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元旦節習俗介紹【新版多篇】

元旦節習俗介紹【新版多篇】

元旦節的由來 篇一

元旦,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俗稱爲“新年”,是公曆新年的第一天。元,稱爲“第一”;丹叫“天”;元旦意味着第一天。“元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年,但它的含義已經使用了4000多年。

在中國古代,元旦是十二月和十月的第一天,農曆的一月一日始於漢武帝。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把公曆1月1日作爲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爲“太陽年”。

傳說在古代堯舜鼎盛時期,堯田字勤勤懇懇地爲人民工作,爲人民做了許多好事,受到廣大民衆的喜愛。但由於兒子無能、不才,他沒有把“田字”的皇位傳給兒子,而是把兩種道德品質都傳給了舜。

堯對舜說:“你以後一定要傳皇位,我死了你就放心了。”後來,舜把財富傳給了禹,禹努力治水。俞也像舜一樣愛人民,爲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都很受愛戴。

後來,人們把姚死後祭祀天地和先帝姚的那一天作爲一年的開始,並稱正月七年級爲“元旦”或“鄭源”,這是古代的元旦。

中國的元旦總是指農業(夏陰曆)正月七年級。“元旦”的“元”指的是開始,意思是第一。元旦開始叫“元”;“丹”,象形文字,上面的“天”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丹”意味着太陽從地平線上的冉冉升起,象徵着一天的開始。

人們把“元”和“旦”結合起來,延長到新年的第一天。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時元。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在詩《晉書》“顓頊帝以正月爲元,實爲元旦之春”。晉代詩人藍鑫曾寫過一首《元正》的詩:“鄭源凌凱節,嘉慶趙子。鹹玩千年,小大同嶽西。”形容過年的慶祝。

蕭子云的《南朝《介雅》詩也記載了“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吳《夢粱錄》中有云:“太七年級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節令,這是第一次。”記錄。

在元旦這一天,各個朝代都舉行各種慶祝儀式和崇拜的活動,例如向神靈和祖先獻祭,寫上門對聯,寫祝福,跳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了祭祀神佛、祭祖、貼春聯、放鞭炮、守年夜飯、吃團圓飯、無數“社火”等娛樂慶典活動。

在中國古代,元旦是豐富多彩的,這體現在對《荊楚歲時記》的描述上。南朝時,荊楚大年七年級過生日,隨後是花椒柏樹酒、桃湯、屠蘇酒、峴港、吳昕板,都是散敷,但吃了鬼片,每人吃一個雞蛋。有桃湯飲料,有食物,有藥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含義。

元旦的發展變化 篇二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具體所指也不盡相同。中國的“元旦”這一概念,歷來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春季一月爲正月,商朝的殷歷以冬季十二月爲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季十一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冬季十月爲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爲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季一月爲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爲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的記載。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稱爲“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爲“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佈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爲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爲區別夏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夏曆正月七年級的前後,因此便把夏曆正月一日改稱爲“春節”,公曆1月1日定爲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爲全國人民的節日。

每年1月1日,標誌着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爲“元旦”,俗稱“公曆年”、“陽曆年”或“新曆年”。

元旦我國的習俗 篇三

1、古代中國元旦習俗

古代元旦是農曆正月七年級,是爲了紀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堆火等慶祝活動。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2、現代中國元旦習俗

1949新中國成立後,把陽曆1月1日定爲元旦,由於元旦是在我國民國時期才誕生的。慶祝的習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的習俗,或者也可以說是春節的袖珍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的傳統慶祝方式。比如放煙花,殺三生,祭鬼神,拜祭先祖等。

元旦在中國人的眼裏看的並不重,因此慶祝的那個習慣習俗也比較簡單。元旦屬於國際節,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列爲法定的節日,在中國也同樣如此,新中國成立以後,規定元旦爲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後來改成元旦放假三天。但在中國各地,並沒有規定的習俗來慶祝元旦。

元旦不同的習俗

元旦節這天的風俗有:祭神佛、祭祖先、放鞭炮、吃團圓飯等風俗,不少的地方還會舉行娛樂歡慶活動,大家聚在一起,感受節日帶給我們的歡樂氣氛。

雖然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慶祝1月1日元旦的國家,但是其實我國古代就有元旦這個節日了,只不過人們慶祝元旦的方式和春節相類似,但是沒有春節那麼的熱鬧,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

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的地方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全家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飯桌上餃子是必備的食物。

現在比較普遍的慶祝元旦的方式,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

元旦古詩

1、《守歲》

唐·杜甫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2、《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裏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5、《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6、《鳳城新年辭》

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元旦是幾月幾日?

1月1日。是人們爲了慶祝新年開始的第一天而設定的節日,日期在公曆的1月1日。

元旦標誌着新一年的到來,中國古代歷代皇朝都會在元旦這天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等娛樂歡慶活動。

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爲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由於地理環境和曆法的不同,在不同時代,世界各國、各民族元旦的時間定位各不盡相同。公曆日益爲世界各國所公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把每年1月1日作爲元旦。以公曆爲曆法的國家,都以每年公曆1月1日爲元旦日,舉國放假。

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據史料記載,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有許多稱謂,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見詞條:春節。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爲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爲西曆新年的開始,爲了祝福雙面神,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後來也演化爲英文一月這個詞。

中國元旦節都有哪些習俗 篇四

習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爲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說是春節的縮小版。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並不會佔用多麼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中國元旦的習俗

我國對元旦節不如新年重視,所以一般中國元旦節的習俗就是張貼“歡度元旦”。

慶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爲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爲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爲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放假了,隨你怎麼玩都行。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方式三: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在於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圓,聚一餐。至於更爲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

中國元旦節的習俗 篇五

中國元旦節的習俗

在中國,節日最重要的習俗就是慶祝了。民間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可以說中國元旦節的習俗就是慶祝。

在元旦節這天由團體組織的活動,也成爲中國元旦節的習俗。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現在每年各地方電視臺格式舉辦元旦聯歡晚會。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就任人發揮了。

中國古代元旦節的習俗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着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椒柏酒。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爲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製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羣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現在元旦節已經成了中國的法定節假日,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現在中國元旦節的習俗就是有一個小長假可以休息,遊玩。