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人教版數學書教學反思多篇

人教版數學書教學反思多篇

人教版數學書教學反思篇1

本節課我通過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和學生們一起探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課件中不僅有動畫而且插入音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調動他們學習的激情。

首先課件演示三種不同的三角形在爭吵,(學生錄音,把每個三角形說的話錄下放入課件中)讓學生判斷他們在爭吵什麼,引入本節課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眼睛一亮,耳朵受到刺激,吸引珠學生們的注意力,很巧妙就把學生帶到課堂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再次讓學生觀察每把三角尺的內角和內角和,以及用兩個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大三角形,它的內角和內角和是多少,利用身邊的學具材料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呢?提出問題,提出質疑,學生帶着問題和質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時同桌兩人一組測量三角形的內角以及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並抽查小組上臺把合作探究結果輸入電腦表格一便統計和觀察。但是由於需要幫助學生輸入電腦,不能對每組學生的測量進行指導及詢問,很多學生是運用180度這個結論來量的,不過還是有一組學生測量後得出結論是189°,有了誤差。下面我就引導學生哪個角是180°,以致學生提出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看看能否拼成一平角,師生共同撕拼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撕拼過程中學生不知如何下手 我對學生進行輔導。但是有時間的有限,不能讓所學生都親自感受一下這一撕拼的過程。但是課件上我運用動畫演示,學生可以親眼看到這一過程。

課堂練習我是通過一個遊戲“挑戰不可能”鞏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運用課件展示了練習題的多樣化,層次化,有易到難,並運用一些可愛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會後有主角“三角形”(音頻)出題帶到“榮譽殿堂”。遊戲是孩子都喜歡,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遊戲環節可以激起孩子的活力,調動他們高漲的情趣。但是我覺得這節課我設計的這個遊戲只激起部分孩子的興趣,如果把這個遊戲設計成小組比賽或者男女比賽,看誰最終進入“榮譽殿堂”更激發學生的激情。

總之,本節課我和學生完成的教學目標,學生也能感受到課件不僅能播放圖片,而且可以播放音頻、動畫。通過這節課我深刻體會到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可以開闊學生眼界,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教學重點難點可以清晰的展示給學生,可以增大課堂的容量。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是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多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以致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人教版數學書教學反思篇2

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是在學生對比的意義、性質和比值的意義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較充分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掌握這部知識將爲進一步學習正、反比例的意義,用比例的方法解應用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材例題3藉助兩張不同尺寸的照片的長與寬,來組織學生先思考放大前照片的長和寬的比,接着寫出放大後的照片的長和寬的筆,然後探究這兩個比有什麼關係,最後揭示比例的概念。這一環節處理結束後,教材又提供了這樣一個問題的探討:分別寫出照片放大後和放大前長的比和寬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

我在教學例3時我對課本的教學步驟做了一些改動:第一步:複習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指出圖中的兩個比是相等的,引出比例的定義。第二步:學生學習課本對比例的定義。明確要組成比例必須具備什麼條件。第三步:讓學生觀察圖中的4個數,找找其他的比例。

粗略看上去課的流程沒什麼問題。上課時,才發現這節課的設置是有問題的。問題一:我指出象9.6:6.4=6:4這樣的式子就是比例後,立即讓學生打開課本學習比例的定義。從複習到對比例定義的出現過程較快,學生對新概念的接受有些措手不及。以致教學比例的定義時產生了摳字眼的現象。這裏不妨在出示9.6:6.4=6:4後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式子有什麼特點,在請學生看書上對比例的定義。另外,“象9.6:6.4=6:4這樣的式子就是比例”這句話還能說得更精準些,可以說成:“象9.6:6.4=6:4這樣的等式就是比例”。雖然等式包含於式子中,把等式說成式子也不錯,但這裏說成等式更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比例的意義。問題二:對比例可以用分數形式的處理不當。上課前發現備課時漏備了比例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的教學。課堂上擔心自己又遺忘,出示9.6:6.4=6:4後我就介紹了分數形式如何表示。以致在完成第三步教學時,出現很多學生寫其他比例時同時寫出了9.6:6=6.4:4和9.6/6=6.4/4。這兩個比例表示的是同一個比例,只要寫一個就可以。對於比例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的教學我太過急躁。其實這個知識也是可以放在最後教學。問題三:教學第三步嚴重脫離問題情境。點評時,孫校長一針見血的指出:本節課的教學脫離了教學情境。脫離教學情境的課堂,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技能方面很不利,脫離教學情境的課堂是失敗的。關於第三步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回到情境圖中,讓學生體會圖中的對應關係,再寫出比例。

人教版數學書教學反思篇3

一、教學的成功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於模仿與記憶,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以促進學生自主、全面、可持續發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溝通”與“合作”的過程.本節課我結合勾股定理的歷史和畢答哥拉斯的發現直角三角形的特性自然地引入了課題,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學習機會,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發現勾股定理。層層深入,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與應用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在具體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結論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動.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

在信息社會,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必將帶來教育者的深刻變化.我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爲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現實情景,具有強列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運動的圖形比靜止的圖形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傳統教學中,用筆、尺和圓規在紙上或黑板上畫出的圖形都是

靜止圖形,同時圖形一旦畫出就被固定下來,也就是失去了一般性,所以其中的數學規律也被掩蓋了,呈現給學生的數學知識也只能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本節課我通過flash動畫演示結果和拼圖程以及呈現教學內容。真正體現數學規律的應用價值.把呈現給學生的數學知識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實現一種質的飛躍.

人教版數學書教學反思篇4

? 位置 》教學反思

?位置》這節課根據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教學理念,我精心設計了讓學生用眼觀察、動口表達、動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組活動。學生始終在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中輕鬆、愉快地學習,前後、左右的空間位置關係。下面是我對《位置》這節課的教學反思

一、根據學生認識空間方位的特點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般學生在6歲時就能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後”,但以自身爲中心的“左、右”辨別尚未發展完善。因此,在教學中,對於“上、下”“前、後”,可以儘量放手讓學生獨立辨別,而對“左、右”的辨別,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左右手的功能來幫助學生認識哪隻是左手,哪隻是右手,進而使學生對左右的認識逐步深入。

二、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學生辨認位置關係。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新課程改革也視學習爲“做”的過程、“經驗”的過程,凸現學生學習的實踐性特點。在上下、前後、左右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聽口令和聽反口令拍手的遊戲活動,當看到自己拍的和別人一致時,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增加成功感。假如發現自己“上當”的同時,他們就會趕緊糾正。如此設計,不僅注重學生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上的滿足,使學生心中充滿激動與挑戰,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愉悅的學習,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積極投入學習。

三、重視用比較規範的語言表達“上、下”“前、後”“左、右”這三組位置關係。

引導學生用比較規範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是學生理解位置關係的重要表現,學生不僅會按照“指令”擺放物體,同時也能夠用比較規範、流利的語言表達物體的位置關係。

四、解決中運用,感受實用性。

教學中呈現上樓梯的圖片,告訴學生我們平時在走路、開車時,都要按照交

通規則的要求靠右行駛,這樣才能安全、有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人教版數學書教學反思篇5

從二年級的測量—認識釐米和米的教學過程中,我就感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並不是很好,因爲這不同於簡單的加減計算,那時候我就深刻的反思過如何教好“測量”這個內容。也跟同組其他成員討論過,受益匪淺。明白這樣的課一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操作,自己探究,自己總結。特別是認識分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平時接觸得本來就少。於是,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創造性地安排了很多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首先,我拿出準備好的數學書、粉筆、水性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後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然後從教師直尺上讓學生觀察,以十釐米爲一個單位觀察,然後拿出事先準備的十釐米的紙條,讓學生感受。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後,我讓學生小組內尋找或者回憶,看誰能說說你發現的東西有哪些。沒想到,孩子們的觀察力那麼強,孩子們津津樂道,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並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效果非常好!

通過這幾堂課,在教授“測量”知識方面,我又有更多的反思,一定要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概念,例如1毫米的認識,可以讓學生觀察5分硬幣的厚度,校園卡的厚度,爸爸媽媽身份證的厚度。充分感受1毫米的長度。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記住這些長度,如張開手臂的長度大概是1米,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分米,手指甲的寬是1釐米,兩個手指微微張開一條縫是1毫米。這樣學生在沒有測量工具時,也能大概估計出身邊物體的長度,而且學生也會覺得這種方法非常新穎獨特。

沒有反思,就沒有成長。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的年輕老師,更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的把教學工作做好。

人教版數學書教學反思篇6

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這節課主要研究的內容。針對以上目標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不管在課前的談話引入還是新授時的引導學生走進觀測氣溫這個生活情境中,以及鞏固運用時所選擇的三個題目,()都是有目的而選取的與生活緊密聯繫的題,從而培養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線統計圖,會根據折線統計圖上的數據去分析、預測事件的發展,並且使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和作用。

2.注重共性和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整體的發揮,而對於每個學生獨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於給予評價孰優孰劣,而是留給學生自己思考、判斷、比較的思維空間。如在案例中,我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操作(繪製折線統計圖),去探索,去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