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化學學習方法多篇

化學學習方法多篇

化學學習方法 篇一

對於高中化學的學習要有一個很好的學習計劃。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只有設計好一個好的學習計劃,學習計劃包括單元學習計劃,學期學習計劃等等。好的學習計劃能使我們學習的時候有個目標和方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但是一定要堅持到底!

接下來,我們每節化學課前,都要好好預習一下本節課化學教材中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比如方程式,反應原理,概念等等,對於不清楚的問題我們標記下來,一定要做到對於那些內容不瞭解心知肚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爲要學習的東西有個大體的瞭解。

大家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主的科目,所以我們會專門有一些實驗課!對於我們要做的實驗首先要搞清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步驟等等,然後在實驗課上認真做實驗,並且認真去觀察。而且我們要做好實驗的記錄!當然做實驗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也許你做實驗的一些習慣都可能是考試要考的內容!

化學學習方法 篇二

化學反應圖像題的解題方法

01.離子反應圖像

考查知識點:根據圖像考查反應發生的先後順序、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離子的共存與推斷、計算反應物的量或由離子反應畫出相應的圖像等。

實質:離子反應圖像問題,歸根結底,考查的實質仍然是離子反應和離子共存問題。

1.離子反應圖像

溶液中存在多種還原劑(或氧化劑),加入同一種氧化劑(或還原劑)時,必須按照“強者先行”的原則,考慮反應的先後順序。只有當“強”的反應完後,“弱”的才能發生反應。

2.離子共存及離子計算圖像

離子共存圖像要謹防離子共存的陷阱,特別要注意一些隱含條件和隱性關係;離子計算的前提是掌握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特別要注意物質間量的關係,遵循三大守恆原則和溶液電中性原則。

02.化學平衡圖像

化學平衡圖像是中學化學基礎圖像知識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學平衡理論形象直觀地表述出來。化學平衡圖像題是大學聯考必考題型之一,根據圖像座標表示的意義,將常考的化學平衡圖像分成如下三類。

1.量值-時間圖像

圖像中的縱、橫軸分別代表物質的數量(如濃度、百分含量、轉化率、產率等)與反應時間(過程),將可逆反應中物質的數量隨時間的變化體現在圖像中。

該類題解答時要明確曲線“走勢”代表的意義,並由此確定反應進行的方向,再進一步確定改變的條件。千萬要注意此類圖像中可能出現的“交點”並不代表平衡點,只有某種量值不隨時間改變時的點纔是平衡點。

2.量值-條件圖像

將物質或反應體系的某種量值與溫度、壓強、濃度、催化劑中的某一種之間的關係,反映在圖像中。解答時首先要仔細觀察圖像,找出相關量值間的變化關係,然後將圖像中的這種對應關係與理論知識進行對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論上推導出來的關係,最後確定答案。

3.量值-時間-條件圖像

該類圖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質的量值(如濃度、轉化率、產率、百分含量等)與一種或兩種外界條件(溫度、壓強、催化劑)隨時間的變化關係。其圖像構成的特徵是圖像中有一表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的突變點(平衡點、最大值、最小值)。

解題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時間的長短→反應速率的相對大小(時間短速率大)→確定影響反應速率的不同條件間的關係(反應速率大條件強)→再根據物質量值的變化判斷平衡的移動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動方向應與由勒夏特列原理確定的方向一致。

03.電化學圖像

近年大學聯考中對電化學的考查出現了新的變化,以裝置圖爲載體來考查電化學的相關知識,成爲近年大學聯考的新亮點。

1.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

破-解關鍵:正、負極或陰、陽極的判斷。

2.原電池與電解池的互變

原電池與電解池可以相互轉化,利用這一原理可以製造二次電池。二次電池中,放電時是原電池,充電時是電解池,放電時的負極反應與充電時的陰極反應相反,放電時的正極反應與充電時的陽極反應相反。

化學學習方法 篇三

專題一: 如何進行化學實驗觀察

化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在化學知識中,許多知識如化學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質等,都是通過化學實驗而獲得的。因此,在化學學習中必須學會對實驗進行正確的觀察,並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掌握化學知識。那麼,如何正確觀察實驗、在實驗觀察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

首先,應明確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觀察的重點。

設置課本實驗的目的在與實現某一學習目的,實驗目的決定了實驗觀察的重點。只有明確重點觀察的內容,抓住本質的現象,纔能有效地觀察,有效地學習。如在國中化學〈序言〉課的實驗,所設置的幾個實驗都是爲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設置的。因此,觀察的重點應放在反應前後物質是否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確定變化屬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如鎂帶的燃燒實驗,觀察的重點是鎂在燃燒後的產物的性質和鎂帶有何本質的不同,確定反應是否新物質生成,從而判斷該反應是否屬於化學變化。而不能僅僅注意實驗過程中的“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這一非本質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實驗的目的——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

其次,明確觀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進行實驗的觀察。

對於實驗,特別是一些過於複雜的實驗,往往存在多個實驗觀察的要素,實驗過程中必須全面、有序地進行觀察,才能實現實驗教學的目的,從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學知識。

那麼,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觀察化學實驗呢?

第一階段(實驗前)——觀察要素爲:1、反應物的物理性質(如反應的顏色、狀態、氣味等);2、反應條件(如是否加熱、通電等);3、反應裝置(用什麼作反應器具、裝置有何特點等);4、*作順序(如何組裝實驗裝置、添加藥品先後順序如何等);5、其他(如藥品的用量、實驗注意事項等)。

第二階段(實驗中)——觀察要素:反應過程中的主要現象(如是否有顏色變化、是否有氣體生成、是否有沉澱析出、是否發光、放熱等)

第三階段(實驗後)——觀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質生成?2、新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等;3、儀器拆分順序;4、儀器整理等。

隨着實驗的深入和知識水平的提高,越來越要求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全面掌握化學知識。如果不能全面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往往會因爲觀察的片面性而導致種種問題,如無法獲得全面的知識。更爲嚴重的是在實驗具體*作過程中,可能回導致失敗或危險,如加熱固體藥品時,試管口爲向下傾斜,導致試管破裂;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如果不遵循實驗前先通氫氣一段時間後再後加熱、實驗後先撤酒精燈一段時間後再撤氫氣的順序,必然導致實驗失敗和危險(爆炸)等。

第三、協調多種感覺器官。

實驗現象的觀察,往往不僅僅依靠眼睛觀察來完成。在很多實驗中,還需要藉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關於硫燃燒的實驗中,除用眼觀察之外,還需藉助鼻聞(二氧化硫的氣味)、用手摸(摸集氣瓶感覺熱現象)等。只要這樣,才能全面獲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實驗現象的觀察過程中,還要克服下列不良習慣:1、只注意強烈刺激作用的現象,而忽視其他現象;2、由於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縱即逝的現象;3、只注意觀察實驗過程中的現象,而忽略對實驗*作順序、裝置特點的觀察;4、只觀察不思考等。

專題二:化學學習中學會提出問題

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發現問題或能否提出好的問題標誌着他的學習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強弱。從學生學習化學情況來看,提不出問題或者提不出好的問題,往往成爲中學生學習化學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之一。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學習過程中基礎知識不牢靠、不善於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區別、不善於善於觀察和思考等。由於這些缺陷的存在,導致許多學生對問題視而不見,無法發現問題。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因此,不會提出(發現)問題也就不能主動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水平低下。

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是在對事物進行全面觀察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正向和逆向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徑。下面介紹中學化學學習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學們學習時參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問題

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對某些化學事實從反向進行思考,改變某一或某些化學事實的敘述方式,變正向敘述爲逆向敘述爲逆向敘述,從逆向提出問題。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的發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隨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的發生的反應是否一定爲化學變化?”問題。

方法二:覺察異常,發現問題

該方法通過觀察某一事物或某一過程中的“異常點”,從而有針對地提出問題。由於“異常點”中往往隱含許多問題,於是,學習過程中要善於抓住異常之處發現問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裝固體物質,容器的口總是向上的,而《序言》[實驗4]中,盛裝固體鹼式碳酸銅的試管其管口卻是要略微向下傾斜,這是爲什麼?

方法三:善於對比,發現問題

化學事實往往存在相同或相異的地方,學習過程中要善於對不同的事物或化學事實進行對比,通過比較事物間的不同提出有關問題。氧氣和臭氧均爲只有氧元素組成的單質,那麼,“它們是否屬於同中物質?其性質是否一樣?”又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氫氣必須“早通遲撤”,而酒精燈加熱卻要“遲到早撤”,這是爲什麼?能否調換順序?

方法四:窮追不捨,刨根問底

具有某種屬性的物質往往有多種,而且某種物質通常具有多種屬性(如用途)。課本限於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對有關事物的屬性一一加以羅列。學習過程中,應學會窮追不捨,發現問題。如,課本中有談到“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裏說分子僅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那麼,“除了分子之外,還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呢?”

方法五:聯繫實際,發現問題

實際生產生活中存在許多化學現象,其中隱含許多化學知識,學習時,要善於聯繫實際,發現問題。如“油庫爲何要嚴禁煙火?”“乾燥的夏天爲何常見鬼火現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問題

抓住事物內部的因果關係,由“果”導“因”或由“因”推“果”。這是常見的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的一種方法。我們知道,元素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存在下列關係:

用途

結構 性質 製法

保存

於是,學習過程中,抓住“果”(物質的性質或用途)來探求“因”(物質的結構或性質);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進行氧氣用途的學習時,可以提出“氧氣爲何可以用於鍊鐵、航天和氣焊?”問題。

方法七:改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問題

化學概念包含內涵和外延兩部分。內涵所反應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而外延是指概念的對象範圍。如“單質”和“分子”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概 念 內 涵 外 延

單質是指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同種元素組成 純淨物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物質化學性質 微粒

通過改變概念的內涵或外延,可以提問:(1)“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屬於單質”;(2)“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微粒”。這兩種說法是否正確?

上面介紹七種常見的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的途徑,掌握這些途徑,將有助於發現問題。希望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善於利用以上途徑,經常問一問、想一想,努力提高學習能力。

專題三:學會加工

加工,指的是對所感知的事物通過特殊的思維方法對獲取(感知)的餓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是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取得聯繫,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加工在學習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獲取知識的基本條件之一。

對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類比法;2)比較法;3)質疑等。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學會這些策略,從而順利實現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那麼,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類比、比較和質疑呢?

第一、學會類比

類比是根據兩類或兩個事物之間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識所作出的一種推斷。這是加工的 重要方法。它既可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從而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這種方法在學習中廣泛地得到應用。如在高一學習鹵族元素極其化合物性質知識時,抓住該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徵:核外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均爲7個,從而類推出它們的單質及化合物在化學性質上具有與Cl2與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學性質 ,從而順利實現鹵素其他元素對應單質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學習。

這裏應該注意的是:1)要考慮不同事物之間的可比性。即善於發現事物相同或相似的本質上屬性,只有本質上屬性相同或相似,才能作出類比;如鹵族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這一本質屬性,爲鹵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類比提供基礎。2)要注意類比的或然性,正確類比,防止類比的負遷移。換句話說,就是在抓住事物共同屬性的同時,也應注意差異性一面。如鹵族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但由於其電子層數不一樣,因此其化學性質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不能有Cl2+H2O==HCl+HClO類推出F2+H2O==HF+HFO等。

第二、學會比較

比較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易混淆的相關事物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常用方法。常用的 比較方法有對立比較、差異比較和對照比較等。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和還原、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等屬於對立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要抓住這些概念內部間的對立面來比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實現記住一個就掌握另一個的一箭雙鵰的效果。又如對易混淆的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等概念,學習時着重從其定義、特徵、使用範圍等差異面進行比較,抓住各自的不同點,從而掌握四個概念。要學會比較,關鍵在於對化學事實進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這樣做不僅能揭示事物的關鍵特徵,而且還能更加容易掌握新概念的涵義。

第三、學會質疑

質疑就是追問爲什麼,或者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已有的事物,達到對化學事實的深層理解。能否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往往標誌一個人學習水平的高低或學習能力的強弱。要善於質疑、發現問題,必須學會對事物進行全面的觀察,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正向、逆向思維等活動來實現。它具有一定的途徑和方法。常見的途徑能和方法有:1)變正向思維爲逆向思維,提出問題;2)觀察事物的異常點,發現問題;3)對不同事物做對比,發現問題;4)窮追不捨,刨根問底;5)聯繫實際,大膽質疑;6)探求因果,弄清關係;7)改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問題,等。

專題四:學會閱讀

閱讀和觀察一樣,也是感知化學事實、獲取信息的重要方法。會不會閱讀、研讀到什麼程度直接影響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淺以及學習效率等。如何纔能有效地閱讀呢?

第一、學會速讀

速讀是一目十行的閱讀。它主要是爲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較多的信息。通過速讀,對課本知識的內容和邏輯結構作粗步瞭解,並明確所需感知事物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等,爲精讀提供“物質基礎”。速讀的技巧主要有:(1)意羣掃描試閱讀。這種閱讀並不是以字或詞爲單位進行閱讀,而是以意羣爲單位進行閱讀,掌握化學事實基本意思即可。(2)瀏覽。即對全文粗略閱讀,達到對內容的大體瞭解或整體認識爲目的。(3)跳度。即對自己所要了解的特定內容進行閱讀,以便搜尋特定信息資料或捕捉重點。對於速讀,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可以提高獲取知識的效率。但速讀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如跳讀,只能獲得自己所需的內容,對化學事實的整體概貌無法搞清;又如瀏覽,無法獲取化學事實背後隱含的深層的東西,僅能獲取知識的概貌。象採用瀏覽方式預習《鹽類的水解》內容時,僅可以初步瞭解教材的主要內容:1)鹽類水解的概念和實質;2)強鹼弱酸鹽、強酸弱減鹽的水解情況;3)鹽類水解的應用;等等。

第二、學會精讀

精讀一般是建立在速讀的基礎上的更進一步的閱讀。其目的在於研究速讀過程中所感知的化學事實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等,深化對本節知識內容和邏輯結構的理解和掌握。精讀的主要策略是學會聚焦。所謂聚焦,是指在閱讀時拋開冗餘信息和枝節信息,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信息上來。如在閱讀《鹽類的水解》時,通過速讀,明確本節內容的重點在於鹽類水解的實質上。於是,在此基礎上把注意力聚焦在這一內容上,深入研究課本中相關段落的內容,從而概括出鹽類水解的實質。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對於所有的重點知識如化學概念、原理等的閱讀,都必須做到精讀。對這些內容所涉及的字、詞、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細讀,反覆推敲,從而掌握所學內容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一種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是概念的內涵。學習時,要特別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學性質,而不是物理性質;同時分子僅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學性質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等,明確這些對化學的深入學習很重要。

第三、讀思結合

閱讀教材,僅停留在“讀”的基礎上是不夠的,只“讀”不“思”,僅能獲得化學事實的表象知識,而對於深深隱含在表象內部的、深層次的知識往往就無法感知,從而影響對化學事實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邊讀邊思,注意對錶象的知識進行大膽的質疑、提出問題、多問“爲什麼、是什麼、怎麼樣”,將表象的知識與相關的化學概念、原理、規律等知識密切聯繫起來,並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對比深化,確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閱讀國中有關氧化反應內容時,課本在列出硫、鐵、碳等與氧氣反應後,提出“我們把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反應”。在這裏爲什麼指“與氧反應”而不說“與氧氣反應”?“氧”是否就是氧氣?如果不是,那麼“氧”指的是那些物質等?如果能夠這樣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應的概念。

此外,閱讀的同時要兼顧動筆,作好讀書筆記,記錄閱讀過程中所提煉出來的內容如教材的邏輯結構、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和疑點內容以及學習體會(如突破難點的方法、有哪些創新的記憶方法等),以利於下階段的學習。

專題五:化學課本空白欄的利用

打開高一新版化學課本,同學們立刻會發現:課本中的每頁被明顯地分成左右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印刷着章節的正文內容,其面積約佔書頁的三分之二;另一部分則印着與正文相配套的註釋、插圖等內容,約佔書頁面積的三分之一。由於註釋、插圖等輔助性內容的篇幅總是有限的,因此在此部分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要明確編書者留出這些空白並不是浪費,而是旨在通過同學科學、合理、有效地加以應用,使空白處成爲同學們發揮才能的自由空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習。然而,從過去課本使用情況來看,很多同學並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甚至有些同學在空白處信手塗鴉、胡亂地寫些與學習毫無關係的內容,使空白欄失去應有的作用。下面和同學談談空白欄空間的使用。

一、利用空白欄記錄預習時的疑點

化學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客觀上決定了其內容的抽象性。因此,作好課前預習便成爲學好化學的前提。由於化學內容的抽象性,因此在預習過程中總回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又是學習的重點或難點內容。這就要求同學們在預習過程中善於把這些問題提煉出來,並記錄於課本相應內容的空白欄處,以便在上課時帶着這些問題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回裏喲內個空餘時間和同學討論、查找資料等。因此,在空白處作好預習疑點的記錄,能爲提高聽課的目的性、學習的自覺性起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空白欄記錄老師講授的重點和所得到的啓迪

聽課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習時要認真聽課。特別是要帶着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計劃、有側重地聽課。在聽課過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課本的空白做好記錄。記錄的要點主要有:(1)老師上課時所講的重點知識;(2)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突破難點的思路和方法;(3)老師在實驗過程中所強調的現象、結論和有關注意事項。此外,還要記錄聽課過程中受到的啓發、閃現的靈感以及發現的新問題等。記錄下這些內容將爲課後的複習與研究、歸納與總結帶來極大的方便。

三、利用空白欄記錄課外補充材料

學習過程總不免要閱讀適量的教學參考資料,以幫助消化所學的內容、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一本好的參考資料總會在以下一個或幾個方面作深入細緻的剖析:(1)教材的重點和難點;(2)知識點間的聯繫網絡;(3)學習方法;(4)典型例題剖析;(5)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等。這些內容中總有一些往往是教材所無法包含或所未直接給出、教師授課所無法涉及的。因而,在研讀這些內容時,應及時把有價值的東西在教材相應的空白位置中予以記錄,以便複習時總結與提高。

四、利用空白欄作好學習總結

作好總結是構建知識網絡、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與記憶的有效手段,也是進一步學習的前提和保障。學習時要注意運用好空白欄作好總結工作。在進行課後複習時,要學會用簡明的語言對本章節所學的內容做簡要總結,並把總結語言記錄於空白處,便於記憶。在單元或某些章節副系時,要對前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找出異同、提煉規律、形成知識網絡,記錄於單元或章節空白欄處,便於知識的提取與運用。在學習一段時間後,對學習方法也要不斷加以總結,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注意事項和今後努力方向等,把這些內容記錄與某顯要的位置,便於今後學習參照。

化學學習過程中如能按上述要求科學、合理地使用好課本的空白欄做詳實的記錄,那麼,你的課本將成爲一本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的“百科全書”,爲將來的複習、備考帶來極大的方便。

專題六:考試說明學習

在指導學生學習《考試說明》時,老師最好的做法是:把《考試說明》的“考試內容”逐條分解,對每一內容、每一能力要求都精選相應的近年的大學聯考試題或題型示例中的試題來進行詮釋,讓學生真正明確考試的內容與要求。同時要求學生限時完成附錄中的大學聯考試題,明確自己的差距。

對於學生,在總複習過程中,要時時對照考試說明的知識要求,瞭解自己的掌握情況。在總複習後階段,更要回到《考試說明》中,用《考試說明》進行自我檢測,查缺補漏。具體做法如下:

在通讀《考試說明》“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採用嘗試回憶的方式,對每一條內容做回憶。回憶的要素主要有:

1)對於基本概念,可以問成“什麼是”或“是什麼”,如“什麼是元素?”,“什麼是化合價”等。對於“瞭解”層次的概念,要求能夠精確地回憶出相關概念的具體內容;對於“理解”或“掌握”層次的概念,則在明確具體內容的基礎上,還應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這些關鍵的內容進行推敲,並試圖通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改變的討論,精確地掌握概念。如在回憶“分子”的概念時,在回憶具體內容(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討論:a、能否把“化學性質”改爲“物理性質”或“物質性質”;b、概念中指出,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其他那些微粒也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c、考綱把分子、原子、離子、元素等概念放在一起,它們之間有何關係?等等

2)對於規律或原理,考綱的要求一般是“理解”或“掌握”層次,是化學學習和複習的重點內容,要化大力氣去掌握。這一部分內容,回憶時則要明確規律或原理的具體內涵、有何應用、使用範圍、注意事項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方位掌握。以“質量守恆定律”爲例,回憶時應抓以下幾個方面:a、定律的具體內容是什麼?b、有何適用條件?c、化學反應中爲何存在質量守恆?d、該定律在解題過程中有那些應用?e、該定律能否作進一步的拓展或推廣?等等

3)對於涉及物質性質的內容,如元素化合物或有機化學知識,針對考綱要求,對具體的物質,可作如下的提問:a、該物質有那些主要的性質(物理或化學的性質)?那些性質屬於通性?那些是特性?b、爲何該物質存在這樣的性質?c具體的化學性質各對應那些反應?d、該物質的性質決定了該物質有何用途?如何製取?在自然界中以何種形式存在?

4)基本技能類的知識如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等內容,應明確書寫步驟、方法、注意事項、如何防止錯誤等;而且還應明確各種式子對應的意義。

如對上述內容能夠很好的回憶,說明對這一知識已經較好地掌握。相反,如果不能正確的回憶,說明自身還存在問題,應重新回到課本,溫習溫習,直到掌握爲止。

化學學習方法 篇四

一、課前認真預習

預習是在課前,獨立地閱讀教材,自己去獲取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首先把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閱讀一遍,通過閱讀、分析、思考,瞭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範圍和要求。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則要抓住其核心,以及與其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區別與聯繫,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對已學過的知識,如果忘了,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重重了。然後再縱觀新課的內容,找出各知識點間的聯繫,掌握知識的脈絡,繪出知識結構簡圖。同時還要閱讀有關典型的例題並嘗試解答,把解答書後習題作爲閱讀效果的檢查,並從中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步驟。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適當閱讀相關內容的課外書籍。

二、主動提高效率的聽課

帶着預習的問題聽課,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能使聽課的重點更加突出。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的不懂之處時,就非常主動、格外注意聽,力求當堂弄懂。同時可以對比老師的講解以檢查自己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學習教師對疑難問題的分析過程和思維方法,也可以作進一步的質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聽完課,不僅能掌握知識的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定期整理學習筆記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對照預習筆記、聽課筆記、作業、達標檢測、教科書和參考書等材料加以補充、歸納,使所學的知識達到系統、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學習筆記要簡明、易看、一目瞭然,符合自己的特點。做到定期按知識本身的體系加以歸類,整理出總結性的學習筆記,以求知識系統化。把這些思考的成果及時保存下來,以後再複習時,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經達到的高度。在學習時如果輕信自己的記憶力,不做筆記,則往往會在該使用時卻想不起來了,很可惜的!

四、及時做作業

作業是學好物理知識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掌握知識熟練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時的預習中,用書上的習題檢查自己的預習效果,課後作業時多進行一題多解及分析最優解法練習。在章節複習中精選課外習題自我測驗,及時反饋信息。因此,認真做好作業,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發現自己知識中的薄弱環節而去有意識地加強它,逐步培養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樹立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

要做好作業,首先要仔細審題,弄清題中敘述的物理過程,明確題中所給的條件和要求解決的問題;根據題中陳述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對照所學物理知識選擇解題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經過冷靜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數學關係式;藉助數學工具進行計算,求解時要將各物理量的單位統一到國際單位制中;最後還必須對答案進行驗證討論,以檢查所用的規律是否正確,在運算中出現的各物理的單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確、符合實際,物理意義是否明確,運算進程是否嚴密,是否還有別的解法,通過驗證答案、回顧解題過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熟悉各種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五、複習總結提高

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練習,如果不及時複習,不會歸納總結,就容易出現知識之間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學習物理知識的傾向。其結果必然是物理內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對具體過程分析不清,對公式中的物理量間的關係理解不深,不會縱觀全局,前後聯貫,靈活運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去解決具體問題。因此,課後要及時的複習、總結。課後的複習除了每節課後的整理筆記、完成作業外,還要進行章節的單元複習。要經常通過對比、鑑別,弄清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繫以及變化發展過程,並及時歸納總結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通過分析對比,歸納總結,便可以使知識前後貫通,縱橫聯繫,並從物理量間的因果聯繫和發展變化中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這樣既能不斷鞏固加深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歸納總結的能力。

化學學習方法 篇五

一、概述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它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科技等領域有着極其廣泛的應用。現代化學科學的發展及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繫、相互滲透,越來越顯示出化學是自然科學中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

國中化學的學習任務是: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關心自然、社會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國中化學教學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化學學科的基本特點是:1、實驗科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化學教學的有力手段。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技能的形成等都與化學實驗有密切關係。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賴以產生和發展的沃土,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也是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可以說,離開了化學實驗,化學教學就失去了活力和魅力。2、理論科學。化學知識中基本概念、基礎理論比較集中,概念和理論是化學學科中廣泛應用的規律性知識。這些知識能使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從現象深入到本質,從本質上去理解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另外,這些理論知識也是學習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工具。3、思想教育性。化學所研究的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等內容中蘊藏着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它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我國古代文明發展史,新中國化學工業的飛速發展,我國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科學家們的無私奉獻和探索精神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4、語言專業性。化學用語是國際上統一規定的化學文字,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符號,是進行化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具有簡明直觀、使用方便、能確切表達化學知識和科學涵義等優點。化學用語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學好化學的重要工具。全部化學教學內容都跟化學用語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沒有化學用語,就沒有化學教學。

二、化學學習的原則

學習的原則很多,對化學學習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發展原則一~學習與發展相統一的原則。首先從一定意義上講,化學學習是學習者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隨着新知識的被吸取和同化,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和分化。因此,學習不僅是獲得知識的源泉,也是學生智力和能力發展的先決條件。

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一定智力發展水平和知識準備才能進行有效地學習,反之,如果某學生智力發育不全或知識基礎極差,那麼,儘管與其他學生共同學習,但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以至勞而無功。

第三,要考慮其他學科如數學、物理對化學學習的影響,也就是中學階段數理化等學科組成“知識羣”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如某學生語文、數學和物理學得較好,那麼對化學的學習將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學習動機原則。動機原則有其生理學、心理學和信息論的科學基礎。生理學研究認爲:大腦神經細胞只有在取得一定能量或高度興奮狀態下,才能進行思維活動,才能進行接受信息、組織編碼、貯存信息等綜合記憶活動。心理學研究認爲: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是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前提;是提高學習效率和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內在學習動機的效應是強烈而持久的,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的啓發、引導可使外在動力轉化爲學生的內在動機。對於化學學科的學習動機往往是與生動的化學現象,化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相聯繫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開展從分析化學現象到探索內在規律的思維活動,進而達到能概括、推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那麼學生就會增強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就會更加熱愛化學這一門課,學習化學的效果就會更好。

(三)結構原則。知識結構是指教材中知識之間的聯繫和規律性。對化學學科來說,是指教材中的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本理論和元素化合物之間的聯繫和規律。結構原則要求學習者按認知發展規律去理解和掌握化學學科的基本結構,如教材各章節中的重點、關鍵及本質等。實踐證明?.認知發展的一般程序是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使認識能力不斷提高,使概念內涵不斷精確、深化。在中學化學學習中,強調結構原則,可使學生將繁多的、抽象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有關物質變化的規律性知識加以系統化和結構化,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學習內容。

(四)自學與指導相結合的原則。自學與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反映了教與學的辯證統一的關係。在學習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的自學、觀察、思考、探索、創新和實踐爲主體,教師起組織、啓發、引導和解惑的作用。教師的指導作用應包括引導學生按認知規律去學習,去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隨着時代的發展,自學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據高校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缺乏自學能力,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在中學階段缺乏訓練。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深有體會地指出:“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則能自我探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

(五)手腦並用的原則。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離開了實驗,化學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學生的認知發展來看,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主要來自學生的動手做實驗,動腦筋觀察現象和思考問題。通過實驗操作,強化學生的知覺感受器、動作反應器與大腦神經的聯繫。學生學習化學的成功經驗,就是學生自己動手多做實驗。

(六)有效練習和及時強化的原則。在化學學科中,除了某些知識對某些學生可以一次領悟而長久不忘外,大部分知識需要多次系統複習和練習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對化學來講,許多化學實驗基本技能,如藥品的取用、試管的振盪、反應物的加熱、過濾等,以及基礎知識的應用,都需要經過有效的練習,才能逐步熟練掌握。所謂有效練習,是指與有關知識密切相關,具有思考性、連貫性的作業和練習。及時強化是指複習要及時,及時複習可以儘快地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把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

(七)積極遷移和廣泛應用的原則。遷移是指舊知識對新知識學習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遷移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遷移有正遷移和負遷移。如果影響和作用是積極的、起促進作用的,這種遷移叫正遷移。如果影響和作用是起干擾、消極作用的,這種遷移叫負遷移。在學習中應該充分發揮正遷移的作用,防止負遷移的影響。如果新的知識與經驗同舊的知識與經驗有相似之處,那麼就會有積極的遷移。通過這種遷移作用,學生可以不斷地把自己已學得的知識,積極地應用於新的領域,使學生的學習不斷深化並有所創新。

(八)創新發展原則。創新教育的意義,並不在於使學生在技術上取得多麼大的突破和成就,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產生一種時刻準備接受機遇與挑戰的心態,並在知識經驗與人生體悟中發展成爲志趣。創新的產生依賴於“問題”意識,有疑問才能產生問題,才能引起人們的深思。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衝動。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拘泥於課本,不拘泥於老師,勤于思考,勇於探究,從而爲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具體方法

(一)課前預習,找出問題。所謂課前預習就是在上課前將老師要教的內容預先看一遍。這是不少學生容易忽視的。有的學生認爲,反正老師要講,沒有必要先看,有些內容看不懂,白費工夫。其實,預習是提高聽課、複習、做作業效率的重要前提,它有多方面的好處。一是由於預先知道了新課的主要內容,上課時就能跟着老師的思路聽課,化被動爲主動,避免了思想不集中。二是由於知道了新課的主要內容和難點,就可以有選擇、有重點地記筆記,把精力集中在聽課上,當堂消化教學內容。此外,預習還能提高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對預習中已經弄懂的內容,可以在聽課時向更深更廣的方面聯想,這無疑會提高聽課的效果。而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往往不預習,聽課效果不好,課後複習和做作業困難多、時間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惡性循環。

課前預習必須分清主次,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和章節,可以多花些時間,力求初步理解,容易的課程瀏覽一下即可。上課前最好把預習內容和疑難地方再追憶一次。如果時間很緊,可以大概看一遍要講的內容,建立一個初步的輪廓;如果學習已經比較主動,就可較仔細地閱讀。看一段,想一想;看完一節,總結一下。有些內容不甚懂,可以記下來,或在課本相應的位置做好標記。有什麼心得體會,也可以總結幾句話,這樣初步消化以後再聽課,效果肯定好。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形成自己的預習方法。

(二)專心聽課,手腦並用。一面聚光鏡能把散射的太陽光線集中在一個焦點上,達到較高的溫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處於“散射”狀態,就很難達到熾熱,只有聚精會神,纔有好的聽課效果。要用頑強的毅力去控制自己的思想,排除腦子裏其他問題的干擾,嚴防思想“開小差”。

聽課時應該充分調動大腦的積極性,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並積極思考,多方聯想。善於提出一些爲什麼,又默默回答這些問題。如果回答錯誤,應在筆記本或課本的相應位置上做上標記,課後認真思考,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這樣做,對學習是很有好處的。

聽課不僅是爲了掌握知識,還要模仿老師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學習思考問題的方法。邊聽課邊思考,抓住關鍵,記好筆記。記筆記一方面可以通過多種感官活動—耳聽、眼看、手記,加深對講課內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課後複習的依據,它能把所學的知i只前後聯繫起來,通過大腦的思維活動,歸納整理,形成清晰的思路,組成知識網絡。但是,大多數國中學生還沒有形成聽記並舉的習慣,這時,應把聽放在首位,記是第二位的,逐漸培養並最終做到既聽懂又記好。

記筆記主要是記老師講課的提綱、重點及難點,有時可在課本上標出,以便課後集中力量解決。對老師講述的主要觀點、典型例題,以及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應記下來。

聽課是一種複雜而緊張的腦力勞動,必須使自己的思維、記憶、想象始終保持活躍的狀態,聽記兼顧,手腦並用,努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及時複習,鞏固提高。及時複習,就是指學完一節課後,緊接着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從而加深和鞏固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要掌握知識,減少遺忘,提高學習效率,必須做到“學而時習之”,把握及時複習這一環。同時,複習也是爲下一步獨立作業、培養新的技能所作的知識準備。

課後要及時複習。首先,應該回顧新課的重點內容,結合閱讀課文,獨立思考,有時還要查閱有關的參考資料,使在課堂上尚未弄懂的問題得到解決。其次,抓住新知識的中心問題,對照課本和課堂筆記,與有關的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進一步弄清重要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化學用語的涵義,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第三,對一些需要記住的基本知識和基本事實,例如定義、物質的重要性質等,應儘可能通過理解加以記憶,把理解和記憶結合起來,做到儘快掌握。

複習時應注意科學安排,相似的內容應間隔複習;物質的性質、製法、用途應該以性質爲主線聯繫起來複習,防止孤立地死記硬背;學會對比的方法,相似的概念、物質及其性質應對比複習,抓住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複習課本知識要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過的概念、理論、性質、製法等變爲有用的、活的知識;要重視複習實驗,無論聽課和複習,都不僅要注意實驗現象,還要注意實驗裝置,操作規程以及由現象到本質的分析。通過複習,逐步學會由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法和由一般到個別的演繹法。

(四)科學應考,及時補習。通過對化學成績的考覈和評定,對學生來說,可以督促、引導學生系統地複習功課,鞏固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使學生了解自己學習上的進步與缺陷,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從而增強學習的自覺性。

對老師來說,可以瞭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分析教學中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對待考試必須端正態度,誠實認真,遵守考紀。

考試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沉着冷靜,認真審題,迅速作答;第二,先瀏覽全卷,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本着先易後難,從簡到繁的原則認真答卷;第三,做完後不要急於交卷,要仔細檢查,確保萬無一失;第四,儘量做到書寫工整,步驟完整,卷面整潔。

試卷閱完發回後,不要只看成績,要認真進行答卷分析,認真聽好老師對試卷的講評,找出錯誤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查漏補缺,全面掌握所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