因爲相類人物能喚起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這裏讓七年級的新生回憶他們剛離別不久的國小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蹟,學生們絕對有興致侃侃而談,話語當中也會飽含記憶猶新的深情。此時此刻,再順勢而發,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

2、朗讀感知

①聽課文錄音(感受課文流露的真情,同時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並給生字注音)②師生共同朗讀課文(與學生共同感知,因爲教師也是學習的參予者。朗讀前提醒學生注意用兒童的口吻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3、概括課文的大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4、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題;默讀過程有什麼疑難的問題或感觸很深的想法記錄下來。

學生有可能提到以下問題:

①蔡老師是位女教師,爲什麼要把她稱爲先生呢?

②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裏總的印象是什麼?“溫柔”和“美麗”分別從什麼方面寫的?

③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爲什麼要這樣安排呢?它的次序可以打亂嗎?(這是最重要的問題,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來了解文章的思路、脈絡、感情線索等問題,還可以讓學生複述“夢裏尋師”一事,充分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摯愛之情)④“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裏爲什麼改用第二人稱?這樣一篇文章的人稱前後不一致可以嗎?

⑤”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點的兩個詞能否互換?爲什麼?

⑥“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改爲“我很想再見到我的蔡老師。”有沒有什麼區別?爲什麼?

⑦一般說來,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來,爲什麼說“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

⑧“在一個孩子的眼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爲什麼說是“在一個孩子的眼裏”?

⑨在看老師寫字這一件事中,“不由得圍了上去”、“默默地看”、“連握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等語句表現了我們對老師的怎樣的感情?(老師對孩子的影響)⑩本文着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引出本文的主旨: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對於這些問題,可以用遞紙條的方式交給老師,老師把它集中、歸納,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利用實物投影交給學生討論,遇上爭議較大的問題,老師再給予引導明確。在討論第③題時,④⑤⑥⑦⑧⑨⑩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滲透進去,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本課的學習目標得以實現,學習重點和難點也能得到突破。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得到情感的薰陶。最後再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穫,以及課後寫一篇關於老師的回憶性文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這個環節當中,老師扮演的是一個主持人的角色。

篇二十六: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資源的跨區調配—以我過西氣東輸爲例”是高中必修三的內容。主要是以西氣東輸工程爲例學習了資源跨區域調配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本節課主要是探究西氣東輸的原因。本節內容即是對“必修三”區域資源、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進一步深化,也讓學生學習了有氣資源跨區域調配現象的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當然這種模式也適用於其他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比如:南水北調、北煤南運、西電東送、北水南調(東北地區)等。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

通過國中區域地理的學習,學生對我國資源的分佈狀況以及區域經濟差異均有所瞭解,但對“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和意義以及工程線路的瞭解較少,可以通過圖文並茂的講解方式和同伴互助的學習方式實現問題探索和解決問題疑惑。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道西氣東輸的主要線路、經過的主要地形區及省級行政區

2.能夠說出西氣東輸實施的主要原因。

通過活動分析西氣東輸的重要性,通過對西氣東輸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培養知識遷移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認識資源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國爲協調資源分配、促進區域發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養成節約能源資源的好習慣,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知識的分析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本節課的重難點分別爲:

西氣東輸的原因。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地圖法、小組合作法、談話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採用情境導入的方法:我會用語言營造情境,通過描述,我國某些地區的自然資源的不足,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爲此,我國採取了很多措施加以解決,其中最爲有效的是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工程的實施。進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爲例。

之所以採用情境導入方法,是因爲能夠把課文內容放在大的背景下面,爲之後的教學鋪墊,進而也能自然地引出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主要是學習西氣東輸的原因,但是在學習原因之前一定要了解我國資源的現狀。

首先,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自然段,並思考以下問題:

(1)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2)根據我們的所聞所學,能否舉出幾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的案例。

(1)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對資源的需求量大;而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對資源的需求量相對較少。爲適應區域發展與自然資源供給的平衡,就必須進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2)西氣東輸、西電東送。

在學生回答完之後,我會補充我國的資源跨區域調配還有南水北調、北煤南運等,並且讓學生結合課本“西氣東輸線路示意圖”思考下列問題:

1.西氣東輸

(1)西氣東輸的氣點與終點分別是哪裏?

(2)西氣東輸的主體工程經過哪些地形區?

(3)西氣東輸的主體工程經過哪些省級行政區?

學生讀完課文中的第一段內容之後,讓學生回答所找到的關於問題的答案:

(1)起點: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終點:上海。

(2)經過的地形區: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3)經過的行政區: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

以上的材料分析法可以鍛鍊學生閱讀的能力,從文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2.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由於西氣東輸的原因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所以我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讀圖、討論突破重點。

(1)首先引導學生讀“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礦物能源生產量和能源消費量佔全國的比例(20xx年)”圖表,思考: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有什麼特點?

①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貧乏,使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②西部地區因經濟水平的限制,使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

通過學生分析,與學生一起總結第一條原因: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使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自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從而影響了各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2)隨後再次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圖5.3探討我國爲什麼要進行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

①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現狀——煤炭一直佔到70%左右。

②大量使用煤炭作爲能源帶來的問題:

A.可吸入顆粒物的主要來源之一;

B.造成我國酸雨影響範圍大、危害嚴重(因爲燃煤排入大氣的大量二氧化硫);

C.煤炭的堆放、燃燒的廢渣都會造成環境污染;

D.長期以來北煤南運還給我國的鐵路和公路運輸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③天然氣相比煤炭有很多優勢

通過分析最終能夠得出第二條原因:我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3)在分析完上述兩條原因之後,我會帶領學生分析第三條原因即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主要是帶領學生分析下面兩個問題:

①我國油氣資源分佈的總體特徵。

②開發利用現狀。

學生經過閱讀教材,就能夠快速得出:

①西多東少、北多南少,陸上天然氣主要集中分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陝甘寧的鄂爾多斯四大氣區。

②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東北、華北爲主;20世紀80年代:“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以上我採用的地圖法可以鍛鍊學生的讀圖的能力,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合作探究形式,提高學生交流、總結的能力,並且有效的突破了本結課的教學重點。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分析完西氣東輸的三條原因之後,爲了加深學生的認識,我會讓學生繼續思考活動討論題目,分析我國西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長期得不到充分勘探、開發的原因。

(1)西部地區天然氣主要分佈區的自然條件。

(2)西部地區的經濟實力。

(3)西部地區的技術力量。

(4)西部地區的能源消費需求。

這個環節這樣設計,能夠讓學生在討論中夯實所學知識,提升語言交流能力。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程的總結環節我會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知識,同時讓學生下課思考並預習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七、說板書設計

篇二十七: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我的說課內容是:《學校體育學》第四篇《學校體育管理》第二章《體育教師》第三節《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與職責》中的“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在課本391-396頁。依據的教材是人民體育出版社於20xx年11月出版的體育學院通用教材《學校體育學》。

(二)教材分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傳遞科學文化知識、培養人才的重任,教師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祖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我國從20xx年啓動了新一輪的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課改後的體育課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着我國學校改革的成敗,並影響着社會對體育人的看法,所以對即將走向體育教師工作崗位的學生講授“ 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這節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屬於整本教材的第四篇“學校體育管理”方面內容,是這門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必講內容,也是體育教育專業、運動訓練等專業學生在瞭解、理解、掌握《學校體育學》前三篇知識的基礎上爲將來就業奠定基礎而必須要講解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次課屬於新授課。本次課主要內容有:

體育教師基本條件

高尚的道

德品質

寬厚的理論基

礎與廣博知識

良好的專項技能技術

先進的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全面的專業

工作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強健的體魄

基礎理論知識

專業知識與技能

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橫向學科知識

運動能力

訓練能力

組織能力

教育能力

教學能力

科研和創新能力

社會交往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總結,學生能夠明確做一名合格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

2、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並通過分組討論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加強。

(四)教學重點: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哪些?學生如何理解認識這些基本條件?

(五)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在今後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切實提高上述有關方面的能力。

確定本次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主要依據是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實用程度及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說教法

在上節課佈置讓學生預習本次課的內容,所以,本次課雖然是新授課,但學生對教學內容並不陌生。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自身特點,主要採用演示法、討論法、講解法這三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演示法:通過觀看兩個視頻短片,讓學生比較兩個短片中體育教師的行爲,引發學生思考。通過音像視頻演示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體育學習的效果。

討論法:結合自身經歷和視頻短片,讓同學們分組(全班共66人,18個女生,48個男生,根據學生座位情況,將相鄰三排的學生分成6組)討論和思考作爲一名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並請各組派出1名代表闡明所在組的主要觀點。討論法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認識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講解法:在學生提出觀點的基礎上,教師結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中優秀體育教師案例,詳細講解做一名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使學生清晰明確體育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並使學生更加清晰瞭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在以後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

三、說學法

本次課的教學對象是我院07級運動訓練5班的學生,學生年齡在18-20歲之間,處於抽象思維能力的快速發展時期,也是學生形成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班級男生人數佔總人數73%,學生活潑愛動、思維較活躍,但對現實問題缺乏敏感度,對理論知識缺乏興趣,對一些問題的認識缺乏自己的觀點。通過觀看視頻短片,可以使學生直觀看到現實中的案例,提高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同學們的分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自身能動性,集體共同努力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並提高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同時也增強了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們討論的情況,適時的進行引導。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本次課分爲六個部分

(一)課堂常規部分(2分鐘)

師生問好、考勤。

(二)導入新課部分(5分鐘)

步驟如下:

1、教師通過談話法,與學生共同回顧上節課的主要內容。

2、教師結合新課改及新課改中出現的教學改革實驗狀況(20xx年啓動的新一輪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提出課程目標——領域目標——水平目標三級目標體系,僅提出了“學生達成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幹什麼”,這對體育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呢?20xx年國家教育部在全國十五個示範活動區開展的“體育、藝術2+1項目”改革實驗,到現在進展不暢,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引起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認識,提出與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觀看兩個視頻,觀看的同時,請注意觀察視頻中兩個體育教師的行爲。

(三)觀看視頻及提出問題部分(6分鐘)

通過觀看視頻短片並結合自身經歷提出問題,主要由任課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提出的問題主要是:

1、在自己所接觸的體育教師中,印象最深的有誰?原因是什麼?

2、視頻短片中的體育教師及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體育教師,他們身上都具備了體育教師的哪些條件?

(四)學生分組討論部分(17分鐘)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本次課的主體部分,主要是學生們之間就上述兩個問題展開積極的討論、思考,並大膽闡明自己的觀點。具體的教學步驟如下:

1、根據學生的座位情況,讓學生就近進行分組討論(5分鐘);

2、然後請各個小組各派1名代表發言(12分鐘)。

(五)教師總結部分(14分鐘)

這部分是本次課主要授課內容。主要是教師對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小組提出表揚和鼓勵,並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歸類,同時結合課本內容和優秀體育教師案例進行清晰、系統的講解。

(六)佈置作業部分(1分鐘)

在課的結束部分,佈置作業,安排學生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

五、教學效果分析

通過視頻演示,增強了學生興趣;並結合學生自身的一些經歷,提出問題,引發同學們積極的思考,並進行分組討論、小組成果展示等教學形式,很多同學勇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高了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最終通過老師的講解,大部分同學可以深刻理解並掌握一名優秀體育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達到了本次課的目標。

篇二十八: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尊重他人》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第一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對社會規則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習尊重的含義、原因以及爲什麼要尊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爲品質。

二、說學情

教學之路從認識學生開始,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我所面對的是八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進入青春期後的在心理、生理上都發生了變化,個體意識也逐步增強,在學生過多的關注自我的同時,往往有意無意的忽視他人的感受,甚至忽視他的尊在,這不利於學生尊重他人品德的養成,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將因材施教,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識,在生活中踐行尊重理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提升關注他人、平等待人、換位思考、欣賞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尊重含義及原因,並懂得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知道尊重含義及原因,並懂得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難點】

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識,在生活中踐行尊重理念。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主要採用了活動法、情境創設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學方法,我再來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從新課導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教學。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節一:導入新課

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將採用多媒體展示一張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採訪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照片,並提問學生,圖片當中說了怎樣的一件事呢?爲什麼這位央視主持人董卿會被網友稱讚跪出了最美的中華驕傲呢?通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明白尊重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明白是被人民所追崇的,並在此順勢導入本節課《尊重他人》。

之所以這樣去設計,目的在於一方面與當下生活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討論問題,自然導入本節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我將從教材的邏輯結構出發,着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重點闡述“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麼教”等問題。本框題主要通過尊重的原因、含義、做法、深層意義4個方面展開。

1、尊重是交往的起點

爲了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尊重的含義及原因,在此我會通過觀察思考問題來進行講述。

首先,觀察多媒體中學生觀點

學生一:我希望被他人尊重,因爲受到尊重,心裏感覺很好。

學生二:只有他人尊重我,我纔會尊重他人。

學生三: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學生四:別人是否尊重我,我不在乎,我只關注自己的內心想法。

並思考以下問題:

①你贊同哪位學生的觀點?舉例說明你支持的觀點。

②有人說:“尊重比幫助更重要。”你認同這個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

通過解答以上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知道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成就感等。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

然後,我會讓學生思考書本34頁的探究與分享,並思考這樣的問題“你是如何看待以上觀點的?”在學生簡單表述完自己的想法之後,我會進一步引導學生清楚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同時也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徵。尊重能夠減少摩擦,消除隔閡,增進信任,形成互敬互愛的融洽關係,從而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2、尊重從我做起

爲了使學生掌握尊重他人要如何做,因此我會再一次安排學生觀看以下幾個小鏡頭,並以政治小組爲單位討論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景,你會怎麼做?請說明理由。什麼樣的人又是值得我們尊重的?

情景一:曉東和小林約好放學一起去參觀美術館。放學鈴聲一響,他起身準備出發。這是同學小萌拿着數學試卷過來向他請教一個問題。

情景二:相關正在家看自己特別喜歡的足球比賽,不巧幾個同學來他家一起商量裝卸演講稿的事。

情景三:小明的舅舅興致昂揚的談昨晚看過的電影,小明卻並不感興趣。

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後,基於學生的回答,我會總結出要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就應該平等對待他人,學會欣賞他人。

3、尊重的深層含義

尊重不單單是尊重他人,還應尊重大自然及大自然中的動植物,以及民族文化等。在此我會通過提問學生“除了尊重他人,我們還應該尊重什麼?”引發學生思考加深對於尊重的理解。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從故事或案例的分析和研討中提高對“尊重”的認識,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在生活中踐行尊重理念。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展示一則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尊重如何落實在我們的生活實際之中。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鞏固提高,深入瞭解應如何尊重他人。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我會結合板書內容,採用歸納式小結。通過小結環節,使學生們對本節課形成更清晰的認識。並在此呼籲學生要繼承優秀傳統美德,並繼承發揚下去。

內容講授完畢,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課下蒐集相關尊重的名人名言,下節課我們來分享。通過佈置這樣的作業,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並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增強同學們的分享意識。

七、說板書設計

篇二十九:教師說課稿

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創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說教法和學法: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爲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採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 品此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以朗讀爲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於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採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啓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利用課前有限的時間,讓學生背誦已學的古詩,採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並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爲一體。接着,教師背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看與老師比誰能讀的更有味。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針對古詩提問,教師簡要進行歸納,明確學習目標。

二、 初讀課文,瞭解梗概

1、學生初次接觸課文,興趣濃厚。在此基礎上,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做到把課文中的字詞的音讀準,讀通讀順課文。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採用指名分小節朗讀,學生評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在初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採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三、 精講古詩,理解課文

1、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後,指導學生觀察課文與以往課文的不同點。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請學生再讀課文,並動手找一找,劃一劃。

2、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通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重在引導學生自己在讀中悟,悟後能讀好。

3、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後,此時我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四、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了詩意還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一讀2~4小節,看看課文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通過課文,找出“依依不捨”這個詞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以及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通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小組讀、齊讀、悟讀等形式充分體會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4、學生對詩人的情感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後,我安排了一個“原幕重現”的過程,讓學生分別扮演李白與孟浩然。通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五、 內化積累、鞏固深化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爲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受學生情感的影響,我設計了一個古詩今唱的環節,旨在讓課堂更輕鬆,更愉悅,讓學生跟隨教師一起清唱,以達情感的共鳴,使語文課堂更具藝術性。

篇三十:教師說課稿

一、說教材

《悄悄變化的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青春時光》中第一課《青春的邀約》第一框題的內容。本單元作爲七年級下冊的起始單元,既承接七年級上冊的教材立意,又統領下冊各個單元。以擁抱青春爲主題,以學生成長爲主線,設置了“青春的邀約”、“青春的心絃”、“青春的證明”三課內容,承接七年級上冊生命教育的理念與思想,奠定七年級下冊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本課作爲第一單元的開篇之課,在本課及本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的門檻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蒐集着青春期的有關訊息,以自己的眼光審視着青春,以自己的感受體味着青春。對於青春期的學生來說,他們想了解青春的知識卻難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或認爲自己已經長大成熟卻有着無法解決困惑,這就使得他們總是帶着批判和困惑的心態去涉獵相關的知識。而學生對於青春期問題的熱衷與困惑,又爲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正確認識人的身體和心理髮展變化的規律,擺脫不必要的煩惱和憂慮,正確處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青春期的到來。

【能力目標】

能從容面對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變化,自覺減少心理上的混亂與恐慌,增強自我調節能力,促進生理和心理協調發展。

【知識目標】

瞭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識;瞭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徵。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立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

體驗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

【難點】

能正視自身存在心理衛生問題,學會解決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活動教學法。這有利於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開課之初我會先展示材料:心理測試——寫序號,把符合自己的內容的序號寫下來。

1.身體變化,使人騷動不安。

2.喜歡看武俠小說、電影、電視劇等。

3.變得愛頂撞家長。

4.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

5.對異性產生異常的好奇和興趣。

6.有心裏話不愛跟大人說了,但與好朋友談起來卻沒玩沒了。

7.在和他人爭論時,明知自己錯了,還是要撐下去。

8.喜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9.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已經瞭解。

10.喜歡在家裏或班級、需要表現自己。

我會提問:同學們,我們爲什麼變得愛頂撞家長、身體變化使人騷動不安、對異性產生異常的好奇和興趣呢?其實是青春,帶着一份特殊的邀約,款款而來。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我們的內心會面對一些新的問題,我們看待自然和社會的觀點也會有所改變。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悄悄變化的我”這個的話題。

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參與其中,有利於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悅納生理變化

1.身體變化

【活動一】對比分析

我會提出問題:同學們填寫了表格後,想一想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讓學生討論交流,我會引導學生得出:伴隨着身體外形的變化,我們開始進入青春期。青春期在人的發育過程中,介於兒童期和成年期的過渡時期,它是繼嬰兒期後,人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高峯期。這一時期,我們的身體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身體外形的變化、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

通過講解相關鏈接中關於青春期的介紹,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

2.青春帶來旺盛精力

【活動二】分享青春期

多媒體展示圖片:《盡情揮灑》、《凝神專注》、《渴望新知》、《志願服務》

讓學生思考:從運動、娛樂、學習、社會實踐等方面說明你所體驗到的青春活力,並與同學們討論分享。

學生討論,我會注意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變化,體驗青春活力。

最後總結出:青春期生理變化帶給我們旺盛的生命力,使我們的身體充滿能量。我們擁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維,對成長充滿強烈的渴望,感覺生活擁有無限可能。

3.正確對待生理變化

我會在多媒體顯示材料:在青春期部分同學生理變化帶來的一些煩惱:我的個子怎麼沒有別人高;我不想出門了,臉上長了痘痘,難看死了;體重又漲了,我不能再吃飯了,我要減肥;我不敢在公共場所說話了,我的聲音可難聽了……

啓發學生思考:這些同學爲什麼會有這些煩惱?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煩惱呢?

學生回答,我會注意引導、點評。

最後總結出:從剛纔同學的發言中,我們可以得出,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往往更加關注自己的外表。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可能給我們帶來煩惱。受遺傳、營養、鍛鍊等因素的影響,我們身體的發育情況各不相同: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有的先長胖,有的先長高。我們要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綻放。不因自己的生理變化而自卑,是我們對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班的生理變化,是我們對同伴的尊重。青春的我們追求美。在追求形體、儀表等外在美得同時,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體現青春的內在美。

二、直面矛盾心理

1.產生矛盾心理的原因及表現

【活動一】自主探究

我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展開討論:

(1)你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嗎?

(2)這些情況具體表現是什麼?

我會讓學生分組討論,說出自己的問題。

我會進行點撥,並講述:伴隨生理髮育,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我們感到新奇,也使我們產生矛盾和困惑,具體表現在: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與怯懦。反抗與依賴強烈的成人感,對他人的意見有牴觸情緒,但內心並沒有擺脫對他人的依賴;閉鎖與開放內心活動豐富但表露於外的東西少,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容易感到孤獨和寂寞,希望得到關心和理解;勇敢與怯懦有時勇敢有時怯懦、比較害羞。

2.嘗試自我調節

【活動二】對症下藥

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情景:

情景一:我每天把自己一天的快樂和煩惱,記錄到自己的日記本里。

情景二:今天和小明鬧得不愉快,心裏很煩。下學後,我去操場和別人打球,讓我忘記了煩惱。 情景三:我個子矮,大家都嘲笑我,所以整天悶悶不樂失去進取心,耽誤了學習。有一天,我看潘長江專訪,聽他講自己經歷,他也有被別人嘲笑個子低,但是他卻說“濃縮的都是精華”。從此以後,當別人再嘲笑,我也說“濃縮的都是精華”來反駁他們。我再也不爲個子低而煩惱了。

情景四:同桌把我心愛的鉛筆盒碰掉,摔壞了。我暗示自己不要着急,同桌也不是故意的,避免了與同桌發生矛盾。

讓同學們結合情景內容,思考討論:

(1)在你出現心理矛盾的時候,你怎麼對待心裏矛盾的?

(2)在你出現心理矛盾的時候,你是如何解決矛盾的?

(3)根據情景顯示我是怎麼調節我的煩惱的?

讓學生回答,我會注意引導、點評。

通過學生回答我接着講述:情景一是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情景二是參加體育活動,轉移注意力;情景三是自我解嘲;情景四是自我暗示。

最後總結:面對心理煩惱我們可以這樣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鬆自己;通過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煩惱的方法;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學習自我調節,成爲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

環節三:鞏固提高

討論化解心理矛盾的幾個方法,說一說每一個方法的優缺點,談一談哪一個方法比較適合自己(教師引導學生要綜合採用這幾種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化解心理矛盾的方法,進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我們要正確對待這些變化。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是正常現象,掌握解決心理變化的方法,要根據自己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時期出現的煩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拓展作業:查找相關資料,進一步瞭解青春成長期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讓學生把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七、說板書設計

篇三十一:教師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中學語文組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x。

本次說課我將分以下5個環節進行介紹,分別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

首先,我介紹本次說課的第一個部分;

一、教材分析

《 》選自人教版7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 ”爲主題,意在讓學生……,培養學生……《 》是作家寫的一篇…的文章,文章主要記敘了……,語言……,學好本篇課文對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三維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個:

1.知識和能力目標:理解和掌握…,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提高朗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朗讀、探究,讓學生感受重要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價值觀、人生觀。

基於以上對本課內容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

由於七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相對欠缺,社會閱歷較淺,再加上他們的理解相對片面缺乏深刻性,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

在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之後,下面我介紹本課說課的第二部分:

二、教法分析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因此本堂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創設情境法、朗讀探究法以及點撥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三、學法指導

同時爲了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我還要對學生的學法加以指導。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指導學生採用以下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以及勾畫圈點讀書法。

那所有的教法和學法都要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去,接下來我將介紹本次說課的重點部分:

四、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我主要從以下5個環節展開:

首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導入環節,我會先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圖片。同時這樣問學生: . 通過這樣的方式導入,創設了課文學習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圍繞問題進入本堂課的第二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然後針對一些容易讀錯寫錯的詞語進行指導。這樣就爲後面課文的閱讀掃清了障礙。

之後讓學生介紹作家作品的有關知識,在學生總結完後,我會進行補充歸納,這樣便於形成學生的知識體系。

在解決了字詞障礙和作家作品的常識之後,我會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勾畫圈點出文中的關鍵詞句。 在學生讀完之後,我會邊引導學生集體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 板書設計 )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至於閱讀的主體地方,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同時也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爲了突破本堂課的教學難點,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環節我將引導對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3.研讀賞析、討論交流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這一環節,爲了引導學生開展獨立的閱讀實踐,進一步體會文章語言運用和內容表達高度統一的寫作手法,我將設計以下幾個思考題:

讓學生圍繞以上幾個問題,再一次進入文本默讀課文,然後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與討論,得出答案,進一步加深了對文章中心的瞭解。受到了情感的陶冶,獲得了思想的啓迪。同時也就突破了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4.課堂小結

在解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第四環節,我將引導學生圍繞“ ”做一個課堂小結。

學生在反覆朗讀之後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得與體驗,所以在學生總結完之後,我會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表揚,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人見解,也培養了他們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

5.佈置作業

爲了進一步鞏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接下來我會佈置以下作業:

請學生以“ ”爲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讀寫結合,一方面使所學的知識生活化,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的教案,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堂課的板書條理清晰、重點以及難點突出,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次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篇三十二:教師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消化吸收》,第一課時,食物的消化。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解讀

本節選自魯科版國中生物教材,第四單元,第二章,第二節,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的基礎上學習食物的消化,爲下一節課營養物質的吸收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對人體各個系統有一定的瞭解,但具體的知識比較缺乏。而這些知識又比較抽象,因此我在教學中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動腦、動手,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根據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各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澱粉,蛋白質,脂肪在消化道內的消化過程。

能力目標:嘗試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初步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過程。

教學難點是:嘗試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五、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將通過教師的啓發誘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相結合,從而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六、教學過程

下面,重點說說我的教學過程。本節課我將做出如下安排:3分鐘導入,25分鐘講授新課,10分鐘歸納小結,5分鐘鞏固練習,最後佈置作業。

實驗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設計實驗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又是難點。對此難點的突破,我採取的策略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點撥引領,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整個實驗過程。

具體做法是

(一)導入新課

我和學生共同回顧探究實驗的基本步驟,接下來讓學生細嚼無糖饅頭,體會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思考:食物進入口腔後,經過咀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很多學生都能發現饅頭經過咀嚼之後會變甜。

我趁機提出問題:饅頭變甜與有哪些因素有關?饅頭進入胃裏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消化與吸收。

這一導入的過程學生溫習了探究實驗的基本步驟爲接下來的實驗探究做好了鋪墊,且通過學生參與的活動體會饅頭在口腔的變化使他們迫切想知道饅頭變甜的原因,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順利導入了新課。

(二)新課教學

1.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針對導入時提出的探究問題饅頭變甜與哪些因素有關,根據實際生活經驗和活動中的體會,學生不難做出假設:

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唾液的分泌有關。

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確定實驗變量,然後讓學生對照課本找不足,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最後全班進行交流,將設計方案不斷完善,確定最佳設計方案如下:將裝置放在37攝氏度水浴中保溫10分鐘,加入碘液檢驗是否變藍。

根據設計的實驗方案,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動手操作。

得到如下結果:對照1組不變藍,實驗2組變藍,3組部分變藍。

根據實驗現象共同得出結論,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唾液的分泌有關。

這樣設計可使學生意識到,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學原理、科學方法,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過小組合作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實施計劃,得出結論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

2. 人體消化系統的學習

試驗結束後我提出導入的第二個問題,饅頭進入人體內發生了變化,其他營養物質是不是也發生了變化呢?帶着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觀看“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錄像。觀察人體消化系統結構模型,並自主閱讀課本30頁的相關內容,接着以小組爲單位,在自己身體上找出消化系統各器官的大體位置,並說出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我此時要巡視指導,解答部分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讀書和學習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精神。

接下來是學生的交流展示, 我認爲這是設計本節課較爲精彩的時刻,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我將給與學生很高的及時性評價,大大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我會引導學生共同概括總結出消化系統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能夠分泌消化液,並着重指出肝臟分泌的膽汁中不含消化酶,通過概括總結查漏補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澱粉,蛋白質,脂肪在消化道內的消化過程,適時引出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三)總結提升

新課學習結束,我會採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說出本堂課的收穫,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構建,形成知識體系。

(四)鞏固練習

爲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我會引導學生解讀三大類營養物質消化曲線。

(五)課外延伸

課後我會讓學生通過網絡等途徑查閱更多與食物消化有關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和各途徑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篇三十三:教師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設計七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

……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認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就爲學生有效學習本課節奠定了認知能力的基礎,但是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與解讀較多停留在感性認知的層面,存在較多的認知侷限,通過本課時的有效探究與學習,有助於學生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爲有效實現政治教學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功能,設置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說教學重難點

爲有效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實現教學行爲的有的放矢,依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設置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依據新課程改革精神與學生認知發展現狀,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實現知識的鞏固與遷移,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問答法等常用的教學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使之在真正意義上成爲學會學習的人。

五、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共同探究,突破重難點——歸納總結,思想昇華爲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喚醒學生的認知注意,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索求知慾,我採用……進行新課的有效導入……導出課題,並板書黑板爲突破學生的認知瓶頸,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師生有效互動,在互動中實現重難點的各個擊破……最後,以“……”作爲小節,在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思想等方面的昇華中,完成對全課的解讀。

六、說板書設計

爲突出重難點,便於學生識記,我採用了結構式的板書1~~~~~

2~~~~~

3~~~~~~

七、說作業設計

爲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使政治教學真正的走進生活,生活更好的融入政治教學,我設計了開放式的作業。

1~~~~~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篇三十四:教師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換位思考,與人爲善》,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換位思考,與人爲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學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九課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是以新課標中“我與他人的關係”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爲依據。讓學生學會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爲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實質是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確換位思考的實質是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爲下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二、說學情

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接下來談一談我的學生,從年齡特徵來看, 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創設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觀點,這樣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生態度和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爲善的良好品質。

2. 能力目標: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知識目標:學生領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瞭解換位思考、與人爲善的實質,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定,我設置瞭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難點: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爲善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以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爲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課本的內容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討論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教學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採用以下學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分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新的教學理念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的要求,本節課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之初,給同學們分享一個故事:在一次電視臺的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向嘉賓提問:“賓館、酒店的電梯裏常會有一面大鏡子,這鏡子是幹什麼用的呢?”那些嘉賓紛紛回答:“用來檢查一下自己的儀表。” “用來擴大視覺空間,增加透氣感。”…… 在一再啓發而仍不能說出正確答案時,主持人終於說出了非常簡單的道理:“肢殘人搖着輪椅進電梯時,不必費神轉身,就可以從鏡子裏看見樓層顯示燈。”

接着學生思考:你們想到了這一點嗎?

通過故事導入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可以更好的引出課題《換位思考,與人爲善》。

(板書)換位思考 與人爲善

環節二,合作探究——新課教學。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將準備4個活動。

活動1【表演小品,情感體驗】

我會讓學生表演小品:《綽號——奇恥大辱》校園一角傳來陣陣嬉笑聲:“哎,你看見灰太狼了嗎?”“誰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個範小偉,你瞧他長的那樣”“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簡直是太有才了!”哈哈哈哈。

其他學生邊看邊思考:假如你是範小偉,你當時的感受如何?你想對給你起外號同學說些什麼?

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引導總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能強加於人。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自己不喜歡的事,別人也不會喜歡,

(板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

通過表演小品這個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一種熱烈、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動2【情景探究,運用知識】

我會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情景: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後,小喬得到同學的許多“關照”,卻對別人漠不關心。久而久之,同學漸漸疏遠了她。

學生思考:假如你是小喬,想想爲什麼同學都不理我了呢?怎麼做才能得到別人的關照?

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自主學習,得出結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實質是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我們就能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

(板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實質

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啓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活動3【小組討論,集體探究】

我會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這些問題:放學路上,小蓉拾到一個裝滿現金和不少證件的錢包。小蓉把錢帶回家,準備明天交給老師,媽媽知道後對小蓉說:“現在失主一定很着急,我們到路口等等看,說不定失主會找過來。”小蓉和媽媽的做法對嗎?爲什麼?

圍繞以上問題,我會將全班學生以四人爲一小組分爲若干組,限時10分鐘,組織學生結合教材進行討論。討論的過程中,我會在學生中間進行巡視、指導。討論之後,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完善,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後得出結論:換位思考、與人爲善,就是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板書)換位思考的實質

通過這種討論的方法,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啓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活動4【案例分析,運用新知】

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個案例:在一次心理諮詢中碰到一位女學生,她因爲宿舍中人際關係緊張而苦惱。在宿舍裏同學們互不來往氣氛沉悶,她希望改變這種狀況,但又不知從何做起。我告訴她:從現在開始,試着誇獎他人,真心讚賞他人的長處,如:“你的眼睛真亮!”“這件裙子對你再適合不過了!”等等。不久以後,她來告訴我,宿舍的氣氛完全變了樣,大家相互幫助。

學生閱讀案例並思考:這位女學生宿舍氣氛變樣的原因是什麼?

讓學生自由發表觀點,教師引導總結:當我們以欣賞的眼光看人時,就會獲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們對周圍的事物應多持欣賞的態度,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

(板書)學會理解欣賞他人

材料閱讀是國中思想品德課最基本的教學法之一,在閱讀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三 自評互評——鞏固提高

講解過理論知識後,預留10-20分鐘,演講鞏固,演講的主題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演講完之後,學生互相點評,最後,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通過這種演講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實質的認識。

環節四 回憶拓展——小結作業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課如同一幕電視劇,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絃的教學過程當然很關鍵,讓人浮想聯翩的結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採用隨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來總結,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還可以瞭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接着,我會佈置一個拓展性的作業:全班同學合作出一期《換位思考 與人爲善》的板報。

這樣的作業符合思想品德課應立足於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助於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也將課上所學到的理論更好的運用到實踐中去。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着“此處無聲勝有聲”的作用。爲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這就是我的板書。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辛苦了!

篇三十五:教師說課稿

各位評委: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側向推鉛球和快速跑。下面我分六個部分來論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課新授內容是側向推鉛球,它是建立在正面推鉛球的基礎上的,爲今後側向滑步推鉛球打好基礎。

2、本課複習內容是30—50米快速跑,它是屬於本學期的考覈項目。

3、教學重點是:推鉛球的最後用力和快速跑的蹬伸。

4、教學難點是:推鉛球的蹬地送髖與最後用力的銜接和快速跑的蹬地技術。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兒童向少年過渡的青春發育期,是生長髮育的第二突增期,處於波浪式生長髮育速度的峯期。生理上各系統的發育不完善,心理上不夠穩定。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喜動、好勝、好表現自己,但易疲勞且自控能力差,難以承受大強度的運動負荷和維持長時間的學習興趣。

根據以往的教學情況,有一半左右的學生不喜歡鉛球這個項目,再加上由於受場地、器材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鉛球項目技能基礎不夠好,所以在教鉛球時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重點、難點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今天上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認知目標:瞭解原地側向推鉛球和快速跑的技術原理,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

(二)、技能目標:初步掌握側向推鉛球的動作技術,進一步掌握快速跑的技術,發展協調、力量、速度等素質,提高技能水平。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鍛鍊身體的興趣,培養知難而進、刻苦學習的意志品質和作風,發揚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的集體主義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我將分四個部分來完成:

(一)、開始部分(2—3分鐘):

除了常規部分以外,我在開始部分主要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的練習(如口令相反的轉動、叫號練習等)爲主。

(二)、準備活動(4—6分):

我將指導學生做充分的熱身和有針對性的關節活動以及向側向推鉛球過渡的入門輔助練習,並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三)、基本部分(31—35分):

1、側向推鉛球的教法與學法:

我準備以講解、示範並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方式進行;學生學習主要是由聽、看、思維、體會、練習幾個步驟組成,教師在學生練習時巡迴糾正指導。

要求是:學生練習時必須聽哨聲推鉛球、撿鉛球。

2、快速跑的教法與學法:

由於是複習教材,我準備以學生練習、教學比賽的形式進行。

(四)、結束部分(4—5分):

1、放鬆(主要是有針對性的肌肉放鬆練習):

2、小結(主要是表揚本課中學生普遍做的較好的地方和較好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同時一般不點名的指出不足之處)。

3、收器材。

總之,整堂課教學中必須始終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始終以遵循循序漸進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基本原則。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採用講解、示範、練習、及時糾錯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創造力。以順利的達成教學目標。

五、預計教學效果:

根據以往的教學情況和我今天的組織、教法以及要求學生的學法,是能達到教學目標的。預計本課的心率最高可達到18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可達130次/分左右。

六、課前準備:

爲了確保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預計效果的達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課前準備:

1、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並備好課。

2、始終繃緊安全教育這根弦,把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3、充分考慮上課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並對解決這些問題做好準備。

4、周密安排場地和器材。

所需場地是:略

所需器材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