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元旦的來歷和習俗介紹【新版多篇】

元旦的來歷和習俗介紹【新版多篇】

元旦的含義 篇一

元旦的由來

最早的元旦由來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爲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爲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的含義是什麼

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

“元”、“旦”二字加在一起,就是新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早晨的意思了。元旦之稱,始於古代計時和農業生產。殷商時期,人們爲了把握時間、節令,以利耕作,當時的“天文學家”們,已懂得以月亮的活動來計時,月亮圓缺一次,定爲一個月,七年級爲朔日,十五爲望日;月亮圓、缺十二次,也就是十二個月,爲一年。

那時還沒有“年”的說法,但已將十二個月的頭一月定爲正月;正月朔日子時,是一年的開始。當時叫“元日”,也叫“元旦”。據《爾雅》的註解:“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這樣解釋是否準確,是值得研究的,因爲周代之前,在改朝換代之中,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分得那麼清楚。

不過,當時爲了農業生產而研究節令,則是事實。如《尚書·堯典》中就記載說:堯爲了指導人們生產,就選了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四個有學問的人,專門去研究天象地物,劃定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使人們知道什麼時節宜耕種或宜收穫。漢代人著的《食貨志》,也有“堯命四子,以敬授民時”的記載。

元旦吃什麼傳統沒事美食

餃子

元旦吃餃子興盛於明清時期的北方,當時已經被捧爲“奉長上爲壽”。明代的餃子如《正字通》所說,稱餃餌、粉角、水餃子、蒸燙麪餃。此外,還有水點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還把餃子稱作“煮餑餑”。

年糕又稱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則爲黏黍。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在南方,江浙的蘇州、嘉定等地方誌稱“節糕”。

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爲詳細,說將黍粉和糖爲糕,叫做“年糕”,有黃色和白色之別。大的一尺見方爲“方頭糕”,還有像元寶的“糕元寶”,用於除夕供先、親戚朋友間的贈答。此外,還有細長的“條頭糕”、寬大的“條半糕”。過節時富家僱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購買。

椒柏酒

綜合簡介: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樹葉浸跑而成的。據古書記載,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而元旦節飲椒柏酒的傳統習俗,主要在山東歷城、浙江嘉興一代。

雞蛋

元旦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時期就已經有了。據說當時吃雞蛋是爲了長生,不過到了梁武帝在位的時候就沒有了,其主要原因是因爲梁武帝信奉佛教。

湯餅

湯餅是指古代凡小麥面製品用水煮的食品,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餺飥法”,其中“水引”製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

又說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餺飥屬於同一類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麪條,餺飥似今長揪皮。

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麪條之類的食品。

元旦是什麼時候 篇二

元旦的含義

1、中國古代稱新年第一天爲“元旦”或元日、元長、元朔、元春,具體日期在西漢以前各不相同,西漢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太初曆”,以正月七年級日爲元旦,從此歷代相沿,直至民國時期。

2、西曆公元紀年法傳入我國後,民國時期以西曆元月一日爲新年,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議確立以西曆元月一日爲“元旦”,舊曆年正月七年級改稱“春節”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茗》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

古代元旦

古代雖然也有元旦,但日期卻不固定,殷代是以十二月七年級這天爲元旦之日,周代在十一月七年級,秦始皇時期,又以十月七年級日爲元旦,可見每個朝代的元旦都是不一樣的時間,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以每個月的第一天爲元旦之日。

民國時期,孫中山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爲春節,公曆的一月一日爲新年,但當時還沒有元旦的叫法,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才叫公曆的一月一日這一天爲元旦。民國時期,當時雖然定公曆的一月一日爲新年,但老百姓不怎麼在意,當時只有一些學校機關以及政府部門放假一天,老百姓依然以農曆七年級爲新年。可見春節這個大年深入民心之深。

元旦,顧名思義,即爲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是開頭第一的意思,旦這個象形字意味着太陽從地平在線升起來,意味着新的一天開始。元旦,是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時之元,元即首。“顓帝以孟春正月爲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晉書》對元旦作了最初的記載,把正月稱爲元,七年級爲旦。

還有一種說法是把在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定爲古代的元旦日。堯的兒子無才難以成大器,便傳給了品德兼備的舜。舜爲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愛戴。因而當時就把紀念堯的那天定爲元旦日。內地元旦的慶祝方式相當於春節的縮影版本。因爲元旦之後就是春節,再一個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因而在人們心中佔有的位置並不高。

當然,現在元旦的熱潮還是成上升趨勢。一般平民百姓慶祝元旦主要表現是放鞭炮、殺三牲、拜祭祖輩等等。寫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的民間活動也逐漸成爲元旦的主要慶祝活動之一。“元正啓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晉代詩人辛蘭在詩歌《元正》裏記錄了當時元旦的情景。“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南朝梁人蘭子云在也其《介雅》一詩裏對元旦作了大概的記錄。

而今的元旦在人們心目中佔的位置相比於往年好一些,元旦其實就是相當於小年,春節則是隆重的大年,意味着團圓和熱鬧。

所以古代的元旦大體來講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春節。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爲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介紹元旦的由來及習俗 篇三

元旦作爲世界的節日來說,慶祝肯定少不了的,又由於每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地域差異而有所差別,也正因爲如此,纔有了更多的精彩紛呈,世界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讓我們一起來看下英國的元旦習俗都哪些吧。

在英國,公曆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辭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常會帶上糕點和酒,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夜過後,朝屋裏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着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火夜舉行,“迎新宴會”,便是其中之,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餚和點心,供人們通宵達旦地開懷暢飲。午夜時分,人們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鐘的新年鐘聲,鐘聲鳴響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由當地的旅館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着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傑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羣,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着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臺還在廣場做現場直播,讓在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在新的一年,不論是中國還是英國,都希望有一個好彩頭,預示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