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精品多篇)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精品多篇)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 篇一

一、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識別男女生殖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重點)

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討論、實驗等活動,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說明睾丸產生精子和卵巢產生卵子。

難點:說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三、教學準備:

1、男、女生殖系統的掛圖。

2、FLASH:識別男女生殖系統的基本結構;

3、視頻文件:

(1)精子的形成;

(2)女性的生殖系統和卵子的形成;

4、學生在課前對自己的父母進行訪問:自己是從什麼地方出生的?

人是怎樣形成的?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朗讀]:書P1頁的緒言。

[講述]:人類只有在對自己有了充分的瞭解和認識之後,纔可能真正地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提問]:課前讓大家做了兩個訪問題(1)人是怎樣形成的?(2)自己是從什麼地方出生的?你們對父母的訪問結果是什麼?

富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認同人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員,爲了人類自己的生存,必須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饒有興趣地發言。

結合已有的認知,說出人是從受精卵發育而來的。知道自己是從母親的“肚子”裏生出來的。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人的生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講述]:大家說得很地,人的個體發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精子和卵子的結合預示着新一代生命的誕生,由受精卵發育爲成熟人體,需經歷漫長的生長髮育過程。

[提問]: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以是怎樣產生的?讓我們帶着問題先來認識一下男女性生殖系統。

[講述]:男女生殖系統是由一系列的生殖器官組成的,在這些生殖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人的生殖過程。

[觀察]:男女生殖系統中的主要器官,認識生殖系統分別是怎樣組成的?說出產生精子和卵子的部位,以及精子和卵子成熟後的排出路線。

[填表]:男女生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圖表。

名稱

男性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

組成

產生精子

卵子部位

排出路線

主要器官

[提問]:爲什麼你們認爲睾丸和卵巢分別是男女生殖系統中的主要器官?

[小結]:對,睾丸產生的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子都是人的生殖細胞,分泌的激素則可以維持人體的第二性徵。

[播放視頻]:

(1)精子的形成;

(2)女性生殖系統和卵子的形成。

以四人爲一小組進行觀察、討論,並用筆在圖上畫出精子和卵子的排出路線。

小組代表發言,全班共同填寫表格。熟悉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統組成。

回答:因爲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產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觀看,進一步瞭解男、女性的生殖系統組成,產生精子和卵子的器官以及它們成熟後的排出路線。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佈置課後訪問]:同學們對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及組成已經非常瞭解了,回去以後,再做2個訪問,

(1)你們的母親在懷你們時,身體有什麼感受?

(2)當母親懷孕時,父親都做了些什麼?

[閱讀]:課外閱讀“試管嬰兒——生殖醫學的奇蹟”。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說出它們的功能。

⑵描述受精過程以及胚胎髮育過程。

2、技能目標

⑴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有關的插圖。

⑵收集和分析有關資料。

3、情感目標

與父母交流自己對生育和養育的認識,增進敬愛父母的感情。

二、重難點

1、重點

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說出它們的功能。

2、難點

⑴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有關的插圖。

⑵與父母交流自己對生育和養育的認識,增進敬愛父母的感情。

三、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材料和相關用具

2、學生

課前預習:①請教家長:我是怎樣來到世上的?

②請教母親懷孕時間是多久?懷孕時有什麼感覺?

③收集和分析有關資料,談談酒精、菸草和某些藥品爲什麼會對胎兒的發育產生不利影響,有哪些表現。

四、教學策略

本節介紹的是人的個體形成方面的內容。學生一方面對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祕感,渴望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往往有懷有羞怯的心情。教師在理解學生這種心情的前提下,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引入環節。教師可以先給出自然界生物生殖的圖片,例如花、海馬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根據上學期學習的知識知道花是生殖器官。教師接着指出其實所有生物都有生殖現象,人類也同樣有。生殖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現象。新生命的誕生更是是一件神聖的事情。要正確的看待生殖。進入人的生殖的學習。那麼我們每一個人作爲一個個體又是怎樣來到世上的呢?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前對父母的詢問來回答問題,調動課堂的氣氛。並且指出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開花結果相類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細胞相結合,通過胚胎髮育形成新個體的。加強學生的正確認識。

接着,教師讓學生互相觀察指出男女外觀的差別,再讓學生判斷小孩相片的性別,讓學生感覺到男女最本質的區別是生殖器官。進入生殖器官的學習。這一部分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識圖,討論或獨立完成課本圖iv-4和iv-6,並且完成課後習題2。教師課前準備相關的答案紙條,讓先做完的那一組學生上來將答案對應的貼上去,再提問男性和女性分別哪種結構是重要的,爲什麼等。課後習題2的答案用投影的形式打出來。

瞭解了生殖系統後,進入生殖過程的學習。老師播放一段關於生殖過程的錄像,請學生觀看錄像後,完成課前老師發下去的紙條(見附)。播放前請學生先看清楚紙條上要求回答的問題,可以相互討論完成。第1題的答案用投影公佈出來。在講這道題時,結合課後習題1,讓學生用課前的調查回答。在講完第3題後,教師可以緊接着提問母親在懷孕是神祕感受呢,遇到哪些事情,酒精、菸草和某些藥物對胎兒有哪些影響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課前調查回答,體會到母親懷孕的辛苦。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知道對母親來說生育不容易,對父母來說養育子女更辛苦,懂得疼愛父母,孝敬父母。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1.概述生物學的概念,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和基本特徵

2.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生物的基本特徵

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多媒體展示圖片:

①螞蟻:好多好吃的哦!

②大雁:南方也是我的家!

③春芽:我也想長高哦!

④蜜蜂:花蜜是我的最愛!

⑤向日葵:我的笑臉總是迎向太陽!

⑥織布鳥:家的感覺真好!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在自然界裏,我們可以觀察到螞蟻覓食、大雁南飛、春芽吐綠、蜜蜂採蜜、葵花向陽、小鳥的築巢和覓食等等,這些都屬於生命現象。

你能舉例說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現象嗎?

一、生物的概念

什麼是生物?你能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生物的概念嗎?

小結:生物是有生命的物體。

思考:熊貓玩具是生物嗎?機器人是生物嗎?

活動:火眼金睛辨識生物和非生物

多媒體展示圖片:白頭葉猴、手上的細菌、水蚤、蘑菇、落葉、蟬蛻後的殼

二、生物的基本特徵

1.生物大多都有細胞結構

多媒體展示圖片:一隻美麗的蝴蝶落在樹葉上

一隻美麗的蝴蝶落在樹葉上,雖然它們看起來那麼的不同,但它們有共同的特徵。觀察圖片,說一說動物和植物相似的特徵是什麼?

小結:生物體大多都是由細胞組成。

2.生物能生長和發育

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文字:一顆小小的檞果經過一段時間能長成一棵大橡樹,想一想幼苗是如何長成橡樹的?這個過程發生了哪些變化?

多媒體展示圖片:葵花籽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生長

生物的另一特徵是生長和發育。生長是變大的過程,如一粒向日葵種子萌發、生長,長出幼嫩的小葉,這就是生長。

同樣,動物也要生長髮育。如受精卵經過胚胎髮育,長成胎兒。

小結:生物能生長和發育。

3。生物都需要營養物質和能量

細胞要完成生長和發育等生命活動必須消耗能量,如此時的你正坐在教室裏學習,不僅你的眼睛和大腦的細胞在工作,你的胃腸細胞在消化食物,血細胞在體內運輸。若此時你受傷了,則會有一些細胞來“修補”這個創口。

生物完成生命活動需要能量,能量又是從哪裏來的呢?請同學們觀察下列一組圖片。

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捕食

小結:生物都需要營養物質和能量。

4.生物都能繁殖

多媒體展示圖片:我要飄到遠方播種嘍!

多媒體展示圖片:①兩隻鹿蛾在南天竺的葉子上交尾;②猴子:是媽媽哺育我長大!

小結:生物都能繁殖後代

5.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

人們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說明生物之間普遍存在着什麼現象呢?

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

小結: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現象

6.生物都能適應和影響環境

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

小結:生物能適應和影響環境。

舉例說出自然界中常見的生命現象,如螞蟻搬家、燕子銜泥、孔雀開屏等。

舉例說出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說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體。

說出機器人和熊貓玩具都不是生物。

觀察圖片,思考、說出白頭葉猴、手上的細菌、水蚤、蘑菇是生物;落葉和蟬蛻的殼是非生物。

觀察圖片,從圖片上獲取信息,動物由動物細胞組成,植物由植物細胞組成。

說出生物體大多是由細胞組成。

觀察圖片,說出生物能夠生長、發育。

觀察葵花籽的萌發生長

觀察圖片,說出動物以植物或別的動物爲食,從中獲取營養物質。

觀察圖片,說出植物能夠繁殖後代

觀察圖片,說出動物也要繁殖後代

觀察圖片,說出生物能夠適應和影響環境

7.生物也要呼吸

多媒體展示圖片:

①伸伸懶腰,喘口氣;

②樹:我也需要新鮮空氣;

小結:生物都能呼吸。

生物除了以上的特徵還有哪些特徵呢?

師生共同歸納生物的基本特徵:

生物大多都由細胞組成;生物能夠生長、發育;生物都需要營養物質和能量;生物都能繁殖後代;生物有遺傳和變異現象;生物能適應和影響環境;生物能夠呼吸、排泄廢物等。

多媒體展示視頻:生物的基本特徵

說出還有排泄廢物等。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 篇四

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2.瞭解呼吸道的作用,並認識到呼吸道

3.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4.瞭解鼻、咽、喉的作用。

5.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6.意識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環保意識。

7.關注自身呼吸系統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資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幻燈片及呼吸系統疾病的資料、呼吸系統的模型。

學生:查閱有關呼吸系統疾病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新課引言

通過思考生活常識,弄清嬰兒第一聲啼哭的科學道理。

2.創設問題情境。

提問生活常識,通過生活經驗(嬰兒啼哭)引出每一個人自生下來就離不開空氣,需要不斷地呼吸。

3.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3.1通過生活經驗,試着說出人體呼吸系成統的組成。

3.2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試着說出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3.3通過閱讀課文和分析資料,掌握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4.進行資料分析,分組討論呼吸道的作用。

5.引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與討論。

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內部結構是有限的等問題。

通過提示每段資料的內容,引導特點、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

學生從中找出相關信息。

6.1提問:鼻具有什麼作用及內部結構特點,找到解釋問題的突破。

6.2訓練思維能力。通過生活常識瞭解組織學生進行體驗,瞭解到到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7.交流所查閱到的有關呼吸系統疾病的資料。

8.呼吸道的作用咽的作用

組織學生表演,引導學生通過自進行角色扮演,說出自身的體會,通過身的體會,意識到邊吃邊說的危險

自我教育,逐漸養成“食不言”的好習慣。演示幻燈。

8.觀察會厭軟骨模型,

9.喉的作用

提出問題:嘴巴是不是發聲器官,

瞭解喉是發聲器官,知道應當注意保引導學生思考喉的作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教學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瞭解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

總結本節教學內容。

引發學生關注環境,加深對環境問題的思考。

鞏固練習討論課後練習題。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 篇五

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生物,能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2.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徵。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比較,對生物的基本特徵進行歸納和概括。

(三)情感價值觀目標:

用於對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徵進行質疑和補充,積極參與討論活動。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1.學習重點:

生物的基本特徵

2.學習難點:

植物的營養、呼吸、排除廢物。

三、教學方法: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課前準備:

1.生物視頻資料。

2.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六、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播放智能機器人做操、跳舞、與人交流,學生觀看、思考。教師提問:智能機器人是不是生物?學生回答:不是。教師提問:什麼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徵?

(二)講授新課

1.體驗並學習如何進行科學的觀察

教師講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徵,我們首先要對生物進行觀察。教師提問:你認爲什麼是觀察?學生總結:①應利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②觀察應遵循由整體到局部、由粗到細、由表及裏等原則;③觀察越細緻越接近真實;④合作交流能綜合各種信息,更快的獲知真相。

讓學生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師提問:這段描寫中魯迅先生觀察到了多少種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樣才能準確的感知周圍的事物呢?閱讀後回答,學生總結出科學的觀察應該是:①有明確的目的;②觀察使要細緻、全面、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③對長時期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④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爲什麼。

過渡:學習瞭如何記性科學的觀察你,下面我們就一起試試吧!

2.什麼是生物

觀察比較多媒體課件中提供圖片(鴨子、鉛筆、汽車、仙人掌),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分組活動,小組長做記錄。小組長陳述本組的發現。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 篇六

一、教材簡析

(一)地位和作用

一個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從外界攝取養料,同時將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本節是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章第一節內容,在學生學習了人體的營養、消化、物質的運輸之後,針對人體內廢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冊書中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繫緊密,因此學好《尿的形成和排出》這節內容,有利於將前面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併爲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本節起到了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⑴能正確區分排泄和排遺;

⑵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⑶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⑷明白排尿的意義。

能力目標:

⑴通過學習泌尿系統的組成,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⑵通過對血漿、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較,養成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⑶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學習,培養應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形成人體結構與功(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尿的形成過程。

難點: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教法設計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內容,在教學中淡化了有關腎臟形態結構方面的生理名詞和概念,主要通過觀察、思考、探究引導學生了解泌尿系統的組成。根據對血漿、腎小囊中液體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較分析,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幫助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過程,推測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壁的作用,從而解決尿是如何形成的這一教學難點。並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以問題貫穿其中,用逐漸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三、學法引領

以學生熟悉的話題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產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願望,讓學生感受到本堂課的內容是與自己有關的。學法上倡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理解知識,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創設問題情境,與生活實際相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學們在一天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去的是什麼地方?爲什麼出遠門坐車時要少喝水?爲什麼醫生可以通過檢驗尿液中的各種成分變化,來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排尿有什麼意義?

(二)合作探究

1、廢物排出的方式

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回答,對學生的回答要予以鼓勵。然後由教師小結。

2、泌尿系統的組成⑴出示泌尿系統組成圖⑵解讀圖,思考回答:泌尿系統主要由哪些器官組成?

注意觀察腎動脈與腎靜脈以及腎的顏色,推測血液是怎樣進出腎臟的?你認爲尿液的形成與血液循環有沒有關係?(考慮動態生成:有的學生可能認爲沒有,順利過度到下一環節;也有的學生認爲沒有關係,請他們說說自己的看法,設置懸念,爲下一環節做一鋪墊。)

⑶交流分享

⑷總結歸納

協助、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和討論,進而歸納出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3、腎臟的結構

實物出示,課件示圖。學生觀察,教師講解。主要講解腎單位的結構。

4、尿液的形成過程

問題引入:⑴醫生爲何可以通過一張單子、一些數據就能判斷一個人腎臟是否有病呢?

⑵血液在流經一個腎單位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變化?數據分析:書本82頁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分組進行分析並討論,回答後面的討論題。

爲什麼血漿與腎小囊液中蛋白質含量差異這樣大?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作用有什麼特點?

如果尿液是由腎小囊直接形成,爲何尿液中不含蛋白質和葡萄糖?說明腎小管有什麼作用?

動畫演示尿液的形成過程,加強理解腎小球的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挖掘教材、提出新發現:

尿液同腎小囊液(原尿)比較,並沒有新的尿素產生,爲什麼濃度會增大呢?

5、尿液的排出

教師設問:

①腎臟形成尿液在腹腔脊側,是怎樣通過腹腔排到體外的?

②人的腎臟每時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說,尿液的形成是連續不斷的,而爲什麼排尿又是間歇的?

③膀胱內的尿液從何而來?爲何有貯存功能?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然後教師用圖表列出排尿過程。

6、排尿的意義

學生自學後回答

(三)總結練習

1、排出廢物的方式:排泄、排遺

2、泌尿系統的組成

3、尿的形成過程:腎小球的過濾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尿的排出過程及意義。

練習略

(四)拓展探索

介紹血液透析、血尿、蛋白尿等

生物七年級下冊課件 篇七

一、教材分析: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其實是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爲下一節“生態系統”的學習作好預設。

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另一就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呈現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後者是一個探究活動,非常符合國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尤其是七年級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

2、嘗試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

3、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瞭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滲透環保意識;

2、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重點又是難點;

2、“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啓發式談話法,啓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並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本節“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並不難,運用前一節的探究活動方法完全能夠完成,所以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前,課上主要是組織各小組交流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於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五、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嚐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啓發學生例舉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有兩個好處,1、既考驗了前一節課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體現了兩課內容的緊密聯繫;2、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讓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呢,行雲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繫展開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二步:啓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第三步:媒體呈現配有介說詞的圖片,如:烏賊的墨囊;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境相適應;尺蠖的擬態等等,讓同學們認識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境摩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對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後高中會學到。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的知識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讓學生親身驗證“生物也可以影響環境”這一結論:

課前親自探究“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課上交流。這樣安排體現1、有做事的過程;2、有明確的目標;3、有明確的結果;4、使用語言傳達信息5、體現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交流時注意:對於國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於結果涉及到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

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了植物對空氣的溼度有影響,有利於認識生物是可以影響環境的。

第二步:再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a、地下耕耘者是哪種動物,它對自然界有什麼益處?

b、爲什麼我國開發西部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還草?從生物對環境產生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認識生物的存在確實影響着環境。

第三步:讓學生嘗試舉例描述“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並及時反饋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動畫“屎克螂出國記”,以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同時在學生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再一次激起他們的興趣。

3、技能訓練:

這是新教材的一個別有用心之處,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勢。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培養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