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件(精品多篇)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件(精品多篇)

計算機基礎教學課件 篇一

計算機基礎教學課件

計算機基礎教學課件

計算機基礎教學課件

時光飛快,回顧本學期的計算機教學工作,按照我校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綱要的要求,我已經如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在教育教學上,愛崗敬業,嚴謹治教,熱愛學生,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熱愛本職工作,加強自我修養,做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熱愛學生,真誠對待學生。

二、教學工作方面

計算機基礎課雖然在醫學類院校不是主要課目,但計算機在如今人們的生活中已成爲不可或缺的工具。不管什麼行業,計算機都是離不開的,包括醫院,現今都是信息化辦工,從掛號到抓藥,全部網絡化。因此,大學生在學校學好計算機基礎是非常必要的。本人作爲一名計算機教師,堅持學校領導的安排,以教書育人爲已任。珍惜每一次的教課機會,努力工作,規範行爲。

首先,根據教學計劃,提前做好課件,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教法。力求吃透教材,抓重點、難點,同時拓展知識面,針對相關章節,補充一些非常實用的內容。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①鑽研教材、蒐集有關資料及新的信息,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做到心中有數。②經常瞭解學生的態度,知識基礎,學習方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③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手段。同時爲了上好每一節課,

通過上網查資料,集中其他老師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

其次,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每節課都要認真做好上機準備。上課時認真講課,教學目的明確,符合學生實際,體現教材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做到條理清楚、難度適宜、密度合理,保證授課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精講精練,不出現知識性錯誤。力求生動活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生操作課間的相關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素養。注意課堂管理,每節課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老師給定的任務進行操作,下課前要求學生把上機內容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到我的郵件,以作平時成績的一個考察項目。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注重因材施教,在學生完成上機任務時,到各臺計算機前巡視,注意對差生進行手把手的輔導。課後及時做好反思,不斷總結經驗。

三、今後工作計劃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計算機教學工作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

4、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注意力。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鍛鍊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虛心向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相關難題和一系列教學方法,以此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另外,計算機技術更新很快,新知識、新產品、新術語、新軟件幾乎天天出現。作爲計算機方面的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自我加壓,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計算機基礎課件 篇二

一、操作系統

定義:是自動管理計算機中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的一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統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強計算機處理能力

(2)爲用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2.分類:(1)單用戶、單任務操作系統如:DOS

(2)單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如:WINDOWS

(3)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如:UNIX、LINUX

(4)網絡操作系統如:Netware,WindowsNT,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CPU管理、存儲器管理、I/O設備管理

(2)軟件資源管理程序和數據管理

(3)組織協調計算機運行控制用戶的作業排序及運行、作業及外設等的調度、主機與外設的並行操作等等

二、程序設計和語言

定義把各種計算機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翻譯成計算機能直接執行的目的程序的軟件

1.翻譯方式編譯、解釋。

2.低級語言機器語言程序、彙編語言程序。

特點:不容易理解和編寫,執行速度快,常用來編寫系統軟件和實時性要求較高的程序,例如:驅動程序、過程控制程序等。

3.高級語言比較接近於人類語言的一種計算機語言。

特點容易理解和編寫但是執行速度比較慢,常用來編寫應用軟件。

常用高級語言有:Basic、C語言、Fortran和可視化編程語言VisualBasic(VB)、VisualC(VC)等

4.程序設計用各種編程語言設計製作程序的過程。

三、數據庫管理系統和工具軟件

1.常用數據庫管理系統(FoxBASE、Foxpro、Access和Oracle等)

2.工具軟件:爲了方便軟件開發,系統維護而提供的各種軟件。

(如壓縮軟件、加密軟件和反病毒軟件)

四、應用軟件

常用應用軟件:文字處理、管理信息系統、辦公室自動化、實時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和遊戲軟件等。

第四節數制與編碼

一、數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數制是十進制,逢X進一就是X進制。

二、計算機中的常用數制(二進制、八進制和十六進制)

注:二進制數、八進制數和十六進制數分別以B、O和H結尾

三、數制之間的轉換

1.二進制和十進制之間的轉換位權相加法

2.十進制和二進制之間的轉換除二取餘,自下而上

四、邏輯運算非NOT、與AND(邏輯乘)、或OR(邏輯加)

五、編碼用來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號的組合稱爲編碼

I碼(美國標準信息交換碼)

七位二進制編碼,可表示27即128個字符,分爲控制代碼和可打印代碼,ASCII碼字符用一個字節來表示,最高位置零。

3.漢字編碼

(1)漢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級漢字3755,二級漢字3008;

(2)區位碼爲漢字和國際上其他文字間交換信息而編制的國際標準代碼,由區號和位號兩個字節組成;

(3)漢字內碼帶有漢字標識符的國標碼(每個字節最高位爲1),稱爲機器內部漢字代碼,簡稱漢字內碼;

計算機基礎課件 篇三

[教學目的與要求]掌握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分類、應用方面;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組成原理;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軟件系統的組成;計算機數制與編碼及其轉換

[教學重點]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組成原理;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軟件系統的組成;計算機數制與編碼及其轉換

[教學難點]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計算機數制與編碼及其轉換

[教學方法]講授法、啓發式、實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觀教學法

[教學過程]

第一節計算機基本概念

一、計算機的概念

計算機是一種自動、快速進行大量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現代化電子設備。

二、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1.電子管階段(1946-1955)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

2.晶體管階段(1955-1964)

3.中小規模集成電路階段(1964-1971)

4.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階段(1971-現在)

三、計算機的'分類

1.按性能分類:微機,小型機,中型機,大型機,巨型機

2.按使用方法分類: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機,網絡計算機

3.按職務分類:工作站(兩種意義),服務器,主機

四、計算機的應用

1.科學計算天氣預報、地震分析、導彈攔截等

2.數據處理(信息處理)數據庫、企業管理、辦公自動化

3.計算機控制(實時控制)飛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輔助工程輔助設計(CAD)、輔助製造(CAM)、輔助教學(CAI)、輔助測試(CAT)等

5.嵌入式應用6.人工智能(AI)

第二節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一、硬件和軟件

硬件構成計算機的實際物理裝置集合

軟件爲了運行、維護和管理計算機而編制的各種程序和文擋的總稱

二、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簡單瞭解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

1、CPU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功能是執行算術和邏輯運算,運行存儲器中的程序。

2、存儲器存儲數據和程序,相當於計算機中的記憶細胞。

3、I/O設備計算機和外界進行交互的設備。

4、總線CPU和內存及I/O設備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的信號線。

(1)數據線CPU與內存和I/O設備間傳輸數據

(2)地址線用來確定存儲單元的地址

(3)控制線用來控制外設的動作,比如讀、寫和時鐘信號等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件 篇四

一、引言

電大開放教育是相對於封閉教育而言的一種教育形式。意味着教育對象的開放,更是教育觀念、教育資源過程的開放。開放教育可以實行遠程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電大開放教育各專業中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涉及面廣,影響大。該課程對電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其他課程學習能力培養都具有重要作用。爲此做好《計算機應用基礎》遠程教學,製作優秀的網絡課件很有必要。

二、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式存在不足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革,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愈來愈快,社會對電大學生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也愈來愈多樣化,目前,電大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電大學生本身的水平有着較大的區別,電大學院顯著的特點就是學員多爲在職的人員,因此其計算機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着較大的區別。其次,是教學時間上的限制,計算機知識及技能所涉及到的方面較多,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是很難逐一涉及到的,因此教學過程當中還需要進行合理的取捨。再次,就是章節內容上的差異,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當中涉及到的內容往往觀念性並不大,一章的內容就是一門課的'縮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就很難將其良好的串聯起來。

因此開發出一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絡課件,它直接面向學生及任課教師,既是一個以學生爲主體的網絡課外輔助學習系統,又是一個可供教師使用的課堂多媒體演示系統,同時還可以利用其網絡教學的優勢爲繼續教育服務。

三、研究內容、目標、要解決的問題和主要特色

1.研究內容

1.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結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案例設計;

1.2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及情感態度要求;

1.3多層次、多角度地探索適應高職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

1.4網絡課件的界面設計、整體規劃、技術路線;

1.5網絡課件的測試及試用;

1.6網絡課件的應用與推廣。

2.目標

開發建設基於Web技術的、方便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使學生通過網絡課件的學習,儘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改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效果,具體包括:

2.1網絡課件中含有豐富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知識面;

2.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彌補課堂“填鴨式”教學的不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

2.3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爲後期各專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4幫助學生鞏固每個知識點(包括理論和實踐)、進行分章節的同步測試和模擬訓練;

2.5幫助學生預習功課、理論結合實踐、歸納與總結等,從而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的興趣,知道“學習什麼、如何去學”。

3.要解決的問題

3.1調查研究學生的學習現狀;

3.2研究現行教學模式和探索適應高職的教學模式;

3.3研究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結構、教學內容設計、案例設計;

3.4結合教學實際和flash製作工具,設計出適合教學的表現方式;

3.5研究網絡課件www.開發的技術路線、製作流程;

3.6做深入細緻全面的系統測試和用戶滿意度調查和研究。

4.主要特色

4.1基於資源的教學方式。《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絡課件的設計與開發研究需充分體現教學改革的成果,並反映計算機最新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共同享用網絡課件,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教學效率高。網絡課件所涉及的教學內容緊跟計算機技術發展趨勢,涵蓋本門課程全部基本知識點,教學內容新,內容組織結構清楚合理。

4.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課程指南”,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參考學時及教學大綱,以把握學習進度。通過“教學指導”,讓學生了解和把握本課程的教學重點及難點,便於學生課後複習。

4.3導航能力強。在課件的頁面設計上採用了樹型菜單,每個章節的主頁面可以實現課程各個章節之間的跳轉,樹型菜單對一個章節的知識點進行了有效的安排,點擊相關的小節標題,內容顯示區就顯示出相應小節的課程知識,這樣學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課程機構中瀏覽課程內容,隨時知道自己學習到哪裏,也隨時找到自己要學習的內容,真正做到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主動權。

4.4利用FLASH實現模擬操作。《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實驗性很強的一門課程,網絡課件以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利用Flash製作操作步驟的動畫,讓學生彷彿感覺到在“真實”的課堂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更深入地掌握操作技能。

4.5測試功能。分別以單元測試、篇測試和綜合測試三種方式建設了與教學內容配套的練習與試題庫,實現測試功能。學習者在學完相關內容後,通過測試瞭解自己把握的情況,檢驗學習效果。

四、成效

通過研究,設計與開發出界面友好、交互性強、資源豐富、美觀大方,具有推廣和使用價值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件,改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五、結束語

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絡課件的設計與開發已成爲開放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一種優秀的網絡課件爲開放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爲現實,同時也爲開放教育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CAI課件開發 篇五

關於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CAI課件開發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先進的教學手段已廣泛地應用於現代教育工作中,CA I作爲教育領域產生的積極成果,給教育思想、教育策略和教育手段的改革帶來深遠的影響。所謂CAI,是指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簡稱CAI),是指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以對話方式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程、進行教學訓練的方法與技術。CAI爲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個性化學習環境,綜合應用多媒體、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識庫等計算機技術,克服了傳統教學方式上單一、片面的缺點。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縮短學習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最優化的教學目標。CA I輔助教學課件也已逐漸引入課堂,成爲協助教師教學的好幫手。

作爲各類院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爲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該課程知識點多,操作性強,教學學時在不斷下調,教學過程又要求避免枯燥,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成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一大難題。

一、CAI的特點

課件根據教學目的,可分爲講課型、練習型、實驗型課件等,改變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講課型課件以課程基本原理爲主,對於學生理解比較困難的地方,如複雜的動態圖形,或學生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在CAI課件中就可以利用動畫演示,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既能加強理解,又生動有趣;練習型課件可以輔導學生做習題或自我測試,並對其回答做出判斷和提示,其次教師可利用課件批改作業和試卷,逐步擺脫重複勞動,又能綜合學生的錯誤情況,改善課件內容;實驗型課件可以輔導學生預習實驗和檢查實驗結果,學生通過模擬掌握實際的使用情況,既不用擔心實驗器具受到損壞,又能使學生了解具體使用步驟。

課件能夠實現因材施教、個別化教學目的。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對學習內容進行復習、重學、跳躍式學習等,還能根據個人時間對學習進度、內容自我選擇,因此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3.院校通過集中優秀教師去開發CAI課件,使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得到普及,能夠更快地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 CAI具有很多傳統教學模式不具備的優勢,建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CAI課件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具有的問題,並能改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因而爲現代教學理論所推崇。

二、CAI課件開發

1.實現工具。CAI課件開發一般有高級語言和多媒體集成工具軟件兩種方式。高級語言對創作者要求高,開發週期長,工作量大,常用的有 VB、VC等語言。目前常用的多媒體集成工具軟件有:Authorware、Toolbook、Director、洪圖、方正奧思等。其中Macromedia公司開發的Authorware是一種面向對象的、以圖標流程線邏輯編輯爲主導,以函數變量爲輔助,以動態連接庫爲擴展機制的“無需編程”的多媒體工具軟件。通過Authorware使得非專業人員也能快速掌握使用,編制出自己所需的CAI課件。

2.媒體的選擇與操作。根據知識點的內容進行媒體的選擇與製作,選擇什麼樣的媒體表達課件內容,關係到課件的學習效果。作爲CAI課件開發者,應把多媒體與課件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合理安排它們的位置、大小。在CAI課件中可選擇如下媒體:

(1)文字說明:適用於概念、定理的講解,可使用Authorware文字功能中的窗口菜單快速實現。

(2)聲響效果:講解詞、背景音樂、提示聲響(包括WAV、MPS、MIDI等)。Authorware自帶WAV音頻文件播放工具,可用變量來決定音頻的播放。但音頻過多引用就會造成文件容量迅速膨脹,考慮到這一因素,我們可採用MP3、Midi等替代。例如MP3音頻格式的文件大小僅爲WAV文件的十分之一,從而可以大量節約空間,更適合在CAI課件中使用。但Authorware本身沒有自帶MP3的播放功能,我們要藉助一些專門的外部函數實現MP3的播放。

(3)圖形、圖像、動畫操作:課件使用的結構圖、部件圖、電路圖以及背景圖片等可以通過繪圖儀、掃描儀、圖像處理軟件(如Adobe公司的Photoshop軟件等)處理。表現某一原理和物體的作用過程,可用動畫製作工具(如Autodesk公司的3D Studio等)或實時錄像來實現。Authorware本身提供了相應的支持工具。

(4) WWW文本:超文本作爲網絡時代的新媒體,通過它可利用Internet上的一些現有資源(如遠程多媒體教室、網上課堂等),通過Authorware中提供的Webplayer插件來實現,其可充分利用IE的各項功能,達到資源共享,、縮短了開發週期。同時對WWW文本在Authorware中的應用,擴展了CAI的應用範圍。

三、結語

目前,計算機已經廣泛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從教育系統本身看,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無疑具有重大意義,而以計算機爲工具,以CAI課件爲手段已成爲我們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一環。作爲教學工作者,在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基礎上,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開發出優秀的CAI課件,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2] 胡維治。高校多媒體課件質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教育技術資訊,(7)

[3] 吳雲鵬。高校多媒體教學現狀及提高多媒體教學質量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18)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件 篇六

一、以學生爲主體,激發學習興趣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由於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工作需要從教學模式入手,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強調學重於教,目的在於體現教育應滿足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需求,體現順應市場、服務社會、服務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組織、引導、答疑的作用,從知識的傳授者、教學的組織領導者轉變成爲學習過程中的諮詢者、指導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學生學習的茫然性主要來源於對所學技能在以後工作和生活中重要性認識缺失,所以,我們要把計算機課程與就業緊密的結合起來,將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以就業爲導向融爲一體,形成根據客觀的教學規律和以面向就業爲教學指導思想的教學策略體系。

二、精心設計教學,體現學生個性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重點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其創新能力。在《計算機應用基礎》中,按教學安排應先學習Windows操作系統,再學習文字處理軟件Word。但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對於沒有基礎的學生來說,操作系統中的窗口、對話框、文件和文件夾、文件的複製和移動等概念學生不易理解,而對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卻學之無味,結果出現了學習效率都很低的情況。爲了改善教學效果,我採取了實踐理論實踐的方法。即先進行Word的學習(實踐),讓學生掌握製作簡歷、報告、電子板報、宣傳廣告等,對於這些形象直觀、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實用性強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高;通過這些實踐,他們理解了文件、文件夾、窗口、對話框等概念(理論),而在實踐中遇到文檔的備份、改名等操作時,自然而然就要求學習文件的複製與移動、刪除、重命名、查找等操作了(實踐)。在此基礎上,再系統學習操作系統的相關知識,學生就會興致昂然了,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爲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我們常舉行計算機技能競賽,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三、多種方法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1、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較好的直觀性和交互性。我們也可以把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把計算機輔助教學引人課堂教學之中,從而可以滿足各種形式課堂教學的需要,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了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擺脫了課堂內容的抽象與枯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了興趣,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還應嘗試上一些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講座課、學生作品演示課、任務實現討論課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即時通軟件、手機短信、電話等通信手段與學生進行問題討論、在線答疑等,利用局域網進行教學資源共享、學生作業保存、學生作品展示等。

2、模塊化教學。根據教育部頒佈的《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大綱》要求,授課選取新教材並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按照應用方向分成三大部分,包括9個實訓模塊。其中,個人計算機組裝、文字錄入訓練、辦公室(家庭)網絡組建是對基礎操作技能的提高;宣傳手冊製作、產品介紹演示文稿製作、統計報表製作是針對職業活動而設計的實訓;個人網絡空間構建、電子相冊製作、DV製作是計算機在生活娛樂中的。應用。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內容,將其分爲: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中英輸人、Windows操作、網絡及通訊、文字排版、電子表格處理和演示文稿等幾個模塊。每個模塊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及評價標準,根據學生畢業時應具有的計算機應用知識,按需施教,儘量精簡不必要的知識。每個模塊的學習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爲目的,以服務學生就業爲目標。教師把基本目標分解成爲相當於知識點或技能要點的若干子目標。根據各個子目標來設計作業,教授學生獨立操作技能。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以人機之間的交互式技能訓練爲主要方式,教師負責個別指導。在這個階段,教師的講授只是基礎環節,除了依據模塊中規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必要的課堂講授外,學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上機學習或者在實驗室中實踐,以完全自然的、無拘束的方式學習特定的技能,即講求少而精、學到手。

3、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只有確保每一環節的有效實施,才能夠保證整個案例教學的成功。教師在剖析案例時,可以帶着學生一起把案例分成若干個分任務,分任務再往下分,直到學生可以完成分任務爲止。一般情況下,這些分任務中,有些是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有些是沒有學習的知識或技能技巧,教師就應創設任務情景,通過指導、示範等多種教學方法,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案例的慾望,儘量不讓學生對任務產生太大的畏難情緒。比如用Word製作個人簡歷案例,可以分解成表格的製作和文字錄入和排版兩個分任務,而表格的製作又可再分成表格的創建、表格的編輯和修改和合並、拆分單元格三個小的任務。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三個小的任務。案例教學法的設計思想是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在完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邊學邊練,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教師輔以適當的指導即可。通過剖析案例,學生明確了案例的目標後,首先會思考如何去完成案例,這就調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學生爲了完成案例會想方設法查閱教材、互相交流或者請教老師,經過不斷努力,最終完成案例,達到了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的目的。如在製作個人簡歷這個案例中,學生在製作表格過程中會遇到困難,此時他會帶着問題想方設法直到完成爲止。案例的完成標誌着學生掌握了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實踐能力,而學生也能體驗到任務完成後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件 篇七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件

教學目標:

瞭解計算機的基本常識、理解計算機的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的基本組成方式

教學重點:

微機硬件系統組成

教學難點:

計算機軟件系統組成、計算機技術指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3分鐘)(設疑法、提問法)

導入: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來說一下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計算機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見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對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從今天開始,由大家和我共同來學習計算機的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學(總計80分鐘)(講解法、提問法、示範法)

1.1計算機概述(20分鐘)

1、計算機的發展(5分鐘)

(1)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掌握三要素

(2)計算機發展的幾個階段(重點掌握所採用的元器件)

2、計算機的分類(5分鐘)

多種分類方法:

按照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字長、存儲容量、軟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綜合性能指標,可以將計算機分爲微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巨型計算機。

3、計算機的特點(5分鐘)

運算速度快:

計算精度高:

具有自動控制能力:

具有存儲記憶和邏輯判斷功能:

教師應對以上每一部分特點進行擴展和講解

4、計算機的用途(5分鐘)

可採用提問的方式由學生來回答,最後由教師來統一進行總結

1.2計算機系統組成(60分鐘)

學生對計算機的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瞭解,教師應在學生已知的範圍內進一步進行知識的'講解和細化。

1、觀看系統結構圖(由此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系統組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後再分步進行講解,5分鐘)

2、計算機五大硬件組成部分的作用(5分鐘)

運算器:負責數據的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控制器:負責對程序規定的控制信息進行分析、控制並協調輸人、輸出等操作。

存儲器:實現記憶功能的部件,負責存儲程序和數據。

輸人設備:負責把用戶的程序和數據輸人到計算機中。

輸出設備:負責從計算機中取出程序執行結果或其他信息,供用戶查看

3、計算機工作過程(5分鐘)

首先編制程序,操作人員通過輸人設備將程序和原始數據送人存儲器;運行時,計算機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中進行分析、識別;控制器根據指令的含義發出相應的命令,控制存儲器和運算器的操作;當運算器任務完成後,就可以根據指令序列將結果通過輸出設備輸出。另外,操作人員還可以通過控制檯啓動或停止機器的運行,或對程序的執行進行某種干預。

4、計算機軟件系統(5分鐘)

計算機軟件系統是指用來指揮計算機運行的各種程序以及開發、使用和維護這些程序的數據和有關技術文檔資料的集合。

計算機軟件系統是由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等組成。

5、微機硬件系統(重點,應採有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使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產生深厚的興趣,30分鐘)

(1)主機部分:(15分鐘)

主機部件包括機箱、主板、CPU、內存條、聲卡、顯示卡、網卡等。

(2)外設部分:(15分鐘)

外存,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6、計算機技術指標(難點,重在理解,不用太深入講解,10分鐘)

(1)字長

(2)存儲容量

(3)主頻

(4)運算速度

(5)存取週期

三、課堂小結(3分鐘)(講解法)

教師結合學生聽課情況,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小結,指正學生應注意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提醒同學回去複習計算機硬件的組成,下一節做實驗

四、課後作業(2分鐘)(講解法)

學生以書面形式完成作業

五、開拓思維,同時提出新的問題(2分鐘)(激趣法)

教師提出預習問題,讓學生產生繼續探究、學習的願望,整堂課帶着下一堂課的懸念結束,爲學習下一結內容做好鋪墊。

大學計算機基礎應用課件 篇八

大學計算機基礎應用課件

一、教學目標

1. 瞭解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應用;

2. 理解計算機的特點與分類,以及計算機的圖形化用戶界面與操作; 3. 能夠用直觀的語言描述計算機的基本工作過程。 4. 理解組成微型計算機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5. 能夠理解Internet的概念及其與WWW的關係,並能夠實際訪問互聯網進行信息獲取與檢索。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重點:計算機的定義,計算機基本工作過程,圖形用戶界面與操作以及訪問Internet,軟件與硬件之間的關係。

難點:對計算機文化與道德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

1. 課程簡介 (10分鐘)

通過上一次實驗課的學習,基本掌握瞭如何在教學平臺上進行課程學習,那麼在這知道,我們爲什麼要在教學平臺上進行視頻觀看,由此導出該課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提示:此處對教學平臺相關操作演示一次,並對學生學期情況進行簡單展示】,隨之讓同學們觀看三分鐘的小視頻,關於翻轉課堂的視頻,加深他們對本課程教學方式的一個理解與吸收。然後,開始進行第一章課程認識計算機的一個學習。

2. 正課講解

(1) 認識計算機 (15分鐘)

① 從常用的桌面臺式機圖片,展示其各個部件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打印機等

② 計算機的表現形式不唯一,由此通過相關圖片演示幾類超級計算機,進行演示,並介紹超級計算機的構成,各個機櫃及其內置的CPU內存等。 ③ 從體積上引導學生,桌面臺式機朝上是超級計算機,那體積越來越小,

由此引出筆記本平板手機等形勢微型計算機。 ④ 隨着提出,那什麼是計算機?拋出問題進行提出計算機的定義 計算機的抽象模型

⑤ 從抽象模型引導出計算機的主要部件以及各部件間相互關係及如何工作 輸入設備 輸出設備 存儲設備 控制器 運算設備

⑥ 從計算機五大主要部件結合臺式機展示計算機基本組成,並介紹計算機系統中的軟硬件系統,讓同學們正確區分軟件系統與硬件系統,並認識到兩者是缺一不可,缺一則計算機無法正常工作。

(2) 計算機的'發展與特點 (10分鐘)

① 提問計算機的問世時間

引出計算機發展僅六七十年,發展速度如此迅猛,從第一臺計算機的問世進行講解,介紹其發展歷程及各代計算機特點;簡單介紹第五代計算機,並指出第五代計算機並未達到。由此提出計算機未來發展趨勢。

再針對各種各類計算機,提出計算機如何分類,根據體積或用途等,導出計算機的特點和計算機的分類兩個問題。

(3) 計算機應用 (10分鐘) 傳統上將其應用分爲以下幾類:

科學計算 數據處理 過程控制 計算機輔助系統 人工智能 生活中應用

(4) 圖形化用戶界面與操作 (10分鐘)

① 用戶界面是計算機系統與用戶之間進行交互和信息交換的媒介。 例如,打開電腦中某一個文檔。那麼一直站在電腦前文檔是否能夠打開? 不能,因此需要操作計算機,這個提供給我們操作計算機的圖形化界面就叫做用戶界面。由此引出用戶界面的用途,是進行用戶與計算機中信息轉化與交互。

② 用戶與計算機之間交互有硬件和軟件兩種

硬件:鼠標鍵盤麥克風等 ; 軟件:命令行和圖形化用戶界面 ③ 圖形化用戶界面的介紹與演示

桌面、窗口、菜單、圖標 【教學提示:此處使用多媒體電腦進行展示】

(5) 訪問Internet (10分鐘)

指出無論是交友聊天購物還是視頻都需要網絡,那麼什麼是網絡? rnet介紹 2. WWW介紹,以及瀏覽器、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等。 3.電子郵件介紹與使用,郵件正確的格式,發送郵件時應注意的五大點。

(6) 計算機文化與道德 (5分鐘)

提出計算機文化與道德概念,並進行相關介紹枚舉和分析。

3. 教學小結 (2分鐘)

本講主要介紹了計算機的認識,即什麼是計算機,計算機的發展與特點,計算機的應用和圖形化用戶界面與操作,最後是訪問Internet以及對計算機文化與道德和計算思維的講解,計算機硬件系統中各個核心部件的功能,軟件的概念及其與硬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