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服務農村報告多篇

服務農村報告多篇

【第1篇】3月農村服務社會實踐報告

20**年*月,按照**大學的安排,我作爲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的一名成員,跟隨服務隊在**村進行了爲期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段社會實踐期間,我無處不感到鄉親們的熱情樸實和村裏孩子們的天真好學。而最讓我感動和欽佩的還是村領導班子兢兢業業的實幹精神。

首先是瞭解我們志願村的大概情況.我們先是與村支書的一次聊天,瞭解到這滿村上下房前屋後,見縫插針栽的可不是一般的樹,那可是咱老百姓的一片不大不小的搖錢樹埃原來早在前幾年村委一班人就商量着要爲老百姓栽一些經濟效益高的果樹,於是他們買來了幾千株柿子樹苗。現在,村裏共有5000多棵現在掛果的柿子樹,平均一棵柿子樹一年就可創利200多元呢!

這些果樹有村裏統一採摘,統一銷售,售後的收入根據各家住房周圍的樹木比例分配到各家各戶,僅此一項就給老百姓增收不少。說到這些周支書的眼睛裏漾出了陣陣喜悅,說到這田間的農作物,他更是激動不已,喜的合不攏嘴了。前年,村委一班人出馬,給村民們聯繫了爲南韓一家公司育種的活計。現在全村的育種田已經達到100多畝,而農民的收入更是因此而上了一個新臺階。

村領導管理有方,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上,其他的方面也是從來都沒有放鬆過。先說這個村裏的治安,村委一班人早就制定了一套村規民約,凡是有違反者,都要照章處罰。村民們都覺得鄰里鄉親吵吵鬧鬧,丟人不說還要受處罰,還得耽誤精力,實在不合算。所以,這個村現在可以說是安寧無事,聽村裏一位老大爺說,村裏這幾年沒有發生過一件刑事案件,民事糾紛也很少,就連鄉親們之間小吵小鬧也很少聽說。村裏對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毫不含糊,就說村裏這十幾條平坦的大街吧,周支書說,以前村裏是一片片的坑窪地,一到下雨天啊,這街上就成了大水塘。19**年開始,村裏決定在全村修十幾條主要街道,以方便村民。以後無論多大的雨都能保證排水暢通了。村裏還十分重視教育的發展,投資三十多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幼兒園和國小。國小校長介紹說,全村學齡期孩子沒有一個輟學或退學的。

還記得剛來村裏的時候,就跟一個同學討論這樣一個問題:農村要發展,依靠什麼?其實說到發展,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首先科學文化不能少。可是要讓一個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農村發展起來,沒有一個過硬的領導班子是如何也辦不到的,說到底還是得靠村裏領導的管理才行。試想一下,沒有村委班子的跑前跑後,怎麼會有蔬菜育種田的出現,假如沒有村委的狠抓治安,村裏秩序亂作一團,穩定尚且辦不到,經濟發展有何從談起?周家村能有今天這種秩序井然,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村民安居樂業的喜氣景象,與村委的管理是直接相關的。

當然,勤勞能幹的農家人,並未因爲目前生活好了,就安於現狀。他們在積極尋找更好的致富路子。從支書自信的表情中,我們看到了希望,而且我國農村也都會象志願村一樣,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導下,在全村黨員幹部的帶領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奔向幸福的明天的。

【第2篇】服務農村教育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已經成爲了莘莘學子們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參加社會實踐也是學生們鍛鍊自己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每年的暑假,各個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到各地開展社會活動,其目的在於讓廣大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我校組織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也緊鑼密鼓的開展起來,我們教育學院的社會實踐點是以革命老區、狀元之鄉而著稱的會寧,在“追憶紅色記憶,服務農村教育” 活動主題的號召下,我們一行十三人並肩合作,團結一致。在這短短的十幾天裏,開展了系統有序的課堂教學,種類繁多的藝術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藝聯歡。得到了校長、老師、家長和學生們的一致好評,艱苦的執教生活給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

一、隆重感人的歡迎場面

考試剛剛結束的第二天,我們就急不可待的收拾好行李坐上了開往會寧的大巴車。曾經的革命聖地,現如今有是全國出名的大學聯考狀元縣,這給我們一個費解的問題,對於如此貧窮的地方爲什麼會造就教育上的奇蹟?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着。經過三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後終於到了我們的目的地——會寧縣柴家門村雞兒咀雞兒國小。雞兒國小坐落在311國道旁,始建於1915年,附屬於雞兒中學,後來由會寧縣、鄉政府撥款建設,在2003年九月搬入新址,成爲獨立的國小,佔地13162平方米,校舍面積775平方米。雞兒國小--很特別的名字,一眼看去就讓人心生憐愛。 透過車窗就看到一羣孩子站在學校門口等候我們,還沒有下車就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興奮和喜悅掛在他們稚嫩的笑臉上,但又流露出羞澀,互相推搡着,想湊上前看看他們新來的老師卻又把身旁的同學推到前面。在他們崇拜目光的注視下,我突然感覺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下了車,校長熱情的接待的和我們打招呼,並安排學生幫我們擡行李,孩子們惶恐羞澀的神情一掃而空繼而一哄而上的來幫我們提行李包,看着這些稚氣純樸而又身材弱小的孩子,真的讓人既心疼又心酸。

二、日常生活,苦中作樂

初到學校,情景要比我們想象的好,整齊的校舍,校園內也有些綠色,更可喜的是還種着花草。可是等到我們口渴時不得不喝窖水時才發覺條件的艱苦,這兒長年不下雨,政府每半年給他們送一次水,可想而知放半年的水都成了什麼模樣,打上來的水還有好多的枯枝敗葉和小蟲子,隊員們都不喝,還不到一天就口乾舌燥,鼻孔冒煙了。沒辦法也就放些茶葉和冰糖捏着鼻子喝下了。我真怕這“內容豐富”的水會讓我們拉肚子,可奇怪的是大家還都沒有事。因爲水這麼珍貴,在蘭州三兩天就洗頭的習慣也不得不改,下鄉十幾天一共洗了兩次頭,髒的都打了卷。剛見到孩子們時老覺得他們太不講究衛生,一個個蓬頭垢面,現在看看自己,會心一笑自己也可以這麼邋遢的。衣服就更“捨不得”洗了,是穿上幾天覺得噁心的不行,實在是穿不下去就放上兩天再穿上,突然覺得不是那麼髒了。一日三餐也和學校有很大的差別,早上就吃餅子和鹹菜,中午和下午老是炒拉條和炒麪片,不明真相的或許以爲我們的生活都到小康水平了呢,我們一天兩頓的以拉條充飢,以致於到了蘭州還不能聽到“拉條”這字呢。可是這些與我們學生的生活可就是天壤之別了,他們大都離學校很遠,早上五點多就要翻山越嶺的往學校趕。中午只有兩個小時根本來不及回家吃飯,餓了就吃早上帶來的饅頭,渴了就打窖裏的水。看到這些我們心裏真的像打翻了五味瓶,中午吃完飯,我們幾個都要到教室去看望在校同學,分給他們些我們帶去以改善生活的零食。條件雖艱苦可是大家在一起玩的很開心。飯桌上都是搶着吃。說說笑笑像一個家庭那樣溫馨。每天下午吃過飯,石教練(石雙燕)都會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排練舞蹈,時間緊迫,舞蹈又比較複雜,對我們這些沒有一點舞蹈基本功的人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雖然很苦很累,但我們卻過得特開心,跳舞時大家更是醜態百出,要是有哪個倒黴蛋做錯了動作就會被石教練拉出來單獨訓練,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這種毫無挖苦發自內心的笑把大家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但我們充分踐行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耕耘一份甜”這句話,每天兩個多小時的勤學苦練終於使我們能跟上了音樂的節奏而“翩翩起舞”了。

三、心得體會

大學是個小社會,而社會卻是個大學堂,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深刻意識到了“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的含義。

【第3篇】農村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服務業是指服務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多環節發展起來的一大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農、林、牧、漁服務業;二是鄉鎮企業口徑下除農林牧漁業、採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以外的所有產業;三是農村公共服務業。發展農村服務業是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繁榮農村、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農村服務業作爲農村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繁榮和發展對拉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人都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村服務體系,必將大大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爲深入探究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子,我們先後深入到莘縣、冠縣、茌平的部分鄉鎮、市場和養殖戶,採取與有關專家、部門領導和種養殖業主座談討論、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調查瞭解,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探討,現就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市農村服務業現狀

近年來,我市以農村第三產業爲主體的農村服務業迅速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 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們全面落實中央和省農業農村政策,不斷加大惠農措施,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連續4年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4年成兩位數增長,確保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截至目前,我市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243.7萬畝,21種食品通過綠色認證,綠色食品單科生產基地面積36餘萬畝;81個無公害農產品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140餘萬畝,多個農產品品牌已打入日、韓、歐洲市場。本屆奧運會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業被列爲定點奧運食品供應單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業取得進京資格。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緊緊圍繞糧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龍頭企業和專業生產基地,對農產品實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708家,年銷售收入 在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8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4家,市級龍頭企業87家,龍頭企業帶動原料生產基地面積擴大到340餘萬畝。龍頭企業總資產達225.4億元,固定資產總值爲113.97億元,銷售總收入達230.54億元,帶動農戶134.9萬戶,帶動基地農民增加收入15.4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9.93萬人。

(三)農村服務業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村服務業日趨完善,投資主體逐步壯大,並在行業之間相互滲透。全市現有大型蔬菜瓜果批發市場86處,年交易量1000萬噸,交易額100億元。自20xx年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來,全市共建農家店4084家,現已覆蓋全市90%的鄉鎮駐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羣衆達360多萬人。

(四)農村合作經濟獲得長足發展。我市立足資源優勢,注重特色產業的培育,並把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經濟與培植農產品加工專業戶、專業村、專業生產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糧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項目,着力形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目前全市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95個,並且很好的發揮了農民與市場、農民與技術、農民與政府的橋樑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準、產銷渠道暢,農副產品就地轉化比例明顯提高,增強了駕馭市場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五)、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經建立起了較爲完善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縣鄉共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317個,科技服務網絡已達485家,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達3424人,市農業綜合檢測中心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通過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全市已有20xx名科技特派員和24個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代表奔赴農村科技第一線,帶動農戶40多萬戶,實施工程項目408個,實現經濟效益6億多元,有效的促進了科學技術與農村經濟的結合。

二、現階段農村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村服務業,儘管近年來已經有所發展,但是發展農村服務業的思路還不夠明確,體制、機制、政策等還沒有完全配套,傳統服務產業仍是帶動農村服務業的主要力量,總量增長緩慢、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服務業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的、低水平的交通運輸業、商業、餐飲業等領域,企業規模偏小,專業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有限,使農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長緩慢。同樣我市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但由於龍頭企業不足,中介組織偏少,品牌開發不夠;農副產品科技含量低、標準化生產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農副產品檢測手段落後,檢測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影響了我市優質農副產品進入各大城市市場及高檔超市進行銷售,導致資源優勢難以轉變爲經濟優勢。

2、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結構不合理。我國農村服務業歷來重視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銷售和農業技術推廣等生產性服務,而嚴重忽視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建立和市場信息發佈等經營性服務。而且由於長期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基本處於自然發展狀態。這樣的狀態,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難以取得農村服務業自身的發展,會成爲解決“三農”問題的瓶頸。

3、農產品批發市場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管理規範化程度較低,多數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場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務;二是市場硬件設施不完善,普遍缺少農藥殘留檢測設備、微機聯網、先進計量器具和先進的信息連接發佈平臺;三是市場交易者經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入場交易的買方多爲個體農戶或農戶自主形成的聯合體,外地大客商、知名農產品企業少;四是交易產品以原產品和初級產品爲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在數量、素質和結構上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從行業分佈上看,從事種植、養殖等生產週期較長等行業的人才較多,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農產品流通人才、農村經濟人、專業合作經濟帶頭人和協會帶頭人相對較少。

5、農村服務業規模小、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抵禦風險能力低。據調查,我市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服務業組織是農戶依託一些種養業大戶發展起來或是同業聯合組成的,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不能形成規模,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業務範圍僅侷限在一個鄉鎮或一個縣的經濟區域內,缺少同類組織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聯合;專業類型主要集中在經濟效益較低的種植、養殖業等方面,很少涉足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等領域,導致農村服務業組織服務功能弱,內部約束機制及抵禦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薄弱。再加上人們品牌意識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優質產品不能實現優價,有的甚至靠貼牌纔有銷路等等,大大制約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不斷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爲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我市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生產量大。截止到20xx年底,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455.54萬噸、棉花9.2萬噸、蔬菜(含瓜果)951.63萬噸、肉禽蛋水產品215.16萬噸,農產品豐產豐收既滿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產消費的需求,也爲全省、全國做出了突出貢獻。隨着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國際國內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生物能源等行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費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農產品價格上漲趨勢將保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這是我們加快農業發展的絕好機遇。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於我市農產品大路貨多,名優產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種多,專用品種少;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精深加工產品更少;還有人多地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直沒有解決農業生產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問題,要素沒能夠充分自由地流動,也不利於農業規模化經營;再加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病蟲害侵襲頻繁以及自然災害影響等原因,惠農政策的好處、物價上漲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與農民打工和其他行業收入比,比較效益還是明顯下降。因此,發展農村服務業已經成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和歷史 必然。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立足市情,把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作爲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現根據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和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現狀,就進一步加快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上下聯動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市已經進入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從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出發,大力推進農村服務業發展。一要認真宣傳發展農村服務業的必要性、可行性,統一廣大幹部羣衆的思想認識,營造上下聯動的發展氛圍;二要在市、縣、鄉三級政府建立農村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考覈機制,特別是各鄉鎮要把主要職能放在搞好農村服務業發展上,要像抓工業、上項目那樣抓好農村服務業建設;三要構築農村服務業發展平臺,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儘量縮小農村服務業與城市服務業之間的差距,爲全面提高我市現代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創造有利條件;四鼓勵多種經濟成分投資、參與我市農村服務業,增加總量,提高質量,促進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二)抓緊制訂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要使農村服務業得到合理佈局和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科學規劃,要牢固樹立“以工補農、以農促工”的發展理念,按照“抓二帶一促三”與“抓三帶一促二”相結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點、合理佈局的原則,有計劃地在全市建設了一批糧、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種子等優勢產品、特色產品和綠色產品的生產基地。在搞好一定區域內農業經濟綜合開發的同時,重點抓好幾個主導產業,特別要把一種或幾種產品做大做強,切實做到批量大、質量好、貨源穩,有利於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利於創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帶和產業羣。要立足於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積極實施品牌興農工程,引導廣大農戶參與到農產品商標註冊和品牌認證中來,實行品牌化經營,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優質品牌,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叫響“**特產”口號;要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按造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標準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對已建立起的243.7萬畝標準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檔案,確保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全部嚴格實施標準化,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

(三)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要大力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鼓勵分散的農戶結成合作社與各類龍頭企業進行交易,切實解決分戶經營與統一市場對接問題,讓農民進入到農副產品的加工和銷售領域,使合作社的產品直接進入超市等銷售網絡,從而讓農民分享到二、三產業的利潤,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真正成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要以種植、養殖優勢爲基礎,着力拉長貯存、加工、運輸、銷售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產業效益。積極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農村種養大戶、農業技術人員等牽頭創辦各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按造“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以農產品生產和營銷專業戶爲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要積極鼓勵依託農村販銷大戶、經紀人和生產大戶、各類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農村現代生產經營主體,以及農業技術推廣、供銷等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利用各自的優勢組建專業合作社,並在其中選擇和培育一批優勢明顯、運行規範、帶動輻射作用大、市場品牌叫得響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爲示範單位,在買、賣、銷、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參加農業合作組織帶來的好處。

(四)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和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矛盾的必然選擇。圍繞我市農副產品資源優勢,要着力加強農副產品加工業。一是大力發展畜禽產品加工業,帶動雞、牛、羊、豬等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使資源優勢轉變爲經濟優勢;二是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業,鞏固和發展我市全國糧食基地優勢,提高糧食生產效益;三是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帶動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設;四是大力發展林果加工業,進一步提高林果產品的附加值。與此同時,要積極引導龍頭企業採取建立風險基金、制訂最低收購保護價、按農戶出售產品的數量適當返還利潤等多種方式,與基地和農戶簽訂服務和購銷合同,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的發展目標。要不斷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爲目標,努力探索“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機制,拓展農業功能,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發展一批產業關聯大、帶動輻射面廣、精加工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着力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把龍頭企業的第一生產車間延伸到農村一線,實現企業技術、資金優勢與農村勞動力、土地資源的有機結合。

(五)抓好市場建設。按造“內建市場、外設窗口”的原則,繼續加大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市場基礎功能配置。在農產品主產區、傳統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鎮駐地,建成大量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和專業市場,通過鄉鎮農貿市場、大宗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農產品專業市場和城市綜合農貿市場的建設,形成較爲完善的市縣鄉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集散功能強、輻射面廣、面向全省乃至全國的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讓農產品貨暢其流、實現增值。繼續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縣城和中心城鎮爲重點,以連鎖超市、便利店爲主要流通業態,形成以城區店爲龍頭、鄉鎮店爲骨幹、村級店爲基礎的新型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促進農村地區流通設施升級,構建適應農民需求的生活服務體系,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建立覆蓋鄉村、服務規範的新型流通服務網絡,形成集科技服務、信息交流、消費服務、文體娛樂、醫療服務、宣傳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進一步提高農村服務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我市區位、交通和特色產業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構建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網絡等功能在內的現代物流體系,使我市農副產品真正實現“物盡所值、貨暢其流”。

(六)切實發揮政府在農村服務業發展的主體作用。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多,農民收入低,城鄉差距長期存在是我們的一大特點。要按照各級政府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擴大服務供給,逐步提高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社會滿意度,爲各類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的要求。一是要繼續加強農村通訊和“路水電氣醫學”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產品流通設施和消費品市場建設,促進城市商業向農村延伸。二是要依託和利用現有供銷、農技、中國小信息化工程和黨員遠程教育網絡等便捷、通暢的信息通道,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延伸信息服務範圍,推動城市技術、信息、指示燈願向農村傳遞,構建農業信息網絡,爲農民提供包括技術、信息、加工、運輸等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過程配套服務。三是要突出抓好農民職業技術培訓、培育發展勞務市場和中介組織,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小城鎮、大中城市和國外轉移的步伐,實現由本鄉本土向縣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體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掙錢向回鄉創業的轉變。要規範勞動者、企業和市場中介組織的市場行爲,進一步打響**勞務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聯通市、縣、鄉三級的畜禽、農作物病蟲害監控防治體系,確保農副產品生產安全。要整合技術服務資源,將全市農業、畜牧、林業、科技等部門的技術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發揮整體優勢。要進一步健全檢驗檢測體系,整合各級各類檢驗檢測設備的力量,建立農業、畜牧、質檢等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重點蔬菜、畜禽、林果生產區建立快速檢測點,實現農副產品生產、運輸、加工各個環節全過程、無縫隙檢驗檢測,確保農副產品的優質、安全。

(七)、培養現代服務業人才。發展農村服務業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視培養適應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及時調整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結構,爲現代服務業多培養適用人才。以“全面提升農民素質工程”和“陽光工程”爲重點,制定農民培訓規劃,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培育新型農民,爲現代化農業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發現、培養並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闖勁、重實幹的農村服務業的業務骨幹, 吸引服務業人才向產前產後集聚, 從而帶動農村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第4篇】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如何發揮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銀監部門關注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擬從爲“三農”服務的要求來探討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問題。

一、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歷程及其評價

我國農村信用社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農村信用社組建和發展階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質。二是反覆和停滯階段(1959-1980)。農村信用社下放給社隊,成爲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籌資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農行代管階段(1980-1996)。信用社歸農行管理,兩套編制,兩本賬薄。農村基層信用社入股組建縣聯社,信用社與縣聯社爲兩級法人體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脫離農行,開始恢復合作金融性質。1996年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農村信用社正式脫離與農業銀行的行政隸屬關係,逐步改變爲“農民自願入股,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爲社員服務”的合作金融組織,並由中國人民銀行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理順外部關係、明晰產權、強化內部管理的改革。

從1996年以來迄今爲止的改革實踐看,我國信用社有三種形式:農村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用合作社。儘管農村信用社經過一系列改革,但無論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合作制銀行,還是信用合作社,離完善的產權制度仍有一定距離。縣聯社統一法人形式,沿襲了原有的信用社產權結構特徵,仍存在所有權缺位的問題,民主管理有名無實,成立縣聯社統一法人,使信用社離農民越來越遠,對信用社的參與程度越來越低。在信用社擴大規模和信貸業務高度專業化以後,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難以實現。在省聯社與縣聯社之間,在組織形式上,省聯社是行業自律組織,承擔着規範與管理縣聯社的職責,而實際上,縣聯社是省聯社的股東,作爲一級法人,它有合法經營的自主權,省聯社對縣聯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會出現縣聯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東所佔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東尤其是政府股份佔較大比例,可能造成內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對信用社的行政干預,爲信用社偏離其經營目標埋下了隱患。合作制銀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合作制中,自然人股東多,股本小,農民的無知和對合作社的不關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無法落實。而且,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使大股東也沒有對合作銀行的實際支配權,而成了行長說了算。

二、農村信用社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農信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與信用社的關係從行政干預到對其負責。

農村信用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於落實管理責任,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幫助農村信用社改善經營和發展業務;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後,直接承擔了信用社的盈虧責任,這樣,地方政府會加大打擊逃廢信用社債務行爲的力度。這樣,就能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地方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事實上,由於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和支持信用社的發展,各地紛紛出臺了支持本地信用社發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經營狀況開始得到改善。

2、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的建立有利於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經濟發達地區,二三產業迅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就業的比重都日趨下降,農村信用社作爲一種合作金融組織,逐漸失去了服務對象。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及民營企業發展所需資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滿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成爲農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縣聯社統一法人後,能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農村信用社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農村信用社加強了管理,節約了成本和費用,資金調節能力增強,業務範圍得到擴展。同時,由於稅收減少及一些優惠政策的實行(無息再貸款,呆壞賬分期進入成本覈銷,成立信用社風險補償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強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授信額度增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所需的較大額度的資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滿足;由於統一法人後,縣聯社統一提取準備金,統一覈銷呆壞賬,過去的風險社支付壓力減小,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響

1、農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發展的需要使其偏離合作金融方向。

我國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資金投入不足,資金回報率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總的方向就是要增加農村資金投入,建立爲農村經濟發展的完善的金融體系。信用社作爲農民的金融合作組織,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承擔着爲農業、農民、農村服務的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農業是弱質產業,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 風險都很大,比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資金大量投入農業,必然造成資金回報率低、回收難。信用社改革後,成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信用社自身的發展無論從其本身吸收股本、擴大規模,還是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經營風險來看,都不願意把大量資金投入農業領域。所以,農村信用社有着烈的離農傾向。出現了中央要支農、地方要發展、監管部門要防範風險、農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資金非農化傾向。

目前,我國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農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資產,虧損嚴重,資不抵債。鑑於信用社經營資產不良狀態,沒有人願意入股。而且,落後地區的農民相當貧困,很少有貨幣財產,靠他們入股集資,是達不到開辦農信社的標準的。落後地區,有錢的人不需貸款,不願意入股信用合作社;無錢的人想貸款但沒有錢入股。這就決定了農村信用社的資金籌集只有走股金資本化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補充資本金,維持信用社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出現了合作金融的性質與股金資本化之間的矛盾。在資金的運用上,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縣聯社與基層社的權力配置發生了變化,基層社的經營自主權變小了,原來,基層社可以根據本地情況,確實貸款的對象、期限與額度,現在,受到縣聯社的制約,對要地急需資金的農戶和經濟組織難以及時給予支持。基層社的貸款授權一般在10萬元以下,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最多也不超過5萬元,對最大的一宗客戶貸款餘額不得超過信用社資本總額的30%。那些最缺資金的農戶和企業得不到及時的資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資金籌集與使用都有非農化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導致行政干預信用社發展。

省級人民政府要堅持政企分開的原則,對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預信用社的具體業務和經營活動,不把對信用社的管理權下放給地(市)、縣、鄉政府。實際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權的情況下,信用社的人事權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證其不對信用社進行干預是非常困難的,農村信用社很容易成爲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輪虧損及金融風險無法避免。目前,我國各級地方政府財政吃緊,債務纏身,所以,大有挖東牆補西牆之勢,儘管他們也知道信用社的虧損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單,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麼多,畢竟發展是第一要務,不投資哪來發展?哪來gdp增長?而且,在當地出現社會穩定問題時,就更管不了將來的虧損,將來的問題只有留待將來慢慢去解決,他們必須利用手中的權力來解決目前的問題。在經濟發達地區,財政狀況要好些,籌集資金也相對容易,這些問題還不明顯,但在落後地區、貧困地區就十分嚴重,因爲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資金外,地方政府沒有別的渠道來解決燃眉之急。

三、以服務“三農”爲導向,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

農村信用社作爲由廣大農民羣衆自願入股組成的金融組織,根在農村,在農民。解決好“三農”問題,既是農村信用社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又是黨和國家賦予農村信用社的重要社會職責。50多年來,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今已成爲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繫農民最好的金融紐帶,成爲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必須把自身發展同做好支農工作、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居民非農化、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新情況結合起來,依託政府組織,發揮自身優勢,找準支農着力點,創造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點。

(一)轉換農村信用社的營銷理念,積極探索爲“三農”服務的新方式。

近年來,農村信用社發展較好的省份的共同點在於,在經營中能真正立足於“三農”,端正經營方向,對支農方式進行創新,積極拓展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空間。各地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要求選擇不同的服務方式,因地制宜地確定各地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投向、貸款方式、對農戶的授信額度,積極探索金融支持農村生產力發展和爲廣大羣衆根本利益服務的新方式。首先,應該準確把握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按照優先“三農”的原則有效配置信貸資產。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應優先用於滿足農民種養業的有效資金需求,剩餘資金主要用於支持農民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等多種經營活動,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有富餘的,可適度支持轄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品有銷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業。其次,要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變化的新特點,制定分類指導措施,創新支持方式。如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種養大戶、品牌農業、產業化組織、個私經濟組織,可以分別實行支農信貸卡、聯保貸款、一次性貸款授信、評優授信等方式,確保信貸支農。第三,應根據經濟變化的新需求,強化服務功能。如創新貸款品種、增加服務手段、轉變服務方式、提供市場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機制障礙。通過加快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的改革,確保內部機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過建立約束與激勵機制、內控機制、創新信貸管理機制等,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服務效益、管理效益和經營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二)立足於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業務創新和內部管理的突破。

1、要繼續重點發展傳統業務。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人緣、地緣、點多面廣的優勢,實行全員營銷。狠抓存款,壯大資金實力。盤活貸款存量,創新貸款業務。堅持走以“農”爲本,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農業產業發展的“特色”路線。

2、要在拓展中間業務方面尋求突破。進一步增強和完善信用社服務功能,充分發揮信用社在農村和城區的網點優勢,積極爭取開辦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委託業務和代收代付業務,有計劃、有系統地開展宣傳營銷活動,向社會推介服務項目和業務品種。加快農村信用社電子化建設,形成完備的支付交易結算系統和金融信息系統,爲中間業務發展創造技術和信息條件。

3、要在加強內控建設與執行方面有質的轉變。要強化內部控制措施,使內控真正成爲農信社內部管理的重要環節。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權代表——農村信用社分散股東的代理者——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是一個專家化的羣體,代表農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資者行使資本經營權或所有權,一是有能力參與公司治理,可以克服農村信用社衆多單個自然人股東行權能力不足或無行權能力的問題;二是機構投資者集農村信用社衆多小額投資者的資本,股權集中度較高,也具備參與農村信用社治理的條件。因此,可以認爲,農村信用社領域機構投資者的出現,將是農村信用社內部治理的歷史性轉折。

(三)做大作強農村信用社必須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確發展思路,加快縣域和農村經濟發展。應從區域優勢、資源優勢、比較優勢着眼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綠色農業,支持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拉長農村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壯大農村經濟。從發展生態旅遊業,支持小城鎮建設入手。引導農村信用社資金與農業科技、市場信息相結合,爲農村信用社資金投放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二是要積極支持農村信用社做好增資擴股和壯大資金實力工作。地方政府應加強協調和指導,出臺相應措施,引導和鼓勵農民、城鎮居民、工商企業、民營資本等民間資本投資農村信用社,以不斷擴大農村信用社資金實力,爲加大信貸“支農”力度提供資金保障。

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設良好的信用環境。要把信用環境納入打造誠信政府這一系統工程,像抓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工程那樣,積極推動創安工作,深入開展創建信用鄉(鎮)、信用村活動。把打擊逃廢債務、保護債權納入創建農村信用工程,凡涉及到農村信用社債權的企業改制,相關農村信用社要參與企業改制全過程,防止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懸空金融債權。要抓住源頭治理,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協助農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組貸款和縣直單位幹部職工的逾期拖欠貸款,對蓄意不還的“釘子戶”進行懲戒,以良好的信用環境爲縣域金融保駕護航。

【第5篇】農村居民醫療服務調查報告

一、調查基本情況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2、99%的農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戶中, 只有1戶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爲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爲重點,33%的人認爲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爲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爲重點。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願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願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衛生室,44%是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9、43%的人認爲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爲不難,6%的人選擇說不清楚。認爲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爲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爲不貴,9%的選擇說不清楚。認爲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戶因家人得病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範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裏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爲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衛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爲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4、村衛生室及私人診所的醫療服務水平低。所調查的100戶中,有51%的農戶患病選擇經常就診村衛生室或私人診所。在這些醫療單位中,規模小、設備簡陋、藥品種類少。醫生的文化素質低,難以滿足農民就醫需要。在80年代以前從業的人員中,很多都是集體經濟時期的赤腳醫生,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普遍較低。

5、醫務人員的素質差。調查顯示患大病的農戶有超過50%的人給醫生送過紅包,部分定點醫院的醫生服務態度欠佳也是農民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們建議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

1、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體現政府爲民辦實事的誠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維繫全市農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羣衆歡迎,能否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關鍵是我們的工作能否得到羣衆的認可和信任。從調查情況看,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的投入,各級人民政府應按照中央有關文件要求,逐步加大對農村衛生醫療的投入力度,加強基礎醫療,這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政府要切實承擔起組織和資金支持的責任。沒有政府出面組織,合作醫療就會失去組織基礎,政府的適當(根據財政支付能力)資金支持能夠對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產生很大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2、及時調整補償標準,擴大報銷範圍。以收定支、量入爲出、逐步調整、保障適度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標準確定的基本原則。從調查資料分析,報銷比例低是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研究,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使基金既不沉澱過多,也不出現透支,提高農民受益程度。

4、逐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方便參保農民就醫。在全市依據一定標準確定一批定點醫療機構,並根據成熟一家擴大一家的原則,逐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覆蓋面,參保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方便參保農民就醫。

5、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服務模式改革。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辦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加強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建設,逐步配套必要的醫療衛生設備,合理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改進鄉村衛生機構服務模式,加快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

6、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鼓勵優秀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衛生院工作,提高現有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能,特別是要加強市、鄉、村衛生機構縱向業務合作,不斷提高鄉、村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更多村民能在鄉、村就診醫治,既降低了醫療成本,又能保證村民及時就醫,努力做到讓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疑難重病不出縣,從而減少農民羣衆醫療費用負擔。

7、進一步完善藥品採購制度,切實降低農村藥品價格。從調查看,醫療支出已經成爲農村居民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在全部調查農戶中,醫療支出占人均純收入的 7%。儘管經過幾次醫改,藥價幾度下調,但高昂的醫藥費用仍是農民進醫院道路上的首要障礙。因此,加強農村藥品監管,平抑農村藥價,是當前農村衛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加強監督、檢查,糾正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使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以醫德醫風取信於民,服務於民,切實維護參合農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讓利於農民,讓困難羣衆也能看得起病。最大限度降低藥價,更大限度地讓利於農民。

8、繼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控制不合理醫藥費用,減輕羣衆負擔。狠剎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紅包、開單提成、亂收費等違規行爲,加強對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的監管,全面落實糾風工作責任制。嚴肅查處違背職業道德,違反法律法規,損害羣衆利益的行爲。強化醫德醫風教育,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學習業內先進模範人物的高尚品質和道德情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廣泛開展衛生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充分運用輿論引導,自覺接受社會和羣衆監督,有效促進醫德醫風建設,爲衛生改革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9、可以對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貧農戶實行醫療補貼。

10、多渠道、多方面增加農民的收入,用發展的方式解決農民看病貴的問題。

【第6篇】農村黨員爲民服務工作報告

金秋時節,獼猴桃標準化示範園就像綠色的地毯從腳下伸向遠方,被冠以“vc”之王諸多美譽的獼猴桃在這裏已結出豐碩的果實,成爲當地羣衆致富的“金蛋蛋”。

紅星村黨總支書記說:“全村50多名黨員帶頭髮展獼猴桃,去年全村人均種植獼猴桃1.5畝,人均純收入達到9680元,今年村上的獼猴桃又是一個豐收年”。

爲了培育一批發展本領強、致富能力強的農民黨員隊伍,以“十百千萬”示範推進工程爲載體,已使1200多名農村黨員脫穎而出,成爲當地羣衆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該縣通過政策、項目、資金等幫扶,先後創建金渠鎮紅星村等一類村黨組織4個。

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在農村基層黨組織中廣泛開展“創建村級黨組織科技致富示範基地”活動,全縣創建農村黨組織科技致富示範基地20個,輻射帶動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羣衆調結構、抓產業、促增收。

他們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平臺的作用,把鄉土人才、產業大戶、農村能人等培養成黨員,把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全縣123個村級黨組織共培養黨員科技致富帶頭人1230名。

每個黨員科技致富帶頭人帶動10戶農戶實現科技致富,帶領全村農民掌握2至3門實用技術,全力幫助和引導發展“一村一品”優勢產業。

使全縣獼猴桃、大櫻桃、草莓、個體私營經濟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農民增收渠道明顯拓寬,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在村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帶動下,今年該縣獼猴桃總面積可達到24.7萬畝,年產值將超過6.8億元,農民人均獼猴桃收入有望超過3400元。

【第7篇】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情況調研報告

xx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強調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把握,是當前指導我們開展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牢固樹立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就是以人爲本、統籌城鄉發展。以人爲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籌城鄉發展作爲科學發展觀中的 “五個統籌”之首,在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中無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礎性的意義。要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當務之急就是要通過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消除城鄉差距,率先走出一條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鄉互動發展的新路子。大力推進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強交通運輸工作,推動農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務水平,滿足廣大農民羣衆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後旗交通運輸局遵照中共通遼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結合我旗交通運輸實際,圍繞“政府公共服務如何向農村牧區延伸”這一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方式採取實地考察、走訪座談及對相關材料分析等方式。現將調研報告彙報如下。

一、科左後旗交通運輸概況及農村牧區公路公共服務現狀

目前,我旗公路的路網構成是:2條高速公路長春至深圳高速公路(東線),境內總里程44.551公里,通遼-赤峯高速公路,境內總里程29.93公里;2條國道(g304)丹東-霍林河、(g203)明水-瀋陽,總里程1092.786公里;1條省道(s305)金寶屯-阜新,總里程157.733公里;4條縣道(甘朝線、查甘線、通庫線、通阿線),總里程312.358公里,有路面里程295.6公里,均爲三四級公路,另有1座大橋,1座中橋,4座小橋,83道涵洞;30條鄉道,總里程783.90公里,有路面里程爲721.84公里,均爲三四級公路,另有1座大橋,155道涵洞;157條村道,總里程xx.796公里,有路面里程爲1947.73公里,均爲四級公路,另有9座小橋,254道涵洞。從總體情況看,目前全旗公路長期由於投資不足,個別路線超過使用年限,公路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弱,致使有些路面損壞嚴重,不同程度影響和制約着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存在問題

1、交通運輸供給能力不足,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總量不足,運網密度較小,通達深度不夠,技術層次不高;總體運輸能力對交通運輸需求發展的儲備較小,繁忙通道運力不足,高峯時期犧牲服務質量保運量的情況明顯。具體表現在:

(1)農村公路客運站嚴重不足。根據xx年統計,我旗境內共有客運班線119條,客運班次179班次,客運班車173臺輛,共設客運站13個,涉及12個鄉鎮蘇木,262個行政村,年運輸量1111班次,旅客週轉量52921萬人公里,貨運量1105萬噸,貨動週轉量67692萬噸公里。

(2) 偏遠落後地區運網密度較小,雖然截止xx年底理論上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工程,但是由於撤鄉並鎮導致一些村屯並未能實現村村通,也從此失去了村村通的機會。

(3) 通達深度不夠,村村通砂石路,鄉鄉通油路並未能實現全旗各蘇木鄉鎮和行政村全部通達或通暢,目前,我旗境內農村公路中等外無路面公路有139.88公里。

【第8篇】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調研報告

摘要農業作爲我國重要的三大產業之一,再我國國民名經濟的發展中有着重要的主導作用,它是實現另外兩大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爲了促進農業的發展,國家採取政策及時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大力實施“三農”政策,以保證農業的順利發展。但是在三農政策實施的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着農業經濟的發展,而農村信用合作社在三農政策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銀行、三農、途徑

“三農”指的是農村、農業和農民,由於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農問題能否有效地解決關係着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解決各地區的三農問題需要各地部門的共同合作才能實現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商業銀行)作爲當地的金融機構,應該發揮本身的經濟職能,以更好的開展服務“三農”的工作。

一、“三農”問題阻礙農業發展

三農問題的解決關係着我國經濟發展的全局,其包含了很多複雜的內容,解決好三農 問題必須要對它有深刻的瞭解,這樣纔能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從根本上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爲我國的國民經濟打下良好的發展基礎。下面具體分析我國所面臨的“三農”的含義:

(1)農村問題。農村問題主要指的是農村戶口、農村經濟和農村土地問題。目前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農村人口統計不清楚,戶籍制度的實施工作效果不理想,使得很多農民的戶口定位不準確。而農村經濟方面,由於地理位置存在差異,交通的不發達,以及市場的狹窄等原因造成農村地方經濟發展緩慢,造成城鄉經濟差距逐漸增大,最終出現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土地使用權則關係到農民的正常生活情況,一些偏僻地區缺乏管理分配意識,對我國的土地分配製度不熟悉,使得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削弱了農民建設農村的積極性。

(2)農民問題。農民問題具體表現在農民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和經濟負擔過重兩大個方面。我國多數農民存在着文盲的現象,缺乏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帶來的問題是農民活動的不科學性,農民在進行農作物種植時不能很好的利用農業知識來進行農作物的培養,這就影響了正常的收穫產量。其次,文化素質的缺乏使得農民的勞動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近年來“農民工熱潮”不斷出現,大多數農民放棄農業生產轉向城市打工,大量的農業勞動力外流,這將會影響到各地區的農業發展。而農民打工所掙到的錢一般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是繁重的經濟負擔。

(3)農業問題。農業問題是一個比較綜合的經濟問題,反映農業問題的主要對象是農業設備、農業投資、農業產品等等。沒有先進的生產設備,給農業生產過程帶來了較大的阻礙,很多地區的農民儘管有着較多的土地,但是因爲勞動力有限,無法實現具體的播種生產。而政府對地區農業的經濟投入較少,使得農民對於農業的資金投入變多,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當農民們結束了播種種植後還要面臨農產品的處理問題,目前農副產品再市場上的價格處於低價位階段,很多農產品的實際價值被貶低,農民進行農業種植所投入的成本(如:肥料、種子、收割等費用)不能夠完全收回來。

“三農”問題是我國農業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所在,三大問題能否順利的解決,直接影響着我國的農業經濟情況。這就需要各地政府積極配合農業部門從技術、資金、勞動力等方面給予農民們足夠的支持,充分調動農民們投入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二、農村信用合作社優點多

農村信用合作社屬於銀行類的金融機構,是經過中國人民銀行審覈批准後建立的,它是由部分社員入股組成且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因爲經過國家金融部門的審覈,因而具有合法性,在經濟活動中是受到法律的保護的。其業務包括了存款、取款、貸款和轉賬等主要業務。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業務對象是一些農業生產者和小商品生產者,其經濟業務額一般都是零散、小數額、小規模進行。作爲銀行類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有有着自己獨特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1)集資成立,農村合作信用社是由農民和農村的或其他人員共同集資成立的,其主要宗旨是爲了幫助農民進行農業生產以及解決農業上的資金需要,這對於農業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2)管理民主,農村合作信用社的管理人員多數是由農民們進行民主選舉,然後決定管理人員的分配,且以對社員負責爲首要原則,這就保證了社內的資金使用能夠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避免資金流失。(3)來源廣泛,信用社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依靠合作社成員所繳納的股金、社內積累的資金以及從外面吸收到的存款等等。廣闊的資金來源能夠確保這一金融機構順利運行,避免出現資金週轉不暢而導致機構虧損。(4)手續便捷,由於使用合作社資金或者辦理相關業務的成員都是合作社成員,因此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的手續就比較簡單快捷,只需要進行簡單的註冊登記就可以進行存款或者取款,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農村合作信用社在近年來再我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着越來與重要的作用,根據一組農村民意調查顯示,農民們對信用社的運營情況、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調查後的數據顯示,農民滿意程度達到了98.6%,只有極少數的農民對於農村信用社的工作還存在一些建議。信用社的成立最大的意義在於支持了我國“三農政策”的推廣和實施,通過合理地調動資金能夠改善農業的生產設備;引進高產量的農作物品種;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這對於解決國家和地區落後的農村生產力問題有着很大的幫助。合作社的領導人員在運營過程中積極開展體制改革和管理改革,實現機構的優化升級,從而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辦事效率。

三、服務“三農”的具體途徑

爲了促進我國的農村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國家開始大力推廣實施三農政策,如:減免農業稅、種糧補貼、農機備提供、穩定農業品價格等一系列措施來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如果這些措施能夠長期持續下去,相信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產量將會大大地提高。作爲國家的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需要發揮其經濟職能,更好的爲“三農”服務,具體可以從以下途徑進行:

(1)加強金融管理。確保資金的正常運轉以及合理利用是農村信用合作社的首要任務,只有儲備足夠的資金才能爲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在投資發展農村經濟的時候需要注意資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信用社領導應該加強內部人員的管理,儘量減少人爲因素造成的經濟損失。此外,還需要時刻關注市場情況,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配合國家農業政策,這樣可以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以發揮出最大的經濟作用。

(2)吸引商業投資。農村信用合作社在服務於“三農”問題這一方面時採取招商引資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增加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但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還能充分利用好農村廉價的勞動力,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農村的整體生活水平。農村信用社可以於企業簽訂合同,共同投入資金在農村開辦工廠,政府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這樣一來就可以吸收到更多的資金用於農村的發展。

(3)擴展貸款業務。給予農民相對額定的資金貸款可以推動農村個體戶經濟的發展,先幫助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再引導另一部分農民致富。對於一些有發展思想的農民,信用合作社應儘量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再通過技術指導鼓勵農民創業致富。如:創辦魚塘、大棚蔬菜、水果種植、花卉栽培等等,這些都是新型的農業產業,市場前景相當廣闊,對於農民生產致富有着很大的幫助。

(4)調整存款利率。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銀行可以通過調整存款的利率來調整資金的積累。利率高,存款的人增多,市場消費少;利率低,存款的人減少,市場消費多。農村信用合作社通過運用這一模式來刺激或者抑制消費,可以有效地改善農民進行農業種植情況,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種植農作物,這樣就可以確保農產品的順利銷售,穩定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綜上所述,三農問題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農村信用合作社應該積極爲三農問題的解決做好服務工作,這樣才能推動各地區乃至全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第9篇】加強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服務羣衆、做羣衆工作爲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領導和團結農民的堅強堡壘。XX多萬名農村黨員是帶領農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骨幹力量。因此,如何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全面提升農村黨組織和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課題。通過採取座談交流、實地查看、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全區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來,我區各級黨組織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機制,在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發揮服務作用上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服務組織體系逐步健全。各地採取行業統建、區域聯建等多種方式,在維穩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農業園區、產業鏈條中建立黨支部或功能黨小組,不斷優化組織設置模式。對尚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先行建立羣團組織,以羣團組織爲紐帶,延伸黨的觸角,實現村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探索推行農村“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實現了行政村、責任網格、小組三級組織網絡全面覆蓋。全區農村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農村中心學校、衛生所、防疫站等基層鄉鎮事業單位黨組織覆蓋率達到了99%。

(二)服務幫扶機制逐步建立。把推動各級黨員幹部更好地服務農村、服務羣衆擺在突出位置,積極建立健全上下聯動、民需導向、直面農村的服務幫扶體系。一是建立了以“下基層”活動爲主體的多種聯繫服務羣衆機制。全區3.7萬名機關幹部全員下基層,進村入戶解民憂、幫發展、促和諧。各地也建立了形式多樣的聯繫羣衆機制,如靈武市“五送兩帶一包”活動、賀蘭縣“兩集中兩優化兩滿意”直接聯繫服務羣衆機制等。二是健全常態化民情收集、辦理和反饋機制。全區“下基層”活動建立以縣爲樞紐的工作機制,統籌解決各類問題。各地探索建立了“5188901民生專線”、政務微博等民意收集、民情分析、民事辦理制度。三是健全統籌城鄉的服務幫扶機制。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連心工程”,通過“三連”結對方式,形成城鄉基層黨組織整合聯建的新格局。設立農村黨員“雙帶”資金,目前已發放6批800萬元,在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羣衆共同致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各地廣泛開展了黨員承諾、黨員志願服務等活動,通過提供資金、項目、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幫扶支持,紮實推進基層組織黨建工作互促、困難黨員共幫、爲民實事同辦、和諧社會聯建。

(三)服務保障能力逐步增強。堅持統籌規劃、整合資源、上下聯動,加強農村黨組織的服務平臺建設,努力爲農村黨組織和黨員開展服務創造條件、提供保障。一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設立200萬元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專項資金,以項目化管理的方式,在沿黃城市中選擇試點推行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銀川市設立村(社區)爲民服務專項資金,市、縣財政每年支出7000多萬元,按照行政村每年不高於20萬,社區每年不高於10萬的標準給予支持,提高基層黨組織爲民辦事能力。二是紮實推進黨員活動陣地建設。加大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社區組織辦公服務用房建設力度,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提升綜合服務功能。目前,全區所有行政村都已建成功能比較齊全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大多數活動場所面積達到100平米以上。三是全面加強黨員服務中心建設。在已有縣、鄉、村黨員服務中心(站、點)的基礎上,通過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加強黨員服務中心與便民服務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的整合,打造共享共用的公共服務平臺,實現黨員服務和便民服務相統一。四是積極構建農村黨建信息化工作平臺。各地着力加強以工作網站爲重點的組織工作信息發佈平臺、以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爲重點的黨員教育平臺、以基層黨建工作手機信息系統爲重點的黨內信息互通平臺、以微博爲重點的黨羣即時互動平臺等建設,着力打造功能齊全的黨建工作信息平臺。探索建立網絡黨支部、網絡黨校,大力推廣網上宣傳黨建知識、受理入黨申請、接轉組織關係、開展組織生活等。五是着力打造黨代表工作室。自治區制定了《關於在全區鄉鎮(村)和街道(社區)建立黨代表工作室的指導意見》,並召開現場會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到XX年全區鄉鎮(村)、街道(社區)等基層單位都要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規範、運轉有序的黨代表工作室,充分發揮黨代表工作室深入聯繫服務基層黨員和羣衆的作用。六是切實提高村幹部待遇。建立村幹部“兩提三保”待遇保障機制,對連續任職20年以上的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給予一定獎勵補貼,全面落實村幹部任職補貼“不低於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倍”的硬指標。大學生村官待遇比照各地新錄用公務員工資標準發放,並繳納相關保險。

(四)服務考覈評價方式逐步完善。在基層黨建工作考覈評價方面,突出羣衆滿意的導向,努力賦予羣衆更大的話語權、評價權、監督權。一是深入推進羣衆評議工作。各地認真總結推廣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羣衆評議的有效做法,在XX年基層組織建設年分類定級工作中,分領域組織黨員羣衆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情況作出評價、提出意見,把羣衆評議與年度考覈、黨員民主評議、行風評議等工作相銜接,推動羣衆評議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二是優化農村黨建工作考覈評價指標。在基層組織建設年考覈中,引入羣衆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滿意度指標,把羣衆滿意作爲評價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的關鍵指標。三是注重考覈評議結果運用。XX年在全區鄉鎮推行“兩管三評一推優”管理考覈機制,加強對鄉鎮領導班子管理考覈。開展農村黨員“評星定格”活動,定期對黨員黨性進行分析評議。深入開展“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工作,堅持把服務黨員羣衆情況作爲專項述職的重要內容,把服務成效作爲黨員幹部考覈獎懲、選拔任用、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切實發揮評議的導向性作用。

二、存在問題

總體來看,全區各地在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方面認識到位,行動積極,開展了有益探索,但工作開展的深度、廣度有限,需要各級黨組織在創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機制,強化服務功能和服務作用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和實踐。《調查問卷》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一項,選擇“思想認識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的佔25%,選擇“工作經費短缺,無法開展服務”的佔30.6%,選擇“人員素質、配套設施落後、限制了服務”的佔24.8%,選擇“活動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未形成長效機制”的佔29%;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關鍵”的看法,比例最高的是“加大財政投入,提高基層的服務保障能力”一項,佔25.8%。這些數據反映出目前我區在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

(一)服務意識不到位。樹立牢固自覺服務的意識,是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思想基礎。從調研情況看,一些鄉鎮、村黨組織和黨員對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認識比較模糊,服務黨員羣衆的自覺性、主動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還存在“官本位”思想意識,以及受計劃經濟時期重管理的工作模式影響,服務意識、服務理念尚未真正樹立起來。

(二)服務體系作用發揮不到位。如在“下基層”活動和各地開展的其他一些聯繫服務羣衆的活動中,如何實現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深入有效地聯繫與服務基層黨員羣衆,及時發現與解決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一些地方羣衆訴求渠道不暢通,羣衆的正常訴求得不到反映、解決,最終演變成持續不斷的上訪,甚至釀成羣體性事件或惡性案件。

(三)服務保障能力不足。建設服務陣地、打造服務平臺,是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基礎。目前,全區仍有52.87%的村、社區黨組織年度黨建工作經費低於1萬元。此外,農村黨員隊伍年齡普遍偏大,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後繼乏人、知識老化、能力弱化的現象比較突出,村級組織“造血”功能弱、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等現狀也制約着村級黨組織服務能力的提升。

(四)服務標準及評價體系亟需完善。目前,受重視程度、工作基礎、物質條件、黨員隊伍素質等因素制約,各地在探索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方面進展不夠均衡,做法各不相同。如在部分市、縣(區),已逐步形成較爲完善的區域化、網格狀的黨組織服務體系,有的還很不完善。目前,由於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準確定位、評價體系尚不統一,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開展服務工作缺乏統一標準和要求,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基本還停留在摸索階段和層次。

三、對策建議

通過對我區目前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的分析調研,我們認爲,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要從認識上提高,從功能上強化,從機制上健全,從保障上增強,逐步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聯動,黨組織、黨員、羣衆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讓聯繫服務黨員羣衆成爲基層黨組織的自覺行爲。

(一)要提高基層幹部的服務意識。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首要任務是提高鄉村幹部的服務意識,明確自身功能定位,把握好做什麼、怎麼做等問題。黨的xx大提出黨的基層組織要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羣衆、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明確了基層黨組織的功能定位。黨的十八大和xx同志一系列講話明確指出,要聯繫服務羣衆、做好羣衆工作。這就決定了基層幹部要將思想認識統一到“服務”這一核心要求上,牢固樹立服務發展、服務羣衆、服務黨員的意識。一是服務大局。緊密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始終把農村黨建工作置於發展大局中來思考、來把握、來推動,努力實現基層黨建工作與科學發展的高度對接、深度融合,把握髮展規律,理清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使農村黨組織真正成爲科學發展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二是服務民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富民利民政策,爲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創造條件,幫助羣衆解決上學、看病、就業、養老、住房等實際困難,推動基層社會管理創新,主動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三是服務羣衆。牢牢牽住羣衆利益這個“牛鼻子”,把以人爲本、執政爲民作爲檢驗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規律和特點,不斷增強新形勢下服務羣衆工作能力,使各項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羣衆的意願和要求。四是服務黨員。進一步健全完善關懷服務、素質提升、互助服務等制度機制,保障農村黨員民主權力,使廣大農村黨員真切感受到黨組織關愛和溫暖,更好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要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全面覆蓋的服務組織體系是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服務羣衆、做羣衆工作的基本前提。要主動適應城鄉協調發展新形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新要求,着眼於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不斷創新農村黨的組織設置,密織農村黨組織和黨員聯繫服務羣衆網絡,構建全面覆蓋的服務組織體系,做到黨員全員參與、黨組織全面覆蓋;積極拓展城鄉基層黨組織的覆蓋,根據農村村莊規模、產業佈局、組織形式、黨員流向等發展變化,在規模較大、黨員較多的村建立黨委或黨總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組、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把黨的基層組織延伸到農村社會各個層面。

(三)要健全服務長效機制。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緊緊圍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這個重點來深化。一是打造功能完善、管理規範、服務優質的一體化服務平臺。要加強各級黨員服務中心、農村民生服務中心等有形陣地建設,積極搭建民意表達訴求平臺、便民服務平臺、助民增收平臺、惠民保障平臺、安民穩民平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健全遠程教育網、黨建網、手機網等網絡服務陣地,不斷增強服務功能。二是拓展多樣化、便民化的服務渠道。要完善一線工作法、一站式服務、一體化考覈和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等有效做法,積極組建以黨員爲核心的網格服務團隊,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活動。三是完善經常化、制度化的服務機制。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幹部“下基層”及領導幹部定期下訪、定期接訪制度,不斷完善“蒐集、分類、流轉、反饋、督查”羣衆反映問題五步調處機制,做到思路在一線謀劃、工作在一線推動、矛盾在一線調處、成果在一線體現。

(四)要提高服務保障能力。一要完善農村黨建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爲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組織保障。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全面推行“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統籌抓好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組織領導、協調指導、督促檢查工作。建立健全城鄉基層黨組織統籌設置機制、城鄉一體的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城鄉互幫互助機制,推動城市和機關優勢資源向農村流動,努力使城鄉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目標相協調、工作部署相適應、工作成效相促進。建立村幹部考覈評價機制,拓寬羣衆參與監督評價農村黨組織服務業績的渠道,努力形成組織評價機制,確保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着眼於增強黨組織助推經濟發展的功能,採取“產業+服務”、“支部+協會+基地”等方式,把黨組織觸角延伸到新型社區、產業鏈條、合作組織上,通過實現共同利益把農民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二要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人才保障。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農村黨務工作者隊伍,鼓勵機關幹部到農村掛職任職,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大學生村官黨組織書記,探索在村級組織配備專職黨務幹部,充實工作力量。進一步拓寬選人用人渠道,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自薦公推民主選、跨村任職能人兼等方式,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選拔上來。抓好農村後備人才隊伍建設,形成梯次培養使用機制。加強教育培訓,堅持嚴格管理,提高羣衆工作能力;加大考覈激勵力度,統籌解決農村黨組織書記幹事動力和創業環境問題,通過辦理養老保險、逐步提高待遇、定期走訪慰問、機關事業單位定向考錄等方式,激勵引導農村黨組織書記熱心服務羣衆。三要加大工作投入,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提供物質保障。健全和完善農村黨建工作激勵保障機制,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黨建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積極探索建立財政投入爲主、社會各方支持、農村黨組織自我補充的多元化基層經費保障機制,切實解決好農村黨組織活動有經費、有場地的問題,確保村幹部報酬待遇增長幅度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推動各類資源向農村傾斜、重心向農村下移,爲農村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拓展村級陣地服務功能,保證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深入發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探索建立經濟薄弱村財政專項扶持制度,“輸血”與“造血”並重,努力實現富民強村。

【第10篇】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調研報告

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調研報告

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調研報告

進一步步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工作、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意義重大而且緊迫重要。按照省委黨建辦的部署和要求,我們及時組建調研專班,採取座談了解、實地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詳細調查瞭解我市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在此基礎上,就調研中所反映出來的全市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思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展現狀

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促進農村生產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近年來,我市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髮展壯大,服務功能逐步完善,服務領域逐步拓寬,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泛的活躍性。

1、政府主導作用日益凸現。在充分認識構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重要作用的基礎上,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大力營造良好環境,引導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康發展。一是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堅持以政策引導爲核心,鼓勵和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特別是在稅費收取、信貸支持、資金扶持等方面對各類服務組織實行優惠政策,將支農資金增量部分主要用於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和服務組織發展。如採取“銀行+協會+農戶”捆綁式信貸模式,爲鎮40多戶養雞戶貸款320萬元,有力推動了該鎮養雞業的快速發展。二是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通過開闢專欄、專題等方式,大力營造關心、支持“三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輿論氛圍。同時,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及經紀人典型進行表彰獎勵,發揮導向和激勵作用。三是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服務環境。按照市有行政服務中心、鎮有便民服務中心、村有便民代辦點的目標,構建了三級便民利民服務網絡。各鎮辦場園統一將計生、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農村合作醫療等社會服務類部門,農技、水利、財政等農業服務類部門,城建、國土、規劃、房產等村鎮建管類部門,紀委、司法等綜合調解類部門集中到便民服務中心辦公,實行一個窗口審批辦證、受理舉報、矛盾調處和諮詢服務。各村建立村(居)便民代辦點,由村幹部擔任代辦員,爲羣衆代辦有關事項,提供諮詢服務。全市已建立市級行政服務中心1個,鎮辦便民服務中心15個,村便民服務點116個。

2、民間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方興未艾。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圍繞畜禽、水產、蔬菜三大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截至底,全市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1家,帶動農戶12萬戶,年營銷額達13.6億元。一是組織形式逐步規範。自《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頒佈實施以來,我市廣大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走正規化發展道路,爭取市場地位、爭取國家政策扶持的意識逐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在形式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先後有市盛世佳人綠色果蔬專業合作社、楊林尾裕波興隆棉花專業合作社、彭場禾豐水產專業合作社等26家專業合作社經工商部門註冊成功。此外還有昌灣養殖協會、大武牧業協會等一大批農業協會,也在積極籌備註冊專業合作社相關工作。二是服務內容不斷拓寬。不再侷限於以前的種植、養殖營銷服務,而是逐步擴展到種子、農藥、化肥、農機等方範文面,爲農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鎮今年新成立的金匯農機合作社,共有8個農技大戶入社,從購種、育秧、耕整到施肥、病蟲害防治、收割,爲農戶提供一條龍式全機械化服務,既解決了農機散戶各自爲陣、小打小鬧的問題,又降低了農機服務價格,還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三是服務主體實現多樣化。在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以農民爲主體的前提下,服務組織參與主體進一步多樣化。如盛世佳人綠色果蔬合作社不僅有種植戶的參與,也有運輸、銷售大戶的參與;金匯農機合作社既有農機大戶的參與,也有鄉鎮農技服務中心人員參與,還有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匯化工有限公司的參與。服務主體的多樣化,進一步完善了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擴大了生產基地的規模,實現了農企雙贏。

3、農業支撐與保護體系得到加強。一是農業政策保護體系不斷強化。始終以農業爲基礎,視“三農”工作爲重中之重,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針,落實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我市從徹底取消了農業稅,現在農民負擔只剩下灌溉水費一項,去年全市負擔總額1900萬元,畝平僅14元。在嚴格控管農民負擔的基礎上,認真落實 中央惠農補貼政策,去年全市共發放農村各項惠農補貼23項,共計2.62億元。其中發放水稻良種補貼1369萬元、油菜良種補貼696萬元、農機補貼440萬元、糧食直補1529萬元、農資增支補貼6002萬元。從減輕負擔不讓農民“掏腰包”,到發放補貼政府給農民“送紅包”,農民切身感受到黨的政策越來越好,種田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二是農業投入不斷增加。過去是一個水患比較突出的地方。這幾年,在中央和省委重農惠農政策的支持下,我市籌資8億多元,綜合整治東荊河、漢

江,更新改造排湖泵站、沙湖泵站等大中型排灌設施,同時採取“林水結合、以林養渠”的模式疏浚農村中小溝渠,徹底改變了過去“沙湖沔陽州,十年九不收”的局面;籌資3.1億元,全面改造農村電網,做到了通村通組通戶,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籌資3.4億元,新建高產農田11.8萬畝,新增耕地8000多畝,土地產出能力大幅提升;籌資4億多元,完成通村公路建設1680公里,全市通村公路通達率達98%,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民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三是新農村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積極搶抓省委省政府在仙洪線開展跨區域新農村建設試點的機遇,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整合項目、整合力量,加快推進仙洪試驗區片產業發展、交通建設、村莊整治、集鎮改造以及改水改電等各項工程建設,目前已投入各類建設資金3.5億元,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在仙洪試驗區的示範帶動下,全市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已累計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311個村,惠及50.8萬人;開通有線電視677個村(居),實現了村村通目標;建成戶用沼氣池7.5萬口,衛生改廁2.4萬座;建成甲級村衛生室440個;建成農家書屋115個,農村文化中心戶721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96%;全市3萬名農村特困對象整體過渡納入農村低保範疇;血吸蟲疫情發病人數由的4.1萬人下降到1.7萬人。

4、基層黨組織社會化服務能力逐步提高。以專業合作社爲主要載體,通過多種方式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領辦、創辦社會化服務組織。一是由黨支部牽頭引辦。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其特點是發揮支部黨員雙帶作用,利用“雙建雙帶”基地的輻射功能,引導黨員幹部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統一生產、統一服務、統一營銷。張溝鎮先鋒村網箱養鱔協會,就是在網箱養鱔產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通過張溝鎮黨委的引導,由先鋒村黨支部牽頭,依託網箱養鱔“雙建雙帶”基地建立的。二是由農民黨員能人創辦。由農民黨員能人牽頭髮起,採取“合作社+種植、養殖戶”的運行模式,其特點是依託種植、養殖大戶的管理經驗及資金、技術、銷售等優勢,帶動農戶抱團發展,共同致富。鎮天利養雞合作社由共產黨員致富能手印家斌牽頭創辦,短短3年的時間內,發展爲集飼料、疫苗、種雞、藥品、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合作社,年產種雞500萬隻、年銷售額8000萬元、帶動農戶220多戶。三是依託核心企業聯辦。積極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利用企業的資金、信息、技術、管理優勢,聯合建立產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相關產業。鄭場鎮引進的北京挑戰飼料有限公司,在帶動全鎮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種植大面積增加的同時,也推動該鎮養豬業的迅速發展。該鎮黨員程遠虎依託該公司,成立了鄭場養豬專業協會,專業從事牲豬生產及流通,年銷售額達萬元。

二、我市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與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和諧新農村的新形勢相比,與現階段農民需要的社會化服務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新要求相比,我市現行的服務體系還有諸多不相適應的地方,仍然存在一定的現實反差。

1、當前的社會化服務與農民的客觀需求存在現實反差。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分工分業越來越突出,現行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已經很難滿足廣大農民的新需求,主要表現爲:服務內容比較單一,絕大多數服務仍停留在生產經營階段,難以滿足農民對項目資金、市場信息、風險防範、司法維權、精神文化等多層次的需求;服務缺乏針對性,有些部門或組織提供的服務脫離“三農”實際和缺乏操作性,難以滿足農民在生產、生活和社會保障等多領域的需求;服務力量薄弱,導致服務體系斷層,服務數量有限,服務時間滯後,服務效果總體上欠佳;服務管理不夠規範,缺乏有力的長效監管措施,特別是少數服務組織過於傾向商業化,在經濟利益衝突時,有犧牲農民利益的現象發生,不利於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2、農村綜合改革目標與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存在現實反差。長期以來,涉農部門的社會化服務是以縱向領導體制爲主的網絡,主要職能是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綜合服務,且側重於技術服務。儘管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但在實際運行中,由於種種原因,尚未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和發揮整體公共服務職能,也很難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緊密結合起來。

3、各類組織服務願望高漲與服務手段不足存在現實反差。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相同步,以專業協會、龍頭企業爲主體的各類組織服務“三農”的熱情空前高漲。而“三農”社會化服務涵蓋的範圍廣、內容豐、環節多、時效強,必須通過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並輔以必要的政策、資金等扶持手段,否則就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但由於長期的、歷史的原因,當前對“三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仍顯不足,特別是投向農民專業協會、農業龍頭企業的政策和資金顯得嚴重不足,導致各類服務組織規模偏小、條件落後、發展緩慢、服務功能較弱,陷入了想做事情卻又沒有手段的兩難境地。

4、農業市場化進程加快與服務主體發育緩慢存在現實反差。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客觀上需要比較健全發達的“三農”社會化服務體系。在現有的農村服務體系中,綜合配套的服務少,服務主體的功能與農民的需要相差甚遠。各類服務主體之間缺乏統一組織和協調,除各級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外,其它大部分民間服務組織特別是各行業協會尚處於起步階段,開展服務工作也是各自爲政,缺乏同其他組織聯手服務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三、完善我市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對策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立足現有經濟基礎、資源條件和新農村建設實際,積極探索構建行政性、公益性、商業性和互助性等“四大”服務體系,着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社會化服務水平,加快“三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

【第11篇】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則是加快建設新農村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爲了更加科學地開展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開發區,本人對開發區所屬行政村的公共服務體系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查研究,從中總結出了許多好的經驗,也發現了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並結合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一、當前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開發區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大力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近年來,開發區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實施“村村通”工程,開發區行政村進村道路全部爲水泥路和柏油路;通過水利大建設,農村河塘、水庫整治效果明顯,恢復和增強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通過電網、通訊網絡的改造,現在開發區所屬村落可以平等享受電力和通信服務。

2、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覆蓋農村

農村衛生一直是開發區衛生事業的薄弱環節。爲了加快推進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農民身體健康,近年來,開發區不斷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區已擁有各類醫療機構58家,衛生技術人員111人,民營醫院3家,從業人員80人,其他各類診所、醫務室27家,從業人員112人。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基本覆蓋農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

3、農村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開發區把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作爲統籌城鄉、改善民生的一項政策措施,農村公共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爲基礎,以養老、醫療、教育等專項救助爲主,以其他救助、救濟和社會幫扶形式爲補充的社會保障網。到20xx年底,全區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提高到75%,居民參保率95%,農村新合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8%。同時,開發區建立了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被徵地農民基本實現了失地必保、即徵即保,符合條件的失地人員按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

4、義務教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開發區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資源,全區三個鎮街共擁有幼兒園10所、國小6所、中學4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擁有教職工790人,其中中學教職工468人,國小教職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2316人,職業中學生964人,國中學生2065人,國小生3078人。全區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

5、農民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就業保障逐漸提高

隨着開發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大量轉移出來。爲了切實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開發區從20xx年開始,每年撥付專項資金,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工程”。20xx年,培訓農村勞動力512人,培訓失地農民390人, 就業率達64%;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8人,轉移就業率達80%以上。

6、農村信息化建設成果顯著,科技推廣應用等信息服務相對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現在是“要發展,先通信”。這裏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給與技術服務。開發區農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截止20xx年,開發區每百戶擁有電腦12.5臺,用本戶電腦上網的戶數佔90%。

二、存在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仍落後於城區

一是目前農村修建的道路還不寬暢,也無人進行管理養護,損壞的道路得不到及時的修補,有的道路雖然通到了村莊,但沒有到達農戶,更談不上通到地頭。二是通訊還存在盲區,特別是靠山地段,手機信號弱。三是農村衛生環境整治還有待加強,飲用水改造工程速度還不夠快,有的居民還不能夠享受集中供水。

2、醫療衛生環境總體水平較低

一是目前開發區農民看小病基本不成問題,但大病看不起的現象依然存在。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推廣,但是保障水平較低,無法滿足農村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更無法保障因爲看病而導致貧困的農民的生活質量。二是投入還不夠大,雖然醫療機構基本覆蓋村鎮,但是人均擁有醫療資源仍然較少。每個村還只有1個衛生室,且許多問診病房陳舊,必須進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區服務中心沒有急救和應急車輛,在院外急救、出診、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開展其他公共衛生服務時極爲不便。三是基本醫療服務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醫療機構的設置、人 才引進以及醫療保險體制上。城市裏不僅擁有醫療設備先進的大醫院,也有方便就診的社區醫院,且因待遇好,衛生技術人才也比較多,較好地滿足了城市居民的醫療衛生服務需要。在職的城鎮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費醫療、大病統籌,以及工傷和生育醫療費用報銷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居民看病難的問題。相比之下,農村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醫師人才較爲缺乏,農村不僅人均醫療資源擁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農民距離最近的醫院和衛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農村基本社保處於低水平保障階段

開發區農村社會保障尚處於廣覆蓋、低水平的階段。20xx年,開發區農村低保對象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標準,月平均補差89.62元,低於城鎮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標準和132.45元的平均補差。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爲主、政府救濟爲輔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沒有建立與城市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相銜接的真正意義上的保障體制。雖然近年來,開發區加大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但是限於財政實力,以及農民自身的收入水平與負擔,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不論是覆蓋面還是水平都要低於城市。

4、教育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勞動力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較差,無論從教育經費的投入、教學設備等硬件的配備、以及師資力量等軟件方面,和城區差距明顯。20xx年,開發區農村各級學校生均教育經費爲城市的82.5%,農村生均儀器設備折算金額僅爲城市的58.2%。同時,由於開發區農村條件相對艱苦,高學歷的年輕教師都不願意到農村教學,師資力量薄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不如城市。從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體勞動力素質水平偏低。在16週歲以上的農村常住勞動力資源中,接受過教育的比重爲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對不高,造成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

5、再就業培訓組織化就業程度低,創業培訓後續服務深度不夠

就業再就業培訓由於受培訓能力、培訓項目、就業渠道不暢等因素影響,加之參培學員自身技能素質較低,培訓層次基本限於初級上崗類培訓,另外培訓專業的設置與市場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訓後基本上以分散就業爲主,組織化就業程度不高。培訓受資金制約,後續支持服務工作開展不夠,目前培訓的補貼額爲人均480元左右,從開始培訓起一直到後續服務,時間跨度達到6個月甚至更長,由於資金不足,後續服務工作大大縮水,深度明顯不足。

6、農村信息性公共服務不暢通

一是信息通信條件不健全。不少農民仍然採取一家一戶的室外天線,收視頻道有限;有的村莊雖然有廣播,但大多數是一村一個擴音器,無法實現家家通廣播的目標;大多數的農村沒有開通互聯網。二是生產信息不靈。由於信息通信條件導致了農民的生產信息滯後,影響了農民的生產和投資決策,出現了一些農產品生產不對路的現象,造成了農民的經濟損失。

三、加快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措施

1、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是否完善,直接影響着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影響着農村經濟的整體性發展,影響着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一是着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農村規劃整治,逐步改造農村居住條件,把農村建設成爲整潔、文明、靚麗的新農村。

二是加大農田水利設施投入。按照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要求,重點抓好防洪排灌排澇工程建設和山區水利建設,提高抗災標準,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三是繼續實施交通道路暢通工程。加大投資力度,完善鎮街公路網絡。對已建成的鄉村道路進行延伸改造,實現村到戶、村到地頭道路的硬化,爲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條件。

四是加快農村改水工程建設,實施受益人口達1.5萬人的飲用水改造工程。

2、進一步加快農村公益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首先,要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繼續加快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教學設備的投入,抓好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待遇,實行農村教師特殊補貼,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實施城鄉之間結對交流活動,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城區的優秀骨幹教師到農村授課,幫助農村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務體系。建立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組織農民文藝宣傳隊伍,完善和充實圖書資料室,建設朝陽鎮文化中心辦公樓。努力在蘇北縣(區)農村率先實現有線電視戶戶通。

第三,要加強公共衛生事業建設。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監督管理和指導工作,堅持“軟件”和“硬件”建設並重的原則,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朝陽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房樓。進一步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不斷完善農村兩級衛生、醫療、保健體系,爲農民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農村污水管網進行集中規劃。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爲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山青水秀的生活環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目前,開發區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受場地、資金、人員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運作方式較爲單一、運營規模較小,不能適應開發區大發展的需要。爲此,下一步,應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功能、推進就業服務“新三化”爲核心,完善區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功能,做實基本服務功能,健全延伸服務功能,推進拓展服務功能。加大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投入,對原區工業公司辦公樓進行改造,力爭在年內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務、勞務派遣等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管理規範、服務人性化的現代化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同時,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礎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勞動力市場運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農村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按照高水平、廣覆蓋的原則,努力將所有的社會成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實施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實施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保障制度,確保因公用徵地而失地農民的生活來源;建立農村特困戶住房幫助制度,改善特困戶住房條件;建立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對象,均按城鎮居民低保標準進行補貼,而對散居五保對象按農村居民低保標準加以補助。

3、進一步加快農村信息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一是建立新農村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村村通、戶戶通”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和聯接主要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的互動式信息終端,搭建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平臺,爲農民提供各種急需的科技諮詢與市場信息、政府信息、氣象信息服務。

二是建立農業專家下農村服務制度。邀請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到農村,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上的困難,鼓勵科技人員創辦各類農業科技組織,建立農村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提高專業戶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農民的能力。

【第12篇】科學發展觀服務新農村調研報告

用科學發展觀引領黨員幹部

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_____鎮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今年以來,_____鎮新的領導班子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緊緊抓住“突破_____”和“三聯一包”的大好機遇,圍繞“生態立鎮、工業強鎮、科技富鎮、和諧興鎮”的中心發展思路,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爲服務新農村打牢組織基礎。

一、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現狀

二、用科學發展觀引領黨員幹部服務新農村建設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結合“書記抓、抓書記”工作思路,通過教育培訓、幹部選配、考覈激勵等措施,狠抓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是依託教育培訓,提升基層黨員幹部整體素質。幾年來,鎮黨校各項配套設施建設一直不是很健全,師資力量小,培訓課次少,參訓人員範圍狹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黨支部書記經常性受教育。3月初,鎮黨委對黨校進行了改建、整修、掛牌,新建黨校辦公室,成立“_____鎮黨校教務委員會”,由黨委書記擔任校長,配備了相關人員和制度,向市、區有關部門發出書面聘書21份,聘請上級黨校教師、有關領導、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自3月以來,已利用黨校陣地累計開展農村環保、科學發展觀、土地利用和管理、平安農村建設、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多次專題培訓,農村黨員幹部參訓累計達650多人次。以慶“七一”活動爲載體,組織全鎮機關幹部和村主要負責人聽黨課、溫黨史,參觀學習了張村、孫家疃、羊亭等鎮的新農村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進典型,集中開展了學習討論下半年工作規劃座談會,採取多種形式,提升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他們的“雙強雙帶”能力。

二是依託幹部選配,配高配齊農村支部班子。採取“一村一干”和“一片雙包”的方式,每個村選配一名包村幹部,每個片選配一名領導幹部和一名片長,對日常黨建和任期目標管理工作齊抓共管,形成以上至下強勢帶動的效果。年初,結合幾個組織基礎薄弱村的村情和幹部工作表現,先後將徐家莊和報信村的村委會主任培養成黨支部書記,選派羣衆威信高的內退老同志任雅格莊村黨支部副書記,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掛職西於家村黨支部書記,進一步提高了書記主任“一人兼”比率,提升了村級班子的整體素質和凝聚力。

三、存在問題

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新農村建設,_____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村民民主自治意識增強,廣大農民已從中償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有待提高。部分農村黨員幹部沒有理清和羣衆之間的關係,不能依靠羣衆、發動羣衆、切實走羣衆路線,雖然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很高,願望很迫切,但籌不到資金,思想消極,工作積極性不高,“兩眼向上”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比較嚴重,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推進工作急功近利。主要是村在制定任期目標時,出於多爭取項目、政策扶持的考慮,對於部門、企業支持幫扶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幫扶部門拿不出資金,計劃根本得不到實施。也有的村在推進村莊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沒有考慮籌資能力和經濟實力方面的實際,自行出臺扶持政策或盲目滿足羣衆改善條件的願望,普遍出現舉債搞建設的現象,有的村舉債高達幾十萬元。

三是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專業合作組織剛剛起步,在技術指導和服務三農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絕大多數硬化後的道路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沒有建立完善的管護和責任機制,農民羣衆自我管理的組織沒有建立,少數有經濟實力的村也僅僅安排了個別的清潔工、管護工,公益設施的管護還不到位,影響到設施的使用效益和使用年限;在村辦公場所的建設上,新改擴建的基層組織活動場所管理滯後,圖書資料、電教設施、桌椅刊板、活動器材等各項配套設施的設置缺乏資金和渠道來源,即使已經具備的,也難以得到很好的維護和保養,使大量的資源閒置,影響了基層組織工作效率。

四、對策建議

一是運用科學發展觀,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核心作用。發揮黨支部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村民幹事創業激情,深入挖掘村民的才幹,積極引導村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發揮黨支部的先鋒作用,積極爲村民在農業種植、畜禽養殖、外出務工、新農保等生產、生活中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發揮黨支部的保證作用,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辦村民所需,解村民所困,切實解決好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廣大村民享受新農村建設成果。

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農村黨員幹部素質建設。首先,要不斷強化對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引導。引導農村黨員幹部深入掌握科學發展觀和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實質,切實把促農增收作爲中心任務,積極引導農村黨員幹部開闊眼界,多位思考,組織羣衆不拘一格謀發展。針對農村部分黨員幹部和大學生村官政治基礎薄弱、致富經驗欠缺、領富能力低下等具體情況,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新農村的政策、農村法律法規、農業產業化知識、適用技術、村務管理等內容,把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傳播給黨員羣衆,提新農村黨員幹部和大學生村官的綜合素質和致富、領富本領。選派優秀農村黨員幹部到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參觀學習,進一步開闊農村黨員幹部視野,明確新農村發展方向,切實增強其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緊抓發展不放鬆,用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檢驗基層黨建成效。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新農村建設中,黨組織就是要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把加強新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融爲一體,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成果檢驗農村黨建工作。沒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沒有一支堅強的黨員幹部隊伍,就不可能帶領羣衆建設新農村,因此要着力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到實際工作中,始終保持農村黨員幹部的生機和活力,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第13篇】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情況調研報告範例

xx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強調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把握,是當前指導我們開展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牢固樹立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就是以人爲本、統籌城鄉發展。以人爲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籌城鄉發展作爲科學發展觀中的 “五個統籌”之首,在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中無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礎性的意義。要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當務之急就是要通過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消除城鄉差距,率先走出一條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鄉互動發展的新路子。大力推進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強交通運輸工作,推動農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務水平,滿足廣大農民羣衆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後旗交通運輸局遵照中共通遼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結合我旗交通運輸實際,圍繞“政府公共服務如何向農村牧區延伸”這一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方式採取實地考察、走訪座談及對相關材料分析等方式。現將調研報告彙報如下。

一、科左後旗交通運輸概況及農村牧區公路公共服務現狀

目前,我旗公路的路網構成是:2條高速公路長春至深圳高速公路(東線),境內總里程44.551公里,通遼-赤峯高速公路,境內總里程29.93公里;2條國道(g304)丹東-霍林河、(g203)明水-瀋陽,總里程1092.786公里;1條省道(s305)金寶屯-阜新,總里程157.733公里;4條縣道(甘朝線、查甘線、通庫線、通阿線),總里程312.358公里,有路面里程295.6公里,均爲三四級公路,另有1座大橋,1座中橋,4座小橋,83道涵洞;30條鄉道,總里程783.90公里,有路面里程爲721.84公里,均爲三四級公路,另有1座大橋,155道涵洞;157條村道,總里程xx.796公里,有路面里程爲1947.73公里,均爲四級公路,另有9座小橋,254道涵洞。從總體情況看,目前全旗公路長期由於投資不足,個別路線超過使用年限,公路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弱,致使有些路面損壞嚴重,不同程度影響和制約着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存在問題

1、交通運輸供給能力不足,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總量不足,運網密度較小,通達深度不夠,技術層次不高;總體運輸能力對交通運輸需求發展的儲備較小,繁忙通道運力不足,高峯時期犧牲服務質量保運量的情況明顯。具體表現在:

(1)農村公路客運站嚴重不足。根據xx年統計,我旗境內共有客運班線119條,客運班次179班次,客運班車173臺輛,共設客運站13個,涉及12個鄉鎮蘇木,262個行政村,年運輸量1111班次,旅客週轉量52921萬人公里,貨運量1105萬噸,貨動週轉量67692萬噸公里。

(2) 偏遠落後地區運網密度較小,雖然截止xx年底理論上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工程,但是由於撤鄉並鎮導致一些村屯並未能實現村村通,也從此失去了村村通的機會。

【第14篇】大學生暑期實習報告:關注服務農村

暑假期間我組織了愛心醫療服務隊,此隊被校團委審批成功,並推薦爲省級優秀團隊深入宜陽縣白楊鎮漫流村進行醫學健康知識和藥品安全知識的宣傳,並調查留守兒童和老人的身心健康。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及我校的“踐行榮辱觀,服務新農村”主題。每一件事,每個空間,每段時間上我們都頗有體會。

一、熱情洋溢,積極備戰

當接到學校的緊急通知要搞社會實踐時,我就對自己說:“一定要幹好”。在團內開會,對實踐活動的工作進行討論,更加細緻的劃分,討論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安排具體事實,確定責任。首先選取活動地點、確定活動主題、準備宣傳資料(健康養生,常見病多發病)、準備心理調查問卷(由科大心理諮詢室以及圖書館流通三部提供)、實踐期間所需物品(藥箱、血壓計、數碼相機)。精選出人員、對團隊人員進行培訓,涉及各個活動,尤其是訪談人員要認真培訓團隊的紀律以及下鄉注意事項等。

二、互幫互助 團結一致

在活動中,作爲一名領隊,你要有能力讓一個團隊成爲一個團結強大的集體。在培訓期間、出發前的動員大會、以及活動期間每晚的例會上,我都反覆強調團結的重要性。在活動期間,隊員們沒有令我失望,他們友愛謙讓表現在點點滴滴。飯菜是你撥到我碗裏我在還到你碗裏;晚上睡覺安全問題最重要,一男隊員每晚堅持睡在女隊員宿舍(教室)的門口確保大家的安全,還在教室門裏外上了兩道鎖;行李大家爭着背,水大家分着喝。每天雖然走訪了一天大家都很累,但一回到住處便都忙碌了起來,打水的打水,洗菜的洗菜,你熬粥,我炒菜,你擺桌椅,我整碗筷,大家合作協調愉快。

三 沉着冷靜 鼓舞士氣

一小部分村民諱疾忌醫, 拒絕我們對衛生的宣傳,拒絕測血壓。隊員們對此剛開始有些失望不解,我耐心幽默地給他們分析,鼓舞隊員。隊員們用熱情和真誠最終打消了那小部分村民的疑慮,使活動順利完成。

剛開始這裏的留守兒童污言穢語很多,不會唱國歌,卻會唱“好姑娘';不會喊我們'姐姐, 老師'卻會喊我們'小女生,小帥哥';不會害羞好奇地一言不發,卻回不停地閃到我們的身邊,拉我們的頭髮。這一切讓隊員心寒不解,一個女隊員被氣哭了。我批評了我們的女隊員,我告訴她要想讓這羣孩子聽話,我們是不能哭的.要和孩子們做朋友,並樹立威信.孩子的本性是天真淳樸的。最後,這位女隊員成了孩子最喜歡的姐姐,孩子們每天都“姐姐、姐姐”的喊着。

四、不怕吃苦,當好表率

除了出去調查外,我要安排好大家的食宿,儘量讓大家吃的相對豐盛。每天趁大家午睡時,我總會燒一鍋開水留大家醒來下去活動前喝;晚上開例會,總結一天的工作,整理數據資料,覈對紀錄賬目;每晚等大家洗好,我會檢查門窗是否關好、鎖好,爐門是否關好,煤炭是否換了;早上5:30又得準時喊大家起牀做飯,到街上購菜。我雖然苦點,但我心中十分的高興。

五、熱情第一 認真不二

在活動中,我要求每位成員都要熱情對待每個人,注意言談舉止、個人素質、認真負責。在測量中要對居民負責,要保證每份記錄結果的真實性;在宣傳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村民給予不同的指導、講解,做到詳細瞭解情況,因人而宜;在訪談中,要求隊員結合調查問卷詳細認真的瞭解老人、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狀況,認真紀錄。

六、苦盡甘來 歸卻不捨

經過爲期一個星期的服務和調查,我們的成員皮膚給太陽曬黑了;有的腳給磨出了水泡;有的胳膊、腿上都留下蚊子叮咬的疙瘩,但我們卻換來了詳細的結果。我們認真宣傳了養生保健知識;普及了藥品安全知識 ;深入瞭解了漫留村留守兒童和老人的身心健康狀況;孩子們乖巧可愛了。

回學校的那天,孩子們和我們合影,依依不捨,......村民們向我們揮手告別....坐在汽車裏,我們看着數碼相機裏面的一張張圖片,感慨萬千,我們愛上了三下鄉,愛上了我們的職業,愛上了農村......同時也讓我認識到了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各方面的缺陷,捨不得孩子,捨不得老人。

總之,在這個活動中,作爲一名大學生,能夠以領隊的身份去鍛鍊自我,我感到十分榮幸;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幫助了別人,也開闊了自己的知識面。

【第15篇】農村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服務業是指服務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多環節發展起來的一大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農、林、牧、漁服務業;二是鄉鎮企業口徑下除農林牧漁業、採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以外的所有產業;三是農村公共服務業。發展農村服務業是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繁榮農村、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農村服務業作爲農村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繁榮和發展對拉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人都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村服務體系,必將大大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爲深入探究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子,我們先後深入到莘縣、冠縣、茌平的部分鄉鎮、市場和養殖戶,採取與有關專家、部門領導和種養殖業主座談討論、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調查瞭解,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探討,現就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市農村服務業現狀

近年來,我市以農村第三產業爲主體的農村服務業迅速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 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們全面落實中央和省農業農村政策,不斷加大惠農措施,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連續4年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4年成兩位數增長,確保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截至目前,我市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243.7萬畝,21種食品通過綠色認證,綠色食品單科生產基地面積36餘萬畝;81個無公害農產品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140餘萬畝,多個農產品品牌已打入日、韓、歐洲市場。本屆奧運會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業被列爲定點奧運食品供應單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業取得進京資格。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緊緊圍繞糧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龍頭企業和專業生產基地,對農產品實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708家,年銷售收入 在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8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4家,市級龍頭企業87家,龍頭企業帶動原料生產基地面積擴大到340餘萬畝。龍頭企業總資產達225.4億元,固定資產總值爲113.97億元,銷售總收入達230.54億元,帶動農戶134.9萬戶,帶動基地農民增加收入15.4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9.93萬人。

(三)農村服務業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村服務業日趨完善,投資主體逐步壯大,並在行業之間相互滲透。全市現有大型蔬菜瓜果批發市場86處,年交易量1000萬噸,交易額100億元。自20xx年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來,全市共建農家店4084家,現已覆蓋全市90%的鄉鎮駐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羣衆達360多萬人。

(四)農村合作經濟獲得長足發展。我市立足資源優勢,注重特色產業的培育,並把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經濟與培植農產品加工專業戶、專業村、專業生產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糧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項目,着力形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目前全市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95個,並且很好的發揮了農民與市場、農民與技術、農民與政府的橋樑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準、產銷渠道暢,農副產品就地轉化比例明顯提高,增強了駕馭市場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五)、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經建立起了較爲完善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縣鄉共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317個,科技服務網絡已達485家,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達3424人,市農業綜合檢測中心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通過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全市已有20xx名科技特派員和24個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代表奔赴農村科技第一線,帶動農戶40多萬戶,實施工程項目408個,實現經濟效益6億多元,有效的促進了科學技術與農村經濟的結合。

二、現階段農村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村服務業,儘管近年來已經有所發展,但是發展農村服務業的思路還不夠明確,體制、機制、政策等還沒有完全配套,傳統服務產業仍是帶動農村服務業的主要力量,總量增長緩慢、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服務業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的、低水平的交通運輸業、商業、餐飲業等領域,企業規模偏小,專業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有限,使農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長緩慢。同樣我市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但由於龍頭企業不足,中介組織偏少,品牌開發不夠;農副產品科技含量低、標準化生產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農副產品檢測手段 落後,檢測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影響了我市優質農副產品進入各大城市市場及高檔超市進行銷售,導致資源優勢難以轉變爲經濟優勢。

2、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結構不合理。我國農村服務業歷來重視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銷售和農業技術推廣等生產性服務,而嚴重忽視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建立和市場信息發佈等經營性服務。而且由於長期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基本處於自然發展狀態。這樣的狀態,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難以取得農村服務業自身的發展,會成爲解決“三農”問題的瓶頸。

3、農產品批發市場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管理規範化程度較低,多數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場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務;二是市場硬件設施不完善,普遍缺少農藥殘留檢測設備、微機聯網、先進計量器具和先進的信息連接發佈平臺;三是市場交易者經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入場交易的買方多爲個體農戶或農戶自主形成的聯合體,外地大客商、知名農產品企業少;四是交易產品以原產品和初級產品爲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在數量、素質和結構上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從行業分佈上看,從事種植、養殖等生產週期較長等行業的人才較多,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農產品流通人才、農村經濟人、專業合作經濟帶頭人和協會帶頭人相對較少。

5、農村服務業規模小、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抵禦風險能力低。據調查,我市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服務業組織是農戶依託一些種養業大戶發展起來或是同業聯合組成的,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不能形成規模,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業務範圍僅侷限在一個鄉鎮或一個縣的經濟區域內,缺少同類組織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聯合;專業類型主要集中在經濟效益較低的種植、養殖業等方面,很少涉足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等領域,導致農村服務業組織服務功能弱,內部約束機制及抵禦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薄弱。再加上人們品牌意識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優質產品不能實現優價,有的甚至靠貼牌纔有銷路等等,大大制約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不斷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爲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我市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生產量大。截止到20xx年底,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455.54萬噸、棉花9.2萬噸、蔬菜(含瓜果)951.63萬噸、肉禽蛋水產品215.16萬噸,農產品豐產豐收既滿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產消費的需求,也爲全省、全國做出了突出貢獻。隨着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國際國內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生物能源等行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費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農產品價格上漲趨勢將保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這是我們加快農業發展的絕好機遇。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於我市農產品大路貨多,名優產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種多,專用品種少;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精深加工產品更少;還有人多地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直沒有解決農業生產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問題,要素沒能夠充分自由地流動,也不利於農業規模化經營;再加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病蟲害侵襲頻繁以及自然災害影響等原因,惠農政策的好處、物價上漲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與農民打工和其他行業收入比,比較效益還是明顯下降。因此,發展農村服務業已經成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和歷史 必然。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立足市情,把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作爲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現根據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和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現狀,就進一步加快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上下聯動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市已經進入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從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出發,大力推進農村服務業發展。一要認真宣傳發展農村服務業的必要性、可行性,統一廣大幹部羣衆的思想認識,營造上下聯動的發展氛圍;二要在市、縣、鄉三級政府建立農村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考覈機制,特別是各鄉鎮要把主要職能放在搞好農村服務業發展上,要像抓工業、上項目那樣抓好農村服務業建設;三要構築農村服務業發展平臺,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儘量縮小農村服務業與城市服務業之間的差距,爲全面提高我市現代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創造有利條件;四鼓勵多種經濟成分投資、參與我市農村服務業,增加總量,提高質量,促進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二)抓緊制訂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要使農村服務業得到合理佈局和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科學規劃,要牢固樹立“以工補農、以農促工”的發展理念,按照“抓二帶一促三”與“抓三帶一促二”相結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點、合理佈局的原則,有計劃地在全市建設了一批糧、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種子等優勢產品、特色產品和綠色產品的生產基地。在搞好一定區域內農業經濟綜合開發的同時,重點抓好幾個主導產業,特別要把一種或幾種產品做大做強,切實做到批量大、質量好、貨源穩,有利於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利於創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帶和產業羣。要立足於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積極實施品牌興農工程,引導廣大農戶參與到農產品商標註冊和品牌認證中來,實行品牌化經營,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優質品牌,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叫響“_____特產”口號;要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按造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標準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對已建立起的243.7萬畝標準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檔案,確保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全部嚴格實施標準化,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

(三)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要大力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鼓勵分散的農戶結成合作社與各類龍頭企業進行交易,切實解決分戶經營與統一市場對接問題,讓農民進入到農副產品的加工和銷售領域,使合作社的產品直接進入超市等銷售網絡,從而讓農民分享到

二、三產業的利潤,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真正成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要以種植、養殖優勢爲基礎,着力拉長貯存、加工、運輸、銷售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產業效益。積極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農村種養大戶、農業技術人員等牽頭創辦各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按造“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以農產品生產和營銷專業戶爲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要積極鼓勵依託農村販銷大戶、經紀人和生產大戶、各類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農村現代生產經營主體,以及農業技術推廣、供銷等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利用各自的優勢組建專業合作社,並在其中選擇和培育一批優勢明顯、運行規範、帶動輻射作用大、市場品牌叫得響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爲示範單位,在買、賣、銷、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參加農業合作組織帶來的好處。

(四)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和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矛盾的必然選擇。圍繞我市農副產品資源優勢,要着力加強農副產品加工業。一是大力發展畜禽產品加工業,帶動雞、牛、羊、豬等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使資源優勢轉變爲經濟優勢;二是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業,鞏固和發展我市全國糧食基地優勢,提高糧食生產效益;三是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帶動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設;四是大力發展林果加工業,進一步提高林果產品的附加值。與此同時,要積極引導龍頭企業採取建立風險基金、制訂最低收購保護價、按農戶出售產品的數量適當返還利潤等多種方式,與基地和農戶簽訂服務和購銷合同,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的發展目標。要不斷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爲目標,努力探索“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機制,拓展農業功能,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發展一批產業關聯大、帶動輻射面廣、精加工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着力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把龍頭企業的第一生產車間延伸到農村一線,實現企業技術、資金優勢與農村勞動力、土地資源的有機結合。

(五)抓好市場建設。按造“內建市場、外設窗口”的原則,繼續加大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市場基礎功能配置。在農產品主產區、傳統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鎮駐地,建成大量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和專業市場,通過鄉鎮農貿市場、大宗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農產品專業市場和城市綜合農貿市場的建設,形成較爲完善的市縣鄉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集散功能強、輻射面廣、面向全省乃至全國的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讓農產品貨暢其流、實現增值。繼續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縣城和中心城鎮爲重點,以連鎖超市、便利店爲主要流通業態,形成以城區店爲龍頭、鄉鎮店爲骨幹、村級店爲基礎的新型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促進農村地區流通設施升級,構建適應農民需求的生活服務體系,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建立覆蓋鄉村、服務規範的新型流通服務網絡,形成集科技服務、信息交流、消費服務、文體娛樂、醫療服務、宣傳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進一步提高農村服務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我市區位、交通和特色產業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構建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網絡等功能在內的現代物流體系,使我市農副產品真正實現“物盡所值、貨暢其流”。

(六)切實發揮政府在農村服務業發展的主體作用。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多,農民收入低,城鄉差距長期存在是我們的一大特點。要按照各級政府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擴大服務供給,逐步提高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社會滿意度,爲各類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的要求。一是要繼續加強農村通訊和“路水電氣醫學”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產品流通設施和消費品市場建設,促進城市商業向農村延伸。二是要依託和利用現有供銷、農技、中國小信息化工程和黨員遠程教育網絡等便捷、通暢的信息通道,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延伸信息服務範圍,推動城市技術、信息、指示燈願向農村傳遞,構建農業信息網絡,爲農民提供包括技術、信息、加工、運輸等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過程配套服務。三是要突出抓好農民職業技術培訓、培育發展勞務市場和中介組織,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小城鎮、大中城市和國外轉移的步伐,實現由本鄉本土向縣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體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掙錢向回鄉創業的轉變。要規範勞動者、企業和市場中介組織的市場行爲,進一步打響_____勞務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聯通市、縣、鄉三級的畜禽、農作物病蟲害監控防治體系,確保農副產品生產安全。要整合技術服務資源,將全市農業、畜牧、林業、科技等部門的技術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發揮整體優勢。要進一步健全檢驗檢測體系,整合各級各類檢驗檢測設備的力量,建立農業、畜牧、質檢等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重點蔬菜、畜禽、林果生產區建立快速檢測點,實現農副產品生產、運輸、加工各個環節全過程、無縫隙檢驗檢測,確保農副產品的優質、安全。

(七)、培養現代服務業人才。發展農村服務業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視培養適應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及時調整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結構,爲現代服務業多培養適用人才。以“全面提升農民素質工程”和“陽光工程”爲重點,制定農民培訓規劃,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培育新型農民,爲現代化農業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發現、培養並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闖勁、重實幹的農村服務業的業務骨幹, 吸引服務業人才向產前產後集聚, 從而帶動農村服務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