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師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品多篇)

教師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品多篇)

教師公共基礎知識預測題及答案 篇一

1、根據埃裏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6-12歲的兒童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對羞恥感 B、主動感對內疚感

C、勤奮感和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2、德育價值的發揮需要選擇正確的德育方法,下列不應作爲德育方法選擇依據的是( )。

A、德育目標 B、學生的生活習慣

C、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 D、德育內容

3、家庭德育對於中國小生的道德成長具有重要影響,下列不符合家庭德育特點的是( )。

A、寓教於養,養教結合 B、寓情於理,情理結合

C、缺乏正規性和科學性 D、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4、遺傳在人的發展中( )。

A、起決定作用 B、不起作用

C、起物質前提的作用 D起提供可能性的作用

5、蔡元培提出的教育宗旨中包括( )。

A、軍國民教育 B、實利教育

C、美感教育 D新文化教育

6、質性評價在當今教育教學工作評價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下列屬於質性評價要求的是( )。

A、情境的自然性與真實性 B、評價標準的嚴格統一性

C、結論的特殊性與主觀性 D、過程的臨牀性與建構性

7、和國小生交流,交談時要蹲下來保持平等,這體現了師生之間在人格上的平等。(判斷題)

8、教師職業道德就是教師所應遵循的規範和行爲準則。(判斷題)

9、道德兩難問題只能用於測量兒童的道德判斷的發展水平。(判斷題)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的進行某一成就行爲的客觀判斷。(判斷題)

正確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埃裏克森認爲人格的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爲八個階段,其中,6~12歲是學齡期,主要矛盾是勤奮感和自卑感,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克服自卑感。

2、【答案】B。解析:選擇德育方法時要考慮的因素有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

3、【答案】C。解析:家庭德育的特點主要有:寓教於養、言傳身教、寓情於理、潛移默化。家庭教育也是具有科學性的。

4、【答案】CD。解析:遺傳爲人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和前提,也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

5、【答案】ABC。解析:1912年4月,蔡元培發表《對於教育方針的意見》一文,提出了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6、【答案】ACD。解析:B選項評價標準的嚴格統一性屬於量性評價的要求。

7、【答案】√。

8、【答案】√。

9、【答案】×。解析:道德兩難問題除了可以用於測量兒童的道德判斷的發展水平,還具有非常特別的教育意義。首先,道德兩難問題可用以促進兒童的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其次,道德兩難問題可用於提高學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們更加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道德規範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衝突。再次,道德兩難問題可用於提高學生在道德問題上的行動抉擇能力。第四,道德兩難問題可用於深化學生對各種道德規範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10、【答案】×。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爲的主觀判斷。

教師公共基礎知識預測題及答案 篇二

1、新課程改革倡導( )的課程評價。

A、強調學生學會學習B、強調新的學習方式

C、突出甄別與選拔功能 D、立足過程,促進發展

2、我國倡導啓發式教學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A、孔子 B、墨子 C董仲舒 D、朱熹

3、一學生決心改掉遲到的毛病,可冬天一到,他遲遲不肯起牀,結果又遲到了,對該生教育應培養其( )。

A、道德認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爲

4、關於意志與認知,情感關係說法正確的是( )。

A、認知過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礎

B、意志不能夠調節情感

C、人們在認知世界過程中,需要意志克服困難達到目的

D、情感可以成爲意志行動的動力也可成爲阻力

5、根據心理學常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只要不斷練習,數學成績肯定會穩定地直線式上升

B、通過在重要內容下劃線能提高學習效率,這屬於精細加工策略

C、在睡前被英語單詞效果更好,由於沒受到倒攝抑制的影響

D、學騎自行車,只單純的反覆操作或者機械重複即可,沒有技巧可言

6、德育過程的構成要素有德育內容、德育方法( )。

A、德育原則 B、教育者 C、德育途徑 D、受教育者

7、一個創造活動的全過程要經過思維的發散-聚合-再發散-再聚合……多次循環才能完成。(判斷題)

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交給人類”的教育家是誇美紐斯。(判斷題)

9、在信息技術整合的課堂中,學生每人擁有一臺電腦並與教師的電腦相連形成局域網,同時配有網絡教學監控系統,這屬於個別活動的課堂組織形式。(判斷題)

10、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尋求教師幫助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來促進學習的策略屬於元認知策略。(判斷題)

正確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新課程改革改變了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而是立足於學習過程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2、【答案】A。解析:第一個實施啓發教育的是孔子。

3、【答案】C。解析:學生想改掉,有道德認知,但是卻總是不能克服賴牀毛病,需要我們培養他的意志力。

4、【答案】ACD。解析:認知過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礎;人們在認知世界過程中,需要意志克服困難達到目的;意志可以調控情緒情感;情感可以成爲意志行動的動力也可成爲阻力。

5、【答案】ABD。解析:A選項錯誤,因爲學習具有一個高原期,即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暫時停滯的現象,因此,數學成績不會直線式上升;B選項錯誤,在重要內容下劃線屬於複述策略;D選項錯誤,騎自行車還是有技巧可言的。

6、【答案】BD。

7、【答案】√。

8、【答案】√。

9、【答案】×。解析:題幹所述屬於全班活動。

10、【答案】×。解析: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尋求教師幫助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來促進學習的策略屬於資源管理策略。

看過“教師公共基礎知識預測題及答案“的人還看了:

教師公共基礎知識考點 篇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哲學概述1.哲學的概念。2.哲學的基本問題。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4.辯證法與形而上學。5.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鬥爭同辯證法與形而上學鬥爭的關係。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三)物質和意識1.物質的概念。2.物質的存在形式: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物質運動的規律性。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4.意識的起源與本質:意識的起源;意識的本質。5.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能動地改造世界;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 6.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係。

(四)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1.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繫。2.物質世界的永恆發展。3.質量互變規律。4.否定之否定規律。5.對立統一規律。

(五)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1.現象和本質。2.內容和形式。3.原因和結果。4.必然性和偶然性。5.可能性和現實性。

(六)認識、實踐、真理1.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2.實踐及其基本形式。3.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的發展過程;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4.真理的客觀性和辯證性: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和謬誤;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與價值。5.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實踐標準與邏輯證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和羣衆路線的理論基礎。

(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與社會基本矛盾1.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社會意識。2.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與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八)階級、國家、社會革命1.階級和階級鬥爭。2.國家與社會革命:國家;社會革命;我國現階段的兩類社會矛盾;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

(九)羣衆、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歷史作用1.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2.個人的歷史作用。3.人的本質和人生價值。4.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

毛澤東思想概論

(一)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1.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2.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關於黨的建設學說。3.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與動力。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5.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6.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發展道路。 7.關於農民革命的理論問題。8.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主要陣線。

(三)毛澤東軍事思想1.人民軍隊的性質與宗旨。2.人民軍隊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3.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4.人民戰爭的思想。5.人民軍隊的戰略戰術。

(四)人民民主專政與社會主義建設理論1.人民民主專政理論。2.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新民主主義的性質和特點;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3.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4.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及其偉大意義;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基本方針;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學說。

(五)關於黨的建設學說1.正確認識與處理黨內矛盾。2.着重於從思想上建設黨。3.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4.培育黨的優良作風。5.用無產階級世界觀武裝全黨。6.堅持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7.維護黨的團結統一。8.努力培養和造就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一)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與主要內容1.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3.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

(二)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主要內容。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3.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綱領。

(三)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發展戰略1.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2.完成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途徑。3.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4.戰略思想和政策:確立戰略重點;科教興國戰略;“兩個大局”思想與西部大開發戰略。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爲主、多種分配並存;保障人民利益,發揮計劃和市場長處;堅持社會主義方向。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的模式:堅持公有制爲基礎,多種經濟所有制共同發展;建立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觀調控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爲主體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五)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1.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內容。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辯證關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4.社會主義中國的外交戰略與對外開放: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堅持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統一。5.實現祖國統一的科學構想。

(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與形成。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辯證統一關係。

(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堅持與時俱進。2.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3.堅持執政爲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必須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5.不斷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6.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7.必須以改革的精神建設黨。

(八)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1.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觀點和自覺性。2.堅持體制創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堅持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4.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不斷加強國家宏觀調控。5.理順分配關係,發揮人民羣衆的積極性。6.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7.又好又快地發展國民經濟。8.不斷擴大內需,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和質量。9.走新型工業化道路。10.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十)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歷史地位1.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2.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十一)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1.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必須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發展應該是又好又快發展。2.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爲本:以人爲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爲本;以人爲本體現了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

(十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1.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2.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

(十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任務。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原則。4.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教師公共基礎知識考點 篇四

法律

(一)法的概述1.法的概念。2.法的本質與特徵。3.法的分類。4.法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係:法與經濟基礎的關係;法與政治的關係;法與政策的關係;法與道德的關係。

(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1.社會主義民主概念。2.社會主義法制概念。3.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4.依法治國。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的制定、實施與監督1.法的制定的含義。2.我國制定法的基本原則:以憲法爲依據,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從實際出發,總結實踐經驗與科學預見相結合;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持法的穩定性、連續性與法的及時立、改、廢相結合。3.法的制定權限。4.法的制定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佈。5.法的實施。6.違法及其責任。7.法律的實施監督:法律實施監督的含義;法律監督體系。

(四)憲法概述1.憲法的概念與主要特徵。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四部憲法;國家性質。3.國家結構形式:國家結構形式的概念與分類;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4.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政權組織形式的概念;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5.我國的國家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6.國家象徵。

(五)我國憲法的基本制度1. 政黨制度:政黨制度的含義;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統一戰線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2.選舉制度:選舉制度的含義;我國選舉制度主要內容。3.經濟制度:經濟制度的含義;我國《憲法》規定的經濟制度的內容。4.文化制度:文化制度的含義;我國《憲法》規定的文化制度的內容。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與特點;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6.我國的特別行政區制度。

(六)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1.公民的概念。2.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概念;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

(七)刑法概述1.刑法的概念。2.刑法的分類。3.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適應。4.刑法的適用範圍:刑法對地域的效力;刑法對人的效力。

(八)犯罪1.犯罪的概念與特徵。2.犯罪構成的概念。3.犯罪預備、未遂和中止。4.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有組織的共同犯罪。5.單位犯罪的特徵及其刑事責任。6.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爲:正當防衛;緊急避險。

(九)刑罰1.刑罰的概念及其特徵。2.刑罰的種類:主刑;附加刑。3.刑罰的運用:量刑;累犯;自首;立功;數罪併罰;緩刑;減刑;假釋;追訴時效。

(十)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種類1.危害國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5.侵犯財產罪。6.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7.危害國防利益罪。8.貪污賄賂罪。9.瀆職罪。10.軍人違反職責罪。

(十一)民法概述1.民法的概念。2.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主體地位平等;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合法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權利不得濫用。 3.民事法律關係:民事法律關係的概念;民事法律關係的構成。4.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民事權利的概念;民事權利保護的含義;民事義務的概念;民事義務的分類。

(十二)民事法律關係主體與民事法律行爲及代理1.自然人: 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爲能力。2.法人:法人的概念;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爲能力。3.民事法律行爲。4.代理:代理的概念及法律特徵;代理的種類。

(十三)民事權利1.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的概念與特徵;所有權的主要類型;財產所有權的取得和消滅;財產共有權。2.債權:債的概念和特徵;債的發生;債的擔保。3.人身權:人身權的概念;人身權的法律保護。4.知識產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5.財產繼承權。

(十四)民事責任及訴訟時效1.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概念與特徵;民事責任的分類;民事責任的方式。2.訴訟時效:訴訟時效的概念與種類;訴訟時效的開始、中止、中斷和延長。

(十五)行政法概述1.行政法的概念。2.行政法律關係及其特徵。3.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十六)行政行爲、行政程序與行政複議1.行政行爲的概念與特徵。2.行政行爲的法律效力。3.具體行政行爲。4.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含義;行政程序的制度。5.行政複議:行政複議的含義;行政複議的受案範圍;不能請求行政複議的事項。

(十七)行政違法與行政賠償1.行政違法。2.行政賠償。3.行政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十八)經濟法概述1.經濟法的基本原則。2.經濟法的調整對象。3.經濟法律關係:經濟法律關係的概念;經濟法律關係的構成要素;經濟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終止。

(十九)經濟組織與市場管理法1.公司法律制度。2.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律制度。3.合夥企業法律制度。4.個人獨資企業法律制度。5.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6.證券法律制度:證券的概念;證券的種類;證券發行制度;證券監管制度。7.產品質量法律制度:產品質量法概念;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及爭議解決方法。8.票據法律制度:票據的概念;匯票、本票和支票及涉外票據。9.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概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

(二十)宏觀調控與社會保障法1.宏觀調控法的概念與特徵。2.宏觀調控法的基本原則與方法。3.國有資產管理法律制度。4.稅收法律制度:稅收的概念;稅法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常見稅種。5.社會保障法律制度。6.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社會保險的含義;社會保險的特徵;社會保險法的含義;失業及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與優撫安置。

(二十一)訴訟法學概述1.訴訟:訴訟的概念與種類。2.訴訟法的概念。3.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的共有原則;民事、行政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行政訴訟法的特有原則。

(二十二)訴訟管轄1.管轄的概念。2.刑事訴訟的職能管轄。3.民事訴訟主管。4.行政訴訟主管。5.級別管轄:級別管轄的概念;刑事訴訟的級別管轄;民事訴訟的級別管轄;行政訴訟的級別管轄。6.地域管轄:刑事訴訟地域管轄;民事訴訟地域管轄;行政訴訟地域管轄。7.共同管轄。8.協議管轄。 9.裁定管轄。

(二十三)訴訟參與人與強制措施1.訴訟參與人概述。2.刑事訴訟當事人。3.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當事人。4.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5.其他訴訟參與人。6.強制措施的概念及其具體內容。

(二十四)訴訟證據與訴訟程序1.訴訟證據的概念和種類。2.證據的收集、審查和保全。3.舉證責任。4.訴訟程序含義;起訴;審判。5.刑事訴訟程序:立案;偵查;提起訴訟;審判。6.民事訴訟程序:第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特別程序。7.行政訴訟程序:起訴和受理;審理和判決。

(二十五)期間、送達與執行1.期間:期間的含義;期間的計算;期間的耽誤;期日。2.送達。3.刑事案件的執行: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的執行; 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的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判決的執行;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判決的執行;徒刑緩刑的判決的執行;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判決的執行;判處罰金、沒收財產的判決的執行。4.民事案件執行:民事案件執行的概念;民事執行程序的啓動;執行擔保;執行和解;執行中止。5.行政案件的執行:行政案件執行的含義;行政案件執行的法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