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合夥人影評(合集9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9篇《中國合夥人影評》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中國合夥人影評》相關的範文。

中國合夥人影評(合集9篇)

篇1:中國合夥人影評

《中國合夥人》:青春、夢想、成功

青春:

其實相比於“中國合夥人”這個片名,我其實更喜愛被替換之前的“中國先生”,簡潔、含蘊又沒有那麼多商戰範兒,正因從這部電影裏,你不僅僅能看到合夥追夢的經歷,還有那段2B的青春歲月和深刻的兄弟之情,這或許比那部中丹合拍片,更適合“中國先生”這個名字。說到青春歲月,我們貌似剛剛致敬了青春,《致青春》裏說: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然而此刻我更欣賞陳可辛對於青春的解讀,他說他不喜愛《致青春》的全稱,正因我們的青春,永遠都不曾逝去。此刻的青春,是一種心態,就像電影中的三個人,他們把最輝煌的時段用在了合夥創業上,即使人到中年,也能一齊共事,一齊拼搏,當初的激情還在,青春就永遠沒有逝去。我一向在說,我走過的,正是青春,或許這句話裏有年輕人的一股傲勁兒,但仔細想想,誰走過的,又不是青春呢?再一次致敬,爲了這永不逝去的青春。

夢想:

“你有過夢想嗎?”這是在這部電影中我覺得最爲鏗鏘的一句話,鄧超在濟南宣傳時說他兒時的夢想是當科學家,我笑了,我笑的不僅僅僅是大夥兒時夢想雷人的相似度,還有對“夢想”這個詞的種種無奈。單純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們都在變得複雜,可就在這條前進的路上,誰還記得“夢想”的存在,是我們對“夢想”漸漸陌生了,對迷茫的未來畏懼了,還是說沒有夢想就是我們最大的夢想。電影裏說,夢想就是一種讓你堅持就會幸福的東西。雖然“心靈雞湯”喝多了容易反胃,但追夢永遠都不是一個落後的話題。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也有追逐自己夢想的權利,只是有些怕被現實擊垮,有些怕被譏諷嘲笑,或許你沒有從36塊賺到63億的本事,但你永遠主導着你的生活,不被嘲笑的夢想沒有實現的價值,而不去付諸行動的夢想,永遠只會是夢想。

成功:

影片最後,伴着一曲《光陰的故事》,衆多成功創業者的圖片被連續播放,柳傳志、馬雲、張朝陽、楊瀾、李開復等等,一個個我們熟悉的商業精英出此刻我們面前,很激動,也很動容,或許我們沒有他們那種白手起家的經歷,但誰又能確定他們的故事不是在講述未來的我們?其實對於成功,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或許你覺得你離成功遙不可及,但當每次你走出一小步,時刻久了,再回首時,你會發現你已走出如此之遠。電影中孟曉駿說他們那一代人最重要的是“改變”,我想“改變”已經成爲我們每一代人人生中的關鍵詞,只有改變,纔會有創新,纔會突破去創造新的生活,然而正當我們還在思考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的時候,現實早就給出了一個答案。

都說《中國合夥人》是講述了“新東方”三傑(俞敏洪、徐小平、王強)的創業故事,殊不知電影裏的成冬青、孟曉駿和王陽三人的經歷都透露着陳可辛一路走來的辛酸與無奈,這部電影其實也是他在向自己致敬、向衆多的創業者致敬、向未來與成功緻敬,而對於我們這些觀衆來說,感動、感受、感悟、感知、從電影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那些正能量,纔是最重要的。

篇2:中國合夥人影評

青春,似乎是個不老的話題,無論什麼年齡段的人,一談起青春,總會有百感涌上心頭。而青春時期的夢想是不是到了之後都會成爲年少無知的幻想,繼而破滅呢?在《中國合夥人》中我們或許就能夠找到答案,也許已經事過經年,至少對過去的自己會有個交待;也許正滿懷期盼青春的形狀,正好看看別人的答卷。而你,是否也有一腔的感慨要與諸共享呢?

——寫在前面

1、在中國合夥人裏,陳可辛的成功標準很簡單,有錢了,就成功了。鄧超帶着兩個好兄弟在美國吃飯,你看,以前我窮,沒尊嚴,所有我要有錢,纔有尊嚴。他的好兄弟,就框框砸錢,把他的名字印到曾被欺負的實驗室牆上去。我一點也不喜愛陳可辛的成功論,有錢了,就去羞辱曾羞辱過我們的人。全片的高潮,是黃曉明在那裏慷慨激昂的演講,我的朋友沒錢你們不尊重,我挺他,我們上市,我們有錢了,看你尊不尊重我們!

陳可辛厲害,他的這個成功論,完全滿足我們的想法。儘管有件事,�潘抗壑謁坪趺灰饈兜劍�這是個挺不太檯面的事,甚至說,很猥瑣。什麼是成功,被欺負的小孩子,期望有一天有錢了,轉頭去欺負那些以前欺負他的人。或者受氣族,也期望有天有錢了,就跑去老闆那裏,以比他更甚的辦法去羞辱他。再或者,�潘懇晃奘譴Γ�期望有天有錢了,變成成功人士,搞搞致青春,回憶一番我們曾貧窮且奮鬥的往事,又傷感又完美。

2、拋開那些追求年代質感細節的移情代入,相較而言,還是男性視角的思考,讓我更有感觸。即使不能帶給全部的答案,但是帶給一種思索的可能,這也是一部有價值電影存在的基礎。

《中國合夥人》故事的藍本不言而喻,從劇作上來說,它透過抽絲剝繭的細節設置,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爲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最後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簡而言之:雞血加雞賊,無限約等於雞犬升天。過程的確很有意思,細想想有點兒沒意思,但再琢磨,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夢好不好?中國夢對不對?這兩個問題就沒有辦法,獲得一個統一的答案。

我覺得世界人生最大的無趣在於,我們不認同別人認可的標準,卻又渴望別人的認可,感情如是、事業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們渴望脫俗,後者是我們又未能免俗。當我們在對方的標準裏做不到最好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牢靠。因此,一輩子,我們都在征服對方和勸服自己之間不停徘徊糾結,大部分人,就這麼稀裏糊塗地度過了一生。

3、在這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個艱難的歷史選取,說到底我們還是揹負了歷史的包袱。我們那麼渴望堅持自我,又那麼渴望他人的承認,而後者本身就是對前者最大的否定。因此我期望我們的下一代,不用繼承某種屈辱、不用承擔某種壓力,不用奮力站起來證明我們能站起來,能想躺着就躺着,只正因我們真的喜愛躺着。總之一條,不用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最後想說,成冬青詮釋的中國式成功,充滿了某種實用主義的得意。而王陽詮釋的中國式幸福,則有自欺欺人的妥協。這種的態度,充滿了某種無奈,也或者,纔是我們每個人尋找答案的開始。

胡亂寫了這些,再胡亂寫個結尾。

風往哪裏吹,樹就往哪裏倒

正青春,我們以爲我們是風,青春後,我們才知道我們是草。

4、80年代的大學生們追求的是什麼呢?80年代北大學生的夢想是什麼呢?在大多數人心中,它就應代表的是中國人的精氣神,就像是她的校徽,衆人成形。而但是短短几年,她就和隔壁庚子賠款建立的清華大學一樣,成爲了留美預備學校了。

中國夢是拼命拿到美國綠卡之後才發現擦屁股都嫌硬的失落,還是買阿瑪尼回家當抹布使的快感?恐怕都有吧。

影片前半部分就是告訴我們,沒錢死了也要去美國掙,後半部分就是提醒我們有錢死了也要去美國花。合着就是美國人民需要我們的意淫與輕浮。至於所謂的手段、方式、原則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於是我們才知道,中國人之因此是二等公民,甚至連菲律賓猴子都敢向我們漁船開火,那是正因我們選取了當它。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樣去生活,我們卻要一向跪着看別人生活而懼怕前方。人賤的極致不是爛泥扶不上牆,而是夢想和良心被狗叼走了卻不去追。

5、首先,我是90前,離電影裏那段青春距離還是挺遠的,那樣的裝扮,那樣的校園,那樣的圖書館,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從未想過去美國,更是沒碰過託福,沒碰過GRE,大學裏每一天都在吃喝玩樂看着苦逼的背單詞的室友,然後偷笑。再其次,我從未讀過新東方,哪怕新東方熱已經掛到了校園的每個角落,不愛讀書的我,都不爲那些老師們的“笑話“所動,堅持打工、實習,愉快的繼續吃喝玩樂。最後,我沒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夥伴,也沒有想過自己去創業,闖出一片天,工作兩年了,還是各幹各的,來去自在,兩袖清風。

6、影片放完了,前前後後響了三遍掌聲,然後觀衆紛紛與陳可辛導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從50後到90後,居然個個都能從電影裏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邊人的影子。一個老伯激動地說:我兒子當年在美國就是這麼的苦啊!被開除了,然後一個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裏打個電話……一個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說,電影裏的那一首首有關青春的歌曲,實在是勾起了校園的回憶……我說,電影裏有一句臺詞深深地撼動了我,具體記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

7、即便你沒有經歷過着一切,但依然會爲這三個男生的夢想叫好;即便三個合夥人的英語發音實在是很”�潘�“,但依舊不會阻礙青春能量的迸發;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合夥人》後還是覺得,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正因青春不是帥哥美女的專屬,不是一代人的專屬,青春,屬於每個人,哪怕你是個二愣子,哪怕你是個純�潘浚�哪怕我就是不愛背單詞。

8、《中國合夥人》中的三個朋友開了家英語學校叫“新夢想”,但弔詭的是,其實他們在夢想上根本無法達成共識(其實只是不願意承認)。“夢想”當然沒有貴賤之分,好像黃曉明的“夢想”其實就是踏實賺錢,佟大爲的“夢想”就是踏實過日子,而主人公鄧超經常把“改變世界”掛在嘴邊,但在黃曉明看來,這但是是鄧超基於家族傳承的需要,以至於到他們一齊開公司後倆人有了衝突,黃曉明想到和解的辦法還是給他買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鄧超說這他媽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電影的結尾給了答案,當鄧超知道好朋友黃曉明砸了一筆錢將實驗室以他命名後,他喜極而泣,嘴裏還傲嬌似地說出“土鱉”二字,當然,導演說這些其實和錢沒關聯,他給出了一個解釋,說這部電影的三個主人公其實是有共識的,他們的“中國夢”其實是“尊嚴”!

9、陳可辛真的是太機靈了,爲了駕馭完滿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三條主線,他用了《花房姑娘》用了《光陰的故事》,他讓長頭髮的佟大爲背拜倫英文版的“多年以後何以賀汝,以沉默以眼淚”,他甚至於cosplay了《社交網絡》和《頤和園》的某些場景,他讓這些幾乎讓文藝小青年一擊即中的碎片神不知鬼不覺的串聯起飄渺的主線。

鄧超所代表的徐小平是理想主義,他是美國夢的啓蒙者,他在中國與公安吵架也動不動就用起美國的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口頭禪是,信不信我告你。但是最後他徹底顛覆了離開北京時的豪言壯語,他說,我再也不回來了,然後,他回來了。並且是黃曉明用現實主義的鈔票,反擊了他在美國受過的委屈。

佟大爲所代表的王強是浪漫主義,初戀女友是洋妞,最喜愛的詩人是拜倫,爲了洋妞女友放下了簽證,但是卻被拋棄滯留。他燒了詩集,在賺了第一桶金之後在卡拉OK裏面摟着一羣姑娘唱《海闊天空》,再之後,他娶了學校裏面做飯極好吃的胖妞前臺。一個天天讀拜倫的浪漫主義者說,幸福就是不折騰。

而黃曉明所代表的俞敏洪,作爲loser追上了學校裏最漂亮的妞,出去找家教賺錢是爲了給她買奇貴無比的託福書,被學校開除了之後不得不開個培訓班餬口,他哪裏是招人合夥啊,他分明是說,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二的朋友,給我幫個忙吧,我開了個頭,但是做不來啊。因此,鄧超說要擴大每一個規模的時候他心裏都極度的不樂意,他覺得我錢已經夠了啊,我已經是中國的NO。1了啊,我嘴上這亂七八糟的一套是最貼閤中國國情的東西了啊。但是,他帶着中國傳統最深的印記走上了最不貼合他性格的職業經理人道路。

10、中國合夥人裏面幼稚的成功學是沒錢就沒尊嚴,有錢了就去羞辱以前羞辱過我們的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窮其一生的不得志和耿耿於懷,往往是當時被人委屈和羞辱的時候沒能好好的還手,當我們能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讓自己對過去的心結釋懷,爲什麼不呢。

更何況,帶着黃曉明佟大爲回到西餐廳的鄧超,我絲毫沒看出他回去顯擺羞辱的氣勢,當我們走過了人生的某個階段,再回頭去看當時的痛苦,我厭惡它,懷念它,最後分享了它,然後想要徹底的拋棄它。

因此,作爲朋友的你,聽了它,最終讀懂了我,因此你爲我所做的一切,即便簡單粗暴,都那麼彌足珍重。

我在意的,並不是最後有了寫着我的名字的實驗室,我在意的,是你最後最後讀懂了我自私的野心,卻也爲了我,不貼合自己性格的義無反顧走下去。

其實我最喜愛佟大爲說的一句,他說,這些年,我是爲了你們倆,才一向走下去。

11、80年代那一幫人,圍成一圈笑談自己的夢想,那時的人能夠很輕易說出:我熱愛我的國家,我渴望自由民主。隨意的語氣好像問“你吃飯了沒有”。那時的北京還有星星畫展、四月影會、北島的詩歌“卑賤是卑賤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在一代年輕人口中傳唱……《這天》詩刊的印刷紙張還是芒克、北島、黃瑞從各單位順出來的,用的是一臺破舊的油印機,七個人在一間只有六平米的小平房,地處農村與城市的邊緣的兩不管地區,輪流倒班,整整忙活了三天三夜才印刷完,查建英回憶第一次參加《這天》詩刊聚會,幾個人穿過一條黑糊糊的衚衕,走進院子最深處的一個人家,一推門進去,裏面坐了一屋子人,都穿着當年灰不溜秋的藍衣服,個性樸素,屋裏燒着爐子,上方蹲着一把錫鐵大茶壺,旁邊一個沙發後背上還窩着一隻肥胖的貓,在煙霧濛濛裏衆人表情都特嚴肅,大家聊文學觀創作觀,意大利的維柯,話題資料已記不清了,但永遠有一種鄭重虔誠的氛圍。大家都把文學當作天大的事情,慷慨陳詞,討論起來簡直就像宗教集會裏討論上帝的真意一樣,陳凱歌也常加入其中。搖滾樂只在小範圍內流行,周國平說第一次見到崔健是在中央樂團一間小小的宿舍裏,崔健沉默寡言,說他文化不高,寫詞費勁,不喜愛讀書,卻喜愛讀《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崔健說他就要用搖滾樂去捶那些講大道理的,有權有勢的,或每一天生活在蜜罐裏唱甜歌蜜曲還大紅大紫的人。西單還有一面牆,站在這面牆後你就能夠說真話,無論政治、哲學、文學辯論、哪怕是談論某個領導人,都不會有人騷擾你。牆壁上沒有某某壯陽藥、房價一平幾萬、富商求子治療性病的廣告,你能看到一些斗大的字眼:吶喊!自由!期望!中國!民主!

12、拋開觀衆個人的人情經驗,《中國合夥人》影片的主題情懷和價值觀設定十分巧,在五毛和公知中巧妙的找了個立足點。實際上,創業的故事在影片中語焉不詳,最核心的恰恰是幾個人物態度和思想的轉變。關於美國,從完美的期望,當美帝狗的夢想,到去了美國不盡如人意,再到獲得成功還不被美國人待見,最後一盒月餅加上幾句貧嘴用價值觀輸出完爆美國。儘管故事三分實七分虛,略顯雞血假大空。但僅從電影來說這種情懷的昇華,真的是很巧妙也很成功的。

13、關於“成功學”和“打雞血”。我個人是覺得,成功學也好打雞血也好,本身並沒有錯誤啊。世界就是這樣,勝者爲王。電影整體來說,在一面給主角著書立傳捧高調的同時,還是很有人文精神的,儘管表現的收斂和含蓄。電影中關於勇氣,關於夢想,關於改變世界還是改變自己的雞血臺詞,你能夠說他假大空,但是確實是正能量,也確實能夠鼓舞普通人。尤其是最後還有老乾媽呢,多萌啊!當然了,你不能細扣王石到底有啥背景,這片是不是再給黑心資本家洗地。因此我覺得成功學和雞血恰恰是這電影的優點,不一樣的人在不一樣的視野能夠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均有收穫,而電影本身又還算好看。

如果把電影分爲前後兩部分來說,前面部分要弱一點。這不是正因創作者的水平問題,而是涉及到兩類敏感的問題,在那裏謹慎的先說第一部分。電影的片頭部分,三人的大學生活以及青春蛻變,實際上是一個長達三十分鐘的亮相和鋪墊。細緻分析,會發現對人們爲什麼想要去美國,正因現實的原因,電影裏其實是相當謹慎處理的。也正因謹慎,導致了人物的行爲邏輯看似不合理。1986到1992,其實中國發生了很多重要的大事,一向影響至今,畢竟院線電影不能做到婁燁的執拗,送孟曉駿英語詞典的海歸爺爺和海龜爸爸最後是什麼結局,他在美國透過電視機看到國內的除了小馬哥還有什麼,這些只能靠觀衆自行腦補替換了,否則那託福的分量,青春期的離別,人物被壓抑的情緒,無疑會更加深刻。

14、片頭的謹慎規避一向延續到了故事的中段,同樣不能細摳的創業初期部分,在電影裏是用缺省和誇張的方式處理的,這就會讓觀衆產生一個齣戲的疑問,怎樣他們想當然辦個學校就能成功呢?說句題外話,究竟在天朝是做個民營企業家困難,還是進行電影創艱險,這一問題我反正是沒想清楚。但僅從自己短暫的人生經驗來說,二者至少都不容易。不信你能夠隨手打開微博,不出三分鐘深入挖掘,全是敏感詞,全是不能說的祕密。在電影裏,僅僅一場派出所的戲,點到爲止,感覺成功缺乏邏輯關聯,學校的經營虛假割裂,很大程度上也是確實沒辦法細說的原因吧。

15、關於旁白問題,上學時候,我一向有一個淺顯的誤解,認爲使用旁白的編劇寫不出好電影,就跟三段式四段式是編故事技巧拙劣的表現一樣。此刻看來,純屬年幼無知,關鍵還是看這些東西怎樣具體使用。《中國合夥人》裏旁白不少,個人覺得沒添亂,有效的緩解了時空的跳躍感,高效直觀傳遞信息,效果還不錯。看有基友覺得人多嘴雜,三人切換的旁白似乎是分散了故事的凝聚力,筆者倒是認爲,這個故事對旁白的如此處理,恰好從“合夥人”的視角把創業的故事娓娓道來,不是一個人的故事,是三個人的故事,這纔是故事的創新和技巧。

16、關於人物和演員。影片中主要的人物其實是土鱉和海龜,憤青要相對退後一點。看來之前黑黃教主純屬冤枉,他其實還是能當個合格演員,只但是一向在拍爛片。海龜的整個人物情緒變化是比較成功的,心路歷程清晰而合理。憤青的賣萌和犯二也合情合理。因此整體看三個主角基本都是成功的,這種人物的全面成功率在國內電影也不多見。而配角的處理上,臉譜化加寫意處理,寥寥幾筆,效果倒也清晰。另外插一句,那個長得酷似馮小剛的,是前幾年《青春有關日子》裏的那個“馮褲子”麼……。

17、《中國合夥人》細節和橋段不能算是完美,只能算是勉強合格。除了幾個寫實會觸雷的問題外。一個是時刻跨度大,事件比較散。另一個是三個主角的矛盾本身也比較散亂。但是黃教主給女友模擬託福、乒乓球對談剪輯的那幾個點,還是十分具有巧勁和靈氣的。至於炸大使館的遊行,派出所的警察問答,也顯出了創作團隊謹慎的點到爲止,讓整個電影不僅僅是個人傳記片,還帶有了少許的社會意識。

18、借鑑確實有,模仿談不上。用《三個傻瓜》+《社交網絡》來把《中國合夥人》簡單的標籤化,顯然是不妥的。確實有不少故事中的影子,但是大的前提是在中國夢誰都知道是扯淡的狀況下,還能把電影拍成如此的效果,那裏面的融合,取捨,既沒有參考的榜樣,完全是自己趟出來的。因此《中國合夥人》在我看來,確實有瑕疵,有遺憾,有凌亂,但是你要是思考到上文點出的敏感話題,觀衆本身對中國夢的質疑。還能拍成這樣的效果,真的很不容易。

19、我覺得這雖然不是我的青春,可這就是我青春的前傳。我的青春絕對不是半夜打電話給紫鵑姐姐諮詢情感問題,我的青春就該是大考小考補習班,還有若干一齊奮戰前線的兄弟姐妹。我的青春裏有新概念1234,有展望未來,當然還有新東方,因此輕簡單鬆地就找到了帶入感。看到三人對峙EES官員的時候,我是由衷的感到爽快。對,就是這樣,像中國老爺們一樣罵扁他們,誰當年沒跟ETS、Britishcouncil死磕過。

如果說改革開放帶給了我這一代什麼天大好處,那就是踏出過國門這件事不再像翻越柏林牆一樣的困難。毛主席頭像的赤色鈔票一升再升,敞開的國門一開再開,最後我的親朋好友分佈在了世界各地。這些飛落到各處的親朋好友最長的已有5,6年沒見,最短也只是偶爾聊聊視頻,有些已經全然斷了聯繫,有些變得老死也不想往來。距離未必就是禍首,但它也必須是始作俑者。一轉眼又到畢業季,大學的各位死黨姐妹從此又要和我遠隔重洋。我不捨但也無奈。

20、有幾年,出國對我來說是夢,不是正因它遙不可及,而是正因它能夠拿來逃避現實。就像電影裏說的,中國學生最拿手的就是失敗。大學聯考像座獨木橋,能夠擠過去的沒幾個,更何況,這座橋還是個虛擬的存在,你看不見它的粗細長短,更感覺不到你周身已經擠了多少同伴。有的時候你在橋上走的`好好的,但是腳底底卻發虛,好像有無數人在推你,又好像你已有半隻腳踏了懸空。沒錯,就是自己嚇自己,但是有很多人,就正因未知的不可能,想要從這座橋上跳下去。

21、如果說《致青春》打動我的是以前的愛過以及勇敢,那《中國合夥人》帶給我一種強烈的好奇。儘管俞校長一再否認電影與新東方的關聯,但誰也無法阻擋我這樣曾被新東方改變命運的死忠對那些早已爛熟於心的新東方故事被拍成電影的好奇。一向直挺挺地坐着看當時故事裏的自己,從未料到導演在最後殺出的上一代企業家們時光流轉的照片,配合着三個主演一同演唱的《光陰的故事》,內心嘩啦啦流淚。不僅僅爲電影中所演繹的對夢想執着,我還回憶起很多和電影裏一樣的,在新東方上課,以及在青春裏爲並不清晰的未來而奮鬥的畫面。

22、如今的我已經27歲了,回顧起我的青春,似乎都只有“急匆匆的趕路”這一個表達方式,這未免有些單調乏味以及不解風情。我這種一年四季平時上班週末讀書看書做練習連春夏秋冬都感覺不到連什麼季節能開什麼花兒長什麼樹都不知道的日子的人,其實生活在北京是個很大的浪費,那些琳琅滿目的活動,文藝青年的盛會,滿大街的話劇舞臺劇英文劇,週末的各種集會和分享,自己很少參與。但是我也總安慰自己,人不能什麼都要,又要朋友成羣,吃喝玩樂樣樣不落下,又要業務精通,愛好廣泛,還想要在某些領域有點小成績讓人矚目,否則肯定得被人嫉妒出孤獨症來,或者被友鄰惦記着導致自己都不敢喝別人給的水。

23、我的青春,和大多數人一樣,沒什麼明確的目標,對自己想要什麼三天一個想法,對自己喜愛的東西也沒什麼長性(除了對男生的品味始終如一),每一天早起晚歸的上個還挺辛苦的班,有勾心鬥角也有暗箭難防,業餘時刻一點點探索自己的愛好,實踐自己的想法,摸索着屁滾尿流的往前跑。大概是大學聯考時刻快要到了,最近突如其來的收到很多高三小朋友的來信,可能是考前緊張吧,於是眺望了一下更遠的遠方,來問我如何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和喜好。我驚訝於小朋友如此之早的探索自己,想要在那麼小的年紀裏爲自己開闢一條篤定的路,其實挺可怕也挺殘忍的。這個世界上,除了少數天才級選手,比如三歲會彈鋼琴,五歲能懂微積分,七歲能做一桌子菜仙童們,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在很早的時候爲自己定下未來的路,哪怕是二三十歲還不明白未來的路的人大有人在。同樣的道理,這個世界上的人,有人早熟,就有人會大器晚成,重要的是在生命不斷往前走的路上持續用心的勇氣與探索精神,並不在於在幾歲的時候明確未來纔是成功的保證。

24、我不想去糾結這影片中的“物質成功學”,畢竟中國此刻就是以此爲信條。我們從還是細胞的時候就被拿來比。父母比結婚,懷孕的母親們比誰肚子大,誰生男孩女孩,出生後比誰長得高,上學了比成績,比考試,比大學,比工作,再比結婚……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取得了第一的成績也未必那麼高興,新的壓力又從天而降。西方人的價值觀是“人人能夠接近並實現夢想,卻難以做到“真正的成功”,你征服了世界,卻無法滿足內心深處的自己”,中國人正因太需要成功,而忽略了這層的思考。誰叫我們人多呢!每個人又都那麼發奮。正如成東青所說的,中國人競爭壓力巨大,因此考試總是能考過你們美國的學生。我們沒時刻去思考,我們需要不斷地勵志,勵志,再勵志。

25、三個同樣有夢想的直男的友誼在《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海闊天空》、《外面的世界》、《光陰的故事》的合力輪番刺激下像重磅炸彈一樣引爆淚點。一邊悄悄點了下眼角快要滴下來的淚,一邊懊悔就應買角落的座位。

時刻這東西,能讓以前熱烈的感情變得冷靜,也能讓熱血的友情變得相濡以沫。

年少頑劣時,愛幻想好追夢,一心想改變世界;成年打拼時,多無助和迷茫,思考該不該被世界改變。佟大爲說,大多數人選取的多半是合理的。此刻看來,有點道理。一個人飄在空中久了,難免接收的地氣不足,看不清地面上的真實。把身上剩餘的氣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實感覺才最棒。

26、於是,從理想的破滅過渡到現實的殘酷,佟大爲這個主角最終開始走向成熟穩重。在三人創業的過程裏,他在充滿野心的鄧超和內心暗涌的黃曉明當中充當了穩定劑,每當兩人發生衝突時,他總能讓局勢不至於太失控。同時他也沒了學生時代那麼多不切實際的理想,手握三人裏最少的股份,他毫無怨言;感情不再轟轟烈烈,低調地娶了個細水長流的姑娘,甚至到了結婚的時候其他兩人才知道;這一切的改變,都來自於那個痛苦着簡短頭髮的下午。從那一刻起,一個嬉皮玩樂的詩人死了,他們的八十年代消失在風裏,一個成熟的男生開始逐漸成長。

27、在電影裏,佟大爲這個主角是最能讓人感動與感懷的主角。他的成長能讓大多數人找到自己的影子,他的選取也是大多數人最終的選取,尤其在轟轟烈烈與成功巔峯後很少人敢於去選取回歸,享受那份知足常樂的幸福。在電影裏,那個一向沒正形,其他二人穿西裝,他卻偏偏是夾克的佟大爲,在另外兩名主角都承受着巨大人生壓力的時候,他卻已然參透生活的真諦,成爲電影裏幸福得最灑脫最自己的一個主角。褪去那層理想的激情,這樣的生活又何嘗不是試過人生苦頭的諸多無解難題之後,一份最佳的答案呢。

28、調成泛黃色調,溫火熱煮青蔥歲月,《中國合夥人》裏有舊時代熱血青春;三個青年從一無所有到身家萬貫,這是一部勵志大片;橫跨幾個年代,裏面有時代的斷截面;還有始亂終棄的感情,有始至終的友情……陳可辛想說的東西很多,但什麼都沒講徹底。或許,其實是這樣,他並不想說這麼多,他只是覺得要堆砌這麼多,正因這些對票房可能有益。

29、說回影片,全劇最讓我記憶深刻的臺詞確是“tooyoung,toonaive”,來自劇中一個大學教授在教“今日美國”的課。是呀,快臨近40歲了,越發能體會那個年齡的tooyoung,toonaive。但是話說回來,如果能夠young,naive一下又何妨?young依然是那麼完美,即使此刻能夠安居、能夠活得舒適,但在young的歲月裏,日子艱難還是回味無窮。巴菲特說的好,追求財富的過程是幸福的,因此他裸捐,不剝奪兒女的享受追求的過程。

看完《中國合夥人》,對俞敏洪的發跡史發生了興趣。我沒有上過新東方,也沒有投過簡歷,聽說老羅老師很有名,但我也沒有聽過他的錄音。因此,看電影刻畫的性格,確引起了我的興趣。看了俞敏洪的一篇採訪,倒是心有慼慼焉了。回首過去的十幾年創業,俞敏洪表示首先想到的是後悔把新東方做這麼大。他說:“當時野心太大了,此刻留給我的是難以承受之重。當你發現自己給自己制定一個難以承受之重的目標後,煎熬和痛苦便呼嘯而至。”

30、據說俞敏洪創業是正因:“我的一些朋友掙到了更多的錢,我妻子期望我也能更成功。她覺得,與他們相比,我是個失敗l者。”此刻,他稱:“這一次她期望我更多時刻呆在家裏,此刻她認爲我擠不出時刻,因此還是個失敗者。顯然我不擅管理自己的妻子。”

篇3:中國合夥人影評

《中國合夥人》:真誠的陳可辛、逆天的鄧超

此刻懷念港片,除了武俠動作、三級暴力、無厘頭、鬼片、警匪黑幫之外,還有一種精緻細膩的情感電影,總喜愛把喜劇和社會批判結合起來,讓人回味,比如《風塵三俠》、《阿飛與阿基》、《流氓醫生》、《新難兄難弟》、當然還有我喜愛的《甜蜜蜜》、《晚九朝五》、《金枝玉葉》等,這就是讓人有閒情逸致細細品味的精緻小品——UFO電影,那時的陳可辛,善用喜劇戲虐的形式來描述小人物的生活與感情,在港片最好的時光裏獨樹一幟。

看完《中國合夥人》後,內心一聲讚歎,這是真正的陳可辛作品,雖然鄧超、黃曉明、佟大爲都是內地演員,雖然整個故事的背景也發生在內地,但的確大有觀看UFO時期的電影感覺。我很好奇,沒有在我們內地阿燦的青春裏呆過的陳可辛,卻讓很多人有笑有淚的進入回憶,令人欣喜。吳君如說陳可辛這部電影完全沒進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其實,我堅信她的意思跟我的看法一樣:陳可辛的這次迴歸,看到了真誠。

《中國合夥人》裏,陳可辛在電影中也放入了對中美價值觀的明白,用戲謔的方式討論年輕人的感情、事業、友情,揶揄的是時代的社會現實,貼近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現實生活,換句話說,就是跟《致青春》一樣接地氣,故事雖然老套,卻穿插了無數輕觸心靈的小段子,笑過淚過之後是沉思(比如用中美都在播出《英雄本色》錄像帶來映射主人公們低谷時刻自尊受挫)。對於影片的技術層面,我堅信大家都知道陳可辛出手毫無挑剔的質量保證,一次次在大片中想要深刻挖掘人性的陳可辛,此次迴歸到最擅長的小情小調裏,給我們奉獻了誠意。

說完導演,轉回頭來說說演員,幾乎能夠說鄧超、黃曉明、佟大爲羣衆奉獻了驚喜,尤其是鄧超,這個被陳可辛形容像紐約百老匯演員的傢伙,我不得不用“逆天”來形容了。隨着電影上映,肯定越來越多觀衆說這仨人“基情四射”,片中黃曉明不斷想推倒甚至掰彎鄧超,簡直是亮爆了燈!黃曉明的成冬青是�潘磕嫦�的故事,�潘孔放�神、�潘看匆擔�玩的十分狗血,這個主角很容易出彩,畢竟主角經歷越離奇,我們的觀衆就越容易記得住,加上黃曉明在該片中一次次自毀形象,算是他生涯中一個大銀幕的形象代表了,要是這都演砸了,那黃同學真的能夠歇菜了。佟大爲的王陽主角,泡洋妞、不修邊幅、漫無目的,但始終爲了哥幾個好,相對薄弱。但相比較起來,鄧超飾演的孟曉駿的主角故事就更薄弱一些,沒有離奇的感情,沒有離奇的經歷,喜怒都很真實,是對那些光鮮亮麗的當代成功人士的一種樸實還原,詮釋難度最大。

但陳可辛很明顯偏愛鄧超,給予孟曉駿“精神領袖”的主角內涵,作爲祖輩上兩代都出國留學的精英,孟曉駿懷揣美國夢,漂洋過海卻經歷挫折,洗過盤子受過欺負,但報喜不報憂,回國還得昂首挺胸。成冬青是爲了創業而創業,王陽不知道爲什麼創業,孟曉駿卻是“諸葛亮”般的精神領袖,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創業就是爲了上市、做大、成功,以及贏得自尊。

孟曉駿是《合夥人》中始終外表最注重的主角,這種“耍帥”的形象以前似乎是黃曉明的專利,鄧超卻玩出了新花樣,背頭、美式口音、沉默寡言,卻讓很多創業者感動,難怪曾有人說鄧超拍一場戲至少能用“八種表演方式”,原本是不信的,看完《中國合夥人》,我信了。比如飛機場轉身那一哭,在裂開嘴歡笑着揮手與哭得跟倆淚人的兄弟告別,轉身淚奔的很突然,卻又很真實,一個漂亮的轉身飆淚將“男兒有淚不輕彈”詮釋到位,這種感覺,是否時曾相識,出遠門時候的你跟年邁的父母告別、大學畢業送上鋪的兄弟遠行……我記得有報道說,陳可辛說《中國合夥人》的三個主角鄧超都能演,其實能夠幻想一下,假如黃曉明來演“耍帥”的孟曉駿,鄧超演�潘砍啥�青,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從《集結號》的首次試水拿男配、到《李米的猜想》爆發豐富表演層次,再到《狄仁傑》自毀形象搶風頭,再到如今的《中國合夥人》的“精神領袖”,鄧超一次次逆天,作品不多,但表現不俗絕無重複,看來,屬於鄧超的時代到了。文/木雕禪師

篇4:中國合夥人影評

《致青春》中幾個漂亮臉蛋賺足了觀衆的笑聲和眼淚,但是給多數普通人的印象是青春只屬於長得好看的人。《中國合夥人》中的“土鱉”成冬青卻告訴你,青春並非長得漂亮的人的專利。

關鍵詞:土鱉

雖然電影以英語教育機構“新東方”爲原型進行創作,但是導演陳可辛明顯僅僅是利用了此話題點來進行電影宣傳,電影的“血肉”完全與“新東方”不沾邊。電影主角成冬青是一個出身農村,腦子還不靈光的一個“土鱉”形象,經歷了大學聯考失敗,依然期望透過復讀考上大學來改變命運。“冬青娘,再讓他試一次吧,地裏的稻子又不是不長了”,在開明鄉親的勸說下,成冬青跨過了人生的第一個轉彎,開始了從農民到知識分子的轉變。

關鍵詞:感情

沒有出衆的外表,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內心深處有隱隱的自卑感,成冬青代表了社會下層出身的“窮二代”。雖然那個年代還沒有與之對應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成冬青不折不扣是一個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弱勢羣體的代表。雖然沒見過世面,但是男生的審美卻是與生俱來的。成冬青邂逅“女神”蘇梅,開始了“李雷和韓梅梅”的感情故事。沒有轟轟烈烈的感情橋段,而是一些搞笑而又似乎在每個人的戀愛中發生過的情節,笑着笑着把你拉進青春的回憶。成冬青的感情故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她在出國前一晚,把我給睡了!”,這段感情鑄成了成冬青心頭的念念不忘,卻不曾迴響。蘇梅嫁人了,卻不是成冬青,戲外一語成讖,某人成爲了黃太太,丈夫卻不是黃曉明。

關鍵詞:奮鬥

俞敏洪跟他的學生說:“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爲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過的。”成冬青在被“女神”拋棄之後,苦逼的人生才真正開始。簽證被拒,“美國夢”碎,之前設想的人生軌跡戛然而止,成冬青儼然不能回到鄉下的稻田去對着稻子講英語,像如今的多數大學畢業生一樣,他選取爲了填飽肚子而工作。那個時候他沒有夢想,只有空腹的飢餓感。最直接的需求可能比夢想還要正確。從在每一根電線杆刷小廣告開始,成冬青開始瘋狂的人生追求,與生活抗爭,逆流而上。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開始就害怕失敗。”成冬青當初在給他寥寥無幾的學生講這句話時,眼神裏閃着一道從未有過的光。這是成冬青的第二個人生拐點,他沒有像多數人一樣選取安逸,順從生活,而是主動出擊,相應地他勇敢的選取了一條道阻且長的人生之路。這時候多數人卻把他的這種選取,當做一種人生的不得已而爲之。“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着舊日狂熱的夢,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憶的青春。”就像羅大佑歌聲裏唱的,當年掛在嘴邊那個狂熱的夢,多數人在時光的洪流中遺失了。但是那個“2B青年”成冬青卻將夢想描述成堅持並讓他感到幸福的東西。

關鍵詞:友情

一齊泡妞、一齊逃課、一齊打羣架、一齊範二逼到一齊創業,不管你是否贊同,友情始終比感情更經得住時刻的考驗。成冬青有着一份和大多數人一樣難忘得同窗友情,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將這份感情融入到創業中去,於是才誕生了之後“新夢想”。當孟曉駿問成冬青“doyouhaveadream?”的時候,成冬青是明白的,他害怕心裏的答案是正確的,於是他妄想用“春夢算不算?”來搪塞。但是分歧已經埋下,各自人生終究是彼此某段時光的伴侶,散夥只是遲早的事。“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憶,你以前問我的那些問題,如今再沒人問起。”如果故事就此結局,難免是多少個兄弟鬩牆現實版的縮影。但是最後“新夢想”危難關頭,兄弟三人再次並肩站在戰場上,患難與共。他們不再是“中國合夥人”,而是“中國好兄弟”。他們告訴這個充滿物質主義的世界,在中國人骨子裏,高義薄雲天。

關鍵詞:夢想

“我們改變不了世界,是世界改變了我們”多年之後王陽如是形容他們和這個世界的關聯。而成冬青沒有試圖去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發奮持續自己不被世界改變。其實,不被世界改變纔是成冬青一向堅持的夢想。我們就應羞愧,我們藉口把青春留給了長得漂亮的人,其實是自己把夢想丟在了流水荒年。

可能你忘記那個“土鱉逆襲”的主角是成冬青,卻忘記了他的扮演者叫黃曉明。一個被人被賦予外貌,也被吐槽英語,質疑演技的演員,不知道他幕後是如何付出的,但是成冬青是絕對打動人的,當成冬青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征服對手時,所有人看到了黃曉明對於夢想的堅持,人生的戮力而爲。請記住,這是成冬青的“中國夢”,亦是黃曉明的“電影夢”。

篇5:中國合夥人影評

其實我覺得《中國合夥人》這個名字並不是很好,甚至有些覺得是敗筆。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並沒有正因“合夥人”而感到共鳴,這個詞在電影中出現的頻率雖然夠多,但是我覺得都不是主題!不知道爲什麼會選中這樣一個片名?但是,這是一部好電影,是我最近所看的二十多部電影中唯一能吸引我投入全副心神的電影。如果我的內心更加平復的話,我堅信這部電影能帶給我的更多。

我總是認爲好的電影是需要齋戒沐浴的,這是給所有主創人員的尊重。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就知道看完了必須要寫評論——正因之前網上對電影的評價。近期《致青春》、《中國合夥人》是十分火爆的兩部片子,票房好、口碑好!另外似乎從畫面上感覺風格也十分像。我不是80後,我不是帶着懷舊的情緒看的,因此我覺得《中國合夥人》要高於《致青春》,但是《致青春》中的主題曲和女主角要比《中國合夥人》當中的強。

其實我是搞不懂爲什麼成東青(黃曉明飾)、王陽(佟大爲飾)、孟曉駿(鄧超飾)這三個人怎樣就能成爲朋友了呢?還有就是成東青未來怎樣就成功了呢?蘇梅(杜鵑飾)怎樣就把成東青甩了呢?……很多疑問,或許也不是疑問,這是感覺那個火候還不到,事情便發生了。我覺得導演完全能夠排成兩個半小時的,這樣看起來根本但是癮。就像電影中說的那樣,一向在按快進鍵,進展的太快。但是癮是我的遺憾,也可能我的看法是錯誤的,這樣的電影就應不會有續集,但是我期望能有同類型的電影出現。包含着夢想、尊嚴的電影出現!這是很有鼓勵性的事情,我們不需要自影自憐,也不需要夜郎自大。

夢想與尊嚴是我眼中的電影主題,或許還能夠加上一個友情……我認爲青春、成功、感情在這部電影中其實是次要的。成東青有這樣一段話:“我從來就沒有什麼夢想,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夢想,我只知道什麼是失敗。中國的學生是全世界學生裏最容易失敗的。正因你們面臨的是全世界最殘酷的考試,從國中到高中是44。1%,也就是說有近600萬人失敗了,從高會考大學的升學率是39。9%……失敗無處不在,人生如此絕望,這就是現實!掉在水裏你不會淹死,呆在水裏你纔會淹死,你只有游出去。那些從一開始就選取放下的人他不會失敗,正因他們從一開始就失敗了。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真正可怕。我們只有從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期望。”

成東青說他從來沒有夢想,但是真的沒有夢想他會堅持下來嗎?如果沒有夢想,他還會去追女神,會一次次去簽證,會在女生找他補習時留下辦校……他還會對EES的頭兒說出那樣一番話嗎?是夢想與尊嚴在推動着這三個“合夥人”,其實他們是朋友,但是在電影中其實他們朋友的身份和合夥人的身份都不太像,感覺着三個人給人的感覺太尷尬了。因此只好用夢想和尊嚴這兩個詞來進行補充。成東青有夢想、孟曉駿有尊嚴、王陽兩者都有。從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出這三人各有長處、也各有致命缺點。但是很難對人物產生厭惡的心態……正因我們會真心覺得電影中演的就是自己。觀衆能入戲這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事前也有很多人說這是“新東方”的一個縮影,是以新東方的故事改編的,當我在電影中看到“新夢想”這個名字的時候我也覺得是這樣。但是等到看到了最後——看到片尾所處的那麼多的人物,我感覺這種看法太狹隘了。故事雖是根據俞敏洪、王強、徐小平改編,但是我們在看的時候能夠拋開這些!我們看這部電影不是爲了看俞敏洪的創業史,而是從中去感悟我們自己的夢想與尊嚴。

孟曉駿從小到大立志去美國,他也有些性格自私,結果去美國帶來了一身的痛苦;王陽讓我想起了“海子”,但是這是一個開朗的“海子”;成東青這個土鱉不知道怎樣就開了竅,讓人佩服也讓人無奈。杜鵑……這個人物出現的作用可能就是爲了電影中能出現一個女一號,不漂亮,性格不好……但是就是這樣一羣人組合在一齊讓你“欲罷不能”。

我沒有美國夢,我英語超爛,但是有夢想、有尊嚴。最後三人去美國是全片高潮,中國確實是被人看不起的!但是依然有那麼多人渴望出國,他們覺得在外國能夠過上簡單的日子,能夠不用像在國內這麼累!因此他們能夠改變自己的語言、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改變自己的作息習慣、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改變自己的交際習慣、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改編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適應外國的生活。並且大家還很開心,覺得我最後能簡單生活了!但是你早就付出了太多太多。一句話能夠解釋,那就是:我們總是能改變自己,而無法改變他人。

我們想出國,只需要改變自己就能夠。我們想在國內生活的好,可能需要我們去改變他人。我愛我的祖國,我沒有辦法想象那些呆在外國不會來的人,我是個民族主義者,我並不期望我付出了很多隻是爲了一個出國夢。爲什麼我們一邊批判,一邊又在變成自己最厭惡的樣貌?留下來,美國人民並不需要我們,但是中國需要!

篇6:中國合夥人影評

陳可辛的新作《中國合夥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片子徹底從最初的“藍翔技校”版�潘坎《臼悠抵刑�脫了出來,既徹底地勾起了70後80後的復古情懷,又迎合了90後對炫酷機智影像的追求,無論是劇情、攝像、剪輯的技術層面,還是演員表演、主旨設定等資料層面,影片之於今日的中國電影,都是高水準的。雖然無法超越《甜蜜蜜》那樣陳可辛的經典,亦足矣爲趙薇同學樹立一個覘標——電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來評價的。

劇情設定無需多言,俞敏洪爲代表的新東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闡釋一代人在友情、感情、事業和東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後甚至直接PPT似的貼出了已經成長爲如今社會精英階層的四五十歲老男生們的各個年齡比較圖。伴着《光陰的故事》勾人淚點的音樂,虛構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時代好處和現實落點,但是個人覺得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點,這個PPT製作的真的不夠精良,甚至還不如之前《廚子戲子痞子》結尾的老照片。

在這樣的劇情背景中,陳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講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個海歸、一個文藝、一個�潘浚�略顯標籤化的人物設定正因流暢緊湊的敘事而不顯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給影片加分不少。透過三個人在畫外音裏的輪流主導來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學情景,配合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包袱,觀衆自然而然地就被帶入到了那個時代。

那裏不免要比較下近期題材撞車的《致青春》,趙薇同學真的能夠跟陳可辛老師上一節生動的導演課。《致青春》的胃口太大,似乎想着把趙同學有所感觸的校園時光一股腦灌輸到觀衆腦中,頗有敝帚自珍之嫌,這也決定了影片後半段的潦草敷衍不知所云。《中國合夥人》前三分之一流暢地使用了當年的流行歌曲契合劇情發展(這簡直就是對《甜蜜蜜》的致敬或者延續——首映結束後陳可辛也透露說,這片子裏黃曉明跟女神無疾而終的感情,也是從甜蜜蜜那裏傳承來的),快速明快的剪輯來回穿,便乾淨利落的烘托出了一幅80年代大學生生活圖景,全片100分鐘的時長也能順便提醒下趙同學,130分鐘如果不能每分鐘都讓觀衆有驚喜,真的就會變成每分鐘都在煎熬。

出色的前半部分玩兒的夠花哨也夠出彩,劇情的進展卻絲毫不受懷舊的影響。三位主人公分開開始了各自悲催的生活開,又聚首共同打造新夢想,再到關聯出現裂痕,直至一向的和事老佟大爲在婚禮上說出“不好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鄧超憤憤地決定去瀋陽找人教英語,剩下黃曉明孤家寡人後,劇情最後迎來了最終的高潮。層層遞進的劇情,交叉敘事的結構,俗套的設定被陳可辛講出了一個接地氣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個性值得給個讚的是該片出色的攝像。號稱“亞洲第一攝影師”的杜可風實力絕對不是蓋的。一向對光線宗教般迷戀着的杜老師這次沒有炫技,很多時候只是平實地用一個個包含深意的鏡頭進行着影片的敘事。例如玻璃在影片中有多次出現,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沒有鏡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進行構圖和隱喻。鄧超在與黃教主爭論股份制問題的時候,分別與佟大爲在辦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向是玻璃,右側一向是佟大爲,快速精巧的轉場、幽默的對白,交待兩個人逐漸開始意見相左,而最後一個特寫直接正面拍攝佟大爲面部,教主一轉臉,兩人頭部合二爲一,暗示了之後佟大爲會站在教主這邊。隨後,在鄧超與黃教主提及公司上市時,一向�潘康慕討髯詈蠖院糜閹黨雋�NO,這時鏡頭微微平移,一道細細淺淺的白色光線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漸變寬變大,將兩人分在兩側,暗喻兩人的隔閡已經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單從攝像上講,《中國合夥人》是足夠精緻的。

最後,順便表揚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飛躍。這真的可能是黃曉明至今演技最好的一次了,放下耍酷扮帥的偶像派,徹頭徹尾地塑造起了一個農村�潘浚�竟然最終不顯生硬,頗有了些農民企業家的氣質,該片大概也能算得上是黃教主演技的里程碑了。鄧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國前機場送別的一場戲,愣是把一個大男生的感情表現得無比細膩,催人淚下。

有笑點、有淚點,有回憶、有新意,偶有尿點,瑕不掩瑜。看完後回味咀嚼時才發覺,這個故事竟頗有了些中國版阿甘正傳的影子:同樣是一代人過往的大時代,例如正因中國申奧失敗而從天而降的電視機,北約轟炸南聯盟使館等;同樣是每個時代的神曲,像《海闊天空》《光陰的故事》還有齊秦;同樣是一個�潘康姆芷穡�黃曉明大學前和大學裏“落伍”的行爲舉止簡直就是農村二傻子附體,在這樣一個二傻子身上安裝點叫夢想的東西真是再適宜但是了;同樣是愛恨情仇無所不包,每個人都在友情和感情的漩渦裏掙扎着生活。

借用片子最後的一句話結尾:也許有一天皺紋會刻上我的額頭,但卻不會刻上我的心頭(大意)。夢想是屬於青春的,若青春不老,則人生永光。

篇7:中國合夥人影評

陳可辛的新作《中國合夥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片子徹底從最初的“藍翔技校”版屌絲病毒視頻中跳脫了出來,既徹底地勾起了70後80後的復古情懷,又迎合了90後對炫酷機智影像的追求,無論是劇情、攝像、剪輯的技術層面,還是演員表演、主旨設定等資料層面,影片之於今日的中國電影,都是高水準的。雖然無法超越《甜蜜蜜》那樣陳可辛的經典,亦足矣爲趙薇同學樹立一個覘標——電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來評價的。

劇情設定無需多言,俞敏洪爲代表的新東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闡釋一代人在友情、感情、事業和東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後甚至直接PPT似的貼出了已經成長爲如今社會精英階層的四五十歲老男生們的各個年齡比較圖。伴着《光陰的故事》勾人淚點的音樂,虛構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時代好處和現實落點,但是個人覺得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點,這個PPT製作的真的不夠精良,甚至還不如之前《廚子戲子痞子》結尾的老照片。

在這樣的劇情背景中,陳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講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個海歸、一個文藝、一個屌絲,略顯標籤化的人物設定正因流暢緊湊的敘事而不顯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給影片加分不少。透過三個人在畫外音裏的輪流主導來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學情景,配合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包袱,觀衆自然而然地就被帶入到了那個時代。

那裏不免要比較下近期題材撞車的《致青春》,趙薇同學真的能夠跟陳可辛老師上一節生動的導演課。《致青春》的胃口太大,似乎想着把趙同學有所感觸的校園時光一股腦灌輸到觀衆腦中,頗有敝帚自珍之嫌,這也決定了影片後半段的潦草敷衍不知所云。《中國合夥人》前三分之一流暢地使用了當年的流行歌曲契合劇情發展(這簡直就是對《甜蜜蜜》的致敬或者延續——首映結束後陳可辛也透露說,這片子裏黃曉明跟女神無疾而終的感情,也是從甜蜜蜜那裏傳承來的),快速明快的剪輯來回穿,便乾淨利落的烘托出了一幅80年代大學生生活圖景,全片100分鐘的時長也能順便提醒下趙同學,130分鐘如果不能每分鐘都讓觀衆有驚喜,真的就會變成每分鐘都在煎熬。

出色的前半部分玩兒的夠花哨也夠出彩,劇情的進展卻絲毫不受懷舊的影響。三位主人公分開開始了各自悲催的生活開,又聚首共同打造新夢想,再到關聯出現裂痕,直至一向的和事老佟大爲在婚禮上說出“不好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鄧超憤憤地決定去瀋陽找人教英語,剩下黃曉明孤家寡人後,劇情最後迎來了最終的高潮。層層遞進的劇情,交叉敘事的結構,俗套的設定被陳可辛講出了一個接地氣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個性值得給個讚的是該片出色的攝像。號稱“亞洲第一攝影師”的杜可風實力絕對不是蓋的。一向對光線宗教般迷戀着的杜老師這次沒有炫技,很多時候只是平實地用一個個包含深意的鏡頭進行着影片的敘事。例如玻璃在影片中有多次出現,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沒有鏡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進行構圖和隱喻。鄧超在與黃教主爭論股份制問題的時候,分別與佟大爲在辦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向是玻璃,右側一向是佟大爲,快速精巧的轉場、幽默的對白,交待兩個人逐漸開始意見相左,而最後一個特寫直接正面拍攝佟大爲面部,教主一轉臉,兩人頭部合二爲一,暗示了之後佟大爲會站在教主這邊。隨後,在鄧超與黃教主提及公司上市時,一向屌絲的教主最後對好友說出了NO,這時鏡頭微微平移,一道細細淺淺的白色光線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漸變寬變大,將兩人分在兩側,暗喻兩人的隔閡已經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單從攝像上講,《中國合夥人》是足夠精緻的。

最後,順便表揚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飛躍。這真的可能是黃曉明至今演技最好的一次了,放下耍酷扮帥的偶像派,徹頭徹尾地塑造起了一個農村屌絲,竟然最終不顯生硬,頗有了些農民企業家的氣質,該片大概也能算得上是黃教主演技的里程碑了。鄧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國前機場送別的一場戲,愣是把一個大男生的感情表現得無比細膩,催人淚下。

有笑點、有淚點,有回憶、有新意,偶有尿點,瑕不掩瑜。看完後回味咀嚼時才發覺,這個故事竟頗有了些中國版阿甘正傳的影子:同樣是一代人過往的大時代,例如正因中國申奧失敗而從天而降的電視機,北約轟炸南聯盟使館等;同樣是每個時代的神曲,像《海闊天空》《光陰的故事》還有齊秦;同樣是一個屌絲的奮起,黃曉明大學前和大學裏“落伍”的行爲舉止簡直就是農村二傻子附體,在這樣一個二傻子身上安裝點叫夢想的東西真是再適宜但是了;同樣是愛恨情仇無所不包,每個人都在友情和感情的漩渦裏掙扎着生活。

借用片子最後的一句話結尾:也許有一天皺紋會刻上我的額頭,但卻不會刻上我的心頭(大意)。夢想是屬於青春的,若青春不老,則人生永光。

篇8:中國合夥人影評

《中國合夥人》講的是三個男人的發跡史,但無論是從萬丈深淵爬起的成東青、輾轉異鄉又打回原形的孟曉駿,亦或是始終保持清醒的王陽,本質上都和雞血直衝腦門的成功學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們的最初夢想,僅只源自中國最素樸的家族觀念:窮娃子想跳龍門,書香門第誓要延續留洋香火。

這是他們從出生起就被賦予的無形責任,而他們之後走上的創業路,則皆因特殊環境逼迫所致——不可抗的失業,是三男痛定思痛的起點。耐人尋味的是,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失業的原因竟有着同質不同理的荒謬和無奈。相對於《三傻大鬧寶萊塢》勾勒的相對理想的環境和超凡天才的崛起,《中國合夥人》無疑接到了拔涼的地氣。

這是一部笑點密集的電影,你甚至會覺察到,陳可辛在每一幕即將冷場時,都下意識地塞進一個包袱,但到電影結束時,你會覺得這部片子真的——並不好笑。三男的人物原型,在多數人看來絕不會乾淨得像一張白紙,電影中的劇情註定要捨棄他們因陷入遊戲規則,而遭受的種種難以啓齒。但影片諸多看似漫不經心的細節,卻沒對觀衆撒謊:飛揚跋扈的民警、辦事拖拉的“有關部門”、爲老師辯護而大打出手的同學、爲北約轟炸中國大使館而圍攻學校的學生、因拒籤而賴地撒野的男子……看起來像是在自嘲,其實是在宣泄一種髮指的困惑。

這纔是“我的青春”!

與其說黃曉明演技的飛躍讓人難以置信,不如重新說回那句老話:角色對一個演員來說何等重要。片中,黃曉明、鄧超、佟大爲的戲份多寡早已不值一論,你得看陳可辛、攝影杜可風、以及剪輯師肖洋究竟花了多少心思,讓每個角色的發展都完整而富有層次,讓人物關係的每次轉變都顯得真實可信。

它更像是一部輕柔版的《社交網絡》,除了似曾相識的詭辯和抗爭外,你會記住成東青第一次在課上調侃情史時那雙發紅的眼睛,會記得孟曉駿在舞臺上被噓的窘態,會記得在打乒乓球的交疊畫面中,王陽那憂心忡忡的神情。難得有一部華語商業片能如此從容而精確地描摹男性之間的關係,從當年成東青爲哥們兒阻擋拳打腳踢,到今日爲了對孟曉駿說“YES”還是“NO”糾結至死,你會發現,這一過程纔是貨真價實的“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中國合夥人》應該是陳可辛自《甜蜜蜜》以來最出色的電影,甚至是他最優秀的一部作品。就我個人而言,它綻放出了一種罕見的持久而迷人的吸引力,尤其是與《投名狀》爆烈且強詞奪理的三雄格局相比,本片中的男人們,用他們的生存法則,讓人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成東青用錢買下“孟曉駿實驗室”,這是“成功”,但整部電影最關心的,卻是他們爲此所付出的超越常人的代價。這讓我這樣一個當年被女人騙暈、險些被工作累死,至今未得成功、髮際線卻無情後退的人來說,望塵莫及,突然有了再搏一把的衝動。

篇9:中國合夥人影評

《中國合夥人》講訴的是80後的創業者“新夢想”的故事,影片中土鱉“黃曉明,”海龜“鄧超,”憤青“佟大三兄弟爲了改變自身命運,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影片中的土鱉”黃曉明有“大學聯考失敗,泡妞失敗,教書失敗”的不平,“海龜”鄧超則遭遇“出國受挫,事業受挫,野心受挫”的尷尬,“憤青”佟大爲歷經“姑娘走了,兄弟走了,夢想走了”的悲劇,但他們最終攜手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蹟。青春的年紀總會豪言壯語,以前自己也一直用“有夢”來標榜自己,覺得有夢想有追求是件特自豪的事。但現在,看着書裏、電視裏、電影裏、生活裏麻木不仁的人,現實的利刃終將我曾經的個性,衝動,自信等都抹平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只是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僅存的只是那廉價的自尊心。所以,當我們被周邊的環境同化的時候,我渴望能保留最真實的自我,不做作,不浮誇,做最本性的自己以前老是抱怨被家人“保護”得太好,束縛、沒有自由,沒有獲得應有的追夢的機會,抱怨被困在小小的牢籠裏沒機會施展自身的才能。但是,當我看到成東青跪着求自己老母親借錢供自己第三次大學聯考的橋段時,我才意識到是我錯了,是我自己沒有去努力爭取屬於我的機會,是我自己放棄了。

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有兩句臺詞:“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當你在夢想的前進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麼你已經走在了成功的筆直的大道上” ;“你只有在紐交所敲鐘的時候,纔會開始得到他們的尊重 ”。成功的動力有很多種,但是否能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前進動力非常重要。沒有動力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將會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我自己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我想這應該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最根本的出發點。

觀看此片之後,我自己的內心也在不停的拷問着自己:“我堅持過自己的夢想嗎”?影片中成東青失敗了兩次,跪着求母親再給一次機會;用舊版詞典學英語學出來的日式英語被人嘲笑的時候,他可以秉燭夜讀,堅持讀了800本書;他不畏懼病魔,不放棄自己心中所愛,最終贏得自己的愛情;爲了與美國人辯論,出國前一個晚上就背好了相關法律。但當我曾有過像成東青的境況時又是怎麼做的?我的夢想如今又被遺落在哪?而我現在又能爲之做些什麼?

標籤:影評 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