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科技發言稿

關於科技發言稿爲本站會員“stmspaper”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關於科技發言稿

從遠古的鑽木取火到今天的電子打火;從遠古的徒步遠行到今天的太空遨遊;從四十年代龐大的計算機到今天席捲全球的掌上電腦,無一不是傾注了科學家畢生的心血,他們用知識和智慧爲科技技術與革新注入了無限活躍的能量。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科技發言稿,供大家參考學習。

科技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朋友們,大家好!

我叫,是機械分公司的一名工程師,今天能站在這裏代表先進科技工作者發言,感到非常榮幸,這不是我個人的榮譽,是我們所有科技人員的榮譽,在此,非常感謝公司對我們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關懷和支持。

,公司承接了柳鋼3高爐的中修改造施工任務。此次3高爐中修改造項目包括:上料系統,熱風系統、爐頂框架集設備、高爐本體、東西鐵場、上升下降管、重力除塵等,幾乎爲全套系統拆裝改造。工程的特點是:施工現場狹窄,多工種交叉,工期短,工程量大,施工難度更大。機械公司作爲3高爐中修改造的主力軍,從投標開始,就集中了衆多技術骨幹,對項目中的各個難點做施工前的技術準備。爲了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從6月中旬到8月初,分公司領導、技術員、施工員、班組長每天都頻繁地出入現場,仔細考察,認真分析,潛心研究,不放過一個疑點。並每週召開一次研討會,在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和疑問都講述出來。我們本着有問題不怕,就怕沒有問題的原則,集衆人之所言,取衆人之所想。集體的智慧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有着攻堅克難,戰勝一切的能力。經過大家的努力,終於在開工前制定出了切實可行、能夠保證安全,保證質量,保證工期的施工方案。

在整個3高爐工程項目上,上料皮帶通廊改造時工程中最難的一個環節,因高爐擴容,上料皮帶通廊頭部由原標高49米提高到55米。要擡高6米。通廊總長度223米,分爲六榀,總重量280噸,單榀最大長度45米,重量54噸。通廊要擡高就意味着要拆除,其難點是:從第一榀到第五榀150米長度範圍內,因爲場地狹窄,通廊下邊和周圍佈滿了建築物、管線、電纜線等,根本無法開進25噸以上的吊車,要想利用大型吊車對通廊進行拆除和安裝根本無法辦到。

如何才能方便、快捷地對通廊進行擡高改造,滿足新高爐的工藝要求,業主一方也是愁腸百結,無計可施,就連設計院也不知道怎樣出這個施工圖。在此情況下,我和分公司技術人員多次深入現場考察,根據現場實際條件,經綜合考慮,我們提出了採用在分解槽施工中已經成熟的液壓提升施工方法來對通廊進行空中擡高改造。設計院根據液壓提高方法的特點將6榀通廊設計成臺階式形狀向上升高。液壓提升方法的特點是:設備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不但運輸和安裝費用低,更解決了施工場地狹窄,無法進大型吊車的難題,減少了高空作業和安全費用的投入,而且通廊提升改造我們只投入了20人,分兩班倒,實踐也只用了12天,就圓滿完成了改造任務。當業主看到一榀榀通廊在不知不覺中就長高了,紮實而牢固,高度讚揚十一冶科技水平高、技術硬。在此基礎上,我們利用液壓提升裝置對東、西兩個鐵場的鋼屋架、屋面的擡高改造施工任務。打打縮短了施工週期,爲整個高爐施工贏得了時間。

爐頂框架、上升下降管、高爐本體等,也是難度很大的項目,爐頂框架總高度63米,總重量260噸,我們採用分段拆除,分段安裝的辦法,將爐頂框架分爲三段進行拆除安裝,最重的一段達93噸;上升下降管系統我們分爲8段進行拆除安裝,其中上升管分爲7段,最重的一段達86噸,吊點標高73米;下降管總長42米,重量69噸,夾角45度,吊點標高70米,需要整體吊裝;高爐本體,我們採用正裝、倒裝結合的方法進行安裝。在工程中,我們運用了許多新工藝、新技術,同時也付出了許多汗水。爲了保證業主135天的工期要求,我所有參戰人員每天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沒有休息,更沒有假期,把所有的精力和熱情都投入到工程當中。運用新工藝,新技術,只有技術人員與工人師傅們多方面、多角度、廣泛地融合在一起,纔多一些成效。

,公司的工程任務將非常繁重,我們全體科技工作者將不辜負公司的期望,不斷學習新工藝、新技術,刻苦鑽研,潛心研究,緊緊圍繞科技強企和打造“精品工程“的戰略目標,開拓創新、大力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活動,爲實現公司職代會制定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春節將至,在此,我祝願大家新春愉快!閤家歡樂!家庭幸福美滿!過年開開心心!謝謝大家!

科技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下午好!謹此美好的盛夏,本着我院重視人才,科技興院的戰略方針,召開了第五次科技大會。

今天,我很榮幸能在這裏,代表受表彰的技術後備人員,向一直以來關心和鼓勵,給予我們科技工作者支持的各位領導致以深深的謝意!感謝領導在工作上、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我們的照顧和支持!

我叫唐海燕,來自岩土檢測公司,於x年7月畢業於吉林大學來到包鋼勘察測繪研究院。來院工作以來,一直受到院裏領導和同事的細心照顧關懷,讓我很快的融入了社會,紮根在勘察院,同事也感受到了勘察院家一般的溫馨和和-諧。如今,又獲得了公司技術後備人選的殊榮,足見院領導對我們技術人員的重視和關懷。感謝院領導對我們工作的認可與肯定。在感激和喜悅之餘,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勘察院培養了我們,我們應該爲勘察院作出自己的貢獻,爲勘察院蓬勃的發展增添一份動力。在此,我代表院裏所有的技術人員向院領導如下保證:

首先,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踏實工作、大膽實踐、敢於創新。作爲勘察工作者,對工作一定要踏實,不能馬虎,要以負責任的態度來工作。同時對於一些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理念、新的技術要大膽嘗試,勇於創新。一個企業沒有創新將不淘自汰,一個技術人員工作中沒有創新將不打自倒。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有很強的試驗性和實踐性,既需要精細的觀察又需要大膽的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髮展的技術面前不被打-倒,不被淘汰。

再者,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行代言、任勞任怨、率先垂範。由於工作的需要,許多技術人員常常工作在野外第一線,工作很辛苦。這時,我們要向我院老一輩的技術人員學習,他們過去在無論生活環境還是工作環境更加艱苦的條件下工作不抱怨。我們新一代技術人員一定要學習前輩的這種任勞任怨、以行代言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不驕不躁,保質保量的完成院裏交代給我們的每一項工作。讓勘察院“超越自我、堅忍不拔”的作風得到更好的體現。

最後,讓我們預祝本次科技大會圓滿舉行!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華康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是利用大豆榨過油的餅粕,提取分離蛋白後用新的生物化學工程技術生產一種大豆蛋白纖維,把原來食用的東西轉換成穿着用的一種新材料。

這個項目的研究我搞了十年,化驗室試驗、小試、中試和轉化爲工業化生產線,先後總共進行了800多次試驗,平均每3—4天試驗一次。我認爲“反正”搞一項科學研究是非常非常辛苦的,特別是我這個項目,它涉及到了很多學科,是一個綜合工程研究,再加上我文化程度低,只有高中文化,很多學科的科學書籍都需要自學,自己感到非常累,x年當中搞這個科研項目在工作中,夜裏白天的琢磨問題和自己親自實幹,累倒、病倒了數十次。自己給自己找的壓力非常大,爲啥呢,因爲x年當中搞研究的投資費用就有3800多萬元,都是自己一個人投入的,搞不好了、轉化不成生產力、沒有效益就會傾家蕩產,自己還有一種感覺,就是覺得同學、朋友、親戚問起來“你搞這麼長時間了,究竟搞的成功不成功?”或問“行不行”還有的問“時間可是不短了,你沒有那個能力,沒那個本領吧”,所以在這方面我也有很大的壓力。

不過我在這10多年中的辛苦研究和實踐成功,也得到了很多理論知識和試驗過程中的新技術,其創新點和難題及難題的解決爲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性發明點:蛋白質和聚乙烯醇兩種物質通過接枝、共聚、共混,製成的大豆蛋白質複合纖維,它即不是聚乙烯醇纖維的物理性能,又不是羊絨、羊毛、蠶絲蛋白質纖維的性能,也不是兩種纖維統有的性能或兼有的性能,而是變成了一個新的物質,一個全新的物理性能特點。

(2)發現點:控制好聚乙烯醇和大豆蛋白質共混液的溫度參數工藝,其大豆蛋白質中的生物酶蛋白質分子,催化活性能產生蛋白質與聚乙烯醇接枝共聚。

(3)研究出大豆球形蛋白質改性後適合於紡絲的技術。大豆球形蛋白質本身是球形圓顆粒狀,是不能紡絲的,必須把它改性,改變空間結構,變爲線形體的蛋白質,而一般使蛋白質球形體變爲線形體使用巰基乙酸或尿素等還原劑打開二硫鍵,使分子鏈展伸變爲線形體,但在這種情況下,紡絲液中蛋白分子不穩定,解決此難題,使用特定單體丙烯腈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穩定蛋白質的二硫鍵,然後再使腈基變爲氨基,從而在特定的凝固浴中順利脫水成絲。

(4)研究出使纖維成型時表面形成溝槽,截面爲啞鈴形及規則多角形的技術,使所得纖維既有導溼性功能,又有較好的透氣性能,爲此對整個紡絲工藝進行了綜合研究,選取了其中的重要工序。

從x年以來,該項目獲得發明專利證書及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和中國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金獎,自己感到苦中的結果換了甜,覺得這些苦很值得,目前近幾年邊完善大豆纖維的生產工藝自動化控制和物理性能指標的進一步提高,又研發出功能性大豆纖維,並申請21項發明專利,現已授權發明專利8項,其餘13項正在審查中。

大豆纖維屬我國原創技術,它屬農業領域糧食(大豆)精深加工技術,而且也是糧食(大豆)精深加工後的產品走向新的應用領域,拓展、拓寬了新的用途。給我國榨過油的豆粕增加了高附價值,這對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新農村建設“三農”農村、農業、農民三個一號文件的重要精神的基本國策相符合。利用該項目科學技術,用糧食的付產品生產大豆纖維,可替代棉花,節約種棉耕地資源,我國每年棉花(皮棉)年產量爲550萬噸,大豆纖維若僅代替棉花年總量的25%,就可達150萬噸。每畝地按產100公斤匹棉計算,150萬噸的大豆纖維可節約1500萬畝種棉耕地資源,用於種植其他農作物,有着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科技發言稿3

在場的學生們,女士們,老師,大家好!我準備間隔雲今天,爲了紀念在這裏題爲“科技與未來”的講話,我感到非常自豪的兩個,但有些不安。近年來,我們已經看到我們偉大的祖國,事業的迅速發展,技術,請允許我向中國我感到非常自豪。請記住,很久以前,手機應用幾乎只有一個,這是所謂的,但在幾年前,手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看起來更漂亮,而且還更多地使用,您可以使用手機拍照,會議上,互聯網,短信等一系列的事情,我的生活更方便,所以我更多地瞭解的力量,

技術,但我只是一個幼鳥學生, “技術”作爲也知道這個詞的有限,我無法使用一些非常困難的理論闡述技術xuanji,沒有權利對他們的長輩的工作我可以保證的技術藍圖。但我願意利用學生的觀點,以創新技術和未來。

從基因工程“是一個生活王子”的夢想,納米技術“不洗你的衣服,”承諾,從人工智能“會給你一個可愛的機器狗”熱情,轉基因技術“讓人們增長鼠標耳朵”奇觀。這項新技術的誕生,一種新技術,將讓人們欣喜若狂,因爲這些新技術正在逐步改善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更多地瞭解自己。在近期內,中國完成了其第一個sars病毒基因組測序,sar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承認危險的疾病,但我們爲什麼不把其他國家完成第一次,我們剛剛完成的國家?很簡單,這說明我們的國家比其他國家落後,不如別人,我們回顧過去,剛剛開始了一個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當前的科技水平已經導致一個大國,我們的祖國經歷了一些的跌宕起伏,有多少困難和坎坷,但我們仍然回到所有的祖國,祖國,因爲我們堅信,-不僅是技術變革的命運,可以改變未來。

我們這代人,一般感情的社會是一個強烈的競爭,學習一英尺下降。科學知識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愛因斯坦,和斯蒂芬霍金,比爾蓋茨是明星我們想到,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和化學的現代活力正在不斷影響着我們。我們必須理解技術的重要性,知道該技術具有普遍性。

雖然技術創建一個新的生活前景徵求思想,鼓舞人心的。然而,歸根結底是要靠我們共同的努力,以實現。作爲未來建設的骨幹,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肩上的負擔並不輕,新的機遇總是伴隨的風險和挑戰,但我們不會輕易放棄,我們用我們的青年前任誓言:決不辜負他們的前輩,我們的希望。

回首文明史上,安德森是人類歷史上的黑暗的無知,是科學點燃了大火在肆虐人類靈魂的希望;技術支持文明,科學和技術,創造未來,但未來在我們的手中。讓我們成爲知識的探索者,讓我們未知的道路上漫遊,讓我用我們的創造力,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科技發言稿4

同學們:大家好!

我叫張君儒,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神奇的月球》。

自古以來,月球是人類的伴侶,它是一個與地球人類非常親近的天體。我們只能看見月球的一半,永遠也看不到它的另一面。

月球的質量很輕,81個月球的質量才與一個地球的質量相同。地球和月球之間平均距離38萬千米,表面積相當於4箇中國的版圖大校

月球表面上沒有大氣,產生的後果就是說話誰也聽不見。同時朝向太陽一面的溫度很高,有130攝氏度左右,而另一面卻有零下60度。月球的一天相當於地球的一個月。

月球一直在挨着各種小天體的撞擊,被砸了許多坑,大於1千米的坑有約33萬個,坑裏有很多小坑,砸的坑多,這個地區就越古老,反之就越年輕。

月球的內部結構大體與地球相似,有核、幔、殼。月球在31億年前就已經衰老了,現在月球上找到的石頭,都是距今1億年以前形成的,月球的地質時鐘永遠的停留在31億年前。

同學們,這就是我們寄託了無限情思的月球,它是不是太神奇了呢?

神祕的靜電

張啓宸

現在已經是冬天了,穿的衣服越來越多了.可是有時候,當我們脫-衣服的時候,就會聽到啪啪的響聲,而且一不小心還會有觸電的感覺.這是爲什麼呢?原來,它是一種靜電的反應.

靜電是一種物質.低溫天氣出現時,化學纖維質地的內衣、地毯、坐墊和牆紙等,受到摩擦都能產生靜電。電器使用時亦會產生靜電效應或外殼帶上靜電。

靜電還會令人身體不適,還會引起頭痛、失眠和煩躁不按等症狀。

如何消除危害人們健康的靜電呢?

大家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1、在家中放一盆清水,或使用加溼器增加溼度;

2、長時間使用電腦或看電視要及時清洗皮膚、多洗手洗臉;

3、大家要多飲水,同時補充鈣質和維生素c,減輕靜電對人的危害。

神七飛天

樊雨晴

同學們好!我是四年級2班的樊雨晴,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神七飛天》。現在請大家開啓記憶的閘門,我們一起回到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的瞬間。

x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載着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載着中華民族衝擊太空新高度的夢想,飛上太空。

這是神舟飛船第七次飛入太空,也是中國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繼楊利偉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費俊龍和聶海勝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之後,9月25日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中國航天員的太空旅行,肩負着全新的歷史性使命——他們在此次太空飛行中,實現出艙行走,實現中國飛天夢想。

中國人,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跡——這看不見的足跡,必將作爲最難忘的前進步伐,永載中華民族的記憶之中。

夢想有多遠,前行的步伐就能邁多遠。從1992年啓動載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起飛,從神舟五號一人一天飛行到神舟六號兩人多天飛行,在實現了一系列從夢想到現實的突破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又一次邁過了一個重大的跨越關口。

實現太空行走,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航天大國,都是歷史性的一步,最艱難的一步。然而,正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所說的一樣,在實現千年飛天夢想之路上大步前進的中華民族,有勇氣來迎接這樣的挑戰。

神舟七號我爲你自豪!

關於科技發言稿

標籤: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