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漢語拼音字母表的發音(新版多篇)

漢語拼音字母表的發音(新版多篇)

漢語拼音方案歷史背景 篇一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出,有着深刻的歷史背景。說到漢語拼音問題,就不能不涉及到有關歷史問題,認清歷史我們才能更加深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今天使用的漢語拼音優點。

我們都知道,漢字不是拼音文字,筆畫繁多,字體結構非常複雜,所以不僅書寫起來十分困難,而且認讀也非常不方便。因爲非拼音的漢字,從字形結構上不容易分析出字的讀音來。雖然漢字中有90%以上的形聲字,但是由於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本身的結構也很複雜,不是專門的表音符號,而且由於語言的發展,聲符與字音的變化非常不一致,聲符與字音的差別越來越大,所以聲符的表音作用在現代漢字中是十分有限的。據有關資料統計,現代漢字系統中的形聲字,聲符與字音完全相同的形聲字只有20%多一點,加上聲符和字音聲韻母相同的漢字,也就40%左右,可見,現代漢字的形聲字表音率是相當低的。因此,有的專家學者認爲,那些不能表示字音的形聲字,以今天嚴格的眼光看,已經不是形聲字了。

爲了解決漢字的注音問題,我國古代曾經使用了多種注音方法,比如直音、讀若、反切法等。直音、讀若法雖然簡易明瞭,然而如果沒有同音字可注,或用來注音的字更加深僻、複雜時,就發揮不了作用。魏晉時發明的反切,較之以前的注音方法的確是一大進步,但是反切法的使用並不方便,因爲反切上字、下字加起來也有上千個,所以首先得認識這一千來個漢字才能掌握反切方法,這可是個不小的負擔。加以漢字是整個兒表示一個音節,字形結構上分不出聲母和韻母來,所以拼讀上“上字取聲,下字取韻”並不好掌握,對於初學者尤其困難。唐宋時期,在反切注音的基礎上,人們又用漢字制定了三十六個聲母,兩百來個韻母,但是由於漢字本身的侷限性,它們最終沒有發展成爲漢字的注音符號。而給漢字注音,又迫切需要一套簡便、實用的符號,以彌補各種傳統注音方法的不足,滿足人們學習和使用漢字的注音需求。

十七世紀初,隨着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開始,西風東漸,西方文化憑藉着西方經濟方面的優勢也開始傳入中國。結構複雜且不表音的漢字對於當時的西方人無疑是難解的天書,成爲他們瞭解東方文化和進一步交流的攔路虎。出於多方面的需要,當時的一些西方傳教士開始運用拉丁字母來擬定漢語拼音。

最先擬定的拉丁字母漢語拼音方案是1605年在北京出版的《西字奇蹟》,由意大利耶酥會傳教士利瑪竇制定的。這個方案是有系統地用拉丁字母制訂漢語拼音方案的開端。該方案首次引進了西方文字的音素制字母給漢字注音的拼寫方式,突破了我國自魏晉以來一千多年使用漢字聲韻雙拼的舊框框,爲漢字注音開闢了一條嶄新的、科學的道路,從此開始了拉丁字母拼寫漢語的歷史,揭開了漢字注音拉丁化的序幕。儘管這個方案是爲了方便外國人學習漢字和漢語而制訂的,然而其注音方式以及應用的便利,給後來學者以很大影響和啓迪。清代以後,中外許多學者,在研究和制訂拉丁字母式漢語拼音方案時,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利瑪竇方案的長處,如用撇點表示送氣音,用雙字母解決拉丁字母不夠用的問題等等。據統計,利瑪竇方案以後,1958年公佈的漢語拼音方案以前,我國編制並有一定影響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有三十來個,可以說都在是利瑪竇方案上的發揮。所以說利瑪竇方案是我國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始祖一點不爲過。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紀初,我國在與西方列強發動的幾次侵略戰爭中均處於戰敗國的地位,既割地又賠款,受盡了殖民帝國主義的侮辱,國家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這樣國破家亡的政治形勢,促使我國學者思考,希望找到一條強國的道路,他們認爲要使國家富強,必須振興科學與教育,而要振興科教,就是要普及教育,當務之急是要解決民衆的識字問題,而漢字的繁難無疑是普及教育的攔路虎,於是他們認爲,普及教育,振興國家就要從改革漢字入手,制定簡易的文字。這種觀點後來進一步放大,走向了極端,漢字遭到了徹底否定,被認爲是中國落後的罪魁禍首!

在這樣的認識和思潮的影響下,從清末到民國初年,就引發了聲勢浩大的切音字運動,我國掀起了制訂漢語拼音的熱潮,各種拼音方案相繼出臺,拉丁字母式的,速記符號式的,漢字筆畫式的,真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其中,漢字筆畫式的字母方案又成爲這次切音字運動的主流,佔所有方案的一半,如果把漢字速記式方案也算上,就更多了。

到本世紀二十年代,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又由漢字筆畫式轉向了以拉丁字母爲主流的方面,並由此開始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1926年9月,國語統一籌備會擬訂並通過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並於同年11月自行發表。1928年9月,由教育部公佈,作爲國音字母第二式。國語羅馬字方案的產生是我國拉丁化運動的新開端,拉丁化方案的制訂成爲漢字改革運動的主流。當時許多著名的學者,如魯迅、郭沫若等,都積極支持並參與拉丁化文字運動,許多刊物載文或出專號表示對拉丁新文字的支持。很多學者還親自實踐,編擬拉丁化拼音方案,例如錢玄同、趙元任、林語堂等,都先後推出了自己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稍後於國語羅馬字產生的北方拉丁化新文字在國內外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延安,甚至還開設了一百多所夜校,專門教授農民學習新文字。在同時掀起的具有廣泛羣衆性的國語運動,又很自然地與拉丁化運動相結合,互相推動,使拉丁化新文字傳遍全國,有了廣泛的羣衆基礎。

我國於1958年公佈的拉丁字母式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吸取歷史經驗,結合現實需要而制訂出來的。

首先說說爲什麼會出現兩種讀音的現象呢?o的正確讀音到底應該是什麼呢? 篇二

1、爲什麼會出現兩種讀音的現象?

在一些較權威的工具書的附錄中(例如《現代漢語詞典》),韻母表裏字母o給出的注音例字是“喔”。而字典裏面 “喔”字的注音就是“wo”。問題應該就出在這裏。

2、那麼,正確的讀法應該是什麼?

一些標註字母讀音的工具書在介紹字母讀音時,除了用漢字例字標註外,對於字母o還給出了注音字母“ㄛ”,這個字母的讀音是[o]而非[uo]。可見,最初給出漢語拼音方案的學者在選擇用“喔”字來作爲字母o的注音例字的時候,對“喔”字的發音極有可能是[o]而非[uo]。

通過查閱不同版本的《現代漢語詞典》,可以發現對於“喔”這一讀音的標註是發生過變化的。從網友的資料裏,我們可以發現,1983年、1987年的兩種版本里,“喔”字有o和wo兩種讀音。也就是說“喔”在當時是一個多音字,所以字母o的注意例字標註爲“喔”在當時也是合理的。

現在我們再次翻開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喔”字的讀音只有一種,那就是“wo”。至此,我們找到了引起誤會的源頭。

從理論上說,o的正確讀音應該是 [ o ],原因有三:第一,“o”是單韻母,單韻母的發音特點是“舌頭、嘴脣、開口度的大小等在整個發音過程中始終沒有什麼變化”,但“uo”的發音口形有個從u到o的變化過程,不符合單韻母的發音特點,所以是錯的。第二,漢語拼音的拼讀規則裏面用雙字母組合u—o來表示[wo]音,如果我們把o讀[uo],那麼雙字母組合u—o的存在又有什麼必要呢?讀成“喔wo”(這時o就等於uo),音節luo duo tuo zuo cuo suo 等有什麼必要還要在中間加個u?直接用lo do to zo co so就可以把“落、多、脫、做、錯、嗦”這些字直接拼讀出來了。第三,大家應該知道o作爲一個元音字母,發音就應該是元音[o],而絕不可能會發出輔音[u]音來的。

爲了證實上述理論,筆者查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網站,發現如下結果:

問題:現在有些網站與光盤上,對漢語拼音中的o讀“凹”音,可原來學習的是“喔”音。請問哪個發音正確?爲什麼?

答覆:漢語拼音中的“o”不應讀爲“凹”,應讀爲“喔”。“喔”有三個讀音,其中有兩個是用作嘆詞。在此,“喔”應讀爲用作嘆詞的“ō”, 即[o],而不應讀爲用作“雞啼聲”的“wō”。(責任編輯張巖)

通俗的講,我們可以把o的正確讀音可以發成“哦”音。

拓展延伸 篇三

漢語拼音字母進行發音訓練

1 發音器官

1.1 脣齒練習:(脣齒體操)

(1)嘴巴慢慢張開,開到最大程度,然後逐漸閉合,開與合越慢越好。

(2)上齒接觸下脣,然後離開、接觸、離開、接觸……(由慢逐漸加快)

(3)上下脣緊閉、離開、緊閉、離開,然後慢慢復原,再展開,在復原。

1.2 舌頭體操:(1)伸縮運動; (2)左右運動; (3)抵齒運動; (4)抵齶運動; (5)抖動運動; (6)轉動運動; (7)捲舌運動; (8)舌根抵軟齶―離開。

1.3 聲帶聯繫: 學生用手背接觸自己的喉頭,嘴張大發a音,感覺到聲帶的顫動爲準,發音時間可長可短,振動時喉部肌肉要放鬆,防止發怪音。

1.4 呼吸練習:指導學生用鼻子吸氣,儘量吸,再用嘴慢慢呼出,可以鼻吸鼻呼,也可以鼻吸口呼,吹紙片、吹蠟燭、吹風車……呼氣時要學會控制氣流量和氣流速度,以保證說話的需要。

2 說話技能訓練

2.1 語言呼吸訓練。 先練一口氣連續發一個短音、兩個、三個……再逐步增加短音數目,從少到多。

(1)深呼吸運動; (2)吹蠟燭; (3)吹肥皂泡; (4)吹喇叭; (5)吹氣球; (6)吹風車; (7)吹哨子;

(8)一口氣數出:

a u i v i u a

a o u i v a o u i

i u a o v i u a o

2.2 嗓音練習

吸足一口氣: a―― 吸足一口氣: u―― 吸足一口氣:i――

吸足一口氣,斷續發出a、a (兩個音節)

吸足一口氣,斷續發出a、a、a(兩個音節)

吸足一口氣,斷續發出a、a、a、a、a、a(多音節)

2.3 擬聲語

(1)開火車

(2)學小雞叫:教師出示小雞彩圖,引導學生髮出ji――、ji――、ji――

(3)學小鴨叫:出示小鴨彩圖,誘導學生髮出ga、ga、ga、ga……

(4)小狗叫:wang、wang、wang、wang……

(5)烏鴉叫:wa、wa、wa、wa、wa……

(6)開汽車:教師拿出汽車彩圖,組織聾幼兒邊表演開汽車動作邊發音:

di――、di――、di――、di――、di――,didi――、didi――、didi――

(7)打壞蛋:教師組織全班幼兒拍手,拍兩下後,一邊做瞄準動作,一邊發出ba――、ba――

2.4 唱音練習

(1)長音練習:a――儘量延長

(2)短音聯繫:吸足一口氣,發出a、a、a、a、a、a……要求斷續發音,中間不能換氣。

(3)長短音聯繫

先長後短:pa――pa――pa―― ma――ma――ma――

先短後長:da、da、di―― di、di、da――

a、a、a、a―― ya、ya、ya、ya、ya――

(4)強弱音練習

例:a o a o √ o a o a

e i u e √ e i u e

a o a o √ o e e o

2.5 四聲練習

ā á ǎ à

拼音複習要點 篇四

漢語拼音知識要點:

一、熟讀、熟記《聲母表》,《韻母表》,《整體認讀音節表》;順序不能錯,中間不能遺漏,特別是翹舌音在平舌音前的順序要牢記。

二、易寫錯的字母:

1、聲母:b-d, p-q, t-f 三組字母易混淆寫錯。

2、f的第一筆寫反,t 的第一筆寫反,j的第一筆寫反,成了右彎,s寫反。

3、韻母:a,u,u的第二筆豎寫成了豎彎。

4、ai-ui, ei-ie, ui-iu, ou-iu, ie-ue, un-un 幾組韻母的字形要分清。

5、整體認讀音節:yu, ye, yue, yuan ,yun 中的去掉兩點的ü。

三、易錯的知識點:

1、整體認讀音節只有16個,不要把yan, you, wo, ya, er 等誤認爲整體認讀音節。

2、聲調易錯的地方:第二聲與第三聲容易混淆,特別是在音節詞中第三聲會標成第二聲。

3、複韻母及音節中的聲調容易標錯位置,要牢記標調規則:有a不放過,沒a找o,e; i, u 並列標在後。

4、j, q, x 只和 u 相拼,不與 u 相拼,j, q, x 和 u 在一起時,u 上兩點要去掉,如ju, qu, xu, jue, que, xue, juan, quan, xuan中的都是去掉兩點的 ü 。在這些音節中要寫成u,分開時要記住寫成ü。

5、同樣記住, yu, yue, yun, yuan 中的u 其實是去掉兩點的ü。

6、音節拼寫要注意:

聲調不要忘記標,有的輕聲音節不要標調。

三拼音節中的介母不要忘記寫,如jia, qia, xia, jian, qian, xian, jiang, qiang, xiang , jiong, qiong, xiong 等三拼音節中的i 不要漏寫。

兩拼音不要寫錯:有複韻母iu 的`音節中的iu 不要寫成iou, 正確的音節是:miu, diu, tiu, niu, liu, jiu, xiu, qiu。

牢記:you 不要寫成 yiu或yiou。

7、音節讀音容易錯的地方:

有聲母n, l 的音節要分清鼻音和邊音,很容易把鼻音n 讀成邊音l。

平舌音和翹舌音容易混淆讀錯。

前鼻音和後鼻音容易混淆讀錯,特別是後鼻音容易讀成前鼻音,如朋友的朋,蜻蜓的蜻,等等。

8、音節容易錯的還有:

抄寫音節或選擇音節填空時容易抄錯或漏掉聲調、字母等,這樣的錯誤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發音方法 篇五

漢語拼音有兩種拼讀方法:

拼讀法:前音輕短後音重。(例:b+a=ba)

直呼法:先做聲母的嘴形再做韻母的音。

拼音有聲母和韻母。韻母發音時較響亮,聲母發音較輕快。

韻母又分單韻母和複韻母,只包含一個元音的,叫單韻母;包含幾個元音或者由元音、輔音組合而成的,叫複韻母。漢字音節的韻母,由韻頭、韻腹和韻尾3個部分組成。韻頭,又稱介音;韻腹,稱元音;韻尾則有元音和輔音尾兩種。以“卡”字而論,q是聲母,ia是複韻母。i是韻頭;a是韻腹。

單韻母

a(啊)嘴巴張大,舌位最低,舌身後部微微隆起。

o(喔)嘴巴圓圓,舌身略向後縮,舌身後部稍微隆起(讀o,不是ao的音,也不是ou音,詳見下文“注意”)。

e(鵝)嘴巴扁扁,舌位高低與o大體相同,只是嘴角向兩邊展開。

i(衣)牙齒對齊,口形扁平,舌尖接觸下齒背,使舌面前部稍微隆起。

u(烏)嘴巴尖尖,雙脣攏圓留一小孔,舌頭向後縮。

ü(迂)發音與i基本相同,舌尖抵住下齒背只是嘴脣撮成圓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齒背。

聲母

b(玻)雙脣閉合,擋住氣流,然後雙脣突然打開,讓氣流爆發出來,聲帶顫動。

p(坡)發音部位與方法與b相同,但是氣流較b強,聲帶顫動。

m(摸)雙脣閉合,把氣堵住,發音時,氣流從鼻腔透出成聲,聲帶顫動。

f(佛)上齒接觸下脣,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d(得)舌尖抵住上齒齦,擋住氣流,然後舌尖突然離開,吐出微弱的氣流,聲帶顫動。

t(特)發音部位與方法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送出的氣流比較強。

n(訥)舌尖頂住上齒齦,擋住氣流,讓氣流通向鼻腔,從鼻孔出來,聲帶顫動。

l(勒)舌尖頂住上齒齦,不頂滿,讓氣流從舌頭兩邊出來,聲帶顫動。

ɡ(哥)舌根擡起抵住軟齶,擋住氣流,然後突然打開,吐出微弱的氣流,聲帶顫動。

k(科)發音部位與方法跟ɡ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比較強。

h(喝)舌根靠近軟齶,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j(基)舌前部擡起貼緊硬齶前端,然後再將舌稍稍離開,與硬齶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裏擠出來,聲帶顫動。

q(欺)發音部位、方法跟 j 大體相同,只是送出的氣流較強。

x(希)舌前部擡起靠近硬齶,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z(資)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齒背,憋住氣,然後舌尖稍稍離開,形成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聲帶顫動。

c(次)發音部位、方法跟z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

s(思)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齒背,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zh(知)舌尖翹起,抵住硬齶前部(上牙牀後面的部位),然後舌尖稍稍離開,讓氣流從狹縫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ch(蚩)發音部位、方法跟zh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

sh(詩)舌尖翹起,靠近硬齶前端,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r(日)發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但是發音時舌的兩側要捲起。

y 和i的音相似,只是y是聲母,聲母發音較輕快;i是韻母,韻母發音時較響亮。

w和u的音相似,只是w是聲母,聲母發音較輕快;u是韻母,韻母發音時較響亮。

複韻母

ai 先發a的音,這個a比單念a時舌位偏前。發a後,舌頭慢慢上升,嘴慢慢閉合,快到i的舌位時停止。由a到i有一個滑動的過程。

ei 先發e的音,然後向i滑動。發e時,舌位要比單念e靠前,發音也更響一些。

ui 是u和ei的結合,發音時,先發u的音,接着發ei,口型由圓到扁。

ao 先發a,比單念a時舌位靠後,要發得長而響亮,接着舌頭逐漸擡高,口型收攏,變圓,發出近似u的音,要輕短。

ou 先發o的音,接着嘴脣逐漸收攏,發出u的音,o唸的長而響亮,u唸的短而模糊。

iu 是i和ou的結合,發音時,先發i,然後逐漸把聲音過渡到u。u要比單韻母u的口型開一些,舌位低一些,u的響度比i大。

ie 發音時,由發i開始,接着發 ê,口腔半開,中間氣不斷。ie中的e讀音與單唸的e不同,這裏的e念 ê,口半開,嘴角展開,舌尖抵住齒背,舌頭靠前,嗓子用力。

üe 發音時,由ü開始然後向 ê滑動,口形由合到半開,中間氣不斷。這裏e也念 ê。

er 發音時,e表示發音時舌頭的位置,r表示捲舌動作。在發出單韻母e的同時,把舌頭捲起來對着硬齶,就成了er 。

an en in un ün(前鼻韻母)由母音和鼻尾音組成。鼻尾音是-n,發-n時,要用舌尖抵住上齒齦,軟齶下垂,讓氣流從鼻腔透出。

ang eng ing ong (後鼻韻母)

ang 先發a,然後舌根頂住軟齶,氣流從鼻腔出來。

eng 先發e,緊接着舌根後縮,抵住軟齶,氣流從鼻腔出來。

ing 先發i,舌尖向下,舌頭向後縮,舌根擡起並抵住軟齶,氣流從鼻腔出來。

ong先發o,緊接着舌頭後縮,舌根向軟齶靠攏,氣流從鼻腔出來。

注意

i音與y音、u音與w音相似,只是i和u是韻母,韻母發音時較響亮;y和w是聲母,聲母發音較輕快。

ye(葉),讀作ie ,ye不能拼讀,只能整讀;yue(月),讀作üe,和ye一樣,不能拼讀,只能整讀。

yi、yin、ying、wu分別讀作:i、in、ing、u;

yu、yue、yun、yuan分別讀作:ü、üe、ün、üan

j q x y的後面不跟u只跟v,而且去掉兩點,ju qu xu yu

標音調時,有a標a沒a標o或 e,i和 u 在一起時標在最後一個。

探討:在國家頒佈的拼音方案裏“o”發“喔”,這樣就要探討“喔”的發音了,我手裏有一部1988年修訂版的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詞典》,“喔”字只有一個注音就是“wo”一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拼音方案是1955~1957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訂的,1958年2月11日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佈,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承認爲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本次修訂《新華詞典》一定程度上是肯定了“o”的“wo平聲”發音。

至於爲什麼學校現在教拼音發“ou”或“ao”音,我想大概是受某位“專家”的“一言”影響吧?

另外,某些國小的語文教研員只講究創新而缺乏實證思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以訛傳訛”。否則爲什麼在拼讀音節“bo”的時候不讀“bou”或“bao”呢?

爲什麼應該讀o的音,而[uo]的音又長久存在而引發爭論呢? 篇六

(1)拼讀實踐中發現讀[uo]也行得通。

因爲在拼音節的時候發“窩”音,比o音實用得多,如落l—u—o菠b—o潑p—o摸m—o佛f—o,如果讀成[uo]的音完全符合本音節的發音,但是讀成o,就會發成類似酪、包、拋、貓的。音。

既然正確讀音是[o],那麼實踐中爲什麼也可以讀[uo]呢?經過總結髮現,漢語拼音中和o有關的音節是bo、po、mo、fo、wo、duo、tuo、nuo、luo、guo、kuo、huo、zhuo、chuo、shuo、ruo、zuo、cuo、suo,不難看出凡是和o相拼的聲母就不再和uo相拼。

這些音節可以分爲兩類,bo、po、mo、fo是直接由聲母和元音o組成的音節,它們拼成波、潑、摸、佛。而這些讀音本來就是聲母b、p、m、f的音,所以可以把它們歸納成整體認讀的音節。

整體認讀音節一般是指添加一個聲母后讀音仍和聲母或韻母一樣的音節,所以整體認讀音節要直接讀出。例如zhi、chi、shi、ri、zi、ci、si這7個是整體認讀音節,它們發音與聲母zh、ch、sh、r、z、c、s一樣,細微的區別在於整體認讀音節發音響亮些,而7個聲母發音要節奏輕短些。

bo、po、mo、fo的情況可視爲和這種這7個音類似。如果追加bo、po、mo、fo爲整體認讀音節的話就解決了o的發音問題。

另外wo,最好也追加爲整體認讀,原因也和o的發音有關,這個音節本身就不好拼讀,這在整體認讀裏也有類似的情況如ye。

(2)ye和複韻母ie的發音相同,同時應該追加uo爲複韻母發[uo]的音,這樣就解決了tuo、nuo、luo、guo、kuo、huo、zhuo、chuo、shuo、ruo、zuo、cuo、suo的讀音。

另外yi、wu、yu、ye、yue、yin、yun、yin、yun這9個也是整體認讀音節,它們和韻母i、u、ü、ie、üe、in、ün、in、ün發音完全相同,只是形體和作用不同。

漢語拼音字母表-聲母表 篇七

語中每個音節起始處的輔音可以構成聲母。漢語拼音方案《聲母表》規定的聲母符號一共有23個。

b [玻] p [坡] m [摸] f [佛]

d [得] t [特] n [訥]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基] q [欺] x [希]

z [資] c[雌] s [思] r [日] zh[知] ch [嗤] sh [詩]

y [醫] w [巫]

漢語拼音字母表-韻母表

漢語普通話拼音中一共有24個韻母。分別是:

a[阿] an[安] ao[奧] ai[哀] ang[昂]

o[喔] ong[翁] ou[歐]

e[鵝] en[恩] er[兒] ei[唉] eng[摁]

i[衣] iu[由] ie[耶] in[因] ing[英]

u[烏] un[溫] ua[蛙] ue[月] ui[威]

ü[迂]

漢語拼音字母表-整體認讀音節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漢語拼音字母表-聲母表 篇八

漢語中每個音節起始處的輔音可以構成聲母。

b [玻] p [坡] m [摸] f [佛]

d [得] t [特] n [訥]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基] q [欺] x [希]

z [資] c[;雌] s [思] r [日] zh[知] ch [嗤] sh [詩]

y [醫] w [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