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冬至爲什麼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精選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6篇《冬至爲什麼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冬至爲什麼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相關的範文。

冬至爲什麼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精選6篇)

篇1: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一、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二、冬至吃餃子的寓意

1、財源滾滾

有人說,吃水餃主要是希望往後的日子財源滾滾。“餃子形狀像元寶,有發財寓意,這是我個人認爲最合理的解釋,所以說,這吃水餃取得就是個希望發財的意思。”

2、和和美美

餃子,是我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冬至食品。民間俗話說:“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過餃子”,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餃子的習慣。老年人過去常說,好吃莫如餃子,舒坦莫如倒着(睡覺),餃子就酒,越哈(喝)越有。就餃子的餡來說,大致可分爲葷,素兩種;各種肉餡,海鮮餡,蔬菜餡,肉菜合餡,野菜餡,其中最爲流行的是白菜豬肉餡、韭菜豬肉陷、芹菜牛肉餡,牛肉餡或羊肉餡,以及蝦米、海蔘、魚(或雞蛋)的三鮮餡及韭菜雞蛋餡,還有莧菜和肉餡的,煮出來也是鮮紅的顏色,很好看,口味也很鮮美!據民間傳說,之所以叫“和”面,是取“和和美美”之意。將一個個小麪糰擀成圓圓的餃子皮,叫作擀皮。擀出的餃子皮是圓的,即寓意“團團圓圓”,這種團圓象徵着親人間血脈的融合。看着一個個圓圓的餃皮想想其美好的寓意,令人爲之心動實屬必然。

3、久財之意

冬至要吃餃子與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着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着久財之意。最爲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香菇最有養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裏寓意着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最後還有最近興起的酸菜餡,據說有算財之意。而芹菜餡則爲勤財之意,勤即經常,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冬至要吃餃子與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着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着久財之意。

4、閤家團圓

關於24節氣的飲食習慣,很多地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

餃子形狀飽滿,內容充實,味道鮮美,是閤家團圓時候的美食,尤其是一家人分工合作,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的情形,爲餃子賦予了更多團圓喜慶的意味。所以,冬至吃餃子寓意閤家團圓。

三、冬至祝福語大全

工作辛苦需要祝福,上班疲憊需要安慰,天氣寒冷需要保暖。祝願你吃了冬至飯,健康無疾患,順利賺大錢,開心每一天!

餃子飄香冬至到,事業的x包着成功的餡。肉餃子香素餃子鮮三鮮餃子有營養。祝福的餃子端給你,希望你萬事如意喜洋洋!

冬正深,天正寒,冬至節氣到身旁,親朋好友齊歡聚,樂也融融共天倫,祝福如梅花飄香,冬至佳節,願你閤家歡樂,幸福美滿。

關懷不是今天才開始,祝福也不是今天就結束,我把最誠摯的心,最多的關懷和最深的祝福送給你,輕輕的告訴你,今天是冬至別忘記吃餃子!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餡,冰天雪地不覺寒。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今日冬至,太陽開始回來了,春天也越來越近,願我的短信及我的祝福能象這冬至的陽光,爲您驅走嚴寒,送去溫暖。祝冬至快樂!

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製餃子:平安皮兒裹着如意餡兒,用愛心煮熟,吃一個快樂,吃一個幸福,吃三個健康,吃一碗發財,喝湯順利

篇2: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人們都知道,北方人大多數愛吃餃子,特別是農曆的冬至那天非吃不可,傳說這天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哩。提起冬至餃子的風俗,南陽、鄧州一帶,流傳着醫聖張仲景的動人故事。

張仲景是鄧州涅陽(今穰東鎮)人,東漢時任長沙太這。有一年回鄉祭祖,向北走的路途上,看到不少人 耳朵潰爛流水,再不就是沒有耳朵,他覺得好生奇怪,找人一問才知道是被凍壞爛掉了。原來北方一入冬連降大雪,常常於一夜之間,鵝毛大雪下得溝滿河平,將房屋埋掉半截,門窗都被雪堵住。天天上大凍,河水坑塘都冰透,連屋內的陶水缸,都因連日凍成冰砣被撐破了。人們的手腳整天烤啊暖啊還被凍爛,更何況那支楞在外的耳朵呢!由腫疼到熱癢難耐,手一抓便潰爛流水,時間一長便全爛掉了。

關心民衆疾苦的張仲景看在眼裏,急在心中,回到家鄉就教人們做藥膳吃,就是把羊肉兌上白廣椒、當歸、茴香、肉桂等中藥,下鍋煮熟後撈出羊肉,加上蔥、姜、蒜、蘿蔔等剁碎,撒上油、鹽、辣椒或糊椒面,用面片包成一個個疙瘩,煮熟後連湯帶疙瘩趁熱吃,幾次吃得渾身大汗就好了,包括手、腳都會好起來。

張仲景在家時就是的藥到病除的名醫,他說這方人們絕對相信,可就是大部分鄉親窮,冬季一天只吃二頓稀飯,哪還有錢買藥割羊肉哇!所以當他再問鄉親們效果的時候,許多人搖頭唉聲嘆氣,張仲景心裏也明白大家的意思。

停了兩天,鄉親們看到張家在院內搭上大蓆棚,砌上大鍋竈,以爲他家要辦啥喜事兒,打聽之後才知道,張仲景決定自己舍湯藥,治鄉親們凍壞的手腳和耳朵。開始還有人不相信,後來看到公告才明白是真的。只見院內殺了幾隻羊,一羣人在忙忙碌碌,擀麪的擀麪,包疙瘩的包疙瘩,剝羊的、燒火的、破木柴的,忙得熱火朝天,快煮好時,有人在村裏喊:“請凍壞手腳耳朵的鄉親,到張府喝祛寒矯耳湯嘍!”人們拿上碗筷坐在蓆棚下,吃得熱乎乎的直冒汗。吃過三天之後,凍爛的部位果真好轉了。

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便象紮了翅膀,傳遍了鄧州和緊挨着的縣鄉,來吃藥膳的人越來越多,一天到晚一鍋接一鍋做不及。沒多長時間傳遍方圓百十里,連南陽以東的人們都知道,有的騎着牲口來,有的坐着牛車來,有的踏着泥雪冰凌來喝湯,大家都叫這種食物爲“膠耳”。

看到人們在老遠的往涅陽跑,年歲大的和小孩們很不方便,張仲景暗暗思忖着,再選個適中的地方,爲民衆舍祛寒膠耳湯,後來張仲景認爲在南陽城東關合適,臨近車馬大道和船運碼頭,遠處來人交通方便,冰天雪地也好少挨霜凍。於是便在現今醫聖祠那裏,搭棚壘竈支上大鍋,舍起了祛寒膠耳湯,還爲黎民百姓看病診脈治雜症。醫好了不少疑難重病,轟動了方圓數百里。

張仲景是在冬至那天開始施捨祛寒膠耳湯,“膠耳”與“餃兒”諧音,所以後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在每年冬至這天包餃子吃,一直沿傳到現在。

【延伸閱讀】

磁化水煮餃子的流程和技巧

1、選材

選擇新鮮的韭菜,要求韭菜飽滿,外形擺正(以長短粗細相似爲佳)

2、備料

(1)將韭菜放入裝有磁化水的盆中,保證韭菜全部接觸到水,浸泡15-20分鐘。 (注:冬天的韭菜多數來自大棚栽種,其含氧量、含水量較低,所以需要浸泡較長的時間,大概爲20分鐘;夏天的韭菜多采摘於地裏,光合作用良好,只需要浸泡較少時間,15分鐘爲佳)

(2)將浸泡洗淨的韭菜取出,甩開韭菜上面附着的水。切記,不宜用手巾擦拭,韭菜葉上帶有水珠時直接切成餡。韭菜不宜切得過碎,需切均勻,保持長短基本相同。

(3)將其他材料備好(雞蛋、蝦仁、調味料),準備和餡。

3、和餡

(1)將切好的韭菜放入盆中,在上面依次散開:雞蛋層、蝦仁層、鹹鹽層、味精層和花椒麪層。(用普通自來水和餡時,如果先放入鹹鹽,容易導致韭菜產生脫水現象,影響韭菜的口感。而由於磁化水爲小分子團水,擁有更好的滲透調節能力,可以改善韭菜脫水現象。)

(2)用筷子輕輕攪拌,攪拌時間不宜過長。

4、和麪、擀紀子

和麪要選用容量適中的碗,不可用容積大的盆。這麼做是爲了保證面與水接觸均勻。當面呈現出絲狀,即可以擀紀子。擀紀子時應保證大小基本相同,這樣可以更好的掌握煮餃子的火候,保證包出每一個餃子的質量。

5、煮餃子

用普通自來水和麪包的餃子,需要均勻擺放在蓮子上,但用磁化水和麪包的餃子,則可以疊放,餃子之間不會出現互相粘連跡象。普通自來水煮沸時,是中心沸騰,而磁化水煮沸時,是滿鍋開。使得餃子在鍋中受熱均勻,下鍋後,立即漂於鍋中。 用勺子觸碰餃子肚子處,如發現餃子受力變扁,則證明餃子已經成熟。需立刻從鍋中撈出餃子,以免煮過火候。

6、剩餘餡、面處理

剩餘的韭菜可以保存到晚上,繼續使用。由於磁化水的高含氧量的特性,到晚上只需再用磁化水漂洗一遍(浸泡更佳),即可發現韭菜重新恢復飽滿狀態。 剩餘的面,可用來烙餅、擀麪條。用普通自來水和的餃子面,是很難用於烙餅和擀麪條的,但由於磁化水的高能性,可以更好的保持面的可塑性。剩餘的面烙出的餅,外酥裏嫩,擀出的麪條煮前柔軟,煮後勁道。

篇3: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傳統餃子——白蘿蔔牛肉水餃

主料:牛肉1000克、白蘿蔔1000克、小麥麪粉適量。

調料:食鹽適量、醬油適量、姜適量、料酒適量、香油適量、大蔥3棵、植物油適量。

做法:

1、牛肉餡,用嫩肉粉、料酒、植物油拌勻後,靜置約40分鐘,姜切沫,牛肉餡里加姜沫及清水250克攪拌均勻。白蘿蔔洗淨,擦成細絲,入沸水鍋中煮熟後撈出。用手擠出水,放菜板上用刀剁成細粒大蔥切細末。牛肉餡中加入蘿蔔粒、大蔥末,再加入精鹽、餃子餡調料、醬油、香油拌勻,即成。

2、餃子麪皮及餃子的製作過程:麪粉中邊加水邊攪拌,直到成雪花狀。用手揉勻成餃子麪糰,蓋溼布餳15分鐘再次揉勻(我家和餃子麪糰麪粉和水一般是100:60)。麪糰在案板上搓成條,分割成劑子。把面劑子按扁,擀成餃子皮取一張餃子皮,中間放入餡料。包成月牙形的餃子。

3、鍋內加足水,大火燒開,下入餃子。用漏勺沿鍋邊輕推餃子,使餃子轉起來不沾鍋底,待鍋內水開起來,打入半碗涼水,再開起來還要打入半碗涼水,反覆3次。直到餃子的肚子鼓起來,用手按壓餃子皮能迅速彈起來就煮熟了,立即撈出,吃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沾醋或辣椒油等。

篇4: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寓意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風俗,據說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所以,在中國北方,一到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就成爲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你可能感興趣:節氣知識 冬至以後白天變長嗎

寓意二:冬至到,吃餃子,團團圓圓。

在一些地方,一到冬至這天,一家人就會忙忙碌碌,準備各種餃子皮、餃子餡,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團團圓圓過冬至。除了北方吃餃子,南方還有吃湯圓的習俗,寓意,圓圓滿滿、團團圓圓。

篇5: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古代冬至娛樂習俗有哪些

冬至懸土炭

我國先民很善於觀察自然界的現象,冬至的“懸土炭”習俗就很有意思。在冬至前三日,人們懸土、炭於天平木杆兩端,讓兩邊輕重剛好平衡。到了冬至日,陽氣至,炭那邊就會重,而夏至日陰氣至,則土重。很明顯,這個簡單的小實驗的原理在於兩邊的物件吸水與否。

葭灰佔律

“葭灰佔律”又是一個有趣的小實驗,其中牽扯到我國古代的音樂知識。古人用葭莩之灰來占卜氣候,依據的是華夏音樂理論中的“十二律”。

人們燒葦膜成灰,置於律管中,放密室內,以佔氣候。某一節候到,某律管中的葭灰即飛出,示該節候已到。按照古人的經驗,冬至日裏,葭灰當從應鐘律管中飛出,這是人們判斷節令到來的方法。

所謂十二律,就是將一個八度分爲十二個半音。如果假設黃鐘是現在鋼琴上的“C”音,其他各律則依次向上升半音,分別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南呂、夷則、無射、應鐘。

九九消寒歌

九九歌是一種節令民間歌謠。舊時,冬季來臨時,小孩子們常會吟唱這樣的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_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這便是幾乎流傳於我國各地的最爲膾炙人口的九九歌,也叫九九詞,全稱是“九九消寒歌”。

按照我國傳統的歷法計算,從冬至次日開始數起,每九天爲一個時段,這個時段便是與夏季的“伏”相對的“九”。“數九”共有九個時段,第一個九天叫一九,其後依次稱二九、三九,……,一直數到九九過後,就是天氣回暖,大地將春的時節了。

九九消寒歌在全國大部分地都有流傳,尤以北方爲多,北方冬季嚴寒,所以九九消寒歌不僅名實相符,並且也有實際存在的意義,而在北方以外地區,由於各地氣候寒暖不一,人們創作時着眼點各有差異,所以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區別。

九九消寒圖

冬至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冬至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人們以此卜來年豐欠。

消寒圖的形式很多。簡單的是畫縱橫九欄格子,每格中間再畫錢形,共得八十一錢,每天塗一錢,塗法是“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民間歌謠也說:“上陰下晴雪當中,左風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點盡,春回大地草青青。”或者選擇九個九畫的字聯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塗一筆。一般選用的九畫字聯句是“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除以上的兩種以外,更有一種“雅圖”,是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後,則九九盡,春天臨。更有韻致的是婦女曉妝染梅。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妝的胭脂聯繫,真讓人叫絕。

畫消寒圖這種風俗雖然簡單,但如果巧心醞釀則別有韻致,常被人們寄予了各種各樣的感情在其中。

篇6: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寓意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風俗,據說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所以,在中國北方,一到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就成爲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寓意二:冬至到,吃餃子,團團圓圓。

在一些地方,一到冬至這天,一家人就會忙忙碌碌,準備各種餃子皮、餃子餡,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團團圓圓過冬至。除了北方吃餃子,南方還有吃湯圓的習俗,寓意,圓圓滿滿、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